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2019年文档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2019年文档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2019年文档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在人类沾沾自喜时,日益涌现的环境问题向人类敲响警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面临新的考验。尤其是近20 年来,环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把环境问题微缩到城市化加剧这个具体的表象上,城市化的过程导致城市景观破碎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急剧的改变,引起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发生变化,很多城市不能充分发挥人类居住、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功能。以往的城市绿地系统主要体现游憩观赏价值,基于当前的时代,优秀的城市绿地系统除了游憩观赏价值应该兼具营造、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才能从整体而言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三大效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生态效益引起了相关学者持续的关注度。

我国对城市同林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

代,当时的研究内容多限于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和抗污染树种的选择。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一直到90 年代期间,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的研究发展不大。直至大城市布局结构新理论的诞生以及景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城市同林绿地系统有了新的内涵,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也有了新的思路。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诠释城市绿地系统的话,它是指城市中类型各异、规模各异的公共同林绿地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集中体现了其生态效益:减弱风力,降低风速; 减少粉尘的污染; 对城市气温的良性调节作用; 对水分的良性调节作用; 减少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中的大部分水分又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返回大气,进一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改善空气质

量; 减弱噪声; 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净化大气等。提高城市同林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即维持和改善城市同林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同林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城市园林绿地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补偿作用,提高整个绿地系统物种的再生能力,发挥整体效益。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中景观是由斑块、廊道、和基质组成的一系列生态过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景观格局可以理解为:景观(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等镶嵌体)的类型、数日、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人类活动使景观破碎加剧,景观格局优化理论应运而生。景观格局优化最大的日的是通过调整优化各种景观类型在空间上和数量上的分布格局,使其发挥最大景观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同林绿地系统中的各种绿地,如公园、广场、水面、绿化、墓地、山林、学校、苗圃等均可以视做城市同林绿地景观中的大小不一的斑块,各种绿道则形成了该景观中的廊道。在景观层面上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一个思路是: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借助相关软件对系统景观格局指数分别进行定量分析,优化景观格局,促进系统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从整体水平上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城市同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研究,已引起规划专家、管理者、公众的重视。以两个城市的同林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四川省雅安市素有“成都后花园,熊猫天堂”的美誉,雅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强调城市对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注重城市开敞空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构建雅安市以周边群山森林为背景,以城市街区庭院绿化为基调,以青衣江、周公河、陇西河、?褰?滨河绿

地为主轴,以城市干道道路绿化为纽带,以苍坪山、水中坝为绿心,以大面积的城市公园为主体,以大量的街头绿地为补充的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基本骨架是

4横4 竖”的生态廊道构建,形成整体连贯、自然开敞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系统主体构架。云南省丽江市是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城区的绿地景观结构主要可以概括为:一线、一廊、三个系列空间。其中:一线是指:沿束河一中济海一清溪水库一黑龙潭一狮子山的人文景观绿线。一廊是指:环绕在主城区外部的田园风光走廊。环大研中心城区的田同生态走廊是古城周边田同风光带的一部分,环绕在丽江城区北、西、南三面,宽1.2 公里-1.5

公里。三个系列空间包括:

1)一系列带状空间:主要包括滨河带绿地和道路绿化

2)- 系列斑块空间:指城区内规模比较大的四个公园及

清溪水库水源保护区。这些斑块空间一般面积相对较大,较为集中,

在功能上可以起到集散、避难作用

3)- 系列点状空间:沿道路、水系遍布城区的街头绿地、

小游园、单位庭同绿化,共同形成星岁棋布的点状绿地。这两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充分结合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整体上能够兼顾三大效益,在长远的发展中生态效益将充分彰显。

从微观层面看,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受绿地的二维特征、维特征、绿地系统的稳定性、绿地的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绿地的二维特征指的是绿地面积、绿地分布格局、绿地形状等。研究表明: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绿地的面积一般成正相关,生态效益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绿地的几何形状越复杂(如长廊式、鱼骨式、变形虫式,伸展的幅度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也越广。)绿地的三维特征指的是绿地的空间布局形式、类型、结构和三维量值等。研究表明:楔状绿地布局方式可起到显著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一般来说,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规模较大,生态功能较显著。绿地结构越复杂,层次越丰富,则绿地的生态功能也越强。绿地三维体积反映了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量值。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所占立体空间高度越大,则其单位面积绿量和绿化三维量越高,生态效益值也越高。

