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 )≤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 max ≤25mm,采用15~25mm 和5~15mm 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σ645.1,,+k cu o cu f f >

式中:o cu f ,——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

k cu f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

(2)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1)处于常规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

B W /≤%3.3883.5??

? ??+?t a C

式中:W/B——水胶比;

C——钢筋保护层厚度(cm);

a——碳化区分系数,室内1.7,室外1.0;

t——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

①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②抗盐害的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b)抗Cl-的渗透性、扩散性,应以56d龄期,6h总导电量(库仑)确定,一般情况下,氯离子渗透性应属非常低范围(≤800库仑);c)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③抗硫酸盐腐蚀的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的环境,水泥中的C3A<5%;C3S<50%;b)根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c)胶砂试件的膨胀率<0.34%。

④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的要求:a)混凝土中碱含量<3.0㎏/m3;b)在含碱环境下,要采用非碱活性骨料。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

坍落度≥200mm;扩展度≥550mm;倒筒时间≤15s;无离析泌水现象;黏聚性良好;2h 坍落度损失小于30%,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钢筋通过性能。

(2)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等级≥C40;体积稳定高,收缩小,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按主要技术内容中的耐久性技术指标控制,结合工程情况也可参照《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提出的指标进行控制;耐久性试验方法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方法,主要有:

盐冻试验方法;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

抗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

碱含量计算方法;

骨料碱活性检验方法;

骨料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方法;

矿物微细粉抑制碱——硅反应效果检验方法。

也可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

3.适用范围

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如港口、海港、码头、桥梁及高层、超高层混凝土结构。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杭州湾大桥、山东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武汉武昌火车站、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湖南洞庭湖大桥等。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本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 )是强度等级超过C80的HPC ,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配筋率,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术内容

HS-HPC 的水胶比≤28%,用水量≥200kg/m 3,胶凝材料用量650~700kg/m 3

,其中水泥用量450~500kg/m 3,硅粉及矿物微细粉用量150~200kg/m 3,粗骨料用量900~950kg/m 3,细骨料用量750~800kg/m 3,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氨基磺酸高效减水剂。HS-HPC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还需要掺入体积含量2.0~2.5%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新拌HS-HPC 混凝土的工作性直接影响该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流动性慢,不利于超高泵送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坍落度≥240mm,扩展度≥600mm,倒筒时间≤10s,同时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2)HS-HPC 的配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k cu o cu f f ,,15.1

(3)HS-HPC 应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

HS-HPC的抗冻性、碳化等方面的耐久性可以免检,如按照《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标准检验,导电量应在500库仑以下;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应选择低C3A含量(<5%)的水泥;如存在潜在碱骨料反应的情况下,应选择非碱活性骨料。

(4)HS-HPC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密闭条件下,到初凝之后,由于水泥继续水化,吸取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如果此张力大于该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将发生开裂,称之自收缩开裂。水灰比越低,自收缩会越严重。

一般可以控制粗细骨料的总量不要过低,胶凝材料的总量不要过高;通过掺加钢纤维可以补偿其韧性损失,但在侵蚀环境中,钢纤维不适用;需要掺入有机纤维,如聚丙烯纤维或其他纤维;采用外掺5%饱水超细沸石粉的方法,以及充分地养护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HS-HPC的自收缩和自收缩开裂。

2)自收缩的测定方法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进行。

HS-HPC的早期开裂、自收缩开裂及长期开裂的总宽度要低于0.2mm。普通混凝土的应变达到3‰时,其承载能力仍保持一半以上。若HS-HPC的应变也处于3‰时,实际承载力已近于0,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在HS-HPC中只观察到裂缝形成,然后是迅速的破坏。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工程。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国内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工程已大量应用HS-HPC,国外超高层建筑及大跨度桥梁也大量应用了HS-HPC。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指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振捣仅依靠自重即能充满模板、包裹钢筋并能够保持不离析和均匀性,达到充分密实和获得最佳的性能的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主要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

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收缩控制技术。

(1)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流动性、填充性和保水性。通过骨料的级配控制以及高效减水剂来实现混凝土的高流动性、高填充性。其测试方法主要有U型槽法、L型槽法、倒坍落度筒法等。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控制技术是一个关键。

(2)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不同,有全计算法、固定砂石法等。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位体积用水量宜为155~180kg。

2)水胶比根据粉体的种类和掺量有所不同,按体积比宜取0.8~1.15。

3)根据单位体积用水量和水胶比计算得到单位体积粉体量。单位体积粉体量宜为0.16~0.23。

4)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积浆体量宜为0.32~0.40。

(3)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收缩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较低、胶凝材料用量较高,使得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较大,尤其是早期的自收缩。主要包括自收缩的收缩机理、计算公式及检测技术等方面。

