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行业相关术语20页word

培训行业相关术语20页word
培训行业相关术语20页word

培训行业专业术语

MBA:

MBA是英文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工管硕”。

工管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工管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

工管硕士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现时不少学校为了开拓财源增加收入,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商学院学术合作,销售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工管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

工管硕士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EMBA:

EMBA英文全称为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直译为高级管理人员MBA,或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它是由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首创。读EMBA 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平衡。其实质是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它对升至公司中上级而又无MBA学位的管理人员很有意义。

EMBA和MBA的区别

EMBA是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考试的不同

在国外,如要就读MBA需参加GMAT入学考试。但就读EMBA只有71%的学校要求GMAT成绩,平均过线分数为530分,而海外学生只需要托福550分成绩即可。但这并不是说,EMBA入学非常容易,学校更看中的是学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专家的推荐信和面试结果。

2.就读人员的不同:

由于MBA入学考试需要考外语、数学,这就给那些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高层设置了门槛。目前国内MBA正出现低龄化现象,考分高的往往是那些大学毕业3年左右、应试能力强的年轻人。而EMBA 入学笔试、面试均由培养单位自行组织,门槛大为降低。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要是老板、老总就可以读EMBA,清华大学就曾将一名愿出25万美元就读,但不符条件的老板拒之门外。国家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才可报名。

3.教学模式的不同

在教学模式上二者也有很大不同,MBA多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团队讨论”的方式,EMBA则更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结合,因此更适合正在商场实战的高层管理者。南京大学此次将招收的EMBA 学员限定为100人,聘请的外籍教师将在50%左右,且基本是来自美国哈佛、南加州大学的教授,而在这些聘请的外籍教授中,80%是华裔,以期让学员和教师之间能做到更多的“互动”。

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在职研究生参考考试的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

1.在职研究生一共有六种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十月份联考(GCT)、单独考试、一月法律硕士、一月份MBA、研究生进修班。

2.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

3.单独考试、一月法律硕士和一月份MBA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4.在职研究生的学历情况

参加十月联考的,毕业能获得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但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证书。参加1月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既能获得硕士学位,又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参加研究生进修班的,获得结业证书(注

意结业证书非国民教育体系,非学历证书),参加5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但没有研究生学历。

5.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下面按照两种分类方式进行介绍。

6.教育方式

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分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在职研究生分单独考试、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种:

(详细分为六种方式:单独考试、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1月份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进修班)

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单独考试考生报考的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

工作四年。

(2)政治表现好、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并且是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可参加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可向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为在职人员进行单独考试的招生单位申请报名。

(3)有所在单位和两名高级专业职务的专家推荐。

(4)年龄可放宽到40岁左右。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参加单独考试考生直接到招生单位或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确认截止日期与统考生确认截止日期一致。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单独考试考完后可以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在有硕士授予权的学校报名,参加一个难度很低的入门考试后,被录取,

按照应修学分,交纳2-4万元不等的学费。在2-3年内修完所有课程(一般是周末授课),同时参加全国统考两门:一门是英语,一门是专业课程。

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者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这个规定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专科毕业两年(含两年)是报考研究生的基本条件,各招生单位还将在此基础上对同等学力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一般说来,同等学力考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大专生,二是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三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也按同等学力对待。

一是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实行全国联考,一般每年7月份报名,10月份考试。毕业后只能获取专业硕士学位,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如:教育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等。

二是和全日制统考生一起学习、但不转户口和工作关系的委培和定向的在职研究生。这种情况和全国统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全一样,一般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份现场报名,考试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只不过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入学时不转户口和档案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和全日制统考生和自费生一样,委培生和定向生(即在职研究生)毕业后都能获取研究

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如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1月份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

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研修班:

1.研修班全称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通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可以进修研究生课程,按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规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在职人员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顾名思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首先是进修,因而它是非学历教育;其次进修的是研究生课程枣我国国民教育系列高层次的课程,因而它是我国大学本科后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它只有资格发结业证,不能发学位证,也无学历证(即毕业证)。

2.高级研修班:

高级研修,在授课方式上大多与研究生课程班相同,一般是利用周末或假期,以面授为主;在教学上,主要侧重于素质教育,对学员某个范围内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因其多数不能够申请硕士学位,所以,针对的人群难免有所局限。

