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变量教案

算法之变量教案
算法之变量教案

变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量的概念、命名规则、赋值格式及特点。

2、学习变量相关知识,解决交换两个变量值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和同伴交流对变量相关知识的理解,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2、体会变量的作用和特点,增强学习算法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变量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四、教学过程

算法初步比较经典的教案

算法初步与框图 一、知识网络 二、考纲要求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三、复习指南 本章是新增内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考查,常与数列、函数等知识联系密切.考查的重点是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以基础知识为主,如给出程序框图或算法语句,求输出结果或说明算法的功能;或写出程序框图的算法语句,判断框内的填空等考查题型.难度层次属中偏低. 第一节 算法与程序框图 ※知识回顾 1 2..

3. 4. 5.算法的基本特征:①明确性:算法的每一步执行什么是明确的;②顺序性:算法的“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限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④通用性:算法应能解决某一类问题.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则该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功能是 解析:首先要理解各程序框的含义,输入a,b,c三个数之后,接着判断a,b的大小,若b小,则把b赋给a,否则执行下一步,即判断a与c的大小,若c小,则把c赋给a, 否则执行下一步,这样输出的a是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所以该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功能是求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 评注: 求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的算法设计也可以用下面程序框图来表示. 例2.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功能是() (1)计算小于100的奇数的连乘积 (2)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3)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 (4)计算L≥ 1×3×5××n100成立时n的最小值 解析:为了正确地理解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可以将执行过程分解,分析每一步执行的结果.可以看出程序框图中含有当型的循环结构,故分析每一次循环的情况,列表如下: 第一次:13,5 =?=; S i 第二次:135,7 =??=; S i 第三次:1357,9 S<不成立,输出结果是7,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功能是求使=???=,此时100 S i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 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渗透分类的思想. 重难点、关键 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关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求根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 ()-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移项; ()化二次项系数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原方程变形为()的形式; ()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活动方略】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 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继续学习公式法引入作好铺垫. 一、 探索新知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 已知(≠)且-4ac≥,试推导它的两个根为2b a -+,2b a -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

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得 b a - c a 配方,得:b a (2b a )-c a (2b a ) 即(2b a )2244b ac a - ∵-4ac≥且4a> ∴2244b ac a -≥ 直接开平方,得:2b a 即2b a - ∴2b a -,2b a -- 【说明】 这里a ac b b x 242-±-= (042≥-ac b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活动方略】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探究,完成探索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归纳,由形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思考】 利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2320;x x -+=()2222 -=-x x ()24320x x -+= 【活动方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步骤:确定c b a ,,的值、算出ac b 42-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解.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完善以下几点: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c b a ,,确定的;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 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 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 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 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 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三)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本章教材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算法的应用,目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算法的学习,对完善数学的思想,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主要内容: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和小结.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算法入手,通过研究程序框图与算法案例,使算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古老算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密切关系.算法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学方法的严谨性、科学性,也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算法初步这一章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近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和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建模”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本章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算法思想” “转化思想”,从而提高自己数学能力.因此应从三个方面把握本章: (1)知识间的联系; (2)数学思想方法; (3)认知规律.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的概念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算法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如下描述:“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教科书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出发,归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教学中,应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引出算法,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 三维目标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2.2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运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用根的判别式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推理的严谨性,而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感受到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最终对数学产生热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 推导一元一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二次项系数化为1 (2)移项(3)配方(4)变形(5)开方 (6)求解(7)定解 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3x2+ 6x -4= 0 课题:22.2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运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用根的判别式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自学指导一

请认真看课本P9页“探究”--P11页“例2”之前的所有内容,思考: 1、理解记忆“归纳”中的重要结论: 在方程 20()ax bx c a ++=≠0 中 ① 24b ac - >0 时,此方程有 两个不相等的 实数根; ② 24b ac - <0 时,此方程有 两个相等 实数根; ③ 24b ac - =0 时,此方程 没有 实数根. 2、了解公式法的推导过程并熟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6分钟后比比谁又快又准完成以上问题! 公式法的产生 你能用配方法解方程20()ax bx c a ++=≠0吗? 1.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 的平方; 4.变形: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右边合并同类; 5.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 6.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7.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自学指导二 请认真看课本P11页“例2”的所有内容: 要求: .2422a ac b a b x -±=+,042时当≥-ac b .442222a ac b a b x -=??? ??+.2 a c x a b x -=+.222 22a c a b a b x a b x -??? ??=??? ??++.0:2=++a c x a b x 解

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1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和某市海关大厦的建筑文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2.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3)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案算法初步算法与流程图

