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室内风环境优化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室内风环境优化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室内风环境优化研究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及室内设计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变迁,科技经济日趋全球化;3、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4、各国更加重视知识人才及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5、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变化,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就经济而言,地区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知识型经济在产业经济的增长中,主导作用日益明显;2、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构成的全方位变化;3、知识经济将促进企业重构; 4、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引起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产业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产业的生产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有一定差距,不太适应全球性知识经济来临造成的产品迅速更新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部分生产过剩并存的局面;2、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缓慢,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且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理想;3、产业素质和企业结构不太合理,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多样化、精密化和高层次的要求;4、产业间关系不够协调,难以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按以下发展战略进行。(1)加快创建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第四产业这里所指的第四产业指完全基于知识生产、传输和直接商品化的产业,不包括知识密集度很高的制造业,如信息设备制造等。在知识经济下,研究与开发(R&D)将成为全社会的系统产业。这在发达国家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R&D活动以外,市场将出现以研究机构和中试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R&D服务公司。教育成为具有经济活动性质的产业,将成为一种投资和消费活动,是知识的继承、传递、扩散及进化的主要途径。除义务教育外,相当部分的教育机构将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其行为受市场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引导;信息服务业,包括知识、信息的传输———通信,知识的社会分布调整———咨询,知识的载体优化调整———猎头(人力资源中介代理),是知识经济中最活跃、产出最丰富、改变社会最剧烈的因素。此外,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工具性产业,如计算机软件业、科学学或技术学、智能开发等,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指导性行业。目前,我国电信业、软件信息业、人才交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以上的观点。(2)在制造业中大力培植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传统第二产业中的一部分行业将会被淘汰,而知识密集度较高的那部分制造业将成为朝阳行业。随着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在第二产业或制造业中还将激发出许多新兴的产业,如微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芯片技术、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人脑开发等。这些新兴产业均是21世纪先导性的产业。目前,我国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标准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 程标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建筑节能与环护知识》课程着重培养建筑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节能环保构造设计和节能环保工程的施工实现技能,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建筑应用技术、墙体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屋面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门窗及幕墙工程与验收技术、楼地面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和节能评估与改造等建筑节能方面的内容。以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产生的原因、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当前的环境管理与制度,与建筑行业相关的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案例等内容。适用于土建类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性质为专业素质拓展课。 二、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和“节能的目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观念以及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并与每个行业都息息相关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建筑本体节能和各种能量系统节能技术的主要思路,了解目前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且清楚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环保理论及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建筑能耗以及产生的污染并提供恰当的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建筑节能环保施工实施和质量验收。 三、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使用适宜的设计思想,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运用建筑节能及其构造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一线付诸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要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3802509.html,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要点分析 作者:赵振新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9年第02期 【摘要】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业化的发展给环境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当前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环境质量的提升。现代建筑工程中室内环境所涉及的方向十分广泛,且主要集中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处的环境之中,因此需要对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检测。 【关键词】室内环境;环境检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在室内环境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可达 70% ~ 80% ,而有的发达国家的人们在室内生活和工作的时间甚至可达 90% 以上。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和危害人体健康,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统计,在世界 30% 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中发现了有害人类健康的室内气体。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 5 种环境因素之一。现代人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正进入以“室内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室内环境污染物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2、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分类与来源 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以及微生物污染三类。 2.1化学污染 影响室内环境的化学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苯系物、三氯乙烯等,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生活在污染物超标的环境中会造成人体的神经系统紊乱、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胎儿的先天性缺陷或畸形、甚至引发白血病及癌变。 2.2物理污染

