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调质钢及其锻造成型概况

非调质钢及其锻造成型概况
非调质钢及其锻造成型概况

非调质钢及其锻造成型概况

一、非调质钢概况

1.1 定义

非调质钢是通过微合金化、控制轧制(锻制)和控制冷却等强韧化方法,取消了调质处理,达到或接近调质钢力学性能的一类优质或特殊质量结构钢。1.2 分类

根据非调质钢加工工艺,可分为:热轧、热锻非调质钢、易切削非调质钢、冷作硬化非调质钢。热锻用非调质钢用于热锻件(如曲轴、连杆等),直接切削用非调质钢用热轧件直接加工成零件,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用于标准件(如螺母等)。

根据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贝氏体型非调质钢、马氏体型非调质钢。

根据非调质钢性能,可分为:高强度微合金非调质钢,高韧性微合金非调质钢,高强高韧微合金非调质钢,表面强化微合金非调质钢。

另外还有轧制型材、切削加工性能等分类标准。

1.2.1 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

根据铁素体是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还是晶内析出,可以分为普通的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和晶内铁素体型非调质钢。

普通的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由德国蒂森钢公司率先于1972 年开发,目前国内外非调质钢的应用类型主要以此为主。这是因为此类非调质钢所含合金元素少,生产工艺简单,而社会效益却很显著。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强度水平在600~900 MPa 之间,但因其韧性较差,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此类钢主要用于生产轴类零件以及机床的丝杠、汽车上的曲轴、连杆和轮毂。

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在控制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铁素体易沿过冷奥氏体晶界析出,形成网状铁素体,使钢的韧性降低。近年来,将氧化物冶金技术应用于非调质钢,开发出晶内铁素体型非调质钢。具有晶内铁素体组织的非调质钢,其抗拉强度可达1 000 MPa ,并具有良好的韧性,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制

造汽车零件的非调质钢。该钢种在日本已应用于载重汽车和普通乘用车。

1.2.2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

其化学成分特征为微合金低碳钢,显微组织为贝氏体。与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相比,这类非调质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配合,特别是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日本的VMC 系列和我国的12Mn2VB 钢就属于此类钢种。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性能特点决定其适合于用做高强度、并要求高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 且形状复杂的重要制品。表1为五种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3.3 马氏体型非调质钢

1988 年美国Chaparral Steel 的P. H. Wright首次提出了第三代非调质钢的概念,指出此类钢具有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之后,日本、美国和我国相继开展了此类非调质钢的研究。特点是:含碳量较低,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表2为马氏体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早在1969年,德国科研人员研究了v元素在低碳钢中的强化作用;结合这

一研究成果,1970年蒂森公司着手进行模锻新钢种的开发,随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微合金非调质钢49MnVS3,用来替代调质钢CK45、球墨铸铁和中碳结构钢制造汽车的曲轴和连杆,并于1972年投入工业生产。随后几年,蒂森公司的工程师们分别在非调质钢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使用性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中东战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石油危机,因此,以节能为特点的微合金非调质钢在欧洲和日本得到迅速的发展。非调质钢以其节约能源,简化生产工序,减少环境污染等功效,受到各国生产和使用部门的重视,世界上的主要产钢国家都积极致力于此类钢种的生产和研制,例如,日本新日铁公司的高村等提出了氧化物冶金的概念,对非调质钢中硫化物形核及其对晶内铁素体(Intragranular ferrite,IGF)形核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微合金钢的铁素体形核机理和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Honeycombe等对微合金钢中含V析出物的强化作用及析出物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欧洲一些国家(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和日本的各大钢铁公司都制定了适应不同要求的钢种系列标准。如英国的Sheffield公司开发了含V和Nb的非调质钢系列,瑞典开发了Din49MnV3t53。551,法国东部优质钢公司开发了含V和Nb的非调质钢系列。日本的各大钢铁公司相续建立了自己的非调质钢体系。其中,日本的大同特殊钢公司生产了MF和MM系列非调质钢;新日铁开发出了锻造、直接切削和冷作强化等各种类型的非调质钢;神户制钢开发了出含v的非调质钢,用于制作汽车的连杆等;三菱制钢开发Nb、V复合添加的非调质钢,以改善了非调质钢的韧性;山阳特殊钢公司还研制了含铅易切削非调质钢MA系列。

我国非调质钢的研究和开发,比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和日本晚,但比美国和俄罗斯要早。从“六五’’攻关开始,国家先后组织了包括冶金、机械等行业,以及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内的非调质钢研究与开发队伍,调查、研究并确定了开发的方向和内容;:制定了我国的第一个非调质钢标准GB/T15712.1995;“七五”进入研究的高潮,开发出我国的微合金非调质钢系列,填补了我国在该方面的空白;“八五”进行推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九五”主要面向轿车用非调质钢的开发,扩大非调质钢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并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获得应用。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零部件生产过程能够对性能进行在线检测,并实现锻造和冷却过程的在线控制。利用控锻、控冷方法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非调质钢曲轴,不但是汽车减重、降低能耗的需求;更是提高汽车发动机制造水平、保障整车性能的关键。非调质钢发展的方向势必满足上述要求。

二、锻造工艺

2.1 锻造工艺简介

锻造是常用而古老的制造方法,锻造成形加工效率高,锻件的形状、尺寸稳定性好,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锻件的韧性高,纤维组织合理,件与件之间性能变化小,锻件的内部质量优于任何一种金属加工工艺。

锻造成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工具(模具)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并改善其组织结构而获得高的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锻造是热加工领域中得基本工艺之一,变形方式为体积成形。按变形时的温度,有热锻、温锻和冷锻之分。热锻时降低终锻温度或增大变形量,将会改变锻件的组织,改善钢的性能。通过研究热锻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的影响,可以指导人们控制其力学性能。

2.2 调制钢强韧化工艺简介

结构钢在淬火、高温回火(即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这种热处理的钢种称为调制钢。

淬火时最易产生变形和开裂缺陷。如只产生变形,虽然有些零件课设法校正,或靠预先留出加工余量,通过随后的机械加工(如磨削)使之达到技术条件要求,但这样却使生产工复杂化,且降低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成本。有些零件如带型腔的模具、成型刀具或高强度钢制零件,淬火后往往不便于或不可能进行校正或机械加工,一旦变形超差就无法挽救而报废。至于零件淬裂,自然更是无法挽救,从而给生产上带来损失。

此外,淬火还会产生氧化与脱碳、硬度不足和软点等缺陷。

调制钢的强度主要取决于α相的强度和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作用。淬火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经高温回火后,得到在α相基体上分布有极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钢

中碳的质量分数在0.3%-0.5%之间,可保证有足够大的碳化物体积分数以获得高强度。在回火后,磷、锡、锑、砷等,在原奥氏体晶界平衡偏聚引起晶界脆化,导致高温回火脆性。