2.技术指标

(1)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胶凝材料

水泥选用较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是自密实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常用的有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粉、矿粉等。胶凝材料总量不少于500kg/m3。

2)细骨料

砂的含泥量和杂质,会使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下降,需要增加用水量和增加水泥用量,所以砂必须符合规范技术。砂率在45%以上,最高可到50%。

3)粗骨料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一般以小于20mm为宜,尽可能选用圆形且不含或少含针、片状颗粒的骨料。

4)外加剂

自密实混凝土具备的高流动性、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和填充性这四个方面都需要以外加剂的手段来实现。因此对外加剂的主要要求为:与水泥的相容性好;减水率大;缓凝、保

塑。

(2)工作性技术指标

坍落度:Slf≥250mm;

坍落扩展度:Lsf≥700mm;

填充性:△G≤5mm;

抗离析性:△h≤7%;

流动性:Lf≥700mm;

黏聚性:两h内满足以上各项指标要求。

3.适用范围

自密实混凝土适用于浇筑量大,浇筑深度、高度大的工程结构;配筋密实、结构复杂、薄壁、钢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结构;工程进度紧、环境噪声受限制、或普通混凝土不能实现的工程结构。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恒基中心过街通道工程、江苏润扬长江大桥、广州珠江新城西塔、苏通大桥承台。

2.4轻骨料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

轻骨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是指采用轻骨料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不大于1900kg/m3。所谓轻骨料是为了减轻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提高热工效果为目的而采用的骨料,其表观密度要比普通骨料低。人造轻骨料又称为陶粒。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减轻结构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

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在建筑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分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和结构轻骨料混凝土。此外,轻骨料混凝土还可以用作耐热混凝土,代替窑炉内衬。

2.技术指标

(1)轻骨料(陶粒)性能:

粗骨料的级配和最大粒径:粉煤灰陶粒最大粒径为20mm;天然轻骨料为40mm;其他陶

粒为30mm;不同用途的轻骨料混凝土对骨料级配的要求如表2.4。

不同用途的轻骨料的级配表2.4

注:1.不允许含有超过最大粒径2倍的颗粒;2.采用自然级配时,其空隙率不大于50%。

(2)制备技术

匀质性控制技术是制备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关键,通过控制最大粗骨料粒径,提高水泥

浆体黏度,大掺量粉煤灰可有效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均质性,可配制出性能优良的大流态轻

骨料混凝土。

(3)泵送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易分层离析,坍落度损失快以及轻骨料在压力作用下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

分而导致堵泵等问题。因此,1)优选轻骨料是配制良好可泵性轻骨料混凝土的重要环节,2)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大量掺入粉煤灰,以增大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黏

聚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保水性,并能一定程度上防止轻骨料上浮;3)选择合适的

混凝土外加剂;4)混凝土搅拌前,宜将骨料浸湿。

3.适用范围

轻骨料混凝土利用其保温、减轻结构自重等特点,适用于桥梁、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

等工程。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武汉天河机场新航站楼、武汉世茂锦绣长江2号楼、济南邮电大厦实验楼。

2.5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是指掺加短钢纤维或合成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混凝土,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疲劳特性及耐久性;合成纤维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的

韧性,特别是可以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管通道,因而减少混凝土暴露面的水分蒸发,大大减

少混凝土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

1)水泥: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合成纤维混凝土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其他品种水泥;

2)骨料:钢纤维混凝土不得使用海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钢纤维长度的2/3;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0mm;

3)纤维:纤维的长度、长径比、表面性状、截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工程特点和制备混凝土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纤维。

(2)配合比

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35%,当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1000MPa的高强异形钢纤维时,钢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25%;各类工程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选择范围应参照国家与有关标准。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合成纤维体积率宜为0.06%~0.12%。

2)纤维混凝土的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80kg/m3。

(3)混凝土制备

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宜先将纤维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和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干拌60s~90s,而后再加水和外加剂搅拌120~180s,纤维体积率较高或强度等级不低于C50的纤维混凝土宜取搅拌时间范围上限。当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率超过1.5%或合成纤维体积率超过0.2%时,宜延长搅拌时间。

2.主要技术指标

(1)纤维要选择合适的掺量,合成纤维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在同时满足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确定掺量,一般积率不超过0.12%。

(2)钢纤维或合成纤维掺量过多时,都会使坍落度损失增加,选择合适的掺量和调整配合比,使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工作性不产生负面的影响;