市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研究在国内还不算成熟,研究方法较单一,定性研究远远多于定量研究。以致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总是人云亦云,很少的定量研究成果使该领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除了对绿色植物各种生态效益进行大量定

量测定外,也对植物单体、群落、不同规模的绿地及绿地系统等的综合生态效益进行定性与半定量的研究。在以往有关纯林、混交林的小气候指标研究中,缺乏有关林地空间层次上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在研究层面上,较多的集中于几种植物的生态效益定量测量,忽视了绿地系统的群落结构层次上的研究和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层面上的研究,当然在这两个较高层次上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再则,城市绿地系统接近于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并且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突出,这些特性使同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

研究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深学科与学科间的交融性和渗透性,

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和不断进步的技术支撑体系来解决该遇到的问题。利用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构建单位空间生态功能大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群落整体功能,是现代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研究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重点。另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GDP亥算将是城市同林绿地系统的

生态效益定量研究的重要思路。

城市绿化和园林用植物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24—199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1996-06-04发布实施 说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质技监督局标函(1998)216号]要求,建设部对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建设部归口的国家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项目及1992年以前建设部批准发布的产品标准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审核。建设部以建标(1999)154号文《关于公布建设部产品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通知》对CJ/T 34一1991《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标准予以确认、发布,新编号为CJ/T 24—1999。 为便于标准的实施,现仅对原标准的封面、首页、书眉线上方表述进行相应修改,并增加本说明后重新印刷,原标准版本同时废止。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的露地栽植苗木产品的规格、质量、检验和验收等技术要求,及标志、掘苗、包装、运输、假植或贮存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苗圃露地培育的出圃苗木。 2引用标准??? 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CJ/T 23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3名词术语

