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4课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牛顿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难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上帝给了人类三个苹果,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三个苹果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从夏娃摘下苹果哪一刻开始,驱动她的只是人类永恒的好奇心,让人类有了道德和欲望。

第二个苹果击中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头脑,从牛顿得到这个苹果开始,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让人类有了科学。

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掌握,让人们为这个苹果疯狂,已成为当今世界创新的代名词。

一、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

1、童年时代: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名叫乌尔索普的小村庄,在他出生时父亲已去世,3岁时,母亲也改嫁了。他的童年时代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牛顿从小就爱思考,他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再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

1642年,正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的那一年,也是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牛顿出生在英国北部一个叫乌尔索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继承祖产,是当地一个有钱人。他的母亲汉娜是一个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牛顿快要出生的时候,36岁的父亲突然病逝。据说牛顿出生的时候身体很弱,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被雇来帮助牛顿母亲汉娜的两个女佣,被差遣去一个夫人家里拿药;很显然牛顿太孱弱了,这两个女佣取到药回来时,她们以为来不及了,那孩子必定已经死了,就坐在台阶前休息。”牛顿3岁的时候,母亲汉娜改嫁,牛顿的童年时代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一直到11岁母亲因第二位丈夫去世重新回到牛顿身边。

自童年时代起,牛顿就从事发明活动。还在五六岁时,他就用木工工具制作了一架木质四轮车,来帮助外婆运送东西。少年时家里没有钟表,牛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一块圆石凿成一个日晷仪,用以计时。在格兰萨姆镇一所中学学习期间,他常常到小镇的一座山顶上观察风车,又根据风车的原理,做成了一架

用小老鼠的爬动来带动的风车,如今这种风车已成为风靡世界的玩具。

牛顿生活的年代是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早期,正是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有所突破,思想文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2、中学时代:除进行发明创造外,中学时代的牛顿已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时,他考进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

牛顿在格兰萨姆镇的国王中学上学,由于离家较远,租住在一家药房的楼上。房东先生是一位药剂师,平易近人,热情开朗,牛顿可以在他身旁看他工作和提出问题,从而给了牛顿早期的化学概念,也给了他自行做试验的机会。牛顿喜欢做试验,他把自己看到的现象都记录下来。有时候把药瓶旁边的说明书抄录下来,甚至自己还可能创造一些配方。在国王中学的时候,牛顿曾经与同学打架,那个同学的成绩比牛顿优秀。于是“战斗”结束以后,牛顿就宣布学习成绩一定要超过欺负过他的那个家伙,从此牛顿勤奋学习,在短期内成绩迅速超过了那个同学,而且跃居全班第一。牛顿16岁的时候,在学校里已经很有名气了,校长认定他是个应该进大学的候选人。可是,他的母亲汉娜并不重视教育,尽管她的哥哥受到剑桥大学的教育,但汉娜却认为没有多大必要让牛顿继续接受教育,不识字也能把农场经营得很好。校长的坚持使汉娜做出了一个决定,让牛顿辍学回家。在17世纪的时候,这个决定并不令人意外。辍学在家的牛顿总是寻找一切机会追求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农场上的工作显得心不在焉,被人们认为生活马虎、散漫。当地的地方法院至今仍记载着牛顿被处罚的情况:1659年牛顿被罚了3先令4便士,处罚原因是“放任他的羊群破坏了田野小树”。另外两次罚款,每次都是罚款1先令,是因为“放任他的猪群践踏玉米田”和“纵容他的田园篱笆毁损不予修理”。国王中学的校长看到牛顿展现出的无穷求知欲望,再次劝说汉娜,再加上汉娜哥哥(牛顿的舅舅)的劝说,汉娜终于同意让牛顿去上学了。这样,牛顿通过考试,在1661年成为剑桥大学的学生。

教师着重从牛顿的强烈求知欲望来介绍牛顿的中学时代,使学生知道牛顿在中学的优异成绩来源于其刻苦勤奋。

3、大学时代: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除了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学习外,他还用大量的时间自学笛卡儿等人的数学著作,这些著作将牛顿引导到当时数学的最前沿一解析几何与微积分方面。大学毕业前,他就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由于家境不很富足,交不起昂贵的学杂费用,牛顿以减费生身份进入剑桥大学。按学校的规定,减费生必须做一些清洁、侍餐、送信等工作,以资补偿,为此,牛顿受到那些贵族和富豪子弟的歧视。但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在毕业前提出了二项式定理,当时他只有22岁。有人认为,即使牛顿没有别的成就,仅这个定理也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

