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开展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理论及临床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之一为中医理论研究(证候、治则的现代基础),(1)中医药对银屑病、湿疹皮炎、白癜风及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2)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3)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方向之二为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证候、证候要素、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之三为中药药效、配伍及作用规律研究。

三、研究方向

1.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2.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及康复的临床基础研究;

3.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 4.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 2.0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

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组织学实验技术18学时 1.0学分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16学时 1.0学分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18学时 1.0学分

病理生理学18学时 1.0学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32学时 1.0学分

3、选修课 4.0学分

(从选课表中选择)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教学工作要求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6) (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 我校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点于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授权为我校首批设立的医学硕士点。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沈阳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期保证培养研究生的质量。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素质。 2、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发展趋势,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中医药对超敏反应影响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2、药用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及治疗超敏反应的物质基础。 三、学制 全日制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入学半年后应及时进入科学研究工作。 四、培养原则 1、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加强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班级及所在教研室和学院组织的公益劳动等活动。 2、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包

括教学实践),其中须完成规定必修课。除外语课外,一般规定20课内学时(实验课40学时)为一学分,教学实践为2学分。 3、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及选修课两大类,凡考试有两门(含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一门课补考仍不及格,不得申请学位。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1、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研实践为主,同时注重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实践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的训练,掌握实验技能,熟练应用现代测试技术,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后续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2、课程设置应贯彻少而精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注重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研究生培养强调自学为主,授课方法应主要以讨论或布置自学,定期辅导,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束应进行考试考核,评定出成绩。一般必修课应进行考试,若属于专论或其他不适合考试的课程应进行适当的考核,类似于写综述的考核方式最后应集中以报告的形式给予评定成绩。 3、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研究方向和科研手段方面要有一定的新意,要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或其开发项目通过省级及以上部门的技术鉴定,或申请发明专利,方可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 4、硕士研究生入学第3学期,要进行中期考核,全面考察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身体状况等。考核不合格者,应终止其学业,并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考核合格者,继续进行科研技能训练,以达到培养要求。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应体现出作者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导师应及早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及调查研究,硕士生应于第三学期内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所在教研室教师及有关专业教师讨论。审查确定之后,制订科研方案和计划。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进入研究实践阶段,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复试真题以及导师简介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复试真题以及导师简介 101基础医学院专业名称: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研究方向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 2014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莹、彭桂 英、张剑平、 顾立刚、郝 钰、续洁琨、 牛欣、赵丕 文、郭健、和 欣、邓秀兰、 郭书文、胡秀 华、鲁艺、王 新祥、李亚 东、李萍、孙 丽萍、李彧、 李健、陶仕 英、赵宗江、 孙红梅、张宇 忠、李卫红、 王谦、杨向 竹、顾卫红、

姜广建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丰匿冼眉廉夏孩味値奴匿孩 硖声 早摹丰匿裸冼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丰诸匿聋吉堂窗赵官汷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诸匿聋吉革浦扯懂肾草研砖你看柔刷突 粗 2弥亁奴匿孩 硖声 早摹丰匿丰药碍兑疬跃蛙柔盒

3叹除母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荐砖柔盒碍堂窗突粗 4校孩权奴匿孩 孩声 突粗 周 资涂碍皇令眉由孩堂窗?药由耶碰呮族碍柔 盒 5弥守怓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众免碍柔刷突粗?丰药夏普沿盒 砖盒孩突粗 6登谦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浦石缆屺砖咖肾砖碍柔盒突粗 7潫徢蒙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荐设织研砖碍堂窗突粗 8协茜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药浦石舟并痵呻破碍切孔柔盒突粗?浦石 符耶编肘研砖碍药由纽钉耐胞年史碍开素 10唤炾协着匿孩 硖声 早摹丰药专肺罚胁北 11赵乩映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妺算帽看丰药碍你看柔刷突粗 12杧满燖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普药由轮堂窗碍皇令突粗?丰匿资取碍皇令 突粗 13则捂查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药革浦荐设织研砖碍药盒孩突粗?丰药沿 盒孩突粗 14弥剑奴匿孩 占声 割突 粗周 丰药寻设织冈碰耐胞碍跃播你看 15阳秃楔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兑疬懂研砖切孔柔刷突粗 16辅守徠奴匿孩 占声 割突 粗周 17邓策共奴匿孩 硖声 割早 摹 丰药革浦令跨编肘研砖碍柔刷咖由轮堂窗 突粗 18杧偶着匿孩割早丰匿药革浦肝草研砖你看碍柔盒?丰药拷氻