工程建筑节能与环保应用技术

建筑节能与环保应用技术 2005年,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新的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规范,从而把建筑节能纳入新的视野和国家战略。建筑能耗当前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所以,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含改建、扩建)近阶段达到节能50%,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则要达到节能65%的目标。为此,对设计、建造、监理提出了新的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行为责任。 建筑节能是指在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建筑的规划(包括布局、形状和朝向等)、设计、施工、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建筑节能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建筑物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选用节能型用能系统(指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利用系统及其维护保养,保证建筑物(城镇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切实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等活动。建筑围护结构指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地面等。其中直接与外界空气环境接触的围护结构称为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等;内围护结构不与外界环境接触,如内墙、楼地面等。 1建筑节能技术要点 1.1墙体保温技术 1.1.1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一环 自从节能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来,墙体保温经历了外墙内保温、夹层保温和外墙外保温的发展历程。 2002年,外墙外保温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欧洲被广泛使用,估计总面积达8500万平方米。有关机构测试表明,住宅的能量损失大致为屋顶约占15%;门和窗约占25%;地下室和地面约占15%;墙体如果不做保温处理约占50%,如果进行保温处理约占 10%-15%。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目前普遍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是相对较好的墙体保温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即在建筑空间内部墙体附加保温材料以达到节能目的。我国在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初期,大都采用外墙内保温的方法。但外墙内保温做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热工效率较低,外墙有些部位如丁字墙、圈梁处难以处理而形成“热桥”,使保温性能有所降低;二是保温层做在住户室内,对二次装修、增设吊挂设施带来不少麻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修时会对住户造成很大困扰;三是内保温占用室内空间,减少用户使用面积。 “夹层保温”技术,即对外围护墙采用分层处理的措施,形成墙体—保温材料—墙体体系,达到保温节能目的。我国在建筑保温材料发展的前期,曾经大力推广过夹层保温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北京前三门高层住宅区,就是典型代表作。建筑界曾试图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解决建筑的保温和节能问题,然而由于生产方式复杂,不能有效地解决建筑中存在的“冷桥”问题,夹层保温的做法逐渐被墙体外保温的做法所取代。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要求规范GB50325-2001

前言 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制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有关要求,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已发布的涉及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关国家标准,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时,为控制由其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及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规范性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及仓储性建筑工程。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考虑了我国建筑业目前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工业现状,结合我国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参照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 本规范共分六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材料,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本规范由国家建设部提出。 本规范主编部门:河南省建设厅。 本规范编制管理单位: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 本规范主编单位: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苏州市卫生检测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河南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本规范编制主要起草人员名单:王喜元、刘宏奎、潘红、熊伟、韩华峰、申建宇、朱军、巴松涛、马良才、朱强华、丁建森、丁建、裴玉仁、戴树桂、周中平 一、总则 1.0.1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程的环境污染控制。本规范不适用于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民用建筑工程。 1.0.3本规范中实施污染控制的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氡(Rn-222),化学污染物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1.0.4民用建筑工程按不同的室内环境要求分为以下两类: 1、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办公楼、医院病房、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建筑工程; 2、类民用建筑工程: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商场(店)、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室、医院候诊室、饭馆、理发店等公共建筑。 1.0.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应遵守国家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 有关规定,工程设计、施工应选用低毒性、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1.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建筑工程师综合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2014绿色建筑工程师综合案例分析试题 一、单选题: 1、最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太阳能热水器 C.窗口自然采光,建筑围护太阳辐射得热 D.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2、那些不是建筑节能的模拟分析软件() A.3dmax B.Ecotect C.Fluent D.Phoenics 3、城市噪音的最佳控制方法() A.地势起伏阻挡噪声传递 B.种植树木弱化噪声影响 C.规划中将噪声源远置 D.提升建筑围护结构隔音能力 4、下列哪项不属于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做法() A.空斗砌筑方式的砖墙墙体 B.内置封闭空气层 C.设置铝箔板的空气间层保温 D.实体砖墙密实砌筑 5、Fluent, Airpak, Phoenics等软件是进行绿色建筑中哪项模拟的() A.风环境模拟 B.热工模拟 C.噪声环境模拟 D.光环境模拟 6、城市光污染不包括() A.建筑高反射比的外表皮不适当的反射光对周边造成眩光干扰 B.室外景观照明不当造成夜间的眩光干扰

C.建筑室内的光源对夜间室外产生的光刺激 D.过量的夜间照明导致夜间天空发亮,形成影响生态的光干扰 7、下列哪项技术不属于被动式技术() A.呼吸式双层墙体 B.绿色照明 C.建筑导光管采光 D.屋顶绿化 8、某7万平米建筑采用了空气源热泵系统满足夏季供冷需求,热泵系统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对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热泵比中央空调的性能系数有所提高 B.热泵和中央空调的主要部件基本相同 C.热泵不能采用传统中央空调所用的冷却塔 D.热泵比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低 9、某办公楼采用一系列技术提高建筑运行能效,下列不属于节能技术的是()。 A.太阳能热水系统 B.VRV空调系统 C.变频恒压水泵供水 D.建筑用电分项计量 10、某严寒地区地区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较差,经分析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未满足标准造成的,下列不属于围护结构节能的技术措施为()。 A.外窗更换low-e玻璃的塑钢窗 B.平改坡 C.外墙外保温 D.活动外遮阳 11、下列不属于绿色建筑的绿色照明的技术措施是()。 A.更换节能灯具 B.充分利用自然光 C.运用照明控制方法 D.减少照明照度 12、某7万平米建筑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冬季供热需求,热泵系统与传统集中锅炉供热系统对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室内环境检测分析报告样板