2.3 非调质钢锻造工艺的意义

传统锻件为确保其综合力学性能,去除锻造应力或改善切削性能,力学加工前后通常必须进行预前以及最终热处理。而非调质钢因其材料特性,可以利用锻造余热直接进行处理。由于不需进行常规调质热处理,因此,减少和避免了常规热处理所带来的缺陷,如淬火裂纹、畸变、脱碳。特别是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非调钢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添加钒(V)钛(Ti)氮(N)等元素,采取锻造后控制锻件的不同冷却方式,使各种元素析出硬化而获得锻件所需的综合力学性能。

2.4 锻造工艺参数对非调质钢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由于非调质钢锻件在热锻后直接使用,省去了调质热处理工序,与调质钢锻件相比强度较高,但韧性较差。为了保证非调质钢强韧性,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有效途径即是细化奥氏体晶粒,配以适当冷速,即通过控锻控冷来达到控制材料力学性能。

对锻造非调质钢来说,锻造工序不仅是零件初成形的手段.同时又是锻件达到力学性能的关键工序。影响非调质钢主要锻造工艺参数有加热温度、终锻温度、锻后冷却速度等。因此,控索合理的锻造工艺参数极为重要。

2.4.1控锻

是在锻造过程中通过对锻造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使锻件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的锻造锻造加热温度对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新工艺。

2.4.1.1加热温度

加热温度不仅是降低锻件形变抗力,提高金属流动性的变形条件,而且也是使微合金元素固溶,为弥散沉淀强化做好必要准备的先决条件。在1050~1300℃的加热范围内,试件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大。这是因为在1050℃下,以钒作为主要沉淀强化元素已基本同溶,来溶的部分已经很微量,因此,温度再升高,强度只有微量增加。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塑性、韧

性均降低,在1050~1200℃范围内,降低的幅度很小.而当加热温度提高到1300℃时,塑性、韧性均发生急剧性下降,这主要是钒的碳氰化合物完全国溶后,在高温下,钢的晶粒迅速长大,使钢的塑性,韧性大幅度地下降。因此,非调质钢的锻造加热温度不可太高。

研究表明,锻造加热温度的波动对含Nb钢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对含V钢的影响较小,尤其是锻造加热温度在1150~1250°C间,含V钢的强度和塑性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冲击韧性缓慢降低。含V非调质钢的锻造加热温度一般规定在1250°C以下。

2.4.1.2锻造温度

锻造温度将影响奥氏体晶粒再结晶的程度、奥氏体晶粒的尺寸以及形变诱导析出的效果。研究表明,非调质钢的硬度与晶粒尺寸的对数均呈线性关系。热加工的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粗化,再结晶驱动力越大,并且不易发生形变诱导析出,因而再结晶后的奥氏体晶粒也越大,冷却后钢的硬度也越高。

2.4.1.3终锻温度

终锻温度降低,铁素体数量增多,颗粒直径变小,呈弥散分布。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锻造条件下,奥氏体晶粒变形并细化,处于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终锻温度低,则驱动力小,晶粒没有足够的激活能促进晶粒长大,因此保留了细晶粒状态;而终锻温度高地试样,由于热激活能高,通过晶界迁移、经历吞并而长大。同时,低终锻温度下,由于晶粒细小、畸变,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核位置多,因此铁素体数量较多;而终锻温度高,一方面使晶界减少,另一方面使得成分更为均匀,均导致先共析铁素体形核位置减少,因此铁素体数量较少。

获得弥散分布的铁素体是较低终锻温度下钢的冲击吸收功得到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铁素体总量增多,导致钢的强度及硬度微降。

通常,对制造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终锻温度要控制在1000°C以下,而对一般零件,可以控制在1000~1050°C温度范围。

2.4.2控冷

是控制锻后锻件的冷却速度达到改善锻件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锻后冷却速度

锻后的冷却速度是关系到试件的组织形态和沉淀相析出的重要因素,随着冷

却速度的提高,铁素体由块状向网状分布转变,尺寸由大到小,数量由多变少,珠光体量相应增多。1200℃加热下,800-600℃范围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强度、硬度均有明显上升。这是由于冷却速度的提高,相变过冷度增大,珠光体增加,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片间距减小,沉淀相尺寸减小,数量增加,弥散度增大,这些都是使强度、硬度上升的组织因素。

当冷却速度低时,试件的强度、塑性、韧性均低。强度指标下限对应的冷速也是下限值,要保证锻件的性能,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下限值。

冷却速度对锻件的硬度影响较大,而硬度又是影响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有利于切削加工,在保证强度指标下,冷却速度应尽可能低。

锻后冷却方式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冷却速度所采取的措施。为了保证冷却速度,不同尺寸的锻件要采取不同的冷却方式,工艺参数只能以冷却速度为指标。经空冷和风冷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与空冷相比,风冷试样的显微组织铁素体平均尺寸减小,铁素体百分含量相差不大,即铁素体分布变得更加弥散。风冷得到的珠光体组织片间距较空冷小,有利于硬度的提高。

研究表明,通常锻后冷却速度不宜超过150°C/min,以防止影响韧性和切削性能的贝氏体组织的形成。生产实践中,采用控锻和控冷相结合,可以赋予非调质钢更好的强韧化效果。

对于楔横轧工艺,如果选择合适的楔横轧工艺参数和模具尺寸,可以避免零件内部缺陷的出现,很好地保证锻件最终的性能要求。进行过机加预成型之后锻造和楔横轧预成型之后锻造的工艺比较,发现楔横轧预成型之后锻造的零件比机加预成型之后锻造的零件有更高的屈服应力和最终应力,而且组织更精细,这也说明即使楔横轧预成型出现了内部缺陷,在高温热锻的情况也会消失。

三、展望

调质钢与非调质钢是很重要的结构材料,有关它的性能与微观组织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更好的研究调质钢与非调质钢,以及它用作连杆材料的性能特点,国内大部分学者现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调质钢的调质处理工艺,非调质钢的控锻控冷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

2.选用具体的调质钢与非调质钢连杆材料,在不同的锻造工艺参数下进行试验,研究锻造工艺参数对调质钢与非调质钢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采用物理模拟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模拟调质钢与非调质钢的锻造成形过程,观测成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情况,以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非调质钢由于省去了热处理工序,跟调质钢相比大大地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除了在汽车连杆、曲轴等方面的应用外,还在非调质无缝钢管、非调质易切削塑料模具钢等方面得到逐步开发和应用。非调质钢属经济型新钢种,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市场,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是发展非调质钢的依据和出发点,市场需求也是发展非调质钢的动力,因此,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应用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微合金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不断深入。

