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程序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程序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程序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程序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穿孔后胃十二指肠液及食物进入腹腔,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数小时后因细菌繁殖则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细菌毒素被吸收后,病人可在原有低血容量基础上出现中毒性休克。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症状:

1.既往有溃疡病史。

2.夜间空腹或饱食后突然发生,起自剑突下、上腹部剧烈

疼痛,成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疼痛。疼痛很快波及全腹

部。

体征:

1.患者痛苦表情,强制体位。

2.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

痛、反跳痛,右上腹部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浊

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辅助检查

腹部平片检查,80%患者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影。

三.诊断依据

1.典型的症状与体征。

2.腹部立位平片。

3.对不典型难诊断病例行泛影葡胺造影。

四.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

2急性胆囊炎

3 急性阑尾炎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⑴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症状及体征较轻,穿孔时间较短或空腹穿孔的患者。

⑵输液及抗生素治疗。

⑶经过非手术治疗观察6-8小时后病情加重,则应该立即手术治疗。

⑷对年龄大的患者需要行胃镜检查。

2 手术治疗

⑴单纯穿孔缝合术。

⑵胃大部切除术。

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有幽门梗阻或出血病史,穿孔时间在12小时以内,腹腔炎症和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较轻,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3 术前准备

⑴急诊手术。

⑵术前胃肠减压。

⑶急查心电图、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

⑷抗生素皮试。

⑸备皮、抗感染。

基层医院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体会

基层医院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26T14:41:20.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时尔 [导读] 探讨基层医院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 李时尔(北流市大理镇卫生院广西北流537407)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胃溃疡穿孔1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6例,胃癌穿孔3例,分别予以穿孔修补及胃大部分切除术,治愈47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救治成功率,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4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20~77岁,平均56.5岁。其中胃溃疡穿孔1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6例,胃癌穿孔3例;有溃疡病史40例,病史不详或无溃疡病史8例;空腹穿孔17例,饱餐后穿孔3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0min~3d,平均时间为11h,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上腹隐痛,饱胀等症状,8例有休克表现,查体均有剑突下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X线检查均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40例,其中31例抽出浑浊液体。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有效抗生素,有休克表现者予抗休克治疗,及时输液,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脱水和酸碱失衡等。14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大网膜堵塞缝合于穿孔周围,5例胃溃疡穿孔则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胃一空肠吻合术(毕Ⅱ式);2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病灶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毕Ⅰ式);3例胃癌穿孔患者行姑息性胃切除术2例,根治性胃切除术1例。术后均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静滴,待患者病情平稳,饮食恢复后,对溃疡穿孔者予以抗溃疡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组48例治愈4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年龄大且穿孔时间超过48h,术后2d出现感染性腹膜炎并休克死亡。其余4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27),其中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的支持、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3例胃癌穿孔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其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0个月死亡,1例术后至今已2年8个月仍存活。 3 讨论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均可造成大量胃液流入腹腔,是导致化学性腹膜炎及休克的重要原因。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在6h后则可起细菌感染而造成化脓性腹膜炎[1]。有研究显示[2、3],早期诊断及早处理对减少胃肠液的侵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感染有重要意义,超过12h就诊者,腹腔内感染严重,出现中毒性休克、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明显增多。因此,尽早的诊断急性十二指肠穿孔至关重要。本组48例患者术前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腹部平片及腹腔穿刺作出诊断。我们体会,接诊患者时应做到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相关体征,合理评价辅助检查结果。典型的游离气体为立位透视见膈肌下有半月状透光区,可作为诊断依据。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目前仍倾向于外科手术治疗,从而达到避免胃肠液外溢,加快肠功能的恢复,防止感染情况加剧的目的。因此,诊断一旦成立应积极予以手术治疗,术前应积极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对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先予以抗休克治疗,包括快速输液,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同时做好其他基础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保护胃粘膜措施和给予广谱敏感抗生素治疗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就诊时间及年龄等综合因素,慎重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4]。李春虎[5]对胃大部分切除和单纯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单纯修补术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但单纯修补术后原有溃疡病灶依然存在,如不经过溃疡正规治疗,则溃疡症状将加重,甚至再次穿孔,故术后的系统药物治疗尤为重要。本组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分别予以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予以病灶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对胃癌穿孔患者则予以姑息性和根治性胃切除术,收到较好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我们体会,在处理穿孔时,首先应抢救患者生命,不能盲目追求“手术成功”,而应追求“治疗成功”。