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作为纺织专业的一门课程,主要学习针织基本知识、纬编、经编的组织结构及编织原理及应用。

?总学时:32学时

?教材:

?赵展谊主编. 针织工艺概论.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第一章针织概述

第一节针织及其发展

一、针织及其特点

1. 针织——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工艺技术。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的一种工艺。

?经编——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喂入平行排列的工作织针,同时成圈的工艺过程。

2. 针织特点:

?工艺流程短;

?生产效率高;

?占地面积小;

?噪音小,劳动强度低;

?具有可成型性。

经编人造血管

二、针织发展史

手工编织

迄今发现最早的手工针织品距今约2200多年

针织工业

1589年英国威廉.李发明第一台手摇袜机;

1758年英国J.斯特拉特制成手工针织罗纹机;

1775年英国J·克雷恩发明经编机;

1816年法国M.I.布吕内尔制成圆形针织机;

1896年中国第一家针织内衣厂成立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针织工业大发展。

三、针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现状

与机织非织造布行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高新技术在针织业获得广泛应用,生产技术更趋完善,产品水平显著提高;

针织品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衣着用织物:内外衣、围巾、袜子、手套、毛巾等

?装饰用织物:窗帘、帷幔、床罩、台布、蚊帐、沙发布、地毯等

?产业用织物:车用内装饰、帘子布、农用、篷盖布、土工布、医用、航天航空等

1、服用针织产品

2、装饰用针织品

3、产业用针织品

?主要应用领域

?航天航空

?军事用

?建筑用

?医用

?农渔业用

?交通运输

?体育用

?其他工业用

我国针织工业的现状

?针织品生产企业在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

?针织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500人以下占95%

?企业结构:国有为12.3%,三资为23.1%,其他64.6%;

?原料和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针织工业主要省市(占全国工业总产值89.60%)

浙江:24.32%

广东:22.55%

江苏:19.17%

山东:9.50%

上海:8.39%

福建:5.67%

我国针织生产基地

?山东即墨——中国针织名城

?浙江海宁——中国经编名城

?浙江绍兴杨汛镇——中国经编名镇

?浙江诸暨大唐镇——中国袜子名镇

?广东佛山张槎镇——中国针织名镇

?浙江象山县——中国针织名城

?福建晋江市深沪镇——中国内衣名镇

?广东汕头谷饶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

2.针织工业发展趋势

?新原料的应用

?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提高

?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

?化纤产品仿真化

运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化纤,配以适当的组织结构和后整理使产品向仿真、功能和舒适型方向发展。

?天然纤维向更高档次方面发展

双丝双烧棉针织品、仿羊绒超柔软棉针织品、高弹真丝针织品、仿麻凉爽羊毛内衣、棉型真丝针织品

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欧盟各种针织产业用布的纤维消费比例

欧盟消费针织产业用布数量最大的几个领域

?农业:年消费量>2.9万吨,主要为各种经编网眼产品,包括各类防护网和农产品收集网。原料为抗紫外的聚乙稀单丝。

?医疗:主要包括矫形铸模绷带、弹性绷带、各种人造管道和支架、侧膜移植等。

?汽车:主要为内装饰材料,包括座椅布、车顶布、行李箱、车门板等,采用各类经编或纬编毛圈织物。

?包装:各种针织包装袋

第二节针织机的一般结构与分类

(一)针织机的分类与一般结构

1.分类

?按工艺类别分

纬编机

经编机

?按针床数

单针床针织机

双针床针织机

?按针床形式

平型针织机

圆型针织机

?按用针类型分

钩针(bearded needle, spring needle)机

舌针(latch needle)机

复合针(compound needle)

纬编机分类

?表1—1所示。

经编机分类

?按织物引出的方向分

?特利科Tricot经编机(110-115°,机号高)

?拉舍尔Raschel经编机(140-170°,机号低)

?

2.针织机的一般结构

纬编机

?给纱机构;

?编织机构;

?选针机构;

?牵拉卷取机构;

?传动机构

?辅助装置等。

经编机

?送经机构;

?编织机构;

?梳栉横移机构;

?牵拉卷取机构;

?传动机构;

?辅助装置等。

?成圈机构:把纱线弯曲形成线圈,并使线圈相互串套,从而形成针织物的机构。

?织针、沉降片、三角装置和导纱装置等机件,统称为成圈机件,它们由主轴经各自的传动机构传动或固定不动,互相配合作成圈运动。

?给纱机构(送经机构):将筒子或经轴上的纱线,按照编织系统的要求,以一定的张力和速度送到成圈区域的机构。

?花色机构:

?在纬编中称选针机构,作用是按照花纹的要求,对织针或沉降片等机件进行选择。

?经编中称梳栉横移机构,作用是控制固装着导纱针的梳栉,按花纹要求的规律使其沿针床方向作针前和针背横向垫纱运动。

?传动机构:主轴通过凸轮、偏心连杆、蜗杆蜗轮和齿轮等各种传动机件,使机器上的各部分机件进行运动。

?牵拉卷取机构:以一定的张力和速度,将织物从编织区域引出并卷成布卷。

?辅助装置:

?控制机构——使各机构按照编织要求互相协调工作的机构。

?减速装置——使机器慢速运转,便于维修调整。

?自停装置——包括机器故障、安全、断纱、布面疵点、张力过大或过小、卷装容量限定等自停装置。

?各种仪表——如机器转速表、送经速度表和计数器等。

?扩大花色品种机构——包括提花机构、压纱杆、花压板、间歇送经和多速送经等机构。

第三节机号及其与加工纱线线密度的关系

一、机号

1.定义:机号是用针床上1英寸(25.4毫米)长度内所具有的针数来表示。

E-机号;

t-针距。

二、机号与加工纱线支数间的关系

(1)可加工纱支的下限(Nmin)

由织针与沉降片(或针槽壁)之间的间隙△决定。

△=( T-b-a)/2

a—针杆厚b—沉降片或槽壁厚

T—针距

钩针机:△≥1.5f;舌针机:△≥2f

f—纱线直径

(2)可加工纱支的上限(Nmax)

取决于织物的服用性能(δ=l/f)

一般服用纬平针织物δ=20~21

三、路数

?即成圈系统数,指能够使织针形成一个线圈的若干个成圈机件的组合,它是对纬编针织机而言的。

?针织机转一转,每一路就可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因此在转速相同的情况下,路数愈多.则产量愈高。

?通常用每英寸针筒直径内路数这个技术指标来表示。

?如某针织大圆机针筒直径为30英寸,进线路数为90路,则该机每英寸针筒直径内路数为3。第四节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以便能够弯纱成圈;

?捻度均匀且偏低。

?细度均匀,纱疵少。

?抗弯刚度低,柔软性好。

?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

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进厂----络纱(或直接上机加工)或整经----织造----染整----成衣

?计算机在针织上的应用(针织设备的电脑控制、计算机辅助花型准备系统电子横移机构等)?全成型与整体编织(Stoll和Shima Seiki公司都已研制出了“织可穿” 电脑横机,

?针织服装吊挂系统(每一件服装的衣片与附件都吊挂在一个衣架上,由计算机控制传送带输送到缝纫各道工序)

针织新原料

异形纤维

三角形截面——蚕丝断面、光泽优雅

三叶形截面——闪光性强、覆盖性好、耐

污、蓬松性好

五叶形、八叶形——手感好、覆盖性好、

耐污、透气性好、抗起毛起球。

扁平纤维——优良的闪光性、抗起球性。

细旦纤维(﹤0.8D)——手感柔软、光

泽柔和、赋予织物蓬松性和覆盖性,

可形成毛细效应。

应用:导湿快干、仿麂皮、高密织物、仿

丝绸

?功能性纤维

远红外纤维

负氧离子纤维

磁性纤维

导湿快干纤维

芳香纤维

抗紫外

抗辐射

抗菌纤维等

?弹性纤维

氨纶(耐氯型、高耐久型)预计今后五年的年增长率可达12-13%,到2005年市场需求19万吨

PBT纤维:200%拉伸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

PTT纤维:拉伸回弹性好,易染色、良好的色牢度、耐磨性好、抗静电性好

?天然纤维改性、改良

棉:彩色棉、变基因棉、丝光、烧毛、高支纱、强捻仿麻纱

毛:细化、凉爽羊毛

真丝:变性

花色纱:结子纱、包芯纱、金银丝等

混纺纱

?线圈长度的测试方法

1.利用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地进行计算;

2.拆散方法;

3.仪器直接测量。

第二章

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第一节线圈与针织物

一、基本概念

1. 线圈——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

纬编线圈圈干

沉降弧

经编线圈圈干

延展线

2. 横列——针织物中,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的

一行称为线圈横列。

3. 纵行——针织物中,线圈沿纵向相互串套而

成的一列称为线圈纵行。

4. 圈距——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

对应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 圈高——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

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6. 单面针织物——由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织物。其线圈的圈弧或圈柱集中分布在织物的一面。

7. 双面针织物——由二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织物。织物的两面均有正面线圈。

8. 工艺正面——针织物中,圈柱覆盖于圈弧之上的一面。

9. 工艺反面——针织物中,圈柱覆盖于圈弧之上的一面。

第二节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指标

1. 线圈长度:指组成每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

2. 密度:表示一定纱支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

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50mm)

内的线圈数。

P A=50/A(A—圈距)

纵密: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50mm)

内的线圈数。

P B=50/B(B—圈高)

?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

δ=l/f

l—线圈长度(mm)

f—纱线直径(mm)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每平方米针织物的干燥重量,g/m2.

?脱散性:指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穿套联系后,线圈与线圈相分离的现象。

?卷边性:某些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布边发生包卷的现象。

?延伸性:指在外力作用下,针织物伸长的特性。

?弹性:指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后,针织物恢复原状的能力。

?收缩率:指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尺

寸的变化。

?断裂伸长率:试样断裂时的伸长量与试样原

长之比。

ε%=(L1-L0)/L0

?断裂强力:针织物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下,至

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勾丝:针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碰到坚硬的物体,

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就被勾出,在织物表面

形成丝环。

?起毛起球:针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受到摩擦,

表面纤维端露出织物而起毛。若这些起

毛纤维在以后不会及时脱落。就互相纠

缠在一起,形成许多球形小粒。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表 学时分配表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随着针织行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继新原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涌现对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人们对针织服装传统的追求到舒适性的要求,无不使得针织产品在设计方面提升档次,为适应针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培养高技能型的针织设计人