研修班的作用:

举办研修班旨在提高在职人员业务素质,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研

修班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企业总裁、经理和有公司提供培训机会的个人而提供的高质量培训计划。

一个好的研修班会邀请行业的领军人物、知名专家来讲课,或者其课程设置有独到之处,所以,精品研修班是时间稀缺的人快速充电的一个好去处。

读研修班的企业总裁们会聚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资源,所以很多总裁们上课之前,会先索取一份学员名单,看看将来会和哪些精英们一起培训,以加强自己的人脉关系、扩展圈子。

另外,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举办的研修班,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学校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一种珍贵的生活体验。

同时也为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水平的同等学力者申请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做准备、打基础。

3.哪些人适合读研修班

各行各业的研修班很多。由企业管理的、房地产的、金融投资、工商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管理、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女性课程、各个行业的行业性总裁研修(矿产、医院、酒店等等),其中针对企业的研修班较多,针对行业性的课程较少,因为行业性需求的专家专业性很强。可以到这个网站来查找您所需的研修班课程:研修班简章大全。所以,读研修班的人,可以是总裁、主管、CEO、部门经理、总监等,也可以是由企业提供培训机会,并想提高自己的企业员工,还有希望拓展人脉关系、学习先进经验的私企老板等等。

4.研修班与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研修班很容易和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发生误会。想读在职研究生并获得学位的学员,会去读学校开设的,先录取后统考的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这个在职研究生进修班是为了通过统考和学校专业考试而开设的班。与研修班所说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两个东西。所以我通常把为了拿学位的班叫做在职研班(或者进修班),而为企业总裁培训等目标而设的班叫做研修班。

公开课:

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面向企业的公开课,是多个企业参加同一主题的课程。

在职人士工作技能提升所设置的课程,不同于学校所设置的公开课,更专业更有针对性,时效性。通过参加此类课程能够更好的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

目前在社会上有许多培训课程,大型的演讲会都统称为:“公开课”。

企业内训:

企业内训是培训公司根据企业培训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课程,具有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方面的充分灵活性。企业内训是世界500强普遍采用的一种培训方案。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企业培训通常能最好的达到他们的培训和发展需要。

在为企业带来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以下突出的附加价值:

1.培训中有更多的时间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内容展开讨论,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和价值;

2.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理念和思想,搭建管理沟通平台,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3.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凝聚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如果企业具有以下培训特征,则企业内训是最佳选择:

——具有同样需求的人数超过10人;

——与公司的经营战略相联系;

——针对公司或行业特点设置;

——灵活的授课时间和次数;

——支持公司文化和经营方式;

——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或本地化战略相融合;

——融合了包括课堂教学的各种授课模式。

企业咨询:咨询(consultation)是通过专业人士所储备的知识经验和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加工而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咨询产生智力劳动的综合效益,起着为决策者充当顾问、参谋和外脑的作用。

猎头:猎头,意为物色人才的人或者机构,是帮助优秀的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这个词另外的说法叫做高级人才寻访。“头”者智慧、才能集中之所在,“猎头”也可指猎夺人才,即发现、追踪、评价、甄选和提供高级人才的行为。在国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地区把它翻译为“猎头” ,大陆也称之为猎头,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 。

猎头的英文是headhunting,猎头与一般的企业招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管理术语、知识问答、5S规范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诸城分公司TPS推进办 3月10日

第一节:员工素质培训 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人,而人的关键因素是素质,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员工的素质高,企业的工作标准就高,工作的基础台阶就相对较高,工作的效率就高,分解任务的能力就强,完成任务的概率就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就快,企业的效益就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会随之升高,企业的生存希望就高,发展的空间就大;反之,就会束缚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不得不停产或转产。 所以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不再把企业发展目标定为“创造更多的需求”,而是通过培养员工的素质、提高员工的素质来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寻求企业的增长点。 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没有优秀的企业,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是每一个员工履行职责的行为表现,员工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企业的形象和企业文化,仓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根据企业形象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约束和激励。 员工素质包括员工每个人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通过不断的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个员工熟练掌握其应有的操作技能、管理技术和理论知识,且要求精益求精,跟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并保持不断更新,明白岗位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岗位所承担的责任。 第二节、仓储管理术语及基本常识 1、管理术语 1.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仓储: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1.3装卸搬运: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说,包括装上、卸下、转运、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1.4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送、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5物流信息:能够反映事物内涵的知识、资料、信息、情报、图像、数据、文件、语言、声音等物流活动中必要的信息。 1.6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决策的科学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