牛顿的老师巴罗(1630~ 1677) , 曾任剑桥大学第一任“卢卡斯教授”, 三一学院院长和剑桥大学副校长,是当时顶尖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剑桥大学的首席教授席位就是专门为他设立的,但他在39岁时就主动退休了,因为他要将席位让给当时只有28岁的牛顿,以给牛顿更大的发展空间。

牛顿果然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大放异彩,成果累累,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他非常感激地表示,因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数学桥

牛顿数学桥是剑桥大学城里的一大景观,全桥由7177根大小不一的木头衔接而成,有10299个接口,如果以一个接口用一枚铁钉来计算,那么至少需要 10299枚铁钉。但牛顿把所有铁钉都倒进了河里,整座桥没用一枚铁钉,这就是数学的奇妙。多少年来,剑桥数学系的高才生们都梦想解破数学桥的奥秘,换句话说就是想在纸头上造一座跟数学桥一模一样的桥。但如愿者无一。多数人设计出来的桥至少需要上千枚

铁钉才能达到原桥同等效果,只有少数几人把铁钉数量减少到千枚数之内。有个冰岛人,他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把铁钉数减少到561枚。4、早期成就

(1)1665~1666年: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鼠疫,为躲避瘟疫,牛顿回到乡下。在乡下的这两年是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665—1666年英国发生可怕的瘟疫,牛顿回到自己的家乡乌尔索普。这两年中,牛顿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可以说牛顿在乌尔索普的日子里产生了许多灵感和直觉,而且这些思想日后变成了伟大的定律,成为近代科技的基础。但乡居期间培养出来的思想并未成熟也未定型,这是牛顿的知识快速发展时期,也可以说是牛顿迈向成功的起步。关于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它说明牛顿开始思索重力观念的延伸问题。牛顿一生的工作习惯是手边能够拿到的,都可以用来写东西,在他母亲不久前用过的一张旧契约的背面,牛顿留下了他的思考历程。这张羊皮纸一直保留至今,上面写满了摘要和计算,那上面记载的东西最后导引出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也泄漏出牛顿那个时候的思考是不完善的。

(2)牛顿在研究了伽利略等人的实验成果后,自己制作了一架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他还进一步说明了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这个原理是指物体的颜色是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而不在物体自身上。)。他的实验与结论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这样,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

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

(3)在进行光学研究的同时,牛顿于1668年设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用这架望远镜,他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在英国皇家学会的要求下,牛顿又亲手制作了一架更大的反射望远镜,送给皇家学会。现在的天文反射望远镜,就是在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反射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是完全由牛顿自己独立完成的,他用自己的配方做成合金,制造反射镜,自己凿模子,自己打光、做镜筒、装置部件、调整角度距离等。这架望远镜清晰度极佳,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圆圆的木星及其卫星群,也可以看到金星的角。1671年底,牛顿勉强同意让巴罗将天文望远镜带往皇家学会。好几年以后,伦敦的工艺师们试图仿制一具可用来观测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结果统统失败。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个正球体,两千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牛顿却根据他的力学,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此言一出,学界哗然。地球那么大,牛顿又从不出远门,他凭什么说地球有点扁?可是法国科学家经过三次实地测量,终于证实了牛顿的看法。用力学能算出地球的形状,真是个奇迹。

(4)1672年,牛顿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当年他将自己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送交学会。这篇论文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这个学说在后来的两个世纪中,统领西方物理学界,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牛顿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光是由一粒粒像小弹丸一样的机械微粒所组成的粒子流。而惠更斯认为光是

一种机械波动,由发光物体振动引起。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 (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又提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光波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论,赋予光以波粒二象性,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愛因斯坦說:“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結合物理实验、数学理论、机械发明成为科学艺术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牛顿。”

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还在大学里,牛顿就已经了解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相信开普勒提出的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理论。但行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牛顿感到一定有一种隐藏着的力量在牵着这些行星,使它们不至于脱离轨道,在天空中乱飞。重物落向地面,也是由于这种力量的吸引。

(2)主要内容:宇宙间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

(3)意义:万有引力定律后来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人们用这个定律解释彗星的轨道问题、双星行为以及新发现行星的运动等,在实践中多次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万有引力定律