员迫切急需。 本课程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见针织产品的编织方法;掌握形成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掌握在织物上形成各种花色效应的方法;掌握针织物组织的分析和步骤;掌握针织内衣、袜类、毛衫等产品组织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各类针织产品。对学生针织生产岗位技能的培养,就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理念 一、课程设计原则 本课程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确定好教学项目以后,关键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立学习,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对接。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形式,改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形式。 二、课程设计目标 (一)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 学生掌握了针织物组织设计以后,能够从事与针织有关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够对横机、圆机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调试与维护;能够独立进行工艺的设计与实施;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因而我们课程的项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采取的方式 (一)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下达学生的学习任务,实施教学项目。在任务的确定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先进行小项目,如提花轮的选针机构,在调试的过程中学习器件的结构、原理,不再单独分章节讲授器件,而是用到时通过学生的拆装练习更直观的学习。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二)工作过程 学生在实施项目时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管理员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组织与工艺的设计。完毕后,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项目验收及评价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500强企业

序号企业名称序号企业名称 1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251 四川川东麻纺有限公司 2 南山集团有限公司252 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 3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253 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4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254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 5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55 常熟市群英针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6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256 江苏顺远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7 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7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8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258 爱伊美集团有限公司 9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259 江阴美纶纱业有限公司 10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260 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鲁泰集团261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12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2 德海(宁夏)实业集团 13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63 安徽省华龙麻业有限公司 14 庄吉集团有限公司264 湖南银阳麻棉集团 15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265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 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266 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17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7 浙江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18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68 姜堰市新型纺织有限公司 19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269 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20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270 常州金松时装有限公司 21 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271 东营市天信纺织有限公司 22 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72 江苏沙印集团有限公司 23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273 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4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274 浙江天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5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275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26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76 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27 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77 江苏龙马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28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278 杭州圣山实业有限公司 29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9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30 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280 江阴福斯特纺织有限公司 3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81 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82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 33 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283 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 34 江苏华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84 宁波布利杰集团有限公司 35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285 东营市半球纺织有限公司 36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286 洛兹集团有限公司 37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7 浙江汇丽印染整理有限公司 38 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288 浙江绍兴新三江印染有限公司 39 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89 淮北维科印染有限公司 40 百隆东方有限公司290 江苏金昉纺织有限公司 41 雅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91 常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42 泰安康平纳毛纺织集团公司292 浙江三友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43 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293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针织复习整理

第二章 第一节平针组织 1 平针组织的结构 2 提高针织物尺寸稳定性的方法: 松式加工方式(在针织生产全过程) 松式处理(实验室条件下):干松弛、湿松弛、条件平衡、全松弛 后整理(工业化生产) 干松弛处理:下机坯布在无搅动无张力状态下平放24h,干松弛处理的织物尺寸的回复是有限的。 湿松弛处理:在无搅动无张力状态下,将织物在30℃温水中浸湿,并在无张力状态下吸去过量的水,再在40 ℃~60 ℃温度下烘30min。湿松弛处理的效果好干松弛处理。 条件平衡处理:织物经过5次洗涤并在自由状态下干燥,这时织物的尺寸已经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全松弛处理:织物经过滚筒式洗衣机洗涤和脱水后,再在滚筒式烘干机中在60 ℃~70 ℃温度下烘30min。经全松弛处理的织物接近平衡状态。 3 线圈歪斜 原因:形成线圈的纱线力图退捻。 解决方法: 1.采用低捻和捻度稳定的纱线; 2.采用两根捻向相反的纱线。 4平针组织的结构特性 卷边性:纵向向工艺反面卷,横向向工艺正面卷 脱散性:顺编织和逆编织方向均可脱散 延伸度:纵、横向有较好的延伸度。 5 沉降片 片鼻、片喉:握持旧线圈

片颚:弯纱时搁持纱线 片喉:牵拉 片踵:受沉降片三角控制 6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单面四针道圆纬机1)舌针(2)沉降片(3)织针三角、沉降片三角、三角座(开和封闭式)。(4)导纱器 1-----舌针,2---针筒3——沉降片4——沉降片圆环5——织针三角座6——沉降片三角座7——导纱器 对比一下 7 成圈过程

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退圈: H=L+X+a-b-f L-针钩头端至针舌末端的距离; X-弯纱深度 a -退圈结束时针舌末端至沉降片片颚的距离 b -针钩部分截面的直径 f -纱线直径 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可靠的退圈a≥h max h max——最大空程 h max=0.5l max l max-机上可能加工的最长线圈长度 2.垫纱 关键:垫纱的可靠性垫纱过程中,纱线的位置及位置参数: 握持点O:针钩内点处于握持平面时的那一点。 垫纱纵角β:纱线在针平面上的投影与握持线之间的夹角。 垫纱横角α:纱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片颚线(旧线圈配置线)之间的夹角。 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外(b偏大),则垫纱横角α过大,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面,从而造成旧线圈脱落即漏针。如导纱器径向太靠内(b偏小),则α角过小,可能发生针钩与导纱器碰撞,引起针和导纱器损坏。 若导纱器位置偏高(h偏大),则垫纱纵角β过大,易使针从纱线旁边滑过,未钩住纱线,造成漏针。若导纱器位置偏低(h偏小),则β角过小,在闭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的纱线夹持住,使纱线被轧毛甚至断裂。 在确定导纱器的左右位置时,除了要保证正确垫纱外,还要兼顾两点: 要能挡住已开启的针舌,防止其反拨; 在针舌打开(退圈过程中)或关闭(闭口)阶段,导纱器不能阻挡其开闭。 3.闭口 闭口起始于旧线圈与针舌相遇的一刻;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针舌尖向上翘, 有利于闭口; 闭口结束时,针舌对针钩产生一个冲击; 解决办法:压针三角设计时,角度减小,减小织针垂直下降速度。 4.套圈 套圈时,随着针的下降,旧线圈扩张,脱圈时刻线圈长度最大,线圈中的纱线可能要发生转移; 5.弯纱、脱圈与成圈 弯纱深度——针钩内点低于沉降片片颚线的垂直距离。 弯纱形式: 单式弯纱——针一次弯成所需的线圈长度.