3.1? 苗木类型:按培育苗木树种的自然形态分为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针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灌木、常绿藤木、落叶藤木、竹类、棕榈类等种类;丛生型、匍匐型、蔓生型、单干型等类型。 3.2丛生型苗木:指自然生长的树形呈丛生状的苗木。 3.3匍匐型苗木:指自然生长的树形呈匍匐状的苗木。 3.4蔓生型苗木:指自然生长枝条呈蔓生状的苗木。 3.5单干型苗木:指经过人工整形后具主干的苗木。 3.6小乔木:指树种自然生长成龄树高在3~8 m的乔木。 3.7中乔木:指树种自然生长成龄树高在8~15 m的乔木。 3.8大乔木:指树种自然生长成龄树高在15 m以上的乔木。 3.9干径:指苗木主干离地表面130 cm处的直径。适用于大乔木和中乔木。 3.10基径:指苗木主干离地表面10 cm处基部直径。适用于小乔木和单干型灌木。 3.11冠径:指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的直径。 3.12蓬径:指灌木灌丛垂直投影面的直径。 3.13树高:指乔木从地表面至树木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 3.14分枝点高:指乔木从树冠的最下分枝点到地表面的垂直高度。 3.15灌高:指灌木从地表面至灌丛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 3.16移植次数:指苗木在苗圃培育的全过程中经过移栽的次数。 4技术要求 4.1苗木出圃前的基本要求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完整版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 能及设计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 摘要:指出了微地形设计是园林绿地造景中一项主要内容,阐述了园林微地形的功能与设计原则,探讨了合理可行的微地形设计方法。 关键词:微地形;园林绿地;设计方法 1.引言 园林地形是整个园林空间环境的基本骨架和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建筑室外环境的美学特征和空间感。园林地形就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布置园林植物、水体、道路广场和园林建筑与小品等设计元素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坡度在15%以内的园林绿地空间范围内园林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园林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优美的空间景观层次,达到增强园林空间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1]。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绿地、城市滨水景观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景观绿地等建设,在现代造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园林微地形的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生态功能 园林绿地经过微地形的塑造后,能够提供不同坡度的阴、阳的缓坡,在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微地形营造一定的坡度,为耐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提供各种生长环境,这样就能够种植的植物种类就更加丰富多样,形成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微地的塑造具有增加园林绿地地表面积和土壤的容量,从而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提高植物种植的成活率[2]。 园林微地形的造景功能 景观设计的灵感应来自对场地状况的激情反映,景观效果首先表现在场地中起伏的地形上,然后才是覆盖地面植物塑造植物的空间效果[3]。园林微地形的塑造多以土方为主要材料,利用堆土、挖土等工程技术,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植物、石景、园路等景观紧密结合,可形成亲切和诣的园林空间。如在杭州西湖太子湾公园大量运用的起伏变化的微地形成功的塑造了园林空间,展示了环境的自然特色,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园林微地形的划分空间功能 园林绿地中,利用不同形体、大小、高低的微地形结合植物、园路、山石等把园林绿地划分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园林空间,空间处理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空间形象和美的景观享受,使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更加丰富。不同风格园林空间有不同特点,中间要有分隔和过渡,这个分隔可以用一排植物、一堵景墙或一片高低起伏的地形,地形的分隔是最为经济实惠的手法。 园林微地形的排水功能 园林中可以利用微地形解决雨水排放的问题,使其中的广场、道路及园林景观区域在雨后短时间内可以恢复正常的交通及使用,园林中利用微地形采取坡度排水不仅可以避免绿地积水,还可以节约其他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进行园林树木浇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园林微地形设计的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农学院08草业科学刘壮飞20080103B028 摘要我国的古代园林和早期的西方庭园,主要是供少数人享用的游憩设施。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园林绿地不论在规模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单一的功能设施变成多功能设施。 城市生态系统虽不象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能承受相当程度的外界干扰压力, 通过负反馈 调节维持自身的平衡, 但仍具有一定的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这一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因素功能作用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在正常生产和消费的同时, 产生大量的余热、噪音和三废。这些污染物质在城市生态阈值限度之内时, 城市生态系统有自我净化、自我消弭的能力, 即: 通过存在于系统大气、水体、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如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 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如中和、分解与降解等达到净化的目的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系列生态效应, 对污染物质起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 综合调节城市环境; 从而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 城市园林绿地效用很多,例如:美化环境及科学教育、增添了生动的画面、减少了生硬化和直线化、游憩娱乐和健康疗养、生物物质生产导引街道走向和边界、维系交通安全、抗震防火、蓄水保土。但其主要功能大致可分为:绿地的生态功能、绿地的心理功能、绿地的物理功能、绿地的景观功能。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绿地的生态功能 a. 净化空气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1个成年人每天平均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同时释放出相应量的二氧化碳。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生态系统的这个循环主要靠植物来补偿。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其呼吸作用虽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多20倍。1个城市居民只要有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就可以吸收其呼出的全部二氧化碳。事实上,加上城市生产建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城市每人必须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面积。 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尘埃、油烟、碳粒等。这些烟灰和粉尘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削弱了紫外线,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使人们的呼吸系统受到污染,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

2016年《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调查报告 ——以临安为例 作者姓名:徐翊燕 学号: 201304010106 专业班级:园林131 指导教师:徐文辉 所属院系:园林学院 完成日期: 2016年5月 浙江农林大学 2016年5月10日

摘要: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属性。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绿地在生态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成分。因此,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调查报告——以临安为例》选取了临安县为研究对象,对五大城市绿地中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三大绿地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各类绿地的特征,从各类绿地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树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正确价值观,分析绿地规划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对临安绿地系统规划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以供其他研究学习者参考学习。 关键词:临安;城市绿地系统;价值观;建设性意见 引言 人类自古依山傍水而居,自然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自然属性逐渐减少,城市园林绿地成了体现城市自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具有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理想的游憩环境、塑造城市文化特色、防灾减灾,以及教育和促进社会交往等功能。特别在城市生态作用方面,城市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自然成分,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系统稳定的不可替代的必要组成,是实现城市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 较早意识到绿地对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意识地从区域和城市角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的是西方国家。早期的绿地规划理论比较关注通过绿地布局来控制城市化的无序发展和社区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才开始普遍重视绿地的作用。 我国的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城市绿化层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城市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实践和理论都有较大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加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于2001年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成的强制性内容。 山体绿地[1]是城市的绿色斑块和绿色屏障,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山水是杭州城市的特色,几点了杭州的人文历史特质。临安就是山水杭州的一角。因此此次调查把临安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查,树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正确价值观。 Ⅰ

