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活血的药物

舒筋活血的药物

舒筋活血的药物:

伸筋草,鸡血藤,续断,补骨脂,茯苓,乳香,没药,木香,延胡索等。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伸筋草、桂枝。

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白芷、土茯苓、花椒、艾叶、丹参、苦参、栀子、威灵仙等等。三七,桃仁,红花,牛膝等

丹参、红花、三七、土鳖虫、伸筋草、当归、川穹等。

路路通

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乳香,没药,红花等

川西归尾、川西红花、川芎、赤芍、白芍、鹤虱、利筋藤、桑寄生、刘寄奴、伸筋草、千年健、一口钟、乌药、青风藤、杞子、熟地、怀牛膝、狗脊、锁阳、和尚头、羊藿叶、骨碎补等

经络与养生

经络与养生 一、经络简介 1.何谓经络和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状系统。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脉分出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脉是主体,它的浅层分支叫络脉,较大的有十五络,主要分布在四肢、躯干前后、侧面。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是直接与人的体表和脏腑相联系的经脉,分左右对称循行于头面、躯干、四肢,贯穿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它们分别是: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它们一律从手走向头;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它们一律从胸走向手;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一律从头走向足;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它们一律从足走向胸腹。 奇经八脉是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不与脏腑直接发生联系的经脉,它们不受正经约束,对十二正经有统率补充联络和调节作用,通常把十二正经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阐述人体内部存在一种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是人体各部之间联系的通道,它把人体内的脏腑、外在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肉筋骨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的运行,使人体各部器官功能正常运行。《黄帝内经》推崇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可以说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诚然经络的实质还未完全彻底揭开,但一般认为,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经络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部分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对经络进行指压、推拿、针灸、拔罐、刮痧等均是疏通经络,其作用是使人体气血通畅、调和,以达到恢复和强化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正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解决了“气通则不痛,气滞则血瘀”“气虚血虚”问题,所以刺激经络穴位与内服药物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而且能收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至气至,气若顺者,得意轻松,血若通者远离疾病。”如果我们能掌握和运用经络、运行气血的路线,以及经络上各穴位主治的疾病,将

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

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 温经散寒的常用药物 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补骨脂.小茴香.川椒.等.活血花瘀的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泽兰.灵脂.蒲黄.三棱.赤芍.水蛭. 活血止痛散:本品为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本品为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克,一日2次。 活血通经止痛散跌损 【处方】三棱、莪术、黄柏、黄连、青皮、赤芍、紫苏、香附、柴胡、乳香、红花、苏木、菖蒲、千里马。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冲心,气紧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名称:安息香 类别:开窍药 药用部位:干燥树脂 药材性状:本品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在夏、秋季割胶。收集的液体树脂放阴凉处,自然干燥。 性味归经:平;辛、苦;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虚,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丹参、三七禁忌:气虚不足、阴虚火旺者慎服。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 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 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162455)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 一、活血化瘀药的定义及主治范围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 (一)瘀血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瘀血,是血运失常,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它既包括积存于体内的离经之血,也包括血行不畅,留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血液。 1. 瘀血的形成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于血脉,使经脉拘急挛缩,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2. 瘀血致病的特点 (1) 疼痛:瘀血停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中,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瘀血引起的疼痛,以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征。 (2) 出血:瘀血形成后,可阻滞于脉中,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造成出血。古人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之说。瘀血造成的出血,以血色暗红、紫黑或夹有血块为特征。 (3) 肿块:外伤肌肤造成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积久不散者,则多表现为癥积,按之固定不移。 (4) 皮肤粘膜青紫:常见唇舌紫暗,有瘀斑瘀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为血瘀局部,或瘀血阻滞,气血不得流通,局部失养所致。 (5) 舌脉之变化:舌质紫或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目前公认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注: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 现代认为多种疾病可纳入血瘀证范畴。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丹七片,舒筋活血片标准