针织服装概述

第一章针织服装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崇尚休闲、运动,针织服装以极高的速度发展,越来越成为服装流行的焦点,且趋于时装化、成衣化。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使针织面料更加丰富,性能更加优良。因而针织服装在现代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梭织服装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第一节针织服装 一、针织服装的概念 针织服装是按服装材料的织造方式区分的服装类别之一。 由针织面料做成的服装统称为针织服装。针织是由棒针进行手工编织发展而来的,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连接而形成织物的一门工艺。由针织面料做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保温性、吸湿性和透气性,适宜制作内衣、运动装、袜子、手套、羊毛衫类等服饰,并且由于其织造的特点,对于使用纱支较粗的羊毛衫,针织横机具有自动收放针的功能,服装衣片可以自动成型,不需要裁剪可直接缝合穿用。 针织服装服用领域较广,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服装品种。 二、针织服装的设计特点 针织服装设计即是服装面料确定为针织面料的服装设计。针织服装的设计具有工业化、面料的特殊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三大特征。 (一)工业化特征 针织面料由于其尺寸的不稳定性和加工的特殊性,一般都以成衣出售,一般地,成衣车间是针织厂的三大车间之一,因而,工业化生产是针织服装的显著特征。 (二)面料的特征 面料、款式和色彩是服装造型的三大要素,针织服装作为成衣设计对三要素的使用要求更加客观和严格。三大要素中,面料的作用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一,款式设计的依据是看采用什么面料和技术,一旦面料确定了,大体的工艺技术范围也就确定了,款式设计的基本框架也就形成了。针织服

装由于其面料的脱散性、延伸性,决定了其加工工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款式设计的简洁性;其二,面料是色彩的载体,在成衣设计中,离开面料谈色彩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谈色彩的应用就是谈面料的应用,面料的性质决定着色彩的风格;其三,针织服装款式的简洁性,决定了款式变化的因素转向局部和面料的花色风格上,表现为以面料组织变化展开的款式设计和面料设计。 (三)学科的交叉性 针织服装是近年来由针织内衣派生的服装品种,而且发展、流行顺应了人们崇高时尚、休闲的时代特征,首先它是针织专业与服装专业的交叉学科,不同于一般的梭织服装,也区别于针织内衣;其次,在针织内衣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覆盖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各个服装品种,现代的针织服装设计专业理论是介于针织内衣与服装理论之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节针织服装的分类 针织服装按照服用用途分为针织内衣、针织外衣、羊毛衫和针织配件四大类。见图1-2-1。 图1-2-1 针织服装的分类 一、针织内衣 针织内衣是由针织面料缝制的穿在最里面的贴身服装的总称。分为贴身内衣、补整内衣和装饰内衣。见彩图6、7针织内衣。 (一)贴身内衣是指直接接触皮肤,以保健卫生为目的的内衣。主要有汗衫、背心、内裤等,分别由中、细支纯棉纱织制,采用单面纬平针、单罗纹、双罗纹组织,柔软贴身,具有吸汗、舒适、保持或调节体温、卫生保

针织物的数码印花工艺

针织物的数码印花工艺 深度解读印染行业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低污染、按需定制、可实现网上设计和服务,满足了现在纺织品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需求的新型印花工艺,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出现为纺织行业跳出传统纺织印染模式提供了转机。 在大多印染企业面临节能减排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数码印花的优势逐渐开始显现。数码印花技术摆脱了传统印花分色、制片、制网的模拟方式,具有操作简洁、效率高、无污染、投入低、回报高的革命性优势,给纺织印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数码喷墨印花代表着纺织印花的先进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数码印花与时尚潮流同在! 针织物传统印花工艺的简单剖析 针织物由于其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弹性、吸水性、柔软性、透气性,穿着美观而舒适,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今市场人们对服饰追求休闲,强调舒适化、个性化,许多针织物已发展到内衣外穿,使得针织物印花产品的数量逐年上升。 一般而言,针织物传统印花可采用的设备为:平网印花、圆网印花、滚筒印花、手工台板印花,而采用的印花工艺主要为涂料印花和活性染料印花,也有少量采用转移印花。 针织物圆网印花工艺流程一般为: 全涂料:半制品→剖幅→缝头→定型→印花→焙烘→定型→成卷 涂料/活性:半制品→剖幅→缝头→定型→印花→焙烘→水洗→烘干→定型→成品 传统印染企业在进行针织物印花前,需对针织物坯针织面料进行去杂、漂白等前处理加工,以改善其服用性能、外观质量,并为后道印花加工做好准备。 针织物传统印花前处理主要由碱缩(丝光)、煮练、漂白(增白)三部分组成。碱缩是棉针织物在平幅(圆筒)、无张力状态下,浸轧烧碱溶液后堆置,再水洗去碱的工序。通过碱缩,织物收缩,增加密度、弹性和光泽,增进滑爽的手感,降低缩水率,改善成品的尺寸稳定性。 针织物煮练与漂白的作用、原理与梭织物加工是相同的,但因其组织较疏松,加工工艺条件(主要是工作液浓度)低于梭织物加工。煮练、漂白的加工方式有间歇式、连续式,间歇式一般采用煮针织面料锅或在溢流染色机内进行;连续式一般采用“丁”型箱或履带箱平幅汽蒸。针织印花用半制品的漂白常采用氯漂、氧漂、氯氧漂、双氧漂等。 传统针织印花半制品要求煮练均匀、白度一致、毛效好、纬斜小、克重符合要求。前处理加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如煮练不匀、漂白不匀、白度不足等,在印花加工时常会因此造

