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护理查房(医学材料)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医学材料)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医学材料)

内科教学查房

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查房地点: 儿科

主持人:涂玉萍

主讲人:陈佳琪

参加人员:

查房题目:高热惊厥的护理

查房目的: 1、掌握高热惊厥的概念 2、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3、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处理、预防和健康教育

查房内容:

一、病例资料介

冯宣霖,男,2岁3月,住院号:03354,床号:24床。因“发热1天,突发抽搐伴意识障碍40分钟”于2016年11月13日入院。抱入病房,神清,精神萎靡,呼吸平稳。一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流涕、偶咳,厌食、乏力、精神不振。40分钟前,患儿突发四肢抽搐,并摔倒在地,伴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持续时间约3-5分钟,患儿意识恢复。入院测T:38.8℃,P:110次/分,R:25次/分,W:12kg。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Ⅱ度红肿,表面可见白色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示:WBC: 3.05×109/L,N%:56.4%,L%:40.4%,HGB:113g/L,CRP:1.0mg/L。

中医诊断:急惊风——外感风热

西医诊断:1、热性惊厥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

入院后予儿科护理常规,急惊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抗感染,退热,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现存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惊厥发作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呼吸道堵塞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根据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

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

2、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一

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使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将柔软的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

损。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

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2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各种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或时间延长,故应保持患儿安静,

避免刺激。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变化。高热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按医嘱给止惊药,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导致脑水肿或脑损伤。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

5、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惊厥的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作为

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向家长宣教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说明小儿高热惊厥是可以预防的,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 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发作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癫痫患儿应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6、强调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对惊厥发作时间较长的患

儿应指导家长今后用游戏的方式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耳聋、肢体活动障碍、智能低下等,如有应及时给予治疗和康复锻炼。

3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 查房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8月27日 地点:急诊科医护办公室 内容: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陈英华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陈英华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有关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热性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简要介绍一下后,接下来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汤海燕: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1床,刘子媛,女,2岁,因“发热一小时,惊厥一次”拟诊为惊厥待查:高热惊厥于6月25号入院,入院时患儿体温:40.7℃,脉搏:110次/分,呼吸:26次/分,患儿神志清醒,热性面容,无皮疹,有寒战,四肢凉,心律齐,家属诉患儿在门诊就诊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立即予物理降温,10min后缓解。入院后未有抽搐现象,腹软,无呕吐,大小便外观无异常。入院后医嘱予一级、普食,头孢曲松、炎琥宁、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其中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患儿既往无家族遗传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现在是患儿入院的第2天,根据问诊和体格检查,现汇报如下:患儿至今仍有发热,无抽搐,无咳嗽,无皮疹,咽部充血,腹软,无呕吐,胃纳可。根据患儿病情有以下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时意识不清,可发生误吸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生时意识障碍,可能跌伤或咬伤有关 5、恐惧与家长缺乏急救的护理及预防知识有关 我对这个患儿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内科教学查房 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查房地点: 儿科 主持人:涂玉萍 主讲人:陈佳琪 参加人员: 查房题目:高热惊厥的护理 查房目的: 1、掌握高热惊厥的概念 2、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3、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处理、预防和健康教育 查房内容: 一、病例资料介 冯宣霖,男,2岁3月,住院号:03354,床号:24床。因“发热1天,突发抽搐伴意识障碍40分钟”于2016年11月13日入院。抱入病房,神清,精神萎靡,呼吸平稳。一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流涕、偶咳,厌食、乏力、精神不振。40分钟前,患儿突发四肢抽搐,并摔倒在地,伴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持续时间约3-5分钟,患儿意识恢复。入院测T:℃,P:110次/分,R:25次/分,W:12kg。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Ⅱ度红肿,表面可见白色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示:WBC:×109/L,N%:%,L%:%,HGB:113g/L,CRP:L。 中医诊断:急惊风——外感风热 西医诊断:1、热性惊厥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入院后予儿科护理常规,急惊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抗感染,退热,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现存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惊厥发作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呼吸道堵塞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根据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 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 2、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 一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使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将柔软的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 受损。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各种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或时间延长,故应保持患儿安 静,避免刺激。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变化。高热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按医嘱给止惊药,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导致脑水肿或脑损伤。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 5、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惊厥的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作 为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向家长宣教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说明小儿高热惊厥是可以预防的,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 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8月27日 地点:急诊科医护办公室 内容: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陈英华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陈英华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有关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热性惊厥是小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简要介绍一下后,接下来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汤海燕: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1床,刘子媛,女,2岁,因“发热一小时,惊厥一次”拟诊为惊厥待查:高热惊厥于6月25号入院,入院时患儿体温:40.7℃,脉搏:110次/分,呼吸:26次/分,患儿神志清醒,热性面容,无皮疹,有寒战,四肢凉,心律齐,家属诉患儿在门诊就诊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立即予物理降温,10min后缓解。入院后未有抽搐现象,腹软,无呕吐,大小便外观无异常。入院后医嘱予一级、普食,头孢曲松、炎琥宁、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其中白细胞8.3×109/L,中性粒细胞80.9%。患儿既往无家族遗传史,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现在是患儿入院的第2天,根据问诊和体格检查,现汇报如下:患儿至今仍有发热,无抽搐,无咳嗽,无皮疹,咽部充血,腹软,无呕吐,胃纳可。根据患儿病情有以下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时意识不清,可发生误吸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生时意识障碍,可能跌伤或咬伤有关 5、恐惧与家长缺乏急救的护理及预防知识有关

高热惊厥护理查房(医学材料)

内科教学查房 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查房地点: 儿科 主持人:涂玉萍 主讲人:陈佳琪 参加人员: 查房题目:高热惊厥的护理 查房目的: 1、掌握高热惊厥的概念 2、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3、掌握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处理、预防和健康教育 查房内容: 一、病例资料介 冯宣霖,男,2岁3月,住院号:03354,床号:24床。因“发热1天,突发抽搐伴意识障碍40分钟”于2016年11月13日入院。抱入病房,神清,精神萎靡,呼吸平稳。一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流涕、偶咳,厌食、乏力、精神不振。40分钟前,患儿突发四肢抽搐,并摔倒在地,伴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持续时间约3-5分钟,患儿意识恢复。入院测T:38.8℃,P:110次/分,R:25次/分,W:12kg。舌红,苔黄腻,脉浮数。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Ⅱ度红肿,表面可见白色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示:WBC: 3.05×109/L,N%:56.4%,L%:40.4%,HGB:113g/L,CRP:1.0mg/L。 中医诊断:急惊风——外感风热 西医诊断:1、热性惊厥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

入院后予儿科护理常规,急惊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抗感染,退热,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现存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惊厥发作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呼吸道堵塞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根据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 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 2、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一 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使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将柔软的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 损。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 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