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抗生素类记忆口诀

兽医药理学-抗生素类药物记忆口诀

一、大四林杰愧对先皇磕头请安

具体解析:

1、大: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常见的药物记忆口诀:天太热忘了拉

天:替米考星

太:泰

热:乐

忘:万

包含几种药物: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万菌素、泰拉菌素

2、四:即四环素类抗生素:

这类的抗生素常见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3、林:林可铵盐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林可霉素

4、杰:截耳侧短素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包含:沃尼妙灵、泰妙菌素

5、愧:喹诺酮类抗生素

这类药物(沙星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6、先:酰胺醇类抗生素(氯霉素类)

这类药物: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7、皇:磺胺类

这类药物: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

银等

8、头:头孢先锋霉素

常见的动物专用头孢:头孢噻夫、头孢胿肟

9、请:青霉素类

青霉素钾、青霉素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Ps:其实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记忆口诀:新年卡大家好

解析:

新:新霉素

年:链霉素

卡:丁胺卡那霉素

大:大观霉素

各类抗生素药理记忆口诀: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头又亲鼻

亲:青霉素类

头:头孢

鼻:细胞壁

这类药物包含青霉素与头孢菌素,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其药理活性。

2、大环内酯类:大胆

胆:蛋白质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3、四环素类:死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3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4、林可铵盐类:零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5、截短侧耳素类煎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6、氟喹诺酮类伏地魔

这类抗生素是通过结合细菌DNA的合成发挥其药理活性

7、酰氨醇类:咸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8、磺胺类黄叶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叶酸合成从而影响其代谢过程发挥其药理

活性的

9、氨基糖苷类暗淡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30s核糖体合成从而结合其蛋白质的合成

兽医药理学

抗生素 抗菌药主要分为四种:I: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II: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III: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IV: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I+II类作用增强;I+III作用减弱;I+IV无明显影响但治疗脑膜炎可提高作用; 作用机理相同的同一芗的疗效并不增强,而可能相互增加毒性。 注意药物间的理化性质,药物动力学,药效学之间的影响。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多黏菌素B及E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杆菌肽 磷霉素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红霉素 影响叶酸的合成:磺胺类 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 影响RNA合成:利福平 抗生素根据化学化学结构分类: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青霉素;长效青霉素;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阿莫西林;羟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拉定;头孢噻呋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砚霉素,氟苯尼考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 林可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β,粘菌素,杆菌肽 化学合成抗菌药:磺胺药 抗菌增剂: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 喹啉类:卡巴多司;乙酰甲喹(痢菌净);喹乙醇;卡巴多司 其他: 硝基呋喃类:呋喃唑酮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地美硝唑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灰黄霉素;制霉素;克霉唑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吗啉胍;利巴韦林,干扰素

