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特征特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特征特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特征特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构建及其基因型偏态分离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8,16(2):315~319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863) 项目 (No.2006AA10Z1B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No.Y305160) 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青年创新基金资助。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生物技术研究。 Tel:0571-63370367?E-mail:. 收稿日期: 2007-08-26 接受日期: 2007-10-17 ·研究论文 · 水稻籼粳交 DH 群体的构建及其基因型偏态分离分析 * 季芝娟 1 , 叶胜海 1,2 , 马良勇 1 , 李西明 1 , 王晓光 1 , 蔡 晶 1 , 别文力 3 ,杨长登 1 ** (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06;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杭州 310021; 3.长江大学农学院,荆州 430025) 摘要: 对籼 ( L. ) 粳 ( L.ssp. ) 杂交组合中花11 (粳) /中组 14 (籼 ) F1进行花药培养, 共 获得112个加倍单倍体 (DH ) 再生植株。 利用亲本间多态性SSR 分子标记对该DH 群体再生植株进行纯合性鉴定, 并分析该群 体的基因型偏离情况。选用22个多态性SSR 标记分析的结果表明, 所得再生植株都来自花粉母细胞的纯合植株, 不存在来自 体细胞的杂合株, 确保了DH 群体的准确性。带型分析结果显示, 该群体未发生异常的基因型偏态分离。因此在组织培养体系 中引进 SSR 标记, 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构建DH 群体, 基因型的偏态分离分析保证了群体的质量。 关键词: 水稻; DH 群体; SSR 标记; 纯合; 基因型; 偏态分离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1304(2008)02-0315-05 Construction and Distorted-segregation Analysis in Genotype of DH Population from - Cross JI Zhi-juan 1 ,YE Sheng-hai 1,2 ,MA Liang-yong 1 ,LI Xi-ming 1 ,WANG Xiao-guang 1 ,CAI Jin 1 , BIE Wen-li 3 ,YANG Chang-deng 1 ** F 1 anther of Zhonghua 11/Zhongzu 14( ) combination was cultured and one hundred and twelve double haploid (DH)regenerant plants were obtained.All of the DH plants were analysed for their homozygosity using 22polymorphic SSR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parents.Distorted segregation analysis in genotype for the population was carried out.Polymorphic SS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regenerant plants were all originated from microspore and no heterozygots from somatic cells.Band pattern analysis with polymorphic SSR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abnormal distribution in genotype for the pop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H population consisted accurately of microspore-originated regenerants and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was guaranteed via distorted segregation analysis in genotype with SSR markers. rice?DH population?SSR markers?homozygous?genotype?distorted segregation 水稻 ( L.) 花药培养是当今生物技 术中较为成熟、 实用和有效的育种新技术, 应用花药 培养构建加倍单倍体 (doubled haploid , DH ) 群体, 构 建速度快, 可一次性形成基本群体。 籼稻和粳稻是水 稻的两个亚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但无杂交障 碍,因此籼粳交 F 1 是建立 DH 群体的理想材料。 Guiderdini . ( 1991)从热带粳稻 IRT177 和籼稻 Apura 之间的 F 1 经花培建立了样本容量为 90 个株 系的 DH 群体, 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一些 同工酶在该群体中存在着严重的偏态,并认为是籼 粳交 “杂种不育崩溃” 所致。陈 英等 (1997) 对籼稻 品种窄叶青 8 号与粳稻品种京系 17 杂交 F 1 花培产

甬优2640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甬优2650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特性 该品种是三系籼粳杂交中稻组合,生长整齐,株高、株型适中紧凑,剑叶较挺较宽,叶色浓绿,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着粒密,穗基部枝梗散生;平均株高120.9厘米,谷壳黄亮,颖尖无色,偶有短芒,谷粒圆粒偏长型。全生育期约142天,一般亩有效穗16-17万,穗长2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320.0粒以上,实粒数280粒左右,结实率约85%,千粒重25克,预计实产750公斤/亩。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机械播种,培育壮秧:钵苗育秧(5月21日),每穴用种2-3粒,亩用种1.5公斤。秧龄30-40天,叶龄5.5以上,带蘖1-2个;毯苗育秧(5月30日),每盘用种60-80克,亩用种2.5-3公斤,秧龄18-22天,叶龄3.5以上。 2、整地移栽,合理密植:秸秆切碎,上水泡田2天,大型旋耕机灭茬埋草,田头梗边人工清理堆积的麦草。钵苗移栽(6月23日),株行距为13cm×30 cm(4寸×9寸),每亩1.6-1.7万穴,每穴2-3苗,基本苗约4.5万亩。毯苗移栽(6月23日),株行距为10cm×30 cm(3寸×9寸),每亩约2万穴,每穴3-4苗,基本苗5.5万。 3、合理运筹肥料,增补磷钾:全生育期亩施纯氮约22公斤,五氧化二磷6.75公斤,氧化钾6.75公斤。基肥:45%绿陵三元复合肥3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分蘖肥:分两次施用(栽后7天和12天)分别施用尿素7.5公斤/亩和10公斤/亩,穗肥:45%绿陵三元复合肥10公斤/亩,尿素6公斤/亩。 4、科学管水,协调群体:采取“浅水栽插,寸水护苗”,移栽