(3)纤维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以及合成纤维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纤维体积率大于0.15%的合成纤维混凝土的上述指标应经试验确定。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抗裂、抗渗、抗冲击和耐磨有较高要求的工程。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常州大酒店地下车库工程、湖北巴东长江大桥桥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江苏宜兴水利大坝混凝土等。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本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提及施工中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要求

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3)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计)应小于0.3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2kg/m3。

4)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应小于5%。严禁采用C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级别的粉煤灰。

5)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流动性比应大于95%,28d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

(2)配合比要求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2)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kg/m3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3)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4)才哦能够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5)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歪,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的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为4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为20℃。

2)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

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跳仓法施工: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3)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建。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

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不宜超过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2.技术指标

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满足设计要求,抗裂性与所使用的试验方法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

(1)圆环抗裂试验

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1。

(2)平板法

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2。

(3)平板诱导试验

见《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方法9:早期抗裂试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码头、桥梁及高层、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等。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红沿河核电站安全壳、润扬长江大桥等。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过200m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泵送高度超过300m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因而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包含混凝土

制备技术、泵送参数计算、泵送机械选定与调试、泵管布设和过程控制等内容。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制备与性能要求

(1)原材料的选择

应选择C2S含量高的水泥,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塌落度损失有显著的效果;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应控制针片状含量,而且要考虑最大粒径与泵送管径之比;细骨料选用中砂,细砂会使混凝土变得干涩,而粗砂容易使混凝土离析;采用性能优良的矿物掺合料,如矿粉、硅粉和一级粉煤灰等,可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工作性;外加剂应优先选用减水率高、保塑时间长的聚羧酸型泵送剂,泵送剂应与水泥和掺合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2)混凝土的制备

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措施,使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高,虽黏度较小,但无离析泌水现象,因而有较小的流动阻力,易于泵送。

(3)泵送设备的选择和泵管的布设

泵送设备的选定应参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中规定的技术条件来进行,首先要进行泵送参数的验算,包括混凝土输送泵的型号和泵送能力,水平管压力损失、垂直管压力损失、特殊管的压力损失和泵送效率等。

(4)泵送施工的过程控制

混凝土的性能是能否顺利泵送的第一关,应对到场的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扩展度和含气量的检测,如出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泵送过程中,要实时检查泵车的压力变化、泵管有无漏水、漏浆情况,连接件的状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技术指标

(1)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良好,无离析泌水,塌落度一般在180~200mm,泵送高度超过300m的,塌落度宜>240mm,扩展度>600mm,倒锥法混凝土下落时间<15s。

(2)硬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输送排量、输送压力和泵管的布设要依据准确的计算,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模拟高程泵送试验。

3.适用范围

超高泵送混凝土适用于泵送高度大于200m的各种超高层建筑。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上海金茂大厦,泵送高度382.5m,一次泵送174m3;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A阶段

工程,一次泵送高度330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C60混凝土泵送高度289.55m,C5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344.3m,C4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492m;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410m,C90混凝土泵送高度为167m。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工厂生产的主体构配件(梁、板、柱、墙以及楼梯、阳台等)运到现场,使用起重机械将构配件吊装到设计指定的位置,再用预留插筋孔压力注浆、键槽后浇混凝土或后浇叠合层混凝土等方式将构配件及节点连成整体的施工方法。具有建造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构件外观质量好、耐久性好以及减少现场湿作业,低碳环保等诸多优点。尤其预应力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楼盖结构,更具有承载力大、整体性好、抗裂度高、减少构件截面、减轻结构自重和节省钢筋等特点,完全符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标准。其主要结构形式有: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板、楼盖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等。

2.技术指标

安装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CECS43、《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技术规程》JGJ22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键槽式施工工法》(国家一级工法)的相关规定。

3.适用范围

各种结构类型的适用范围按照相应的标准、规程执行,其中: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主要应用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可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楼盖和屋盖。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南京金盛国际家居广场、苏州万科金域缇香住宅小区、哈尔滨香坊区洛克小镇小高层住宅等。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胶凝材料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称之为轻骨料混凝土。若粗、细骨料均是轻质材料,又称全轻骨料混凝土。若粗骨料为轻质,细骨料全部或部分采用普通砂,则称砂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一般用水泥胶凝材料,但有时也用石灰、石膏硫磺、沥青等作为胶凝材料。 一、概述 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之处,在于骨料中存在着大量空隙,也正是如此,才赋予其许多优越的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性能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由于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其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虽然多孔轻骨料的强度低于普通骨料,但是由于轻骨料的孔隙在拌和料搅拌时具有吸水作用,造成轻骨料颗粒表面的局部低水灰比,增加了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力。这样,在骨料周围形成了坚强的水泥石外壳,约束了骨料的横向变形,使得骨料在混凝土中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骨料的极限强度,使得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与普通混凝土接近。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轻骨料混凝土除满足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下面的要求: (1)砂轻混凝土和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砂轻混凝土也可采用绝对体积法。配合比计算中粗细骨料用量均应以干燥状态为基准

