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我上立体几何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手工制作立方体,然后总结研究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多少种情形,现总结如下:

1. 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六种基本图形

2. 132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中基本图形

3. 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 33型,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

5 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可记忆成下面口诀:

一三二,一四一,一在同层可任意,两个三,日状连,三个二,成阶梯,相邻必有日,整体没有田。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题!急需,3题以上的啊!

七年级下册几何动点!

2010-7-20 09:56

最佳答案

1.矩形ABCD中,AB=6,BC=8,P是边AD上的动点,PE⊥AC于点E,PF⊥BD于点F,PE+PF的值是多少?解:4.8

2.在正方形ABCD中,P为BC边上一点,Q为CD边上一点。若PQ=BP+DQ,求角PAQ的度数解:方法一:延长QD至E,使DE=BP,易知△ABP≌△ADE,则AP=AE,所以△APQ≌△AEQ,因为角PAE=90度,所以角PAQ=45度.

方法二:作三角形APQ中PQ边上的高,交PQ于E点。因QD垂直与AD,QE垂直于AE,所以AQ是角DAE的平分线,同理,AP是角BAE的平分线。因此得角PAB+角QAD=角PAE+角QAE=1/2角BAD=45度

如图,直线y=-(3分之根号3)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第一象限且∠ABC=90度

(1)求A、B点坐标(这问不用做,答案是A(0,1)B(根号3,0))

(2)将△AB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延x轴平行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平移后三角形记作△AtBtCt,设平移过程中△AtBtCt与四边形AOBC重叠部分面积为S。试探究S与t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有三种情况)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

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⑴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此时甲表示的数为—24+4x。

①甲在AB之间时,甲到A、B的距离和为AB=14

甲到C的距离为10—(—24+4x)=34—4x

依题意,14+(34—4x)=40,解得x=2

②甲在BC之间时,甲到B、C的距离和为BC=20,甲到A的距离为4x

依题意,20+4x)=40,解得x=5

即2秒或5秒,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设运动t秒相遇。

依题意有,4t+6t=34,解得t=3.4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3.4=—10.4 (或:10—6×3.4=—10.4)

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而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即的位置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24+4×2—4y;乙表示的数为:10—6×2—6y

依题意有,—24+4×2—4y=10—6×2—6y,解得y=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2—4y=—44 (或: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24+4×5—4y;乙表示的数为:10—6×5—6y

依题意有,—24+4×5—4y=10—6×5—6y,解得y=—8(不合题意,舍去)

即甲从A点向右运动2秒后调头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4。

点评: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数轴上的线段关系进行分析。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以起点所表示的数为基准,向右运动加上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向左运动减去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分析:⑴设AB中点M对应的数为x,由BM=MA

所以x—(—20)=100—x,解得x=40 即AB中点M对应的数为40

⑵易知数轴上两点AB距离,AB=140,设PQ相向而行t秒在C点相遇,

依题意有,4t+6t=120,解得t=12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t=100—6t,t=12)

相遇C点表示的数为:—20+4t=28(或100—6t=28)

⑶设运动y秒,P、Q在D点相遇,则此时P表示的数为100—6y,Q表示的数为—20—4y。P、Q为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依题意有,6y—4y=120,解得y=60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y=100—6y,y=60)

D点表示的数为:—20—4y=—260 (或100—6y=—260)

点评:熟悉数轴上两点间距离以及数轴上动点坐标的表示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⑶是一个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在⑵、⑶中求出相遇或追及的时间是基础。

例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分析:⑴如图,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为AB的中点,BP=PA。

依题意,3—x=x—(—1),解得x=1

⑵由AB=4,若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P不可能在线段AB上,只能在A 点左侧,或B点右侧。

①P在点A左侧,PA=—1—x,PB=3—x

依题意,(—1—x)+(3—x)=5,解得x=—1.5

②P在点B右侧,PA=x—(—1)=x+1,PB=x—3

依题意,(x+1)+(x—3)=5,解得x=3.5

⑶点P、点A、点B同时向左运动,点B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点总位于A点右侧,B可能追上并超过A。P到A、B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运动t分钟,此时P对应的数为—t,B对应的数为3—20t,A对应的数为—1—5t。

