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

5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
5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

5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

神奇的中国文字,或飘逸,或沉郁,或雄健,或精细,山川风物尽皆蕴含其中。5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体现国家情怀的中、东、北、土、社、九、鼎、国。“和”字被评选为“最中国”的汉字。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耕耕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的重大进步。而耕地手段的进步,就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工“工”字承载着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使中国成为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度。

禾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为君子不忘本、谦虚、感恩的美德。

田经过人工开发,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在历史进程中是统治者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多少历史事件由田地而发生和展开。

丝甲骨文中有此字,说明我国丝绸在上古既已出现。丝绸是我国古代的一重大发明,在汉代即已远销到欧洲古罗马,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农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所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国将不国。

家先民由游猎进入定居阶段的标志,是人们生活的依托。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道道是处世的原则、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质、是宗教,也是方术,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国人对理想境界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体悟。

法平之如水,法律必须公道,犹如一碗水端平,体现了执着追求社会公平的传统中国法律意识。

儒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悟“觉悟”,看见我的心。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长长的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的悟的过程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心了。

佛佛陀释迦牟尼是觉者、知者。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戒古代中国的地方官有种“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铭文的石碑,凡事引以为“戒”,行事说话多加小心,从道德上约束自己,从而成了一种中华美德。

中古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群众望见而趋附之。“中”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的意蕴。喜怒不过节,度量把握恰当,是为“中庸”之妙。

东在五行中,东为木,为春,为生,意喻日出东方。自古以来,中国人观察黄河、长江,建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认识,因此,根深蒂固的内陆文明逐步接纳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趋势。

土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五行”之一,对于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现,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社稷也因此成为国家的象征。

北阴阳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国人以北为上,有尊北的意思。“坐北朝南”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建筑文化和礼仪之中。

社土生万物,地是先民赖以生存的依托,有土才有国。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为堆进行结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庙进行肃拜。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们对大地的感谢,对国家的崇敬,对疆土的珍视。

九在中国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数”,上踞于天,下临于地。“九”“久”谐音,“九”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表示永恒、喜庆意味的吉祥数字之一。

鼎鼎在古代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宗庙礼器,它又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象形所形成的独特视觉效果,它的庄重感认人不由自主产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汉语、汉字、汉学、汉人、汉赋、汉朝……在中国人心中,“汉”几乎成为与“中国”有等同的意思了。

瓷中国为瓷器之国,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瓷、茶、丝,作为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商品,由于影响久远而广泛,往往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就见惯不惊了。

国“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从最初的定居点,到稍后的初级城市,到更加发达的都城,这些被称为“国”的所在,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

帝“帝”字在战国以前专属天帝,战国以后是指人间君主,秦以后为“皇帝”简称。

龙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上古时期众多民族的图腾。龙又是中国古代王权、皇权的象征,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龙都具有很高的权威。龙也是几千年来亿万苍生们喜爱和亲近的神灵,丰富多彩的龙文化,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各个方面。龙,沟通了中华大地历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们的关系,今天仍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礼礼乐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化体系,“礼教”十分受重视。礼乐之道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足迹四散传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准则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仁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会的德性所在。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义狭义的义是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广义的义是一切文化。荀子说“人能群而有义”,从而区别于禽兽,“义”就是文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仅是儒家提倡,现代也表扬。

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养之,死祭之,永怀之,被视为“仁之本”.做忠臣孝子,一向是为人的最高境界。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孝”字,维系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

祭祭祀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中是件大事,是不忘本的朴素思想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良好愿望的反映。几千年来,皇帝祭天地,庶民祭祖先,百姓祭神灵,以至今天的祭黄陵、祭孔子,“祭”字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了一道可观的风景。

福甲骨文“福”字似手捧酒樽往祭桌上进奉酒食,是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后引申为神灵所降赐的“福气”。小篆的“福”,一人有田地,有吃喝(口旁),还有精神生活(示旁),也算是幸福了。

仙仙人多住在山上。中国人对仙有一种特别的向往,相信通过修炼可得道成仙,也可通过行善在死后上天成仙。而如果在世时作恶多端,死后将下地狱。因此,中国人把神仙的生活作为最理想、惬意的追求。

善善即良,是人性的本色,是知行的原点。上善若水,于柔中见刚,于纤中见强,是进取而内敛。人生苦短,上下求索,但求止于至善。在中国人的哲学理念中,有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那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书甲骨文“书”是人手执毛笔。毛笔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独特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因为它富有弹性,表现力强,因此也是形成后世书法艺术的重要物质因素。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书”字的构形,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久远起源。

