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浙教版(新)七年级上册科学

物理部分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学习科学的方法: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1毫米=103微米 1微米=103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2、认识刻度尺:

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注意:页和张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曲线长度 = 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

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3、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

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

—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最小刻度为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缩口,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四、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

(cm3)等。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毫升(mL)。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 1000000立方厘米 = 109立方毫米

1升 = 1立方分米 = 1000毫升 = 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量杯或米尺;

①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②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放平稳: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小,俯

视时读数偏大)

4、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1)在量筒中加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体积V1(2) 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读数V2

(3)物体的体积V物= V2— V1 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五、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

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其他单位:克(g),吨,斤,两,毫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

4、托盘天平的使用: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 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注意:调平后,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4) 称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

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

(5) 读数: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注意横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注意:若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会造成称量结果偏大。

(6)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

5、称质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称量的物体质量很小时,可取多个这样的物体进行测量,得出总质量,然后除以个数,就得出了单个物体的质量。如: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或小零件的质量

(2)补差法:1)先测量容器的质量m0 , 2)将待测液体倒入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3) 待测液体的质量m液 = m总 - m 0 如:测某液体质量(若将1、2步骤颠倒测量值将偏小——空烧杯将沾水,m0将偏大)

六、密度的测量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3、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4、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5、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6、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7、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要点诠释: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 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七、物质的比热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高温物体放出了热,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

2.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符号是Q。

3. 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kJ。

4. 比热: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并不相同;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的热量也不相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要点诠释:

(1)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所以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3)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的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4)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的,比热容

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少的,比热容较小。

(5)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在温度变化比较大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由于水的这种特性,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秧田晚间灌水,白天放水等。

七、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讨论交流。

八、物质的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不同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固体、液体分子的空

隙很小,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水是特例: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说明冰中分子

之间的空隙比水中要大)

c)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闻到远处的花香)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气体、固体、液体都能发生扩散,气体扩散得最快,固体扩散很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红墨水在冷水与热水中扩散对比实验)。注:灰尘不是分子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分子之间有空隙。

九、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固态液态气态

凝固(放热)液化即凝结(放热)

凝华(放热)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晶体(硫代硫酸钠即海波,萘,冰,所有金属,水晶,石膏、明矾、冰等)熔化时有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吸热不升温)

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熔化时没有熔点(即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书145页。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不同晶体熔点不同。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需要向外放热。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也会导致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

蒸发吸热的应用与实例:游泳或淋浴后觉得凉、汗液蒸发散热、酒精降温、狗在夏天伸长

了舌头

3)蒸发与沸腾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是汽化方式,都要吸热。

②不同点:a.发生的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即沸点)

发生。b.发生的部位不同: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都发生。c.发

生的程度不同:蒸发比较平和;沸腾比较剧烈。

4)沸点:沸腾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称沸点。所吸收的热量用于液体的汽化。

5)低沸点物质用于冷冻治疗:利用液体汽化吸收大量热量,使局部组织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向外界放出热量。

1)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冰箱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3)我国卫星上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冷凝剂在向阳面汽化吸热,在背阳液化放热。

4)如:雾、露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冰棒冒“白气”:由于冰棒熔化时从外界吸热,使外界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如碘升华;樟脑精的消失,药店的药味,衣服冻干。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针状雾凇,干冰胡须,霜,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3、实例:①普通灯泡发黑:钨丝受热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灯泡玻璃壁凝华而成。

②如果我们能闻到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升华的特点。

③刚解开包装纸的冰棍常可看到有一层白色粉状的东西,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

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山消融;电热丝温度升高后颜色发生变化;物质的

三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2、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如钢铁生锈、木炭燃烧等常伴有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

的沸点、密度等

4、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酸碱性、溶解性、可燃性等。

生物部分

一、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蜗牛实验表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

a)身体的结构:有壳,2对触角,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能分泌黏液,以茎叶为食

b)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c)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触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③需要营养;④能繁殖后代;⑤有一定结构(有细胞);⑥有遗传变异;⑦需要呼吸;⑧能主动适应环境等等。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植物:①不需要吃东西(有叶绿体,自己制造营养);②一般不能快速运动;

③对刺激反应不灵敏;④有细胞壁

动物:①需要吃东西;②一般能快速运动;