四、涉及到文献列表

[1]赵丽萍,于春海,段锐.非调质钢分类的研究[A].1999

[2]徐善义.锻造工艺对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000

[3]汪炜,张先宾,宋加兵.非调质钢活塞锻后余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2007

[4]王桂英.调质钢与非调质钢性能与微观组织的研究.2007

[5]张英建.曲轴用非调质钢热锻过程中奥氏体晶粒演变规律的研究及模拟.2008

大型锻件

大型锻件、锻件、锻造件 大型锻件属于锻件的规格体积较大的一种,是金属被施加压力,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经过锻造的工件质量好、密度高、使用寿命增长、生产安全大大提高了保证。锻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优质锻件可以保证磁粉、UT超声波、机械性能、原材料化学成分合格。山西永鑫生锻造有限公司提供。 中文名外文名生产商 锻件forging 山西永鑫生锻造 简介 按规格分为:轴类、齿轮、车轮、筒类、模块、环形、异形件。山西永鑫生锻造可按图纸尺寸、化学成分、技术要求锻造、机加工、热处理、同步完成。出口锻件材质可咨询定制。 锻件需要每片都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多孔性、多余空间、内含物或其他的瑕疵。这种方法生产的元件,强度与重量比有一个高的比率。这些元件通常被用在飞机结构中。锻件的优点有可伸展的长度、可收缩的横截面;可收缩的长度、可伸展的横截面;可改变的长度、可改变的横截面。锻件的种类有:自由锻造/手锻、热模锻/精密锻造、顶锻、滚锻和模锻。

飞机锻件 按重量计算,飞机上有85%左右的的构件是锻件。飞机发动机的涡轮盘、后轴颈(空锻件 心轴)、叶片、机翼的翼梁, 机身的肋筋板、轮支架、起落架的内外筒体等都是涉及飞机安全的重要锻件。飞机锻件多用高强度耐磨、耐蚀的铝合金、钛合金、镍基合金等贵重材料制造。为了节约材料和节约能源,飞机用锻件大都采用模锻或多向模锻压力机来生产。汽车锻按重量计算,汽车上有71.9%的锻件。一般的汽车由车身、车箱、发动机、前桥、后桥、车架、变速箱、传动轴、转向系统等15个部件构成汽车锻件的特点是外形复杂、重量轻、工况条件差、安全度要求高。如汽车发动机所使用的曲轴、连杆、凸轮轴、前桥所需的前梁、转向节、后桥使用的半轴、半轴套管、桥箱内的传动齿轮等等,无一不是有关汽车安全运行的保安关键锻件。

钢的锻造温度

钢的锻造温度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就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并得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 1.始锻温度 始锻温度即坯料开始锻造的温度,应理解为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从加热炉内取出毛坯送到锻压设备上开始锻造之前,根据毛坯的大小、运送毛坯的方法以及加热炉与锻压设备之间距离的远近,毛坯有几度到几十度的温降。因此,真正开始锻造的温度稍低,在始锻之前,应尽量减小毛坯的温降。 2.终锻温度 终锻温度即坯料终止锻造的温度,终锻温度主要应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坯料仍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 3.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就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并得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 由Fe-Fe3C合金相图可以确定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以及锻造的温度范围。目前应用的铁碳合金状态图是含碳量为0~6.69%的铁碳合金部分(即Fe-Fe3C部分),因为含碳量大于6.69%的铁碳合金在工业上无使用价值。右图为简化后的Fe-Fe3C状态图。 Fe-Fe3C状态图 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如图1(铁-碳状态图)中的阴影线所示。 钢的始锻温度主要受过热的限制,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工具钢的始锻温度主要受过热和过烧温度的限制。钢的过烧温度约比熔点低100~150℃,过热温度又比过烧温度低约50℃,所以钢的始锻温度一般应低于熔点(或低于状态图固相线AE温度)150~200℃。由于钢锭的过热倾向小,始锻温度比同钢种的锻坯和轧材高20~50℃。当采用高速精锻时由于热效应大,始锻温度可降低越100℃。 图10 铁-碳状态图 当亚共析钢始锻温度应在GS(A3)线以上15~50℃,使钢在单相奥氏体(γ)区内完成锻造。因为单相(γ)区组织均一,塑性良好。但对于碳的质量分数<0.3%的低碳钢,因为铁素体(α)的塑性好,故在A3线以下的γ+α双相区仍有足够的塑性,变形抗力也不高,这就扩大了锻造温度范围,且可以细化晶粒。 对于过共析钢终锻温度应在SE线(A cm)以下,PSE’(A1)线以上50~100℃。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若终锻温度选在A cm线以上,则会使锻件在锻后的冷却过程中,从奥氏体中从晶界析出二次网状Fe3C呈脆性,因此,因此会大大降低锻件的力学性能。而在A cm线与A1线之间进行锻打,塑性变形破碎了网状Fe3C并使之弥散分布,锻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状态图大致确定的锻造温度范围,还需要根据钢的塑性图、变形抗力图等资料加以精确化。这是因为状态图是在实验室中一个大气压及缓慢冷却的条件下作出的,状态图上的临界点与钢在锻造时的相变温度并不一致。 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各工厂所用的锻造温度范围也不完全相同。合金结构钢的锻造温度范围见表1。合金结构钢钢锭锻造温度范围见表2。合金工具钢、弹簧钢和滚珠轴承钢的锻造温度范围见表3。

锻造毛坯工艺设计说明书

锻造毛坯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设计题目:轴自由锻毛坯制造工艺设计设计单位:机自1103 设计人学号: 设计人姓名:郑晓虎 指导教师:张锁梅贾志新 2014年6月

目录 1 锻件加工余量、余块、公差的确定 (1) 锻造方式及毛坯类型的选择 (1) 锻件加工余量、余块、公差的确定 (1) 2 毛坯质量和尺寸的计算 (3) 毛坯质量的计算 (3) 毛坯尺寸的计算 (4) 3 自由毛坯变形步骤、温度和冷却 (5) 毛坯变形步骤 (5) 锻造温度 (5) 冷却方式 (6) 4 设备的选择 (6) 5 参考文献 (7)

1锻件加工余量、余块、公差的确定 锻造方式及毛坯类型的选择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根据坯料的移动方式,锻造方式分为自由锻,模锻,闭式模锻,闭式镦锻等,本课程采用自由锻的方式。 零件为阶梯轴类零件,材料选择45钢。阶梯轴零件工作时,些部位如轴颈(主要是与滑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往往要承受摩擦、磨损,严重时可能发生咬死(又称抱轴)现象,使轴类零件运转精度下降,有时还需要承受多种载荷的作用。为增强阶梯轴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锻件。 锻件加工余量、余块、公差的确定 锻件图是编制锻造工艺、设计工具、指导生产和验收锻件的主要依据。它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考虑加工余量、锻造公差、锻造余块和操作用夹头等因素绘制而成的,如下图1。 图1 轴的锻件图 余量:为了保证零件机械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在零件外表面需要加工部分,留一层