针织物分析

针织物分析 一:纬编针织物的拆散分析 常用工具是:照布镜、放大镜、分析针、直尺、方格纸、双头笔、涂改笔及颜色纸。 一:组织分分析 1.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指织物的工艺正面和反面。 2. 确定编织方向:一般纬编针织物均能逆方向脱散。 3. 循著一个线圈横列划于织物上,同时在一线圈丛行划圈,隔10个丛行或20个丛行间隔再划一个直线,以此作为拆散织物时数线圈,绘制编织图或意匠图的起始依据。 4. 切割织物,横向切割要与线圈横列平齐,丛向切割要离开左右丛向标志5-10MM处,以便于操作 5. 从划有基线的一边,逐根脱散,观察横列断面及每根纱线在每一个丛行(每支针)的编织形式,并在方格纸上或用编织图的方法依次将成圈、含针、浮线按规定记号逐个记录,并在记录的横列数和丛行数要为一个或几个完全组织。 6. 当织物中有不同色纱或不同原料的纱进行编织时,注意布样组织与色纱的配合关系,即下纱位。 A 确定花高花宽,画出意匠图或编织图: 花宽----丛行-----针 花高----横列-----毛数 单面----意匠图或编织图 双面----编织图 b 排针 c 划出菱角图,并注明下纱位 7 确定机器类型,即单面或双面、上编织 二:原料分析:主要是分析纱线的组成、织物种类、纱线的细度、配色、线圈长度等。 1 分析纱线的组成:分纱线是什么形态,如如长丝、变形丝、短纤纱等: 2 监别纤维种类:分析纱线由什么纤维组成,是属纯纺织物、绲纺织物还是交织织物若是化学纤维,还要了解其是有光还是无光,并确定其截面形状“ 3 测试纱线的细度,有比较测定法与称重测定法。 4 配色:把拆下的纱线和色谱对照,确定色纱的颜色,然后记录织物的纱线颜色: 5 测定线圈长度,织物属基本组织或简单的花色组织时,要求出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如果是提花复杂织物时,要求一个完全组织内不同色纱或不同原料的纱线长度。 测定线圈长度的基本方法,从实际织物中抽取纱线,测量5-10根100针线圈的长度,求出

针织服装企业SWOT分析

针织服装企业S W O T分 析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针织服装企业S W O T分析SWOT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这种分析方法最早是由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态势分析法。其中,S是组织的优势,W是其弱势,O是环境的机遇,T是外界面临的挑战[1]。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经常被用于制定、选择企业战略,分析竞争对手等情况。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避免威胁。此分析法最初为一种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随后的发展中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但据笔者了解,该法被应用于服装企业研究的案例很少,用于与针织服装企业与其供应商关系的研究则尚属首例。 SWOT战略形成模型可以为组织提供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对策(详见表···)。但是,实际上组织的优势和劣势是兼有的,而外界的威胁和机会也是并存的,因而组织根据各种情况制定出的战略构想和相应对策,需要覆盖SWOT表的所有范围,即同时包括S0、ST、WO、WT四种战略对策[2]。 表··SWOT分析的战略对策 一、SWOT分析基本要素 (一)优势分析

(1)服装行业飞速发展,针织服装异军突起 中国纺织行业产值增速虽然在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减缓,但自2009年后仍然增速明显。2006~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10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万吨,纱产量万吨,布产量亿米,服装产量亿件。据中国海关数据,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亿美元,到2009年出口额增长到了亿美元[3]。服装行业同时解决这国内就业问题,是我国的朝阳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发展大提速。针织产品占服装比重55%,占产业用比重约20%。针织服装获得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0年9月针织服装占58%,出口金额占54%,分别比梭织服装高出16%和8%。[4]。 (2)国内、外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 据有关数据资料,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有明显增加。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加快,内需市场对行业的支撑作用也明显增强。据测算,2010年1~9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1029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倍。在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纺织行业的内销比重持续提升。外销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也有明显上升。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能力加强,服装占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加强,这无疑是国内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机遇。同时,针织服装因

