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浅谈如保护我们的世界遗产

学习了“世界遗产导论”这门课,我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对中国的一些申办成功的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其中的一些景观和文化有较高的兴趣,我了解到我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我们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应以为荣的。但这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文化的保护这面的工作,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学你了这门课,我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下课后也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我就对如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谈一下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广泛学习国外的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保护建筑艺术精品,如宫殿、教堂、寺庙,到保护与晋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建筑,如乡土民居、工业建筑等。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物的环境,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保护历史地段、历史城市。从重视古代文化遗产到重视近现代的文化遗广、从保护与当今生活已无关联的古建遗址,到保护现在还有人继续生活、继续使用的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等。从保护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如保护包含若干、若干城市的"文化线路"。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研究二者的关系,保护二者的综合体。从专家保护、政府保护到民众保护、社会保护。

对我国已有保护法成功案例的肯定,我们一些地区在这面的工作上做的还是很成功的。例如《宣言》中的第一点:环境的自身物质实体和人们对这个环境的景观印象,要保护环境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

性。对于第二点,保护文化遗产与边自然环境的关系,要考虑现在的环境,更要考虑历史的状况,要保护"历史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第三点,要保护环境的文化背景,即社会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这要求我们不只保护物质的躯壳,还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保存民俗活动,关心传统活动的场所。这面将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文化遗产和当今社会的关联程度更加密切,文化遗产已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其有关的知识、信息的传播讨论以及对其保护利用的社会参与更加普遍。正常情况下,文物行政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传播的要求,更多的是提高公众和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增强全社会以及政府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为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那么,在非正常情况下,在突发性灾难面前,文化遗产该怎样建立与媒体的传播关系。下面,我仅以“5?12”汶川地震为例,谈一些体会:

及时、准确地公布文化遗产损失情况,为受损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赢得广泛的支持。突发性灾难的发生,造成人民生命、社会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样,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灾难。由于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意义,人们在关注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灾难中文化遗产的命运。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数万同胞顷刻罹难,美丽家园顿变废墟。同样,文化遗产也在地

震中蒙受巨大损失。在“5?12”汶川地震灾难中,省共有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重撼,出现不同程度损毁。65个博物馆、文管所、考古院(所)的展厅、办公用房、文物库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3167件馆藏文物受到损毁,其中珍贵文物220件。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我们一边积极开展救灾工作,一边迅速了解文化遗产受损情况,并及时地将灾情向社会公布,让公众了解文化遗产受灾情况。这为灾后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灾害中文化遗产传播的容和法——一般报道和突出重点

如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我认为,首先需要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扎扎实实推进,为文化遗产传播做好准备。同时,要善于选择,善于总结,善于凝练。要有敏锐的新闻视角,能发掘有关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亮点。比如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统计信息和与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如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地震发生时的实时监控录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在地震发生后,将博物馆的公共区域作为公众避难场所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赞扬,这是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所做的前所未有的事情,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另外,要提炼和发布带有“第一”、“唯一”、“首次”等字眼的信息,使文化遗产传播的效果更好。如在唐家山堰塞湖泻洪的关键时刻,报道博物馆中心库房的文物转移时,是这样描述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转移;还有,茂县羌

族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羌族博物馆等等。除了灾后文化遗产状况和保护修复进展的基本信息需要及时发布外,还应该选择一些典型和重要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些现象说明随着文化普及和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记忆、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的重要容,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地震发生后,文化遗产的受损和恢复,得到了、社会、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有了解文化遗产现状的强烈愿望,传媒就会主动介入和积极配合文化遗产宣传。不仅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十分关注,中央领导也非常关心灾后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领导人先后到灾区查看文化遗产的受损情况,在灾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央领导有关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批示,多达一百多条。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更是先后十余次到指导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特别是单霁翔局长,从层面上对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宣传和呼吁,极大地充实了文化遗产传播的容,扩大了影响。

把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聚焦在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让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灾后恢复重建,人们最关注的是民生工程,而此次受灾的文化遗产中,有不少为著名文化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当地百姓的居住地和生活场所,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社会公众情之所系。这些工程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于民”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遗产铭刻着一个民族、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一个在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的作用、印迹、成就和贡献,是当代社会文明素质和综合国力的表征。