兽医药理学笔记

药物是指用于防治或诊断动物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产的一类化学物质。 兽医药理学是专门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的科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指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药动学与药效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一节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复杂过程。 1、药物的转运的方式 A、被动转运〔药物的主要吸收方式〕 B、主动转运〔需载体参与、耗能、与药物分布、排泄有关〕 C、膜动转运〔A、胞饮B、胞吐〕 2、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方式:A、消化道吸收 B、呼吸道吸收 C、注射部位吸收 吸收的难易程度:腔腹注射>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气雾给药 药物剂型:液体制剂> 固体制剂 药物粒径:气雾给药以1~3μm为宜 第一关卡消除〔首过效应〕:口服给药时,药物可受肠粘膜〔包括肠溶酶〕、肠液和肝脏药酶的影响或破坏,使由肝静脉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这一作用称为第一关卡消除。 3、分布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转运到各组织器管的过程。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2、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的结合率 3、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 4、生物膜两侧的pH与药物解离度 4、排泄药物从体内最后排出的过程称为排泄。 排泄途径:有肾脏、胃肠道、肺、乳腺、汗腺等,但肾脏是药物排泄的最主要器官。第二节药物的转化 转化:机体对药物的化学处理过程,为药物的代谢变化。 大多数药物经转化失去药理活性,称为灭活;少数药物转化后,可由无活性药物变为活性药物,称为活化, 1、药物转化的方式和步骤第一步包括氧化、复原、水解 第二步为结合 2、药物的主要转化器官是肝脏 第三节血药浓度与药动学参数 一、血药浓度与药时曲线血药浓度是反映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亦即药效强度的主要指标。 以纵坐标代表血药浓度或药效,横坐标代表时间,绘制出一条血药浓度〔或药效〕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称为药时曲线。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实际吸收的药量/给药剂量×100% 二、半衰期和药物消除规律 恒比消除是指血浆中药物消除的速率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的消除。大多数药物都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第一章总论 ?掌握内容 一、药动学 二、药效学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四、合理用药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内容: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简称ADME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 1.简单扩散 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种方式转运。药物的解离度与体液的pH对扩散产生明显的影响。酸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在碱性较高的体液中有较高浓度,碱性药物(如利血平、红霉素、土霉素等)则在酸性体液中浓度较高。 2.主动转运 3.易化扩散 4.胞吞和胞饮 5.离子对转运 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概念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药 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它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 影响因素:给药途径 剂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 动物的种属 给药途径:内服、注射、呼吸道、皮肤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 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溶解的药物和液体剂 型较易吸收。 2)胃肠排空作用:排空速率会影响药物进入小肠的速率。 适当的肠蠕动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 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pH值:胃肠液的pH能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酸性药 物在胃中易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

4)药物的相互作用 5)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总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 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体内屏障 三、药物的排泄

药理学口诀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TANG 原创】 废草上面长葡萄, 溶血链球可治好。 下治淋病上流脑, 白炭破产放心瞧。 勾搭梅毒鼠咬热, 青霉素都能治疗! 1)G+球——溶链、肺链、草链、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后者耐药普遍。 3)G+杆菌——白喉、炭疽、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 4)螺旋体——梅毒、钩端及鼠咬热螺旋菌。 半合成青霉素口诀—TANG(原创) ·青V耐酸不耐酶,轻度感染口服爽; ·双氯耐酸又耐酶,可惜不能耐甲氧。 ·氨苄阿莫是广谱,肠球氨苄来帮忙; ·阿莫肺炎和变形,幽门螺杆也能抗。 ·最后三个抗铜绿,替卡哌拉美名扬! 1.头孢噻吩 1.头孢羟氨苄 2.头孢克洛 3.头孢噻肟 3.头孢哌酮 4.头孢匹罗 【口诀TANG】

一代分(噻吩)辨(氨苄)二代克(克洛), 三棵梧(噻肟)桐(哌酮)四匹(匹罗)马。 二、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作用靶位相同,当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相互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2.军团菌——肺炎。 3.衣原体、支原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白喉杆菌感染——红霉素能根除。 【原创口诀TANG】百支空军首选红! 也用于四环素类禁忌证——婴儿期衣原体肺炎和新生儿眼炎。 【前后联系】第9章——四环素用于四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但对 于新生儿而言,四环素有8大不良反应,不宜应用! 3.克拉霉素——最强。 抗菌活性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最强者。 对酸稳定,但首过消除明显。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口诀—TANG(原创) 【二代大环】 二代大环罗克阿, 耐酸稳定能口服。 不良减轻半衰长, 呼吸感染可用它。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二者抗菌谱相同,但克林霉素更强,口服吸收好且毒性小。 常用克林霉素。 骨组织可达更高浓度——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首选! .抗菌谱: 特点是对G+菌或G-厌氧菌均有强大杀菌作用。 万古霉素 仅对G+球菌有强大杀菌作用。 适用于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G+菌所致严重感染,尤其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