后田面保持浅水层至活棵,当群体80%够苗(群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左右,约15万苗)后自然断水搁田;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板实,收获前7天断水。 5、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揭无纺布后主要采用吡虫啉、毒死蜱等重点做好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6月30日尿素拌二氯·苄和氰氟草酯撒施除草;7月30日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亩+ 58%噻嗪杀单粉剂100克/亩+6%低聚糖素乳剂20毫升/亩+50%吡蚜酮粉剂10克/亩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9月8日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亩+12.5%氟环唑(赛欧)乳油30毫升/亩+50%吡蚜酮粉剂10克/亩。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发展专题报告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发展专题报告 文/ 市种子公司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的由来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源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与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的合作育种。1999年以来,双方建立了成果共有、利益同享、风险分担,专职、专业、专一、专心经营共同育成组合的经营模式,以水稻分子育种理论、超级稻育种理论、超级稻栽培理论为指导,确立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体系,从水稻性状及育种方法研究入手,建立了水稻有利性状的检测与集聚技术体系,致力于强优杂交稻组合的选育,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概况 经双方10余年紧密合作,育成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16个,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稻三大系列。育成的品种先后26项次通过省级以上审定,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6个。其中甬优3号、甬优4号、甬优5号、甬优9号、甬优11号、甬优13等6个组合通过国审。在已育成的品种当中,甬优1号是我省第1个单产增幅超10%,年推广面积突破50万亩的杂交粳稻;甬优3号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杂交粳稻;甬优5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审的三系粳糯型杂交水稻,其母本甬糯2号A的育成填补了国内空白;甬优9号是我省第一个年推广面积突破100万亩的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甬优6号和甬优12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通过农业部认定的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推广品种;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2攻关田连续4年亩产突破800公斤,连续4年创浙江省晚稻高产吉尼斯纪录。以甬优4号、甬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1号为核心内容的“甬粳2号A及所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选育及产业化”成果,经专家鉴定该成果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宁波市200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农业厅2010年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1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 目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中试示范区域已遍及长江中下游流域、江淮平原及华南稻区的浙、闽、桂、鄂、赣、皖、苏、粤、湘、豫10省(市、区)。2000~2011年,育成组合在浙、闽、赣、鄂、苏、桂6省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1250余万亩,其中2009年185.38万亩、2010年210万亩、2011年234万亩。累计增产稻谷8亿余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8亿元。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浙江省内累计推广近1000万亩,甬优6号、甬优8号、甬优9号和甬优12等品种均已成为我省主导品种,成为广大稻农争相选用的良种,为我省粮食丰收作出了贡献。甬优系列杂交水稻2009~2011年在宁波市内推广面积分别达21.47万亩、30.88万亩和37.28万亩,为本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甬优系列品种的发展态势 1、品种性状指标不断提高。从甬优1号到甬优4号再到甬优9号、甬优13号、甬优17号,区试增产幅度分别达到了10%、15%、20%、30%、40%,产量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并且米质、抗性不断改善。新育成的组合经济技术指标有重大突破。特别是一批籼粳杂交超级水稻新品种已基本能适应不同稻区、不同熟制、不同种植方式;初步达到了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同化能力比现有当家品种提高12%以上,养分的有效利用率提高5%以上,在省级以上

晚稻新品种甬优1538及高产栽培技术