在术式选择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穿孔时间短、穿孔较小,周围组织较软,无梗阻、出血或疑有恶变等并发症者尽量提倡单纯修补术为首选治疗方案;年老体弱及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或者穿孔时间长,污染严重,全身基本情况较差,不能忍受胃大部分切除者,也应行穿孔修补术;对穿孔时间长,有化脓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形成,组织炎症水肿严重以及癌性穿孔者,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可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 总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应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针对根据穿孔原因予以正规药物治疗,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应天.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溃疡并发症的观点该改变[J].腹部外科,2002,15(6):324-325. [2]吴文军,任安.急性胃穿孔70例诊治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91-1592. [3]邓明文.胃穿孔125例诊治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3):27-29. [4]赵元科,欧阳礼平,袁星.86例急性胃穿孔的手术治疗分析[J].西南军医,2011,13(3):440-441. [5]李春虎.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623-1624.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16例的体会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16例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3-04-25T16:16:55.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孔振宇张富刚孙惠东 [导读] 目的:总结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经验。 孔振宇张富刚孙惠东(江苏省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 214415)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结果: 16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0min,术后常规抗幽门螺杆菌及抗溃疡治疗,术后患者疼痛轻微,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住院6~9d,平均7d,切口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安全有效,而且具有痛苦小,损伤轻,对脏器干扰小,腹腔冲洗彻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86-01 穿孔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生在5%-1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采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逐渐成为治疗溃疡急性穿孔的首选术式。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实施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修补术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年龄17~68岁,中位年龄30岁,均为男性。12例有典型的溃疡病病史。穿孔至手术的时间:3~11 h。空腹穿孔10例,饱腹穿孔6例。16例患者术前具有典型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体征,14例患者腹部立位片有明显的膈下游离气体,穿孔直径0.2~0.6cm。 l.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留置胃管及尿管,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头高足低左倾体位。首先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保持在13 mmHg左右,于脐部置人10mm Trocar并插入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分别取右侧平脐腹直肌外缘5 mm及左、右肋缘下各5 mm及10mm切口,分别置入Trocar建立操作孔。常规吸出腹腔内积液,探查腹腔,通常情况下,胆囊及肝脏脏面与十二指肠球部及胃小弯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大网膜也有不同程度水肿及粘连,分离粘连后于脓苔附着处找到穿孔部位,用1/0强生可吸收缝线沿胃十二指肠长轴方向缝合2-3,镜下打结关闭穿孔,缝合后将一束大网膜覆盖于穿孔处并打结固定,最后用大量温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整个腹腔,吸尽腹腔内脓液及渗出,予小网膜孔、盆腔各放置引流管一根分别戳孔引出体外固定,术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抑酸药物等治疗,出院后门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及继续规范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6周,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胃镜。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未出现任何相关并发症。16例患者手术时间30~70min,术后24h腹痛明显减轻,术后第2d即可离床活动,72h左右体温恢复正常,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术后4~5d开始进无渣流质饮食,引流量24小时小于20ml,拔除腹腔引流管。住院时间6~9d,平均7d。术后无十二指肠瘘,无粘连性肠梗阻,无腹腔脓肿及肺部感染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腹部手术切口瘢痕小,美观。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提示溃疡全部愈合。 3 讨论 我科自2010年开始对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病人常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且发现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备明显优点[3]:(1)手术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同时术中视野清楚,操作更具有灵话性;(2)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由于切口小,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很少发生,术后腹腔内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者。 (3)对于不典型穿孔的病人,腹腔镜探查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同时治疗,避免盲目切口探查。通过上述病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比开腹手术术后更少应用止痛药物,切口感染明显降低,美容效果好,腹壁切口疝发生率更低。因此,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近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有取代开腹手术的倾向。但是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中我们体会需注意以下几点:(1)探查明确病灶部位:通常穿孔周围有胃内容及胆汁渗出,局部有脓苔及纤维素附着,用吸引器吸净渗出,钝性分开粘连即可找到病变部位。(2)缝合关闭穿孔:这是手术的关键步骤,需要熟练掌握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操作时应平行十二指肠长轴缝合穿孔周围肠壁全层2-3针,打结时用力适当,对合即可。然后将一束大网膜固定于穿孔周围加固。(3)应排除幽门梗阻及癌性穿孔: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检查有无幽门梗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有则不能行单纯修补术;如果为胃溃疡穿孔,术中应常规取穿孔周围组织作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排除胃癌穿孔。(4)如果穿孔时间较长,全身感染严重、高龄、合并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气腹的患者,以及腔镜下缝合穿孔不满意者应该及时中转开腹。总之,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下修补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腹腔冲洗彻底、干净,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少等明显优越性,需要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推广,而且今后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有望成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潘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历史与现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6):546。 [2]高鹏、徐小东、柳宏等,腹腔镜胃急性穿孔修补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2):883-885。 [3]吴志明、沈华强、娄建平等,腹腔镜在急腹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7):1557-1558。