调质钢与非调质钢简介

调质钢与非调质钢简介 一、调质钢 1、简介 所谓调质钢,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30~0.60%的中碳钢。一般用这类钢材制作的零部件要求具有很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传统方法往往是使用“调质处理”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习惯上就把这一类钢称作调质钢。 各类机器上的结构零件大量采用调质钢,是结构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钢,它是零件淬火后在500~650℃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处理的钢。经调质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及韧性有良好的配合。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中合金钢,调质处理后的金相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各类机器上的结构零件大量采用调质钢,是结构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钢。 2、性能特点 除一般的冶金方面的低倍和高倍组织要求外,主要为钢的力学性能以及与工作可靠性和寿命密切相关的冷脆性转变温度、断裂韧性和疲劳抗力等。在特定条件下,还要求具有耐磨性、耐蚀性和一定的抗热性。由于调质钢最终采用高温回火,能使钢中应力完全消除,钢的氢脆破坏倾向性小,缺口敏感性较低,脆性破坏抗力较大,但也存在特有的高温回火脆性。 大多数调质钢为中碳合金结构钢,有焊接性能要求的调质钢则为低碳合金结构钢,具有很高的塑性和韧性,少数沉淀硬化型调质钢,属高强度和超高强度调质钢。 3、分类 常用的合金调质钢按淬透性和强度分为4类: ①低淬透性调质钢

②中淬透性调质钢 ③较高淬透性调质钢 ④高淬透性调质钢 以下介绍两种最典型的调质钢: A、45碳素调质钢 45钢是中碳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在0.42-0.50%,现执行标准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即GB/T 699-2015,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生产成本较低,价格低,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45钢调质件淬火后的硬度应该达到HRC56~59(洛氏硬度),截面大的可能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不然,就说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组织中可能出现索氏体甚至铁素体组织,这种组织通过回火,仍然保留在基体中,达不到调质的目的。45钢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加热温度为560~600℃,硬度要求为HRC22~34。因为调质的目的是得到综合机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围比较宽。但图纸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图纸要求调整回火温度,以保证硬度。如有些轴类零件要求强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对于齿轮类、带键槽的轴类等零件,因调质后还要进行车、插、创、铣、钻等机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 B、40Cr合金调质钢 40Cr钢是中碳合金结构钢,含碳量在0.37-0.44%,含Cr量在0.80-1.10%,现执行标准为《合金结构钢》,即GB/T 3077-2015。 以40Cr为代表的合金调质钢广泛用于制造汽车、摩托车、柴油机、机床和其它机器上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类件、转向节、半轴、连杆、螺栓等。调质件大多承受多种工作载荷,受力情况比较复杂,要求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合金调质钢还要求有很好的淬透性。但不同

7-大型锻件及其制造工艺-聂绍珉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所属类别:硕士 课程编号:2080503007 课程名称:大型锻件及其制造工艺概论 开课院系:机械学院塑性成形系任课教师:聂绍珉 先修课程:适用学科范围: 学时:24 学分:1.5 开课学期: 2 开课形式:讲授 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200字左右) 讲述大型锻件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中的作用和意义,国内外主要大锻件的生产水平。使学生了解大型锻件的力学基础和制造工艺过程、大型锻件在制造过程各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型锻件的特殊锻造方法及其力学机理、典型大锻件的锻造工艺。 要求学生对大锻件的特殊质量要求、特殊制造工艺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本的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000~1500字) 第一章绪论介绍大型锻件的特点及基本概念、国内外大型锻件及主要工艺装备的发展水平、主要研究方向及课程内容。(2学时) 第二章金属塑性加工的经典理论及现代方法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屈服条件及其几何表达;全量理论及增量理论; 变形力学简图;金属的塑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塑性的工艺因素;变形抗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金属塑性变形的现代方法。(3学时) 第三章现代炼钢技术电弧炉炼钢的发展概况及电弧炉的结构。碱性电炉炼钢工艺过程:炉料及其准备,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出钢。大锻件用钢的炉外精炼:钢包吹氩法,钢液的真空处理,炉外精炼的基本手段(LD法、LL法、TD 法、RH法、DH法)。大锻件用钢钢包精炼的主要工艺:ASEA-SKF法及Finkl—Mohr法,LF和LFV法,VOD法,V AD法,AOD法。钢包喷射冶金法:TN法,SL法,CAB法。电渣重熔法—ESR。(4学时) 第四章大型锻件用钢锭及铸锭技术大型钢锭的类型:普通钢锭,短粗型钢锭,短冒口钢锭,细长型钢锭,空心钢锭,多锥度钢锭,电渣重熔钢锭。铸锭工艺:

锻造加热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本厂生产、供本厂锻造用的电炉锭、电渣锭与钢坯炉窑加热工艺的编制要素、导则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冷热钢锭于钢坯。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YⅡ-39-93 热送钢锭冷处理工艺守则 DYⅡ-3-39 水压机自由锻锻后冷却及锻后热处理工艺守则 QGSHYZ 22-93 热加工工艺文件制定规程 3 名词说明和定义 钢锭和钢坯 钢锭锭身锻比<的成钢锭,锭身锻比≥的称钢坯。(简称“锭”、“坯”) 冷、热锭(坯) 装炉时锭{坯}表面温度<400℃(且内部温度肯定低于表面温度)的称冷锭(坯),表面温度≥400℃(且内部温度肯定高于表面温度)的称热锭(坯)。 表面温度以钢锭冒口端进锭身200mm凹(圆)面处、坯料离端口200mm平面处的实际温度为准。 锻造温度保温时间 指炉温(一般指炉窑顶部电偶所测温度)进入工艺规定温度公差范围、开始保持此温度,使钢锭(坯)变形区与此温度趋于基本一致所需时间。 最少保温时间 指钢锭(坯)在进行表面区域变形或精锻(如倒棱、滚圆、校直、整型等)前加热到锻造温度时开始保温所需的最少时间。 普通保温时间 指钢锭(坯)在进行常规锻造或粗锻(如拔长、冲孔、平整、剥边、扭曲、错移、弯曲等等)前加热到锻造温度时开始保温所需时间。但镦粗须在此保温时间基础上延长20%。 4 要素确认 按本规范编审有关钢锭(坯)的加热工艺前,一般应确定下列基本要素 锻造工艺和产品技术质量要求; 钢锭(坯)的规格、质量、形状、及其相关现状; 加热炉规格及其工作可靠性; 装炉单、装炉方式和合炉要求; 有关作业方法及其有效性; 测温形式及显示的正确,及时,统一性; 工装,附件的匹配; 作业环境适应性。