③对刺激反应灵敏;④无细胞壁

二、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习性呼吸器官体表情况体温生殖、受精代表动物

鱼类终生生活在

水中鳃有鳞片不恒

卵生、水中

受精

鲤鱼、鲢

两栖类幼体水生、

成体水陆两

幼体用鳃、

成体用肺兼

用皮肤

皮肤裸露不恒

卵生、水中

受精

青蛙、娃

娃鱼

爬行类陆生肺有鳞片或甲不恒

卵生、体内

受精

蛇、鳄鱼

鸟类陆生、能飞

翔肺兼用气囊有羽毛恒定卵生、体内

受精

鸡、鸽子

哺乳类少数水生、

多数陆生

肺体表被毛恒定胎生、哺乳、

体内受精

人、虎、

兔子、鲸

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结构和形态可分类如下:单细胞

构成

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

多细胞构成有口无

肛门

身体呈辐射对称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

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如涡虫、血吸虫有口有

肛门

身体长或薄身体不分节线形动物如蛔虫、蛲虫

身体分节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身体不长或薄有贝壳软体动物如河蚌、蜗牛、乌

无贝壳节肢动物如蜈蚣、蝗虫

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

3、植物的主要特征

种类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繁殖等

代表植物

藻类多为水生无根、茎、叶的分化,

也无花、果实和种子分裂生殖或

孢子生殖

衣藻、紫菜、海带

苔藓阴湿有茎、叶、假根,无

花、果实和种子孢子生殖低

葫芦藓、地钱

蕨类阴湿有根、茎、叶,无花、

果实和种子

孢子生殖蕨、胎生狗脊

裸子植物陆生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和果实

种子繁殖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陆生、水生有根、茎、叶、花、

果实和种子

种子繁殖苹果、豌豆、郁金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植物动物

自己制造有机物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一般不能自由快速运动一般能自由快速运动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器官种类少,结构简单器官种类多,结构复杂

主要是顶端生长身体各部位同时生长

要点诠释:动物和植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物。

易混淆的动物:哺乳类:蝙蝠、鲸、海豹等;爬行类:龟、蛇、鳄鱼、蜥蜴、变色龙等;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鱼类:鲨鱼

易混淆的动物植物:被子植物:金鱼藻;蓝藻不是植物是原核生物。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在分类阶层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四、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单位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发现了细胞;实际上看到的是死

细胞的细胞壁。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选择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有旺盛生命活动的细胞中细胞质是流动的,加速了新陈代谢的进行。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有液体叫细胞液(含水、色素、酸味、甜味等物质)。

3、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总结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基本观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形成了复杂的生物体。

2)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子细胞体积为母细胞的一半)

分裂过程的变化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分裂的结果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单细胞个体——繁殖了后代。

3)细胞生长:子细胞吸收营养,由小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4)细胞分化: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五、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多细胞生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或: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结构功能单位——细胞;

2)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构成。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保护功能)、输导组织(输送物质)、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支持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等等。

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心脏皮肤、脑、胃、肠、血管、神经等等。

植物的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4)系统:由多个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

如:消化系统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共同完成消化食物

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和吸收营养的功能。

人体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组织

结构特点

分布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细胞间

质少

体表和管腔的内表面

保护、分泌和吸收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

分布广(如血液、软骨、肌腱)

保护、支持、连接、营养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躯体四肢、心脏、胃肠等 能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脑、脊髓、神经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衣藻:单细胞藻类;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有叶绿体(能进

行光合作用)

2)草履虫:原生动物;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草履虫首先参加摄食的结构——纤

毛;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食物泡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

七、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善待生物。

保护生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九、显微镜:

1、实验室观察植物细胞用的工具是显微镜,它所成的像是倒像,若要把显微镜内的物象往左移,

应把玻片标本往右移;若要把显微镜视野内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应把玻片标本往右下

方移。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q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上标有“5Ⅹ、10Ⅹ”,物

镜上标有“10Ⅹ、40Ⅹ”;那么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10×40=400倍,最小放大倍数是 5×

10=50倍。

3、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显微镜视野内有一污点,可能在目镜、

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当光线过强时,应选用小光圈、平面镜

5、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容易使装片里的水溢出,从而影响观察并损坏

显微镜。

6、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绘制要求是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

7、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8、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气泡

9、显微镜的镜筒上安装的是目镜;转换器上安装的是物镜;载物台上安放的是玻片标本。

10、按实验要求,简要写出制作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7个步骤 . 1)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

