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多种风格并存; 名家辈出。

两大体派:

A 苏门词人群:以苏轼为中心,黄庭坚、晁补之、秦观、陈师道等为羽翼;此外晏几道与贺铸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主要特色:词的领域顿为扩大,词界的风貌改变,抒情性增强。

B、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祖、万俟咏等为羽的时期翼。

周邦彦: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显示了和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贡献。

C 秦观、晏几道、贺铸三人创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第一节晏几道

一、生平、作品(p89)(p128)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在仕途上不得意,曾任颖昌府许田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监,职位低微。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有《小山词》(原名《乐府补亡》)。

黄庭坚:“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二、词作内容

延续“花间”传统,以小令写作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卷二一)

特色:男女之情写得非常真挚,并且有明确的思恋对象。

晏几道《小山词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

“小莲风韵出瑶池。”(《鹧鸪天》)

“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虞美人》)

“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临江仙》)

三、艺术特点

1、不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相思,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与性格、经历相关:穷困落魄、生性孤傲、单纯挚情。

“叙其所怀”、“期以自娱”(《小山词自序》)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2、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p90)《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采桑子》:“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3、工于言情,善于以回环曲折的笔致抒写心中深挚无奈之情,有浓重的感伤色调。

(1)以梦来重温往日爱情,使词显得如似幻梦。《小山词自序》:“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

260首词作,有52首59句写到“梦”。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

“梦里时时得见伊。”(《采桑子》)

“几回梦魂与君同。”(《鹧鸪天》)

(2)今昔对比的手法。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4、语言。平淡自然,语浅情深。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少年游》)

借平常的云、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取喻,新奇生动地表达出明知对方情浅意薄而自己仍然执着苦恋的深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

冯旭《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这两个层面上把《花间集》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

四、作品赏析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p130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主题:写词人与一个女子久别重逢的喜悦,深意柔情,悲喜交错。

<2>赏探:

上片回忆当年宴会上的欢娱情景。所有这一切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如梦如幻。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

<3>艺术特色:

A 构思巧妙。先写当年之乐,再写梦中之思,最后写相逢之喜。

B 手法新颖。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却虚;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亦真亦幻。

第二节秦观

一、生平、作品(p92)(p50)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一生不顺,少年胸怀壮志:“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陈师道《秦少游字叙》)。

37岁中进士,几年之后得一小官。

跟随苏轼,不久即被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

先后被流放到郴州(今属湖南)、横州(今广西横县)和雷州(今广东海康)。

“古之伤心人。”

词有一种哀愁、伤心的基调,为“伤心词”(p92),诗被人称为“女郎诗”。

存词90首,有《淮海居士长短句》。

二、内容

多是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风格偏于柔婉。

特色:

1、“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即借爱情描写抒发身世之感。(p93)

《满庭芳》(山抹微云)p147: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

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心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通过对一位歌妓的怀念,表现了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将爱情与身世结合在一起。2、后期词多直接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

《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方面对景物的描写极为悲凉,一方面又直接抒发了远贬郴州时孤寂无聊的苦闷,流露出一种绝望心情。

《人间词话》:则变而凄厉矣。

三、艺术特点

“婉约之宗”,当行本色,词人之词。

1、从词体看,小令受南唐、花间词影响,慢词受柳词影响,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小令:含蓄,韵味有余而含量不足。

慢词:过于直露,缺乏韵味。

《满庭芳》(山抹微云)

2、表现手法:

A.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晚景。

B.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3、总体风格: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

秦观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来。”(同前卷二)

四、赏析

《鹊桥仙》(纤云弄巧)p149..\曲\鹊桥仙(秦观).mp3 ..\曲\鹊桥仙朗诵.mp3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主题:此词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月七日相会的传说为题材,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2>赏探:

词的上阙写七夕的景色和牛、女相会的欢乐。下阙写牛、女别离的悲哀和坚贞的情感。

<3>艺术特色:

A.设意新奇,立意高远。

魏、晋以来诵咏七夕故事的作品,大多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此词一反离别感伤的老调,而歌颂双星的坚贞爱情,同时也把追求耳鬓斯磨、朝夕相守的世俗爱情升华到一个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深化了双星故事的思想内涵,提高了词体的品格。

B.叙议相间,情理兼胜。

此词叙述精当,议论精警,以议论来深化感情、点明题旨,同时议论、说理中又融入了浓厚的情感,使事、情、理三者水乳交融,达到了撼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C.采用了象征手法。

此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写下界男女的真情,表面上字字在叙写天上的双星,实际上又句句暗喻人间的爱情,这样就使整篇作品既缥缈空灵,又富于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节贺铸

一、生平、作品(p94)(p150)

贺铸出身贵族,为人豪侠尚气,性格耿介,以好酒使气,不肯屈节于权贵,故沉沦下僚,有志难酬。

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

性格豪爽如武侠剑客;博闻强记如寒苦一书生。

存词283首,有《东山词》。

二、词作特点

其词能兼豪放与婉约之胜。

1.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或抒发自己落拓不遇的感概,风格兼具婉约和豪放两种。

张耒《东山词集序》归纳为盛丽、妖冶、幽洁、悲壮四种风格。

柔情之作:

黄庭坚:“解道江南肠断处,只今惟有贺方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後,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

表达了对妻子真挚凄婉的思念之情。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

“贺梅子”

豪放之作:受东坡影响,有激越苍凉之气,对南宋豪放词有一定影响。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p94)

书写自己少年时戊边卫国、建立军功雄心壮志,及人到中年,仍沉沦下僚而无所建树的悲慨。词中包含的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B.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p95

贺铸词长于造语,多从唐人诗句特别是李商隐、温庭筠诗中吸取精华。

形成了深婉(难解)密丽(词彩华丽、秀美)的语言风格。

贺铸的贡献: 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第四节周邦彦

一、生平、作品(p96、p152)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宋神宗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由诸生擢为太学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出教授卢州,知溧水县。

宋徽宗时入拜秘书监,提举大晟府(中央音乐机关),年六十六而卒。

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206首。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作词格律法度极为精审,为后世词人的轨范,开南宋姜夔、张炎“格律”一派,影响巨大。并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大晟词人群”。

二、“大晟词人群”

北宋后期以周邦彦为首的词人群体,还包括晁冲之、曹祖、万俟咏、田为、徐仲、江汉等人,他们都在大晟乐府类供职,大多精通音律,在词的创作上注重艺术技巧,但不大重视其思想内容。

三、词作内容

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并影响到南宋格律派开创。

“邦彦词上承温、韦,下开姜、吴,为南北宋之宗匠。词法之精,无逾邦彦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

1、男女情爱,离愁别恨。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

“丽极而清,清极而婉。”(清谭献《复堂诗话》)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2、表现羁旅行役之思且融入作者飘零身世及仕途失意的苦闷。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p96

“谁识京华倦客。”(《兰陵王》)

“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一寸金》)

C.善于写景咏物,往往借物起兴,深有寄托。《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描写雨后初阳映照下风荷的绰约姿态,并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另有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p96)。

《兰陵王·柳》p155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借柳言别以及漂泊疲倦之感。

另还有应制及咏史怀古之词。

《西河.金陵怀古》:p153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通篇为寂寥衰飒之景,充满怀古伤逝之悲。

三、词的艺术

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在词艺上作出了许多贡献:

1、格律精严,讲求四声。

“好音乐,能自度曲。”(《宋史.周邦彦传》)

“顾曲堂”

A 重新审定旧调八十多种,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

B 自度、新创曲调50多种。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

C “下字用韵皆有法度”,严分四声。

吴文英等词人严格按照周邦彦严分四声填词。

“词律未造专书,即以清真一集为之仪埻”(杨易霖《周词订律》卷首)。

D 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和谐统一。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分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柳词按时间顺序作流水式地铺叙。——线性结构

