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达的故事

关于徐达的故事
关于徐达的故事

关于徐达的故事

徐达是明代的一位著名的开国元勋,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也是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在朱元璋还没有成为主公的时候徐达就是他的得力干将。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徐达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与徐达密不可分。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与君对弈

明洪武(1368--1398年)年间,太祖朱元璋常邀开国元勋徐达在此楼下棋。徐达虽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

当朱元璋得悉其中奥秘之后,一次对奕,便命徐达不必多虑,拿出高招,结果,一盘下完,徐达获胜,并将棋子走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悦,遂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把这座楼称之为“胜棋楼”。

徐达北伐的故事徐达在这场战争中对敌军非常了解,提出了正确合理的作战方法,料事如神,这些都是这场战争胜利的必不可少因素。遥想百年之前忽必烈灭宋之时,也是仅仅20万大军,便将敌人逐回大漠,不知是纯属巧合,还是历史的有意安排。徐达此次北伐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的功绩。

对于北上伐元的作战布局和战略计划,明太祖与众将讨论之后做出了严密的筹划。首先他否定了常遇春提出来的直接攻进元朝大都的建议,朱元璋觉得这种作战方法太过轻敌,而且风险很大,根据当时两军的地势和作战优势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先稳扎稳打,再慢慢打进敌人内部的策略。

此次北伐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首先是由徐达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取回山东,然后再把战争转移到河南,将潼关占领;第二阶段,向河北以及元朝的大都进军,将其一举歼灭;第三阶段,军队的主力从大都前往山西等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在战争中,这种策略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元朝的大都周围的守卫都已被撤离,而且也得不到外援的帮助,被明军层层包围,到了五月的时候,针对当时元军的状况,徐达提出来直攻元朝的大都,朱元璋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即可安排人马命徐达率军前去灭元。

徐达吃鹅而死的故事关于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有很多故事,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朱元璋赐徐达吃烧鹅的故事。

在明朝建立以后,开国诸将都得到了封赏。但是这个时候朱元璋为了统治和给自己的儿子扫清道路,便开始屠戮名将,许多开国大将都被朱元璋屠杀,甚至不惜大肆株连。

徐达是明朝最为能征善战的,他也没能逃过朱元璋的屠杀,开国以后徐达由于身体在长期的军事战争中劳累,已经很差了,于是辞去军权,在家中养病,但是朱元璋也没有放过他。

一次徐达的背疮发作,朱元璋派太医去看病,回来后太医禀报朱元璋说徐达的背疮很严重,不能吃发物。但是朱元璋为了杀死徐达,于是派太医给徐达送去一只烧鹅,徐达看到后泪流满面,告诉太医赶紧逃命,以免朱元璋株连,然后吃掉了烧鹅,最终发毒而死。

关于徐达的故事

明史·严嵩待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严嵩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豁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馥进昔词;又鱼褪手他人不能量经此积袅帝欢。采见。帝有意去嵩。 (选自《明史。严嵩待》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南京翰林院事署: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董:管理 C.窃权罔利罔:贪图 D.门者以非诏旨格之格:阻止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畜/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常遇春

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转投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在兼并群雄、驱逐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常遇春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 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先后做过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等。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从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地说能率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常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习武,二十岁左右便“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常遇春在家乡先是跟随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投奔朱元璋,由于他勇敢善战,多次建功。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随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采石(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战斗中,面对着元军元帅康茂才严密防守的如雨乱箭,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挥戈猛攻,率先登岸,杀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元军大败,朱元璋乘

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及其周围地区,获得了富庶之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战役中,常遇春初露锋芒,一战成名,升为元帅,开始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逼应天府。陈占据长江上游,兵精船大,雄心勃勃,虎势群雄,是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双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军三万设伏,经过一场鏖战,大败陈友谅,斩首万余,擒捉三千。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龙湾大捷,朱元璋以少胜多,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升行省参知政事。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陈友谅率军六十万再次来攻,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大决战。战斗中,朱元璋座船搁浅,而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正率船队来围攻,情况万分危急。紧急关头,常遇春急来增援,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然后利用小船优势,组织火攻,乘风放火,把陈友谅的舰队烧得烈焰冲天,死伤惨重,湖水都变成红色。陈友谅在撤往湖口时遭到常遇春的迎头堵截,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实力一举成为群雄最强。论功行赏,仍然常遇春功劳最大,