2020年执业兽医师考试复习整理《兽医药理学》

执兽必看—药理145招!【全】 1、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区别仅在于剂量的差别。药物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有可能成为毒物。 2、药物的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3、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吸入和皮肤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皮肤给药<内服(首过效应)<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无首过效应,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4、首过效应是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在到达血液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5、能产生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内服给药,若治疗全身性疾病,则不宜内服给药。 6、药物的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 7、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 8、副作用:指用治疗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9、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引起机体比较严重的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组织器官理变化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10、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简称“三致”作用。 11、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有特异体质的患畜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其本质是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12、继发性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应,又称治疗矛盾。

1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留药理效应。 特异质反应:指极少数动物应用某些药物后产生与药理作用毫不相关的反应,少数特异质病畜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导产生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14、大部分药物在体内转运的方式是简单扩散。 1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非特异性的可逆结合。 16、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称之为生物转化。 17、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 18、进入体内的药物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 19、与兽药在动物体内生物等效性密切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药时曲线下面积 2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代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在机体中被吸收利用的程度),AUC大时,生物利用度高,反之则低。 21、决定药物有效维持时间的主要参数是消除半衰期(t1/2) 22、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一定剂量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2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作用 24、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副作用较多 25、治疗指数是LD50/ED50 26、配伍禁忌指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或混合使用时,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结果是产生浑浊、沉淀、气体或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在体内不可能产生【配伍禁忌】 27、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抗菌药的化疗指数应该大于3 28、药物的相互作用 29、抗菌药联合用药

2017年润德教育执业药师备考笔记(西药分析原料药口诀记忆方法)

西药|药物分析原料药口诀记忆方法 第九章芳酸 药物名称:阿司匹林布洛芬丙磺舒 口诀:阿布吃酸冰糕 解释:阿—阿司匹林,布—布洛芬,酸—酸碱滴定法,冰—丙磺舒,糕—高相液相色谱法。也就是说,阿司匹林和布洛芬都用的是酸碱滴定法,丙磺舒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章巴比妥类 药品名称: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 口诀:芭比娃娃,银袖子。 解释:芭比巴比妥类药物,银—银量法(苯巴比妥),袖—溴量法(司可巴比妥钠),子—紫外分光光度法(硫喷妥钠)。请记住巴比妥类药物这章的顺序。 第十一章胺类 药品名称: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 口诀:儒雅的尚非对外放高利贷 解释:儒雅:儒—普鲁卡因中鲁的谐音,雅—亚硝酸钠滴定法, 尚非(这个是我的一个同学)其中尚—肾上腺素,非—非水溶液滴定法, 对外:对—对乙酰氨基酚,外—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利: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利—利多卡因用。 第十二章磺胺类 药品名称: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 口诀:黄亚硝(磺胺类用亚硝酸钠滴定法)—就当是一个人的名字记住吧。 第十三章杂环类 药品名称:异烟肼硝苯地平左氧氟沙星盐酸氯丙嗪地西泮氟康唑 口诀:井高地平是福星高,并勤盼康复水。 解释:井—异烟肼,高—高相液相色谱法,地平—硝苯地平,是—铈量法,福星—左氧氟沙星,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勤—盐酸氯丙嗪,盼—地西泮,康复—氟康唑,水—非水溶液滴定法。 第十四章生物碱 药品名称:盐酸麻黄碱硫酸阿托品盐酸吗啡磷酸可待因硫酸奎宁 口诀:品麻花,飞马可安宁。 解释:品—阿托品,麻花—麻黄碱,飞——非水溶液滴定法,马—吗啡,可—可待因,宁—奎宁。 第十五章激素类 药品名称:激素类 口诀:鸡眼膏。鸡—激素,膏—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六章维生素类