丹七片 拼音名:Danqi Pian 书页号:Z1-48 标准编号:WS3-B-0047-89 【处方】丹参150g 三七 150g 【制法】以上二味,三七粉碎成细粉;丹参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50℃)的清膏。取清膏 1份,加三七细粉 1份,混匀干燥,压制成 600片,或再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素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浅黄棕色;气微,味微苦、甜。【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类圆形、灰帽形、多面形或多角形,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人字形;树脂道碎片黄色,内含滴状或块状分泌物。(2)取本品 2片,研细,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数分钟,甲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酐数滴,微温后,加硫酸 1~ 2滴,即显红、紫、污绿色。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滞,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3~ 5片,一日 3次。 【规格】每片重0.3g 【贮藏】密封。 舒筋活血片 拼音名:Shujing Huoxue Pian 书页号:Z13-202 标准编号:WS3-B-2624-97 【处方】红花 80g 香附(制) 300g 狗脊(制) 400g 香加皮 200g 络石藤 300g 伸筋草 300g 泽兰叶 300g 槲寄生 400g 鸡血藤 300g 自然铜(煅) 50g 【制法】以上十味,先将红花、香附、狗脊、香加皮粉碎成细粉,过筛。自然铜加水煎煮2小时,然后加入络石藤、伸筋草、泽兰叶、槲寄生、鸡血藤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粉末980g,淀粉49g,饴糖147g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3818片,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片;味苦。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冠碎片黄色,有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管,分泌细胞类圆形,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细胞作放射状排列。梯纹管片淡黄色至金黄色,纹孔排列整齐。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D)。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4:33:51.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金明吴力强 [导读]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经济学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依据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其成本-效果比率。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A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97,高于B组的2.28。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中药饮片相当,而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所需的治疗费用更高,但其冲服更为方便,故中药配方颗粒适合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患者应用。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活血化瘀类;配方颗粒;中药饮片;成本-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10-02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往的中药饮片煎煮流程较为复杂,大部分年轻人均不会选择中药煎煮,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近年,由于中药提纯工艺以及炮制工艺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患者只需用开水冲泡颗粒制剂即可服用,简单方便。但这同样引发了许多患者的争议,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与费用是否与传统的中药饮片相似?为此,本研究以活血化瘀药为例子,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形态中药的成本-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9~80岁,平均(59.20±5.16)岁;B 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8.59±5.5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中医辩证为血瘀证,A组选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药方(1袋以10g为准):川芎2袋、丹参2袋、当归1袋、牛膝1袋、桃仁1袋、红花1袋、大黄1袋,配方颗粒均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天1剂,开水冲服颗粒制剂后饮用,连服2周。B组接受中药饮片治疗,药方:川芎20g、丹参20g、当归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大黄(后下)6g,饮片均购自苏州天灵有限公司,每日1剂,水煎煮,连服2周。 1.3 评定方法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成本及效果。①治疗效果评价:显效:病患的临床症状较用药前比较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有效:病患的症状较用药前有好转;无效:用药前后病患的症状无改善。②成本确定:成本是指某一治疗方案治疗某病时所消耗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隐形成本[1]。因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难以计算,本次研究考虑病患支付的中药费用(直接成本),且为使研究结果有参考价值,本次统计的费用以2019年1月的标准价格来计算。成本-效果比=直接成本/治疗总有效率,该数值越少,说明该药物或治疗方案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所付出的治疗费用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所得的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χ2=0.218,P=0.640),见表1。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活血化瘀舒筋活血吃什么好

活血化瘀舒筋活血吃什么好 淤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因为内脏的功能失调,导致了血脉不通,血液不能到达我们人体当中某一部位,就会产生流血不通畅。形成了淤血的肿块。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肿痛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那么活血化瘀舒筋活血吃什么好? 桃子味甘酸、性温。作用:活血消积,补气生津。宜于瘀血胃腹痛,津亏便秘。虚寒证忌食。 醋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作用:活血祛瘀,止血,安蛔、解毒。宜于瘀血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外感者忌食,不宜与茯苓同食。 生姜、生葱、辣椒、生蒜、藠头、洋葱等算是热性的蔬菜,但是不能简单地说用于舒筋活血,因为还有用法上面的讲究盒搭配。 其他的就都归于水果和药物了——但是你别忘了: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入药,大部分药物都可入菜,你可以找中医看看,求几个药食两用的食疗方剂。

柠檬:柠檬中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能缓解钙离子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防治高血压和心肌梗塞。 凤梨:凤梨中包含生物与凤梨蛋白,不仅能使血凝块消退,还可及早制止血凝块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 葡萄柚:葡萄柚中的柠檬醛能显着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也能优化动物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柠檬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橄榄:橄榄油中所富含的油酸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进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另外,其中的聚酚类化合物也可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山楂:山楂中的黄酮类、三类,能扩张外周血管,具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大白菜:大白菜中的丰富维生素C能降低人体胆固醇浓度,增血管弹性,常吃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舒筋活血----------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词

舒筋活血----------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词 现在把主要转折词,分类列下,供大家参考。 Ⅰ表示"尤有进者"的意思: Again, also, then, besides, further, furthermore, moreover, next, in addition等, 如:①Jason teaches diligently. Besides, he writes a lot. ②English is a useful language. For one thing, it is an official language in the UN. Then, it is widely used in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Ⅱ表示"反意见": But, however, still, yet, after all, for all that, in spite of,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 如:③Jim is intelligent but lazy. ④Singapore is not a big country. On the contrary, it is very small. Ⅲ表示"困果关系": Therefore, so, hence, thus,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等, 如:⑤Some people are over-ambitious. As a result, they are usually unhappy. ⑥Tom did not work hard; hence, he failed.