(2)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3)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 料的堆积密度。 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性能指标 三、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技术 1、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不得混杂;轻粗骨料运输和堆

轻骨料混凝土解析

幻灯片1 轻骨料混凝土 幻灯片2 第一节概述 定义:容重小于1900kg/m3的混凝土称作轻混凝土。 作用:轻混凝土主要用作保温隔热材料,也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使用。一般情况下,容重较小的轻混凝土强度也较低,但保温隔热性能较好;容重较大的轻混凝土强度也较高,可以用作结构材料。 幻灯片3 第一节概述 分类: (1)轻集料混凝土。这是一种以容重较小的轻粗集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成的混凝土。制成的轻集料混凝土容重为700~l900kg/m3,强度可达5~50MPa。 (2)多孔混凝土。该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砂浆或净浆中引入大量气泡而制得的混凝土。根据引气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加气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两种。多孔混凝土的干容重为300~800kg/m3,是轻混凝土中容重最小的混凝土。但由于其强度也较低,一般干态强度为5.0~7.0MPa,主要用于墙体或屋面的保温。 幻灯片4 第一节概述 (3)轻集料多孔混凝土。是在轻集料混凝土和多孔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混凝土,即在多孔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轻集料.该混凝土干容重在950~1000kg/m3时,强度可达7.5~10.0MPa。 幻灯片5 第一节概述 (4)大孔混凝土(或无砂大孔混凝土)。这是一种由粒径相近的粗集料、水泥和水为原料配制成的混凝土。由于粗集料粒径相近而又无细集料(砂),或仅有很少细集料对粗集料起粘结作用而无多余的水泥浆填充空隙,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很多大孔,从而降低容重,增加保温隔热性能。无砂大孔混凝土根据所用的集料是轻集料还是普通集料,容重可在1000~1900 kg/m3之间,强度一般为5.0~15.0MPa。 幻灯片6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

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 姓名:吕浩阳 学号:g201409106 系别:建筑工程学院

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技术经济效益,针对国内外轻骨料混凝 土技术的应用现状,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轻骨料混凝土应用 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措施予以展望。 关键词: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 1前言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中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之一。全世界混凝土年产量约90亿吨, 我国占40%以上,每年要用掉20亿吨以上的天然骨料。对骨料等资源的大量开采已造成了很多地方出现资源匾乏、耕地破坏、山林遭毁等问题。利用天然轻骨料、工业废料轻骨料、人造轻骨料等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密度较小、相对强度高以及保温、抗冻性能好等优点,降低结构自重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明显的技术、 经济优势。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锅炉煤渣、煤矸石等制备轻质混凝土,可降低 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废物利用,减少城市或厂区的污染,减少堆积废料占用的土地用量, 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1]。 2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2.1国外应用现状 美国早在1913年就研制成功了页岩陶粒(国外又称膨胀页岩),很快就用它配制成抗 压强度为30-35MPa的轻集料混凝土,并应用在了房屋建筑、船舶制造和桥梁工程中。20 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取代普通混凝土,修建了52层218米高的休斯 顿贝壳广场大厦,所用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为1840 kg/m3,抗压强度32-42MPa,取 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2001美国在California用轻骨料混凝土建成的Benicia-Martinez 桥,该桥总长2716米,最大跨度200米,所用轻骨料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为45MPa,干 表观密度1920 kg/m3。1993年以来美国每年轻骨料使用量都在350-415万m3,其中用于结 构混凝土部分占80万m3左右。 20世纪90年代初期,挪威、日本等国家研究了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配方、生产工艺、高性能轻骨料等,重点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英国采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建造了北海石油平台;挪威已成功应用CL60级轻骨料混 凝土建造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臂桥;日本则在1998年成立了一个由18家公司组成的高 强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

