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

选择配偶。(傣族)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

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

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

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

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

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

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

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苗族)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

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

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

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

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舞场上“巴扎”劲吹,锣鼓喧天,雄

浑而壮阔的舞步声震群山。(景颇族)6.播种节

佤族的传统节日,节日一般在佤历“气艾月”(农历二月)举行。届时,村村寨寨都将房屋修整一新,剽牛一头,将牛肉分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然后人们身着盛装,带上农具和食物到田间地头,长者唱撒谷调,男子打坑,女了点播。

(佤族)

7.赛马会

五月端午的赛马会是中甸藏族人民纪念格萨尔大王的

盛会,是藏历新年,是高原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每逢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争相前往舞凤山赛马场观看赛马,100多匹赛马将表演精彩纷呈的马术、马技;晚上各民族一起在大街上点燃篝火,跳舞狂欢。

(藏族)

二、风俗习惯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共同心理素质又各具特色,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所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

1.对歌

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对歌内容根据当地流行的词曲,视环境和对象临时编出对歌内容,歌声抑扬顿挫,对答妙趣横生。

(白族)(瑶族)

(布依族)(哈尼族)2.哭婚

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壮族)

3.抢亲

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既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大喊大叫。

(阿昌族) (傈僳族)

(景颇族)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6.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心脏,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

共庆佳节。(独龙族)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

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8.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如男子用两片嫩叶加上蜂蜜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男方。住地相距较远的亲人如收到一条二指宽的剥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傈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族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龙族云南省。 鄂伦春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赫哲族黑龙江省。 门巴族西藏自治区。 珞巴族西藏自治区。 基诺族云南省。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2015) 编写提纲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是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的年度报告,紧密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分主题每年正式出版。每个主题下,设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区报告三部分。总报告是把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题报告是把年度主题分解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地区报告根据年度主题的不同,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年度主题在地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最后,是对前一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国及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基本运行情况,经济运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5年的编写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框架结构是: 总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地区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宁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报告 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自贸区建设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城镇化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研究 …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布郎族 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

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俄罗斯 族 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 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 族 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傈僳族 收获节农历九月 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3000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一)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为您的桂林之行增添情趣。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潇洒??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讲课讲稿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 说爱,选择配偶。(傣族)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

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 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 选择配偶。(傣族)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

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 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 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 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 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 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 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苗族)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 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 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 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民族名称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宁夏回

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贵州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海南省。云南省,四川省。云南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台湾省,福建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布朗族撒拉族毛难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云南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云南省。甘肃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篇二: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中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地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地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地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地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地几位老人,登上木制地“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

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地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地“炒鱼毛” 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地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地“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汇总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汇总   民族 节日 农历 地点 内容 彝族 1 / 36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石林、楚雄、大理 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 二月初八 大姚、双江 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密枝节

---------------------------------------------------------------范文最新推荐------------------------------------------------------ 二月初八 石林 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 二月初八 景谷 跳芦笙舞 赛衣节 三月二十八日 3 / 36

大姚 赛衣 三月会 三月二十八 牟定 赶集、跳舞 虎节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双柏县小麦地冲

---------------------------------------------------------------范文最新推荐------------------------------------------------------ 跳舞 白族 三月街 三月十四至十六日 大理 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5 / 36

大理 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 六月二十五日 大理村寨 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 日期不一 大理

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篇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达努节” 苗族的“芦笙节” 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 京族的“哈节” 毛南族的“庙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纳西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 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

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 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 数火把在田间、 山林穿越游动, 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 弹起 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 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 的源起,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 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 人民驱除邪 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 日“达 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

丰收。村村寨 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 上 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 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 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 种籽, 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 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 地鼠 和鸟儿吃光了。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 同时给了他们一 面铜鼓和一只猫, 要他们再去奋斗。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 鸟兽又来

偷食。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 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了 报答祖娘, 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 娘祝寿, 并祝瑶 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 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 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那 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 有美妙动人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 男女老少乘车骑马,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

各民族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各民族传统节日 篇一: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

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 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地理环境