锻造工艺常见缺陷

锻造工艺不当产生的缺陷通常有以下几种: 1.大晶粒 大晶粒通常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的。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粗大将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2.晶粒不均匀 晶粒不均匀是指锻件某些部位的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产生晶粒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坯料各处的变形不均匀使晶粒破碎程度不一,或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或高温合金局部加工硬化,或淬火加热时局部晶粒粗大。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晶粒不均匀特别敏感。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的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3.冷硬现象 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的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的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严重的冷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4.裂纹 裂纹通常是锻造时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的。裂纹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的部位。如果坯料表面和内部有微裂纹、或坯料内存在组织缺陷,或热加工温度不当使材料塑性降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变形程度过大,超过材料允

许的塑性指针等,则在撤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和挤压等工序中都可能产生裂纹。 5.龟裂 龟裂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的龟状裂纹。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的表面(例如,未充满的凸出部分或受弯曲的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引起龟裂的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原材料合Cu、Sn等易熔元素过多。②高温长时间加热时,钢料表面有铜析出、表面晶粒粗大、脱碳、或经过多次加热的表面。③燃料含硫量过高,有硫渗人钢料表面。 6.飞边裂纹 飞边裂纹是模锻及切边时在分模面处产生的裂纹。飞边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在模锻操作中由于重击使金属强烈流动产生穿筋现象。②镁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低;铜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高。 7.分模面裂纹 分模面裂纹是指沿锻件分模面产生的裂纹。原材料非金属夹杂多,模锻时向分模面流动与集中或缩管残余在模锻时挤人飞边后常形成分模面裂纹。 8.折叠 折叠是金属变形过程中已氧化过的表层金属汇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它可以是由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而形成;也可以是由一股金属的急速大量流动将邻近部分的表层金属带着流动,两者汇合而形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变形金属发生弯曲、回流而形成;还可以是部

钢材牌号对应表

我国在此是以钢材的用途分类作为表示方法分类的基础: 1)碳素结构钢:表示方法:Q+数字+(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专门用途的符号)①钢号冠以“Q”,代表钢材的屈服点;②“Q”后面的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单位是MPa。例如Q235表示屈服点(σs)为235 MPa的碳素结构钢;③必要时钢号后面可标出表示质量等级和脱氧方法的符号。质量等级符号分别为A、B、C、D。脱氧方法符号:F表示沸腾钢;b表示半镇静钢:Z表示镇静钢;TZ表示特殊镇静钢,镇静钢可不标符号,即Z和TZ都可不标。例如Q235-AF表示A级沸腾钢。专门用途的碳素钢:例如桥梁钢、船用钢等,基本上采用碳素结构钢的表示方法,但在钢号最后附加表示用途的字母。 2)优质碳素结构钢表示方法:数字+(元素符号)+(脱氧方法符号)+(专门用途的符号)①钢号开头的两位数字表示钢的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例如平均碳含量为0.45%的钢,钢号为“45”,它不是顺序号,所以不能读成45号钢。 ②锰含量较高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应将锰元素标出,例如50Mn。③沸腾钢、半镇静钢及专门用途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应在钢号最后特别标出,例如平均碳含量为0.1%的半镇静钢,其钢号为10b。 3)碳素工具钢表示方法:字母T+数字+(元素符号)+(质量等级符号)①钢号冠以“T”,以免与其他钢类相混。②钢号中的数字表示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千分之几表示。例如“T8”表示平均碳含量为0.8%。③锰含量较高者,在钢号最后标出“Mn”,例如 “T8Mn”。④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的磷、硫含量,比一般优质碳素工具钢低,在钢号最后加注字母“A”,以示区别,例如“T8MnA”。 4)易切削钢表示方法:字母Y+数字+(元素符号)①钢号冠以“Y”,以区别于优质碳素结构钢。②字母“Y”后的数字表示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例如平均碳含量为0.3%的易切削钢,其钢号为“Y30”。③锰含量较高者,亦在钢号后标出“Mn”,例如“Y40Mn”。 5)合金结构钢表示方法:(专门用途符号)+数字+主要合金元素符号和数字+微量合金元素符号+(质量等级符号)+(专门用途符号)①钢号开头的两位数字表示钢的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如40Cr。 ②钢中主要合金元素,除个别微合金元素外,一般以百分之几表示。当平均合金含量<1.5%时,钢号中一般只标出元素符号,而不标明含量,但在特殊情况下易致混淆者,在元素符号后亦可标以数字“1”,例如钢号“12CrMoV”和“12Cr1MoV”,前者铬含量为0.4-0.6%,后者为0.9- 1.2%,其余成分全部相同。当合金元素平均含量≥1.5%、≥ 2.5%、≥ 3.5%……时,在元素符号后面应标明含量,可相应表示为2、3、4……等。例如18Cr2Ni4WA。③钢中的钒V、钛Ti、铝AL、硼B、稀土RE等合金元素,均属微合金元素,虽然含量很低,仍应在钢号中标出。例如 20MnVB钢中:钒为0.07-0.12%,硼为0.001-0.005%。④高级优质钢应在钢号最后加“A”,以区别于一般优质钢。⑤专门用途的合金结构钢,钢号冠以(或后缀)代表该钢种用途的符号。例如铆螺专用的30CrMnSi钢,钢号表示为ML30CrMnSi 6)低合金高强度钢表示方法:(专门用途符号)+数字+主要合金元素符号和数字+微量合金元素符号+(质量等级符号)+(专门用途符号)①钢号的表示方法,基本上和合金结构钢相同。②对专业用低合金高强度钢,应在钢号最后标明。例如16Mn钢,用于桥梁的专用钢种为“16Mnq”,汽车大梁的专用钢种为 “16MnL”,压力容器的专用钢种为“16MnR”。 7)弹簧钢弹簧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弹簧钢和合金弹簧钢两类,其钢号表示方法,前者基本上与优质碳素结构钢相同,后者基本上与合金结构钢相同。 8)滚动轴承钢表示方法:高碳铬轴承钢:字母G+Cr元素符号和数字渗碳轴承钢:字母G+数字+主要合金元素符号和数字+微量合金元素符号+(质量等级符号)①钢号冠以字母“G”,表示滚动轴承钢类。②高碳铬轴承钢钢号的碳含量不标出,铬含量以千分之