报告编号: 检验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检测项目: 濮阳市建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声明 一、本机构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对检测的数据及检测评价结论负 责、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检测样品保密。 二、本报告无编制、审核人签字和批准人签字,或涂改、未盖本机构红色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三、委托方若对本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逾期不予受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被检方对抽检结果有异议时,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文件规定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 四、一般情况下,委托类检测结果仅对所检样品有效。 五、报告各页均为报告不可分割之部分,使用者单独抽出某些页导致误解或用于其它用途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本机构不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检验检测单位:濮阳市建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共5页第1页 检验检测报告 受委托(委托日期:年月日;委托号:),我公司于年月日~年月日对

室内空气质量进了现场抽样、检测,报告如下: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委托检测 工程描述:本工程位于;结构形式:砖混结构,层数:;建筑面积:;属1类民用建筑;室内装修情况:室内墙面、地面、顶面抹水泥砂浆。 二、检测规模共5页第2页 该工程的工程规模见表1. 表1工程自然间统计一览表 三、检测项目 室内空气污染物:氡、甲醛、苯、氨、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五项 四、检测依据 委托书:编号为; 该工程图纸:建施全图; 检测方案:编号为; GB50325---2010(2013年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

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 摘要: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由三大部分组成:建筑能耗、使用能耗和拆除能耗。建造能耗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搜需要能耗,即修建所需的能源;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照明、动力,给排水等;拆除能耗,当建筑物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将其拆除所需能耗,也是建筑能耗之一。在这三部分中,使用能耗占大部分比例,在使用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能量,因而降低能耗是实现节能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建筑节能室内环境技术室内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加之我国建筑能耗高、节能技术水平低的现状,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分析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影响室内环境节能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将现代技术手段和室内设计结合起来节约能源的方法,将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从“掩蔽所”向“舒适建筑”的过渡成为一种趋势,建筑室内耗能将急剧增长。据文献介绍:舒适建筑中大约50 %的能耗用于通过采暖、供冷通风和采光来创造舒适的人工室内环境。在我国建筑耗能高、节能技术水平却相当低的今天,我们必须结合建筑节能技术来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概念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第一阶段是纯粹的“建筑节能”,即Energy Saving。在这一阶段,建筑节能就是简单的减少和限制能源使用量,基本不考虑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问题。第二阶段是Energy Conservation,即能源的维持,减少内能量的损失。第三阶段是Energy efficiency,是指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建筑空间舒适性的要求下,做到优化能源配置,减少能源浪费和损耗,即能源的合理利用。 节约能源与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现代室内装饰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当前室内环境存在很多不利于节能的因素,我们要做到舒适的室内环境与节能可以相互促进,解除这对矛盾。在建筑环境中,室内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用户的舒适、健康和工作效率。对大楼管理者来说,这是“开源”。而建筑节能则是降低运营成本,是“节流”。开源和节流应该是相辅相成。因此,建筑节能工作要以室内环境为底线。一方面,建筑节能决不能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环境消费(例如夏季过低和冬季过高的环境温度、过大的新风量、边使用空调边开窗等)行为,即不合理的用能,则应该改变。 技术可能在微观层面上不节能、但在宏观层面上却是节能的。因此,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在能源、环境、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权衡,这应该成为建筑节能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在采暖供热水过程中,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用于营造室内人工环境设备的能量转化效率的高低,是影响节能效率的关键。目前,很多家用太阳能装置存在较多缺点,如所需照射时间长、水温比较低、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气候的影响(如阴天、冰雹砸击、冬季爆管)。而最新研发出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HSE2TJ太阳能集热蒸汽节能系统,利用光学原理将凸透镜和凹面镜完美结合,完全克服传统太阳能装置的以上缺点,实现稳定提供高温热水或蒸汽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设备。 光能采集过程中,阳光先经过凸透镜折射,聚焦在集热环上,另外一部分散射光经过凹面镜的反射,也聚焦在集热环上。经过这样两次聚焦,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环上的温度可以达到500 ℃以上。自来水经铜管流过高温集热环加热后迅速升温,在太阳辐射强烈时段产生高温蒸汽,在其他时段可以产生高温热水。高温蒸汽可以直接输往用蒸汽场所,热水可以储存在热水箱中或者直接输往用热水场所。 在室内装饰和施工过程中我们还要优先考虑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这类清洁的、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26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的要求,GB50325-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正式施行,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如下: 3.1.1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包括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限量为:内照指数和外照指数均不大于1.0。 3.1.2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限量的分类标准(A 类、B类)。 3.2.1 室内用人造木板,必须测定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4.1.1 新建、扩建前必须进行本底氡浓度的测定,并提供检测报告。4.2.4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3-5倍以下时,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4.2.5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除按上条进行处理外,还应按《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的有关规定,采取综合建筑构造措施。 4.2.6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的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应进行工程点土壤中的镭、钍、钾的比活度测定。