《雨霖铃》

周词打乱时间顺序,多用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手法,依据自己心灵情感流动的过程,有开有合,回环往复。——环型结构

唐圭章《唐宋词简释》周词16

《兰陵王》(柳)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分三阙,时间上时而现在,时而过去,时而将来;空间上有京华、送别地、路途中等,转换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别前景)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现实)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回忆)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现实)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现在设想过去)(别前、别后)闲寻旧踪迹。(遥远的回忆回到现实)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回忆今日别宴)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别之后、现实)望人在天北。(现实设想将来)

(别后)凄恻,恨堆积。(别后感、现实)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别后景、现实)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回忆)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由回忆回到现实)“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南宋陈郁《藏一话腴》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雅俗共赏的艺术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 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

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陈

周邦彦词

浅析周邦彦词 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 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 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所以,从周邦彦开始,宋代的婉约词就逐渐减少了天然的风韵,而向着人工雕琢的方向发展了。 周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然天成,又精致工巧。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从前人的诗词中寻找素材,通过化用前人的诗词来表现更新、更丰富的情感。例如他的

周邦彦《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周邦彥《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 析 周邦彥《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幕遮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 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 郎相忆否?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14.这首词上片主要写_____,下片主要写_____,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_____。(3分) 15.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这首词有这 种写法吗?试作分析。(3分) 14.写景抒情风荷 15.“五月渔郞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 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 你们,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这样,更突出了词人的乡愁。 赏析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

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 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 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 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 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 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 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 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 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 “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 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 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 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

周邦彦苏幕遮阅读答案

周邦彦苏幕遮阅读答案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眉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栏杆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上片划线句子有怎样的作用?请试做分析。(6分) 2、请指出下片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点题,表现出时间之早;②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后文凄凉的分离打好了基础;引出下文的叙事抒情:所有的声音牵动了女主人公的思绪,女主人公睡不着在哭泣做好铺垫。 2、表达了女子在和丈夫分手后孤独落寞的心绪。丈夫走后,女子独自一人看着天空的星斗,寒冷凄清,不知不觉已到了黎明;作者正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人远”后女主人公的心绪难平。 二 (1)“泪花落枕红绵冷”中的“冷”字为什么耐人寻味?(4分) (2)本词最后两句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参考解析 (1)“冷”字说明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了,枕着会感到比较冷。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仿佛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冷”字生动地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形象地表现出离别场景之凄切,悲伤离情之苦楚。 (2) 最后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的是行者(男子)对女子依依难舍的离愁。行者(男子)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衬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最后两句以景代情作结,使得涛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末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简析 《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描述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时、别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样的完美组合,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全词情节完整,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某些细节还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离别的痛苦和忧伤浸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 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雅俗共赏的艺术 ——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收稿日期:2008-02-12 作者简介:陈琦(1959-),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中专讲师。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