锻造基本知识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1.变形温度 钢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为727℃,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高于800℃的是热锻;在300~800℃之间称为温锻或半热锻,在室温下进行锻造的称为冷锻。用于大多数行业的锻件都是热锻,温锻和冷锻主要用于汽车、通用机械等零件的锻造,温锻和冷锻可以有效的节材。 2.锻造类别 上面提到,根据锻造温度,可以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 根据成形机理,锻造可分为自由锻、模锻、碾环、特殊锻造。 1)自由锻。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采用自由锻方法生产的锻件称为自由锻件。自由锻都是以生产批量不大的锻件为主,采用锻锤、液压机等锻造设备对坯料进行成形加工,获得合格锻件。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及锻接等。自由锻采取的都是热锻方式。 2)模锻。模锻又分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模锻一般用于生产重量不大、批量较大的零件。模锻可分为热模锻、温锻和冷锻。温锻和冷锻是模锻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代表了锻造技术水平的高低。 按照材料分,模锻还可分为黑色金属模锻、有色金属模锻和粉末制品成形。顾名思义,就是材料分别是碳钢等黑色金属、铜铝等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材料。 挤压应归属于模锻,可以分为重金属挤压和轻金属挤压。 闭式模锻和闭式镦锻属于模锻的两种先进工艺,由于没有飞边,材料的利用率就高。用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就可能完成复杂锻件的精加工。由于没有飞边,锻件的受力面积就减少,所需要的荷载也减少。但是,应注意不能使坯料完全受到限制,为此要严格控制坯料的体积,控制锻模的相对位置和对锻件进行测量,努力减少锻模的磨损。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及现状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及 现状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及现状 刘瑞宁1,2,王福明1,李强2 (1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1石家庄钢铁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介绍了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开发微合金非调质钢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石钢公司的“边缘-精进”战略。 关键词:微合金;非调质钢;发展;应用 1前言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汽车用钢(棒材)专业化生产企业,现年产钢能力近260万t,产品结构以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齿轮钢、轴承钢等五大系列汽车用钢(棒材规格为Φ14~180mm)为主,其热轧汽车棒材主要供锻造厂锻造成汽车零配件(如汽车前桥、半轴、转向节、发动机曲轴、连杆等)。微合金非调质钢是一种理想的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经济型新材料,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其用途十分广泛:凡是加工过程中需要调质的钢(如45,40Cr等)均可用非调质钢替代;省略调质工序,可省去占调质钢生产总成本6%的热处理(淬火+高温回火)费用,德国人估计用49MnVS3非调质钢代替调质钢做连杆可节约总成本的38%。日本爱知公司分析,微合金非调质钢因省略调质处理这一工序,就可使热锻产品的成本降低18%[1]。 2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 微合金非调质钢强化机理不同于调质钢。调质钢是将轧、锻后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再经高温回火获得所需组织性能。而微合金非调质钢是在轧制温度下,使钢中V,Nb,Ti等合金碳氮化合物较充分溶入奥氏体,使奥氏体充分合金化,在轧、锻冷却过程中析出大量微细弥散分布的合金碳氮化合物,并发生沉淀强化及先共析铁素体呈细、小、弥散析出,分割和细化奥氏体晶粒使钢的强度与硬度增加,基体组织显着强化。为此,获得相当调质钢经调质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由于省去了调质处理工序,因此称之为微合金非调质钢。 国外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开发及应用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合金化技术为非调质钢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生产基础,70年代初期发生的能源危机直接促成非调质钢的出现及发展。1972年德国THYSSEN公司开发了第一个非调质锻钢49MnVS3(铁素体-珠光体,抗拉强度850MPa)取代了调质CK45钢制造汽车曲轴,提高了锻件成品率、切削加工性能、疲劳性能、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此钢种很快在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用于汽车曲轴、连杆等锻件的生产。德国奔驰汽车曲轴使用非调质钢代替40CrMn调质钢制造,瑞典Volvo汽车制造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用量就3万多吨,其目标是除渗碳件外,所有锻件全部采用非调质钢生产。随后英国钢铁公司建立了Vanard(850~1100MPa)热锻用非调质钢系列,法国SAFE公司开发了一系列METASAFE钢(800~1000MPa)[2]。此外,美国福特、意大利菲亚特及俄罗斯伏尔加汽车都采用非调质钢制造汽车的曲轴、连杆等零件。近年来日本研究微合金非调质钢最为活跃,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新日铁、神户制钢、爱

锻造工艺的设计说明书

阶梯轴锻造工艺 设计说明书 题目:阶梯轴锻造工艺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设1301 学生:亮学号: 7 指导教师:浩舸 完成日期: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1.引言 (1) 2.设计方法与步骤 (2) 2.1绘制锻件图 (3) 2.2 确定变形工艺 (3) 2.2.1镦粗 (3) 2.2.2冲孔 (4) 2.2.3扩孔 (4) 2.2.4修整锻件 (4) 2.3 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 (4) 2.4选定设备及规 (5) 2.5确定锻造温度及规 (5) 2.6确定冷却方法及规 (5) 3.工艺流程卡 (6) 4.结论 (8) 5.致 (8) 6.参考文献 (8)

1. 引言 锻造的目的是使坯料成形及控制其部组织性能达到所需的几何形状,尺寸以及品质的锻件。轴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的零件,本文讨论阶梯轴的自由锻生产。 2. 设计方法与步骤 2.1绘制锻件图 锻件图是根据零件图的基本图样,结合锻造工艺特点考虑余块、锻件余量和锻造公差等因素绘制而成。 阶梯轴材料为40Cr,生产批量小,采取自由锻锻造轴坯。 轴上的键槽等部分,采用自由锻方法很难成形这些部位,因此考虑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决定不锻出,并采用附加余块简化锻件外形,以利于锻造。锻造出轴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切削加工,最后成形。 根据零件图的尺寸规格,对照表所列中零件的高度和直径围,可以查出齿环锻件加工余量和公差。由L=203,Φ=46,对照《金属成形工艺设计》中表3-3中所列的零件总长为0∽315mm、最大直径0∽50mm,可查得锻造精度为F级的锻件余量及公差为7±2mm。,然后按查得的公差数值,可绘阶梯轴的锻件图。阶梯轴锻件图见图1。 图1 阶梯轴锻件图 2.2确定变形工艺

常用国内外钢材牌号对照表

常用国内外钢材牌号对照表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前苏联 国际标准化组织 GB AST JIS DIN 、DINEN BS 、BSEN NF 、NFEN ΓOCT ISO 630 品 名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Q195 Cr.B Cr.C SS330 SPHC SPHD S185 040 A10 S185 S185 CT1K П CTlC П CTl ПC Q215A Cr.C Cr.58 SS 330 SPHC 040 A12 CT2K П—2 CT2C П—2 CT2ПC —2 Q235A Cr.D SS400 SM400A 080A15 CT3K П—2 CT3C П—2 CT3ПC —2 E235B Q235B Cr.D SS400 SM400A S235JR S235JRGl S235JRG2 S235JR S235JRGl S235JRG2 S235JR S235JRGl S235JRG2 CT3K П—3 CT3C П—3 CT3ПC —3 E235B Q255A SS400 SM400A CT4K П—2 CT4C П—2 CT4ПC —2 普 通 碳 素 结 构 钢 Q275 SS490 CT5C П—2 CT5ПC —2 E275A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前苏联 国际标准化组织 GB AST JIS DIN 、DINEN BS 、BSEN NF 、NFEN ΓOCT IS0 630 品 名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牌号 08F 1008 1010 SPHD SPHE 040A10 80K П 10 1010 S10C S12C CKl0 040A12 XCl0 10 C101 15 1015 S15C S17C CKl5 Fe360B 08M15 XCl2 Fe306B 15 C15E4 20 1020 S20C S22C C22 IC22 C22 20 25 1025 S25C S28C C25 IC25 C25 25 C25E4 40 1040 S40C S43C C40 IC40 080M40 C40 40 C40E4 45 1045 S45C S48C C45 IC45 080A47 C45 45 C45E4 50 1050 S50C S53C C50 IC50 080M50 C50 50 C50E4 优 质 碳 素 结 构 钢 15Mn 1019 080A15 15r