①B未追上A时,PA=PA,则P为AB中点。B在P的右侧,A在P的左侧。

PA=—t—(—1—5t)=1+4t,PB=3—20t—(—t)=3—19t

依题意有,1+4t=3—19t,解得t=

②B追上A时,A、B重合,此时PA=PB。A、B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3—20t,解得t=

即运动或分钟时,P到A、B的距离相等。

点评:⑶中先找出运动过程中P、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再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关系式,这样就理顺了整个运动过程。

例4.点A1、A2、A3、……A n(n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的左边,且A1O=1,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点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依照上述规律点A2008、A2009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2008,—2009 B.—2008,2009 C.1004,—1005 D.1004,—1004

分析:如图,

点A1表示的数为—1;

点A2表示的数为—1+2=1;

点A3表示的数为—1+2—3=—2;

点A4表示的数为—1+2—3+4=2 ……

点A2008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1004

点A2009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2009=1005

点评:数轴上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运用这一特征探究变化规律时,要注意在循环往返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

练习题:

1.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

⑴若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P点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P点,使P点到A、B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若点A、点B和P点(P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钟,则第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

(参考答案:⑴0或2;⑵—4或6;⑶2)

2.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0,第一步从K0向左跳一个单位到K1,第二步由K1向右跳2个单位到K2,第三步由K2向左跳3个单位到K3,第四步由K3向右跳4个单位到K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时,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K100所表示的数恰是19.94。试求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0点表示的数。

(提示:设K0点表示的数为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K100所表示的数,建立方程,求得x=—30.06)

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我上立体几何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手工制作立方体,然后总结研究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多少种情形,现总结如下: 1. 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六种基本图形 2. 132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中基本图形 3. 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 33型,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 5 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可记忆成下面口诀: 一三二,一四一,一在同层可任意,两个三,日状连,三个二,成阶梯,相邻必有日,整体没有田。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题!急需,3题以上的啊! 七年级下册几何动点! 2010-7-20 09:56 最佳答案 1.矩形ABCD中,AB=6,BC=8,P是边AD上的动点,PE⊥AC于点E,PF⊥BD于点F,PE+PF的值是多少?解:4.8 2.在正方形ABCD中,P为BC边上一点,Q为CD边上一点。若PQ=BP+DQ,求角PAQ的度数解:方法一:延长QD至E,使DE=BP,易知△ABP≌△ADE,则AP=AE,所以△APQ≌△AEQ,因为角PAE=90度,所以角PAQ=45度. 方法二:作三角形APQ中PQ边上的高,交PQ于E点。因QD垂直与AD,QE垂直于AE,所以AQ是角DAE的平分线,同理,AP是角BAE的平分线。因此得角PAB+角QAD=角PAE+角QAE=1/2角BAD=45度 如图,直线y=-(3分之根号3)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第一象限且∠ABC=90度 (1)求A、B点坐标(这问不用做,答案是A(0,1)B(根号3,0)) (2)将△AB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延x轴平行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平移后三角形记作△AtBtCt,设平移过程中△AtBtCt与四边形AOBC重叠部分面积为S。试探究S与t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有三种情况)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

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

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可记忆成下面口诀: 一三二,一四一,一在同层可任意,两个三,日状连,三个二,成阶梯,相邻必有日,整体没有田。相对的两个面之间总隔着一个面 正方体: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6种摆法-141) 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3种摆法-132/231) 中间二个面,楼梯天天见(1种摆法-222) 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1种摆法-33)