《苏幕遮》(周邦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人”明“志”。 (2)背诵本词。 2、技能目标: (1)用“缘景明情”的的方法赏析诗歌。 (2)品味本词重点语言。 (3)学习从“对方落笔”的抒情方式。 (4)掌握“诵读”的其它要点。 3、情感目标: (1)继续通过“诵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通过图文统一的课件制作,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余光中的《乡愁》 2、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 2、整体把握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三、具体赏析 (一)赏析上阕 1、诵读指导 (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 怎么体现出来的?——溽、暑 作者心情如何?——烦闷 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 语速呢?——稍慢 我们试读一下。(生读,然后教师范读)(2)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化?——有、变得欢快起来了。 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3)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 ——风荷举。 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生读) 2、揣摩词句 (1)刚才我们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呼”,“窥” 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学生物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咬文嚼字。 (2)重点赏析写荷花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美丽。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让人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花具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风。 “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动态美。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的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3)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 3、拓展延伸 (1)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看屈原向我们走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然屈原不可能穿着荷叶作上衣,荷花花瓣作下衣的衣服,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美好的节操。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评价是相当高的。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班级:09601班学号:09060048 姓名:李恬 摘要: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有一对就是柳永和周邦彦。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不同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周邦彦,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总是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而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这就为我们对比研究两位大词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较单薄 柳永、周邦彦虽早年生活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中的生活。但柳永不甘约束而狂放不羁,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而周邦彦却几历官场风云。如此身世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但是不同者居多,也可以说柳词有拓展性,周词则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如:《洞仙歌》此词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永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但是他个人的遭遇却未免坎坷。因此,他曾一度游阅西蜀和江浙,写下了许多表现身世遭遇的“羁旅行役”之思的词篇。如《迷神引》、《双声子》等。 而相对于柳词,周词在题材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局限。因周邦彦生活面的狭窄,词的题材未能超出传统内容:一是艳情词几乎占了《清真词》的全部内容。代表作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二是少量抒写官场感慨和羁旅之思的怀古伤今的词篇。如《苏幕遮·燎沉香》表达了家乡的美好和自己深怀渴慕的心情。 总之,周邦彦的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不及柳永丰富,他的词往往是“旧曲翻新”,内容上往往显得较为空虚、苍白。正如王国维所说周彦邦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

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一) 我们把秦少游讲完了,现在要看另一个作者-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晚期的一个重要作者,是北宋的集大成的一个作者。因为后边这几个词人的作品很多,词调也很长,我们时间不够了,所以近来我常常把我的论词绝句写出来,就是掌握几个重点,我论周邦彦词的绝句是: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勾勒见清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传奇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枯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他所开拓的先声是什么?很可惜,没有时间讲南宋的词人了。我要借这个机会简单的说一下,周邦彦开拓出来的一种作风,对于南宋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前面绝句说的“不矜感发矜思力。”我们虽然已经讲了北宋的这么多作者,从唐五代以来说吧,从温韦冯李,晏殊、欧阳修,一直到柳永、苏东坡、秦少游,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的心灵的本质都是不相同的。有这么多不同的作者和作品,可是你要注意到,所有的截至今天所讲的秦少游为止,他们的好处大都是属于以感发取胜这一个类型的。其中只有温庭筠是比较不重直接感发的一个作者,不过温词都是小令,所以也就比较看不到什么思力的安排,而是以名物予人以美感之联想取胜的。自柳永而后虽然长调渐多,但柳永的“对潇潇幕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等词仍是以感发为主的。苏东坡所写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也是直接的感发。所以,从唐五代,一直到秦少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带给读者的大都有一种直接感动人心的力量,更不用说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了。所有这些词的好处,都是带着一种直接的感动人心的力量。这本来是属于我们中国诗歌的一个悠久的传统。从《诗经》开始就是以这样直接的、不隔膜的方式写作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非常直接的给人一种兴发和感动。 可是,从周邦彦开始,有了一点转变,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这种以思力取胜的作风,在南宋成了一种风气。当然也有例外的作者,辛弃疾就是一个最大的例外。辛弃疾是词人里边最了不起的一个作者。因为其他的词人,苏东坡甚至秦少游都可以包括在内,他们都是以余力来为词的。他们写的散文、诗歌,都有很多而且很好的成就。而辛弃疾是专力为词的,他的词写得最多,而且写得最好。辛弃疾的词才真正是相当于杜甫的诗,相当于屈原的《离骚》。他的词是他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负的实践。他是真正的把他的志意抱负写到他的词里边去的。苏东坡、欧阳修可以在小词里边无意之中流露出他们的性格跟修养,但是,辛弃疾是把他本体的志意,他真正的志意的本体写到词里边去的。我们没时间讲辛弃疾,但是我有一篇《论辛弃疾词》的文章(《文史哲》1987年第1期),朋友们可以参看。 除了辛弃疾这一位伟大的不被南宋词风所笼罩的杰出的作者以外,其他南宋的特别是南宋中后期的作者。像姜白石、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甚至像周密、张炎,他们都是在周邦彦的以思力取胜的影响之下的。就是说,他们写词的时候,不再以表现直接的感发取胜,他们的词,特别是他们的长调(南宋时是长调流行,五代和北宋初期是小令比较多),是用思索安排去进行写作的。你说柳永不是也写长调吗?但柳永的思索安排是比较平顺而且直接的。我们已经看过柳永的几首词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个长调,但却充满兴发和感动。他的《凤归云》:”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多么直接;“驱驱行役,苒苒光阴”,多么直接。柳永虽然写长调,但柳永的铺排是比较平顺的,比较自然而且直接的。可是,周邦彦不是