大锻件锻造方法简介

大锻件锻造方法简介 1.钢锭的结构特点 1.1钢的冶炼和浇注 大型钢锭用钢的冶炼一般在碱性电炉中进行。通过电炉冶炼,获得所需要的化学成分, 控制好S、P等杂质含量。 对于重要的锻件,钢水还要经过精炼。精炼多在精炼炉中进行,精炼的主要任务是微调 化学成分和真空除气,还可以调整钢水的温度。 钢锭的浇注有上注法和下注法两种,大型钢锭以上注法为多。对于重要的锻件,在钢锭 浇注时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如真空浇注、真空碳脱氧等等。 在精炼炉中真空,和在浇注时真空,都需要有专门的,巨大的真空系统。真空的目的是 尽可能排除钢中所含的氢、氧等有害气体。提高钢的纯净度,并为缩短锻件第一热处理周期 创造条件。 1.2大型钢锭的宏观组织: 钢锭内部的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钢锭浇注时 钢水过冷与传热条件。 锭身表面层冷却速度快,为细小的等轴晶; 锭身中间带为柱状晶,距中心愈近晶粒愈粗 大; 锭心区为粗大等轴晶,晶间夹杂较多,组织 较疏松。 钢锭底部:冷却速度快晶粒细,但该区在钢 锭凝固过程中形成一锥形沉积堆,含有大量夹杂 物。 冒口:钢水因有保温帽保温,冷却速度最慢。 该区组织结构极松,存在有收缩孔、收缩疏松等 大量缺陷。 因此在大锻件的订货技术条件中往往规定水 冒口的最小切除量。在锻造工艺中也要确定水冒 口的实际切除量。 1.3大型钢锭内部的主要缺陷: 大型钢锭的主要缺陷是偏析、气体、夹杂和 疏松。它们是冶金过程中固有的缺陷,只能减少, 不能消除。 偏析:指的是结晶过程造成钢锭的不同部位的 化学成分不一样。 气体:在熔炼过程中钢水大量地吸收氢(还有氮)。当钢中的氢含量超过一定值时,锻造后冷却时就可能产生白点而使锻件报废。比如国外某公司在核岛锻件订购技术条件中规定钢包分析氢含量不得超过0.8ppm(1ppm=百万分之一)。含氢量高的钢锭在锻成锻件后,要在锻后热处理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扩散氢气以避免白点。 夹杂:夹杂的来源有来自熔炼过程和脱氧产物的,也有来自出钢槽、盛钢桶等外来夹杂。 缩孔和疏松:液态钢和固态钢,都随温度降低而发生体积收缩;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也 有体积收缩。钢液在锭模(或砂型)中凝固时,先凝固成与注入钢液差不多高的外壳,中 间随着凝固收缩就会向下凹下去。于是在头部形成大的空洞,即开放缩孔。如果上部比下

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热力规范是指锻造时所选用的一些热力学参数,包括锻造温度、变形程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锻造方法)、加热加冷却速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及锻件的组织和性能,合理选择上述几个热力学参数,是制订锻造工艺的重要环节。确定锻造热力学参数的主要依据是钢或合金的状态图、塑性图、变形抗力图及再结晶图等。用这些资料所确定的热力学参数还需要通过各种试验或生产实践来进行验证和修改。 在确定锻造热力学参数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上述的所有资料。当对锻件的组织和性能没有严格要求时,往往只要有塑性图及变形抗力图就够了。若对锻件的晶粒大小有严格要求,而且在机械性能方面也有硬性规定时,除状态图、塑性图和变形抗力图之外,还需要参考再结晶图以及能说明所采用热力规范是否能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资料。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就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

力,并得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 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如图10(铁-碳状态图)中的阴影线所示。在铁碳合金中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后,将使铁-碳状态图的形式发生改变。一些元素(如 Cr,V,W,Mo,Ti,Si等)缩小r相区,升高A 3和A 1 点;而 另一些元素(如Ni,Mn等)扩大r相区,降低A 3和A 1 点。所有合金元素均使S点和E点左移。由此可见,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工具钢也可参照铁-碳状态图来初步确 定锻造温度范围,但相变点(如熔点,A 3,A 1 ,A Cm 等) 则需改用各具体钢号的相变点。 1.始锻温度 始锻温度应理解为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从加热炉内取出毛坯送到锻压设备上开妈锻造之前,根据毛坯的大小、运送毛坯的方法以及加热炉与锻压设备之间距离的远近,毛坯有几度到几十度的温降。因此,真正开始锻造的温度稍低,在始锻之前,应尽量减小毛坯的温降。 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工具钢的始锻温度主要受过热和过烧温度的限制。钢的过烧温度约比熔点低100~150℃,过热温度又比过烧温度低约50℃,所以钢的始

锻造基本知识教学提纲

锻造基本知识

锻造知识太汇总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1.变形温度 钢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为727℃,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高于800℃的是热锻;在300~800℃之间称为温锻或半热锻,在室温下进行锻造的称为冷锻。用于大多数行业的锻件都是热锻,温锻和冷锻主要用于汽车、通用机械等零件的锻造,温锻和冷锻可以有效的节材。 2.锻造类别 上面提到,根据锻造温度,可以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 根据成形机理,锻造可分为自由锻、模锻、碾环、特殊锻造。 1)自由锻。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采用自由锻方法生产的锻件称为自由锻件。自由锻都是以生产批量不

大的锻件为主,采用锻锤、液压机等锻造设备对坯料进行成形加工,获得合格锻件。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及锻接等。自由锻采取的都是热锻方式。 2)模锻。模锻又分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模锻一般用于生产重量不大、批量较大的零件。模锻可分为热模锻、温锻和冷锻。温锻和冷锻是模锻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代表了锻造技术水平的高低。 按照材料分,模锻还可分为黑色金属模锻、有色金属模锻和粉末制品成形。顾名思义,就是材料分别是碳钢等黑色金属、铜铝等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材料。 挤压应归属于模锻,可以分为重金属挤压和轻金属挤压。 闭式模锻和闭式镦锻属于模锻的两种先进工艺,由于没有飞边,材料的利用率就高。用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就可能完成复杂锻件的精加工。由于没有飞边,锻件的受力面积就减少,所需要的荷载也减少。但是,应注意不能使坯料完全受到限制,为此要严格控制坯料的体积,控制锻模的相对位置和对锻件进行测量,努力减少锻模的磨损。 3)碾环。碾环是指通过专用设备碾环机生产不同直径的环形零件,也用来生产汽车轮毂、火车车轮等轮形零件。