镇江科创园三期-丁卯精英公寓配套用房项目 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之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项目应用新技术概况 (2) 三、施工工艺 (2) 1、施工准备 (2) 2、施工方法 (2) 3、施工工艺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1、质量保证措施 (4) 2、安全保证措施 (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7338.5㎡,建筑层数为:地下2层、地上5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5度。 本工程质量目标位确保镇江市“金山杯”和江苏省:“扬子杯”。 二、项目应用新技术概况 本工程屋面采用150mm厚轻质泡沫混凝土保温材料,地下室底板采用100mm 厚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 本工程共使用轻质泡沫混凝土1285m3。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主要材料、设备及人员准备。 1.1.1主要材料:3 2.5水泥、HF30型发泡剂、水。 1.1.2主要设备:YT-40型发泡搅拌机、YT-30型泡沫混凝土输送泵、手推车、皮卷尺。 1.1.3人员准备:混凝土工8人、其他人员4人。 2、施工方法 2.1配制泡沫浆体 根据MLC泡沫混凝土配比和生产工艺,配制发泡浆体。 配制浆料过程发泡剂发泡过程 2.2拌制水泥浆

按设计选用的泡沫混凝土型号,先将定量的水加入搅拌机,再将称量好的水泥添加料投入搅拌机内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将预发泡沫倒入水泥浆体的搅拌机,搅拌约6分钟,使水泥泡沫浆料达到均质化要求,即可进行现场直接浇筑或泵送浇筑。预拌好的水泥泡沫浆料应在4小时内用完。 MLC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表 成品干密度kg/m3500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kg/m3450 水kg/m3100 植物性溶解发泡剂kg/m320 3、施工工艺 3.1基层处理 基层面清扫干净、无积水、无垃圾现象。 3.2浇捣泡沫混凝土 3.2.1将泡沫混凝土中预埋件、预留孔(水管、排水孔等)在浇筑泡沫混凝土前做好,严禁在浇筑后在保温隔热层上凿孔打洞。 3.2.2按设计选定的保温层厚度,设定浇筑面标高线,有找坡要求的尚应设定找坡线。 3.2.3在泡沫混凝土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时,同时保证底板泡沫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00mm,屋面厚度不得小于150mm。 底板浇筑屋面浇筑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 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 ,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 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 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 )水泥标号 1 <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 1 、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 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 ,容重增加约30 Kg/m3 。 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 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LC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L C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 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LC25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作者:武永琦单位: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2006-07-12】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研究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 引言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优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满足强度及其它性能要求的同时可大幅度减轻结构物的自重,利用这一特性,在一些特殊的结构中轻骨料混凝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北京市轻骨料混凝土已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并发挥其优良的作用。为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要求,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科研、设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我们成功配制出密度等级1400 kg/m3,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并被成功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为使轻骨料混凝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产生更大效益,特撰写本文对该技术的的研究及施工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2 原材料 轻粗集料 陶粒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粒,其性能指标见表1。 表 1 粘土陶粒的性能指标 陶粒种类密度等级公称粒径 (mm) 松散堆积密度 (kg/m3) 颗粒表观密度 (kg/m3) 吸水率 (%) 筒压强度 (MPa) a 600 5-16 564 960 b 700 5-16 628 1020 c 800 5-16 785 1180 轻细集料 轻细集料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砂,其性能指标见表2。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强度LC5.0,密度小于800kg/m3的称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5.0~15,密度800~1400kg/m3的称为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15~60,密度1400~1900 kg/m3的称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1)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2)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3)人造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集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2)轻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 一般采用自来水。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确定施工时所用的、合理的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为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方便的要求,并使混凝土具有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与表观密度等级 2.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轻骨料混凝土在具体条件下要考虑的特殊性能; 4.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特殊性能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满足经济性要求。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1)水泥强度和用量选择 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增加水泥用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给定骨料的强度顶点以前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时胫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10%。 (2)用水量和有效水灰比的确定 轻骨料的吸水率较大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不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有效水灰比要按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不能超过构件和工程环境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若超过要根据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进行选用。 (3)轻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确定 用大粒级的轻骨料配制的轻混凝土其强度通常较低。为克服其缺点,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或掺入适量的砂。此法尽管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但只要混凝土表观密度在规定值以下配制高等级轻骨料混凝土能为便于掌握各种轻骨料配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4)粗细骨料总体积的确定 它是用松软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细骨料总体积主要与粗骨料的粒型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户结构因素相关。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轻骨料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 )≤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 max ≤25mm,采用15~25mm 和5~15mm 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σ645.1,,+k cu o cu f f > 式中:o cu f ,——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 k cu f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 (2)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1)处于常规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 B W /≤%3.3883.5?? ? ??+?t a C