2015年复旦大学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5年复旦大学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基础医学院 专业代码100601 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基础招生人数 4 研究方向01 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2 慢性痛及针药结合缓解疼痛的机制 03 针刺调整女性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04 针刺调整免疫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5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 专业知识考试方式口试 专业外语考试方式笔试 实验操作或临床技能考核考试方式实验操作或临床技能考核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生物化学考试方式笔试生理学考试方式笔试 复试成绩占入学 考试总成绩权重 5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指定教材和参考书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准确把握复习重点,理清复习思路,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笔记应着重将自己不是非常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多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题型归类。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总结真题中高分值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大题可能会关乎你在初试中是安全通过还是被刷,同时也不能放弃分值较小的题型。基本原则是计算题吃透,选择简答认真总结分类,把握各类型题在各章节的分布,有重点的去复习,分值较多章节着重记忆理解。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拟副交感神经药(一)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拟副交感 神经药(一)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4,分数:8.00) 1.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能识别并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乙酰胆碱受体,包括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和烟碱型胆碱受体。) 解析: 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能识别并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包括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 解析: 3.毒蕈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位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的胆碱受体,对以毒蕈碱为代表的拟胆3碱药较为敏感,这部分受体称为毒蕈碱受体。) 解析: 4.烟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位于神经节细胞膜和骨骼肌细胞膜的胆碱受体对烟碱比较敏感,故这些部位的受体称烟碱受体。) 解析: 二、{{B}}填空题{{/B}}(总题数:4,分数:8.00) 5.根据合成和释放的递质不同,传出神经可分为 1神经和 2神经。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去甲肾上腺素能)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胆碱能。) 解析: 6.传出神经系统主要由 1和 2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 3和 4。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自主神经系统)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运动神经系统)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交感神经系统)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副交感神经系统。) 解析: 7.胆碱受体分为 1受体和 2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分为 3受体和 4受体。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受体))

2018年复旦中西医结合基础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2018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1]考试科 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医学[10]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中西医结合[1006]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2 (全日制)慢性痛及针药结合缓解疼痛的机制 03 (全日制)女童性早熟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早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4 (全日制)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5 (全日制)针刺调整免疫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6 (全日制)抑郁症及针刺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7 (全日制)针刺与中药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免疫机制 08 (全日制)针刺与中药调整女性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53生物学综合或756基础医学综合或764中西医综合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消化系统疾病(一)模拟题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消化系统疾病(一) (总分:49.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A型题(总题数:31,分数:31.00) 1.男性,45岁,8年前曾患“肝炎”。之后,面胸部皮肤曾出现局部小血管扩张,乳腺似有增大,近来肝脏右叶增大,表面不平滑。肺部发现多个球形阴影。甲胎蛋白阳性。应首选考虑: A.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 B.肝硬化合并肝癌并转移√ C.肝癌,合并肺转移 D.肺癌,合并肝转移 E.肺癌,合并肝硬化 患者曾患“肝炎”,病变发展为肝硬化(面胸部皮肤曾出现局部小血管扩张,乳腺似有增大),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肝癌(近来肝脏右叶增大,表面不平滑,甲胎蛋白阳性),血道转移至肺脏(肺部发现多个球形阴影)。 2.关于克罗恩(克隆)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次为结肠,消化道其他处则不发生√ B.因病变局限且呈节段性分布,故称为局限性肠炎 C.在临床上常呈慢性经过 D.肠黏膜高度水肿 E.有裂隙状溃疡形成 病为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次为结肠、回肠近端和空肠。 3.关于Crohn病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变只累及回、结肠段√ B.病变局限且呈节段性分布 C.本病常呈慢性经过 D.肠黏膜高度水肿呈鹅卵石状外观 E.黏膜表面有裂隙及匐行性溃疡 Crohn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回肠,其次为结肠、空肠等处。 4.诊断急性普通型肝炎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肝细胞病变是 A.气球样变、碎片状死及嗜酸性小体 B.广泛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小体及点状坏死√ C.嗜酸性小体及桥接坏死 D.广泛嗜酸性变及灶状坏死 E.广泛脂肪变性及细胞萎缩 急性普通型肝炎的主要病变是肝细胞广泛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小体及点状坏死,碎片状状死和桥接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脂肪变性及细胞萎缩不是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特征性病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最确切的区别是 A.炎症细胞浸润的深度 B.病变部位 C.黏膜厚变 D.胃固有腺萎缩√ E.以上都不是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病变特点为胃黏膜腺体萎缩,而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病变特点为胃黏膜表层充血、水肿。 6.肠上皮化生主要见于 A.慢性浅表性胃炎 B.胃癌