这是17世纪牛顿在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时所发现的规律,后来被称做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说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和它们每一个的质量都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从1665年到1685年,花了整整20年的漫长时间,才沿着离心力—向心力—重力—万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顺序,终于提出“万有引力”这个概念和词汇。这些概念的相继转变和证明,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是来之不易的,没有一个个层次的分析概括,没有观念上质的不断飞跃,是不可能的。牛顿是在《原理》一书第三卷中首次使用这个词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间应在1685年春。

2、创立牛顿力学

(1)标志: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

促成这部伟大科学巨著诞生的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1684年的一天,有三个人约好在伦敦的一家咖啡馆见面,一个是牛顿,另一个就是哈雷,还有一个是牛顿学术上的死对头胡克。哈雷一向对行星运行的原理很感兴趣,他向另外两位请教一个问题:“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作用力,会与其跟太阳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吗?”虽然胡克指出根据此原理的所有天体的运动定律都有待于证明,胡克还说他已经证明过这个结果,只是不愿意向任何人透漏这个秘密,胡克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哈雷在与牛顿的接触中,逐渐摸到他的脾气。有一天哈雷问牛顿:“如果行星受太阳的吸引,且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话,依你看来行星所走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牛顿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椭圆形的。哈雷博士既惊喜又诧异,连忙问他是怎样知道的?牛顿回答说:“怎么,是我计算出来的呀!”哈雷当场请教计算的方法。牛顿立即在纸堆中翻寻,可是他找不到计算的草稿,他答应重新计算并以后寄给哈雷。

哈雷等了三个月,终于得到了一本超过他所期望的文稿,名为《绕转物体的研究》,这就是后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初稿。

(2)内容:在这部著作中,他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物体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阐明万有引力的概念并把它应用到天文学中。此外,他在书中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这是一本重要的力学全书,它用数学表达方式,把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零散的理论加以科学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3)地位:牛顿力学成为经典力学理论,居于物理学的统治地位,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和

的建立才打破了这种绝对权威。

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恩格斯

三、勤奋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1、勤奋的探索精神:当牛顿成名后,曾经有人问他,用什么方法做出了那样多的发明和发现,牛顿回答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不过对一件事能够用很长时间加以考虑。的确,在科学研究上,牛顿是一个十分专注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位勤奋的探索者。牛顿一生未婚,他的多半时间都在剑桥大学里工作,而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又都花在实验室里。通常他很少在夜里两三点前入睡,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有时为了一项研究会通宵达旦,或连续几个星期工作在实验室里。

牛顿对科学研究的专注程度已经达到狂热的地步,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吃惊。有一个叫汉弗莱的人,曾经做过牛顿的助手,协助牛顿抄写文件和做实验。他对牛顿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那段时间的生活做了这样的描述:“他对自己的研究是如此专注和认真,以致他吃得很少,时常根本忘记了要吃东西……他难得上床睡觉,直到清晨两三点、甚至五六点才就寝,也仅睡四五个小时而已。特别是春天和秋天,他经常把自己留在实验室里,有一回长达六星期之久。炉火日夜不停地燃烧,他整夜地坐守在火炉旁,然后下一夜轮到我看守,如此轮替直到他完成化学实验为止。”

由于牛顿不愿意在完全准备妥当之前透露他的构想,所以他几乎发狂地工作。汉弗莱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做过任何运动或休闲活动,既不骑马兜风、散步,也不玩滚木球或任何其他运动。他几乎从不离开书房,好像一分钟不做研究就会损失几小时的宝贵光阴。他既努力又认真……他吃得很少,时常还忘记了吃东西,我有时到他的书房发现他完全没有碰过食物。当我提醒他时,他会说‘我没吃吗?’。然后走到旁边,站着吃一两口就算吃过饭了。我可以说,我从未看过他坐在餐桌旁吃饭。”

牛顿:“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2、科学的研究方法

牛顿将实验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这是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牛顿是第一个充分使用这种方法的人。牛顿的研究方法被后人总结为“归纳一演绎”法,他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后,还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证明自己所得出结论的正确性。这种严肃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相结合,使牛顿做出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世纪时候,靠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十分盛行。到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了许多以前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星体,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注重实验和实践,创立了实验和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培根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牛顿就是在前人方法的基础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牛顿的研究方法被后人总结为“归纳—演绎”法,他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后,还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证明自己所得出结论的正确性,这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牛顿是第一个充分使用这种方法的人。正因为牛顿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探索精神相结合,使牛顿做出了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晚年: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