人体胃解剖图

胃stomach,gaster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其大小和形态因胃充盈程度、体位以及体型等状况而不同。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胃底至胃大弯下端)为25~30cm,胃容量约15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上下口,大小2弯和前后2壁,并可分为4部。 胃的上口称贲门cardia,接食管。下口称幽门pylorus 通十二指肠。胃小弯lesser cur- vature of stomach,相当于胃的右上缘,自贲门延伸到幽门。胃钡餐造影时,在胃小弯的最低处,可明显见到一切迹,称角切迹angular incisure,它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s弯的分界。胃

大弯greater curvature of stomachg始于贲门切迹cardisc incisure,此切迹为食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锐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此后胃大弯弧形凸向左,继而凸向前下方,直至第10肋软骨平面。经防腐剂固定过的空虚的胃,其前壁与后壁十分明确,充盈的胃就不存在明显的前后二壁。 胃的4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贲门部cardiac part 指胃贲门周围的部分,与胃的其它部分无肉眼可见的界限。通过组织学的方法可以确定,因贲门部的胃粘膜内含有贲门腺,有别于胃其它部的膝体。胃底fundus of stomach指贲门切迹平面以上的部分,亦称回穹窿fornix of stomach,其中含有咽下的空气(约50ml),X线摄片上可见此气泡,放射学中称之为胃泡。胃体body of stomach上方与胃底相续,下界在胃小弯为角切迹,在胃大弯无明显界标,一般以胃大弯开始转为近于横向行走处为界,此处与角切迹之连线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线。幽门部pyloric part居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问。幽门的左侧份较为扩大,称幽门窦pyloric antrum;右侧份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pylonc canal。幽门塞通常居胃的最低部,幽门管长约2~3cm。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助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贲门与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

消化性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孔(游离穿孔),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 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 (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疼痛可向肩背部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 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 (1)穿孔后1~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人腹腔的胃肠内容 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 (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 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 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 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2.X线检查约75%~80%的病例在立位或坐位可观察到膈下有游离气体,呈新月形透亮区。 3.对高度怀疑游离穿孔,而未观察到气腹者,可停留胃管,抽尽胃内容物后注入空气150~300ml,作站立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4.此外,X线摄平片,还能看出有无麻痹性肠梗阻等征象。 5.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血细胞比容增加。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溃疡穿孔在治疗原则上应尽快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延迟,尤其是超过 24小时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解剖生理概要 一、胃的解剖 (一)胃的位置和分区胃位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上端与食管相连的人口部位称贵门,距离门齿约40 cm,下端与十二指肠相连接的出口为幽门。腹段食管与胃大弯的交角称贵门切迹,该切迹的粘膜面形成责门皱璧,有防止胃内容物向食管逆流的作用。幽门部环状肌增厚,浆膜面可见一环形浅沟,幽门前静脉沿此沟的腹侧面下行,是术中区分胃幽门与十二指肠的解剖标志。将胃小弯和胃大弯各作三等份,再连接各对应点可将胃分为三个区域,上1/3为责门胃底部U (upper)区;中1/3是胃体部M (middle)区,下1/3即幽门部L (lower)区(图37-1). (二)胃的韧带胃与周围器官有韧带相连接,包括胃隔韧带、肝胃韧带、脾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胰韧带,胃凭借韧带固定于上腹部。胃胰韧带位于胃后方,自腹腔动脉起始处向上达到胃与贵门部,其内有胃左动脉走行,参与组成小网膜囊后壁。 (三)胃的血管胃的动脉血供丰富,来源于腹腔动脉。发自腹腔动脉干的胃左动脉和来自肝固有动脉的胃右动脉形成胃小弯动脉弓供血胃小弯。胃大弯由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胃网膜右动脉和来自脾动脉的胃网膜左动脉构成胃大弯的动脉弓。来自脾动脉的数支胃短动脉供应胃底。胃后动脉可以

