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1

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

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2) 这首诗歌中的'__'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的特点。

分析步骤:(1)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2)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技法解密: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抓住人物特征。3、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4、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二)景物形象

1、解意象,品诗歌。(要牢记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如草的意象,往往

暗示时间流逝、空间阻隔或者离愁别绪。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中国古诗意象总结

表羁旅愁绪的意象

倦鸟---思归

孤雁、鸿雁、秋雁、孤舟、浮云----漂泊异地,表达不尽的伤感明月、笛声、寒灯、孤影、夜雨家书、乡关----孤独、落寞而生羁旅愁绪

表达思乡情切的意象

月亮----思乡怀人

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

杜鹃(子规)----啼声触动乡愁、乡思

鸿雁、雁书、雁足、尺素----代指书信、音讯

浮云、孤雁、飞蓬---指代孤寂的游子

表达送别惜别的意象

杨柳----依依惜别的深情

折柳曲:离别愁绪

长亭、短亭:送别之所----------惜别之情

芳草---------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氺:意指泪水

表达哀怨凄悲的意象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斜阳、夕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的氛围

鹧鸪:悲凉愁苦之情

啼猿: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杜鹃啼血(与悲苦之事相连)

孤舟、浮云:漂泊异地,表达不尽的伤感

坚贞气节:

松: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人格,具有高风亮节

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菊: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不同流合污的志趣

兰花: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意

表达报效国家的意象

请缨:指杀敌报国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常用来表达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

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投笔:指弃文从武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楼兰:指边疆之敌,破楼兰指建功立业

碧血、苌弘化碧: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而死,也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边塞诗特有的意象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楼兰:边境之敌

羌笛、芦管、琵琶:少数民族乐器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亡国之恨

黍离:表达昔盛今衰或亡国之悲等痛惜、伤感之情

烽火、空城、冷舟、胡马、废弛、乔木

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与'境'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简言之,就是景和情的统一。景(境),指的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情,指的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意境,就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月、桐、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意境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凄寒萧条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感伤'。

事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例: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这里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世俗。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

本质。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2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1)表示疑问

①何以……? 译:凭什么……?

②何所……? 译:所……是什么?

③奈何……? 译:……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 译:把……怎样呢?

⑤孰与……? 译:与……比,哪个更……?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 译:怎么能……呢?

②何……为? 译:……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 译: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 译: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 译:难道……吗?

⑥安……哉(乎) ? 译:哪里……呢?

⑦不亦……乎? 译:不是……吗?

⑧……非……欤? 译:……不是……吗?

⑨宁……耶? 译:哪里……呢?

⑩顾……哉? 译:难道……吗?

独……哉? ?译:难道……吗?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 译: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 译: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 译:只……罢了!

④一何……译:多么……啊!

⑤亦……哉! 译: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 译:……该是怎样的呢!

(4)表示揣度

①无乃……乎(欤)? 译: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 译:该不……吧?

③其……欤? 译: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 译:或许……吧?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 译: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 译:是……,还是……呢?

③其……,其……? 译:是……呢,还是……呢?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3

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1.起承转合:①“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起”而续“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承”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③“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转”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转”在诗中作用相当重要: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④妙“合”主旨:“合”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是诗中谜底揭开之所。“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束;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合”的作用有:呼应开头,完善结构;总结前文,收束全篇;揭示中心,升华主旨。如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

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2.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伏笔照应: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铺垫:是指通过描述与主要事物相关的次要事物来衬托、突出主要事物。作为铺垫的事物与主要事物之间是宾与主的关系。运用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蓄积气势,凸显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作经常先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总领下文:严格来说,“总领下文”并不是一种手法,而是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首诗的标题,或开头的一句诗,或诗中的某个字,经常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南宋宫廷乐师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6.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直奔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7.层层深入:指诗歌内容由浅人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可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4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1.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

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5.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对写: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

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9.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 (一)景物形象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 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常识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 一、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 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 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③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类诗表达的主旨主要有:①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②诗人因贬谪以及其他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

高考语文古诗文知识点重点

高考语文古诗文知识点重点 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语文的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古诗文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古诗文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美学观念以及人生哲理,都是考生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高考语文古诗文的知识点重点。 一、古诗文的文化知识 古诗文所蕴含的文化知识是考生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首先,考生们需要熟悉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唐代盛世文化的兴盛与发展,宋代文人墨客的风华绝代,这些都是考生备考古诗文时需要了解的内容。其次,考生们需要掌握古代文学著作的涵义和特点,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等。对于这些文学作品,考生们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 二、古诗文的美学观念 古诗文的美学观念是考生们需要掌握的另一个重点。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等方面的特点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美学观念的体现。首先,考生们需要学习古代的诗歌体制和韵律格律,了解古人创作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其次,考生们需要学会诗词的鉴赏和解读,掌握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意义。通过对古诗文的深入研究,考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品味其中的美学价值。