第一部分算法与程序框图 ※知识回顾 1.算法的概念:算法通常是指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3.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4.算法的描述方式有: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5.算法的基本特征:①明确性:算法的每一步执行什么是明确的;②顺序性:算法的“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限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④通用性:算法应能解决某一类问题.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则该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功能是 这类题型,有两种方法: 第一,代人特殊值法:具体带几个数进去看看它在干嘛? 第二,抽象的分析法:具体分析每个语句,看看这个程序在干嘛? 解析:首先要理解各程序框的含义,输入a,b,c三个数之后,接着判断a,b的大小,若b小,则把b赋给a,否则执行下一步,即判断a与c的大小,若c小,则把c赋给a, 否则执行下一步,这样输出的a是a,b,c

评注: 求a,b,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的算法设计也可以用下面程序框图来表示. 例2.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功能是( ) (1)计算小于100的奇数的连乘积 (2)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3)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 (4)计算≥1×3×5××n 100成立时n 的最小值 这类题型,有自己的方法,这里是高考的重点,每年必考的题型。 这类题,具体步骤: 将程序运行; ----》把每一步都写成一行(注意,不要算值) ----》竖直方向我们找规律 ----》找结束的时候的点,做最后项。 解析:为了正确地理解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可以将执行过程分解,分析每一步执行的结果.可以看出程序框图中含有当型的循环结构,故分析每一次循环的情况,列表如下: 第一次:13,5S i =?=; 第二次:135,7S i =??=;

《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永年县第八中学——胡平亮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公式法分解因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逆用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 1、在逆用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分解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捷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四、教学难点: 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五、教学准备: 深研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根据因式分解的概念,判断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2x-1)2=4x2-4x+1 否 (2)、 3x2+9xy-3x=3x(x+3y-1) 是 (3)、4x2-1-4xy+y2=(2x+1)(2x-1)-y(4x-y) 否 2、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 a3b3-a2b-ab (2)(3x+y)(3x-y) (3)、(x+5)(x-5) 利用一组整式的乘法运算复习平方差公式,为探究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打下基础。 二、导入新课: 你能把多项式:x2 -25、9x2 -y2分解因式吗? 利用一组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习题,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探究如何分解 a2- b2类的二次二项式。学生从对比整式的乘法去探索分解因式方法,可以感受到这种互逆变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探究与交流 a2- b2=(a+b)(a-b) (1)用语言怎样叙述公式? (2)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 (3)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既形成了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又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判断:下列多项式能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1) m2-1 (2)4m2-9 (3)(3)4m2+9 (4)(4)x2-25y + (5) -x2-25y2 (6) -x2-25y2 通过这一组判断,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既突出了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体验新知: (A)通过自学例1: 分解因式(1)25-16x2 (2)9a2 -1/4b2 引导学生得出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要让学生明确: (1)要先确定公式中的a和b; (2)学习规范的步骤书写。 (B)例2、分解因式9(m+n)2-(m-n)2

1.4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

技术与设计2 经典结构的欣赏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客家土楼,上海机场和盖里椅等典型

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 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 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 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 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课文的能力,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不同的结构来丰富课文内容,开豁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我收集了许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算法初步章节复习课教案

算法初步一.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知识梳理 (1)四种基本的程序框 输入. 终端框(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终端框(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终端框(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 判断框 (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基本算法语句 (一)输入语句 单个变量 多个变量 (二) (三)赋值语句 (四)条件语句 IF-THEN-ELSE格式

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1,否则执行ELSE 后的语句2。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 IF -THEN 格式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 (五)循环语句 (1)WHILE 语句 其中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WHLIE 后面的“条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循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 当计算机遇到WHILE 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 与WEND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 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 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 (2)UNTIL 语句 当计算机遇到UNIT 语句时,先执行一次DO 和LOOP UNIT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判断UNIT 后的条件是否成立,如果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WHILE 条件 循环体 WEND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算法初步复习与小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复习与小结》教案苏教 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能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 2.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几种算法的使用,并能根据程序框图来编写循环结构及伪代码. 教学重点: 1.系统化本章的知识结构; 2.提高对几种常见算法思想的认识; 3.提升算法设计、优化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2.对算法思想的认识. 教学方法: 1.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程序框图及循环结构,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算法初步这一章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二、学生活动 能不能把这些内容画到一个结构图中? 三、建构数学 1

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3.五种基本算法语句; 4.三个算法案例. 四、数学运用 例1 1.下面对流程图中的图形符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起、止框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开始和结束; B.输入、输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C.算法中间要处理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注释框内; D.当算法要求对两个不同的结果进行判断时,要写在判断框内. 2.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 B.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 C.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 D.—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 3.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 A.3←A B.M←-M C.B←A←2 D.x+y←0 例2 算法、程序框图和算法语句的设计、编写 1.设计一个程序语句,输入任意三个实数,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后输出.