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从洋葱的内侧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④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的水

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⑥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⑦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1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1)取材用的牙签必须经过消毒。

(2)实验中滴在载玻片上的液体为 0.9% 生理盐水。

(3)实验中所用的染色液是稀碘液。(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把视野调暗些。

12、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地理部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形状的证明方法:(1)离岸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由一点出发,向东或向西一直走,总会回到原地)(3)发生月食时,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影子的边缘是弧形的(4)站的更高,看的更远(5)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注

意;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不能

..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只能证明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半圆,有无数条。

2、经度:

0°经线是指经过英国格林尼志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经度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度, 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180°经线与之相反。经度最大为180°,总共360°。

3、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纬线的特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圆形,有无数条。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北极点,它们的纬度是:南极点:90°S、北极点:90°N。

4、纬度:

0°纬线——赤道;纬度的划分是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

南纬,用S 表示。

低纬度: 0°→30°N 、S

中纬度: 30°N 、S →60°N 、S 高纬度: 60°N 、S →90°N 、S

5、(1)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和160°E 所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西半球是指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的地区,即西经20°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东经160°经线正好相反。 (3)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的方法:

小于20°——东半球 大于160°——西半球 20°—160°(E —东半球,W —西半球) 注意:0°经线和180°经线划分东西经,20°W 和160°E 经线划分东西半球

6、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构成,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1)方格状经纬网

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图中A 点为(80°N 、0°);B 点为(70°N 、40°E);C 点为(0°、180°);D 点为 (20°S 、160°W)。

(2)极地经纬网

①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若极点为北极判断依据:往东逐渐增大为东经

往南逐渐增大为南纬 ......

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丙中E点为30°N,图丁中F点为30°S。南顺北逆。

图丙中E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图丁中F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W)。

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三、地图

地图的基本“语言”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也叫做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到厘米去掉5个零)

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大小与范围的关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也越详细。

(2)方向:在地图上辨方向,一般的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有方向标的地图上,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图例:记住常见图例(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镇、洲界、国界、省界、铁路、公路、河流、运河、沙漠、山峰)

四、岩石

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地壳中的岩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转化过程如下

图所示: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岩石特点所属种类花岗岩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块状,有明显矿物结晶颗粒岩浆岩(侵

入岩)玄武岩以黑色、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岩浆岩(喷

出岩)砂岩以白色、灰色、淡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见微小砂粒,可能有化石沉积岩石灰岩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结晶颗粒,可能有化石沉积岩大理岩有结晶颗粒和片状结构,白色为主变质岩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带答案)

A B C D 图1 七年级科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耐心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实验器材中,用来加热的 是( ) 2、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克的物体是( ) A 、一瓶牛奶 B 、一只鸡蛋 C 、一枚硬币 D 、一块橡皮 3、主要食用部分是叶的蔬菜有( ) A 、萝卜 B 、大白菜 C 、冬笋 D 、番茄 4、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 、蚊子 B 、金鱼 C 、蝴蝶 D 、对虾 5、如图1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6、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胃 B 、小肠 C 、口腔 D 、大肠 7、植物界种类最多的植物是(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8、太阳大气由外到内的正确排序是( ) A 、光球 、色球、日冕 B 、日珥、日冕、光球 C 、太阳黑子、日冕、色球 D 、日冕、色球、光球 9、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星球是( ) A .木星 B .地球 C .太阳 D .月亮 10、“光年”这一单位表示的是( ) A .时间长短 B .天体间的距离 C .光的速度 D .距离乘速度 11、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是( )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西经200经线 D 、东经1600经线 12、关于日食、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日食现象; B 、当月相为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C 、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被遮掩的现象 D 、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得分 阅卷人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测试问卷-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科学试卷_1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测试问卷-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 初中科学试卷-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测试问卷 温馨提示: 出卷人:邵黎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和本次考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90分)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常用(▲ ) A.凸面镜B.凹面镜 C.凸透镜D.凹透镜 2、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C.听小骨D.耳道 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30°B. 60°C.90° D.120° 4、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3米/秒B.1.3厘米/秒 C.13米/秒D.1.3千米/秒

5、星期天,徐老师带着儿子到千岛湖去钓鱼,儿子非常兴奋,当看到水中有很多鱼游来时,便大声地叫喊:爸爸、鱼来了!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6、下面4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7、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而没及时调节就开始测重力,则所测得的重力大小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C.相同 D.不能确定