城市绿地作用

1.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因此,最终结果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二氧化碳并生产600kg氧气;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lOOOkg二氧化碳和生产750kg氧气,供1000人呼吸所需;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公顷每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 ffl2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因此,一般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lOm二树林或25㎡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 污染空气中有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在一定浓度条件,有许多植物对它们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和净化作用。松林每天可以从1m3空气中吸收20mg二氧化硫;女贞、泡桐、刺槐等有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木槿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和吸氯能力;而大叶黄杨、悬铃木、榆树、石榴等在铅蒸气条件下都未有受害症状。因此,在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附近,选择与其相应的具有吸收和抗性强的树种绿化,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有益的。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有许多植物本身因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树木还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每平方米芦苇一年内可积聚6kg的污染物质,还可以消除水中的大肠杆菌。另外,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 (2)改善城市小气候。树木花草叶面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作用。研究材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2~24.5℃,比裸露地面低6~7℃,林荫下的气温较无绿地低3~5℃,而较建筑物地区甚至可低10℃左右,绿化植物因其叶片蒸发表面大,故能大量蒸发水分,据测算,1hm2的阔叶林,能蒸腾2500t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通过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一般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另外,城市的带状绿化,在夏季可将城市郊区的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区,而在冬季,大片树林可减低风速,减少风沙,发挥防风作用,改善气候。 (3)降低城市噪声。城市绿化,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 N15dB,30m宽的林带可吸收6~8dB。快车道的汽车噪声,穿过12m 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向削减量是3~5dB。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因此,噪声的减弱是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木种类等有密切关系。 (4)安全防护。城市景观绿化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作用体现在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战备防空,以及蓄水保土。 绿地的防震防火作用,过去并未被人们认识,直到1923年7月,日本关东大地震,同时引起大火灾,城市公园意外地成为避难所,自此以后,公园绿地被认为是保护居民生命财产的有效公共设施。1976年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15处公园总面积4000多公顷,疏散居民20余万人,许多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隔离火花飞散,有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重生能力,如银杏,即使叶片全部燃尽,来年仍然萌芽再生。 绿化植物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阻挡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原则是在较少投资的前提下,维持较好的绿地景观效果,实现绿地节水,减少维护费用。本章系统介绍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的类型与基础知识,提出不同绿地植被类型的节水灌溉模式,从设计步骤、灌水器选型与布置、管网水力计算、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 第一节设计基础知识 一、绿地灌溉系统组成 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一般由首部枢纽、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灌水器、自动控制设备、排水设施等6部分组成,如图7-1所示。 灌溉系统首部枢纽设备是绿地灌溉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水泵、逆止阀、施肥装置、过滤器、测量仪表(压力、流量等)等,主要功能是为灌水器提供流量可靠、压力稳定、水质合格的灌溉水源,同时实现施肥功能。首部系统的设备选型与系统选型、水源条件、灌水器类型、乾灌组设置、控制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输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的干管,配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的支管、毛管。绿地灌溉系统一般分成不同小区,各小区间的管网相对独立,一个或几个小区组成一个轮灌 第216页 组。输水管网与各小区之间一般设有阀门和压力调节器,以保障每个轮灌组在压力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分区控制。 灌水器主要指地埋式喷头、微喷头、滴灌管、滴头等,灌水器的选择与绿地结构和类型(主要指乔、灌、草耗水特性)、土壤人渗性能、雾化要求等条件有关。 自动控制设备是绿地灌溉系统的关键设备之-,可以实现定时、定量供水灌溉,与手动控制相比,可以降低运行费用,节约用水,提高城市绿地的管理与养护水平。 排水设施一般由泄水阀、渗水井(或排入河流、城市排水管网等)组成,用于管网冲洗或冬季泄水防冻,地势平坦的城市绿地一般在每个灌溉小区的末端设置排水设施,地形不平坦的绿地一般在灌溉小区地势较低处设置排水设施。 二、设计基础资料 绿地灌溉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之前要调查收集计划灌溉区域及其附近的水源、气象、地形、土壤、植物等资料,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能源及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及对水利的要求等资料,为灌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地形资料 地形图是灌溉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城市绿地的地形通常不规则、形状复杂,现有地形图上的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设计所需,因此,应到现场实测或收集有关地形资料,实地测量绘制地形图,以供设计之用。 