晚稻新品种甬优1538及高产栽培技术 翟超群 (江苏省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昆山215300) 甬优1538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选配的杂交品种,江苏省昆山市于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先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进行新品种生产力比较试验,再开展2年的新品种示范种植,通过4年的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优,具有理想的株型和较强的杂种优势。2012年该品种百亩丰产方经苏州市农委组织专家实产验收,最高田块单产达12096.0kg/hm 2,2013年该品种典型高产田块经江苏省 农委组织专家实产验收单产达12486.0kg/hm 2,其产量潜力较甬优8号有显著优势。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甬优1538株高115cm ,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偏强,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相较好,抗倒性强;一生总叶片数18叶左右,地上部伸长节间6个。该品种在太湖稻作区机插栽培5月22日播种,8月27日始穗,9月1日齐穗,11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64d 。每hm 2有效穗在222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264.7粒左右,结实率91.5%,千粒重23.5g ,理论单产1238 2.5kg ;稻穗易落粒,谷粒长,粒型佳,充实度较好;米质达国标3级优质稻米。 1.2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每hm 2平均产11890.5kg ,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 2.3%, 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百亩示范方平均产11823.0kg ,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0.6%;2013年典型高产田块平均产12486.0kg ,较对照增产16.3%。1.3 抗逆性 对甬优1538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成熟期的倒伏情况调查表明,该品种在机插条件下,低感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穗颈瘟病,中感纹枯病,田块未见倒伏现象,抗倒伏能力较强。 2 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期和播量 甬优15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 20-30日,过早播种,生产上麦油茬口无法衔接;过晚或推迟播种,全生育期缩短影响生长量,易导致产量下 降。每hm 2适宜的播种量为15.0 18.0kg 。 2.2 播种质量 尽可能采用“播种流水线+硬盘+营 养土+壮秧剂+无纺布”的技术要领进行播种,同时根 据茬口按照秧龄来推算播期,根据插秧进度分批播种,确保批批适龄移栽。 2.3 合理稀植 秧龄掌握在15 18d ,力争提早移栽, 争取壮苗早发,每hm 2移栽13.5万 1.8万穴,每穴栽插1 2棵秧苗。 2.4 肥料运筹 合理的肥料运筹是促进机插稻稳健生长,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具体基肥施用应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综合考虑。甬优1538宜施足基肥,50% 60%氮肥和50%钾肥作基肥,每hm 2施45%复合肥450kg 、碳铵450kg 。第1次追肥在栽后5 7d ,每hm 2追施尿素112.5kg ;第2次分蘖肥在7月15日前结束,施尿素225kg ;于7月下旬施氯化钾112.5 150.0kg 。后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1 2次叶面肥有助于防止早衰,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 2.5 水分管理 机插结束后应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栽后2 3d 采取薄水层管理,一般水深为2 3cm ;稻苗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插后10d 左右),这时应浅水勤灌,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即后水不见前水,如此反复;栽插后15d 左右、单位面积苗数达到穗数苗80% 90%时第1次轻搁田,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经3 4次轻搁田,土壤逐渐沉实硬板,达到“四边裂细缝、田中不陷脚”的搁田标准;抽穗至抽穗后20 25d ,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抽穗25d 后,根系逐渐衰老,稻株对土壤还原性的适应能力减弱,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成熟前7 10d 灌1次跑马水。 2.6 病虫害防治 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和田间的具体病虫情况及时用药,应选择低毒、无残留的化学农药品种或生物农药,鼓励结合生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重点控制恶苗病、稻蓟马、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曲病的发生为害,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纹枯病、穗颈瘟病的防治。 (收稿日期:2014-02-12)

水稻籼粳分化研究进展_陈雨

水稻籼粳分化研究进展 陈雨1,2,潘大建1,曲延英2,范芝兰1,陈建酉1,李晨1 (1.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对水稻籼粳分化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了人们对于籼粳分化相关理论的认识,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亚洲栽培稻;籼粳分化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7)12-0003-05 Advancesonindica-japonicadifferentiationinrice CHENYu1,2,PANDa-jian1,QUYan-ying2,FANZhi-lan1,CHENJian-you1,LIChen1 (1.InstituteofRiceResearch,Guang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2.Xing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uqi830052,China) Abstract:Indica-japonicadifferentiationwasthemainstreamofgeneticdifferentiationinrice.Moreover,makingclearevolvementofricewasveryimportanttousinggermplasmresourceeffectivelyandupgrade.Thispaperhassummarizedandcomparedtheoutcomewhichformdifferenttechniquesuchasmorphology,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Thetheoreticcognitionaboutindica-japonicadifferentiationwassummarized,andtheshortagesandprospectsofthisfieldwerealsodiscussed. Keywords:Oryzarufipogon;Oryzasativa;indica-japonicadifferentiation 收稿日期:2007-10-18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项目(2006B601010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3B01-11) 作者简介:陈雨(1981-),男,在读硕士生 通讯作者:李晨(1968-),男,副研究员,E-mail:lic11111@sina. com 水稻是我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多年来,对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以下简称“普野”)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新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分析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使该领域的研究逐渐步入更高的层次,在获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水稻籼粳分化研究的意义,并从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和进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1水稻籼粳分化研究意义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亚种。籼稻和粳 稻在生理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籼稻颖毛短稀,叶绿、色较淡,叶面多茸毛,耐肥性较弱,叶片弯长,株型较松散,耐湿、耐热、耐强光、易落粒,对稻瘟病抵抗性较强,谷粒细长,淀粉粘性较弱、胀性较大、强度小,加工时容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粳稻颖毛长密,叶绿、色较浓,叶面较光滑,耐肥性较强,叶片短直,株型紧凑,耐寒、耐弱光、不易落粒,对稻瘟病抵抗性较弱,谷粒短圆,淀粉粘性较强、胀性较小、强度大,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籼稻和粳稻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明显不同,籼稻比较适宜在低纬度、低海拔的湿热地区种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的亚热带低地;粳稻比较适宜在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生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太湖流域和华北、西北、东北等温度较低的地区以及南部热带、亚热带的高地。 众多研究已表明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和有效利用种质资源及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籼、粳稻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之 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第12期 3

2019年平湖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7017720.html, 2019年平湖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孟忠雷徐军金玉芳过维平王斌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12期 摘要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在近几年在平湖市大力推广应用,实现了水稻绿色优质的高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筛选、播种时期、播种量、秧田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实现水稻高产栽培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1 选择高产,优良品种 最近几年,我市主推的水稻品种不管是在抗病性能、产量和生育周期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可选择中熟晚粳秀水121、秀水14、嘉58,特早熟晚粳秀水519(作储备种),杂交粳稻甬优538、甬优12、甬优1540,糯稻可选择祥湖13。其中:秀水121、秀水14是新品种,取代老品种秀水134,近几年作为我市主推品种,表现产量高,分蘖强,穂数多,生长清秀;嘉58、嘉禾218、嘉67作为优质米推广,为省、嘉兴市重点推广优质米品种。甬优538、甬优12、 甬优1540是籼粳杂交超高产品种,亩产可达750公斤以上,同时甬优1540米质优也作为优质米来推广。 2 根据不同品种确定最适播种期 中熟晚粳秀水14、秀水121等,作单季直播稻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最迟不超过6月15日;杂交粳稻于5月底前,最迟不超过6月5日;特早熟晚粳秀水519适宜6月中下旬到7月初,最迟播至7月25日。瓜菜豆等迟茬田,用中熟品种最迟播种期为6月30日。 3 控制播种量 控制播种量是培育壮秧、获得高产的基础。要穂大粒多应从秧苗抓起。 杂交水稻:每盘60-70克,不宜超过80克,亩用盘量10-15只,用种量(包括直播稻)不宜超过1公斤。 常规单季稻:每盘80-100克,不宜超过110克,亩用盘量18-25只,用种量1.5-2.5公斤。直播单季稻: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5-3公斤,确保每亩基本苗5-6万。 4 重视种子处理