服装管理培训专用术语

SWOT分析法/KPI/SMART原则/STAR原则/6W1H原则/汉堡原理/MBO/BSC/鱼骨分析法附:SKU及店铺铺货量计算方法 SWOT分析法 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KPI是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意即关键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某职位任职者工作绩效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任职者工作任务完成效果最直接、客观的衡量依据。 通常情况下,KIP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来源于部门和岗位的职责。KPI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引导任职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职位贡献最有成效的职责上去,并通过努力及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因此它是最能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 关键绩效指标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经济学二八原理,即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按照绩效考核的二八原理,对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关键的指标和关键的过程上,抓住了20%的关键指标,就抓住了考核的主体。但据一项调查显示,真正拥有适合自身发展考核体系的公司不到总数的20%,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的绩效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的绩效考核或流于形式,或有失公平,往往不能满足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需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SMART原则简介 目标管理是使经理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毕竟,没有目标你是无法考核员工的。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现于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一书中,该书于1954年出版。根据Drucker的说法,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Activity Trap),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MBO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企业战略规划不能仅有几个高管来执行,所有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这将更有利于战略的执行。另一个相关概念是,企业要设计有一个完整的绩效系统,它将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作。由此,可以将目标管理视为价值管理的前身。 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制定目标的经历,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的层面,经理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O. 1总则 GB/T 19000 族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建立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 包括:' GB/T 19000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B/T 1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能力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息; GB/T 19004 ,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改进组织业绩并达到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GB/T 19011 ,提供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 0.2质量管理原则 a)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f)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上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GB/T 1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2理体系基础 2. 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 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率。质量管理体系还能够针对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2.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GB/T 19000 族标准区分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 GB/T 19001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有时与相关的过程要求一起,被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3术语和定义 3. 1有关质量的术语 3. 1.1 质量

知识管理的10项原则

知识管理的10项原则 在过去两年间,我与知识管理领域的机构共事。其中一些机构致力于这个主题已有多年,但只是最近才认识到,它们是在管理知识。更常见的是,知识管理这个主题只是最近才出现在这些机构中。但是,经验和教训已足够多,因而我们能够开始阐述和讨论某些原则和经验法测。 一、知识管理的代价高昂 知识是一种资产,但其有效管理需要投入其他资产。许多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金钱或劳动力,这些活动包括: 知识获得,即创建文件并把文件输入电脑系统; 通过编选、组合和整理,给知识增添价值; 开发知识分类方法,并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 发展信息技术基础,实行知识分配; 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教育。 虽然很少有公司计算知识管理的成本,但仍有一些定量估计。巴克曼实验室公司的巴克曼 (R.Buckman)估计,他的公司将其收入的7%用于知识管理。麦金西公司长期以来具有将其收入的10%用于发展和管理智力资本的目标。 但是,虽然知识管理是代价高昂的,显而易见的反驳是,不进行知识管理的代价甚至更高昂。无知和迟钝的代价是什么?忘记关键的雇员知道什么,不能迅速回答或者根本不能回答客户的问题,或者根据错误的知识作出糟糕的决定,这会使一个组织付出多大的代价?一个组织在确定质量的价值

时,必定会确定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的代价,同样,如果我们希望评估知识的价值,我们会尝试衡量无知的代价。当然,这种评估可能导致政治问题,但这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原则。 二、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的结合 《商业周刊》在最近一篇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章的标题中宣布,“能思考的电脑几乎已出现……能象人类一样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已近在咫尺。”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阅读1995年的这条大标题可能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体会,自1950年代以来,他们就听说了基于机器的知识。但事实是,希望有效地管理知识的公司今天需要大量人力。人非常善于某种类型的活动,而电脑非常善于其他类型的活动。 人或许是索价高昂和心地不良的,但他们十分擅长某些知识技能。如果我们致力于了解知识,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知识,将知识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将知识的各种无组织形式综合起来,人是受欢迎的工具。这些都是我们所擅长的知识任务的类型,我们应该被用于这些目的。 另一方面,电脑和电信系统擅长不同类型的事情。就获得、改变和分配结构十分严谨但变化迅速的知识来说,电脑比人更能干。对根据结构不那么严谨的文字和视觉知识履行这些相同的任务来说,电脑越来越有用????虽然仍有点笨拙。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需要有关在某个特定知识领域内正在发生什么的丰富描述时,仍不去求助于电脑。 三、知识管理的高度政治性 “知识即权力”并非秘密,因此,不应使任何人感到惊讶的是,知识管理是一项高度政治性的任务。既然知识与权力、金钱和成功有关,那么,知识也与游说、阴谋和密室交易有关。如果围绕知识管理的倡议没有政治活动,这清楚地表明,该组织已认识到,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正在发生。 四、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