地形图的比例尺应采用1/100、1/200、1/500、1/1000、1/2000、1/2500等。图上至少每5m布设一条等高线,应标明工程和物体的边界,现状和计划的建筑物、道路和人行道,水源的流量和压力,平均地下水位,电源的电压和容量。地形图上还应标明现状和计划栽培的植物、地面坡度、管道走向以及严禁喷洒的位置等。 2.园林植物资料 应了解园林绿地类型、种植面积、配置结构和绿地建设规划,植物生育期、各生育阶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 J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91 1正题内部实质意义与适用规模 2援用尺度 3表名称的词术语 4技能要求 5检测方法 6 查验规则 7标记、掘苗、包装、运输、假植或存贮 附录A常用树木幼株产物主要规格质量尺度(补充件) 中华人民民主国行业尺度 都会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 木茎苗 CJ/T34-1991 1正题内部实质意义与适用规模 本尺度划定了用于都会绿化和园林绿地的露地栽植树木幼株产物的规 格、质量、查验和验收等技能要求,及标记、掘苗、包装、运输、假植或存贮等基本要求。 本尺度适用于培育幼苗的园地露地培育的出圃树木幼株。 2援用尺度 CJ14都会园林培育幼苗的园地育苗技能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树木幼株 3表名称的词术语 树木幼株类型:按培育树木幼株树种的天然形态分为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针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灌木、常绿藤木、落叶藤木、竹类、棕树类等品类;一起催生型、匍匐型、蔓生型、单干型、等类型。 一起催生型树木幼株:指天然生长的树形呈一起催生状的树木幼株。 匍匐型树木幼株:指天然生长的树形呈匍匐状的树木幼株。 蔓生型树木幼株:指天然生长枝子呈蔓生状的树木幼株。 单干型树木幼株:指颠末人工致形后具骨干的树木幼株。 小乔木:指树种天然生长成龄树高在3-8m的乔木。 中乔木:指树种天然生长成龄树高在8-15m的乔木。 大乔木:指树种天然生长成龄树高在15m以上的乔木。 干径:指树木幼株骨干离地外貌130cm处的直径适用于大乔木和中乔木。 基径:指树木幼株骨干离地外貌处10cm基部直径适用于小乔木和单干型灌木。 冠径:指乔木树冠铅直投影面的直径。 蓬径指灌木灌丛铅直投影面的直径 树高:指乔木从地外貌至树木正常生长顶真个铅直高度。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91 1正题内部实质意义与适用规模 2援用尺度 3表名称的词术语 4技能要求 5检测方法 6 查验规则 7标记、掘苗、包装、运输、假植或存贮 附录A常用树木幼株产物主要规格质量尺度(补充件) 中华人民民主国行业尺度 都会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 木茎苗 CJ/T34-1991 1正题内部实质意义与适用规模 本尺度划定了用于都会绿化和园林绿地的露地栽植树木幼株产物的规 放 回 原 处 格、质量、查验和验收等技能要求,及标记、掘苗、包装、运输、假植或存贮等基本要求。 本尺度适用于培育幼苗的园地露地培育的出圃树木幼株。 2援用尺度 CJ14都会园林培育幼苗的园地育苗技能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树木幼株 3表名称的词术语 3.1树木幼株类型:按培育树木幼株树种的天然形态分为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针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灌木、常绿藤木、落叶藤木、竹类、棕树类等品类;一起催生型、匍匐型、蔓生型、单干型、等类型。 3.2一起催生型树木幼株:指天然生长的树形呈一起催生状的树木幼株。 3.3匍匐型树木幼株:指天然生长的树形呈匍匐状的树木幼株。 3.4蔓生型树木幼株:指天然生长枝子呈蔓生状的树木幼株。 3.5单干型树木幼株:指颠末人工致形后具骨干的树木幼株。 3.6小乔木:指树种天然生长成龄树高在3-8m的乔木。 3.7中乔木:指树种天然生长成龄树高在8-15m的乔木。 3.8大乔木:指树种天然生长成龄树高在15m以上的乔木。 3.9干径:指树木幼株骨干离地外貌130cm处的直径适用于大乔木和中乔木。 3.10基径:指树木幼株骨干离地外貌处10cm基部直径适用于小乔木和单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教学提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 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的树种。 26、桃树不是抗SO 2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33、苗圃中辅助生产面积用地一般占到总用地面积的20%。 34、工厂企业的组成包括:厂前区、生产区、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绿化美化地段。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进展 摘要:由于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规划工作由于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也面临新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城市当前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发展趋势 Abstract:Because people to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 work, planning work for conceptual change and focu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ing a new development. Cit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Urban green spac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援建项目的影响,每项工程都要做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也就是工程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包含了该项工程所需的卫生防护绿地和为城市人口游憩服务的公共绿地[1]。作为最初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主要思想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发挥园林绿地卫生防护、文化休息、美化城市综合功能”,其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一直强调“既照顾点,如公园、小游园等;也照顾线,如行道树、绿带、防护林等;更照顾面,如街坊小区庭院绿地,要点线面相结合。既重视城市内部的绿地,又要注意郊区的绿化,要内外结合。既要建设丰富多彩的大型公园,也要建设仅供附近居民休息散步的中小型公园绿地,要大中小相结合[2]。”可见,当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绿地系统”的概念,但城市绿化的建设思路已从城市整体出发,考虑到点线面相结合、内外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等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定义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该定义说明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