不是单纯发展景区或城乡,而是把乡村发展与遗产保护和利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项目和发展计划,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我国遗产景区和当地社区的发展呈彼此分离状态,遗产景区主要专注于自身的旅游开发,当地社区的景观建设和发展也很少考虑对遗产的影响。社区参与遗产保护只是象征性地参与景区门票是否涨价的听证会,或者部分遗产地在做旅游规划时,对社区居民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加强世界遗产管理部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的事实证明,保存最好的世界遗产,无不是当地群众精心维护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据此提出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思路,即以人民为基础的保护模式。通过不同解说手段的运用,精心设计解说容,可以实现解说的管理功能。我国世界遗产景区的解说功能单一,主要是介绍世界遗产的文化和自然知识,很少把遗产保护与游客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励自觉的保护行为。所以,尽管很多景区树立了引导游客保护的解说牌,导游在交通车上可能交代一些环境保护要求,但游客的野蛮行为并不少见。遗产景区解说也很少把遗产景区与边社区联系起来,引导游客关注边社区的文化、环境,到边社区停留、消费,促进边社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难怪边社区留不住人的现象在我国世界遗产景区普遍存在。可见,我国世界遗产景区解说的管理功能亟待开发,很有必要学习英国哈德良长城制定并实施解说战略计

划,把遗产文化的传播、保护与社区发展联系起来,实现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的有机结合。我国遗产景区与当地社区彼此分离的发展状态,说明景区没有认识到社区对于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巨大作用,当地社区也没有看到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巨大发展机遇。一些遗产地跨过所在区域,将视野放到区外,打造“大旅游圈”,使游客走马观花,疲于奔命,旅游体验下降;同时,对缓解黄金期间的景区拥堵现象没有良,遗产地留不住游客。最终的结果就是,过度利用却没有利用好,成天喊保护但保护水平不高。我国世界遗产地应反思和评价目前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式,积极促进遗产保护和利用与城乡发展的互动模式,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些项目和计划,如使用更多的地产品,设计包括城乡的有更大价值的旅游线路等,促进地产业链的发展,使可持续遗产旅游发展中地利益最大化,从而激励社区参与保护的热情,提高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效率和水平。

培养遗产地居民的认同感和主权感。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培养社区居民对世界遗产的认同感和主权感,使社区参与遗产保护具有可持续的动力。我国遗产景区对退耕还林后的当地居民,主要从就业安置、经济水平改善面,鼓励居民参与遗产保护,而缺乏多种措施培养居民的认同感和主权感,从而出现居民对遗产保护漠不关心,对破坏遗产的行为麻木不仁的现象,使社区参与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遗产景区要开展居民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在遗产旅游发展中开发更多的地产品,使更多利益流向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遗产

地的主人,遗产保护与他们息息相关,保护遗产也就是保护他们的自身利益。

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在这面应定可以做得更好,让我们为我们人类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世界遗产导论

师学院

数学系

乔宏伟

200901020 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及其期待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及其期待 世界文化遗产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以及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产)、文化景观以及非物质遗产等5类。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合体(双重遗产)25处,这些遗产共分布在全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以及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它符合下列规定之一。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书藉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国际社会最初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通常是为了保护史前时期的古老遗物。19世纪中后期,人们开始将中世纪的历史建筑,尤其是教堂建筑纳入保护之列,并进一步包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进入二十世纪,保护对象逐渐扩展至二十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化遗存。同时1945年以后的各类文化遗产也日益受到关注。2013年6月22日中午,从正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入遗,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目录。当消息传至云南红河,当地大批民众走上广场载歌载舞庆祝申遗成功。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化石群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至此,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我对世界文化遗产充满着喜悦之情。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恰恰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起到了《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用。清福陵、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浅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寸带兴 保山学院中文系09级文秘班(090120124)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定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1】王晓玲: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开发之间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月 【2】路君:岂能让文化遗产成快餐—破解文化遗产管理与经营的难题 【3】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上)北京规划建设68、69. 【4】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下)北京规划建设107、108. 【5】马自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M】中国文化遗产.2005:第六期.6 中文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主题词: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世界文化遗产则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缔约国,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各种遗产的定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首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 1.文化遗产

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 课程论文 题目: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姓名: 学院: 年级: 专业: 学号:

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应尽的责任。本论文是从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机制、中外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一些初面的比较,让我们了解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的状况,同时也了解中国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1世界遗产的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2中外文化遗产保护比较 2.1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差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国家并不能对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太大的经济资助。所以,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如何在这种劣势中求存并更好地发展,这个命题是严峻的有挑战性的。 2.2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体制差异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管理体制主要是公园制的建立。“这种国家公园体制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制,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公园,有时也包括一些历史遗迹。”这种体制始于1872年,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从而也形成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和体系。包括:提供一流的服务、依靠合作伙伴、公众参与、遗产教育、优秀的雇员、雇员发展、正确决策、有效管理、研究与技术。 根据国实际情况,虽然市场经济越来越起主导作用,但在文化产业上,还主要是以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物、风景区等管理体制,目前的管理方法只是沿用过去的模式而已。这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改进 2.3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思想比较 在文化遗产的标准化管理上。西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我国不同,其中最鲜明的—点就是严格的文化遗产评选和管理标准。尤其是在评选上,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确定哪些为文化遗产。并涉及相关分级等事项。这些标准主要包括遗产的定义、分类、评选标准以及评选程序、组织等管理方式。在我国,对旅游的管理上已经采用的分组制度,在不同的级别上,不仅游人对本地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一定认识,更对景区的管理上可以有所偏重;但在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这种标准化管理尚未形成体系,有很多人正在努力,但这种文化遗产标准的规定更需要一个全国性统—的标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做好调查和分析,以制定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 对于管理思想,就是管理者不以所有者的姿态出现,而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完成自己的职责。这种思想的基础并不是法律或相关部门的硬性规定。而是在西方一种普遍的社会伦理观念。在我国,大部分珍贵文化遗产所在地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这些地区要求高度的观念自觉是不太可能的。但这不代表这种思想在我国无用武之地,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些地区,我们就要强烈呼吁这种高度的思想自觉。 3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比较

《保护世界遗产》教案

《保护世界遗产》教案 【学习领域】欣赏·综述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知识,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和分布。 过程与方法:了解部分文化遗产的艺术、历史价值,学会自主分析、探讨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活动,引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的珍视和强烈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型。 【教学难点】 如何界定世界遗产的类型,如何实习生自觉地参加保护世界遗产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等。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故宫、布达拉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导入新课。) 导入课题:《保护世界遗产》。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讲授世界遗产相关知识及分享莫高窟藏经洞的故事。 1.世界遗产概念及类型展示不同类型。(播放视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是个专门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发现,并经过严格的申报和批准程序确定的。世界遗产主要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等四大类,它们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或者是大自然的奇迹,或者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 (1)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出示苏州园林、秦兵马俑图片。) (2)世界自然遗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独特的自然面貌,珍稀和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

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旅游开发过程是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过程,其开发初期通常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上,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两者的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世界遗产原真性旅游开发 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 原真性源于“Authenticity”,意为原本的、真实的、可靠的、非复制的等等。199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第10版)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财产至少应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中的一项标准以及真实性标准”,“要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真实性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 世界遗产原真性是追寻和传承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的根基;是教育和提升现代公民素质的媒介;是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思想的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动态性。就自然遗产而言,由于受到自然腐蚀、污染、细菌、动植物生长和破坏等客观自然因素以及不科学的发掘与开发、缺乏项目规划、预测与决策失误、公众的忽视、磨损、涂写、走私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原真性的生态延续更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就文化遗产而言,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根基、价值观念、经济基础、制度背景不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管理就不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经济层面的作用。就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而言,它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在数代人的传承中逐步形成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血脉,它不是原封不动的一种延续,而是一种由时空、文化、情感等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系统。 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与核心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前言:简略论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努力从中找出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年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开发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灾害对这世界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和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和文化一样,一些稀有珍贵的东西也会慢慢消失。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

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合理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又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拿敦煌莫高窟壁画来说,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另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等等。早在1998年, 中国社科院环境和发展研究中心就写过“国家风景名胜区不宜上市经营”的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1999年作出了暂停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市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陶伟博士认为,世界遗产绝对不仅仅是来旅游的,是世界遗产的名声扩展了旅游资源,而不是本末倒置。我们国家申报的世界遗产很多已经成为旅游的目的地,申报本身带有功利性,出发点有了变异。时至今日,许多风景点不顾其本身是否达到“遗产”标准,而把旅游的不景气归咎于遗产申报未获成功和不得力。在他们看来,世界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一棵“摇钱树”。已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风景名胜

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讨论

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讨论 前言:简略论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努力从中找出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年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开发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灾害对这世界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和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和文化一样,一些稀有珍贵的东西也会慢慢消失。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