《明史徐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xx》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xx.。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

徐达出征的经历

徐达出征的经历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对于徐达朱元璋也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说朱元璋得天下,徐达居功至伟。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徐达出征的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至正十六年(1356)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 至正十七年(1357 )三月,常州守将吕珍趁夜逃走,常州被攻下。朱元璋设长春枢密院,以徐达佥枢密院事。徐达率军攻宜兴(今江苏宜兴),命前锋赵德胜攻常熟(今江苏常熟),设伏兵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宜兴城池虽小,但易守难攻,并且西接太湖口,粮道畅通,无后

顾之忧,所以徐达久攻不下。十月,派部将丁德兴分兵扼太湖口,宜兴粮道被断,城中军心动摇,不久即克。十一月,徐达回戍应天。 至正二十三年(1363)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这时,张士诚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三月,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元将左君弼守之,三个月没攻克,于是撤围而去。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军事攻势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二是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三是最后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将徐达。 至正二十四年(1364)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人奉朱元璋为吴王,拜徐达为中书省左相国。七月,再次攻打庐州,左君弼败走,获其妻子儿女送到建康。八月,张士诚逼死元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势力大张。其势力范围南至绍兴(今属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属江苏)、高邮、淮安、徐州、宿县(今安徽宿县)、濠州、泗州(今山东省泗水县)、济宁(今山东济宁市)等州,西面在宜兴、常州、江阴一线与朱元璋相接。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常遇

明史·徐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常遇春传》,有改动) 注:①定远,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 B.达薄其人薄:看不起 C.明年二月,病笃笃:(病)重 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 2.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3分)() 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 B.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 C.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 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 命为统军元帅。

