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发展成人高教本科第二学历的研究

校企合作发展成人高教本科第二学历的研究
校企合作发展成人高教本科第二学历的研究

校企合作发展成人高教本科第二学历的研

I特色学校l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O月

校企合作发展成人高教本科第二学历的研究

.刘玉林

[摘要]本文提出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教育,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再

学习,再提高,改变知识结构的途径,满足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更新;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教育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以后,社

会对就业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

专业已远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第二学历教育,培养

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对人才需求而出现的新的教育形式,体现了”教育要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可以预见:开展第二学历教育

必将对缓解我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矛盾,促进社会

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般来说,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从选报专业之日起,也就

意味着选择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而当今社会,就业市场千变

万化,学生入学时看好的专业,并不意味着大学毕业后仍

被看好;许多用人单位出于精简机构,提高工效等因素考

虑,更要求自己的员T一专多能.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学

习第二专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掌握

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

求.而具有第二学历的毕业生无疑有很强的就业优势和竞

争能力.

由上可见,开展第二学历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了高

等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

效益.面对高等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综合化,面对社会需要

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趋势,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

展第二学历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改革和发

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和

大学生的需求,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增强毕业生的适应

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必将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必将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教育前景分析

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

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为第二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第一个理由.

二是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丁作,实

际专业应用对口率不足3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以及作息时间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企

业和政府在学习经费,学习时间以及

实习实验安排上给予明确的支持,从

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

赢”的办学目标.

3,管理模式问题

双方或多方合作,必须以合同或

协议的形式建立一种有约束力的办学

关系,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从而确保

合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同时,必须充

分尊重成人教育规律和成人学员特点

以及政府,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以主

办学校为主,政府和企业参与的教学

管理制度,共同商议,决定重大事宜,

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达到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在

办学实践中,我们实行的是项目管理.

即由学校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

政府负责人组成项目管理组,共同研

究制定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

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校政企

各方紧密合作,及时掌握教,学情况.

有力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4.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

@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才兼

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

个培养目标,关键是要制定一个以较

高层次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培养

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确定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以及与学员

从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

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过多地沿袭普通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

历+技能”的学科课程与技能培训相

结合的课程体系.学员来自各行各业

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有的还是管

理和技术岗位骨干,对职业,技术及

其所需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学员所

在单位和部门也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学

有所获,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因

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充

分利用学员及其所在单位这一宝贵资源,让学员和社会各界充分参与到教

学计划制定和课程设置中来,使我们

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

实用性.

实践证明,成人高等教育校政企

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

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成人教育事业

可持续发展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随

着科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它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但是校

政企合作之路还在探索之中,许多深

层次问题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如合作模型与运行机制问题,学历

教育与技能培训关系问题,学员考核

与评价问题等等.我们必须在实践中

改革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走出校门,将成人高等教育真正办成面向社

会的开放式教育,为社会各界,企事业

单位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

特征分析E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肖玉梅加强棱企合作,发展”学历

+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1].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52—53.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学改革

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西部高

校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教学质量监控问

题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工学院成人

教育学院5410041

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为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也为个人今后的职称晋级等做准备, 这些人就会产生再学习的愿望,为第二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第二个理由.

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

劳动生产率,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的时

效性在快速缩短,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快速提高,20世纪

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 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迫使一些人

通过再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为第二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第三个理由.

四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人员岗位编制的限制,

不可能无限制地补充新的员工,只能从现有职工中培养所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走内部开发挖潜之路,为第二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第四个理由,也就为我们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我国每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在500万人以上,已

就业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综上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第二本科学历教育具有良好生源基础和发展前景.

三,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的基本保障

我校作为第二学历教育的招生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

重视,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的办学方针,坚持为社会,为考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化为

依据,以规范化为保证,狠抓质量管理,确保第二学历教育

质量.

f一)坚持以科学化为依据,做好宣传保障

第二学历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还

需要一个过程,要让考生了解第二学历教育的性质和意义, 参加第二学历教育学习,必须大力宣传第二学历教育.近年来,我院以石油,石化等国有大型企业为依托,充分与企事

业单位的人事,教育部门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招生宣传网络,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招生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广大考生对第二学历教育的了解.

f二)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做好招生保障

大量进行订单式招生,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接受企业

有针对性的委托培养.近年来我院已经与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大港油田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针对

油田紧缺的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油

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场机械等专业为他们培养第二学历人才,既解决了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

人才,同时也解决了子女生就业问题,保证了生源的稳定性,提高了招生的针对性和培养规格的目标性.