是一支或两支,起自脾动脉的中1/3段,于小网膜囊后壁的腹膜后面伴同名静脉上行,分布于胃体上部与胃底的后壁。胃有丰富的粘膜下血管丛,静脉回流汇集到门静脉系统。、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均回流人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则回流人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即冠状静脉)的血液可直接注人门静脉或汇人脾静脉;胃右静脉直接注入门静脉(图37-2)。 (四)胃的淋巴引流胃粘膜下淋巴管网丰富,并经责门与食管、经幽门与十二指肠交通。胃周淋巴结,沿胃的主要动脉及其分支分布,淋巴管回流逆动脉血流方向走行,经多个淋巴结逐步向动脉根部聚集。胃周共有16组淋巴结。按淋巴的主要引流方向可分为以下四群:①腹腔淋巴结群,引流胃小弯上部淋巴液;②幽门上淋巴结群,引流胃小弯下部淋巴液;③幽门下淋巴结群,引流胃大弯右侧淋巴液;④胰脾淋巴结群,引流胃大弯上部淋巴液(图37-3)。 (五)胃的神经胃受自主神经支配,支配胃的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胃的交感神经为来自腹腔神经丛的节后纤维,和动脉分支伴行进入胃,主要抑制胃的分泌和运动并传出痛觉;胃的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主要促进胃的分泌和运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纤维共同在肌层间和粘膜下层组成神经网,以协调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左、右迷走神经沿食管下行,左迷走神经在责门前面,分出肝胆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手术技巧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手术操作技巧 说明:黑色字体为原文,蓝色字体为网友提问及意见,红色字体为外科之路老师的解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 表面上看,穿孔修补是最平常的手术,好像冲洗腹腔是最大的工作。同时,它也是最奇怪的手术方式之一,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医生都采取最简单的原位缝合关闭穿孔,尽管后来迷走神经切断流行一时,尽管腹腔镜部分取代了开腹,但是最原始的手术方式还是跨越历史保留下来,并依然广范应用。 ???????? 是没有必要改进?还是没有改进空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试?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 1、幽门探查 在开腹确定为穿孔后,应该先行腹腔冲洗,然后第一件工作就是探查幽门环,目的有四: 一、有没有幽门梗阻。如果有,单纯缝合就是错误的! 二、溃疡大小,位置,形态。许多(可能非常多)医生做完修补后,手术记录上只有穿孔的位置、大小,并没有描述溃疡情况,难道他忘了,穿孔只是溃疡的并发症,真正的疾病是溃疡! 三、确定幽门准确位置,对于变形的幽门,靠眼睛很难判断。 四、确定胃窦、幽门、十二指肠横轴和纵轴方向,特别是腔内方向,而不仅仅是外部形态。 探查方法,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注意一条:探查点不要离幽门太近! 切开探查可酌情考虑,尽可能避免!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 2、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对外科医生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胃溃疡可能恶变,而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引起幽门梗阻。本来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确定幽门位置即可。但是偏偏大部分溃疡紧靠幽门,或跨越幽门,甚至就在幽门环上。在此我们不作进一步的分析,只作一个简单的判断,判断的依据为穿孔的位置,只有幽门环以下的穿孔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幽门环以上,包括跨越幽门环的,不论偏上偏下,都算胃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 3、要不要取活检病理,怎么取 我的建议是都要取活检,并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怎么取哪?可以在穿孔6点位切除一角,注意不要太小。然后正常缝合穿孔即可。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 4、缝合穿孔 一、缝多宽合适哪? 是千篇一律的8~10mm,还是根据溃疡大小而定? 如果定宽,溃疡巨大怎么办,缝合在溃疡面内会不会影响愈合? 如果根据溃疡而定,是否应该超越溃疡边缘?如果溃疡巨大怎么办?过宽的缝合会不会造成幽门狭窄? 这些问题你也许想过,也许没有想过。按照那种方法的都有,但是结果却是基本一致的,大部分能够愈合。说明什么问题哪?或许大量保守治疗成功的病例可以说明一切! 二、缝线切割撕裂 我想许多人遇到过类似情况,至少绝大部分人在注意这个问题。预防措施为:全层、垂直进出、跨越溃疡底部、轻柔。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探析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探析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后开始进行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采用穿孔缝合术进行治疗,癌性胃穿孔则主要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3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所占比例为55.00%;24例患者为显效,所占比例为40.00%,总有效率为95.00%。没有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予以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有效率较高,安全有效。 标签:十二指肠;穿孔;溃疡;腹痛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指的是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于发生期由粘膜层逐渐向深部肌层侵蚀,致使浆膜被穿透进而导致穿孔[1]。幽门附近的十二指肠前壁是该病的多发部位,具体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壁出现局限性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缺损。该病是溃疡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反酸、嗳气以及上腹疼痛[2]。胃十二指肠穿孔如果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减少胃肠液的外流,避免患者的大肠功能受到损害以及感染问题的出现。但是如果患者在发病12h才就诊,就极有可能出现肠粘以及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基于此,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寻找有效的诊治方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施行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探析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为(41.7± 2.5)岁。其中,胃溃疡穿孔患者为1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38例,癌性胃穿孔患者为4例。病程在3~50h,平均病程为(21.2± 3.4)h。以上患者均经过临床病史、腹腔穿刺以及X线检查最终确诊。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确保常规治疗的顺利完成。 1.2.2手术治疗方法完成基础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都趋于稳定之后,即开始进行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采用穿孔缝合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如下:如果患者的穿孔直径小于2cm,则进行单纯穿孔缝合术,将鼻肠管放置在患者十二指肠悬肌韧带下方20cm左右的地方。如果患者的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10例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1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2T09:04:07.7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韦函(广西田东县右江矿务局医院外科广西田东 531 [导读]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5-043-02【关键词】球部溃疡手术方式治疗效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现将我科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1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其中男85例,女25例,年龄在21~78岁,平均年龄45.4岁。穿孔时间 2.4小时~76小时,平均14.4h。 1.2 临床表现 110例均有腹痛、腹胀,其中96例伴有畏寒、发热,全部病例有腹膜炎体征,既往有溃疡病史86例,无溃疡病史24例,溃疡病史最长42年,最短2年,合并有幽门梗阻26例,合并有出血16例。 