名将徐达后人现身江苏 祖上为避靖难逃亡隐居

名将徐达后人现身江苏祖上为避靖难逃亡隐居 重新修缮《徐氏宗谱》 位于南京夫子庙附近的瞻园曾经作为徐达的王府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明太祖朱元璋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开国功臣徐达。 “我们是徐达的后人,我们徐氏家谱从明朝开编,目前已经编到第22代了。”近日,77岁的如东人徐永德致电现代快报 (微博),称他耗时10年,跋山涉水大半个中国,终于修缮成了一套《徐氏宗谱》。 徐达的后人为何会来到如东?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近日,在如东县苴镇棉花原种场,已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的徐老,向现代快报记者娓娓道来。 老家谱中找到祖父名字,得知自己为徐达后人 丝瓜藤缠绕着院落篱笆,徐永德家一派田园风光。一进门,是两张木质八斗橱,橱上整齐地排列着上百本书籍。《宋史演绎》《本草纲目》……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徐永德,是如东县新光初中的一名退休教师。他从小家贫,一家十口依靠父母烧盐、卖盐为生。尽管家中经济拮据,但作为一家之主的徐可如还是咬咬牙下定决心,将当时年仅5岁的长子徐永德送到私塾老师家中读书。因从小习得“六学”,徐永德的文学水平高出了同龄人一筹,17岁被沿堤乡的一名书记推荐为扫盲教师。在这期间,他第一次从村里同氏徐永泉家中见到了一本清版家谱。在家谱中,徐永德找到了自己的祖父徐先芝以及父亲徐可如的名字。 “小时候,我就常听老一辈的人讲,我们的老祖宗叫徐达,是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这一点,徐永德在这本家谱中得到了印证。经研读,徐永德得知自己这一支所尊先祖为“贵八公”,明朝年间人。“贵八公”何许人也?徐永德在宗谱序中看到,其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孙,曾任建文帝朱允?手下武官,但因首修家谱时已至清朝,他的诸多具体信息已不可考。 为避靖难徐达孙辈逃亡隐居至如东 据《明史》等史料记载,徐达,字天德,濠人(今安徽凤阳附近),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元至正十三年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战乱中,徐达跟随朱元璋屡败陈友谅、张士诚军。元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大军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徐达为信国公。明洪武三年,徐达率兵出潼关,前往定西(今属甘肃)进剿元将扩廓贴木儿,经激战大败元军,擒郯王、济王以下文武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兵八万六千余人。徐达论功升中书省右丞相参理国事,晋封魏国公。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徐永泉所持家谱中记载的贵八公,究竟是徐达4个儿子中哪一个的后代?遗憾的是,家谱中并未对此详细记载。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及子孙的统治,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因太子朱标不幸早薨,洪武三十一年,其嫡子朱允?即帝位,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皇族内部矛盾由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本文由zhongjiang112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靠坚韧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刘秀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 13 人冲出王莽 42 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 2 万人的军队大破王莽 42 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时期,群雄并起,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刘秀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为了消灭这些敌对力量,刘秀多年来征伐不止,无数次死里逃生。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平定了天下,所以说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皇帝。公元前 6 年,西汉皇室后裔刘秀出生在济阳(今河南兰考)。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一脉。史书上记载,汉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把她的宫女唐儿送去应付之,汉景帝当时喝醉了酒,睡眼朦胧地“幸之”,于是就有了刘秀这支后裔。世事变迁,刘秀先祖的地位不断下降,从王降为列侯,到他的父亲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公元 3 年,刘秀的父亲去世,他一家人回到故乡南阳,成了普通的平民。对年幼的刘秀来说,皇室后裔只是个传说,自己一点也没有享受到其福荫。此时,风雨飘摇的西汉政权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于公元 9 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篡权有术,治国无方,他“增重赋敛,刻剥百姓”,法令严苛残酷,并且朝令夕改。王莽曾在 7 年内,四次改换货币,“每一易钱,民用破产”,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成废铜烂铁。所有这些导致社会更加混乱,矛盾更趋激化。公元 17 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一时刀兵群起,杀伐之声不断,天下呈军阀割据之势。《后汉书》记载刘秀的相貌是“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种地啥的,常有多余的粮食到宛城(今南阳)去卖。刘秀有个好哥哥叫刘演,豪爽任侠,喜欢结交四方志士,不愿终老于林泉之下。刘演经常笑话刘秀,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刘秀比作乐于干实业的刘仲。在哥哥刘演的激励下,刘秀才“愤而有志于天下”。公元 22 年,一场大灾荒向南阳郡袭来,饿殍满目,哀鸿遍野,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许多人去投奔义军。28 岁的刘秀和刘演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刘秀起初在起义军中并不显眼,他的脱颖而出是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公元 23 年,绿林军已发展至十万人,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义军派主力围攻宛城,同时派王凤、 王常、刘秀等率军两万人北上,连克昆阳(今叶县)、定陵(今郾城西)、郾县(今郾城南),缴获大量物资,供应围宛大军。王莽的都城长安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惊惧不已的王莽急派王邑、王寻调集各州郡精兵 42 万人,号称百万,直扑昆阳,守城绿林军仅八九千人,看着王莽的军队铺天盖地而来,多数将领主张撤离。但此时避开敌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队就暴露在敌人面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改写历史的关键时刻,刘秀以

《李进传》逐句详解

①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初:起初,开始,原来。 从:跟随,跟从。 舟师:水军。 卒:通“猝”,突然。 逆战:迎战。 李进,保定曲阳人。年幼时隶属军籍,起初跟随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地的三叉口,当时荆山的西面九十里有一个叫龙冈的地方,属于南宋的辖地。庚戌年春天,张柔率兵在龙冈上修筑堡垒。正遇上淮河涨水,南宋水军突然来战,主帅察罕率军队迎击,李进领兵十五人乘坐一条小船,与敌军辗转作战十余里,夺下了敌军一条大战船,李进于是因为战功升任百户。 ②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道:一种行政区划,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隋唐时期,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等。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总把:元代武官名。万下设总管,千户下设总把,百户下设弹压。 道:取道;经过。如《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度:度过,越过。一种是实际意义上的“度过、越过”,如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种是虚拟意义上的“度过、越过”,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下文中“诸军尽度”的“度”也是“度过”。 荒塞:指荒凉闭塞的地方(边塞),如杨素《出塞二首(其二)》:“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这两句是说,荒塞已自萧索,何况又空在千里之外;孤城已自伶仃,旁边又没有四邻。也指人昏聩闭塞,如明·徐渭《奉徐公书》:“某衰老荒塞,无王粲、杜甫之才。” 间道: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如《清史稿·世祖本纪》:“三桂自遵义至七星关,不得进,乃由水西间道趋乌撒。” 戊午年,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当时担任河南经略大使,要从各道军队中挑选骁勇的士兵跟随自己,于是任命李进为总把。这一年秋天九月,军队经由陈仓进入兴元,经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闭塞、道路不通,李进砍伐树木开辟了七百余里路。冬天十一月,到达定远七十关,这个关上下皆修筑了相互通连的堡垒,宋军派五百士兵守卫这个关隘,巴渠江水环绕着堡垒向东流去。史天泽命令李进前往关下劝说、招降他们,守关的士兵不接受劝降。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 ③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悬门俄闭,诸军不得入,进与二十人力战,杀伤三十人。后兵走上堡,进乃毁悬门,纳诸军,追至上堡,杀伤益众,宋兵不能敌,弃走。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二鼓:即二更。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凌晨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凌晨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凌晨3-5点。下文的“夜