兽医药理学-抗生素类记忆口诀

兽医药理学-抗生素类药物记忆口诀 一、大四林杰愧对先皇磕头请安 具体解析: 1、大: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常见的药物记忆口诀:天太热忘了拉 天:替米考星 太:泰 热:乐 忘:万 包含几种药物: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万菌素、泰拉菌素 2、四:即四环素类抗生素: 这类的抗生素常见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3、林:林可铵盐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林可霉素 4、杰:截耳侧短素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包含:沃尼妙灵、泰妙菌素 5、愧:喹诺酮类抗生素 这类药物(沙星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6、先:酰胺醇类抗生素(氯霉素类) 这类药物: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7、皇:磺胺类 这类药物: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

银等 8、头:头孢先锋霉素 常见的动物专用头孢:头孢噻夫、头孢胿肟 9、请:青霉素类 青霉素钾、青霉素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Ps:其实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记忆口诀:新年卡大家好 解析: 新:新霉素 年:链霉素 卡:丁胺卡那霉素 大:大观霉素

各类抗生素药理记忆口诀: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头又亲鼻 亲:青霉素类 头:头孢 鼻:细胞壁 这类药物包含青霉素与头孢菌素,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其药理活性。 2、大环内酯类:大胆 胆:蛋白质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3、四环素类:死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3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4、林可铵盐类:零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5、截短侧耳素类煎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6、氟喹诺酮类伏地魔 这类抗生素是通过结合细菌DNA的合成发挥其药理活性 7、酰氨醇类:咸蛋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50s核糖体合成从而阻断其蛋白质的合成8、磺胺类黄叶 这类药物通过结合细菌叶酸合成从而影响其代谢过程发挥其药理

兽医药理学笔记

兽医药理学笔记 一、细菌产生耐药性机理: 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水解酶和钝化酶使药物失活 2.改变膜的通透性阻塞药物亲水性蛋白通道,使药物不能进入,存在外排 系统将药物排除菌体。 3.作用靶位结构改变 4.改变代谢途径 二、抗生素作用机理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杆菌肽 分别抑制粘肽合成,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 2.增加细菌包浆膜的通透性 (1)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多肽类(多粘菌素B)带正电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带负电的磷酸根 结合,使细胞膜受损 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细胞膜上类固醇结合,是细胞 膜受损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作用于30S亚基: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 (2)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1)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TMP (2)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 (3)影响RNA合成 利福平、 三、应用 炭疽、猪丹毒、葡萄球菌———青霉素 猪痢疾---痢菌净 猪喘气病------恩诺沙星 (一)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 1.青霉素、头孢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 3.林可霉素 4.多肽类:杆菌肽、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 (二)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 1.氨基糖苷类 2.多肽类:多粘菌素 (三)广谱抗菌药物: 1.四环素