粮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个农业国家,粮食收成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生存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危的头等大事。

院住在自己的院子里,是中国人的居住理想。“院”是本无言的书,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养育了一茬又一茬在院里长大的人,传统中国大家庭的形式得以延续数千年。

井懂得凿井,中国人得以脱离对大河的依赖,可以把生活的地带扩大到更远阔的地方;而均分井田,古制八家为一井,先公后私,“井”已经成为代表中国人最为依恋的家乡的一个文化符号。

酒古老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且在祭祀中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沟通人神关系的巫觋,更要把酒作为祭祀活动时的重要工具。酒不仅是养生所必须,而且是最重要的药品。酒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饮到尽兴时,文人墨客留下千古绝唱;饮到激昂处,将士游侠顾盼自雄,豪气干云。

民数千年来,中国的“民”扎根泥土,努力攀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管是一种理想状况,但“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其实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和在浩繁的汉字中,“和”结构简单,人人共识,但却又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它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智慧,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把和看作是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编制人员名单 法人代表:吴崇友 项目负责:吴崇友 审定:施俊杰(高级工程师、院长)审核:程万里(高级工程师) 校对:潘丽微(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写:吴崇波(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第五章环境影响 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2、建设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3、法人代表:吴崇友 3、项目负责人:吴崇友 4、项目概况: 4.1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项目总投资约2847.2万元。 4.2保护设施建设: 1)、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青石板和卵石进行整修。 2)、对街巷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埋地敷设,消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 3)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4)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

5、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 6、编制单位: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2、 计划建议的通知》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3、 计划的通知》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浙政函【2011】26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列》(2008) 7、《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前仓镇位于永康市西南端,北 靠石柱镇,东临舟山,西有新店,南与缙云县新碧镇交界。距永康市 区13.5公里,330国道通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分别在 村落的西部、东部通过,交通便利,是与温州、丽水等县交往的主要 窗口,素有永康“南大门”之称,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号:40812208 班级:汽车服务工程12102 姓名:陈露露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 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储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助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就促使了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

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 (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1/3的信息。从形声字的形符看古代的物质文化。如“纸”,用“丝”旁,就揭示了我国古代用丝麻纤维造纸。其中表示颜色的词也以“丝”为形旁,如“红、绿、紫”等,说明古代中国丝织业、染织业十分发达的历史事实。在制度文化方面,如以“车”、“女”为形符的字,揭示了古代的社会制度。“女”字旁的字与上古的母系社会制度有关,立姓和造字方面都从女,如西周时期的“委、姬、姚、妃”等姓。以“车”为形符的字如“辆”“轨”等字,一方面用来说明君子出门不步行的制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古代残酷的刑罚制度。 (二)从形声字的声旁看古代文化 形声字的声旁就是音符,是用来表音的。例如“花”的声旁“化”,“财”的声旁“才”。但也有少数形声字的音符兼表示意义,如“珥”从王从耳(玉用在左边形旁写作王),声符“耳”与珥在意义上有联系,揭示了当时社会“玉”作耳饰的文化。形声字在日常用字中比例相当大,它蕴涵着古代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从会意字看汉民族文化

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

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 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 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 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 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 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 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 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 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 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 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 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 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1 保护工作回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 1982~1994年左右。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2002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形声字;会意字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 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储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助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就促使了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 (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

中国文化英文介绍

Confucius named Qiu styled Zhongni,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Confucius instructed more than 3000 disciples and some were from poor families. Confucius gradually changed the tradition that only nobilities had the right to receive education. In his later years , Confucius compiled many literary works of ancient times, including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Documents, and The Books of Changes. His saying and behaviors were compiled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by his disciples. His ideology has been absorbed and carried composing the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y. It was also spread into the border regions and areas building up a circle of Confucianism. UNESCO labeled him one of the “Ten Culture Celebrities”.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史人。孔子一共教授了三千多个学生,其中不乏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了只有贵族子女才有资格上学的传统。孔子晚年还编订上古书籍,《诗经》《尚书》《周易》等。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们收集在《论语》中,他的思想也被后人吸收和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影响范围很广的儒家文化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孔子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Beijing Opera Beijing Opera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opera in China with a history of almost 200 years. In development Beijing Opera has formed a number of fictitious props. For instance a pedal means a boat. Without any physical props involved , an actor may perform going upstairs or downstairs opening or closing a door by mere gestures. Though exaggerated those actions would give audience an impression with graceful movements. There are four main roles sheng dan jing and chou. A sheng or dan has the eyebrows painted and eyes circled. A jing and chou have their facial makeup ,for example, a red face depicts the loyalty and bravery and a white face symbolizes treachery and guile. 京剧 京剧是中国流行的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京剧形成了一套虚拟表演动作,如一条桨就可以代表一只船。不需要任何的道具,演员就能表现出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动作,虽然经赤了夸张但这些动作能给观众既真实又优美的感觉。京剧演员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和旦的化痕迹要描眉、吊眉、画眼圈,净丑面部需要化妆,比如,红脸表示忠诚勇猛,白脸表示奸险。