例1 在图13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全等的正方形),可以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例2图14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 A.0,-2,1 B.0,1,-2 C.1,0,-2 D.-2,0,1 例3图15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各个面上标注的数字分别为1,2,3,4,5,6。现将表面展开图复原为正方体包装盒,则标注数字1和3的两个面是互相平行的,请你写出另一组相互平行的面上所对应的数字: _______。 注:例1、例2、例3的答案分别为:C;A;2与5或4与6。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例4 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将它展开成平面图形,可能情况总共有()。A.12种 B.11种 C.9种 D.8种 千万注意,你可不要选B呦!选D才对。我又在炫耀了,不过你能很快画出这8个平面展开图吗? 下面是示意图,黑方块表示展开图,白方块表示空缺。 (一) □■□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 (七) □□■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口诀

巧记口诀确定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6个相连的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经折叠能否围城正方体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常考题型。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常感到无从下手,现将确定正方体展开图的方法以口诀的方式 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正方体盒巧展开,六个面儿七刀裁。 十四条边布周围,十一类图记分明: 四方成线两相卫,六种图形巧组合; 跃马失蹄四分开;两两错开一阶梯。 对面相隔不相连,识图巧排“7”、“凹”、“田”。 现将口诀的内涵解释如下:将一个正方体盒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需剪7刀,故平面展开图中周围有14条边长共有十一种展开图: 一、四方成线两相卫,六种图形巧组合 (1)(2)(3)(4) (5)(6) 以上六种展开图可归结为四方连线,,另外两个小方块在四个方块的上下两侧,共六种情况。 二、跃马失蹄四分开 (1)(2)(3)(4)以上四种情况可归结为五个小方块组成“三二相连”的基本图形 (如图),另外一个小方块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即图中四个小方块中 的任意一个,这一图形有点像失蹄的马,故称为“跃马失蹄”。 三、两两错开一阶梯 这一种图形是两个小方块一组,两两错开,像阶梯一样,故称“两两错开一阶梯”。 四、对面相隔不相连

这是确定展开图的又一种方法,也是确定展开图中的对面的一种方法。如果出现三个相 连,则1号面与3号面是对面,中间隔了一个2 号面,并且是对面的一定不相连。 五、识图巧排“7”、“凹”、“田” (1) (2) (3)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排除法。如果图中出现象图(1)中的“7”形结构的图形不可能是正方 体展开图的,因为图中1号面与3号面是对面,3号面又与5号面是对面,出现矛盾。 如果图中出现象图(2)中的“田”形结构的图形不可能是正方体展开图的,因为同一 顶点处不可能出现四个面的。 如果图中出现象图(3)中的“凹”形结构的图形不可能是正方体展开图的,因为如果把 该图形折叠起来将有两个面重合。 现举例说明: 例1.(2004海口市实验区)下面的平面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解析:本题可用“识图巧排 ‘7’、‘田’、‘凹’”来解决。A 、D 都有“凹”形结构,B 有“田”形结构,故应选C 例2.(2004扬州)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 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拼接 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右图中 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 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 (注:①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②添加的正方形 用阴影表示.) 解析:本题可用“跃马失蹄四分开”来解决。图中具备了三二相连 的结构,故本题有四种答案,即小方块的位置有图中 所示的四种 情况之一。 试一试: 1.(2004浙江金华)下列图形中,不是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2.(2004镇江)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盒,在它的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 1 2 3 1 2 3 4 5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判断技巧 我们知道,同一个立方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形一般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究竟有几种不同的 形状呢? 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种操作:把一个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9个小正方形,剪去角上四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其中五个面按习惯不妨记为下、左、右、前、后,如图一。 好啦!现在只要把刚才剪去的一个小正方形作为“上”面,就可拼成一个正方体。作为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这个“上”应该和图1(1)中哪个面拼接在一起呢?观察图1(2),知“上”和前、后、左、右任一个面拼接都行(这四种拼接看作同一种情形),不妨和“后”拼接在一起,如图2。 根据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相间隔这一规律,现在我们把图2中的“左”或“右”平移,可得图3~图7五种情形。