针织概论__纬编习题及答案0

1.为什么说线圈长度是针织物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 答:线圈长度对针织物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针织物的稀密程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度以及抗起毛起球性和勾丝性都有很大影响。 2.表示纬编针织物稀密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表示? 答:表示纬编针织物稀密程度的指标是未充满系数。未充满系数用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来表示。δ=l∕f(δ:未充满系数,l:线圈长度(mm),f:纱线直径(mm)) 3.针织物的脱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它的组织结构、纱线摩擦因数、未充满系数、纱线的抗弯刚度、织物的稀密程度等因素有关。 4.针织物的卷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弹性、抗弯刚度、线密度、捻度和线圈长度等因素有关。 5.影响针织物勾丝和起毛起球的因素有哪些? 答:原料品种,纱线结构,针织物结构,染整加工,成品的服用条件。 6.纬编使用的织针有几种,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⑴钩针,舌针,复合针。⑵①钩针: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制成较细的截面,因而用它来编织较紧密、细薄的针织物。但要用专门的压板关闭针口,所用的成圈机件比较复杂,针钧易引起疲劳,影响钩针的使用寿命。②舌针:又称自动针,成圈过程较为简单,所用的成圈机件也较少。但是在成圈过程中,纱线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意外张力,影响线圈结构的均匀;并且舌针的结构复杂,制造较为困难。③复合针:可以减小针的运动动程,有利于提高针织机的速度,增加针织机的成圈系统数;所形成的线圈结构均匀。 7.纬编针织物形成的方法有哪些?请写出具体过程。 答:⑴针织法和编织法⑵①针织法成圈:退圈→垫纱→弯纱→闭口(压针)→套圈→脱圈→成圈→牵拉 ②编织法成圈: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8.纬编成圈过程可以归纳为哪几个阶段? 答:给纱,成圈,牵拉卷取。 9.纬编组织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组织图、编织图和三角配置图。 10.纬编的基本组织有哪些?哪种属于双面织物?哪种属于单面织物? 答:⑴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双罗纹组织⑵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双罗纹组织⑶纬平针组织 11.纬平针组织中一个结构单元由哪些部分组成?试述纬平针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特点。答:⑴基本单元是线圈,由圈干和延展线组成⑵正面比较光洁,在自然状态下,其外观显露出纵行条纹。反面暗淡粗糙,在自然状态下,其外观显露出横向圈弧。 12.何谓编织图? 答:编织图是将织物组织的横断面形态,按编织情况,用图形表示的一种方法。 13.试述纬平针织物的卷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卷边方向,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⑴纬平针织物具有明显的卷边现象。⑵产生的原因:在织物边缘,弯曲的纱线力图伸直,从而产生边缘卷起。⑶卷边方向:宽度方向向反面卷,长度方向向正面卷。⑷它与纱线弹性和纱线细度有关。 14.罗纹织物为什么具有较大的横向弹性?其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⑴由于纱线的弹性,沉降弧力图伸直,结果使同一面的线圈纵行相互靠拢,因而有较大的弹性。 ⑵影响因素:纱线弹性;织物结构(1+1>2+2);织物密度大,弹性好;纱线间摩擦系数小,弹性好。 15.什么叫双反面组织?是否有2+2,3+3双反面组织? 答:⑴双反面组织由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⑵有。 16.双罗纹组织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试述双罗纹组织的特性。 答:⑴一个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纵行遮盖住另一个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纵行,织物两面均显正面线圈。每一横列由两根纱线组成,相邻两纵行线圈相互错开半个圈高。⑵①延伸性与弹性小于罗纹组织,尺寸比较稳定②只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不脱散③纵向不易脱散④不卷边,不歪斜⑤厚实、保暖性好。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针织行业 分析报告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我国针织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一、针织含义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 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针织生产分纬编和经编两大类。在纬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以后便可把筒子纱直接上机生产。每根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的各只织针上,以形成纬编织物。在经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整经,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经轴,然后上机生产。纱线从经轴上退解下来,各根纱线沿纵向各自垫放在经编针织机的一只或至多两只织针上,以形成经编织物。在某些针织机上也有把纬编和经编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时在针织机上配置有两组纱线,一组按经编方法垫纱,而另一组按纬编方法垫纱,织针把两组纱线一起构成线圈,形成针织物。由同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在纬编针织物中沿着纬向配置,而在经编针织物中则沿着经向配置。 二、中国针织业的现状 目前针织设备销售火爆、订单数量充足,在此繁荣表象的背后,对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不难得出:针织企业加大了购机力度,主要原因是政策指引、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设备磨损: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是棉农的植棉意愿不高.供求偏紧的基本格

局对国际棉花价格起到较大的支撑,国外棉价飙升。国内棉价跟随,导致棉企囤货、惜售:部分企业遭遇到了用工荒,原因是打工者对薪酬待遇不满,部分打工者选择回乡务工.同时服务行业的冲击也导致了用工荒的出现. 三、中国针织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 1、技术装备陈旧 近几年来,我国针织行业虽然加快了设备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步伐,大量引进了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同时,我国针织机械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我国针织设备自主研发的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我国针织机械的质量和档次,为针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我国针织工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现实不可回避。 2、研发投入少,创新思维匮乏 由于我国技术设备的落后和软件开发的滞后等因素,我国针织产品在创新、研制、设计、开发上,与国外同类产品在面料结构、后整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重生产、轻开发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目前国内针织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还不足销售额的1%;而在台湾,研发投入最小的纺织企业也在3.5%,研发力度大的企业可达到12%;发达国家同类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达5%甚至10%。这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品牌缺乏、设计雷同,简单模仿。不可否认,业内已有不少企业在品牌开发方面作了大的投入,并取得明显效果,比如AB、三枪、铜牛、等企业,但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却鲜为人知,我国针织行业的世界品牌几乎为零。