籼粳杂交水稻的制种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涉及水稻杂交种子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籼粳杂交水稻的制种方法。本技术提供的制种方法针对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嘉优中科3号”的产量而设计,以不育系“嘉66A”为母本,恢复系“中科嘉恢1293”为父本杂交生产,其中,在母本抽穗时,施用赤霉素和奥西沐调节母本的花时,促进母本提前开花,提高了父母本的授粉几率,从而有效提高了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3号”的制种产量,丰富了“粳不籼恢”类型籼粳交杂交稻的制种技术方法。 技术要求 1.一种籼粳杂交水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不育系“嘉66A”为母本,恢复系“中科嘉恢1293”为父本,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嘉优中科3号”; 其中,母本抽穗时,施用赤霉素和奥西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5%~10%母本抽穗时,施用赤霉素和奥西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赤霉素的单次施用量为:每亩施用有效成分含量3%的赤霉素1.5-2.5g; 奥西沐的施用量为:每亩施用28-32ml奥西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连续施用赤霉素和奥西沐2-4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5%~10%父本抽穗时,每亩施用1.5-2.5g有效成分含量3%赤霉素,隔一天后每亩施用3%赤霉素3.5-4.5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母本播种用量为1.6-2kg/亩,父本播种用量为0.3-0.5kg/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母本播期为6月1日,一期父本播期为6月20日,二期父本播期为6月27日,按照此播期父母本在9月初抽穗,通过调整播种时间得父本和母本的花期相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父母本行比为2:(8-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种方法还包括肥水管理; 优选地,每亩底肥的施用量包括复合肥23-27kg,氮肥8-12kg和硼肥0.3-0.7kg; 优选地,复合肥包括复合肥16-16-16; 优选地,氮肥包括尿素; 优选地,硼肥包括持力硼;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论文标题: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Genetic Analysis for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Steri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论文作者井文 论文导师翟虎渠,论文学位硕士,论文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论文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点击次数28,论文页数68页File Size3521k 2004-05-01论文免费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5a17017720.html,/lunwen_738731707/ 水稻;小穗不育;花粉不育;SSR;QTL rice; spikelet sterility; pollen sterility; SSR; QTL 水稻广亲和品种N22在S-5、S-7、S-8、S-15和S-16等籼粳杂种雌性不育位点携带有中性亲和基因,但N22与粳型品种USSR5杂种后代的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偏低,表现为部分不育。本研究同时构建USSR5/N22//USSR5 BC_1F_1和USSR5/N22 F_2群体,分别调查花粉和小穗育性,并构建两个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了花粉和小穗育性的QTL定位与分析。结果如下:1.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USSR5/N22//USSR5 BC_1F_1群体由97个单株组成,图谱包含101个SSR标记,基本覆盖全基因组,总长为1560.5cM,标记问平均距离为15.5cM;USSR5/N22 F_2群体由189个单株组成,图谱包含103个SSR标记,基本覆盖全基因组,总长度为1921.0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7cM。两图谱的标记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2.作图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偏分离利用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对各SSR标记的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检测作图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偏分离情况。结果发现:在利用BC_1F_1群体构建的连锁图谱中,检测到42个发生偏分离的标记,位于全部12条染色体上,在第1、2、3、6、7和12染色体有偏分离的热点;在利用F_2群体构建的连锁图谱中,检测到32个发生偏分离的标记,分别位于除第5染色体以外的其它11条染色体上,在第1、3和10染色体有偏分离的热点。3.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花粉不育和小穗不育的QTL分析利用MAPMAKER/QTL 1.1软件,分别检测了USSR5/N22//USSR5 BC_1F_1和USSR5/N22 F_2群体中控制小稳不育和花粉不育的QTL。结果表明:(1) 小穗不育的QTL分析在BC_1F_1群体中检测到3个小穗不育QTL,qSS-1、qSS-2和qSS-7,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RM490、第2染色体标记RM341和第7染色体标记RM1335附近,各自解释表型变异的22.5%、36.2%和19.1%;在F_2群体中检测到2个小穗不育QTL,qSS-1和qSS-5,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RM490和第5染色体标记RM169附近,各自解释表型变异的学位论文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48.2%和6.1%。(2)花粉不育的QTL分析在FZ群体中检测到2个花粉不育QTL,叮尸£.了和qpS-lo,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RM490和第10染色体标记RM467附近,各自解释表型变异的7.6%和11.5%。4.小穗育性与花粉育性的关系BC,F;和F:两群体中小穗育性与花粉育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26,达到了显著水平。通过比较发现,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小穗不育QTL(qss-j)与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