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40岁以后,他把兴趣逐渐转向政治、化学(贱金属变成黄金)神学问题,写了近200万言的著作,毫无价值。

3、逝世:1727年3月20日,牛顿去世,终年85岁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四年之后,后人为牛顿修建了一座巴洛克式的纪念碑,表现出牛顿一生多方面的工作和成就。景观中有一群小天使,其中一个玩弄棱镜,一个玩弄望远镜,还有一个手拿一枚新铸的金币(牛顿曾经负责造币厂的工作)。牛顿的浮雕是整个纪念碑的主体,被一群小天使围绕着,他严肃地倚着四本成垒的书,书名是《光学》和《原理》、《神学》、《年代学》。

牛顿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获得了国葬的礼遇。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那是安葬英国英雄们的地方。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以及大法官。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当时正在英国访问,他目睹了牛顿的葬礼,十分感叹牛顿所获得的殊荣。他是这样描写的:“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的臣民爱戴的国王一样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没有哪一位科学家享受如此殊荣的。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将会是屈指可数的。”

4、评价牛顿

(1)牛顿是英国物理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经典力学建立者。是近代科学之父。

(2)他创建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在光学、数学、天文学研究方面也做出划时代发明和发现,(3)牛顿是17C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思考:为什么说牛顿是“近代科学之父”?

(1)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2)在天文学方面,他解释了潮汐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关,而且与太阳的引力也有关系;牛顿从理论上推测出地球不是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等。

(3)在物理学上,牛顿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工作,建立了三条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

(4)在数学上,牛顿创立了“牛顿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

(5)在光学方面,牛顿发现白色日光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并制成“牛顿色盘”;关于光的本性,牛顿创立了光的“微粒说”。在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用数学解释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

(6)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概括和总结。

学思之窗

1.你怎样看待牛顿的学习方法?

答案提示:牛顿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通过做实验、记笔记,积累数据,并能够把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的学习方法与当时的“归纳—演绎”科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2.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可信?为什么?

答案提示:后一种说法更可信。牛顿不是在苹果坠落的那一刻才开始思考重力问题的。在大学里,牛顿已深入了解了前人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牛顿得出万有引力的结论之后仍继续思考,直至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才完整地提出万有引力定理。

3.牛顿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他取得的成就?在他身上我们能够学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提示:牛顿对待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很谦虚的。我们可以从科学家身上学到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还有勤奋的探索精神等。

本课测评

1.牛顿一生有哪些重大理论发现?这些理论发现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提示: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在天文学方面,他解释了潮汐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关,而且与太阳的引力也有关系;牛顿从理论上推测出地球不是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等;在物理学上,牛顿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工作,建立了三条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在数学上,牛顿创立了“牛顿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牛顿发现白色日光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并制成“牛顿色盘”;关于光的本性,牛顿创立了光的“微粒说”。在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用数学解释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概括和总结。

2.牛顿为什么能够做出这些重大发现?

答案提示:在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加上牛顿勤奋的探索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略)

2.阅读与思考

结合牛顿的科学成就与研究方法,分析他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提示:牛顿在大学里,就已经了解到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相信开普勒提出的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理论。在此基础上,牛顿进一步思考,行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最终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理。牛顿所采用的“归纳—演绎”方法也是建立在伽利略、培根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他是第一个充分使用这种方法的人。所以牛顿把前人都看作自己的朋友,但又不盲目地迷信前人,而是不断发展、创新,所以牛顿说“我更好的朋友是真理”。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9: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清单一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个人条件 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 1. (1)中学时代:牛顿从小就爱思考,善于观察,中学时代的牛顿已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 (2)大学时代:牛顿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逐渐被引导到当时数学的最前沿——『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方面。 (3)大学毕业前:牛顿提出了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4)1665~1666年:他在光学、数学和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2.光学方面的成就 (1)折射:牛顿制作了,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并进一步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反射:1668年,设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3)光的本质:1672年,在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的见解,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深化认知] 牛顿关于光的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已有的光学研究成果,开启了光学研究的新时代,为近代光学研究和其他物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清单二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内容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 (1)理论基础:在大学,牛顿就已了解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2)主要内容: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 2.牛顿力学 (1)三大定律:1687年,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中,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阐明万有引力的概念并把它应用到天文学中。