1.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全部病例做血常规检查,其中血细胞升高76例,血细胞正常20例,血细胞降低14例。全部病人做胸腹X射线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92例;110例做B超检查,88例见腹腔积液,20例行腹穿,其中阳性结果5例。 1.4 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104例,后壁穿孔6例。 1.5 治疗方法 110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开始行非手术治疗6~8小时,症状体征有加重后中转手术。110例中单纯修补48例,6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56例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6例行毕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 1.6 治疗结果本组110例全部出院,随访102例,随访时间1年6个月~2年。只有3例单纯修补术的病人溃疡在术后6月、8月、18月复发,均经内科治疗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 2 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的发病率在10%左右,虽然有报告非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但由于非手术治疗需具备一定条件,而且非手术治疗结果难以估计,一旦治疗失败再转手术治疗将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因此,非手术治疗只能用于有适应症患者,且随时准备手术。其适应症为:①空腹穿孔,就诊时间快;②无溃疡病史或溃疡病史短,症状轻,腹膜炎局限者;③单纯穿孔,不伴有出血、幽门梗阻、癌变等患者。本组中有4例入院时具备以上条件,但经短期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在治疗6~8小时中转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穿孔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有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1],且不改变胃十二指肠解剖,符合生理,但未治疗溃疡本身,术后溃疡复发率高。一般认为:①穿孔时间超过8小时,腹腔内污染及炎症水肿严重,有大量脓性渗出液;②以往无溃疡病史或有溃疡病史未经正规内科治疗,无出血、梗阻并发症;③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病。本组中48例患者具备以上条件行单纯修补术后均治愈出院,随访近期有3例溃疡复发,复发率6.2%。彻底性溃疡手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优点是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了穿孔和溃疡两个问题[1],术后溃疡几乎可以治愈,但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风险大,对于有休克、化脓性腹膜炎或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者不宜。胃大部分切除术是解决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高胃酸分泌的根本措施,能完全消除症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急诊型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死率已降低至一定程度,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2]。同时有报道其可有效防止溃疡未切除所引起的出血、再穿孔、狭窄梗阻等,效果满意,比迷切手术特别是高选择迷切易于掌握,复发率更低,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本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68例,术后效果好,近期无并发症,一般认为:①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穿孔在8小时内或超过8小时,腹腔污染不严重;②慢性溃疡,曾行内科治疗,在治疗期间穿孔;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后再穿孔;④有幽门梗阻或出血者;⑤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穿孔;⑥巨大溃疡穿孔,溃疡疤痕大,血供差,估计修补术后有再穿孔的可能者。根据本组的临床特点,我们认为手术治疗应力求简单、准确、快捷、有效。原则上急诊根治性手术的死亡率不高于穿孔缝合或非手术治疗。适应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治手术的必要性,二是耐受手术可能性[3]。否则宜选择修补术。其中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穿孔由于后壁血供丰富,修补术后复发溃疡容易合并出血,尽量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 总之,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手术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5-460. [2] Bodner B, Harring Con ME, Kim U,et al.A multifactorial analysis of mortality and morbitiy in perforated pepticz ulcer disease.Surg Gynecol Olstet,1990,171(4):315-320.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0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护理常规 一、按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及非手术治疗护理 1、缓解疼痛: (1)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流人腹腔。 (2)体位:伴有休克者取乎卧位,无休克者或休克改善后取半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和疼痛。 (3)遵医嘱应用抗菌药。 2、维持体液平衡: (1)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和记录出入水量。 (2)静脉输液:根据出入水量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和相应护理。 三、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 (1)拔除胃管后,当日给少量饮水或米汤,每次4~5汤匙,1~2小时1次; (2)如一切正常,第2日可给半量流汁,每次50-80ml,每2小时1次; (3)第3日可进全量流汁,每次100-150ml左右, (4)第4天可进半流质。 (5)两周后可进软饭。食物以温、软、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宜。 2、鼓励早期活动: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1次;术后1天坐起作轻微活动,第2天协助患者下床、床边活动,第3天病室内活动。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1)术后胃出血:手术后24小时内从胃管内流出少量暗红或咖啡色胃液,属于术后正常现象,但短时间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黑便,需警惕休克发生。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在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症状,需立即手术治疗。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发生在术后5-7天,多产生局部脓肿、腹膜炎,甚至形成外瘘,可给以禁食、胃肠减压、引流、营养支持,经久不闭合或引起严重腹膜炎时,需再次手术治疗。 (4)术后梗阻:共同症状是大量呕吐,不能进食。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 (5)倾倒综合症:表现为术后早期进甜流质饮食后10-20分钟,出现剑突下不适、心悸、乏力、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常伴肠鸣及腹泻。术后早期告诫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餐后平卧10-20分钟,餐时限制饮水。 (6)低血糖综合症:发生在进食2-4小时,表现为心慌、无力、眩晕、出汗、手颤、嗜睡,也可导致虚脱。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比例,出现症状进食糖类即可缓解。 四、健康教育 1. 告之病人及家属有关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知识,使之能更好地配合术后长期治疗和自我护理。 2. 指导病人自我调节情绪,强调保持乐观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劝导病人避免工作过于劳累,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4. 吸烟、喝酒有损胃黏膜和健康,劝告病人戒烟酒。 5. 与病人讨论并计划其治疗性饮食。胃大部切除术后一年内胃容量受限,饮食宜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少食盐腌和烟熏食品,避免过冷、过烫、过辣及油煎、炸食物。