三、古诗文的人生哲理 古诗文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是考生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古人在创作古诗文的过程中,常常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人生哲理。例如,通过研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所表达的“世情薄,人情恶”的思想,可以引发考生们对社会道德和人性的思考。再比如,通过研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达,可以引导考生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古诗文是备考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所包含的文化知识、美学观念以及人生哲理。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考生们才能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时更好地运用古诗文知识,展现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考能力。因此,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古诗文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在高中阶段学习语文,每位学生都需要学习古代诗歌,了解古代文化,并通过古代诗歌学会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瑰 宝之一。因此,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复习,重点考虑了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这个考点测验用来考察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能力。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考试的古诗歌考点,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 诗歌鉴别和诗歌解题能力。如何更好地准备这一考点,就需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在开始复习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 1、中华文化制度的基本概念:如五言诗、七言诗等。 2、古代诗人的基本作品: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3、读懂古代诗词的技巧:如平仄、押韵等。 二、阅读练习题的重要性

通过练习试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并且加强自己的复习效果。 以下是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一些练习题: 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的意思是: A、秋天的景色真美,猿猴也喜欢晒太阳 B、登高以观天地之大,猿猴凄厉声鸣,景色优美 C、长江之大,水势滚滚,无数琉璃般的黄叶飘落 D、山中的景色清秀,江河之中河水清透,小鸟飞回晚秋 答案是B,诗人杜甫用登高的方式观察自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猿猴的声音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声音的凝结,强调了山水自成一体的美景。 2、唐代张旭的《滕王阁序》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今世事如棋局。谁人曾识,轻财重义,狎客临风,自逐东吴之绿舟。”,其意思是: A、迎着柔和的春风,我随意地飘荡《滕王阁序》,慵懒而愉快 B、我死之后,我想要我们国家的人民能够保持仁义道德的本质 C、文艺的人在谈论和交流,那些风中凌乱的衣物是闲逸和无忧的象征 D、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像下棋,谁是赢家还未可知,要坚守中庸之道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1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1)表示疑问 ①何以……?译:凭什么……? ②何所……?译:所……是什么? ③奈何……?译:……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 译:把……怎样呢? ⑤孰与……?译:与……比,哪个更……?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 译:怎么能……呢? ②何……为? 译:……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 译: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译: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 译:难道……吗? ⑥安……哉(乎) ? 译:哪里……呢? ⑦不亦……乎? 译:不是……吗? ⑧……非……欤? 译:……不是……吗? ⑨宁……耶? 译:哪里……呢? ⑩顾……哉? 译:难道……吗? 独……哉? ?译:难道……吗?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 译: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 译: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 译:只……罢了! ④一何……译:多么……啊!

⑤亦……哉! 译: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 译:……该是怎样的呢! (4)表示揣度 ①无乃……乎(欤)? 译: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 译:该不……吧? ③其……欤? 译: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 译:或许……吧?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译: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 译:是……,还是……呢? ③其……,其……?译:是……呢,还是……呢?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2 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1.起承转合:①“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起”而续“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承”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③“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转”在

高考诗歌考查知识点大全

高考诗歌考查知识点大全 高考诗歌是文学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常常被认为是最具表现力和美感的一种文体。因此,在备考高考中,了解和学习诗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考诗歌考查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首先,诗歌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古体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在高考中,诗歌经常涉及到古代汉诗的学习和理解。例如,高考中常常要求学生背诵和理解古代名篇,如《关雎》、《静夜思》等。背诵这些古体诗,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其次,高考诗歌也经常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这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各种形式和风格,如自由诗、象征主义诗等。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现代诗人的作品,如泰戈尔、海子、北岛等,来提高对现代社会、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同时,高考诗歌也会考查对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及理解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此外,还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花、鸟、月亮等,而这些意象常常与作者的情感、主题或传达的信息相关。 此外,高考诗歌还会考查对诗歌创作技巧和阅读策略的理解。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解读诗歌的结构,如对诗歌的韵律、节奏、句法等进

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意义和目的。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逐步解读 和思考,来理解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高考诗歌考查还需要学生对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有一 定的了解。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著名诗人 和他们的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事件和背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诗歌。 综上所述,高考诗歌考查知识点涉及广泛且复杂,需要学生具备对 古体诗和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掌握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和意 象的分析和解读技巧,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学史和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在备考高考诗歌时,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培养对 诗歌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注重对诗歌背景知识和文化内 涵的学习。只有全面提升对诗歌的认识,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整理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考专项(一)古代诗歌阅读(诗意的探寻)

高考专项(一)古代诗歌阅读(诗意的探寻) 1.(2020·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知识点】鉴赏诗词意象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诗词的内容与主题、鉴赏诗词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艺术特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 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 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 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 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 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诗词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诗词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这首诗与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意难忘·山家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

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③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治所在今四川三台。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创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日渐开化。③翻:翻然改变。翻,同“反”。 结合全诗,谈谈诗歌在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上有何特点。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其二)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①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淡。 ③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 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押韵和韵脚? 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偶)。押韵:一般押诗歌偶句未尾一个字的韵母,有时第一句最后一字也押韵,一首诗一般押平声韵。韵脚:偶句未尾押韵的字(有些诗歌第一句的未尾一个字也押韵,这个也是韵脚)。如李白《静夜思》的光、霜、乡都是韵脚。 2、词的别称是什么? 注意词的词牌、曲牌和题目,元曲有哪两种形式? 词的别称:又叫长短句。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3、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诗歌的分类: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