(2)体系形成:用数学表达方式把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理论加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3)地位:牛顿力学成为经典力学理论,居于物理学的统治地位,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和的建立才打破了这种绝对权威。 [深化认知] 牛顿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清单三牛顿取得科研成就的启示 勤奋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1. 在科学研究上,牛顿是一个十分专注的,是一位勤奋的探索者。 2.科学的研究方法 牛顿将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这是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后人将其方法总结为“归纳—演绎”。 3.严肃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后,还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这种严肃科学态度和勤奋探索精神相结合,使牛顿做出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并为的发展奠定基础。 [深化认知]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探究点一牛顿的成就 [史料探究] 材料一①下图为牛顿在进行光学实验:

高中历史近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及世界近代史大事年代、时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但丁、米开朗琪罗)世纪14-15 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麦哲伦环球、哥伦布新大陆)之交16、15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日本德川幕府年1603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长期会议(查理一世召开)年1640 查理一世断头台,克伦威尔护国公年1653,164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年1660 光荣革命,威廉为国王年1688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权利法案》1689 年,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王位继承法》年1701 起于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开明君主、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天赋人权)世纪18 年1763 英法矛盾,七年战争英国胜英国工业革命左年1760-1840 右年1782,1771 水力纺纱厂,瓦特蒸汽机列克星敦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年1775日4月7年1776 美国独立,大陆会议杰弗逊《独立宣言》,联邦体制美国费城《合众国宪法》年1787 年1789 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人权宣言》日攻占巴士底狱,法