胃-人体的胃的解剖图

胃-人体的胃的解剖图 胃stomach,gaster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其大小和形态因胃充盈程度、体位以及体型等状况而不同。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胃底至胃大弯下端)为25~30cm,胃容量约15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上下口,大小2弯和前后2壁,并可分为4部。 胃的上口称贲门 cardia,接食管。下口称幽门 pylorus 通十二指肠。胃小弯lesser cur- vature of stomach,相当于胃的右上缘,自贲门延伸到幽门。胃钡餐造影时,在胃小弯的最低处,可明显见到一切迹,称角切迹angular incisure,它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s弯的分界。胃大弯greater curvature of stomachg始于贲门切迹cardisc incisure,此切迹为食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锐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此后胃大弯弧形凸向左,继而凸向前下方,直至第10肋软骨平面。经防腐剂固定过的空虚的胃,其前壁与后壁十分明确,充盈的胃就不存在明显的

前后二壁。 胃的4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贲门部cardiac part指胃贲门周围的部分,与胃的其它部分无肉眼可见的界限。通过组织学的方法可以确定,因贲门部的胃粘膜内含有贲门腺,有别于胃其它部的膝体。胃底fundus of stomach指贲门切迹平面以上的部分,亦称回穹窿fornix of stomach,其中含有咽下的空气(约50ml),X线摄片上可见此气泡,放射学中称之为胃泡。胃体body of stomach上方与胃底相续,下界在胃小弯为角切迹,在胃大弯无明显界标,一般以胃大弯开始转为近于横向行走处为界,此处与角切迹之连线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线。幽门部pyloric part居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问。幽门的左侧份较为扩大,称幽门窦 pyloric antrum;右侧份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pylonc canal。幽门塞通常居胃的最低部,幽门管长约2~3cm。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助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贲门与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大弯的位置较低,其最低点一般在脐平面。 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胃的虚盈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矮肥体型者的胃位置较高,瘦长型者胃的位置较低。胃壁肌张力低、饱食后站立时,胃大弯最低点向下可达髂嵴水平。 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

-胃十二指肠穿孔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护理常规 胃部病变向深发展,胃壁变薄,或加上胃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食物、胃酸、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化学性刺激的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剧烈腹痛,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护理评估 1.1病史:腹部疼痛的原因、性质、时间。 1.2症状:局部症状:腹痛;全身情况:恶心、呕吐、发热。 1.3心理社会反应: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焦虑的程度。 1.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术前的护理问题 2.1.1腹痛 2.1.2焦虑情绪 2.1.3发热 2.1.4消化道症状:恶性、呕吐 2.2术后的护理问题 2.2.1腹痛 2.2.2生命体征的变化 2.2.3活动受限 2.2.4液体的不足 2.2.5潜在的并发症:疼痛、出血、切口感染、引流管的滑脱