2.酰胺醇类 3.磺胺 4.喹诺酮类 (四)抗支原体药物: 1.大观霉素、安普霉素 2.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3.土霉素、四环素 4.林可霉素 5.泰妙菌素 6.恩诺沙星 四、注意事项 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应选用不易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乙酰甲喹、磺胺脒、多粘菌素 治疗泌尿道疾病时,应选择以原形排出的药物:青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二、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 1.内服易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 2.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球菌、厌氧菌、放线菌和螺旋体高度敏感。对无细胞 壁细胞的哺乳动物毒性小 3.繁殖期杀菌剂 4.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 伤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 猪丹毒、气性坏疽、恶性水肿、炭疽、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 5.现配先用,与红霉素、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何用,表现拮抗作用。 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二)氨苄青霉素 1、耐酸、不耐酶 2、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不如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与酰胺醇、四 环素相似,不如氨基糖苷类的卡那、庆大,和黏菌素 3、适用于全身性感染,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部、尿道感染和革兰氏阴 性菌引起的某些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巴氏杆菌病、肺炎、乳腺 炎、鸡白痢、禽伤寒、大肠等 (三)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作用较氨苄青霉素强两倍 (四)苯唑青霉素 1.耐酸、耐酶 2.对耐金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肺炎、乳腺炎、烧伤性创面感染。 (五)氯唑青霉素 1.耐酸、耐酶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药物 :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动物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生产的各种化学物质。 毒物: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一与药物只是量的差 异 处方药:凭兽医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药物的转运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吞噬作用、离子对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吸收(进入血液)、分布、生物转化(肝脏)、排泄(肾脏)峰浓度: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的最高点。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的时间 消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生物利用度: 药物以一定的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 药物作用的方式 (1)局部作用(local action)与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 (全身作用) (2)直接作用(dirct action)(原发作用)与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继发作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不符用药目的 (1)副反应:在常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量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3)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其本质是免疫反应。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这些药物结合成完全抗原。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为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或混合使用时,可能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结果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气体或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 药物的安全指数:LD50/ED50 ; LD5/ED95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剂量 2.剂型 3.给药途径 4.联合用药与重复用药 二、动物方面因素 1.动物的种属差异 2.生理差异 3.个体差 异 4.病理因素 三、饲养管理与环境 合理用药:1.正确的诊断和明确的用药指征 2.熟悉药物药动学特征 3.预期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5.合理的联合应 用 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 7.避免兽药残留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包括药效学(Pharmcodynamics)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作用,是可以预知的。 3、继发性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为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4、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销量) 5、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又叫受过消除。 6、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7、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 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8、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被称为配伍禁忌。 9、化疗三角:使用化疗药防止畜禽 疾病的过程中,化疗药物、机体和病 原体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10、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指抗菌 药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 仍对细菌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 1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 12、耐药性:细菌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13、最大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达到顶点不再继续上升时,在量反应中这时的效能,反映了药物的内在活性。 14、药物效应强度(Potency):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常用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表示,反应了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与效能概念不同。 15、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可逆性阻断用药部位神经冲动传导,使局部组织的感觉尤其是痛觉消失的药物。 二、填空题 1、硫酸镁小剂量健胃,大剂量致泻 2、硫酸镁内服下泻,静脉注射产生中枢解痉和抗惊厥作用。 3、吗啡氢化钾中毒可用高锰酸钾洗胃。 4、抗寄生虫药分为:抗蠕虫药(包括驱线虫、驱绦虫和驱血吸虫药)、抗原虫药、杀虫药

兽医药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的、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为剂型。 毒物:为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用药后,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别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选择性产生的原因:1-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2-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3-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 药物的两重性? 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可能产生多种药理效应,有的对防治疾病产生有利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其他与其他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有害的作用,统称为不良反应。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对因作用—药物的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称为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针对疾病的症状来进行治疗,称为对症治疗 2)不良反应: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 良反应毒性作用—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继反应 半数有效量: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 安全范围:药物作用的效应大于等于最小的有效量小于最小中毒量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 受体:能与激素、神经递质、神经间质等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引发生物效应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称为受体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分布到各种器官组织,经过生物转化最后由体内排出要经过一系列的细胞膜或生物膜,这一过程称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是指药物通过生物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包括简单分散和滤过 分散简单分散又叫被动扩散,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种方式转运 2.主动转运 3.异化扩散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内服给药多数药物可 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影响内服药物的吸收:排空率,PH值,胃肠内容物的充盈率,药物的相互作用, 首过效应2—注射给药3—呼吸道给药4—皮肤给药 (二)分布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药物分布到外 周组织部位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血液和组织间的浓度梯度;组织的血流量;