100个汉字的文化意义之一

100个汉字的文化意义之一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 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生: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表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情中寻找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 耕:耕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的重大进步。而耕地手段的进步,就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单雯翔 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 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于是,金石学开始在我国成为专门之学,为研究五代以前,尤其是研究商周秦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左传·恒公二年》中有“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的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亦有“制衣裳,备义物”的记载,但是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文物”在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文物”基本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到了唐代,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其中所称“文物”即指前代的遗物,其含义已接近于现代所认识文物的概念。从宋代开始,往往将前朝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民间,明代和清代初期比较普遍使用“古董”或“骨董”,到清代乾隆年间又有了“古玩”一词。 “文物”准确概念的产生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结果。诞生于近代西方的考古学,尝试用科学发掘和断代的办法获取古代遗存,并将那些古代遗存变成科学地复原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工具,这些古代遗存也就有了“文物”这一具有全新内涵和意义的词汇。在我国,20世纪初通过对古代遗存发掘和研究,而重建古代历史的现代考古学出现,才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文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人们对待古代遗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待古代遗存价值的认识也更多地从“物质”转到了“文化”。

最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刘晨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汉字则以其独特的形体,悠久的历史。构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载体反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与文明。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中国文化 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休戚相关。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的消亡,只留下一些历史的印记相比,中华文化不仅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发展。伴随着文化的消亡的还有他们的文字。因为文化的断层他们的文字已经很难被解读,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寄生于汉文化的汉字则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并得到发展。即使中原地区几度被少数民族征服,在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汉字的性质与地位也几遭质疑。但汉字在今天依旧被我们使用。并且与世界接轨。汉字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汉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长达五千年而未曾断流,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枝独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中华文化本身不好战,崇尚中庸之道。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让”,是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古代仕者的审美准则。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源于他们内部奢靡,古埃及则是其对外的战争。曾经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也因为十字军东征而导致其文化的式微。纵观中国历史,自秦始皇起对对外战争就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中国的统治者在乎的是国内的安定,四海升平的繁荣。即使好战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也起于反击。中国的地理环境,东临大海,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而在封建社会开始就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蛮族入侵。因此中华文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孕育发展。这种环境造就了中国人保守严谨的性格,汉字的发明与发展与创制和使用正与这种性格息息相关。 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未有定论。历史学家从出土原始时代器物上的符号认为是汉字的最初雏形,如在半坡遗址中的陶器上发现的一些符号“”,即认为是文字。而文字学家则根据文字的性质出发认为文字的产生以