8、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的像变大B.他的像变小 C.他的像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9、某同学选用焦距是5厘米的凸透镜做实验时,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13厘米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下列关于生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子较大,有长尾,能游动B.一个壮年男子一生能产生上亿个精子 C.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无尾,不能游动D.一个有生殖能力的女子一年排一次卵 11、以下所给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放在不太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 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地,速度越来越快 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上抛出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作用,只有在下落过程中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沿斜坡向上行驶,其受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不垂直于斜面 C.物体在不受支持时,会下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原因 D.如果没有重力,河水不再流动,将再也看不到大瀑布 13、下列关于生命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docx

.精品文档 . 2017 年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 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学习质量检测 科学试题卷 出卷人:姚东海验卷人:傅利明 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 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4 分) 1、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于() A.母体B.胎盘.精子内的物质D.卵细胞中的卵黄 2、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产生卵细 胞的场所、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胚胎发育的场所依次 是() A.②①③B.②③① .③①②D.①②③ 3、“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 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A. 细胞壁 B.细胞膜.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所说 的“绿丝绦”是下列哪一结构直接发育成的() A.种子B.芽.叶 D .花 5、桃形李有“江南名果”美誉,它是通过嫁接培育而 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嫁接是一种有性生殖方式B.它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 而 .果汁中的酸甜物质自细胞质D.桃形李食用部分是由 子房壁发育而 6、在一次科学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讨论中,阳阳同学 说,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①长有雄蕊;②长有雌蕊;③经历了自花传粉;④经历 了传粉;⑤经历了受精。 A.①④⑤ B .②④⑤.①③⑤ D .②③⑤ 7、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为实验材料,在18℃和 25℃ 条件下,测定大豆种子萌发数。经连续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种子萌发时需要阳光 B.极度寒冷时种子不能萌发 .大豆种子比小麦种子容易萌发 D.与 18℃相比, 25℃时大豆种子更容易萌发 8、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2020春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

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2.空气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第3题) 3.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食盐B.生石灰 C.氯化镁D.硝酸铵 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B.动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腐败D.火药爆炸 5.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 6.下面所列举的现象:①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②吸在墙上的塑料挂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饱和 C.40 ℃时,70 g水最多可溶解30 g乙 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甲大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D.水在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七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

七(下)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地球上,一年中的每一天的正午日影总是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至北极圈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C、北回归线至北极 D、赤道至北极 2、当北京时间为3月8日上午10点时,洛杉矶(西八区)的区时是 A、3月8日上午4点 B、3月7日下午6点 C、3月9日下午6点 D、3月7日上午6点 3、下列哪些现象是自转造成的: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4、仅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历法是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5、下列四个年份不是闰年的是 A、1400年 B、1860年 C、1984年 D、2004年 6、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7、关于时间、时区和日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叫地方时 B、日界线两侧的时间不同,日期相同 C、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D、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8、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9、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A、海沟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 D、地中海 10、浙江省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姓名:星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 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300m/min, 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 (2)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 期中检测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宁波是具有丰富水资的美丽城市,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宁波理念的是() ①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②在水保护区大规模建设宾馆、山庄 ③允许向各江河中排放泥浆水 ④严禁停靠在姚江、奉化江的运煤、运油船舶将清洗船舱的水直接排入海中 ⑤全面禁止海洋捕捞和湖、河养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3.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分蒸发而增大 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 其它原因 4.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干冰冷藏的食品B.用硫磺熏制的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用工业用盐腌制的肉类食品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能飞机表面涂成黑色有利于吸收太阳热辐射,从而产生足够的电力 B. 冰箱背面的散热器涂成黑色可以防尘

C.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可使真钞上特有的荧光物质发生荧光识别真假的 D. 阳光具有杀菌作用,主要得益于紫外线 6.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7.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第7题图 A.硝酸铵B.氢氧化钠 C.氯化钙D.食盐 8.天气一暖和,同学们就喜欢吃雪糕,一天,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她 又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 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下面所列举的现象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的是() (1)按在墙上的图钉; (2)吸住在墙上的塑料衣钩; (3)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上汽水; (4)气球正在上升。 A.(1)和(2) B.(2)和(3) C.(1)(2)和(3) D.(2)(3)和(4)