培训管理相关术语

培训管理相关术语 单选题 1. 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 拥有相当的知识并能够应用 B 拥有一定的职位 C 拥有工作绩效 D 拥有一定的技能并且能够应用 正确答案:B 2. 培训强调的是:√ A 学习更多理论和理念 B 学员达到学习目标 C 挖掘个人潜力 D 以讲师为中心 正确答案:B 3. 动态需求人次数是指:√ A 未培训的需求人次数 B 已完成培训的需求人次数 C 未培训及已完成的需求人次数 D 未培训和免除的需求人次数 正确答案:A 4. 某单位已完成培训的需求人次数为25,免除的为7,未完成的为8,则该部门的培训需求人次数是:√ A 25 B 15 C 33 D 40 正确答案:D 5. MRP的规划年限为:√ A 五年 B 四年 C 三年 D 二年 正确答案:C 6. 某部门已完成培训的人次数为20,免除人次数为5,未完成人次数为5,那么该部门需求完成率是:√ A 66.66% B 80% C 83.33% D 50% 正确答案:C 7. 假设某单位规定时间内平均总人数为10人,已完成培训课时36小时,未完成课时5小时,免除课时4小时,则该单位人均培训小时是:√ A 4小时 B 4.5小时

C 3小时 D 3.6小时 正确答案:D 8. 培训普及率的计算公式是:√ A 某时间段内参加培训的人次数/总人次数 B 某时间段内参加培训的人数/总人数 C 某时间段内参加培训的人数/总人次数 D 某时间段内参加培训的人次数/总人数 正确答案:B 9. 下列费用中,不属于显性成本的是:√ A 学员工资 B 外聘讲师费 C 学员差旅费 D 餐饮费 正确答案:A 10. 专职讲师的正常负荷是:√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11. 平均满意度只可以按讲师进行平均。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静态培训需求就是常说的员工培训需求。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在个人发展计划中,不要承诺发展员工的能力,但可以承诺员工具体职位。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4. 隐性成本可以以部门、公司或某一课程为单位进行计算。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5. 培训普及率的结果永远小于100%。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引言 0.1总则 GB/T19000族下述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备包括:——GB/T19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B/T1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GB/T19004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的改进和的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GB/T19011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促进相互理解。 0.2质量管理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得到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的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d)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e)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f)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各种专业术语培训

一.绿化率:绿化率=绿化总面积÷占地总面积×100%。 二.容积率:规定地块上全部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容积率越高,代表着同等面积的 地块上盖的房子越多。 三.建筑面积:房屋实用面积与分摊公用面积之和。 四.三通一平 是针对土地的一个专业术语,三通一平指该块土地已经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五.国家对土地使用权最高年期如何规定?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的各类用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如下: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和其他用地50年。 六.层高与净高 层高指本层楼面到上一层楼面的高度,净高指房间内楼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的高度。层高=净高+楼板高 七.房地产抵押 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以处分抵押的房地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八.注销抵押登记 房地产做了抵押登记后,产权人的所有权受到了部分限制,只有注销了抵押登记,才能正常交易。 九.入伙 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向业主/用户移交户内管理责任的过程,是业主(用户)首次接收自己的物业,标志着小区物业管理建设正式启动,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用户共同管理和相互监督局势已然形成。 十.期房与现房的区别 现房是指竣工验收合格取得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可立刻交房的。 期房是指未经竣工验收取得的商品房,暂时不能交房。 十一.优质房源的6A标准(6房) 1.性价比高 2.诚意卖的(有过一次降价行为的) 3.看房方便的 4.有独家委托 5.与业主关系好的 6.产权清晰的 十二.优质客户的5A标准(5客) 1.付款方式灵活的 2.有过失败经验的 3.有决策权的 4.与客户关系好的 5.购买指向明确的