(三)狠抓质量管理,做好本科第二学历教育质量保障

1.规范报名管理.

为了规范管理,确保第二学历教育质量,我们牢固树立

质量意识,宁可少办不办,决不乱办,滥办.在宣传办学过程中,始终强调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做好考生资格审查工作,实行学校,省招考办两级资格审核制度,从不给考生以

任何承诺.

2.加强第二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1)科学制订第二学历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实施

教学工作的依据,只有制订出符合第二学历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才能搞好第二学历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达到

预定的培养目标.我校组织熟悉成人教育的专家,教授认真研究第二学历教育的特点,制定了《第二学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作为第二学历教育的教学依据.针对二学历学生入学专业学科门类跨度问题,为了解决文史,经管类,艺

体类考生报考理工类专业出现的基础薄弱的问题,我院针对理工类的同一专业制定了分文史,经管,艺体类考生为基础的和以理工类考生为基础的两套教学计划.对于以文史类等考生为基础的教学计划重点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增加了总的教学时数,比以理工类考生为主的教学计划在总学时方面多出近300学时.

(2)建立,健全第二学历教育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过程管理是第二学历教育的中心工作,直接影响

第二学历教育的声誉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认真选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根据第二学历教育特

点,建立一支能因材施教,熟悉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狠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认真

负责,教学严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保证.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讲究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检查环节和信息反馈.检查教学质量是第二

学历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准确掌握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我们通过检查教学进度,教案, 通过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检查教学实施情况.

(3)创新办学模式.采取脱产培训与函授自学相结合的

教学组织形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建立稳定的教学生产训练基地,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保证第二学历教育的培养质量.

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的几点思考

1.第二学历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物流人才的需求日渐趋势化,主要涉及运输、仓储、国际物流以及企业物流等方向。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专业性物流人才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单个院校而言,通过传统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在于传统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一、传统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现状尽管很多高校都提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障碍。首先校企合作协议形同虚设,大多数是靠感情和人际关系签订的;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目标不同,利益有冲突,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呈现“研究外行,管理不行”的局面;其次合作层次较浅,尚停留在参观、熟悉业务流程等认知阶段,后期顶岗实习阶段的成效不明显;第三,合作条件有限,企业不能拿出足够的资源配合高校进行教学,创造社会效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缺乏经验,企业专家理论不扎实也没有精力来教;因此当前校企之间如何合作去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及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实施

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实现学生就业方向性,主要通 过两种形 式实现: (1)开设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都是直接与专业方向技能密切相关的,由校内理论课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完成,因此,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地点等方面需做出合理安排,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实施步骤,充分展现该门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目的,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2)毕业前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是目前高校为学生今后择业明确方向的主要手段。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中把最后一学期甚至是一整学年空出来,主要用做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前综合实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问题 (1)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受企业专家及企业运营影响校企合作课程往往是和就业方向有直接关联性的,可以由企业专家和校内理论教师共同完成,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企业专家资质及企业运营影响。首先由于企业专家不具备高校教师授课资质,其次由于其企业运营不确定性较强,因此企业专家很难能完全按照课程设计安排进行,尤其对企业而言,注重经济效益,不能完全配合高校实施教学。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作者:教督处时间:2011-1-3 20:40:44 浏览量:722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366769.html,/ktyj/shownews.asp?s_id=24&N_id=209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江苏省张家港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孙伟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2005年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江苏省省教育厅在《2010年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中也指出,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出德育为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主题,应对挑战、开拓创新。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谋到好职位、拿到好工资、求得好发展,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联姻才能与经济齐飞,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路。学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合作“密度”;改革合作模式,显现合作“力度”。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一、特色办学,注入学校发展的活力 我校是张家港市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09年创建成为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2001年易地新建,总投资2.1亿元,占地253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班级116个,在校生5221人,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械、计算机应用、会计、化工、服装、营销、电气运行与控制、商务英语等15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气运行与控制为省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为苏州市示范专业。校内建有机电、数控、计算机、财会、汽修等10个实训基地,基地面积2.6万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4000多万元,其中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汽修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把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对口单招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10年为苏州市第一。毕业生初级工通过率为100%,各专业中级工获证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是苏州新区人才输出基地。在整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学校定期举办多层次、全覆盖的技能竞赛,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成果丰硕。连续十二年获得张家港市技能竞赛金杯;2008年、2009年省师生技能竞赛成绩均名列苏州市第一;4名学生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金、银奖;学校被表彰为苏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2010年省师生技能大赛中获得7枚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总分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名,有7个项目10名学生入围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江苏省集训队,有3名教师被聘为省集训队教练;在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还代表江苏获得了四金、一铜的好成绩。 张家港职教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校企合作练技能、校园文化企业化、中外合作办学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教育科研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最终) 1、校企共建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既是专业建设机构,又是技术研发机构。作为专业建设机构,现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1份、开发理实一体课程7门、课程标准4份,校本教材2 本,共同制定教师培养计划1份,并已为学校培养推光漆教师4 名;由3名工艺美术大师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每学期不少于60学 时;制定学生岗位实训综合评价体系1份。作为技术研发机构, 使个别优秀学生得以跟随大师由一般性生产转向推光漆器研发设计和文化传播。 2、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3个,分段轮岗实训生产车间6个。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以后,根据其技艺水平分配到不同岗位上工作,熟练一个岗位,流转一个岗位,最终成熟一名师生。现已轮岗实训师生1200人天。 3、校企共建“班级授课制”与“现代学徒制”,共同推动了民间手工艺传承模式的改革。基本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工艺的系统、科学、有效传承。工艺美术(推光漆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也于xx年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评估认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亮点二:校企深度融合,成立企业冠名班,践行“现代学徒制”。 全文结束》》年9月我校焊接专业与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班一“上海船工班”,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