汉字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字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汉字拆解元素的思维及汉字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征,对汉字思维对中国绘画思维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论证了中国汉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体现出中国人掌握 世界的方式,并由此与中国绘画掌握世界的方式相关联。 【关键词】汉字;中国绘画;汉字书写 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和它一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埃及圣书文字和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在现存的一切文字中,只有汉字保持着汉民族最初的文字体系,沿用至今。在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和满族统治的清朝,汉字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顽 强的生命力依旧保持了它的延续性,因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才 得以代代相传。 汉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体现出中国人掌握 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明确的从实践到精神掌握世界的特点, 并由此与中国绘画掌握世界的方式相关联。因此,“汉字已是中国文化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我们必须对汉字 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方可探骊得珠地掌握到汉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 [1]汉字创造中凝结的思维方式贯穿着我国的历史和文化,直接孕育 出中国美术思维。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进,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书写汉字时,要依照笔画的某些走向及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汉字的书写还淬炼出中国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书法或者说汉字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单独的笔画,而书法正是利用这种纯粹的元素 进行各种对比的创造性处理,如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图1),满纸点画,对比强烈,尤其是长线与短点之间的处理,视觉张力极强,将对比的艺术处理推向了极致,徐渭、祝允明、王铎、傅山等其后的书法家的大草中均能看到黄庭坚的影响。 中国书法中的文字形态以点、线等各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传递主客观信息,体现造型理念和审美意趣,并形成不同的感知效果。书法中的点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指书写笔法中的点,其实就是点和 笔划,它们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虽然它们在二维空间里所占的比例不大,可是笔锋要在很短的距离内做出很多的动作,所 以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正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曾把“点”比做高峰坠石,其实意思就是说“点”画写出来要具有坠石般实在的质感与坠 落时瞬间的动感。还有一种“点”是指在整个空间中体量感相对于周围形象看起来较弱的形象,它可以是几个文字或者一方印章。这种点的感觉的产生是由其在所处的空间中的地位决定的。当点画周围的环境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试卷74分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探索研究 试卷(74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不属于上海历史建筑基本情况的是()。 A.规模总量达 B.中心城以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为主 C.功能多样 D.分布集中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面关于上海现有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方法评价正确的是(), A.建筑修缮改造方法需要统一规范的引导 B.建筑物质空间的保护没有社会文化的延续重要 C.居住类建筑保护利用的关键是建筑功能转换 D.建筑功能转换是所有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首选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哪个时期提出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将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工作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A.1989年 B.1990年

C.2003年 D.2010年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下面对于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新保护利用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利用历史资源和地区旅游活动系统的有机结合 B.适度允许优秀历史建筑产权和使用权参与市场交易 C.在理清历史建筑产权的基础上,参考投资信托的模式 D.居住类的历史建筑整体置换,利用出租房屋以委托经营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管理公司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下面属于历史建筑内部修缮的是()。 A.结构修缮 B.立面整治 C.空间整治 D.环境清理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上海先后编制的保护规划,分别从()方面体现了全面深入,科学合理的规划思路。 A.注重调研,注重中西合璧

B.明确原则、方法、框架以及内容作了规定 C.专项保护规划 D.风貌保护道路分级保护 E.形成“一图一表,图表合一”的管理文件 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 2.完善配套支撑政策的方法有()。 A.提升规划管理和设计标准的适用弹性,兼顾风貌保护与更新利用 B.加强上海特色元素的保护 C.强化整体保护和文脉传承 D.完善土地捆绑出让政策 E.完善奖励机制的实施应用,加强资金支持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面符合外滩风貌区总体风貌特征描述的是()。 A.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 B.机具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 C.道路呈方格网布局,道路网密度较高,街坊狭小 D.优秀历史建筑最为集中 E.具有世界级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户答案:[BC] 得分:0.00

100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

100个最具中国文化的汉字 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人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

“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易易为变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异、变化,没有两个时刻完全相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是中国儒家世界观的第一信念,古往今来无人能将其颠覆。 化变是外在的,化是内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内在的,现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种科技的大变革。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吾国吾民独有的精神风景。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