3.护理措施 3.1术前的护理措施 3.1.1将患者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 3.1.2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1.3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减轻焦虑情绪。 3.1.4遵医嘱给予输液治疗 3.2术后的护理措施 3.2.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2.2根据患者的腹痛评分,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3.2.3遵医嘱行输液治疗。 3.2.4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5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出物的颜色、量、性状。 3.2.6准确记录出入量。 3.2.7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 3.2.8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 4.健康指导 4.1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肠粘连甚至粘连性肠梗阻。 4.2饮食与休息:指导合理饮食与休息。应禁烟酒、咖啡及辛辣厚味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饥或者过饱,注意饮食卫生,养成细嚼慢咽、规律进食的习惯。 4.3引流管的护理:讲解留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活动期逐渐向深部侵蚀,由粘模至肌层,终致穿破浆膜而发生穿孔。穿孔部位多数位于幽门附近的胃十二指肠前壁。临床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男女比例约6 ̄15: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 ̄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 ̄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 岁。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症状体症] 1.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很快弥漫全腹。多数伴恶心、呕吐。 2.腹式呼吸消失,腹肌紧张如“板状”,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胀,甚至中毒性休克。 [诊断依据] 1.大多数患者有溃疡病史,而且近期内溃疡症状加重。 2.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很快波及全腹。多数伴有恶心、呕吐。 3.全腹压痛,肌紧张,尤以右上腹为甚,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X线片及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抽得黄色混浊液体。[治疗原则] 1.禁食、胃肠减压,半坐卧位。 2.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堿平衡失调。 3.应用抗生素。 4.手术治疗: 指征包括:饱食后穿孔,顽固性溃疡穿孔,伴有幽门梗阻或出血者;年老,全身情况差或疑有癌变者。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症状体征无好转,反而加重者。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和单纯穿孔修补术。 [疗效评价] 治愈:经治疗后,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进食后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 [专家提示] 临床上,约30%的病人无典型溃疡病史,10 ̄30%的病人在腹部透视时无膈下游离气体,故有时不易诊断。有时空腹穿孔或穿孔小者,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较少,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因酷似急性阑尾炎时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而致误诊。急性胰腺炎于暴饮暴食后,突发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和轻度腹膜炎体征与溃疡穿孔发病相似,故对不能确诊的病人,要考虑胰腺炎的可能。最后还要考虑胃癌穿孔之可能,对不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胃、十二指肠的解剖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胃、十二指肠的解剖 (一)胃的解剖与生理 1.胃的解剖:胃分为贲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胃窦)部三个区域。 胃炎、胃癌、胃溃疡均好发于:胃小弯侧的胃窦处。 胃和十二指肠的分界的解剖标志是:幽门前静脉。

2.胃壁从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3.胃周围淋巴(共3站16组,分为4群)依据主要引流方向分为4群: 歌诀:小沈阳很肤浅、小侠女很友善、罗大佑是游侠,骑了一匹马来到大上海。 ①胃小弯上部淋巴液引流到腹腔淋巴结群; ②胃小弯下部淋巴液引流到幽门上淋巴结群; ③胃大弯右侧淋巴液引流到幽门下淋巴结群; ④胃大弯上部淋巴液引流到胰脾淋巴结群。 (注意:肿瘤转移也是如此) 4.胃体含有壁细胞、主细胞。 ①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合成VB12); 当切除胃体后就会造成胃酸分泌减少和巨幼贫;胃酸分泌减少又反馈性引起促胃泌素分泌增多。 ②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5.胃窦部含有G细胞,分泌胃泌素。 (二)十二指肠的解剖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是空肠起始部的标志,长25cm。

食管癌(3分) 一、病理 1.食管分4段: ①颈段(距离门齿15cm以内):自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最少发食管癌 ②胸上段(距离门齿15~25cm):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 ③胸中段(距离门齿25~40cm):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1/2;最好发食管癌 ④胸下段(距离门齿>40cm)(包括腹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1/2。 2.中晚期食管癌的分型: 一厚(髓质型)、一窄(缩窄型)、一突出(蕈伞型)、一凹陷(溃疡型) ①髓质型: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 ②缩窄型(硬化型):最易发生梗阻 ③蕈伞型:愈后较好 ④溃疡型:最容易发生食管气管瘘,梗阻最轻 3.组织学类型: 鳞癌(占90%)、腺癌(约占10%,主要来源于Barrett食管)。 4.主要转移途径:淋巴转移。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进食哽噎感;X线表现:局限性管壁僵硬;