试点,收效甚好。随后,在数控、工艺美术、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主要由企业实施。目前,我校有4个专业,6个班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数270人左右,合作企业6个。企业冠名班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条件,企业视冠名班学生为自己的“准员工",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度高,企业有确定的师傅岗位薪金、学徒津贴,师徒生产效益归企业,80%的学生毕业后就地就业,有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学徒实习内容是企业当下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更能融会贯通,学徒过程的反馈信息作为教学计划、内容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设计成“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徒项目课程”。 亮点三:将企业生产的部分工段引进学校,将企业高峰时段的部分工作学校分担。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校企若即若离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解决实习和生产矛盾的途径,也就是说生产性盈利和教育性盈利不但难以共赢,往往还是冲突的。企业让学生实习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当然不愿意。我校为建立科学长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订单班报告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思路 “订单”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订单式培养中,学校与企业作为双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业不同岗位人才的技能需求,设计多种培养形式已经成为学校育人的客观需要。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的着力点。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前提下,努力构建具有产学一体化特色的教学运行机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推广量身打造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必然之路。 目前,我院与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签订了三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订单培养协议”,2011届、2012届、2013届共将有120名学生分别在该公司就业。通过这三届“订单班”的研究与实践,总结“订单班”的创建过程,明确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订单班”学生的合作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等问题,以推动“订单班”的长效发展。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更具有其可操作性。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分公司联合设立的“中联中科-西航职院”订单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订单班运行状况的支持跟踪,对企业、学生(准员工)、学院在运行订单班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研究,发现订单班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使数控技术专业订单班能辐射和带动我院其他专业订单模式培养工作。进而使订单培养成为我院各专业主要培养模式之一。 2.1研究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将其转变为专业(订单班)培养目标 实施校企人才“订单培养”的首要条件是要以企业需求为根本,树立竭诚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找准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为此,我系在订单班意向初步达成后组织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前往中联公司进行详细调研,研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并深入一线车间调研岗位能力的要求。 下图为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