汉字与历史文化

《汉字与历史文化》读书报告 本书简介 作者:王贵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月第一版 这本书是结合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在汉字形音义的分析中阐发文化现象。因此我选择其中一些字作为读书笔记的内容。 第一章汉字与宗法制度 “王”字在甲骨文中像一把锋刃向下的斧子,而斧子是上古最重要的工具和武器之一,也象征着力量的权威,故而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侯”字来源于古代的射礼,古代射礼有三种:分为大射、宾射、燕射。而其所用的箭靶被称作“侯”,侯是一块挂在绳子上的方布。“侯”字后来表示人,因此在上部加了“人”旁。“礼”字的繁体是“禮”,来自于祭祀等鬼神活动。“禮”的右侧在甲骨文中上面意为玉,下面是豆,意为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由此看来古代有以玉祭祀的习俗。 “示”字意为祭祀对象,在甲骨文中“示”是天神、先公、先王的统称,而且形同用木牌或石柱充当的神主。 “宗”字源于祖庙,上面的宝盖头意为房子,“示”则是祭祀对象,神主。 “申”、“电”都是源于闪电,在甲骨文中“申”字是闪电的形状,而“电”的繁体是“電”,是雨中出现的“申”,因此也是闪电。在上古时代,古人不理解闪电的由来,意为是神的所为,因此在“申”的左边加上了表示神主的“示”,就组成了“神”字。 “巫”和“觋”都是古代在人与鬼神间传递信息的使者,但是巫是女性,而觋则是男性,从“巫”字的甲骨文构造可以看出与神沟通的方式是舞蹈。 “卜”字的来源是商代笃信鬼神,因而具体表现就是占卜。古人占卜时将龟甲放在灼烧甲骨小坑的东侧,因此龟甲和小坑的形状就形成了“卜”字。而灼烧后甲骨表面出现的裂纹就形成了“兆”字。而“占”正好是“卜”字和“口”组成,边有了表示询问吉凶的意思。“盟”字来源于古代诸侯宣誓缔约,“盟”下面是“皿”,皿是缔约时最要的用具,而“明”指的是明察事理之神,因此组成了“盟”字。 “臣”和“妾”在上古时都是指奴隶,臣是男性奴隶,而妾则是女性奴隶。“宰”由宝盖头和“辛”组成,宝盖头意为房子,而“辛”则是对罪犯用刑的刑刀,因此也表示罪犯或奴隶。但是颇为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字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地位都有所上升。 “丧”在甲骨文中是由“桑”和众口组成的,古人将“桑榆”喻为落日,并且古代丧葬时用桑为死者束发,而众口是表示人死后亲朋好友的哭喊声。 第二章汉字与军事刑律 “军”起源于我国古代军队征伐、田野在野外驻扎时,为防不测,用兵车围成圆圈,起到城墙的作用,在小篆体重,“军”字正像用兵车围成圆圈的形状。 “兵”起源于武器。“兵”上面是“斤”,斤是有柄的砍伐工具,也是战斗武器。而“兵”下面则意为左右两手,正像双手举着斤,表示武器。 “戈”是商周时期流行的一种兵器;“戟”是戈的柄顶有矛形刺刃的武器;“戉”字也起源于兵器,在甲骨文中,“戉”字好似一把锋刃超左侧的斧子,戉非常大且重,更多的作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戍”产生于守卫边疆,“戍”在金文中很像人的肩上扛着戈的形象。 “戎”字产生于兵器。“戎”的字形中有“十”,指铠甲,古代也算作是兵器;而右边则是兵器“戈”。 “殳”字来源于兵器。“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主要用于撞击。“殳”下面是“又”像人手,有手持兵器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精选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精选作文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精选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精选作文【一】常常流连于古人的诗词歌赋,但觉古人寥寥数句,或奇伟磅礴,或阴柔秀美,便即跃然纸上,便叹道汉语神奇。无论鸿篇巨制,抑或散文小品,均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绪到处,文字仿佛已不是文字,字里行间尽是画卷。 在汉语文字间,想象,俨然成了必备的工具。 于是,便佩服上古的仓颉,是怎样,才能勾起一个民族的全部想象力?比如一个“旦”字,几千年未曾改变,只区区五画,便勾勒出旭日喷薄,阳光普照,而它恰恰是“早晨”之意。想必,汉语当是最简洁,最有内涵之语言吧。 “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歌唱晚,响穷蓬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此句当为自古秋色之魁首。秋的凄凉哀婉尽付字间,跃入眼帘的是字,到了脑海,便成了一幅绵延千年的画卷。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玉环的奢靡一笔写尽;“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箫声悠悠,更添夜之凄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风物尽融入诗句中。 因此方知,凭着汉语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堪称最富有想象力的民族。国外有人说中国人因教育体制而缺乏想象力,真是无稽之谈。恰恰熟稔拼音字母的洋人学汉语时却缺乏理解能力,可见,汉语是想

象力的试金石。 想象力,决不单单是能设计出飞机大炮或能进行科学上的创造,或许,连三岁小儿也能心领神会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有些人也一生都无法理解呢。 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我想,我们应该感谢汉语,在漫长的岁月中,汉语汉字将我们陶冶成了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将我们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化外之民,变成了看见残砖破瓦间的一枝野花便能吟诵出“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的浪漫民族。最重要的,汉语汉字赋予了我们其他民族不具备的想象力。 书写在泛黄的典籍上的方块字,是行间的画卷,是字里的山水,是无声的韶乐,足以使我们“三月不知肉味”。汉语汉字是整个中华民族,十数亿龙的传人想象力的源泉。 感谢汉字,行间的画卷,教会我们,在思想的天空中恣意翱翔。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精选作文【二】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得以记录下来的大功臣就是汉字,汉字的作用不单单是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她穿越了五千余年,经过岁月的洗仍然熠熠生辉。汉字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的历史和长久积累的知识积累,是民族的文化,铭刻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步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它由43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