国大革命,4月7法国路易十六三级会议,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年1804 拿破仑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年1830年,1815 欧美开始一次工业革命年1820-1840 林则徐虎门销烟年183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年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四国《天津、北京条约》年1856-1860 林肯当选总统年1860 年1861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中国洋务运动开始,设立总理衙门,安庆内军械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年1862 《解放黑奴宣言》、林肯颁布《宅地法》年1864 普鲁士俾斯麦铁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六年统一德国年1865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方胜利,美国统一年1868 日本德川幕府倒台,开始明治维新左年1870-1910 以美、德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迅速崛起右年1882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结成同盟国年1894-1895 ,日本占领台湾《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年1894 孙中山,兴中会在檀香山年1895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学教案 导入新课:请看导言:主要介绍了牛顿墓碑上的文字,和牛顿在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思考:为什么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一、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 1、童年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善于观察 2、中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科学观察与实验 P233参考书 3、大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计算 4、1665—1666年:黄金时代 A、光学领域: 1)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奠定光谱学的基础;P235页参考书 2)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B、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意义: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原因:略见书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认识? 生答: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一辈又一辈科学家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结果。 牛顿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1)内容: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潮汐现象、地球形状等问题 2)意义: a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居物理学的统治地位达二百年; b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c推动工业革命进程 三、取得成就的原因 1、勤奋的探索精神; 2、科学的研究方法; 3、注重实验,实行“归纳——演绎”法 4、善于借鉴吸收并大胆创新 四、评价牛顿 1、成就:许多划时代的发明 天文学:反射望远镜,研究潮汐现象,语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物理学:力学:经典力学理论;光学:日光原理、微粒说;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专题七第四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导入新课】: 师:学习历史,也要关注现实。首先请同学们来关注一则新闻。 出示材料: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巨星陨落,中国上下举国哀悼,中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师: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钱学森 师:对,他就是我国科技界的巨星钱学森同志。随着钱学森的去世,他生前提出的一个问题,迅速成为现在网络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史称“钱学森之问”。有人知道,钱学森的问题是什么吗? 出示材料: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问题现在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之一。 生:不知道(我估计他们不知道) 师:大家大概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太清楚,那老师来告诉同学们,钱学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屏幕上打出来),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网络已经有很多各种角度的答案,其实,我想我们不防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国家总是孕育出许多杰出人才?”(屏幕打出来)。比如说我们今天要上的近代科学之父牛顿。那么,今天,我们仅以牛顿一课为例,针对钱老的问题,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讲授新课】 师:探究1:怎样理解牛顿是“近代科学之父”?同学们想想看这个问题的切入点是什么?生:牛顿的科技成就 师:完全正确,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牛顿之牛——科学成就篇。 出示邮票的图片: 注:图片有点模糊,可以让学生看书本131页。 师:从邮票中同学能发现哪些牛顿的科学成就呢? 生:苹果——万有引力 师:是的,大家都知道苹果的故事。对于科学家而言,牛顿家乡的那棵苹果树,也许是世间最神圣的树了。(出现图片和这行字)其实,同学想想看,神奇的是那棵树吗?”(不是),真正神奇的应该是(牛顿那颗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脑袋),还有呢?我想仅仅靠一棵苹果是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在发现问题后的不断的实验研究,探索等等)。在牛顿发现万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后影响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后影响 (一)原因 1 .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2 .经济和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 .国际背景 ( 1 )日本加紧侵华,提出《二十一条》。( 2 )十月革命爆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方向。 5 .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爆发 1 .时间:1919 年5 月4 日 2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嫌 一耀拔鳗塑姜飞 才 (三)经过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③拒签和约。成功原因:中国作为战胜国收回权力是正义之举;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对北京政府的压力;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 (五)意义 ( 1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2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 3 )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 4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②“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为中共创立准备条件。④“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注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 .同: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 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 .异: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4课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牛顿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难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上帝给了人类三个苹果,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三个苹果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从夏娃摘下苹果哪一刻开始,驱动她的只是人类永恒的好奇心,让人类有了道德和欲望。 第二个苹果击中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头脑,从牛顿得到这个苹果开始,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让人类有了科学。 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掌握,让人们为这个苹果疯狂,已成为当今世界创新的代名词。 一、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 1、童年时代: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名叫乌尔索普的小村庄,在他出生时父亲已去世,3岁时,母亲也改嫁了。他的童年时代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牛顿从小就爱思考,他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再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 1642年,正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的那一年,也是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牛顿出生在英国北部一个叫乌尔索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继承祖产,是当地一个有钱人。他的母亲汉娜是一个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牛顿快要出生的时候,36岁的父亲突然病逝。据说牛顿出生的时候身体很弱,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被雇来帮助牛顿母亲汉娜的两个女佣,被差遣去一个夫人家里拿药;很显然牛顿太孱弱了,这两个女佣取到药回来时,她们以为来不及了,那孩子必定已经死了,就坐在台阶前休息。”牛顿3岁的时候,母亲汉娜改嫁,牛顿的童年时代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一直到11岁母亲因第二位丈夫去世重新回到牛顿身边。 自童年时代起,牛顿就从事发明活动。还在五六岁时,他就用木工工具制作了一架木质四轮车,来帮助外婆运送东西。少年时家里没有钟表,牛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一块圆石凿成一个日晷仪,用以计时。在格兰萨姆镇一所中学学习期间,他常常到小镇的一座山顶上观察风车,又根据风车的原理,做成了一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完整word版,《科学之父 牛顿》教学设计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牛顿的科技成就和影响,培养归纳掌握史料的能力。 2、认识牛顿成就的取得是综合多种社会和时代背景的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编制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牛顿取得成就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特殊时代“宗教与科技”关系。理解牛顿成就对社会发展产生对等方面影响。 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关系。即社会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科技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理解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永远是处于“进行时”,“在路上”的状态。 3、培养学生树立为科学真理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探讨牛顿取得发明发现的诸多因素; 2、难点是特定时代下科技与宗教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牛顿头像。并出示: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亚历山大?蒲伯 教师提问:牛顿又在哪些领域做出了重大科学贡献? 教师出示:

教师小结:概括地说,牛顿最主要的科学贡献就是发现了自然规律,并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既可适用于整个宇宙,也适用于最微小的物体。牛顿提出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任何人想要了解一个物体如何运动,将会落向何方,只要测量一下物体的质量、方向、加速度和作用力,把这些数据填人牛顿的数学方程式,答案就跃于眼前。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新的科学家不断打造出更加详细准确的宇宙图像。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和彗星再来的时间。 材料一: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大国崛起》 材料二:l 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甚至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是一个相当棒的数学家,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 ——赵河清:《牛顿与工业革命——兼论新型企业家在蒸汽机诞生中的作用》提问:结合这两段材料回答,牛顿的理论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提问:结合这两段材料回答,牛顿的理论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材料三: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能发现的少数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学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问:受牛顿科学贡献的影响,思想家们对人类社会有了什么新认识? 材料四:这些开国元勋们在阐述美国的政治机构设计时,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在这群打下美国江山的人的眼中,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伍德罗·威尔逊稍后会写道:“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 提问: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什么原则,最能够体现“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 教师过度:可以说牛顿的科学贡献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近代科学家群体中,无人能及,无怪乎要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问题是:为什么牛顿能够做出那么多、那么大的科学贡献?除了课本上所介绍的牛顿自身的天赋和努力,还有哪些外在的环境性因素? 进入第二部分“推动牛顿发明发现的社会背景”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1651年8月(牛顿9岁) ,英国(克伦威尔统治)颁布《航海条例》, 规定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只运输。不久, 英荷发生冲突, 荷兰战败,英国迈出海上称霸的第一步。 材料二:就思想传统而言,17世纪法国思想家笛卡尔最早高扬起了理性,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牛顿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就带有笛卡尔的痕迹。 教师提问: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17世纪的英国欢迎科学,理由是科学支持宗教所以科学蓬勃发展;而 1 7世纪的意大利畏惧科学,理由是科学削弱宗教,科学因而衰败。 教师提问:科学发展与宗教有什么关系? 教师出示亚历山大·蒲伯为牛顿写的墓志铭: 材料四:以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圣经中的勤奋、聪明和虔诚,他依据自己的哲学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并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人们为此欣喜: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如此辉煌的荣耀。他生于1642年1 2月25日,卒于1727年3月20日。——亚历山大·蒲伯 教师提问:依据墓志铭中所示,牛顿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教师过渡:牛顿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虔诚的基督徒。牛顿出生在 1 742年 l2月 25日,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History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ory Textbook Templat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这

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 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 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 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 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⑸影响 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B. 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近代科学方法

近代科学方法 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 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 ——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 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 ——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 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 ——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 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 ——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 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培根的归纳法集中体现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他尖锐地批判了亚里斯多德以及后来经院哲学中对演绎法的过分依赖,认为三段论不能给人以新知识,新的科学工具就是实验和归纳。认为科学知识是经过证明了的知识,理论的基础、原始的概念和命题是依靠经验得出来的,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因此他强调,运用归纳法必须记住两条规则: ①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②暂时不要企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培根虽然不是个科学家,也几乎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科学实验,但他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笛卡儿创立数学演绎法 笛卡儿(Descartes,René1596-1660),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小时候,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在结束学业时他暗下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于是他决定避开战争,1628年,他从巴黎移居荷兰,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和写作生涯,先后发表了许多在数学和哲学上有重大影响的论著。在荷兰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写了《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会指责,死后又被梵蒂冈教皇列为禁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思想的传播。 哲学上,他推崇理性,是唯理论的代表。对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持有精神与物质互不相关的二元论观点。笛卡尔的演绎法不是简单的重提古希腊的演绎法,而认为作为演绎法的出发点的命题与数学公理相类似,是直观的可靠的真理。他要求他的演绎法与经院哲学的复杂繁琐的教条相区别,而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参赛教案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参赛教学教案 导入新课:请看导言:主要介绍了牛顿墓碑上的文字,和牛顿在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思考:为什么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1、童年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善于观察 2、中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科学观察与实验 P233参考书 3、大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二项式定理、微积分 的初步计算 4、1665—1666年:黄金时代 A、光学领域: 1)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奠定光谱学的基础;P235页参考书 2)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B、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意义: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1、原因:略见书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认识? 生答: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一辈又一辈科学家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结果。 牛顿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 发表 1)内容: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潮汐现象、地球形状等问题 2)意义: a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居物理学的统治地位达二百年; b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c推动工业革命进程 1、勤奋的探索精神; 2、科学的研究方法; 3、注重实验,实行“归纳——演绎”法 4、善于借鉴吸收并大胆创新 1、成就:许多划时代的发明 天文学:反射望远镜,研究潮汐现象,语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物理学:力学:经典力学理论;光学:日光原理、微粒说; 数学:二项式定理、微积分计算 2、地位:诸多成就,尤其经典力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世界近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 (必修+选修1) 表5: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一、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此时,没落的清王朝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走向衰亡。 (1)政治领域:①1840~1900年伴随着外国列强对华所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②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展开勇敢的反侵略斗争和进行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领域:①鸦片战争,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农业文明遭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外国列强凭借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出现新的经济成分:外来资本主义、洋务企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领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世界.探索新知,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资政新编》)。②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③维新改良道路的失败使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4)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开放.清政府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 二、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8: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学考报告】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加试 牛顿的成长历程、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b 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 c 考点一牛顿的成长历程、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b) 1.成长历程 (1)童年时代:年出生于英国农村,从小就爱思考,善于观察,喜爱发明和创造。 (2)中学时期: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学习成绩优异。 (3)大学时期 ①在剑桥大学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并自学等人的数学著作。 ②提出了以及的初步算法。 ③1665~1666年:他在光学、数学和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2.光学成就 (1)折射:制作,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进一步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反射:1668年,设计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3)光的本质:1672年,在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的见解,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深化认知牛顿关于光的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已有的光学研究成果,开启了光学研究的新时代,为近代光学研究和其他物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1)万有引力定律 ①基础:在大学,牛顿就已了解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②内涵: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 ③影响:成为天文学上的,实践中有效解释了彗星的轨道问题、双星行为以及新发