兽医药理学转化版

兽医药理学转化版 兽医药理学 一、药物的概念 1.药物(Drug): 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从理论上讲,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此外,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毒物(Poison):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药物超过一定计量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限,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毒物。 在我国,鱼药、蜂药、蚕药均列入兽药的管理。 2.分类1)天然药物如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 动物如鸡内金(健脾消食、消积化石)、蜈蚣(熄风镇痉)、牛黄(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定惊)、蝎子(熄风镇痉)、鹿矿物:石膏(清肺热、泻胃火,除烦止渴:用于高热、口渴、烦躁,肺热咳喘及胃火引起的头痛、牙痛)、芒硝、NaCl、Na2SO4、MgSO4脑可加工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松果腺粉胃胃蛋白酶、胃膜素、结晶胃蛋白酶肝肝精、水解肝素、心脏提取细胞色素细胞,复合辅酶A 胰脏可加工胰岛素、胰酶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胆汁人工牛黄、胆盐粪、尿粪制沼气,充作肥料,尿制尿素,NaNO3甲状腺可加工甲状腺粉,甲状腺片2)合成药物如各种人工合成的化药、抗菌药物等。 此类药物结构复杂,除少数品种如乙醇、乙醛等采用化学名称做药品外,多数不能从其药物知其化学组成。 3)生物技术药物即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产生的药物,如酶制剂、生长激素、疫苗等上述药物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是兽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动物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兽医学生来说,熟悉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复习要点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从药物分类、药物代谢、重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兽医学生全面复习兽医药理学。 一、药物分类 药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常见的药物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照治疗作用分类: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寄生虫药等。 2.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包括酚类、胺类、醛类等。 3.按照作用机制分类:包括激素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等。 4.按照给药途径分类:包括口服药、注射剂、外用药等。 熟悉不同药物的分类对于理解其作用机制以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代谢 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了解药物代谢的要点对于合理应用药物非常重要。药物代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药物被动物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2.分布: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3.代谢:药物在肝脏等器官中发生代谢反应。 4.排泄:药物通过尿液、粪便等方式排出体外。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对于合理掌握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浓度的调控以及避免药物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兽医药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药物,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常见的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等。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或者杀死细菌。 2.解热镇痛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发热。 3.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主要用于治疗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跳蚤等。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杀死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 4.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免疫等方面的功能。 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兽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临床应用和药物效果。

兽医常用抗生素

兽医常用抗生素 王雪 摘要: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极低浓度下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常用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合理使用。 关键词:抗生素;特点;分类;利用 引言:随着科学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抗生素,抗生素到 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从抗生素的特点,分类及利用等方面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抗生素吧。 简介: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极低浓度下能 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抗生素除能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外,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后获得的新化学物,称为半合成抗生素。这不仅增加了抗生素的来源,改善了抗菌性能,而且也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有些抗生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或抗寄生虫的作用。抗生素一般以游离碱的质量作为效价单位计算。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可将其分为下列几类: 1.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前者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后者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呋等。此外还有非典型β-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及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等。 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毒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等。本类药物的主要共同特征包括:均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完全从粪便排出,利于作为倡导感染用药。属杀菌性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较弱,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较敏感。不良反应主要是损害第八脑神经(听神经)、肾脏毒性及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 3. 四环素类:属广谱抗生素。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等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包括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 4.大环内酯类: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 + 球菌、G - 杆菌及厌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包括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等。 5. 林可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是从链霉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类抗生素,都是高脂溶性的碱性化合物,能够从肠道很好吸收,在畜禽体内分布广泛,对细胞穿透力强,药动学特征相似。抗菌谱与大环内脂类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支原体的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但比其他大环内酯类稍弱;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猪痢疾密螺旋也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药物: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 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毒物: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4.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 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5.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6.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7.药效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 力学。 8.药动学:药理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 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指药物代谢动力学。 9.对因治疗: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 10.对症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 11.副作用: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12.毒性反应:治疗剂量下不出现,仅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体内药物蓄积过多时 才出现的反应,毒性反应会引起机体机能或组织结构的改变。 1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机体对药物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出现于过敏体质者,其反 应性质与药物效应、剂量无关,但反应程度相差大。 14.继发反应(二重感染) :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15.后遗效应(药源性疾病PAE PALE):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16.半数有效量(ED50):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 17.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剂量。 18.治疗指数(TI):药物的LD50 与ED50 的比值。 19.安全范围:药物的LD5 与ED95 的比值。 20.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 21.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 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又称为首过消除。 22.肝肠循环:某些经胆汁排泄到小肠的药物可经肠黏膜细胞吸收,由肝门静脉重新进入全 身循环,这种在小肠、肝、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23. 24.血药浓度: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25.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用t1/2表示,反映药物从体内消 除快慢的一种指标。 26.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理论上是时间从t0~t∞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反映到达全身循环 的药物总量,大多数药物AUC和剂量成正比。该参数是计算生物利用度和其它参数的基础参数。 27.表观分布容积( Vd):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 布所需的总容积。 28.体清除率(ClB):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通过各种消除过程(包括生物转化与排泄)消除 药物的血浆容积。 29.生物利用度:经过肝脏首过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 30.房室模型:是人为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机体,它将整个机体视为一个系统,并将