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合理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又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拿敦煌莫高窟壁画来说,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另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等等。早在1998年, 中国社科院环境和发展研究中心就写过“国家风景名胜区不宜上市经营”的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1999年作出了暂停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市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陶伟博士认为,世界遗产绝对不仅仅是来旅游的,是世界遗产的名声扩展了旅游资源,而不是本末倒置。我们国家申报的世界遗产很多已经成为旅游的目的地,申报本身带有功利性,出发点有了变异。时至今日,许多风景点不顾其本身是否达到“遗产”标准,而把旅游的不景气归咎于遗产申报未获成功和不得力。在他们看来,世界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一棵“摇钱树”。已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风景名胜

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 课程论文

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 【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遗产面临着重大问题,世界遗产保护刻不容缓。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呼吁人类关注世界遗产保护。 【关键词】世界遗产中国保护 一、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截至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闭幕,《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936项。包括725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83项自然遗产,2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至此中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已达41项,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3项,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47项)和西班牙(43项)。 二、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世界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有更大的责任将这些“世界遗产”真实、完整地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永续利用。拥有世界遗产可以表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被世人所公认的贡献和影响,或表明其自然景观等生物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彰显自己国家的民族身份和自然景观特色。但是,目前世界遗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濒危世界遗产项目已达35项。国内的41 处世界遗产由于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突出,某些遗产项目的保护状况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包括长城、北京故宫、敦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浅谈如保护我们的世界遗产 学习了“世界遗产导论”这门课,我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对中国的一些申办成功的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其中的一些景观和文化有较高的兴趣,我了解到我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我们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应以为荣的。但这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文化的保护这面的工作,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学你了这门课,我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下课后也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我就对如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谈一下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广泛学习国外的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保护建筑艺术精品,如宫殿、教堂、寺庙,到保护与晋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建筑,如乡土民居、工业建筑等。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物的环境,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保护历史地段、历史城市。从重视古代文化遗产到重视近现代的文化遗广、从保护与当今生活已无关联的古建遗址,到保护现在还有人继续生活、继续使用的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等。从保护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如保护包含若干、若干城市的"文化线路"。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研究二者的关系,保护二者的综合体。从专家保护、政府保护到民众保护、社会保护。 对我国已有保护法成功案例的肯定,我们一些地区在这面的工作上做的还是很成功的。例如《宣言》中的第一点:环境的自身物质实体和人们对这个环境的景观印象,要保护环境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

性。对于第二点,保护文化遗产与边自然环境的关系,要考虑现在的环境,更要考虑历史的状况,要保护"历史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第三点,要保护环境的文化背景,即社会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这要求我们不只保护物质的躯壳,还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保存民俗活动,关心传统活动的场所。这面将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文化遗产和当今社会的关联程度更加密切,文化遗产已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其有关的知识、信息的传播讨论以及对其保护利用的社会参与更加普遍。正常情况下,文物行政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传播的要求,更多的是提高公众和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增强全社会以及政府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为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那么,在非正常情况下,在突发性灾难面前,文化遗产该怎样建立与媒体的传播关系。下面,我仅以“5?12”汶川地震为例,谈一些体会: 及时、准确地公布文化遗产损失情况,为受损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赢得广泛的支持。突发性灾难的发生,造成人民生命、社会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样,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灾难。由于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意义,人们在关注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灾难中文化遗产的命运。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数万同胞顷刻罹难,美丽家园顿变废墟。同样,文化遗产也在地

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写作者:赖腾飞专业:法学学号:201030840408 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摘要:世界文化遗产不但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同时也记录着我们人类进化过程中那些重要的信息。所以,世界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是不容损毁的。然而,目前在中国,这些重要的财富却是处在一种严峻的情况之中。本文就此种情况作出了分析与给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世界遗产,现状,保护,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截止201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1。名列第三,仅在西班牙与意大利之后。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数越来越多,但近年来与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负面新闻也在与日俱增。长城被破坏、敦煌莫高窟壁画脱落、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残破、孔府孔庙孔林被淹、黄山泰山建索道以及张家界武 1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陵源、九寨沟游客过多等新闻频频传出。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除了自然灾害,还有人为因素中最普遍的影响--失控的旅游开发。80%左右的中国风景区都有上千年的开发历史,按现代生态文明时代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不少名胜风景区早已“超标”。尤其是近十几年的错位、超载开发,使得不少世界文化遗产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程度加深,而其结果就是导致世界文化遗产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甚至有的风景区,正蜕变为大型游乐场。(资料来自人民网《世界文化遗产莫要急功近利》一文)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一,《公约》2的前瞻性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目前有 18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此公约,130多个国家 830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于 1985年加入《公约》。截至2010年8月,我国已有 40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 2《公约》:即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于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倡导并缔结。后面有讲到。