市政道路施工中新材料的应用 徐达

市政道路施工中新材料的应用徐达 发表时间:2018-09-11T16:33:57.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徐达程伟兵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得到建设,市政道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浙江众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诸暨311800 摘要: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得到建设,市政道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新材料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市政道路潜在安全隐患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新材料的具体应用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新材料;安全隐患;具体应用要点 前言 在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都不断加快,各种新型技术和材料涌现出来,反过来推动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市政道路施工单位亦是如此。 1 市政道路潜在安全隐患分析 1.1 路面裂缝隐患 从市政道路路面的状况看,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根据裂缝的状态和形成原因,可以把裂缝分成几种特定的类型。首先,是纵向裂缝。因为路面会长期被行车碾压,加上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形成纵向裂缝。其次,反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路道的底部区域,而其形成的过程往往是自底部向上层延伸。导致发射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外力与内力因素都有可能。再者,横向裂缝。对这种类型的裂缝来说,往往是因为温度原因所导致的。最后,综合裂缝,如果路基的强度达不到科学的标准,就可能使得综合裂缝出现。 1.2 车辙隐患 车辙作为市政道路工程中比较隐性的隐患类型,更多的会出现在公交站台、车辆爬坡等等地段。一旦存在车辙隐患,路面就可能因此出现变形问题。尤其是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模量逐渐被削弱,此时形成的形变很难继续恢复原状,所以路面会出现永久性的形变问题。 1.3 松散隐患 在道路施工的阶段中,沥青胶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的基础材料,它的重要作用是使原料能够更高效地被粘合起来。然而,因为市政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考验,特别是在车流量比较大的路段中,路面必须承载比较大的负荷,久而久之,沥青胶的粘合作用便会被削弱,加上持续的碾压,集料可能会渐渐脱落,因此路面上会存在一定的抗槽现象。 1.4 水损坏因素 在道路上,路面有间隙是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但是水会经过间隙流入路基里层的结构中,加上车辆和空气的作用,路基里表会在水的冲击下受到损伤,路面质量因此受到影响。 2 市政道路施工中新材料的具体应用探究 2.1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应用 对于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来说,它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根本是耐高温性能好,以及稳定性强。因此这种材料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往往会得到非常普遍的运用。而粗集料的重要特征在于嵌挤性比较好,将其融入路面后,可以大大增强路面的承载力。在SMA 中,粗集料是一种最常见的组成元素。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是,加大对SMA 的运用,能够降低车辙状况出现的几率。而且SMA 材料还有助于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因为材料的孔隙比较小,水分必然要经过路面直接流向路基中。此外,SMA 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也比较好,这是由于材料内含有玛碲脂,他可以降低材料与空气反应的程度,因此路面变形现象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 聚苯乙烯泡沫的应用 对于聚苯乙烯泡沫这种材料而言,其优势是非常显著而多样的,包括使用寿命长、性能好、耐用等等。这种材料往往是在聚苯乙烯树脂中添加发泡剂,并且利用进一步的加热工序制造而成的,而其间会生成泡沫。加上聚苯乙烯泡沫也是一类硬质结构,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可将其视为市政施工过程中的轻质路基填充材料。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本身是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的,而路基的性质也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别,特别是湿软路基,很可能出现沉降问题。然而在施工中,加入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则可以起到良好地降低路基沉降几率和程度的重要作用。而且,将聚苯乙烯泡沫融入到桥头施工建设过程中,还能够使桥台位移的发生实现有效避免。 2.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在道路工程中,在其中某些比较隐蔽的地段,车辙状况极可能发生,比如在公交站台、红绿灯交叉口等等施工地带。在出现车辙状况的前提下,交通会因此受到阻滞,群众的出行因此受到干扰。为了降低车辙状况带来的危害程度,就需要在前期施工时才用更科学的施工材料,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就是具有显著优势的一种,这种材料性能极佳,混凝土添加剂是其主要成分,在隐蔽施工地段进行适当的运用,看使得施工操作更加便捷,同时保证路面质量。 2.4 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应用 对于市政道路养护,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石屑、砂浆、外渗剂等是微表处稀浆混合料的主要成分。在配置过程中,需保持合理性,并混合均匀,这样才能够是该混合料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在此材料的摊铺厚度方面,具备较为严格的要求,也就是摊铺厚度大概需维持在1 cm。从整体层面而言,基于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微表处稀浆混合料加以应用,能够使施工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是施工时间得到有效缩短。 2.5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在市政路面的施工环节中,后期的维修是一个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工序。在整个维修阶段,工作人员需要铣刨路面,并且加强跟踪了解和科学养护操作,以此确保维修环节是高效合理的。但是,因为沥青混合料可以在施工场地内存放的时间有限,如果未能对沥青材料做实时处理,就可能使得材料失效,最终造成材料浪费等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地引用再生技术,从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避免材料浪费现象,也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定的保护。地热再生技术、长拌冷再生技术、就地冷再生技术、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常见的技术类型。不同的再生技术又不同的技术要求,比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是将铣刨破碎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经过添加再