兽医药理学重点

兽医药理学重点: 一、总论部分 1.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或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作用,作用机制 3.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4.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D入血前,局部产生作用 全身:D入血,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作用 直接(原发):洋地黄,心脏,心肌收缩,血压升高,改善血液循环 间接(继发):血液循环改善,肾血流量增多,尿量增多 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 他组织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液不产生影响的现象。 选择性高,活性强,针对性强;选择是相对性的,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增加,选择性降低) 机理:亲和力,受体数量、类型,代谢速率 6.不良反应:与治疗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毒,副,变态,继发,后遗。 7.副作用:在常量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可以预知,是药 物选择性低,作用广泛产生的。 ex.阿托品,麻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牛羊,防反刍唾液多造成异物性肺炎),减轻对心脏的抑制;同时产生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为副作用。 利用副作用,老药新用。 8.继发性反应: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或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9.量效曲线:药物的最大效能和强度是两个不同概念。 ex.环戊噻嗪1mg就能引起呋塞米100mg的排钠利尿效应,这样比较时,可以说前者效应强度约为后者的100倍。 但是,前者最大排钠利尿效能远不如后者,临床上用噻嗪类无效的病人改用呋塞米后能继续排钠利尿,消退水肿,改善循环。故,药物作用的最大效能比相对强度更重要。 10.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 治疗指数=LD50/ED50;其中,LD50越大,药物毒性越小;ED50越小,药效越好。(均为药物的剂量) 故治疗指数越大越好。 安全指数=LD1/ED99;一般治疗指数≥5,才能在临床上用。驱寄生虫药≥3。 11.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受体特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 12.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a.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分值:15%) 一.名词解释 1.兽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及提高生产效能的物质。 2.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3.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 4.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5.处方药:凭兽医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未经兽医开具处方,任何人不得销售、购买和使用处方药。 6.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了个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7.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8.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9.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0.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1.兴奋药与抑制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反之称为抑制药。 12.局部作用:药物作用的部位在用药的局部(如局麻药普鲁卡因)。 13.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发挥作用(如全麻药、降压药)。 14.原发作用(直接作用):药物吸收后直接到达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 15.继发作用(间接作用):由于药物原发作用的结果,引起产生其它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某一药物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 17.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 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原体。 18.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状。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 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 的危害性反应 21.变态反应:也叫超(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 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22.继发反应:也称治疗矛盾,是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 是治疗剂量下治疗作用本身带来的后果。如草食动物长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2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效应。 24.特异质反应:又称特应性反应,是指个体对有些药物的异常敏感性。该反应 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大多是由于肌体缺乏某种酶,是药物在体内代谢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 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以动物为治疗对象的称为兽药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学基础药物效 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 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 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药物作用: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间的初始反应 局部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前用药部位的作用 吸收作用: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作用;又称全身作用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弱; 甚至相邻的细胞液不产生影响 治疗作用:对因治疗:用药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 不良反应:其他与药物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作用 副作用:在常用治疗计量时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药物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耐受性:生物对进入其体内的有害元素积累的忍耐能力耐药性:细菌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下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 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受体的性质: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 配体: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二、 1、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包括药效学Pharmcodynamics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作用;是可以预知的.. 3、继发性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为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4、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销量 5、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