2019年北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 复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中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长、規模最大的集教学和科研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学院,其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56年。自创办之日至今,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此执掌教席,经过60余年的学术积淀,学院优秀师资丰厚、教学基地完善、专业设置合理、重点学科繁多、国际交流频繁、科研成果显著,为国家和社会培了一大批功底深厚、学验俱丰的国医大师与国医精英。 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175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72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78人。学院下设17个教研室,7个研究中心(所)、2个实验中心。学院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首都国医名师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院建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4个、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12个。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土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有12个。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为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两个学科在全国排名均是第一。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局级重点学科和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北京市科委重点实验室2个,科研基地3个。校级创新团队11个。近5年,中医学院师生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98篇,其中SC论文274篇,核心期论文1824篇。近10年,中医学院教师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71顶,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消化系统疾病.doc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消化系统疾病 (总分:11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6,分数:16.00) 1.Barret食管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幽门腺化生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肠型肠上皮不完全化生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eptic ulcer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rohn病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碎片状坏死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桥接坏死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玻璃样细胞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Mallory小体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肝硬化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肝无细胞性硬化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开展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理论及临床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之一为中医理论研究(证候、治则的现代基础),(1)中医药对银屑病、湿疹皮炎、白癜风及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2)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3)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方向之二为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证候、证候要素、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之三为中药药效、配伍及作用规律研究。 三、研究方向 1.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2.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及康复的临床基础研究; 3.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 4.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 2.0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

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组织学实验技术18学时 1.0学分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16学时 1.0学分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18学时 1.0学分 病理生理学18学时 1.0学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32学时 1.0学分 3、选修课 4.0学分 (从选课表中选择)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教学工作要求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中西医结合基础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588244518.html, 中西医结合基础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西医结合基础论文选题参考 1、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2、我校中西医结合基础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3、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4、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5、肝脏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6、生殖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7、血液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8、心脏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9、肾脏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10、资金时间价值之“一抛二问三题”教学法 11、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新进展--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 12、浅谈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 13、近十年(2004-2013)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14、红景天及其提取物干预肿瘤治疗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分析 15、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进展初探 16、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建设关键问题的探讨 17、我校中西医结合基础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18、中西医结合基础(生理)发展研究 19、浅谈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的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588244518.html, 20、脏腑表里关系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二、中西医结合基础论文题目大全 1、简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专访著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专家张奉学研究员 3、脾脏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4、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5、200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生人才一览表(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6、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7、心血管病心气虚证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8、心血管病心气虚证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9、重症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de切入点 10、试论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概念及任务 11、“调节功能环节反应能力学说”与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 12、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建设 13、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思路与方法的突破 14、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思路与方法的突破——中西医结合50年的回顾与思考 15、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纪要 16、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17、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进入了系统医学时代——全国中西医结合整体医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 一、学科简介 中西医结合基础是综合应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及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之一,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长江学者工作岗位的学科。本学科是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教育部理科基础教学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单位。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由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群。承担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主编和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及其他专著多部。目前已形成以著名专家为核心、高层次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及层次齐全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研究方向 1.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基础研究 2.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特别是常见病和难治病)的疗效和机理研究 3.应用循证医学评价中医药疗效标准的客观性 4.卫生政策与管理(卫生服务管理与成本、卫生经济与中医药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三、培养目标 掌握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及前沿内容,具有坚实、宽广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独立从事有关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素质,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精神;成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首页

中西医结合基础 (Basic stud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熟悉中医药学、西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熟练地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成为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理气类中药对平滑肌运动及代谢内分泌的影响 2.肿瘤免疫学研究 3.镍毒性及中医药防治的机理 4.中药材和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三、专业主干课程 必修基础理论课: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医学信息检索、局部解剖学、病理学进展、病原生物学进展、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进展、细胞生物学、循证医学、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 必修专业课:中西医结合新进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中医药防治重金属毒性、中药制剂分析和质控、专业外语 选修专业课: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药理学进展、流行病学、现代医学仪器与技术检测、现代科技信息处理及科研设计方法 四、工作适应范围 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防疫站,社区医院、社区门诊,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医学实验室,生物制品等制药及生化试剂企业及相关卫生部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Clinic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 estern Medicine)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熟悉中医学、西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熟练地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常见疾病;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成为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2.中医药防治镍毒性研究 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病研究 4.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研究 三、专业主干课程 必修基础理论课: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医学信息检索、局部解剖学、病理学进展、病原生物学进展、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进展、细胞生物学、循证医学、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 必修专业课:中西医结合新进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中医药防治重金属毒性、中药制剂分析和质控、专业外语 选修专业课: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药理学进展、流行病学、现代医学仪器与技术检测、现代科技信息处理及科研设计方法 四、工作适应范围