明初皇室与武将联姻概述新版版

明初皇室与武将联姻概述 张景波 摘要:明代实行皇族与武将联姻的政策,在洪武时期尤为突出。一方面皇帝、太子、亲王、郡王娶武将之女,另一方面公主、郡主下嫁武将之家,从而形成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对明初政治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皇室与武将联姻的问题,涉及明初皇家的婚姻政策、联姻的原因、联姻的具体情况、意义及影响等内容。 关键词:明初;皇室;武将;联姻 一、明初皇室的婚姻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皇室同武将联姻的事例自西汉就已有之,以后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与武将联姻的政策,这些婚姻往往都具政治目的。西汉初年“宣平侯(张)敖尚帝(惠帝)姊鲁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以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东汉皇室与功臣武将世代联姻1,邓禹、马援、窦融、梁统、耿弇等家族都是通婚的对象,长期的世代联姻一度酿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三国时期刘备与张飞、关羽、马超等人相互联姻,曹魏皇族与夏侯氏世代联姻。隋朝皇族杨氏曾与武将独孤信联姻、唐代皇族李氏与功臣唐俭、柴绍、长孙无忌、程知节、侯君集联姻。北宋皇族与武将通婚的现象相当突出,皇室与将门世代联姻的政策贯彻北宋王朝的始终,由此形成了几个著名的将门世家,如潘美、高琼、石守信、曹彬、王审琦等家族。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为了拉拢曾经同自己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功臣,在政治上给予功臣优厚待遇,拜官封爵、大加赏赐,还让武臣居于文臣之上。如洪武三年四月在在继 1《汉书·外戚传》