浅谈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摘要:文章主要以双重世界遗产泰山为例,讲述了中国世界遗产地内违章建筑和新增建筑日益增多的现状,以及对遗产地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立足于当前实际,文章就如何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有效合理地处理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推进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世界遗产应该在保护中取得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保护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世界遗产泰山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保护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世界遗产,从广义上说,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意义和深刻的价值,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理念被传播和接受,也作为一种观念被改善与提升。 在中国世界遗产多年的发展中,我国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申报、保护和管理理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内涵,促进了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相关理念、准则、方法的全面发展,整体带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中国世界遗产地就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和历史遗留,遗产资源在开发旅游时应当更加注重保护。我国该如何在保护遗产资源的前提下发展遗产旅游一直是个热点问题,本文以泰山名胜风景区为例,试图就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 正文 一、中国世界遗产特色 自长城、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至2010年8月,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40项,这些遗产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科学价值。作为世界遗产大国,中国的世界遗产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难以相比的。 (2)体系多样化。我国的世界遗产体系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

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文化遗产历经岁月的冲刷,其本身已经很脆弱了,需要得到系统科学的保护。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是我们面对文化遗产必须思考与重视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对待态度仍不够合理,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申报文化遗产的成功往往会给当地带来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会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化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比如说近几年来,一些古遗址上建起房地产,古建筑里开起大饭店,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极不协调。如此既破坏了环境,影响了景区的美貌,也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游客的评价和在国内外的名声。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烧毁,泰山炸山建索道,“曲阜三孔水洗”事件等等。这些不不合理的开发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究其原因,一些世界文化遗产频遭破坏,往往是“利”字当头、“利”字驱使。一些地方打着“开发保护”、“发展旅游”的旗号,大搞旅游业,导致过度开发。古遗址上建起房地产,古建筑里开起大饭店,说到底就是“利”字当头,就是为了赚钱。但过度地开发会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原貌和价值。在我看来,所谓的历史文化遗

法国世界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法国世界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法国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长期以来,法国十分重视保护文化遗产,通过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使得绝大多数文化遗产不仅没有因经济建设而受到破坏,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了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下面是法国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措施。 一、全面推进法制化管理,对文化遗产依法进行保护 早在1830年,法国就有文物保护方面的立法。100多年来,法国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有法可依,依法进行。 二、健全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 法国通过中央、大区、省三级管理机构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法国还建立了“国家建筑师和规划师”制度。国家建筑师和规划师须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被正式录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誉为“文化遗产的第一主人”。目前,法国有360名国家建筑师和规划师,分布在各省工作,受文化部建筑和遗产司垂直领导。各地古建筑物的评审、保护以及新建筑物的设计和方案批准等均需有他们签署的意见。 三、着力提高全民族的遗产保护意识 法国认识到,要保护好历史遗产,仅仅依靠立法和严格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全民族的遗产保护意识,使保护遗产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法国每个城市中都有由当地居民义务担任的文化遗产“宣传员”。他们协助学校进行保护文化遗产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讲解和发放,宣传材料等手段引导人们认识和了解文化遗产,树立起保护遗产的意识。由于他们是本地居民,宣讲保护遗产的意义时多站在本地居民的立场上,容易被人接受,效果较好。 四、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 法国认为,保护并非简单地收藏,如果没有人看,也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欣赏和享受,并从中汲取营养,受到启迪和教育。为此,除了永久性收藏品的展出外,还努力办好选题角度新,集艺术、知识和趣味于一体的临时性展览。鼓励博物馆间藏品互借。。 五、有效利用经济手段 法国政府为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投入大量资金,近年来用于这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占文化事业预算的一半左右。属于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都得到了及时的维修。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私人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法国除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强制执行外,也给予各种各样的经济补贴或优惠政策,尽可能使他们主动配合遗产保护工作。为此,法国制定了十分详细的资助和补偿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法国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实例:法国--------巴黎圣母院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中国名城苏州举行。世界遗产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不仅拉近了世界遗产这一概念与中国人的距离,也在中国掀起了保护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申报世遗的热潮。如今,世界遗产不再神秘,游览世界遗产则已进入寻常百姓的旅行计划。作为人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旅游学刊第27卷2019年第4期Tourism Tribune Vol.27No.4,2019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一)□□□□□□ 彭张曲 华涛颖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旅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文化产业视野下的世遗保护和旅游发展关于遗产旅 游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遗产性旅游景点开发和管理的逆营销思考遗产保护一大难点:游客 高峰的应对 自然规律进行演化;文化遗产则是要使其所代表的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空间上所形成 的文化载体和内文化遗产的维护也应该涵的属性与状态不被改变, 是对原状的恢复和防止损毁的处理。 所谓遗产地环境的良性发展,是指遗产地被人为干扰的环境得到很好的修复和培育, 使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自然遗产地的湿地、天然林的恢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恢复, 生态链的修复,从而复, 获得环境自身的发展能力和优化能力;又如文化遗“原生态文化”产周边现代建设项 目的清理,的修。复,使文化遗产周边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2 遗产是可以利用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从来也没有反对利用遗产,而是主张发挥遗产在科研、教育、文化、 旅游中的作用,支持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世界遗产,并带动遗产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不能封闭性的保护遗产,不能要求遗产地的居民饿着肚子为全人类保护遗产;如果一项遗产不能被人类利用,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世界遗产的价值体现在它 拥有突出普遍的科学与文它才被给予高规格的保护,而这些科学与文化价值, 化价值,在很好的保护下,能够被人类永续地利用,才是设立世界遗产的宗旨和目的。也就是说,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在利用中给予更好的保护,这是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