当内照指数大于1.0或外照指数大于1.3时,工程地点土壤不得回填。4.3.1 一类工程必须采用A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和装修材料。4.3.3 一类工程的室内装修必须采用E1类人造板材及饰面人造木板。 4.3.10 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木地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4.3.11 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释放量不应大于0.10%。5.1.2 建筑和装修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设计和本规范要求的,禁止使用。 5.2.1 无机非金属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检测报告。5.2.2 室内装修用的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有游离甲醛含量或释放量检测报告。 5.2.5 装修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TVOC、游离甲醛含量的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必须有TVOC、苯、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 注:本规范所称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非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不属于本规范控制范围。 1.0.3 本规范控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有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1.0.4 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 1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2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1.0.5 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1.0.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民用建筑工程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本规范所指民用建筑工程是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结构工程和装修工程的统称。 2.0.2 环境测试舱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 模拟室内环境测试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 2.0.3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radon exhalation rate from soil surface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s)内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Bq)。 2.0.4 内照射指数internal exposure index 内照射指数(IRa)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 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本标准规定的限量200 而得的商。 2.0.5 外照射指数external exposure index 外照射指数(Iγ)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 和钾-40 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除以其各自单独存在时本标准规定限量而得的商之和。 (2.0.5) 式中CRa、CTh、Ck—分别为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 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贝可/千克(Bq/kg)。 2.0.6 氡浓度radon consistence 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内氡的含量。 2.0.7 人造木板wood-based panels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胶粘剂压制而成的板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 2.0.8 饰面人造木板decorated wood-based panels 以人造木板为基材,经涂饰或复合装饰材料面层后的板材。 2.0.9 水性涂料water based coatings 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 2.0.10 水性胶粘剂water based adhesives 以水为稀释剂的胶粘剂。 2.0.11 水性处理剂water based treatment agents 以水作为稀释剂,能浸入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内部,提高其阻燃、防水、防腐等性能的液体。 2.0.12 溶剂型涂料solvent-thinned coatings 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涂料。 2.0.13 溶剂型胶粘剂solvent-thinned adhesives 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胶粘剂。 2.0.14 游离甲醛释放量content of released formaldehyde 在环境测试舱法或干燥器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释放游离甲醛的量。

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分析实验报告

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实施时间:

1.掌握用室内环境的测试参数计算 PMV 值的方法。 2.对问卷进行总结归纳,对不同人群(如男生和女生,进餐时间长短,室内待 了多久,籍贯),对室内热舒适度做出的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不同人群在相同室内环境感受的热舒适度有哪些不同。 二、实验原理 人类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评价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等组成,由于室内声环境将在实验三详细阐述,在本实验中就不做过多说明。 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对流换热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和气流速度,辐射换热取决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冷热感觉能够产生影响,这一点容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但环境热辐射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例如在冬季的采暖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达到要求,而并没有注意到单层玻璃以及屋顶和外墙保温不足,内表面温度过低,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影响人群在建筑中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为此国家规定送入建筑的最小新风量必须满足使人健康的在其中工作,已有的研究表明,增加室内通风换气量能减轻病态建筑综合症人员的症状。 室内光环境的要求从只要求“亮”逐渐发展到今天要有合理的照度和光亮分布、正确的投光方向,以达到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新版)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新版) 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新版) 摘要: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较大比重。本文提出建筑节能各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充分利用自然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一、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但可再生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我国因为人口多、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能源危机尤其严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

