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效开展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效开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县对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了探索。

一、环境创设活动的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思想不断更新及在实施新《用书》的过程中,感到必须重新审视和理解主题活动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立足实际,结合农村幼教改革,推进农村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与管理。

行动策略一:发文件、搞讲座培训

1、发文件,就幼儿园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县教育局《关于对幼儿园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各幼儿园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和贯彻。首先,要求各园根据文件制定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主题环境的实施计划;接着,对活动室环境的研究与创设:主题墙壁、门窗、户外、走廊、各种“吊挂玩具”;开辟种植园地、自然角有了生机;玩具橱窗多了师幼自制的玩具;体育活动器械也多了,如揪尾巴、纸球、降落伞……我们从家长互相交谈中听到了对幼儿园的环境变化的欣喜与称赞。

2、利用多媒体举办“农村幼儿园教师手工制作”培训。

从网上下载“幼儿手工制作”视频资料及“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图”,让老师边学习边制作,全县乡(镇)中心园老师、幼教辅导员、民办园、村办园及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目的是开阔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努力做一个“心灵手巧”的教师。

3、开展教师全员通识讲座。

组织农村教师开展通识性培训,深入学习《纲要》及《幼儿园环境创设误区》,广泛开展幼教理论讲座,让教师明白“如何在主题背景下进行环境创设”。

行动策略二:树立典型、举行开放观摩活动

在文件下发的同时,我们就对铜陵中心园进行多次考察与指导,在理论讲座之后,我们与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新《用书》主题活动墙饰”,一边探讨、一边实施、一个主题结束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都有了质的转变。接着,召开了“东山县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场研讨会”。通过总结经验汇报及现场观摩,促进农村老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激发了广大老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的主动意识。观摩教师感受到铜陵中心园的环境创设:一是环境创设独具特点,教师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园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活动环境。二是幼儿的小制作作品挂满整个活动室。三是活动室创设突出主题活动内容。

行动策略三:开展检查评比活动

在典型的带动下,我们印发了《东山县幼儿园环境创设检查标准》,在全县进行了全面检查评比活动。经过园级(班)自评、镇级的复评,层层筛选。一类是乡镇中心园、县优质园,二类是农村园、民办园为单位。检查评比既有强制性、又有比赛性,评委深入到不同的幼儿园的各班按照标准检查评比,确定获奖等级。同时,要求教师创设富有新意的环境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创设动态环境,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宫参与活动。

二、举行环境创设的初步效果

1、改变活动室环境创设单一,注重墙饰与课程的有机联系。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注重墙饰与课程的有机联系,使墙饰自然呈现课程开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反复解读新《用书》的活动内容及实施过程,由于《用书》的活动内容是以主题形式呈现,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来确定线索。各园(班)环境创设依托节日、季节的活动主题,就每月的主题不断扩展,从而构成一系列的活动。如孩子涂鸦的作品,手工艺术制作,科学活动的记录符号等,老师和孩子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类,赋予新的教育价值布置在环境中。

2、促进农村幼儿园对环境创设活动的重视。这次活动各中心校认真抓好环境创设与管理,加大力度投入资金,不断改善和更新活动环境,以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如白埕幼儿园为幼儿购买塑钢课桌椅;宅山中心园将已有的教学楼进行扩建,设

置了多功能的玩沙游戏池,为幼儿增设了区域游戏环境;前何中心园活动室进行全面的粉刷,创设了专用的游戏室。各中心校先组织人员对各园(班)进行检查评比起到促进作用。

3、发挥镇中心园示范作用,有效带动农村幼儿园及民办园的主题环境创设。这次环境创设教研活动由全县七所乡镇中心园,3所县优质园承担。先由铜陵中心园向全县各乡(镇)中心园教师开放,其他6所乡镇中心园是面向各镇民办园及村办园教师,参与活动的农村骨干教师在观摩铜陵中心园主题环境创设之后,发现环境创设并没有想象那么难,只要认真实施主题活动,农村幼儿园同样也能创设良好的环境。

三、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反思

在近年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中,已初步呈现出教研的效果与价值。

1、变装饰性环境为挑战性环境。

(1)各幼儿园一改过去仅仅为了装饰教室环境而进行的随意布置,而是将主题活动内容融入整个活动室环境之中。因此,在主题活动确定后,各园(班)教师首先充分利用活动室大墙面,展示出与主题相关的主题情节,使幼儿对本阶段活动的主题能一目了然。其次,收集并制作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为幼儿与主题环境互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如实小附设园大三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活动,创设“中国地图”、“长城”、“奥运娃娃”。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快餐盘子制成“福娃”,利用各种香烟盒制成长城城堡,利用色彩丰富颜色鲜艳的泡沫塑料,让幼儿在地图上对不同省份粘贴上不同颜色,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知道全国有几个省份。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但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而且是幼儿感受成功和喜悦最好的表现形式。

(2)创设丰富的活动区。传统的5个活动角发展为丰富的活动区,大量的操作材料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如铜陵三小幼儿园在美工区,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染色的沙,让幼儿开展沙画。又如铜陵中心园大班主题“家乡的风味”,在角游区海鲜大排档,老师把许多家乡的小吃“米肠”、“烧麦”、“荷花包”、“春卷”等投放到区角供幼儿自由操作。使每个幼儿在不断地环境交互作用中,得到全面的

发展。

2、环境创设呈现本土特色。

(1)突出乡土特色。立足实际,注重多种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何中心园在“有趣的植物”主题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原始材料。如自然物大米、赤豆、泥土、绿豆等等,用一次性纸杯底装上豆豆贴在墙上,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如铜陵中心园让幼儿将各种植物种子带来教室,各班利用泡沫箱尝试种植;白埕中心园还开辟种植园地,利用树坑让幼儿种植各种大蒜、葱、小白菜……。幼儿运用各种自然材料动手制作,既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也丰富了想象。

(2)突出地方特色。铜陵是一个沿海的城镇,针对这一特点,铜陵三小附设园设计了“爱我家乡、绘我大海”系列活动。首先,带幼儿到海边去感受大海的雄壮,美丽,使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指导幼儿绘出美丽的大海。接着,在主题墙上设计了“未来的大海”的活动。充分利用和挖掘海岛特色的资源,如贝壳做的贝雕、贝壳艺术拼图、贝链、沙画等……。

3、注重幼儿参与创设主题环境过程的体验。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般为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无法参与环境布置中去,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本次活动,许多幼儿园教师本着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的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各幼儿园各班设有幼儿作品收集袋,做到及时更换,设有幼儿作品栏,而且是专栏布置美观。如:实小附设园大一班在墙壁上用旧挂历纸剪了一个菜篮子和果盘子,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把每天自己动手剪贴的水果和蔬菜装了进去他们感到秋天的确是收获的季节。例如:铜陵中心园中二班在主题“新年真快乐”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新年快到了,怎样来布置我们的教室呢?”幼儿讨论布置教室的想法较多:挂灯笼、剪窗花、做拉花、做鞭炮、做两条龙等。于是老师根据幼儿说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几个区域,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布置教室,充分让幼儿体验做小主人的愿望。

4、挖掘家长资源。

家园联系栏是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桥梁。这次教研活动各班级的家园联系栏设

置了“主题播报、信息栏、特色活动”等窗口,如宅山中心园小班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用“主题播报”的形式与家长沟通,把活动内容与目标提供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活动要求,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属相,与幼儿共同自制“我的属相”,然后展示在活动室中与大家分享。又如铜陵四小幼儿园请当渔民的家长提供废旧渔网及渔网边角料、旧的塑料绳等,家长的参与为农村幼儿园开展低成本的环境创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