现行星的运动等。 (2)牛顿力学 ①标志:1687年,《》的发表。 ②内容:a.确定了物体运动;b.阐明的概念,并应用到天文学中;c.解释了、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 (3)特点:以为表达方式,形成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4)地位:是以后二百多年间物理学的绝对权威。 深化认知牛顿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1.观察右图,图中的望远镜是由某天文学家亲自用手工制作而成的,这 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它的制造者应是( ) A.哥白尼B.开普勒 C.伽利略D.布鲁诺 2.右图是《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书影。此书出版的最重大意义是 ( ) A.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B.建立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 C.标志着近代物理学正式诞生 D.推翻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考点二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c) 1.勤于探索:善于思考、保持专注、勤奋工作。 2.研究方法:以为基础,形成“归纳——演绎”法,即先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再在实验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3.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在借鉴和总结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结论大胆创新。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年表

1839.06.03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949 民主革命时期 1840.06-1842 英国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的经济入侵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2.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1842 英国《南京条约 ....》 1856.10-1860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06 列强《天津条约 ....》 1860.10 列强《北京条约 ....》 1860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 1856 《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轩《资政新篇 ....》 1862 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使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 1863 英法、曾国藩围困天京 1864.06洪秀全病逝七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0-1890 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1861 曾国藩船板了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 所。 1865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求富 ....”的口号。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 1872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成立。《申报》创刊。(李鸿章)轮船招 商局成立。 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1.发展曲折。2.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3.部门分布不均衡。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及化学工业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4.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外资本相比力量薄弱;与本国封建经济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仍不能动摇自然经济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评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其发展始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尽管有较快的发展,但仍然要受到帝国主义实力的严重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概述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阻碍其发展的原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 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根源),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犹豫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是在情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1881 开平煤矿建立、唐胥铁路。 探讨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1885 中法马尾海战 1894.07 日军于朝鲜半岛挑起甲午战争 ....。9月黄海决战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1895 日本《马关条约 ....》 1898 戊戌变法 .... 1900 义和团运动 ..... 1900.08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1.09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901 “清末新政” 1903 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涌现出张謇(1895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1905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于东京成立,总理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 ......族、民权、民生 ....... 1910 “断发”、“不缠足运动” 1911.04 黄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 1911.10.10 熊秉坤、金兆龙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五族共和 ....”(汉满蒙回藏)国号“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时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3.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1912.01.01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 1912.06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灭亡。 ...... 1912.03 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14.05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01 日本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 ....”密约 5月9日袁世凯接受 1916.06 段祺瑞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8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俄为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 ............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是马克思注意、毛泽东思想御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4.使中国开始了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1919.06.18-28 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 ,外交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05.04 五四运动 ....,”三罢” 6月10日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919.06.28 拒签《凡尔赛合约》 1920.08 陈独秀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 ........ 1920.10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 1921.08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1922 1922 民主革命纲领提出。 .........1922.06 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 。 1923 方针。 确. ...........................作正式形成。 ......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意义:...............意义:1.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2.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华民国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3.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1925.05五三运动 .... 1925国民政府在 .....广州成立 ....,编建国民革命军,以革命武力推翻北洋军阀。 1925-1928 北伐战争 .... 1926.07 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打败张作霖。 1926.10-1927.03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1927.04.12 蒋介石,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 汪精卫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 1927.08.0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武装起 .....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08 中共于汉口召开“七八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1927.09.09 毛泽东秋收起义 .... 1927.10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 1928-1930 红军建立多个根据地 1931.09.18 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向华北进逼。1934.10 犹豫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 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 1935 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1日发表 《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 1936.10 甘肃会师 ....,长征结束。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扣留蒋介石,呼吁全国一致抗日。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07.07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