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培训术语

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培训术语 TTT:training the trainer; 培训企业内部讲师 CTT(Chief Trainer Training)首席培训师培训 人力资源总监/主管HRD(Human Resource Director)。 PTT(Professional Trainer Training)——意为职业培训师培训。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PTT 1. 自由培训师 2. 企业内部培训师 3. 管理顾问公司的专兼职培训师及培训管理人员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管理人员 5.管理顾问公司咨询师、顾问师 6. 企业领导者、演讲型领导者 7. 企业培训体系规划、培训师管理和培训课程开发人员; 1. 职业培训师之道 2. 职业培训师的技能素养 3. 职业培训师专业教学方法 4. 现场教学的掌控 5. 课程设计指南 6. 课堂精彩元素的运用 7. 课件设计开发 8. 课件亮点制做 CTT

一、CTT基本才能训练 企业培训的战略地位?培训师之职业使命 培训师之职业素能?培训师的十项全能 克服怯场6项技术?培训师7项职业规范 闪亮导入6项技法?完美收结6项技法 塑造你的专业台风?增添你的语言魅力 二、CTT教学方法提升 培训师课前自检要点?探讨-案例教学法 说明-演示教学法?课堂提问5项技巧 启发-游戏教学法?培训教学四冲程 培训师四大风格选型?现场应变6项对策 课堂问答8项技巧?精彩点评3项原则 专业姿态4类标准?眼神运用5种方式 课堂佐料的配合?透视学员内心的能力 三、CTT课程设计指南 培训师3级能力?课程设计流程 课程内容结构?新知元素设计 哲理元素设计?幽默元素设计 情感元素设计?培训师职业生涯规划 四、CTT口若悬河演讲要诀 竞聘演说要诀?就职演说要诀 欢迎致词要诀?动员讲话要诀 总结陈词要诀?酒会祝词要诀 学习地图,是指以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企业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表述的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一般适用于: 3.2.2 组织环境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对组织(3.2.1)建立和实现其目标(3.7.1)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注1: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3.7.6)和服务(3.7.7)、投资和对其相关方(3.2.3) 的行为。 注2:组织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营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营利或公共服务组织。注3:在英语中,这一概念常被其他术语,如:“business environment(业务环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组织的环境)”或“ecosystem of an organization(组织的生态系统)”所表述。 注4:了解基础设施(3.5.2)对确定组织环境会有帮助。 3.2.3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stakeholder 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自认为受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2.1) 示例:顾客(3.2.4)、所有者、组织内的人员、供方(3.2.5)、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包括竞争对手或相对立的社会群体。 注:这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中的通用术语及核心定义之一,最初的定义已经通过增加示例被改写。 3.2.4顾客customer 能够或实际接受为其提供的、或按其要求提供的产品(3.7.6)或服务(3.7.7)的个人或组织(3.2.1)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内部过程(3.4.1)的产品或服务的接收者、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3.2.5供方provider;supplier 提供产品(3.7.6)或服务(3.7.7)的组织(3.2.1) 示例:产品或服务的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商贩。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的制定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 2.背景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创新和产品的附加值(知识含量)决定了组织(含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在新形势下的成败。 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的挑战,需要知识管理以实现战略转型。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生产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低价优势正在日益丧失,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管理对企业从“做大”到“做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来源于规模经济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与知识竞争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我国公共行政体系,正逐渐调整为知识型、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正成为知识密集服务的提供者和推动者,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及其三大实践:政府知识管理、学习型政府和政府创新。 但是,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框架模型在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系列标准在统一概念、术语、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