针织服装企业SWOT分析报告

针织服装企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这种分析方法最早是由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态势分析法。其中,S是组织的优势,W是其弱势,O是环境的机遇,T是外界面临的挑战[1]。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经常被用于制定、选择企业战略,分析竞争对手等情况。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避免威胁。此分析法最初为一种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随后的发展中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但据笔者了解,该法被应用于服装企业研究的案例很少,用于与针织服装企业与其供应商关系的研究则尚属首例。 SWOT战略形成模型可以为组织提供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对策(详见表···)。但是,实际上组织的优势和劣势是兼有的,而外界的威胁和机会也是并存的,因而组织根据各种情况制定出的战略构想和相应对策,需要覆盖SWOT表的所有围,即同时包括S0、ST、WO、WT四种战略对策[2]。 表··SWOT分析的战略对策 一、SWOT分析基本要素 (一)优势分析 (1)服装行业飞速发展,针织服装异军突起 中国纺织行业产值增速虽然在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减缓,但自2009年后仍然增速明显。2006~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4.93%。到2010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

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3656.74亿元,同比增长26.04%。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2726.06万吨,纱产量2405.62万吨,布产量567.44亿米,服装产量237.5亿件。据中国海关数据,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470.85亿美元,到2009年出口额增长到了1713.32亿美元[3]。服装行业同时解决这国就业问题,是我国的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发展大提速。针织产品占服装比重55%,占产业用比重约20%。针织服装获得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0年9月针织服装占58%,出口金额占54%,分别比梭织服装高出16%和8%。[4]。 (2)国、外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 据有关数据资料,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有明显增加。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加快,需市场对行业的支撑作用也明显增强。据测算,2010年1~9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1029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5倍。在国消费需求的拉动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纺织行业的销比重持续提升。外销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也有明显上升。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能力加强,服装占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加强,这无疑是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机遇。同时,针织服装因其良好的贴身性、伸缩性、舒适度以及易成型等特点,逐渐成为时尚设计元素而被广大个性群体接受,特别是针织服装领域中的无缝衣,已有逐渐取代传统衣的趋势。

针织物组织编织原理与原料特性分析

第1节针织物组织的形成原理与原料特性分析 纬编针织物是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结而形成的针织物。根据工艺特点的不同,针织物分为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两大类。线圈(loop)是组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以三维弯曲的空间曲线呈现。如图1-1线圈由红、黄和蓝三色组成一个完整的线圈。其中红色部分为沉降弧,蓝色部分为针编弧,黄色部分为圈柱。 图1-1纬编针织物结构图 成圈过程 1、退圈(clearing)。织针从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旧线圈从针钩内移动到针杆上。 2、垫纱(yarn feeding)。织针下降,纱嘴引导新纱线垫入针钩下。 3、闭口(latch closing)。随织针下降,针舌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翻转关闭针口,将新旧线圈分隔在针舌两侧,为新线圈穿过旧线圈作准备。 4、套圈(landing,casting-on)。织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沿着针舌上移套在针舌外。 5、弯纱(sinking)。织针继续下降,接触新纱线开始逐渐弯纱,一直到线圈最终形成。 6、脱圈(knocking-over)。织针再次下降使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在正在进行弯纱的新线圈上。 7、成圈(loop formation)。织针下降到最低位置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线圈。 8、牵引(holding-down)。借助牵引机构产生牵引力,将脱下的旧线圈和刚形成的新线圈拉向织针背后,脱离编织区,防止织针再次编织时将旧线圈回套到织针上。

第2节纬编针织物分类与表示方法 针织物组织 针织物组织定义为组成针织物的结构单元(线圈、悬弧、浮线)以及附加纱线或纤维集合体的配置、排列、组合与联结的方式,决定了针织物的外观和性质。如图2-1显示,除了线圈外,还包含了1悬弧和2浮线,并且线圈、悬弧和浮线这三种结构单元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 如图2-2称为衬纬组织。其中出了线圈外,还包含黑色横向附加纱线,并且线圈和附加纱线按照一定方式排列配置。 图2-1三种结构单元排列组合图2-2线圈附加纱线 1、基本组织 由线圈以最简单的方式组合形成,是针织物各种组织的基础。纬编基本组织包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 2、变化组织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本组织复合而成,即在一个基本组织的相邻线圈纵行之间,配置着另一个或者另几个基本组织,以改变原来组织的结构和性能。纬编变化组织有变化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等。 3、花色组织 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形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和不同性能的纬编花色组织。 一、改变或者取消成圈过程中的某些阶段。 二、引入附加纱线或者其他纺织原料。 三、对旧线圈和新线圈引入一些附加阶段。 四、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织复合。 纬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为了简明清楚显示纬编针织物的结构,便于织物设计与制定上机工艺,需要采用一些图形与符号的方法表示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目前常用的有线圈图、意匠图、编织图和三角配置图。

无缝针织服装地现状及发展

毕业论文 题目: 无缝针织服装的现状与前景分析所属系、部 : 纺织工程学院

摘要 无缝服装行业是区别于传统服装行业的新兴服装行业。本文从无缝针织技术出发对无缝针织技术与无缝针织服装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从无缝技术发展、技术应用、行业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无缝针织服装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原料供应、染色技术改进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分析了现在国外的无缝针织服装的产业集群与市场容量,同时结合无缝针织服装的技术优势对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一个分析。 关键词:无缝服装,无缝技术,产业集群,前景