式中:W/B——水胶比; C——钢筋保护层厚度(cm); a——碳化区分系数,室内1.7,室外1.0; t——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 ①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②抗盐害的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b)抗Cl-的渗透性、扩散性,应以56d龄期,6h总导电量(库仑)确定,一般情况下,氯离子渗透性应属非常低范围(≤800库仑);c)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③抗硫酸盐腐蚀的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的环境,水泥中的C3A<5%;C3S<50%;b)根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c)胶砂试件的膨胀率<0.34%。 ④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的要求:a)混凝土中碱含量<3.0㎏/m3;b)在含碱环境下,要采用非碱活性骨料。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 坍落度≥200mm;扩展度≥550mm;倒筒时间≤15s;无离析泌水现象;黏聚性良好;2h 坍落度损失小于30%,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钢筋通过性能。 (2)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等级≥C40;体积稳定高,收缩小,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按主要技术内容中的耐久性技术指标控制,结合工程情况也可参照《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提出的指标进行控制;耐久性试验方法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方法,主要有: 盐冻试验方法;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 抗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水泥标号 1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1、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容重增加约30 Kg/m3。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轻集料混凝土种类

用轻集料配制成的、容重不大于1900公斤/米3的轻混凝土,也称多孔集料轻混凝土。 轻集料混凝土按轻集料的种类分为:①天然轻集料混凝土。如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和多孔凝灰岩混凝土等。②人造轻集料混凝土。如粘土陶粒混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以及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和用有机轻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等。③工业废料轻集料混凝土。如煤渣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膨胀矿渣珠混凝土等。 按细集料种类分为:①全轻混凝土。采用轻砂做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②砂轻混凝土。部分或全部采用普通砂作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 按其用途分为:①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小于800公斤/米3,抗压强度小于5.0兆帕,主要用于保温的围护结构和热工构筑物。②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800~1400公斤/米3,抗压强度为5.0~20.0兆帕,主要用于配筋和不配筋的围护结构。③结构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1400~1900公斤/米3,抗压强度为15.0~50.0兆帕,主要用于承重的构件、预应力构件或构筑物。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和耐火性能好等特点。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70兆帕,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可减轻自重20~30%以上,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保温性能良

好的墙体材料,其热导率为0.233~0.523瓦/(米·开),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2~33%。轻集料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其容重和强度成正比。容重越小、强度越低,弹性模量也越低。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约低25~65%。 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温隔热和耐火等)等效益。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大量应用于高层、大跨度结构和围护结构,特别是大量用于制作墙体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轻集料及轻集料混凝土,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型外墙板和小型空心砌块,少量用于高层和桥梁建筑的承重结构和热工构筑物。

(整理)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以天然多孔轻骨料或人造陶粒作粗骨料,天然砂或轻砂作细骨料,用硅酸盐水泥、水和外加剂(或不掺外加剂)按配合比要求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密度小、保温性好、抗震性好,适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轻骨料混凝土按细骨料不同,又分为全轻混凝土和砂轻混凝土。[1]采用轻砂做细骨料的,称为全轻混凝土;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砂做细骨料的,称为砂轻混凝土。 中文名称:轻骨料混凝土 英文名称:light aggregate concrete 定义:由天然轻骨料(如浮石)或人造轻骨料(如陶粒)或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矿渣珠)加水泥和水拌制成的重度小于18—19.5kN/m3的混凝土。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8/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8/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①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②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③人造轻骨料——如页岩陶粒、黏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骨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轻骨料应按不问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②轻粗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引方止树叶、泥土和具他有害物质混入。 ③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竹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要求同普通混凝土。

LC25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LC25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中国水泥网】作者:武永琦单位: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2006-07-12】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研究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 引言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优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满足强度及其它性能要求的同时可大幅度减轻结构物的 自重,利用这一特性,在一些特殊的结构中轻骨料混凝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北京市轻骨料混凝土已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并发挥其优良的作用。为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要求,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科研、设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我们成功配制出密度等级1400 kg/m3,强度等级LC25的预拌轻骨料混凝土,并被成功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为使轻骨料混凝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产生更大效益,特撰写本文对该技术的的研究及施工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2 原材料 2.1 轻粗集料 陶粒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粒,其性能指标见表1。 表 1 粘土陶粒的性能指标 陶粒种 类密度等级公称粒径 (mm) 松散堆积密度 (kg/m3) 颗粒表观密度 (kg/m3) 吸水率 (%) 筒压强度 (MPa) a 600 5-16 564 960 9.5 3.4 b 700 5-16 628 1020 9.2 3.9 c 800 5-16 785 1180 9.0 4.3 2.2 轻细集料 轻细集料采用天津武清生产的粘土陶砂,其性能指标见表2。