最新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 ,“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 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 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 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 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 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止痛活血化瘀中药药方大全

葛根 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着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草决明(决明子、青箱子) 功效 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祛、益肾明目等功能 作用 (1)抗菌作用:决明子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降压、降血脂 (3)抗血小板聚集 另外,决明子内用泡茶有很好的减肥作用,外用做决明子枕头,外用做枕头用生决明子3-4公斤,用布袋装好做成枕头。决明子性微寒,略带青草香味,枕着睡觉闻着味道,犹如睡在青草丛中。其种子坚硬,又可对头部和颈部穴位按摩,所以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均有辅助作用。 ●杭白菊 性味:辛、甘、苦,微寒 功能:

血管堵不用怕中医活血化瘀的秘方

当血管堵塞不足70%时,人体无任何感觉,当堵塞超过70%进入晚期时,人体才会有不良感觉。 按照血管横断堵塞的程度,一般分为: 堵塞初期:堵塞30%无症状 堵塞中期:堵塞达50%无症状 堵塞晚期:堵塞达70%出现症状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用为我们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专家提倡: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人体每6.5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分布着长约6.1米的血管。好的血管让人看着特别舒服:动脉血管富有活力,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 可有些人的血管不免让人捏一把汗,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 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 自测:你的血管几岁了? 1、在情绪压抑,过于较真; 2、嗜吃方便面及饼干、点心,偏食肉类食品; 3、不愿运动; 4、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年龄超过400; 5、爬楼梯时胸痛; 6、手脚发凉; 7、有麻木感; 8、忘性大,经常丢三落四; 9、血压升高; 10、胆固醇或血糖升高; 12、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中风等 12项中,如果你:

符合其中1—4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尚属年轻; 符合5—7项,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 符合8—12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将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 后两种情况的出现,提示你患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的可能性较大,到了该调整生活方式的时候了。 血管“天敌”黑名单 1、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 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2、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 三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为“熬夜族”。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时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 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3、一天两包烟,血管易“中毒”。 “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的元凶之一,哪怕你身体再好,一天两包烟,也肯定会给血管留毒,让它一天天脆弱下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纪蔚说,美国科学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琥珀带3个月,身上的疾病减轻了,加琥珀蜜蜡妹微信:zoo719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还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4、运动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视。 如果脑血管有问题,出现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问题,这几率就会变成4倍。 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放100—200根,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 5、高血压、糖尿病拖累心脑血管。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 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血糖高的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通络中药 这类药物具有流通血脉、疏通络脉的作用。络脉可分为十五络、络脉、孙络,由经脉分出,呈网状散布于全身各处,配合经脉网络五脏六腑,以运行营卫气血。如血瘀脉中,络脉不通则会引起疾患,如固定不移的疼痛,包括刺痛、割痛,按之痛剧,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者,以及局部感觉异常、活动不利等,均可用此类药物。 麝香:辛,温,入心、脾经。活血通经,善走窜,内服外用均可使壅闭之络脉开通,亦能促进苏醒。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皆可以之急救。《本草纲目》谓之诸风、诸气、诸血、诸痛、诸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皆宜以此疏导开通。叶天士治顽痹,王清任治上部瘀血,皆以之通络定痛。 马钱子:性苦,寒,大毒,人肝、脾经。消肿止痛,多用于伤、外科。王清任谓之“龙马自来丹”,即以此为主药。近年来多用于癌症,亦有验案。外用能治面瘫,煎服可治乳糜尿。惟此品毒性剧烈,需如法炮制后方可入药。 全竭、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具有镇痉、止痛、解毒等作用,二药合用名“止痉散”,吞服能立止头痛,善搜剔经络血瘀,故久病、怪病与血瘀兼有风征者,用之多有效。蜈蚣能促使疮面收口生肌,又可治噎膈。乳香、没药:苦,平,人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能治血凝不通所致之痛经与外伤性疼痛、风湿痹痛,还有通经作用。两药每每相兼而用。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消散血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证候。近年来用作止痛剂颇验。另有藏红花性寒,兼能凉血解毒。 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临床与红花合用,为活血化瘀的基本药物。桃仁除具有调经止痛、治伤消肿等作用外,还能润肠,可使瘀热从大便排出,肠瘫、肺瘫、肠燥便秘以及血瘀化热者多用之。 王不留行:苦,平,入肝、胃经。临床多用以通利血脉,上能通乳汁,下可通经闭。用其软坚、通痹、消肿之功,颇有疗效。 穿山甲:咸,微寒,入肝、胃经。善走窜,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可消瘫肿。已化脓者,可促其自溃,亦治痹痛、癥瘕。近代用作升高白细胞计数及治疗特发性血尿。 螳螂:咸,温,入心、肝、大肠经。散瘀血,兼能通便。可用于不全性肠梗阻;配全竭、蜈蚣能治癌肿疼痛;又能入心泻热,以治小儿急惊风抽搐。 鬼箭羽:苦,寒,入肝、大肠经。破血通经,用治瘀阻腹痈,风湿痛,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变形、活动不利,有除痹活络之功效。近年又用以治癌肿、糖尿病者,也有疗效。 苏木:甘、咸,平,入心、肝、脾经。功效有类红花,少则和血,多则破血,多用于跌打损伤、瘀阻腹痛。外用治血肿。与人参同用,有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自然铜:辛,平,入肝经。多用于外伤性骨折,瘀滞疼痛。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之效。 活血消癥药 这类药物能祛除瘀血,消散癥积,适用于瘀血结聚的癥结肿块。《医林改错》谓:“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故凡肿胀包块,按之硬痛,固定不移而经久不消者,均为瘀血所致,如肝硬化、肝脾肿大、子宫肌瘤以及各种肿瘤与血肿、包块均是。活血化瘀药物,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故能消除肿瘤。虫类药在这类药物中比重大,叶天士说:“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因其能走窜攻坚,破血逐瘀,消散癥积之力独胜。 廑虫:咸,寒,人肝经。破血逐瘀,消癥散结。用治跌扑损伤、肝脾肿大。因功善搜剔,故久瘀者多用之。人参鳖甲煎丸与下瘀血汤皆有之,单味研末吞服,治腰部扭伤有效。 水蛭: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破血消癥,散瘀之力较强,药理证实其具有抗