ABSTRACT Seamless apparel indust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new garment industry of traditional garment indus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amless knit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eamless knitted garment seamless knitting technology was summarized, and the seaml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amless knitted apparel industry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raw material supply, dyeing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home and abroad now seamless knitted apparel industrial cluster and market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seamless knitted garments of which is an analysis. KEY WORDS:Seamless apparel, Seamless technology, Industry cluster, prospect

针织知识汇总

一针织的介绍 1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 2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 3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 4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 二针织物织造过程 针织物在针织机上的纺织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给纱 纱线以一定的张力输送到针织机的成圈编织区域,这阶段称为给纱。 2成圈 纱线在纺织区域,按照和种不同的成圈方法,形成针织物或形成一定形状的针织品,这阶段称为成圈。纱线构成线圈,经过纵向串套和横向连接便成为针织物。所以成圈是针织的基本工艺。 (1)成圈过程可按顺序分解成下列几个阶段: a退圈--把刚形成的线圈(称旧线圈)从针钩移至针杆; b垫纱--把纱线喂到织针上;弯纱--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的形状; c带纱--把新垫上的纱线或刚弯成的线圈移至针钩内; d闭口--封闭织针针口;套圈--把旧线圈套到针口闭合的针钩上; e连圈--新纱线或新线圈与旧线圈在针钩内外相遇; f脱圈--旧线圈从针钩上脱下套在新线圈上; g成圈--使纱线形成一只封闭的和规定大小的新线圈; h牵拉--把新线圈拉离成圈区域。这只新线圈在下一成圈周期中即成为旧线圈。 (2)成圈过程有针织法和编结法两类。 a在针织法成圈过程中,成圈各阶段按上述顺序进行。 b在编结法成圈过程中,弯纱始于脱圈,并与成圈阶段同时进行。 3在有的针织机上各只织针依次顺序完成成圈过程;也有一些针织机的成圈过程各只织针整列地同时进行。 3卷取 将针织物从成圈区域引出,或卷绕成一定形式的卷装,这阶段称为牵拉卷取阶段。 三针织物特性 1脱散性:在针织物中因某根纱线断裂引起线圈与线圈彼此分离和失去串套的性能。纱线的摩擦系数与抗弯刚度愈大,线圈长度愈短,针织物的脱散性也就愈小。 2卷边性:在自由状态下针织物边缘出现包卷的性能。这是由于边缘线圈中弯曲纱线力图伸直所引起的。纱线愈粗,弹性愈好,线圈长度愈短,卷边性也愈显著。一般双面针织物,因为在边缘处正反面线圈的内应力大致平衡,所以基本不卷边。 3延伸性:在外力拉伸下针织物尺寸伸长的性能。由于线圈能够改变形状和大小,所以针织物具有较大的延伸性。改变组织结构能减小针织物的延伸性。 4弹性:在外力去除后针织物回复原来尺寸的能力。它取决于纱线性质、线圈长度和针织物组织。 5强力:针织物断裂时所能承受的力(公斤)。常用拉伸和顶破试验方法确定。

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作为纺织专业的一门课程,主要学习针织基本知识、纬编、经编的组织结构及编织原理及应用。 ?总学时:32学时 ?教材: ?赵展谊主编. 针织工艺概论.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第一章针织概述 第一节针织及其发展 一、针织及其特点 1. 针织——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工艺技术。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的一种工艺。 ?经编——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喂入平行排列的工作织针,同时成圈的工艺过程。 2. 针织特点: ?工艺流程短; ?生产效率高; ?占地面积小; ?噪音小,劳动强度低; ?具有可成型性。 经编人造血管 二、针织发展史 手工编织 迄今发现最早的手工针织品距今约2200多年 针织工业 1589年英国威廉.李发明第一台手摇袜机; 1758年英国J.斯特拉特制成手工针织罗纹机; 1775年英国J·克雷恩发明经编机; 1816年法国M.I.布吕内尔制成圆形针织机; 1896年中国第一家针织内衣厂成立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针织工业大发展。 三、针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现状 与机织非织造布行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高新技术在针织业获得广泛应用,生产技术更趋完善,产品水平显著提高; 针织品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衣着用织物:内外衣、围巾、袜子、手套、毛巾等 ?装饰用织物:窗帘、帷幔、床罩、台布、蚊帐、沙发布、地毯等 ?产业用织物:车用内装饰、帘子布、农用、篷盖布、土工布、医用、航天航空等 1、服用针织产品

2、装饰用针织品 3、产业用针织品 ?主要应用领域 ?航天航空 ?军事用 ?建筑用 ?医用 ?农渔业用 ?交通运输 ?体育用 ?其他工业用 我国针织工业的现状 ?针织品生产企业在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 ?针织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500人以下占95% ?企业结构:国有为12.3%,三资为23.1%,其他64.6%; ?原料和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针织工业主要省市(占全国工业总产值89.60%) 浙江:24.32% 广东:22.55% 江苏:19.17% 山东:9.50% 上海:8.39% 福建:5.67% 我国针织生产基地 ?山东即墨——中国针织名城 ?浙江海宁——中国经编名城 ?浙江绍兴杨汛镇——中国经编名镇 ?浙江诸暨大唐镇——中国袜子名镇 ?广东佛山张槎镇——中国针织名镇 ?浙江象山县——中国针织名城 ?福建晋江市深沪镇——中国内衣名镇 ?广东汕头谷饶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 2.针织工业发展趋势 ?新原料的应用 ?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提高 ?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 ?化纤产品仿真化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Asthetik”(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