平移图2中的“前”,可得图8;再平移图8中的“左”,可得图9、图10;把图10中的“上”向左平移,得图11;若移动图8(或图9、图10)中的“左”,又可得图12。 同学们,当你和我一样,把图2~图12这11个图剪下来,动手折一折,得到11个漂亮的小正方体时,你一定为我们的收获感到欢欣鼓舞吧! 对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11种情况,为加深记忆,可编成如下口诀:一四一呈6种,一三二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展开图共有11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法,而实践活动是培养我们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只要通过自己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就能使我们“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提高思维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1、、课前每人准备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要求把每个相对的面用相同的颜色涂上。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预学案: 1、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面是( )的( )形。长方体的棱分为( )组,每组( )条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叫做( 、 、 )。 2、正方体的特征,它和长方体的联系。 导学案: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使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漂亮的包装盒。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漂亮的包装盒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提出: 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使它铺成一个平面。 展示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师小结:像这样由长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 的展开图。 (二)自主探索长方体展开图,总结规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注意: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把边上重叠的部分剪去。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首先是各自独立完成,再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组的其他同学长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 2、小组交流讨论: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长方体中相对的面有怎样的规律? 3、 生汇报 师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相对的面一定不相邻) (三)自主探索正方体展开图,总结规律 如图所示: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把它展开。也得到了一个图形,像这样由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 (1)、观察正方体展开图,说一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这六个正方体的面排成了一个“十”字形,那除了这种展开图,还有别的展开图吗?拿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及判断方法教案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及判断方法教案 今天这节课我分成了两大块,前一部分: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后一部分:动手操作、验证。 因为我在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找几个正方体纸盒,把它剪开,看看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展开图?”我在检查预习作业时,我就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能找出10种不同的展开图。但有也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完成预习作业。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课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把这节课分成了上面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我直接就将11种不同的情况的展开图出示给学生,因为好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过“剪”的操作活动,如果课上再安排去剪,对于他们来说本课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收获。而那些没有认真去做预习的同学,往往是那些成绩暂差生,如果上课再慢慢地安照教材给他们去动手再剪,一节课下来可能无法完成“11种”不同展开图的教学任务。我直接告诉他们这些不同的展开图,至少可以应付后面的练习,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动手剪,但是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去想象,我想这样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到了六年级,我个人认为有的操作是可有可无的。我想操作的目的也是为了不操作,最后终归要回到抽象中,比如今天的“展开图教学”,一般的教学顺序应该是找一个正方体实物剪开,观察、认识展开图;然后把几种展开图动手折叠判断看看哪些展开图能做成正方体。最后,运用获得的一些展开图的知识去判断、练习。 我在备课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1、通过剪的操作能不能找全部11种不同的展开图吗? 2、通过什么活动能让学生发现11种不同的展开图? 第一个问题:我想通过剪的操作不可能得全11种展开图,难道要学生去准备11个正方体纸盒吗?况且课堂时间也不允许,因为这部分知识只有1课时。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用自主探索的方法可能不太可能,所以,我就运用

七上第四章教案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

6个相连的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经折叠能否围城正方体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常考题型。 同学们常感到无从下手,现将确定正方体展开图的方法以口诀的方式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正方体盒巧展开,六个面儿七刀裁。 十四条边布周围,十一类图记分明: 四方成线两相卫,六种图形巧组合; 跃马失蹄四分开;两两错开一阶梯。 对面相隔不相连,识图巧排“7”、“凹”、“田”。 现将口诀的内涵解释如下:将一个正方体盒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 需剪7刀,故平面展开图中周围有14条边长共有十一种展开图: 一、四方成线两相卫,六种图形巧组合 (1) (2) (3) (4) (5) (6) , 另外两个小方块在四个方块的上下两侧,共六种情况。 二、跃马失蹄四分开 (1) (2) (3) (4) 以上四种情况可归结为五个小方块组成“三二相连”的基本图形(如图), 另外一个小方块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即图中四个小方块中的任意一个, 这一图形有点像失蹄的马,故称为“跃马失蹄”。 三、两两错开一阶梯 这一种图形是两个小方块一组,两两错开,像阶梯一样,故称“两两错开一阶梯”。 四、对面相隔不相连 这是确定展开图的又一种方法,也是确定展开图中的对面的一种方法。如果出现三个相 连,则1号面与3号面是对面,中间隔了一个2 五、识图巧排“7”、“凹”、“田”