表 2 陶砂的性能指标 公称粒径 (mm) 密度等级细度模数松散堆积密度 (kg/m3) 颗粒表观密度 (kg/m3) 吸水率 (%) 0-5 800 3.4 774 1130 7.7 2.3 黄砂 选用永定河水系质量合格,级配合理的中砂。其表观密度2680kg/m3,容重1510kg/m3,细度模数2.5,含泥量1.4%,泥块含量0.3%。 2.4 水泥 选用唐山冀东水泥厂生产的盾石牌P.O42.5R低碱水泥,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能见表3。 表 3 水泥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能 细度 (%) (R+80μm) 比表 面积 (cm2/g) 密度 (g/cm3) MgO (%) SO3 (%) 碱含量 (%) 抗压强度 (MPa) 3d 28d 抗折强度 (MPa) 3d 28d 2.4 3650 3.10 1.45 2.49 0.49 27.8 59.5 5.6 8.8 2.5 粉煤灰 选用北京市三热电达信公司生产的优质Ⅱ级磨细粉煤灰,其密度2.42g/cm3,需水量比98%,45μm方孔筛筛余9.9%,粉煤灰的化学成分见表4。 表 4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SiO2Al2O3Fe2O3CaO SO3MgO K2O Na2O Loss 56.61 21.73 9.80 4.77 0.80 2.22 2.63 0.68 0.76 2.6 混凝土外加剂 选用北京兴宏光建材厂生产的复合型萘系高效减水剂WDN—7。其含固量为38%,掺量2.0%~2.5%,减水率24%,7d抗压强度比156%,28d抗压强度比137%。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轻混凝土的主要特点为: 1.表观密度小。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观密度一般可减小1/4~3/4,使上部结构的自重明显减轻,从而显著地减少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可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又由于构件自重产生的恒载减小,因此可减少梁板的钢筋用量。此外,还可降低材料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2.保温性能良好。材料的表观密度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轻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 3.耐火性能良好。轻混凝土具有保温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遇火强度损失小,故特别适用于耐火等级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4.力学性能良好。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受力变形较大,抗裂性较好,能有效吸收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故适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5.易于加工。轻混凝土中,尤其是多孔混凝土,易于打入钉子和进行锯切加工。这对于施工中固定门窗框、安装管道和电线等带来很大方便。 轻混凝土在主体结构的中应用尚不多,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但是,若对建筑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则可收到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考虑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节能效益,其技术经济效益更佳。 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

施工注意事项:①在大、中桥面面层铺装施工时,如果采用和正常路面一样的摊铺压实方法,压实度和抗渗效果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在桥面铺装S MA路面时,可以采用减小钢轮压路机的振动幅度,采用跟一台胶轮压路机在终压前适当的温度时碾压一遍,防渗水效果会好一些,但要注意不要使玛 脂上浮,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气温偏低时改性沥青S MA的正常施工。②改性沥青S MA摊铺施工时,应保持一个适当的摊铺速度,过快和过慢都会影响质量,摊铺速度过慢会引起压实过度造成玛 脂上浮,摊铺速度过快会造成压实度不足和渗水,比较适宜的速度在112~215mΠmin之间。 ③拌和时要特别注意矿粉的称量精度,矿粉含水量应≯1%,以免粘堵矿粉的称量精度,使矿粉放料速度慢而产生溢料和拌和能力下降;还要特别注意木质纤维的称量精度,以免用量不准或添加不上而产生废料。在施工过程中S 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查要求见表6。 表6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查要求 项目标准 平整度<016 构造深度Πmm018~112 路面实测空隙率Π%315~610 动稳定度Π(次Πmm)≥3000 8 结语 S MA路面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质量,使路面的使用性能如: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都有了大的提高。上面层用改性沥青比用重交沥青效果好。 修回日期:2006-03-10 (责任审编 王 红) 铁 道 建 筑 Railway Engineering June,2006   文章编号:100321995(2006)0620104203 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 杨秋玲,马可栓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河南南阳 473004)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取代普通混凝土至今,在国内外已有大批成功事例。文章介绍我国开展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使用状况,列举其性能优越性及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几个成功应用的工程实例。 关键词:轻骨料 混凝土 应用实例 中图分类号:T U52812 文献标识码:B 1 国内外研究应用轻骨料混凝土概况 111 国外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应用 轻骨料混凝土(又名轻集料混凝土,Light Weight Aggregate C oncrete)是指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的矿物掺合料配制而成,并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的干表观密度<1950kgΠm3的混凝土。 人造轻骨料最早使用年代在1920年左右。S1J海德是最初运用回转窑烧制膨胀粘土轻骨料,1928年,美国开始把这种方法用于商业生产。西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有了轻骨料的生产,美国和前苏联因缺少天然的普通骨料,大量生产和使用了人造轻骨料,使轻骨料混凝土在这两个国家得到飞速发展,但是轻骨料混凝土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非结构材料使用,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取代普通混凝土,修建了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如今,国外发达国家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C L50~C L60轻骨料混凝土已在工程中大量使用,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为80MPa,其表观密度在1800~2000kgΠm3之间。 20世纪90年代初期,挪威、日本等国家研究了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配方、生产工艺、高性能轻骨料等,重点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英国采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建造了北海石油平台;挪威已成功应用C L60级轻骨料混凝土建造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臂桥;日本则在1998年成立了一个由18家公司组成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研 401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配合比 试验中用到的数据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配合比参数列表 由体积法的可知,配合比计算公式为: m G/ρs+m w/ρw+m c/ρc+m A/ρA+p=1m3 也可以写成: m G/ρs+ V J+p=1m3 其中V J =m w/ρw+m c/ρc+m A/ρA