本年初大封功臣之后“诏诸相府武相居文相之上,相府属官与京官更互除授,时武职多勋戚故也。”2(《太祖实录》卷51,转引自《明实录类纂·宫廷卷》,下同)可以看出明初武官的地位是高于文官的,其原因就在于“武职多勋戚”,勋者,功臣也;戚者,姻亲也。 这句话也点出了明初优待武臣的的另一措施就是与之联姻。除朱元璋本人纳武将姊女为妃外,还为诸子孙娶武将之女,命武将子弟尚公主、郡主。正如朱元璋为其四子燕王娶徐达之女时所云:“朕与卿(徐达),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朱)棣配焉。”3 本文所谈的皇室婚姻政策包括皇帝后妃的选择,太子、亲王、郡王(因篇幅所限不讨论镇国将军以下皇族的婚姻)妃子的选配以及公主、郡主(县郡乡君以下暂不讨论)驸马的选配。 明朝建立之初,皇帝把联姻作为笼络功臣、化解矛盾的政治手段。后妃、王妃、驸马、仪宾多出自公侯武臣之家。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诸公侯武臣多不遵守法度、飞扬跋扈。 洪武十四年也就是胡惟庸被诛的第二年正月朱元璋颁布上谕下令让公侯及功臣子弟入太学,他说:“吾观自古功臣皆披坚执锐,备历劳苦以有爵位子孙世袭其后或骄悖恃功,不循礼法,致先人勤苦之业,一旦倾败,由其不知读书故也。卿等皆有功于国家,身至爵位,子孙世袭。夫生长膏粱间,不知礼教,习于骄惰,鲜有不败。当念得之甚难,失之甚易也。 宜令子孙入太学……。”4 从这篇上谕可以看出它主要是针对武臣的,因为明初公侯多是武臣。为了不让他们也像以胡惟庸为首的文臣一样身败名裂,他决定让武臣子弟入太学读书,使之遵守礼法,不再重蹈胡惟庸的覆辙。然而事实并不像朱元璋所想的那样,文化修养上的缺陷使他们不懂得盛极而衰、适可而止的道理,也没有激流勇退的魄力,相反继续贪恋于官爵权位,我行我素、僭越礼法,最终遭到了灭顶之灾,实属咎由自取。正如何乔袁道:“及考诸臣所以行事皆失其理。夫风云之际,雷霆易轰,雪霜之余,李梅不实。大禹尚宜谦逸,周公以之退逊。是皆田间武夫,攀翼附鳞,安知守满居成之道?……是以徐达醉警而趋寝,汤和稽首以还乡,居功隐智存乎其人。”5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被诛,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公侯武臣被诛杀,受牵连的致死的人达数万人。公侯保全者仅有徐达、李文忠、耿炳文、汤和、邓愈、沐英等数家。经过 2《太祖实录》卷51,转引自《明实录类纂·宫廷卷》,下同 3《明史·后妃传》 4《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五 5《国榷》卷九·洪武三年甲寅

中国历代公主

中国历代公主 秦:秦始皇嬴政女嬴阴曼 西汉: 汉高祖刘邦女鲁元公主刘乐 汉文帝女馆陶公主刘嫖 汉景帝女平阳公主刘莹*(应该有一个女旁)南宫公主刘婧*、隆虑公主刘姈* 汉宣帝女馆陶公主刘施 汉江都王刘建女乌孙公主刘细君、楚王刘戊孙女刘解忧公主、刘相夫公主 新朝 王莽女睦修任(如此古怪的公主封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没人明白,只有去问问那位创新专家王莽先生本人了)王晔、睦逮任王捷 东汉: 光武帝刘秀姐湖阳公主刘黄、新野公主刘元、光武帝妹宁平公主刘伯姬 光武帝刘秀女舞阳公主刘义王、涅阳公主刘中礼、馆陶公主刘红夫、淯阳公主刘礼刘、丽邑公刘绶 明帝刘庄女获嘉公主刘姬、平阳公主刘奴(章帝刘炟同母姐)、隆虑公主刘迎(一作延)、平氏公主刘次、沁水公主刘致(读过毛主席的沁园春记号吧,据说最早就是指这位公主)平皋公主刘小姬、浚仪公主刘仲、武安公主刘惠、鲁阳公主刘臣、乐平公主刘小迎、成安公主刘小民 章帝刘炟女:武德公主刘男、平邑公主刘王、阴安公主刘吉 和帝刘肇女修武公主刘保、共邑公主刘成、临颖公主刘利、闻喜公主刘兴 清和王刘庆女(汉安帝的姐妹):舞阳公主刘别得、涅阳公主刘侍男、阴城公主刘贤得、濮阳公主刘久长、平氏公主刘直得 顺帝刘保女:舞阳公主刘生、冠军公主刘成男、汝阳公主刘广 蠡吾侯刘翼(汉桓帝的父亲):长社公主刘本、益阳公主刘明 桓帝刘志女:阳安公主刘华、颍阳公主刘坚、阳翟公主刘修 献帝刘协女:长乐公主刘曼 三国: 魏武帝曹操女曹宪、曹节、曹华;魏明帝曹睿女平原公主曹淑 吴大帝孙权妹孙仁献(刘备孙夫人),孙权女全公主孙鲁班(字大虎)、朱公主孙鲁育(字小虎) 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女灵寿公主司马修丽、襄城公主司马修祎 晋惠帝女河东公主司马宣华、哀献公主司马女彦 东晋: 明帝司马绍女南康公主司马兴男、庐陵公主司马南弟 简文帝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恭帝司马德文女海盐公主司马茂英 前秦高祖苻坚女苻宝、苻锦 南北朝 南朝 宋武帝刘裕女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吴兴昭公主刘荣男、义兴恭公主刘惠媛、豫