最新杭州新初一科学-期中测试卷资料

2018年杭州期中测试 新初一科学(试题卷) 总分:10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中,老师让同学们用试管取稀盐酸做实验,但没有告诉稀盐酸的用量,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B.向试管中注入约20mL稀盐酸 C.向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D.取用稀盐酸的体积是试管容积的1/2 2.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相同 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 3.下列四个数据中,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是() A.7.59米B.0.7590米C.759毫米D.759分米 4.北师大附中某班学生测辅导书内页每张纸的厚度,测得内页300页的厚度为27.00mm,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A.0.36mm B.0.18mm C.0.045mm D.0.09mm 5.下图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测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在生活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结果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B.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200克 C.学校课桌高度大约40厘米D.正常成年人的体积大约60立方分米 7.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厘米=15厘米×1/100米=0.15米B.2.5米3=2.5×1000=2500分米3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D.16米=16×1/1000千米=0.016千米 8.下列数据最接近1.74×106微米的是() A.一列火车的长度B.一条蚯蚓的体长 C.教学楼的高度D.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 9.每年的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我们中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下面是小明使用天平时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指针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B.加减砝码时,应用手直接轻拿轻放砝码 C.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D.天平只要调平衡后,在任何位置都可使用 10.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200g,有四位同学用天平称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它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加减法玛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A.100g↓ 20g↓ 20g↓ 5g↓B.100g↓ 50g↓↑ 20g↓ 20g↓ 10g↓↑ 5g↓ C.100g↓ 50g↓↑ 20g↓ 20g↓ 5g↓D.5g↓ 100g↓ 50g↑ 20g↓ 20g↓ 5g↓

七年级下科学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出生 生长发育 生殖 寿命 生殖 22、有性生殖 分裂 出芽 无性 23、①④⑦⑧ ②③⑤⑥ 24、输卵管 输卵管 卵黄 母体 分娩 肚脐 25、没有 胎盘和脐带 26、女性骨盆宽大 第二 27、(1)十分缓慢 (2)青春 迅速发育 (3)睾丸 卵巢 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早 (4)月经 遗精 (5)胚胎发育场所 分泌黏液 (6)a c 成年 (7)身体 心理 28、(1)受精卵 蛹 (2)B→A→C→B (3)B→A→D→C→B (4)蛹期 29、(1)1 (2) 4 3 2 (3)输送卵细胞,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三、阅读型探究题 30、(1)无性 (2)染色体 31、(1)第二性征 (2)C (3)小明家没有公鸡,不能完成受精

32、⑴ 受精卵 ⑵ ⑤ ③ ④ ②→⑤ ⑶ 引入天敌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E J (2)B I (3)胚中子叶的片数不同 22、(1)花粉管 果皮 (2)7 果实 (3)6 6 23、嫁接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 24、雄花 人工授粉 25、胚根 茎和叶 连接根与茎的部位 三、实验探究题 26、(1)甲 (2)甲、丙 (3)有日光组的种子要萌发,而黑暗组的种子不萌发 27、光照 马铃薯块茎需在黑暗条件下生长 28、(1)蓝 碘遇淀粉变蓝 (2)蓝 玉米种子内有淀粉 29、为了确保玉米不授同种植株的花粉 甲 植物体要结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三) 一、选择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的起点。 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2.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场所:输卵管。 3.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的来源。 都是由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其中男性的睾丸产生精子(睾丸也产生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 4.排卵。 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侧的输卵管的过程。 5.妊娠期。 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分娩。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分临产阵缩、生产和胞衣(将胎盘和其他囊膜推出子宫)三个阶段。 走向成熟 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共分四个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包括幼儿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或7岁)。 儿童期:又叫小学年龄期,约6或7~11或12岁。 青春期:约10~20岁。 2.青春期。 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3.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1)第一性征:男女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 (2)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由性激素调节控制)。 ①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嗓音变粗,肩宽骨盆窄,长出腋毛和阴毛。 ②女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较多,嗓音变尖,肩窄骨盆宽,长出腋毛和阴毛。 4.人的衰老。 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1)衰老表现:视力衰退,心跳减慢,听力减退,反应变慢,体力下降,呼吸增重,肌肉萎缩干瘪,骨骼退化等。 (2)延缓衰老的方法: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与营养等。 5.人的死亡。