总能耗的近一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实行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已刻不容缓。 二、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材料和技术,加强用能管理,在保证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1、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如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1.2“微环境”设计 除了地区气候特征,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目录 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1.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7.3. 预拌砂浆技术

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内容 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㈠各种砌块施工中防止裂缝的控制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国内生产的砌块有: ①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②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③混凝土夹心聚苯砌块 ④凯福298(Core-Fill500)砌块体系 应该说目前国内生产各种类型的砌块从技术到生产工艺都是比

较成熟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砌筑质量较差:砌体灰缝不实产生裂缝;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之间产生裂缝;砌筑砂浆是普通砂浆,在灰缝处形成冷桥易结露等问题。 砌筑时,要提前将砌块浇水湿润,砌筑时还应适当湿水,严禁干砌块上墙,避免砂浆水分被砌块过快吸干,降低砂浆的强度;砌筑时一边砌筑一边勾缝补缝,使灰浆饱满,重点做好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之间的接缝处理,砌块砌完后应静置一段时间,待结构变形稳定后再将框架梁底与砌块之间的缝隙填实,再对所有的灰缝进行二次勾缝。也可在砌筑灰浆初凝时喷涂防裂剂,如YH-2 型砂浆防裂剂,可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 对有暗箱、线盒、线管和钢筋混凝土墙(或框架梁)的地方,应在抹灰前锭铺密目钢网片,防止抹灰空鼓裂缝;抹灰前对基层进行界面处理,提高界面的粘和力,防止空鼓和开裂。 轻质砌块的砌筑砂浆,应使用轻质保温砂浆,减少冷桥,提高砌体的保温性能。 (2) 技术指标 砌体裂缝的宽度以小于0.2mm 以下。 (3) 适用范围 可适用于砌块结构的所有建筑的外墙和内填充墙。所有砌块的热工性能均可参考《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JGJ/T14- 20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2013年版) 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天以后、工程交 付使用前进行。室内环境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时,室内人数最好不要超过四人,所有现场人 员严禁吸烟。布设监测点时,客户应予以配合,如提供施工图纸,装修工作结束退场后现 场的清理等。 2、所有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中氡浓度或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 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 2)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氡、甲醛、苯、氨和TVOC)检测报告; 3)涉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检报告; 5)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 3、民用建筑工程分为以下两类: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

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4、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检测。检测项目为甲醛、苯、氨、TVOC、 氡五项指标。 民用建筑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 5、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 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房间指“自然间”,在概念上可以理解为建筑物内形成的独立封闭、使用中人们会在其中停留的空间单元。计算抽检房间数量时,指对一个单体建筑而言。一般住宅建筑的有门卧室、有门厨房、有门卫生间及厅等均可理解为“自然间”,作为基数参与比抽检例计算。“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指不同的楼层和不同的房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第6章验收的学习讨论 工程质量检测网供稿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原《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同时废止。作为室内环境检测人员要认真学习这个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一起首先学习《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标准中的第6章验收的21条内容。 笔者经过初步学习,写下这章的逐条“解读”,重点是讨论和检测技术密切相关的内容,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解读的要素是:条文--- 提示--- 术语和符号--- 条文说明--- 重点提要--- 相关内容。 “条文”:新标准GB 50325-2010 中第6章的条目内容。 “提示”:对条文是否为更改内容的注释。 “术语和符号”:条文中的部分术语和符号。 “条文说明”:GB 50325-2010 附的“条文说明”的节录。 “重点提要”:对条文的理解。 “相关内容”:与本条文有关的知识。 关于逐条解读条文的内容,将分条在本网站的《环境标准》专栏里。也希望大参加讨论交流。 GB50325-2010 第6章验收 6. 0. 1 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6. 0. 2 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 工程地址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氡浓度或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 2 涉及室内新风量的设计、施工文件,以及新风量的检测报告; 3 涉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含量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验报告; 5 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