关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年全国GDP增速为6.9%,政府努力推进改革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由出口向消费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要求企业转变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创新能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寻求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可以吸收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帮助缓解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要求高校定向培养符合要求的学生;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帮助实现根据自身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成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标签:校企合作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校企合作教育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合作的实质是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依存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发达国家,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已经非常普遍,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均打破了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块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所需能力,保证了学生在离开了学校能尽快融入工作环境。[1] 加强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将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企业提供储备人才,保障企业未来发展,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 二、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理念认识不足[3] 目前国内形势,企业及学校均存在对校企合作的共赢化模式认识不足的现状。对学校来说,学校在教学上常常存在“固定模式”的观念,对于校企合作往往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技能人才严重依靠的炼油企业,如何降本增效,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希望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润。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娴熟,可以尽快上岗的人员,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运用到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常常处于消极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者功利性的投资。 2.众多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一)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一)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 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是利用校企双方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教育模式。近几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我院“迎评估,促创建”的关键时期,分院一系列校企合作工作进一步展开,确保学院迎评促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分院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国务院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教改,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合作基础初步建立,合作模式逐步多样化。近年来,分院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分院的实验实训设施,目前,分院已有油层物理实验室、化学品实验室、水泥浆实验室、化学品合成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近十多处实验实习场所,基本满足分院石化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要求。分院还先后与本地区石油大型企业—延长石油(集团)股份公司,沿海大型电子企业、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建立了长效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延长集团下属企业、延安石油机械厂、永坪炼油厂、川口采油厂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合作企业的用工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体验企业的管理环境和氛围,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他们动手能力。此外,分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首先,提高了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明确,对口就业率和稳定率提高,分院06级石化类部分毕业生目前已与内蒙古龙旺集团、上海中曼钻采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其次,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合作企业岗位技术要素,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制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 再次,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通过深入企来观摹生产实践,能有效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新要求,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院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成荣徐丽华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 关于“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至今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条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给出了模式的定性叙述:“模式可以被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1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式),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和语义模式)。”2 可见,“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中介的科学方法。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1、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1 托斯顿·胡森、T·内维尔·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6卷,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6-242页. 2 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云南省嵩明职教基地校企 合作的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 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 育自己的特色。云南省嵩明职教基地以建校即建城、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等规划理念,按照公共资源 共享、职业教育、公共技能实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功能定位,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对14.1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进行规划,计划引入10—15所中高职院校,建成12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人文化、园林化、生态化职业教育新城。 为推动职教基地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针对目前职教基地的现状,我对职教基地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职教基地入驻院校的部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访谈,对周边片区的部分企业 进行了沟通访谈,并查阅了其他方面的大量资料,重点围绕如何“以 校企合作为契机,办好职业教育园区”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 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企合作调研内容 1.在调研的企业中,关于招聘的员工来源方面,有部分企业选 择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有部分企业选择应届中、高职毕业生有部 分企业选择进城务工人员。 2.关于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专业技能、积极进取及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创新 1

能力。 3.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 4.在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按实习工 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宣传企业形象、给予相关荣誉称号及实物奖励等优惠政策。 5.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主要担忧学生安全、学生管理、生产效益、习劳动报酬、设备损耗等问题。最希望得到学校、用工优先、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宣传企业品牌、提升生产效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看法和观点: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职业技术教育中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员 :: 段青 胡修玉 于全福 段青 唐俊涛 张利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2011年9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必须依赖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训教学不能离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职业技术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可谓“叫得响,落不实”,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合作程度不高,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课题组要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调查,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实际,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提出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校企合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研,找到了实际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问题,并以此为借鉴,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 学院经费紧张,政府支持不足 校企合作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经费和校内外师资力量等作为支持,这样巨大的开支与学校目前自有经费的微薄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校受经费的不足的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处于相当被动的状况。 2 校企合作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不能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约束,学校处于被动状态 现阶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仍然存在学校方面热情似火,主动出击,企业反应冷淡,高高在上的尴尬情况。例如: 2.1突然人事变动,造成校企合作突然“断链” 职业技术学院分管集团公司副总因工作需要调任其他集团,原达成的派学生至矿进行任职实习、顶岗实习等合作意向暂时不能执行,需要学校新任分管副总重新协商。 2.2企业基层管理者校企合作意识不高,责任感不强,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某公司作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其高层领导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各项事务,包括:实现校企互聘、参加专业研讨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然而,其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基层管理者执行力不强,缺乏应有的校企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某次学校专业老师多次与该企业人力资源处部门管理者提前确认学生认知实习时间、地点、学生人数的情况下,实习当天该公司某分公司没有进行任何接待准备,最终该次认知实习被迫改为学生参观其分公司场地及设备,半天时间就匆匆结束。 2.3没有规范、具有约束力的培养标准方案