ρs----粗骨料视密度(kg/m3) m G---1m3透水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kg/m3) ρw--水的密度(kg/m3) ρc--水泥的视密度(kg/m3) ρA--减水剂的密度(kg/m3) V J--1m3透水混凝土中的胶凝浆体体积(kg/m3) m A--1m3透水混凝土中的减水剂的用量 m w--1m3透水混凝土水的用量(kg/m3) 已知水胶比Wc为,粉煤灰的掺入量的占胶凝材料的质量为10%,设计的目标孔隙率为15%,掺入的减水剂的量占胶凝材料的1%。用石子作为粗骨料,粒径的范围在5-10mm.它的视密度为ρs=2700Kg/m3,堆积密度为ρG=1499Kg/m3,水泥是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视密度ρc为3100Kg/m3,掺入的粉煤灰视密度ρSF为2100Kg/m3.求配合比。 1.粗骨料堆积孔隙率V 为: V=(1-ρG/ρS)×100% 式中: ρG--粗骨料堆积密度(kg/m3) ρS--粗骨料视密度(kg/m3) 得:V=(1-1499/2700)×100% =%

2. 1m3透水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计算: m G=α·ρG 式中: ρG --粗集料的堆积密度(kg/m3) α--修正的系数 m G--1m3透水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kg/m3) 因此,1m3透水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由: m G=α·ρG = 1499×=1468(kg/m3) 3.1m3透水混凝土中的胶凝浆体的体积: 由公式得V J =(1-m G/ρs)-P V=1-α·ρG /ρs-P 将公式代入到得: V J= 1000-1000α(1-V)-1000P 式中: V J--1m3的透水混凝土中的胶凝浆体的体积(kg/m3) P--设计的目标孔隙率(%) V--粗集料堆积孔隙率(%) 因此,1m3的透水混凝土中的胶凝装体的体积为 V J= 1000-1000α(1-V)-1000P=1000-1000**(%)-1000*=(L/m3)4. 1m3的透水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的用量: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完整版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胶凝材料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称之为轻骨料混凝土。若粗、细骨料均是轻质材料,又称全轻骨料混凝土。若粗骨料为轻质,细骨料全部或部分采用普通砂,则称砂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一般用水泥胶凝材料,但有时也用石灰、石膏硫磺、沥青等作为胶凝材料。 一、概述 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之处,在于骨料中存在着大量空隙,也正是如此,才赋予其许多优越的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性能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由于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其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虽然多孔轻骨料的强度低于普通骨料,但是由于轻骨料的孔隙在拌和料搅拌时具有吸水作用,造成轻骨料颗粒表面的局部低水灰比,增加了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力。这样,在骨料周围形成了坚强的水泥石外壳,约束了骨料的横向变形,使得骨料在混凝土中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骨料的极限强度,使得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与普通混凝土接近。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轻骨料混凝土除满足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下面的要求: (1)砂轻混凝土和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砂轻混凝土也可采用绝对体积法。配合比计算中粗细骨料用量均应以干燥状

态为基准。 (2)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3)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筒压强度和 1h 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 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性能指标 三、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技术 1、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不得混杂;轻粗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 ,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并防止风刮飞扬。在气温高于或等于 5 ℃的季节施工时,根据工程需要,预湿时间可按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轻粗骨料进行淋水或泡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低于 5 ℃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2、拌和物拌制 应对轻粗骨料的含水率及其堆积密度进行测定。在批量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前进行测定;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抽查测定;雨天施工或发现拌和物稠度反常时进行测定;对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可不测其含水率,但应测定其湿堆积密度;轻骨料混凝土生产时,砂轻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各组分材料应以质量计量;全轻混凝土拌和物中轻骨料组分可采用体积计量,但宜按质量进行校核;轻粗、细骨料和掺和料的质量计量允许偏差为± 3%;水、水泥和外加剂的质量计量允许偏差为± 2%;轻骨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