汉朝历史典故

汉朝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和篇幅适宜等特点,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汉朝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 汉朝历史典故篇一:刘邦与戚夫人吕雉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除了惠帝刘盈,还有鲁元公主。但吕雉好争风吃醋,在当了皇后后更做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毒"毒妇"的骂名。 刘邦是很有女人缘的,结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后一样走桃花运。在与项羽争夺江山期间,前期老吃败仗,但却收获到了一个年轻美貌、后来影响后宫的女人--戚夫人。 得到戚夫人的故事很浪漫,说是有一次败给项羽后,连饭也没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见一个老人。老人姓戚,带着18岁的闺女在此躲避战乱。一见带兵的刘邦,老人吓得连忙下拜,并带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给他吃。 刘邦见到老人的闺女,顿时动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后,心中窃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说相面先生讲他闺女有贵人之相,难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缘?于是要把闺女许给刘邦为妻。 虽然说刘邦心里暗喜,考虑家有妻室,已有吕雉,也客气了一番才应下。 据说,刘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老人当晚便让闺女

陪刘邦睡觉了,刘邦这第二位"老岳父"看来比今天的父母们还想得开呢。 但因为这次"一夜情",戚家闺女从此跟定了刘邦,后来成为刘邦后宫的宠妃。 到此,刘邦已有了三个女人,一个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吕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汉朝历史典故篇二:汉光武帝刘秀昆阳大战一战成名昆阳大战中,本没有胜算的刘秀以自身两三万的兵力,战胜了王莽的五十万军队,可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刘秀也借由昆明大战一举扭转局势,一战成名,为后来的平定天下,中兴汉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事实真的由史书所说,以少胜多? 古代战争史里,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得无以复加。冷兵器时代打仗,如果指挥精妙,士气高昂,武器不弱,武艺高超,则“以一当十”是可能的。但是“以一当百”就相当可疑了,偏偏我国历史书记载了几个这样的战例。似乎写史书的作者在编造神话,东汉光武帝刘秀也就是神话人物之一。 欧洲的典型战例是坎尼战役。公元前216 年6 月2 日,意大利半岛东南沿海的坎尼附近,以约4万步兵和1万骑兵对抗罗马8 万步兵和6千骑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就是西方军事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坎尼战役。此战充分显示了汉尼拔卓越的指挥艺