GB50563-2010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2010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5月31日以第619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 1总则 (50) 2术语 (51) 3基本规定 (53) 4评价内容与计算方法 (54) 4.1评价内容 (54) 5等级评价 (83)

5.1城市园林绿化I级评价 (83) 5.2城市园林绿化Ⅱ级评价 (83) 5.3城市园林绿化Ⅲ级评价 (84) 5.4城市园林绿化Ⅳ级评价 (84) 1总则 1.0.1城市园林绿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标准制定之前,尚没有一个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综合永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或规范,各城市执行的一些评价方法存在着定义模糊、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正确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全国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是本标准的编制目的。 1.0.2本条主要碳删两点; 1本标准针对国务院确定的设市城市制订。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县城)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即县辖建制镇),因其园林绿化和相关市政建设、环境建设要求、条件与设市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故不列入本标准的评价范围。 2有效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作用,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领域,涵盖了城市宜居环境的各个方面。本标准除评价城市总体和各类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外,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城市市政设施的评价。 2术语 2.0.1本术语规定林荫停车场必须满足遮荫率的要求。遮荫率30%的标准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城市是一个人口、资源高度集聚的载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越来越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失衡将会导致城市生态危机,对人类是一个不良信号,近年来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当今世界,人类为了追求更享受的生活,往往不顾自然生态、环境,恣意的污染破坏地球。但是,对地球造成的伤害越多,反噬的力量就越大。一次次巨大的灾害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地震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阿富汗发生7.6级新西兰强烈地震、美国东北部大雪、日本地震海啸、美国中部龙卷风、智利火山爆发、中美大旱、泰国洪水、土耳其强震等灾害让人感到恐惧。而我国则相继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积极主动地改善环境、提高生存环境质量对我们而言成为一个长期而巨大的挑战。 城市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居住、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在而变得更有文化魅力。随着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的兴起,公园绿地的建设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2平方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的市政设施。换句话说,公园是公共团体,或政府为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并自由享受园内的设施,兼有防火、避难及防灾的绿化用地。虽然因职业、年龄及社会方式的不同,对公园的概念和要求多少有些不同,然而,对公园要求有新鲜空气、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环境优美这一点是相同的。公园补充了城市生活中所缺少的自然山林,风景奇丽的树木,宽阔的草坪,五彩的花卉,新鲜湿润的空气,随心所欲的散步和运动。这对在城市生活中的人有着恢复身心疲劳的作用,被称之为城市的肺。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绪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 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 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 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 二、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Park Movement) 奥姆斯特德主持建造了纽约中央公园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图) ※田园城市构思(The Garden City) 农田环抱城市,面积比城市大5倍; 人口控制在3.2万人左右; 城市直径不超过2公里; 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多达60公顷; 宽阔的林荫道、放射状的林间小径、住宅、庭院、菜园等。(图) ※雅典宪章(1933年) 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 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地段开辟为公共绿地。※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1、历史轨迹 古典园林的萌芽——囿 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活动 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 筑高台供祭祀之需 建简单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 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图) 自然山水园的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 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