大型锻件锻造工艺过程

大锻件一般应用在大型机械的关键部位,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受力复杂多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大型锻件的质量要求很高。大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成形,生产大型锻件时,即使采用最先进的冶金技术,钢锭内部也不可避免存在微裂纹、疏松、缩孔、偏析等缺陷,严重影响锻件的质量,为了消除这些缺陷,提高锻件质量,就必须改进锻造工艺,选用合理的锻造工艺参数。 大锻件锻造不仅要满足所需零件形状和尺寸,而且重要的是破碎铸态组织、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锻合缩孔、气孔和缩松等缺陷,提高锻件内部质量。钢锭尺寸愈大,钢锭中的缺陷也愈严重,锻造改善缺陷愈困难,进而增加了锻造难度。在锻造过程中,镦粗和拔长是最基本的工序,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对于具有特殊外形的锻件来说,胎模锻造也较为常用。 一、镦粗工艺 在大型锻件的自由锻生产中,镦粗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变形工序。镦粗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对大锻件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复的镦拔不但可以提高坯料的锻造比,同时也可以破碎合金钢中的碳化物,达到均匀分布的目的;还可以提高锻件的横向力学性能,减小力学性能的异向性。 大型饼类锻件和宽板锻件都是以镦粗为主要变形,且镦粗的变形量很大,但是目前该类锻件的超声波探伤废品率很高,主要因为内部出现了横向内裂层缺陷,然而现行的工艺理论对此不能解释。为此,从9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经过长时间的认真研究,从主变形区以及被动变形区理论出发,对镦粗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平板镦粗时刚塑性力学模型的拉应力理论以及静水应力力学模型的切应力理论,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定性物理模拟实验,并利用广义滑移线法和力学分块法来求解分析工件内部的应力状态,大量数据证明了该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揭示了利用普通平板镦粗圆柱体时其内部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锥形板镦粗新工艺,建立了方柱体镦粗的刚塑性力学模型。 二、拔长工艺 拔长是大型轴类锻件锻造过程中必须的一道工序,也是影响锻件质量的主要工序,通过拔长工序使坯料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同时也起到打碎粗晶、锻合内部疏松与孔洞、细化铸态组织等作用,从而获得均质致密的高质量锻件。在研究平砧拔长工艺的同时,人们逐步开始认识到大锻件内部的应力、应变状态对锻合内部缺陷的重要性,从普通的上下平砧拔长,发展到上平砧下V 型砧拔长以及上下V 型砧拔长,再到后来通过改变拔长砧形和工艺条件,又提出了WHF锻造法、KD锻造法、FM锻造法、JTS锻造法、FML锻造法、TER 锻造法、SUF锻造法以及新FM锻造法,这些方法都己经应用于大锻件生产,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1. WHF锻造法是一种宽平砧强力压下的锻造方法,其锻造原理是利用上、下宽平砧,并且采用大的压下率,锻造时的心部大变形有利于消除钢锭内部缺陷,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压机锻造中。 2. KD锻造法是在WHF 锻造方法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其原理是利用钢锭在长时间的高温条件下有足够的塑性,能在有限的设备上,用宽砧大压下率进行锻造,采用上、下V 型宽砧锻造有利于锻件表面金属塑性的提高,增加心部的三向压应力状态,进而有效地锻合钢锭内部缺陷。 3. FM锻造法是利用上平砧,下平台锻造时的非对称变形,以及下平台对锻件变形的摩擦阻力作用,使锻件从上到下逐渐变形,以便使拉应力转移到坯料与平台的接触面上,中心部位的静水压应力得到了增加,进而改善了变形体内的应力状态。 4. JTS 锻造法是锻前将钢锭加热到高温,然后使表面快速冷却,钢锭表面进而就形成一层硬壳,心部仍然处于高温状态,这层硬壳对坯料的变形起到固定作用,使变形主要集中在锻

介绍轴类锻件加工工艺

介绍轴类锻件加工工艺 轴类锻件一般如果较大的轴的话采用自由锻,自由锻里面就有一类是轴类锻件,如果你有兴趣过来看看,浙江一重特钢有限公司我们主要生产自由锻锻件和锻造圆钢,其中有一类就是轴类锻件。 第一节轴类零件加工 一、概述 (一)、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1、功用:为支承传动零件(齿轮、皮带轮等)、传动扭矩、承受载荷,以及保证装在主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 2、分类:轴类零件按其结构形状的特点,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异形轴(包括曲轴、凸轮轴和偏心轴等)四类。 轴的种类 a)光轴b)空心轴c)半轴d)阶梯轴e)花键轴f)十字轴g)偏心轴h)曲轴i) 凸轮轴 若按轴的长度和直径的比例来分,又可分为刚性轴(L/d<12=和挠性轴(L/d>12)两类。 3、表面特点:外圆、内孔、圆锥、螺纹、花键、横向孔 (二)主要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 轴颈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它影响轴的回转精度及工作状态。轴颈的直径精度根据其使用要求通常为IT6~9,精密轴颈可达IT5。 2、几何形状精度 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公差点范围内。对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允许的公差。 3、位置精度

主要是指装配传动件的配合轴颈相对于装配轴承的支承轴颈的同轴度,通常是用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来表示的;根据使用要求,规定高精度轴为0.001~0.005mm,而一般精度轴为0.01~0.03mm。 此外还有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和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 4.表面粗糙度 根据零件的表面工作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值,例如普通机床主轴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16~0.63um,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2.5um,随着机器运转速度的增大和精密程度的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也将越来越小。 (三)、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合理选用材料和规定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对提高轴类零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轴的加工过程有极大的影响。 1、轴类零件的材料 一般轴类零件常用45钢,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正火、调质、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对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可选用40Cr等合金钢。这类钢经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件能。精度较高的轴,有时还用轴承钢GCrls和弹簧钢65Mn 等材料,它们通过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更高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 对于高转速、重载荷等条件下工作的轴,可选用20CrMnTi、20MnZB、20Cr等低碳含金钢或38CrMoAIA氮化钢。低碳合金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抗冲击韧性和心部强度,热处理变形却很小。 2、轴类零件的毛坯 轴类零件的毛坯最常用的是圆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轴才采用铸件。 (四)、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轮类零件在切削加工之前,应对其毛坯进行预加工。预加工包括校正、切断和切端面和钻中心孔。 1、校正:校正棒料毛坯在制造、运输和保管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变形,以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及送料装夹的可靠。校正可在各种压力机上进行。 2、切断:当采用棒料毛坯时,应在车削外圆前按所需长度切断。切断叮在弓锯床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