七年级上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oc

一、选择 J (每题2分,共48A. 190 呈 升 B. 19 升 C. 19 立方厘米 D. 190 立方分米 A . B . C .D .C.5 分钟= 5X60 = 300 秒 D.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鲜植物 藻类植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1. 我们教室里,-桶矿泉水的体积通常是 2、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危险警告标志,其中表示约品具有腐蚀性的标志是() 3.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1. 6 千克=1.6X1000 克= 1600 克 B. 15厘米=15厘米X0. 01米= 0.15米 D. 0.3 米 3=0.3 米 3X106=3.0X1()5亳升 4、下列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6、有明显的茎叶和不定根,但不产生种子,用泡子繁殖的是 7、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 C 、向天平右盘中加彼码 D 、减少天平右盘中砍码 A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将游码向左移动 A. C.

B. 一?支钢笔的长度是15.0毫米 D.用天平称量蔗糖5. 63 克 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8. 下列数据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是80C C.我们教室内的体积大约为200米3 9、 -8笆读作 ( ) A.负8度 B.摄氏负8度 C.负或零下8摄氏度 D. 8摄氏度 11、 用量筒测量液体时,小王用俯视议出液体的体积为52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仰 视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8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 A. 大于24亳升 B.小于24亳升 C.等于24亳升 D.无法判断 12、 在一片草坪中生长着蒲公英、铁树、月季、雪松、樟树,按照下列哪一项标准可把这些 植物分为两大类? ( ) A. 种皮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B.是否具细胞结构 C. 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 D.是否能产生种子 13、 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 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14、 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 A.日镜5X 、物镜10X B.目镜10X 、物镜10X C.目镜5X 、物镜40X D.目镜1OX 、物镜40X 15、 —?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在6毫米处,温度计在标 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在206毫米处,则温度计水银柱在100毫米处时的温度为( ) A. 100°C B. 50°C C. 48.5°C D. 47°C 10、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 —— D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 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 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 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第二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1:探究与实验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情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用尺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 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A、(1)(3) B、(1)(4)(6) C、(2)(3) D、(5)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零下183℃,液态氮的沸点是零下196℃,液态氦的 沸点是零下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 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 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 5.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6.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最新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问卷) 出卷人:张若虹审核人:张福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赛跑时,终点裁判员看见发号员的信号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能等听到枪声时再计时。这是因为( ) A.怕裁判员听不到枪声耽误计时 B.看枪烟计时方便些 C、听枪声计时成绩偏低 D.听枪声计时成绩偏高 3.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4.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出的铅球落地前受到重力和推力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施力,同时车也对马施力 C.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D.地球对人有吸引力,但人对地球没有吸引力 6. 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物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绳子突然断裂,如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情况有可能 发生的是 ( ) A.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立即落下 B.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与气球一起继续上升C.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上升一段再落下 D.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随风飘向高的地方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 ) A.只有b B.a、c、d、e C.a、b、c D.a、b、c、d、e均可 8.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初一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及答案(20210315152906)

初一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及答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 了蒸气机等. 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 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 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较大的还有千米, 较小的还有分米, 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 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 的体积, 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 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 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 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 等份, 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 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记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 表示,较大的单位有 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 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 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 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 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 节. (3) 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 (4) 读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试卷 七年级科学学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经验和感受中,以神秘感最为美妙,这 是一切真正艺术创作及科学发明的灵感源泉。”祝愿你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对 科学的神秘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并取得成功!接下来你可以尽情地发挥。 命题人:余信武————老师的话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c.太阳光照射大地D.幼苗逐渐长高 2.2009年11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衢州一工地上正在建设中的“名都”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A.大楼 B.地面c.观察者自己D.彩云 3.小明以3米/秒的速度匀速骑自行车上学。关于3米/秒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秒钟走过的距离是3米/秒 B.每秒钟的速度是3米/秒()c.每秒钟走过的距离是3米D.每经过30米所用的时间是10秒 4.耳的结构中,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A.耳廓 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施力,但反过来车对马也有力的作用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D.之所以二力会发生平衡,是因为这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 6.下列物体中,接近30N的是() A.一个中学生 B.一个书包c.一辆载重的汽车D.一支钢笔 7.周末,小红和爸爸一起到公园里划船,船桨向后划,船向前进。推动船前进的物体是 A.水 B.人c.桨D.船() 8.人的味觉形成的部位在() A.舌 B.味蕾c.大脑皮层D.味觉神经 9.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A.匀速运动 B.减速运动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 10.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