识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课题组调研了大量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现状。在2008年3月25日,在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肯定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对知识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关键技术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标准化相关工作;并对《框架》标准提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008年6月23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研讨会”,进一步讨论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制定工作。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了知识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专家认为,应形成核心起草组及外围专家组,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下一步工作应在前期共识基础上,各自提交一份基本框架草案,以便进一步讨论和汇总。 2008年7月底,课题组在前期讨论意见的基础上,汇总了相关单位提交的标准草案,并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 1.定位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本标准定位于为知识管理提供标准化的概念模型,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术语、知识管理模型,将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的相关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的策划、实施、评价、改进等内容拟放在《知识管理体系要求》中进行规定和阐述;对知识活动、知识基础设施等内容在知识管理的其他标准中进行规定。 2.满足标准应用的各方需求 《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用户涉及到政府机关、咨询机构、系统供应商、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用户等各种组织,来自各界的意见出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求,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和矛盾冲突的地方。本标准力争达到协调一致,通过超越底层的技术实现细节,从更高层面上界定了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

技术培训专业术语

A/W 全水路All Water B/L 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 B/R 买价Buying Rate BAF 燃油附加费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C&F 成本加(海)运费Cost and Freight C.C 运费到付Collect C.S.C 货柜服务费Container Service Charge C.Y. 货柜场Container Yard C/(CNEE)收货人Consignee C/O 产地证Certificate of Origin CAF 货币汇率附加费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CFS 散货仓库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CFS/CFS 散装交货(起点/终点) CHB 报关行Customs House Broker CIF 成本,保险加海运费Cost,Insurance,Freight 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M 商品modity CPT 运费付至目的地Carriage Paid To CTNR 柜子Container CY/CY 整柜交货(起点/终点) D/A 承兑交单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 D/O 到港通知Delivery Order D/P 付款交单Document Against Payment D/R 场站收据DOCK RECEIPT DAF 边境交货Delivered At Frontier DDC 目的港码头费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 DDP 完税后交货Delivered Duty Paid DDU 未完税交货Delivered Duty Unpaid DEQ 目的港码头交货Delivered Ex Quay DES 目的港船上交货Delivered Ex Ship Doc# 文件号码Document Number EPS 设备位置附加费Equipment Position Surcharges Ex 工厂交货Work/Ex Factory F/F 货运代理Freight Forwarder FAF 燃油价调整附加费(日本航线专用)Fuel Adjustment Factor FAK 各种货品Freight All Kind FAS 装运港船边交货Free Alongside Ship FCA 货交承运人Free Carrier FCL 整柜Full Container Load Feeder Vessel/Lighter 驳船航次 FEU 40‘柜型Forty-Foot Equivalent Unit 40’FMC 联邦海事委员会Federal Maritime mission FOB 船上交货Free On Board GRI 全面涨价General Rate Increase H/C 代理费Handling Charge HBL 子提单House B/L I/S 内销售Inside Sales IA 各别调价Independent Action L/C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and Bridge 陆桥 LCL 拼柜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M/T 尺码吨(即货物收费以尺码计费)Measurement Ton MB/L 主提单Master Bill Of Loading MLB 小陆桥,自一港到另一港口Minni Land Bridge Mother Vessel 主线船 MTD 多式联运单据Multimodal Transport Document N/F 通知人Notify NVOCC 无船承运人Non Vessel Operating mon Carrier O/F 海运费Ocean Freight OBL 海运提单Ocean (or Oiginal )B/L OCP 货主自行安排运到内陆点Overland Continental Point OP 操作Operation ORC 本地收货费用(广东省收取)Origen Recevie Charges P.P 预付Prepaid PCS 港口拥挤附加费Port Congestion Surcharge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附件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00 1范围 本标准表述了GB/T1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确定了相关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 a)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 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 产品的使用者; d) 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 e) 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GB/T1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注册)机构); f) 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或提供培训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 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2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2.1质量管理体系理论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2.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GB/T19000族标准区分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 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2.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 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人力资源专业术语

人力资源术语 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它包括: 1)工作分析(确定每一位雇员所承担的工作的性质) 2)制定人力需求计划并开展人员招募工作 3)对求职者进行甄选 4)引导并培训新雇员 5)工资及薪金管理(如何给雇员支付报酬) 6)奖金和福利的提供 7)工作绩效评价 8)沟通(面谈、建议与训导) 9)培训与开发10)培养雇员的献身精神 2.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 3.组织机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各种功能的单元体之间的搭配、排列和组合形式,它表现为企业各种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对机构名称、职责范围与人员编制等内容的具体规定。因此,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外在表现。 4.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5.非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6.系统的反映组织结构的主是资料:1)、工作岗位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 7.简单地讲,职务分析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职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弄明白。专业的描述是这样的:职务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研究,确定关于某种特定的性质的确切情报和(向上级)报告的一种程序。 1)工作要素:是指职务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如打开电脑、打电报; 2)任务:是一系列为了达成一个目的的职务要素的集合,即完成一项具体的职务。如汇报工作。 3)职位:是多个任务的集合。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一个员工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