古典诗词鉴赏: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赏析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译文】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注释】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树杪(mio)参()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班草:布草而坐。 欷歔(x):叹息声。酹(li)酒:以酒洒地面祭。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因回忆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别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其创作时间未详。 【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简述周邦彦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简述周邦彦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答:周词的主要内容: 1、漂泊羁旅的失意离愁。如《苏幕遮》中的“故乡遥,和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表达了这种情感。 2、咏物词。数量多,重寄托,将人生的漂泊、失意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影响开启了 南宋咏物词。如《六丑、蔷薇谢后作》。 3、写男女恋情。如《蝶恋花,早行》、 周词的艺术特征: 1、章法:变柳永之直叙为曲叙,时光跳跃,回环往复,即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 综复杂结合。故一是严密,二是繁复,三是多变。如《兰陵王,柳》。 2、句法:善于运用前人诗句如词,多句化入,且意境翻新。如《西河,金陵怀古》 3、音律:具体表现为:1、自创新调50多首,数量不及柳永,而以圆美高雅胜之, 更为文人雅士所从。2、词作音律和谐。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答: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示内心世界。如《声声慢》中的“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动作细节来展现出她的寂寞心境。 2、语言。一方面:提炼口语和书面语,别开生面,风韵天然。如《如梦令》中的“红肥绿瘦”;《醉花阴》:“人比黄花瘦”。另一方面:善于运用最平常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一剪梅》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 3、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简述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主要内容:1、爱国诗。继承了古代诗歌爱国传统:欲杀敌立功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对爱国志士的歌颂,对苟安求合的谴责,代表作《关山月》、《悲愤》。 2、表现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景。代表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艺术特色:1、诗风雄浑豪壮,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和杜 甫沉郁顿挫融为一炉。又平易晓畅,章法严整。如《长歌行》 2、善于运用幻境、梦境来表现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擅长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新奇,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如《沈园》二首 简述辛词词境的开拓和艺术成就: 答:词境开拓:1、展示英雄形象 2、展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苏幕遮 教案 (周邦彦)

苏幕遮教案(周邦彦) 教学目的: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三、朗读课文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四、课文赏析 (一)词的上片写景: 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二)词的下片抒情 问题二 讨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情与情的关系:见景生情。 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而不着痕迹。 问题三

柳永词艺术特点

柳永词艺术特点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柳永精通音律,倾一生精力作词。其词开一代风气。他借鉴民间的俗曲新腔,大量创制慢词,对题材也有较大拓展。部分词作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和民情风俗,也有一些羁旅行役和狎妓行乐之词,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落魄士子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艺术上以铺叙见长,语言则通俗而不失雅

周邦彦简介_周邦彦的词集词选_古诗大全

周邦彦简介_周邦彦的词集词选_古诗大全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宋朝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的词集词选代表作品: 《浣溪沙》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春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少年游》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虞美人》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解连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翻译】 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空记得,当时情话绵绵,还有音书寄我,而今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