校企合作建立研究院的合作意向书

甲方:××××××× 乙方:××××××× 建立研究院合作意向书 2017年月

一、签署时间及双方情况: 本意向书于 2017 年月日由以下双方在(地址)签署。 ×××××××(以下简称“×××××”)是致力于“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乙方简要介绍 甲方 地址:×××××××区邮编: 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 乙方 地址:邮编: 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 二、双方合作背景: 面对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希望通过合作和创新,研究和开发能够引领产业趋势、可持续满足市场、客户需要的新产品。这需要非常强大的核心技术研究和新技术创新后盾的支持。 双方一致认为,校企合作建立研究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互补关系,将是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特长、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可同时满足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需要的最佳途径。双方将合作建立研究院,以(乙方)的科研力量来推动精细化工产品的产业发展;同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支持和推动研究院在相关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和积累。研究

院将成为双方合作的窗口和新技术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为此,特签署本合作意向书。 三、合作模式 合作方向:双方将成立研究院,打造高效的草甘膦产业循环链,开发新型低毒、无残留除草剂,生物农药等核心技术和应用展开研究,并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对这些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和产业化,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 合作内容: ×××××将为研究院提供专用的场地、资金和日常运营支持,以满足研究院运作的需要,(乙方)将对目前已有的技术成果进行梳理,通过研究院与×××××探讨产业化的机会和可能性,通过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的形式由×××××进行产业化。 ×××××可以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将一些核心的关键技术以项目的形式委托研究院研究和开发。 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特长,通过研究院共同开展国家级和省市级重大专项、农业专项基金等项目的立项、申报和项目的执行工作,实现产学研的优势结合。 研究院不仅将成为×××××、(乙方)产业化基地、研究人员的研究访问基地、学生的实习基地,也将成为×××××的人才培养中心和培训中心。在研究院中,双方将实现基础研发资源的共享,这包括开发环境、仪器仪表、测试环境、测试设备等。 四、研究院的架构

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教学模式建设

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教学模式建设 ——卢满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由此看来,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步伐。下面谈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设,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含义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就业、适应社会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学会做”为标准。要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这种意识和能力只能是从加强实践教学中来,要强化实践环节,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目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单说来就是职业学校要依靠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发展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参观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文化,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建设 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教学,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冯颖 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决定》及温总理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使今天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机遇与挑战共存,发展与创新并举,原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兴盛到低谷,再到今天快速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教育产业化、办学体制多元化的发展,职教人才培养中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创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以提高国民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而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为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把以传授理

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设备和技术等,毕业后立即就能参加生产实践,深受社会及企业的欢迎,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注入资金,提供良好的实习教学场地、兼职教师、毕业生就业渠道,企业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许多就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充分体现出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必须依赖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训教学不能离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可谓“叫得响,落不实”,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缺乏合作的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合作程度不高,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容。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 (最终)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报告 我校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构建了“6321工程”,即提升“6”个“共同”——共建课程体系、共同评价管理、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促招生就业、共同技术研发;实行“3”层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建好“2”种“课堂”——把企业搬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最终实现“1”个目标——企业生产性效益和学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赢。 亮点一:推光漆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保护与传承了传统手工技艺 2011年,我校抓住平遥推光漆器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与平遥恒隆泰漆艺有限公司实行校企合作,开设推光漆艺专业。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已建成融产学研与教学做于一体的,集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推光漆实训基地。 1、校企共建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既是专业建设机构,又是技术研发机构。作为专业建设机构,现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1份、开发理实一体课程7门、课程标准4份,校本教材2本,共同制定教师培养计划1份,并已为学校培养推光漆教师4名;由3名工艺美术大师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每学期不少于60学时;制定学生岗位实训综合评价体系1份。作为技术研发机构,使个别优秀学生得以跟

随大师由一般性生产转向推光漆器研发设计和文化传播。 2、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3个,分段轮岗实训生产车间6个。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以后,根据其技艺水平分配到不同岗位上工作,熟练一个岗位,流转一个岗位,最终成熟一名师生。现已轮岗实训师生1200人天。 3、校企共建“班级授课制”与“现代学徒制”,共同推动了民间手工艺传承模式的改革。基本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工艺的系统、科学、有效传承。工艺美术(推光漆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也于2013年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评估认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亮点二:校企深度融合,成立企业冠名班,践行“现代学徒制”。 2012年9月我校焊接专业与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班--“上海船工班”,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试点,收效甚好。随后,在数控、工艺美术、酒店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主要由企业实施。目前,我校有4个专业,6个班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数270人左右,合作企业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