知识管理实施指南

知识管理实施指南 1 范围 GB/T 23703的本部分提供了大多数组织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一般原则,以及项目实施 过程中一般适用的实施过程和基本活动来引导组织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原则 ——实施准备 ——实施阶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03.1-2009 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 GB/T 23703.2-200X 知识管理第2部分术语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GB/T 23703.2界定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GB/T 23703的本部分。 4 实施原则 实施知识管理宜遵循以下原则: 4.1 领导作用 领导者的支持和参与,是系统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对领导者、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是取得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 4.2 战略导向 不同组织由于其行业环境、组织特点、战略选择和知识特征的不同,会导致该组织在知识管理战略选择上方向和路径不同。因此,组织需要基于对自身经营战略、知识管理现状及其需求的分析,将知识管理战略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战略之中,以支撑组织战略目标。 4.3 业务驱动 组织需要在不同的规划期内,以核心业务为导向,针对业务热点或主题来推进知识管理,实现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的有效衔接和互动。 4.4 文化融合 知识管理涉及到人员、文化、制度、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实施时,应抛弃单纯从技术出发的观念,宜将知识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与组织现有的文化和行为模式相融合。4.5 技术保障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技术设施来保障知识管理的实施,从而在业务或文化角度推进知识管理时,使知识管理的成果固化和持久。 4.6 知识创新 组织应制定制度鼓励员工创新,将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创新自主性。鼓励员工勇于试错,并愿意承担员工创新的风险;在员工创新的过程中,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应通过知识管理来固定、分享和保护。

培训与管理

目录 第一章夜场介绍 第一节:夜场的概念 一、什么叫夜场 二、夜场的共同特点 三、酒吧、Disco、夜场、会所的不同特点 四、量贩式KTV 第二节:夜场行业术语 第二章夜场服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第一节:正确认识娱乐服务和服务质量 一、什么是服务 二、服务质量 三、什么是客人 第二节:仪容、仪表、仪态 一、仪容、仪表、仪态的概念 二、注重个人仪容仪表的意义 三、夜场对员工个人仪容、仪表的基本要求 四、夜场对服务接待工作人员仪态的要求 五、夜场服务员工仪容仪表规范图 第三节礼貌、礼节、礼仪 一、礼貌 二、礼节 三、礼仪 四、礼貌、礼节的意义

五、风度 第四节夜场日常礼貌用语 一、基本礼貌用语 二、基本礼貌用语十字 三、常用礼貌用词 四、夜场工作中服务礼貌用语 五、夜场经典十句礼貌用语(中英文) 六、夜场服务工作中严禁说的话语 第五节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态度 一、职业道德的论述 二、服务人员应有的态度 第三章夜场服务日常操作规范与技巧第一节服务员服务操作规范 一、服务规范 二、礼貌用语规范 第二节服务技巧 一、服务推销技巧 二、服务操作技巧 第四章楼面部 第一节:KTV包房 一、KTV 经理 二、KTV 主管 三、KTV 服务员(少爷) 四、KTV 服务营业前准备工作与营业后收尾工作的技巧