浅谈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

浅谈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 发表时间:2011-08-30T11:15:0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段磊 [导读] 胃壁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粘膜层是胃壁的最内层,富于血管,呈红色 段磊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150025) 【中图分类号】R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177-02 【摘要】胃的解剖部位在临床上常将胃分为五部分;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呈“C”字形,约25cm长,在解剖学上因其长度相当于十二横指而得名,十二指肠可分为四部分。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解剖 1 胃的解剖部位 在临床上常将胃分为五部分: (1)贲门部,是与食管相接的部分; (2)胃底部,位于贲门的左上方,是胃的主要部分; (3)胃体部,是胃底部和胃窦部之间的部分,所占面积最大; (4)胃窦部,胃小弯下部近胃窦处有一凹入刻痕,称为幽门窦切迹(亦称胃角切迹),自切此迹向右至幽门的部分为胃窦部,或称幽门窦部; (5)幽门部,是与十二指肠相接的部分。 2 胃壁分层 胃壁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粘膜层是胃壁的最内层,富于血管,呈红色。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所组成。胃肌层包括三层不同方向的肌纤维,内层是斜行纤维,中层是环行纤维,在幽门部最厚,最终形成幽门括约肌;外层是纵行纤维,与食管和小肠的纵行肌相边,在胃大、小弯处增厚。浆膜层在胃大、小弯处与大、小网膜相边。胃通过腹膜所形成的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联系,如肝胃韧带、肝十二脂肠韧带。胃膈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等。 3 胃的血管 胃的血供非常丰富,主要来自胃小弯侧的胃左、右动脉形成的动脉弓和胃大弯形的胃网膜左、右动脉形成的动脉弓,以及胃短动脉。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胃壁内彼此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网状动脉分布。胃左动脉大多起自腹腔动脉干,其终支与胃右动脉多起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是胃十二指肠动脉的主要终末支,在胃结肠韧带前两层之间沿胃大弯向左走行,沿途发出多数分支至胃前、后壁及大网膜,其终支与胃网膜左动脉相吻合,形成胃大弯动脉弓。胃网膜左动脉起源于脾动脉,由左向右沿胃大弯走行,沿途发出多数胃前、后壁分支,其终支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胃短动脉起源于脾动脉经胃脾韧带分布于胃底部外侧,胃底部内侧有左膈下动脉的胃底支供应。胃的各静脉基本与同名动脉伴行,均注入门静脉系统。 4 胃的淋巴管 胃粘膜的淋巴液引流至粘膜下层,经淋巴管汇流至胃周围淋巴结。由于淋巴管与动脉血供相平行,因此胃周淋巴结的分组与相应的动脉有关。一般分为四组,即: (1)胃上淋巴结,沿胃左、右动脉排列,收纳胃小弯部淋巴液; (2)胃下淋巴结,沿胃网膜左、右动脉排列,收纳胃大弯侧下半部及大网膜淋巴液; (3)幽门淋巴结,其中幽门上淋巴结与胃右动脉相关,幽门下淋巴结与胃网膜右动脉相关,收纳幽门部、十二指肠首段及胰头等处的淋巴液; (4)胰脾淋巴结,沿脾动脉排列,收纳胃大弯上部的淋巴液。 来自以上四组的淋巴液均注入腹腔淋巴结,经此入乳糜池,再经胸导管入左颈静脉,因此胃癌淋巴常转移至左锁骨上。 5 胃的神经 胃的神经支配属于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的作用为抑制胃的运动和减少胃液分泌,并传出痛觉。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左、右迷走神经,它促进胃的运动,增加胃液分泌,与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对抗的。胃壁粘膜下层和肌层内的神经网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共同组成,以协调胃运动和分泌功能的相互关系。迷走神经在进入腹腔时分为左右两主干,左迷走神经干转向腹段食管前壁,称为迷走神经前干,在贲门水平分为两支,一支发向肝门,称之肝支,一支沿胃小弯下行,称为胃前支,胃前支在肝胃韧带内贴近或稍离胃小弯缘前壁发生3~5条胃前壁支后,行至胃角切迹处或切迹上方2.5cm范围处呈伞型散开,被称之为前“鸦爪”形分支(3~4支),发向幽门部前壁,控制幽门部排空功能。迷走神经前干在分为肝支及胃前支以前,常有1~2细支自神经干发出至胃底贲门部,右迷走神经干在食管的右后侧,应称之为迷走神经后干,在贲门稍下方分为两支,即腹腔支和胃后支。胃后支贴胃小弯缘下行,向胃后壁发出2~3分支后,于胃角切迹附近分散为3~4支后“鸦爪”形分支,分布于胃幽门部后壁,与前“鸦爪”形分支共同控制胃窦幽门部排空功能。 6 十二指肠的解剖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呈“C”字形,约25cm长,在解剖学上因其长度相当于十二横指而得名。十二指肠可分为四部分: (1)第一部或称球(冠)部。较短,向后且稍向上,大部分周边为腹膜所覆盖,其上方邻近胆总管和胆囊,其后方为胆总管下部和胰腺头部。 (2)第二部或称降部。自第一部锐角转向下行,主要位于腹膜后,较固定,仅前和外侧为腹膜所覆盖,其内侧与胰腺头部紧密相连。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在其内侧十二指肠乳头处,在乳头上部可能尚有副胰管开口。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和右肾,其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隔,分离容易。 (3)第三部分或称横部。自下行的降部转向横行,位于腹膜后,其上方与胰头钩突部邻近,其后为第三腰椎体,肠系膜上动、静脉在其远侧纵行跨过。 (4)第四部或称升部。自横行的横部转向上行,然后成锐角向前向下,在横结肠系膜下方空肠相连接,十二指肠空肠曲处有腹膜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