14.3.2公式法第二课时教案

14.3.2公式法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灵活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了解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3.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完全平方式的特点、识别及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法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利用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互逆的关系得到了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 即 x2–y 2 =(x+y)(x-y)。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要注意多项式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即:多项式一定是两项,并且是 两个数的平方的差的形式)。 1、【做一做】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9 (2)x3-x (3)9a-ab2(4)(a+b)3-4(a+b)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上面两题,完成后互相校对你们的结果。在上面的因式分解中,你都用了哪些 因式分解的方法?并且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 从上面的第(4)题我们知道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请大家思考:你会分解多项式a2+2a+1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你能否类似上面的平方差公式写出因式分解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呢? a2+2ab+b2=(a+b)2; a2-2ab+b2=(a-b)2. 一般地形如a2+2ab+b2和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具备什么特点呢?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1)这个多项式都有三项;(2)三项中都有两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 多项式x2–4xy+4y2是完全平方式吗? x2 - 2 x (2y) + (2y)2 a2 - 2 a b + b2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1、【做一做】1.下列哪些式子是完全平方式? (1)x 2 +4xy–4y 2(2)4m2–6mn+9n 2(3)m2 +6mn+9n 2 2、在下面的空线上填上一项,使之构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1)4x 2–_____+9y 2 (2) x 2 +_____+4 3、(1)例5、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1)16x2 +24x+9 (2)- x2 +4xy -4y2 分析:在(1)中,16x2=(4x)2 9=32 24x=2·4x·3所以16x2 +24x+9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即: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2.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3)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经典教案第一套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课标要求: 1、本章的课标要求包括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需要算法,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也都有算法,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算法,计算机可以解决多类信息处理问题,但人们必须事先用计算机熟悉的语言,也就是计算能够理解的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来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首先设计程序,对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直接写出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要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过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点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2)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

《算法初步》单元教学设计

《算法初步》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2)变量与赋值(3)循环结构(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分层递进(2)整合渗透前呼后应(3)三线合 一横向贯通(4)弹性处理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 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 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 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1)教学的重点 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 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3)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昨天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并补充理解判别公式的分类与应用。 (3)在小黑板上补充课后思考题:李强和萧晨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李强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萧晨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由特殊的解法(配方法)引导探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形

高中《通用技术》复 习六: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通用技术》复习六: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基本问题 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通过对自然界中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 为。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σ=F/S) 3.构件的受力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受力形式有、、、扭转力和弯曲力,很多情况下,构件可能同时受到几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 4.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和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的能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和结构的等。 6.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构件之间的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7.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和刚连接。 8.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狩猎者从灌木丛走过,裤子沾满了令人讨厌的苍耳子。仔细观察苍耳子,它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刺,每根刺上都有细细的倒钩,碰到纤维的衣物,便粘在上面。瑞士的乔尔吉·朵青斯经过8年的研究,根据苍耳子的结构发明了() A.拉链B.尼龙搭扣C.鱼钩D.飞机 2.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A.应力B.弯曲力 C.扭曲力 D.内力 3.在日常生活中,剪指甲时和拧衣服时,指甲和衣服主要受力形式是( ) A.剪切力和扭转力B.压力和扭转力C.弯曲力和压力 D.压力和扭转力 4.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回环姿势时,会使杠体产生()变形。 A.拉伸B.弯曲 C.压缩 D.断裂 5.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活塞杆的受力形式是:() A.始终承受拉力 B.始终承受压力 C.下压时承受压力 D.上提时承受压力 6.上刀梯是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活动,表演者为保证脚不受割伤,必须力求脚面垂直落在刀刃上,绝不滑动。此时脚面承受()。 A.拉力 B.压力 C.剪切力 D.弯曲力 7.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下列物体属于壳体结构的是()。①安全帽②书本③贝壳④脚手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赵州桥,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按结构形态分类,该桥应为( )结构。 A.壳体结构 B.实体结构 C.框架结构 D.组合结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算法初步复习课教案.(优选)

一、课题:算法初步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回顾算法的概念以及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2、掌握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应用; 3、掌握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互相嵌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互相嵌套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算法定义描述: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性: ①有穷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算法中的每一步都能通过手工和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④输入:一个算法中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⑤输出:一个算法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 . 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INPUT “A=,B=”;A,B x=A A=B B=x PRINT A,B END (2)条件结构 根据条件判断,决定不同流向.

①IF —THEN —LESE 形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1 LESE 语句2 END IF ②IF —THEN 形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19P (3)循环结构 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 ①当型(WHILE 型)循环: WHILE 条件 循环体 WEND ②直到型(UNTIL 型)循环: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9P (二)范例分析: 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判断n 是否等于2. 若2=n ,则n 是质数;若2>n ,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依次从2~(1-n )检验是不是n 的因数,即整除n 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 不是质数; 若没有这样的数,则n 是质数. 15P 例2、交换两个变量A 和B 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 解:算法如下: 程序框图: 第一步:输入A ,B 的值. 第二步:把A 的值赋给x. 第三步:把B 的值赋给A. 第四步:把x 的值赋给B. 第五步:输出A ,B 的值. 程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