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之教育统计工作方案

教育统计工作方案

【篇一: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

目录

1.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 (1)

2.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有关要求 (5)

3. 2012年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培训工作方案 (7)

4.2012年西安财经学院培训工作方案 (15)

5. 2012年复旦大学教育统计培训方案 (23)

6. 2012年厦门大学培训工作方案 (35)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

教育统计是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育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以学校(机构)为基本调查单位,县、地市、省逐级汇总和审核报送,教育部最终汇总的教育统计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覆盖全国60余万所各级各类学校(机构)、2.6亿学生和1400多万教职工,形成了一支涵盖学校、县、地市、省和国家不同层级的教育统计队伍,专兼职人员上百万人。正是这支队伍,支撑着我国的教育统计事业,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宏观规划提供最宝贵的数据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推进,对教育统计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更高期望。但是,我国教育统计队伍仍存在专职人员少、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还不能充分满足教育统计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升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统计工作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决定建立健全教育统计人员培训制度和机制,对全国教育统计人员组织开展规范性的培训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国家和省级培训基地,以系统开展教育统计人员培训工作为目标;完善以国家级培训为骨干,以省级培训为基础,以网络培训为补充的统计培训体系;以教育统计业务培训为主线,拓展延伸统计培训内容,逐步建立统筹规划、组织有序、机制灵活、保障有力、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体系。建立

统计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培训对象

1. 县级教育事业统计业务骨干团队人员(每县10人左右);

2. 高等学校负责教育事业统计的工作人员;

3.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计业务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教育事业统计的

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1.教育统计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括:统计基础知识培训、教育事

业统计报表常规培训等;

2.教育统计业务培训。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统计填报系统软件应用、年度教育统计工作重点及主要保障措施、年度教育统计工作方案制定、教育统计工作经验交流等;

3.教育统计高级培训。主要包括:统计法律法规、教育统计监测与

评价、教育统计分析方法及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分析报告写作、教

育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国际教育统计比较、专题研修、公共

管理以及与教育统计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等。

四、培训平台与培训方式

1. 培训平台

(1)培训基地

教育部依托具有丰富统计培训工作经验的高校、培训机构,建立多

个相对固定的教育统计人员培训基地。

(2)统计培训班

教育部依托高等教育学会统计信息分会,每年根据教育统计培训工

作需求,在全国多个地点巡回开办多期统计培训班。

(3)网络培训平台

依托中国教育统计网,建设全国教育统计网络培训平台。

2. 培训方式

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两种方式。

(1)集中培训由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利用

培训基地和统计培训班进行的教育统计培训;

(2)自主培训依托全国教育统计网络培训平台,由教育统计人员

自主选择相关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培训。

五、培训组织及各级职责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负责全国教育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制定,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集中培训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负责本省教育统计人员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各培训基地联系落

实本省年度集中培训工作任务,地(市)级、县级和校级教育统计

人员自主培训的督导和落实。

3. 培训基地

各培训基地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结合自身特

点和优势,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具体承担培训

工作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各培训基地应有一名主管领导负责培训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与教育

部及各省教育统计培训工作负责人联系;选聘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

专家、学者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统计专家教师团队;逐步建设具有

较强针对性、相对稳定的培训机制、课程体系和教材

体系;探索适应教育统计人员培训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逐步配备相对完善的教学条件、实验条件和学员生活条件,为参加

集中培训的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培训的综合效果。

六、培训教师

各培训基地长期从事统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研究机构的

专家、学者

有关部门的行政官员

中国教育统计专家库中有关专家

七、考核与结业

为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教育统计培训结业证书》,教

育部授权培训基地施印。

八、培训费用

参加集中培训的人员,所发生的交通、食宿、培训、考察等费用,

由学员所在单位承担;

参加自主培训的人员,可免费使用网络培训平台。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二○一二年六月

【篇二:制定一个较完整的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实施

方案】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

主办单位:

指导教师:郑瑞伦

负责人:张瑜

学号:实施方案 12级物理学(师范)201208044007

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实施方案

1、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的目的和意义

a、目的:

对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和实验,在占有充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整理计算,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予以科学说明。即从数量方面的研究,来探索教育和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或根据研究结果的数据处理、统计推断做出正确决策。

b、意义:

(1)教育统计和测量是认识教育本质的有力武器。

(2)是分析处理教育工作中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督导与评价的有效工具。

(3)对教育管理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4)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发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思想方法。

(5)是党和政府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认清教育事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工具。

2、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具体内容

教育测量与统计主要包括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推断统计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教育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

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指标体系、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等。

测试对象:2012级全体物理学学生(全班分为两组,学号单号同学被测试高中物理《电磁学》,学号双号同学被测试高中物理《力学》)

测试科目:高中物理《力学》

信度:

信度是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一个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

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测

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

靠性程度。

效度:

效度是反映一份试卷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每一种效度有其特定

的适用范围,主要有:效标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测验的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程度称作内

容效度.它反映测验题目在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和教学目标内取样

是否充分和确切的问题,主要用于学科成绩测验.内容效度一般不

用数量化指标来表示,主要依靠在某种依据的基础上作出逻辑分析.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

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之间,数值

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

0.50时,分数趋于正态分布,否则分数分布将出现偏态.就整个测

验而言,当平均难度为0.5且题目组间的相关为零的情况下,分数呈正态分布,而难度值越小,则题目越难,低分段人数必然较多.难

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分数将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这样,在分

数的分布上,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偏向,前者为正偏态,后者为

负偏态.区分度:

是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

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

(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

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达到了0.3以上为好的题目;在0.4以上为优秀题目;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3、要达到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标:

通过本次测量掌握2012级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对高中物理知

识的熟悉程度,了解师范生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的情况。以便合理的

组织教育活动,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激

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关键问题:

(1)选择性能优良的题目编订试卷

(2)测验的实施要求按严格的规范进行

(3)正确规范地阅卷

(4)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4、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测评和统计分析

本次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采用试卷测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结合

教材,合理的编制一套高中物理《力学》测试题目,采用开卷的方

式对学生进行测试。

测试完成之后,公平公正的评阅学生所答的试卷,并给出总分和各

大题、小题的分数,对该试卷整体或个别小题进行统计分析。通过

计算校标关联效度来判断编制试题的效度,再通过计算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来评判测验的良好性。

5、技术路线和时间安排

技术路线:

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编制测试题目——测试——统计。

时间安排:

2015年3月——4月30日收集资料;

5月1日——5月31日编制试题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并进行自编试

题测验;

6月1日——6月10日进行校标试题测试和评阅试卷;

6月11日——6月30日统计分析。

6、可行性分析

(1)本次测试的试题内容是高中物理,题目适合被测对象;

(2)本次测量与统计的标准是客观统一的,试题的标准是客观的,

统计分析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3)测试的时间与地点都是由任课老师提供上课的时间和教室,测

试需要的基本环境得以保证。

7、参考文献

【1】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朱德全,宋乃庆,杨鸿等.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

主办单位:

指导教师:郑瑞伦

负责人:张瑜

学号:方案实践 12级物理学(师范)201208044007

【篇三:2013年统计局教育科技文化工作计划】

2013年统计局教育科技文化工作计划

2013年统计局教育科技文化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地区统计局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

实教育、科技、文化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阿”战略、“人才

强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

的要求,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育、科技、文化

工作的领导,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为推动地区统计事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内容

1、以学习贯彻“[xxxxx]x”重要思想和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

广泛动员各族干部职工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继续抓好评选文

明科室、文明家庭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创建“人

民满意单位”;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使之保持良好的成绩。以

“树良好形象、做文明使者”为主题,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严格行业

自律,推行职业操守,培育行业文明,实现“教育引导人、榜样感化人、活动熏陶人、规范约束人”。以此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深入学习贯彻xx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地区“三干”会议精神。树典型、学先进,以争先创优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3、组织党员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新《宪法》,加大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

4、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在精神

文明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开展以“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八个一”活动,引导干部

职工从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汲取精神动力,增强各

族干部职工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

5、以“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契机,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开展“三爱”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使之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全面实现道德教育经常化、规范化。

6、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继续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火防盗等工作,遵守行署机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机关及住宅区安全、文明、清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8、以改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绿化美化净化家园活动。

9、积极开展适合本科室、本单位职工特点的文体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推动统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10、广泛深入地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增进军民团结,开创军民共建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