(1) (2) (3)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排除法。如果图中出现象图(1)中的“7”形结构的图形不可能是正方体展开图的,因为图中1号面与3号面是对面,3号面又与5号面是对面,出现矛盾。 如果图中出现象图(2)中的“田”形结构的图形不可能是正方体展开图的,因为同一顶点处不可能出现四个面的。 如果图中出现象图(3)中的“凹”形结构的图形不可能是正方体展开图的,因为如果把该图形折叠起来将有两个面重合。 现举例说明: 例1.(2004海口市实验区)下面的平面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解析:本题可用“识图巧排 ‘7’、‘田’、‘凹’”来解决。A 、D 都有“凹”形结构,B 有“田”形结构,故应选C 例2.(2004扬州)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 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拼接 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右图中 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 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 (注:①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②添加的正方形 用阴影表示.) 解析:本题可用“跃马失蹄四分开”来解决。图中具备了三二相连 的结构,故本题有四种答案,即小方块的位置有图中 情况之一。 试一试: 1.下列图形中,不是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2.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盒,在它的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现用一把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则展开图可以是( ) 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 C 内分别填上 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 (正方体纸盒) (A ) (B ) (C ) (D )

正方体11种折叠方法

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共有哪些不同的图形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最好是动手实践,比如找一些正方体纸盒,沿着棱按不同方式将其剪开(但不要剪断,六个面要通过边连在一起),展成平面,再观察、对比一下不同形状的图形有哪些。 如果不容易找到足够的正方体纸盒,还可以找一些不太厚、易折叠的正方体纸板,利用逆向思维,先猜测正方体展开图会有哪些不同形状,并将它们画在纸板上,再将周围多余部分剪去,然后沿所画直线直行折叠,看看哪些图形纸板可以折叠成正方体。这种探究方法虽然有点麻烦,但操作简便易行,快速有效。事先可多画一些纸板(六个正方形边与边对齐,任意连接成不同的平面图形),经过逐个验证,记录下所有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图形,再将这些图形分类,总结并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沿棱剪开展开一个正方体,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呢?如果不考虑由于旋转或翻折等造成相对位置的不同,只从本质上讲,有以下三类共11种。 一、“141型”(共6种) 特点:这类展开图中,最长的一行(或一列)有4个正方形(图1~图6)。 理解:有4个面直线相连,其余2个面分别在“直线”两旁,位置任意。 二、“231型”与“33型”(共4种) 特点:这类展开图中,最长的一行(或一列)有3个正方形(如图7~图10)。 理解:在“231型”中,“3”所在的行(列)必须在中间,“2”、“1”所在行(列)分属两边(前后不分),且“2”与“3”同向,“1”可以放在“3”的任意一个正方形格旁边,这种情况共有3种,而“33型”只有1种。

三、“222型”(只有1种) 特点:展开图中,最多只有2个面直线相连(图11)。 评注:⑴将上面11个图中的任意一个,旋转一定角度或翻过来,看上去都与原图似有不同,但这只是图形放置的位置或方式不同。实际上,它与原图能够完全重合,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新图,而从上面11个图中任取两个,不论怎样操作(旋转、翻折、平移等),它们都不可能完全重合,即彼此是独立的、不同的图形。 ⑵对于由大小一样的六个正方形通过边对齐相连组成的平面图,如果图中含有“一”字型、“7”字型、“田”字型、“凹”字型,就一定不能折成正方体。概括地说,只要不符合上述“141”、“231”和“33”、“222”的特点,就不能折成正方体。如图12,如果将其看作“231”型,那么,无论怎么看,“2”和“3”都不是同向,故不能折成正方体。其实,它属于“123”(或“321”)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