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 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战争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羁旅思乡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等。掌握类别的同时,还要了解各类诗歌的特点。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优美、恬淡宁谧。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边塞诗(战争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艺术风格方面,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王维、王昌龄、王翰、高适、岑参、李益。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①折:弯曲。①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①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是根植于黄土地的艺术。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有“塞北锁钥”之称。相传驻守在此的士兵把腰鼓当作作战工具,用来传递信息、擂鼓助威、庆贺胜利。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鼓槌落下的瞬间,百十个白羊肚手巾齐齐挥舞着红绸。这种艺术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等融为一体。安塞腰鼓尽显男子阳刚之美,()当下,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冲击,但安塞腰鼓仍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广为传播。 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①(节选) 苏轼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②。 海南仙云娇堕砌③,月下缟衣来叩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注]①此诗为苏轼于1094年(绍圣元年)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①暾(tūn):初升的太阳。 ①砌:台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四句诗人把盛开的梅花想象成素衣仙子赋予梅花无限情韵,饱含喜爱之情。 B.第五、六句写诗人酒醒绕树,对花妙意存心,却终而无言,表达深沉的思绪。 C.第七、八句写诗人强作排遣口吻,独把清樽,对此名花,领取这短暂的欢愉。 D.诗人在歌咏梅花时,着力于正面描写和具体刻画,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个性。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氏延绿轩 (宋)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释】①芜:丛生的草。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是春景。 B.“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芜茂盛的特点,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C.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的景象。 D.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6.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菩萨蛮 [宋]张元斡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

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州腊夜 戎昱①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膘骑③,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②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2.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表现手法(指出并分析两种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① 晁补之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

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注释:①晁补之于绍圣四年坐党籍贬监处州监酒税,后又改监信州盐酒税,本诗作于赴信州途中。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词人伫立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斜阳夕照,山色反而显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 B.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描写景物,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又从侧面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 C.本词上下两阕表达方式各不同。上阕写景,气象雄浑,景物壮阔;下阕抒情,直接倾吐满怀的衷肠。 D.下阕从听觉方面写夜闻竹枝歌、“猿鸟一时啼”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烛暗”表明天色将明,词人彻夜难眠、伤情无限。 5.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南楼① 柳开② 洗尽蛮烟几案空,登临直见楚山雄。 坐当鸿鹄高飞处,身在乾坤灏气中。 木落有情瞻北阙,霜轻无梦入西风。 凭阑自是蓬瀛③客,独对潇湘兴未穷。 注①楚南楼:古楼名。②柳开:北宋文学家,官至如京使,世称柳如京,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此诗作于诗人知全州时。③蓬瀛:蓬莱和瀛洲。 6.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手法。 7.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冉溪① 柳宗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 (附参考答案) 一、赏析古诗用典艺术 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一)“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

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巧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用心良苦。 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故事,赋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迢迢牵牛星》,胜出了一筹。 (二)“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词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考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① 王维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①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经黎阳,为黎阳所吸引而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定居于此。公元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②池:凤凰池。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 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徘徊。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6.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①相与至。 班荆②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③。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①挈壶:提壶,壶指酒壶。②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③行次:次序,辈行。这里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首句“赏”字用得精当,试赏析其妙处。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词人,力主抗金。 词的尾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精妙?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广宣上人①频见过 韩愈②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对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考点之古代诗歌阅读知识汇总,带参考答案共二十六页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考点之古代诗歌阅读和小说阅知识汇总,带参考答案本文收集整理了高中语文高考试卷古代诗歌阅读知识,并配上详细参考答案,内容全共十页。同学们认真完成这些练习,并对过答案,对学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喜欢这份文档。 一、(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是“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实质问的是抒情手法。本诗后两句是抒情,最后一句“惆怅起来山月斜”,是作者梦醒之后,站起身来,看到窗外的月亮。“山月”勾起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诗人越发孤独寂寞惆怅。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惯别家”“等闲挥袂”,似乎对漂泊毫不在意,这样与后文写思乡之情形成了反衬。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评分标准】答出“衬托”手法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大意对即可。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我们对比鉴赏两首诗在相同之处的不同情感。两首诗都有“灯前”,从韦庄诗中出现的“流离”“客天涯”“江南梦”“惆怅”“山月斜”这些词传达出的信息可看出,韦庄的情感是惆怅的、孤独的。从郭震诗中出现的“芦花”“笑说”“明月随船送到家”这些词句传达出的信息可读出,郭震的情感是喜悦的、乐观的。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评分标准】两处“灯前”各3分,感情明确是重点,大意对即可。 【规律方法】诗歌需要在大致读懂的前提下才能鉴赏、进而把题答好,要做好“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注释、读意象、读感情。注意课内外的结合,特别是学过的诗歌中出现过的意象要很快联系起来,古代诗歌,很多意象和感情是直接联系着的,这需要长期积累,还要在训练中强化。 二、(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