五、KTV 厅房布局细节标准 六、KTV 用具配置表 七、KTV 洗手间卫生标准 第二节Disco 演艺大厅 一、Disco 演艺大厅主管工作岗位职责 二、Disco 演艺大厅服务员 第三节传送部 一、传送主管工作职责 二、传送员 第四节楼面部相关运作流程 一、电脑死机使用手写单流程 二、充公酒的流程 三、赠送单的流程 四、取消单流程 五、取消房卡流程 六、打烂杯具赔偿的运作流程 七、酒吧存酒流程 八、酒吧取酒流程 九、货物申购流程 十、领货流程 十一、物品报损流程 十二、手写单运作流程 十三、直拨单运作流程 十四、退、换货物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GB/T19000-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dt ISO9000:2000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代替GB/T6583-1994 GB/T19000.1-1994 1範圍 本標準表述了GB/T19000族標準中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並確定了相關的術語。 本標準適用於: a) 通過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尋求優勢的組織; b) 對能滿足其産品要求的供方尋求信任的組織; c) 産品的使用者; d) 就質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術語需要達成共識的人們(如:供方、顧客、行政執法機構); e) 評價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或依據GB/T19001的要求審核其符合性的內部或外部人員和機構(如:審核員、行政執法機構,認證(註冊)機構); f) 對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提出建議或提供培訓的內部或外部人員; g) 制定相關標準的人員。 2質量管理體系基礎 2.1質量管理體系理論說明 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幫助組織增進顧客滿意。 顧客要求産品具有滿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這些需求和期望在産品規範中表述,並集中歸結爲顧客要求。顧客要求可以由顧客以合同方式規定或由組織自己確定,在任一情況下,産品是否可接受最終由顧客確定。因爲顧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斷變化的,以及競爭的壓力和技術的發展,這些都促使組織持續地改進産品和過程。 質量管理體系方法鼓勵組織分析顧客要求,規定相關的過程,並使其持續受控,以實現顧客能接受的産品。質量管理體系能提供持續改進的框架,以增加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滿意的機會。質量管理體系還就組織能夠提供持續滿足要求的産品,向組織及其顧客提供信任。 2.2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與産品要求 GB/T19000族標準區分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産品要求。 GB/T19001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通用的,適用於所有行業或經濟領域,不論其提供何種類別的産品。GB/T19001本身並不規定産品要求。 産品要求可由顧客規定,或由組織通過預測顧客的要求規定,或由法規規定。在某些情況下,産品要求和有關過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諸如技術規範、産品標準、過程標準、合同協定和法規要求中。

HR必须懂的专业术语

HR必懂的人力资源专业术语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经验、品性与态度等的身心素质。 2、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指导和进行的人事管理活动,即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3、人力资本: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它具有收益的长期性,不可预测性、存在的无形性以及与拥有者不可分离性等特点。 4、激励:把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性发展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去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管理方法 5、人性:即人的本性。对人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在西方管理学里,对人性的认识中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四种理论假设。 6、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的总和。 7、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它包括劳动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 8、工作评价:工作评价又称职务评价,是依工作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职务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的程度差异,进行综合评估的活动 9、因素评分法:因素评分法也称要素评估法,是首先从所有待评价的工作中确定几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按标准评出一个相应的分数,然后根据待评工作总分确定相应的等级。 10、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它包括:对行为样本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的、标准化的、力求客观化的测量。 11、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计量形式,对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常见的有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人员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等。 12、甄选:俗称选拔,指采取科学的人员测评方法选择具有资格的人来填补职务空缺的过程。 13、培训: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规范的过程。 14、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它包括:(1)学习包含着变化;(2)变化是持久性的;(3)关注的是行为改变;(4)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15、员工考评:员工考评是指考评者在一定的目标的与思想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依据一定的考评标 16、评价性考评:又称总结性考评,是一种全面考核评定员工对象的考评类型。其内容较全面,时间常在期末,标准常是职责要求或计划内容,属于效标参照性考评。 18、考评指标:包括考评要素、考评标志和考评标准度。

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教学内容

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第一节质量管理原则 ISO9000:2000标准引言部分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以此作为ISO9000族标准(2000版)修订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行一个组织,需要采取系统的和透明的管理方式。要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各相关方的需求。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最高管理者应以八项管理原则来管理组织并改进其业绩。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予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为此,组织应当:一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或期望; 一将顾客的需求或期望转化为顾客要求; 一将顾客要求传达到整个组织; 一加强与顾客联络; 一就有关顾客满意信息实施监视和测量; 一持续改进组织的过程和产品,使顾客满意。 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为满足各相关方的利益,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起着关键作用,如:建立本组织的方针、目标并创造一个实施方针和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者应当: 一考虑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一对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了解; 一确立协调一致的宗旨和方向; 一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一教育,培训员工; 一鼓舞和激励员工并承认员工的贡献。 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组织应用“全员参与”原则将会使员工进行下列主要活动: 一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 一接受所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并解决各种问题; 一每个人根据各自应承担的目标评估其业绩; 一主动寻求提高其能力。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一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 一为自己成为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一为组织创造更好的形象。 四、过程方法 将工作或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