古典园林的辉煌时期——明清园林(多图) 2、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宫苑——壮丽精巧 私家园林——简朴淡雅 寺庙园林——天然幽致 3、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效法自然的布局 诗情画意的构思 园中有园的手法 建筑为主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 四、国外的园林历史发展与特色 世界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 西亚园林体系 日本庭园(图:枯山水) 西亚园林的特色(图:阿尔罕布拉宫、泰姬陵)院落式的布局 设有中庭 整形的人工水池和喷泉 各种植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特色(图:埃斯特别墅)恰当地运用地形辟出台地、 整齐地格局和建筑设计的原则、 结合地形组织多种理水形式、 模样绿丛植坛、运用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置、 运用大小比例的不同引起对规则布局感的消失 法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特色(图:凡尔赛宫) 勒诺特: 在丛林中辟出风景线 运用原野上自然的水体形式 构图中心的雕塑喷泉 乡土树种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特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教学单位:美术学院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2 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 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 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文件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000年11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6.4.28)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8.1) 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 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9.7.2) 8、鲁建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的通知》(1994.1.8)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 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 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00—2010年,其中: 近期为2000—2005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06—201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一)反映城市园林绿地水平的指标有多种表示方法,目的是为了能反映绿化的质量与数量,并要求便于统计。目前采用7种指标: 1、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hm2) =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2、每人公共绿地占有量(m2/人) =市区公共绿地面积(hm2)/市区人口(万人) 3、城市绿化覆盖率(%) =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hm2)/市区面积(hm2)×100% 4、市区公共绿地面积率(%) =市区公共绿地面积(hm2)//市区面积(hm2)×100% 5、苗圃拥有量(a/km2) =城市苗圃面积(a)/市区(建成区)面积(hm2) 6、每人树木占有量(株/人) =市区树木总数(株)/市区人口(人) 7、市区绿地率(%) =市区绿地面积//市区用地总面积×100% (二)城市绿化覆盖率的计算 绿化覆盖面积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按植物的垂直投影测算,但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再重复计算。覆盖率是园林绿地现状效果的反映,不仅如实反映了绿地的数量,从而大

体了解到绿地环保功能作用的大小,而且可以促使绿地规划者在考虑树种规划时,注意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使绿地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的覆盖率指标—根据树种各个时期的标准树冠推算,这对于及时起到绿化的良好效果是有促进作用的。覆盖率指标是较好地反映了城市环境保护的效果,也是大力实现普遍绿化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指标,应该作为城市绿化效果的代表,以绿化覆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居住区绿地及专用绿地绿化覆盖面积=[一般庭园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株(株/hm2)×用地面积]+草地面积道路交通绿地绿化覆盖面积=[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株(株/hm)×已绿化道路总长度]+草地面积行道树覆盖面积计算方法一般行道树株距为5—6m,除去横道口、电杆、消防水栓、大院出入口等不能栽植的数量,估计两侧单行树每公里约300株,单株树木的树冠覆盖面积一般按6—9m2计算,全市已植树道路总长度乘以每公里行道树覆盖面积,即可得出行道树的覆盖面积。

第二章 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它的特殊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一、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

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 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大小、疏密等因素有关。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树皮凹凸不平能分泌树脂、粘液等植物,一般滞尘能力普遍较强。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构树、桑树等树种对防尘效果较好。草坪具有吸附灰尘、固定地面尘土飞扬的作用,被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又能恢复其吸尘能力,所以城市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4)减低噪声污染 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图2-1 )。 图2-1 园林植物减低噪音示意图 因此,噪声的减弱与树叶的形状、大小、厚薄及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