服饰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创造物,由于它所具有的明显的使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功用,使它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参照物。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是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基于对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真、善、美)的追求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各异的文化心理品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迷人的宗教神话色彩,而且由于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尚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和相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形态,因此其服饰的历时性和丰富性更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为了让这一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文化人类学和服饰心理社会学意义上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本文力图以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为指导,剖析解读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目的在于推进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一、少数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文化形态是人类适应地理环境的结果。服饰作为文化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用。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资料极为匮乏的古代,还是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现代,都概莫能外。每个民族出于自己所处的地域空间、气候条件、水文状况等地理环境不同,对服饰实用功能的选择和要求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的实用性,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当然,地理环境对服饰实用性的决定作用会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生产力水平越低,地理环境对服饰实用性的作用就会越大,反之就会被逐渐弱化。 首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不同的服饰类型的最初形成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不同地理环境内的经济文化类型来发生作用的。所谓经济文化类型是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下,并操持相同生活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类型的综合体。属于鱼猎采集经济文化类型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的大小兴安岭以及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茫茫林海和沿江两岸。解放前还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原始公社制残余,过着具有浓厚原始色彩的捕鱼、狩猎、采集生活。鱼兽等动物的肉和皮毛是他们衣食的主要物质来源。他们的服饰多以野生的鱼皮和狍、鹿、犴等兽皮为原材料,经过简单的熟制,加工成保暖性强、防水隔潮的以袍式为主的服装、鞋、靴、帽及手套等。这类服装颜色多为本色,式样比较单调,其实用价值大大高于审美价值。 属于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的蒙古、藏、哈萨克、裕固、柯尔克孜、达斡尔等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和青藏高原一带。他们均以畜牧为生计,因此食肉、喝奶、穿皮毛制品便构成了他们鲜明的生活、文化特征。与渔猎民族相比,他们的生产力较高,能够利用人工放牧的牲畜比较稳定地满足自己在吃穿住行方面的基本需求,并在以物易物的交换中满足自己更高的生活需求。为适应四季分明、寒冷、干旱、风沙大等气候条件,其服饰的区域性特征为:冬装多以牲禽的皮毛或经过不同程度加工的毛织品为原料;夏装多以毛织品或棉织品为原料,手工制成宽松肥大、保暖实用的以袍式为主,靴鞋、袜、帽、头巾皆备的服装。服装的色彩较为多样,制作的工艺也较为精细,不仅注重服装的实用性,而且也较多地注意到了服饰的审美功能。 属于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有西北地区的维吾尔、土、东乡、保安、撤拉等民族,东南地区的所有少数民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等。这一类型区的各民族,大都通过对土地的耕作来获取更丰富的粮棉桑麻油等生活资料。为适应较为湿热的气候的需要,服装季节变化不大,其服饰的区域性特征是:原料不再局限于动物的皮毛,而更多采用了自织自染的棉麻土布为主要原料,并以单薄、短小、灵活的衣裙、衣裤为主,式样繁多,并绣有各种精美的纹样和图案。服装的色彩更加丰富,工艺性也更加突出。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56个民族各自的风俗习惯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

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蒲 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众多,难以计数。仅据多民族的贵州省调查,除了大的节日活动以外,平均每天总有若干个村寨在过各种各样的节日。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下面,仅对一些民族大型的、隆重的节日做简单介绍。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因此又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侗族 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有些地方各姓氏自己还有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此外还有大年辰、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哈萨克族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还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维吾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布郎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

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俄罗斯族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傈僳族收获节农历九月 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过年节农历正月初一刀杆节农历二月初八 珞巴族 旭独龙节藏历二月 隆德节藏历四月 满族 颁金节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庙会农历四月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一览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一览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傈僳族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库族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佤族佤族拉木鼓节祭祀、歌舞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布朗族冈永节祭祀、歌舞四月和九月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得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得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与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 就是大理白族最盛大得传统节日,也就是云南省与全国少有得规模最大得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得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得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与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得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与白族得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

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得大火把,各家得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得火把,绕住房与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得歌声得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得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与比赛。 4.踩花山 苗族盛大得传统佳节,一般就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得苗族人民身着鲜艳得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得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得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与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目脑纵歌节 就是景颇族盛大得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得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得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得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鼓乐齐鸣,景颇族与其她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得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得老人头戴美丽得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哦啦!”“哦啦!"得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