明朝九大边镇

明朝九大边镇 明初, 元顺帝北逃后屯于“ 盖里,’开平, 北平城即过去的元大都成为元军必欲夺回的主要目标。当时, 明王朝虽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 毕竟还没有混于一宇, 平元都是北控中原的重要步骤。元都始克时, “ 秦、晋未定, 滇、夏未平。” 虽然洪武元年十二月由于徐达抄袭太原, 迫使元将王保保逃窜甘肃, 粉碎了元主收复北平的最初计划, 但是元人并没有甘心自己的失败, 元主也一直以不能“ 收复失地” 为恨, 作歌日“ 失我大都兮, 冬无宁处, 失我上都兮, 夏无以谊署, 惟予狂惑兮, 招此大侮??”。当时, “ 忽答一军驻云州, 王保保一军驻沈尔塔, 纳哈出一军驻金山, 失喇罕一军驻西凉, 引弓之士, 不下百万众也, 归附之部落, 不下数千里也, 资装恺甲尚赖而用也。” 转引自王剑英《萧询故宫遗录考辨》, 载北京史研究第一集, 燕山出版社年版, 在这种情况下, 仅明太祖洪武二年二月和六月, 元垂相也速就曾两次进犯通州。为了坚决反击, 明军集中优势兵力一直打到上都, 将元顺帝逐至漠北, 但在是年七月, 元将孔兴、脱列伯又以重兵攻大同, 欲图恢复。虽然再次被明军挫败, 但北部边患都一直使明统治者优心忡忡, 不得安宁。以致后来不断有残元势力对明朝多次进犯, 使朱元璋除了赶杀之外, 不得不采取“ 但保障清野, 使来无所得” 皇明世法录》卷十四的办法, 来对付这些进犯。其中包括徙北平山后之民三万五十八百户散处各卫府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 为彻底消除北患, 廓清残元军事实力, 明统治者不断向漠北地区用兵, 开始采取“ 以攻为守” 的军事战略。但至洪武五年初, 明军大将徐达、李文忠进击漠北的军事行动失利明史· 徐达传》、《明史· 李文忠传, 直接导致明政府确立了攻守并重的方略。翌年, “ 从淮安侯华去龙言, 自永平、蓟州、密云迄西二千余里, 关隘百二十有九, 皆置戍守。” 《明史· 兵志洪武九年, 分兵戍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口等处峰垠达一百九十六处。十四年, “ 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 永平府志· 关隘这些初步的军事设施, 均是为了对付残元军队南犯的被动措施, 从军事上来看, 还完全谈不上完善。军事特点; 靖难之役(1399)之后, “ 凡天下要害之处, 专设官统兵镇守” 。大明会典· 兵志当时,“ 总镇一方者, 日镇守独守一路者, 日分守独守一城一堡者, 日守备。” 此时长城沿线“ 皆,峻垣深壕, 烽猴相接。隘口通车骑者, 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 《明史· 兵志即所谓“ 一一为乘障, 一一列戌守” 。《四镇三关志并造成“ 边军皆屯田, 且战且守” 轰辅人物考· 宋呐传的局面。永乐十三年, 因明成祖朱棣已定下迁都北京的决策, 而此地三面临塞, 故边防犹重。当时明朝的北部边防, 东起鸭绿江, 西抵嘉峪关, 绵亘万里, 为防备盘踞漠北地区的蒙古诸部南下侵扰, 威胁京师北京的安全, 明政府开始正式决定采取分地防御的办法。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 陕西镇巡统驭固原, 亦称二镇。以上各军镇因其均设在长城沿边地区, 故被称为“ 九边” 见《明史》卷九十一明会要》卷六十三及明人魏焕撰《九边考》。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明代北部边防最重要的九处军事重镇。各镇设置非常险要, 构筑十分坚固, 特别是长城饯上的

徐达

你们猜猜我是谁,没错,我就是徐达。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我出身农家,却有大志,刚毅武勇。元至正十三年,参加朱元璋起义军。随后跟随朱元璋攻打滁州、和州,被郭子兴授予镇府。 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是我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后受朱元璋重用,辅助他称霸业。 我想你们都去过莫愁湖吧,其实那儿是我家的花园,至于怎么得来的呢,听听我胜棋楼弈棋的故事吧。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有点小心眼,他一直对我们这些帮他打天下的诸多功臣抱有极其强烈的戒心。但他这个人,喜欢找我下棋,我的棋艺远胜于他,但他毕竟是皇帝,惹恼了是要被诛九族的,所以我每次都让着他。一天,他格外高兴,再次召见我下棋,并且要求我拿出真本领来对弈,我只得硬着头皮与他下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其实是我故意的,正当他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我却不再落子。他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我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繁体的“万岁”二字。他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我,那座楼便是后来的胜棋楼。不过现在这楼已经被国家收走了。 从这胜棋楼弈棋的故事中足以见得我足智多谋、谦虚谨慎。其实,我还是个诗人呢。 在徐氏家谱中记载了我的两首诗《澜渡秋声》、《金陵重九》以及对联《题金陵明宫联》一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尧日舜天。 我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有溢美之词,但此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点缀其间,却也显得艳丽无比。 朱元璋是这样评价我的:“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另外,在我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的墓碑上朱元璋这样写道以智勇之姿,负柱石之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栉风沐雨,功爵苦辛。?虽然死生人道之常,今尔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赏延后世,可以无憾矣。 其实我也觉得他说的很对。我就是我,我叫徐达,你们记住我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