舒筋丸说明书解析

篇一:舒筋丸 舒筋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舒筋丸 [药典] 【汉语拼音】 shu jin wan 成份: 马钱子粉、麻黄、独活、羌活、桂枝、甘草、千年健、牛膝、乳香(醋制)、木瓜、没药(醋制)、防风、杜仲(盐制)、地枫皮、续断。辅料为蜂蜜。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规格: 每丸重3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贮藏: 密封。 包装: 塑料球壳装,每丸重3g。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11020871 生产企业: 北京市东升药业有

限责任公司 篇二:舒筋定痛胶囊说明书 舒筋定痛胶囊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舒筋定痛胶囊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疼,风湿痹疼。 【规格】每粒装0.27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不良反应】 【禁忌】孕妇禁用。经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5.本品中大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分析

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分析 摘要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除了传统上应用于治疗心脑疾病之外,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妇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中药药理学及中医临床的角度,论述了丹参、川芎、当归、红花、赤芍五种常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梳理了活血化瘀药物的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肝肾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除了传统上应用于治疗心脑疾病之外,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妇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分析几种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应用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归纳相应药物的应用规律。 1.丹参: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神农本草经》称“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本品味苦色赤,入走血分,能活血补血,祛瘀止痛,除烦安神,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中含有脂溶性成分多达40余种,主要有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主要有丹参素、丹酚酸等,丹酚酸多数有丹参素与其他有机酸类化合而成。[1]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清、血浆比粘度,使红细胞电泳速度加快,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降低白细胞粘附性,使血液流变性得到改善;丹参具有一定的扩血管的作用,但是相对微弱,丹参有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肺动脉压及抗血栓作用[1],可以使瘀滞的微循环加速,流态改善,微血管口径扩大,微血管开放数增加,对血瘀证患者血液的“黏、聚、滞”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丹参可以使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等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减低。 丹参能够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流

什么中药能够活血化瘀

什么中药能够活血化瘀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猫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气消痰的莱菔子、薤白、橘红、陈皮等,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三、理气活血化淤 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常用药物: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方剂举例:血府逐淤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 适应证:疏肝行气活血化淤适用于肝郁气滞血淤证,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于病情随情志刺激而变化,或患者忧郁不安者,益气活血化淤适用于气虚血淤证,主要现象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病久体倦、纳差、气短、心悸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症,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后期,同时必须注意,行气太过易耗气,温燥之品能伤阴,临床应用宜慎重。 四、清热活血化淤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