关于室内热环境主观的问卷调查报告

室内热环境主观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建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有关热、光、声、湿以及室内空气品质的情况,以尽量改善现有的室内环境,同时也可以作为以后的室内环境设计优化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 1调查建筑:河北工业大学第十二教学楼A座。该建筑为五层框架结构,三层及以上的阴面的教室较少。外墙填充墙为37砖混结构:内墙填充为24砖混结构。外窗为单层铝合金窗,内门为木门。室内无吊顶,走廊吊顶。每个教室均有数量充足的日光灯,但有所损坏。 2调查人员对象:当日在A座教室上自习的工大学生,其中男生29人女生21人。 三、调查方案 1问卷发放时间:5月11日上午10:00发放问卷39份

5月12日上午10:30发放问卷11份 2选择有代表性的房间:1,阳面教室发放问卷35份(其中A112 6份男2人女4人;A304 5份男3人女2人;A510 18份男12人女6人; A106 6份男3人女3人)2,阴面教室发放问卷15份(其中A115 7份男5人女2人;A307 3份男1人女2人;A411 3份男2人女1人;A501 2份男1人女1人) 四、调查内容 室内的热环境、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IAQ、吹风感、开窗情况、穿衣情况以及室内总体的热舒适感。 五、调查结论 1、室内开窗情况: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认为教室内的开窗频率为经常 开窗,32%的人认为教室偶尔开窗,只有8%的人认为极少开窗。其中 阳面教室65.7%的人认为经常开窗,阴面教室46%的人认为经常开窗。 这个现象是因为阳面的教室经长受到阳光的直射,温度相对较高引起 的。 2、室内湿环境调查显示:52%的人认为室内湿环境适中,30%的人认为 稍干燥,16%的人认为干燥,另有2%的人认为很干燥。无人认为教室 潮湿或者较潮湿,这说明教室的湿环境略偏干燥。其中仰面有22.9% 的人认为干燥或很干燥,阴面这一数据为6.7%可见阳面教室干燥情况 较阴面的教室严重。 3、房间内的穿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室内环境下有50%的人穿单衣, 30%的人穿长袖外套,另有20%的人穿T恤短裤或者裙装。阳面教室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内容、含义、范围进行分析,从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入手,提出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几个有效途径,从而证实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到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与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的内容和含义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叫建筑节能(evergy saving in buildings);但不久即改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v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意思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近来则普遍称作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然通称为建筑节能,但其含义应该进到第三层意思,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范围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讲,主要涉及到的应该是建筑物选址与规划、建筑物形态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物使用等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并且要与改善建筑舒适性相结合。舒适宜人的建筑热环境是现代生活的基本标志。建筑要营造健康 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低能耗建筑同时应是高舒适度建筑,建筑节能工作要以室内环境为底线。一方面,建筑节能决不能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环境消费(例如夏季过低和冬季过高的环境温度、过大的新风量、边使用空调边开窗等)行为,即不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26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的要求,GB50325-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正式施行,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如下:3.1.1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包括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限量为:内照指数和外照指数均不大于1.0。3.1.2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限量的分类标准(A类、B类)。 3.2.1 室内用人造木板,必须测定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 4.1.1 新建、扩建前必须进行本底氡浓度的测定,并提供检测报告。 4.2.4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3-5倍以下时,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 4.2.5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除按上条进行处理外,还应按《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的有关规定,采取综合建筑构造措施。 4.2.6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的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应进行工程点土壤中的镭、钍、钾的比活度测定。当内照指数大于1.0或外照指数大于1.3时,工程地点土壤不得回填。 4.3.1 一类工程必须采用A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和装修材料。 4.3.3 一类工程的室内装修必须采用E1类人造板材及饰面人造木板。 4.3.10 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木地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4.3.11 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释放量不应大于0.10%。 5.1.2 建筑和装修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设计和本规范要求的,禁止使用。 5.2.1 无机非金属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检测报告。 5.2.2 室内装修用的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有游离甲醛含量或释放量检测报告。5.2.5 装修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TVOC、游离甲醛含量的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必须有TVOC、苯、游离TDI(聚氨脂类)含量检测报告。 5.2.6 材料的检测项目不全或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必须将材料送有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3 装修用稀释剂和溶剂,严禁使用苯、工业苯、石油苯、重苯及混苯。 5.3.6 严禁在室内用有机溶剂清洗施工工具。 6.0.4 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标准(见附表)。6.0.18 当室内环境污染浓度的全部检测结果合格时,可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6.0.20室内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严禁投入使用。 一类建筑: 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 二类建筑: 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场所,餐厅,理发店. 附表: 污染物质名称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 二类民用建筑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