【精品】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神经解剖学1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神经解剖学1 (总分:10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7,此题分值为35.00) 1.突触 (此题分值为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神经元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同完成功能活动的。以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相互联系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并不连续,仅是互相接触。 2.星状神经节 (此题分值为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由颈下神经节和第一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呈梭形或星状。 3.穹隆 (此题分值为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穹隆是下丘脑最粗大的传入纤维束,起自海马,终于乳头体。属于大脑半球髓质内连接半球皮质的联合系纤维。 4.髓纹 (此题分值为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医学1057 第一条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中医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 一、招生对象。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 一、学习年限。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1年。 二、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内容与要求,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注重中医学传统经典的学习传承。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和临床指导教师组共同负责制,临床指导教师组由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组成。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临床指导教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 一、课程学分及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照每18学时1学分计算。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20个学分。根据研究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应满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免疫性疾病模拟题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免疫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总题数:6,分数:12.00) 1.血清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清病:是指注射异种血清后所并发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其表现主要有皮疹、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2.Ⅳ型变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型变态反应:效应T淋巴细胞介导的,与相应抗原作用的,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特点的免疫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3.自身免疫性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免疫性疾病。) 4.HL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LA:人白细胞抗原,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表现于有核细胞,因最初在外周血白细胞中发现,故命名为人白细胞抗原。) 5.免疫缺陷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而引发的疾病。) 6.超急性排斥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本型反应的发生与受者血循环中已有供体特异性HLA 抗体存在或受者供者ABO血型不符有关。本质上属Ⅲ型变态反应,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为特征。) 二、选择题 (总题数:0,分数:0.00) 三、A型题 (总题数:2,分数:8.00) 7.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哪项是错的? 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可在动物中复制出类似人类自身免疫病的模型 C.病理损害仅限于抗体针对的抗原所在的部位 D.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具有遗传性 E.血清中检测到自身抗体并不能诊断 (分数:4.00) A. B. C. √ D. E.

考研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2005年

考研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2005年 一、选择题 (总题数:20,分数:20.00) 1.一般来说,下列哪一种变性的病变程度最轻 A.肝细胞脂肪变性 B.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 C.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肝细胞细胞水肿 E.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A. B. C. D. √ E. 2.肺淤血时,痰中出现胞浆中含有棕褐色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脂褐素细胞 B.含铁血黄素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 D.异物巨噬细胞 E.尘细胞 A. B. C. √ D. E. 3.下列哪项关于纤维素性炎症的叙述是正确的 A.当出现机化时便引起纤维素性的粘连 B.其好发部位是浆膜、黏膜和肺 C.肺的纤维素性炎常引起肺泡壁的破坏 D.假膜常与肠黏膜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E.假膜组成为纤维素、间皮细胞、白细胞和细菌 A. B. √ C. D. E. 4.癌前病变是指 A.最终发展成癌的良性病变 B.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 C.原位癌 D.溃疡病 E.早期浸润性癌 A. B. √ C. D. E.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有以下特点,除外 A.多发生于原有病变的瓣膜上 B.赘生物单个或多个,呈息肉状或菜花状 C.灰黄色,质松脆,易脱落 D.镜下,其表面有大量细菌团 E.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A. B. C. D. √ E. 6.可能出现支气管哮喘、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等症状的疾病是 A.燕麦细胞癌 B.细支气管肺泡癌 C.瘢痕癌 D.大细胞癌 E.中分化鳞癌 A. √ B. C. D. E. 7.胃、肠道好发下列哪种肿瘤 A.间质瘤 B.腺癌 C.转移癌 D.鳞状细胞癌 E.滑膜肉瘤 A. B. √ C. D. E. 8.患者,女,30岁,左颈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半年,活检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纤维束将病变分隔,病变内有炎细胞和陷窝细胞,诊断为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该陷窝细胞属于 A.R-S细胞 B.大无裂细胞 C.大裂细胞 D.Scbwann细胞 E.巨噬细胞 A. √ B. C. D. E. 9.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病变是 A.浆液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602)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 2.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研究 3.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4. 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研究 5.中西医结合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6.中西医结合儿科疾病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7学分,选修不少于11学分。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一)必修课 1、学位公共课:共3门8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两门4学分。 4、前沿讲座2学分。

前沿讲座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 参加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0.2学分/次 (2)综述或报告1.0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在本研究所做的综述或报告0.2学分/次 在学科做的综述或报告0.4学分/次 在医学院做的综述或报告0.6学分/次 (二)选修课:不少于11学分。 (三)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研究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的课程科目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 六、中期筛选 硕士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可与开题报告同时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论文的设计与准备及健康状况等。考核合格者进入硕士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学位论文工作。 2.硕士生在读期间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B类以上(含B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并且是学位论文工作的科研成果;作者第一单位必须是山东大学,文献综述和摘要等不计在内。 八、实践环节 由导师组负责安排临床实践,轮转中西医结合各专业及相关科室。由导师组进行考核并做出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