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现状

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英语10国旅(1)班--09 学生姓名:袁帆 学号:20100910010208

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现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尤其在保护和管理方面更值得我们的关注。本文也给与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现状对策 1.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 1.1认识错位 1.1.1 重申报,轻维护 世界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但是,各地对于世界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世界遗产是保护性、公益性事业,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功能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遗产。目前众多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世界遗产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动用远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现实实力所可以负担的资金进行申遗,而对遗产景观大量日常性的基础维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1.1.2 重开发,轻保护 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遗产旅游不断升温,旅游业往往会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 1.1.3 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 目前国内对世界遗产旅游功能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胜于科学教育和文化保护功能。世界遗产地普遍热衷于景区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等各种服务性设施和商业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于重视景区物质硬环境的建设,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却对世界遗产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对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将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肃穆的宗教仪式包装成为粗俗的商业化表演,不但使世界遗产丧失了其科普教育功能,而且使珍贵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 1.1.4 重景区发展,轻社区参与 目前,国内世界遗产地一般都比较重视景区内部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商贸、饮食、住宿服务业以及交通业发展较快。在遗产保护方面,往往只是侧重于景区内单体文物的鉴定和保护,而对遗产保护背后的形形色色的“人”的因素却视而不见,将遗产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包含的人文现象分割开来,对遗产所在地及周边的社区如何实现和谐发展缺乏系统全面地研究,即所谓重“物”轻“人”问题严重。由于我国多数世界遗产地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不少核心景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一方面,遗产地居民外迁缺乏资金和土地安置保障,但在发展上又因必须服从于遗产保护的要求而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公,遗产所在地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的高收益,大部分进入投资商的口袋,当地社区居民一般难以得到相应的利益分成,而由于旅游活动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如环

论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1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间的关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世界遗产地成为世界旅游新的热点。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加强了人们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对传承传统文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为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世界遗产文化的复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欠缺,旅游业发展给世界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在不断加大,这已成为世界遗产地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实现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间的协调,是目前许多世界遗产地的头等大事。 就拿中国来说吧,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包括口头传授、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遗产是人的遗产,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遗产精神与人类文明的传承。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产和蕴含于其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极大的加强,中国文物保护工作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同时,中国也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正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城市规划"千城一面",大规模建筑群充斥城市,城市固有的历史文脉丧失。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目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广泛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而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主题。 虽然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一直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探索保护与经营之间的合理关系,从人类社会连续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出发,提出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城市文化遗产资源不再是被动保护,谨小慎微地遗留给后人,而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度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规模化的今天,不少地区只顾单纯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扩张,为求一时的眼前利益,忽视对城市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文化遗产资源惨遭破坏,甚至导致逐渐消亡,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空前的挑战。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一、缺乏对城市文化遗产内涵的准确理解;二、重申报轻管理。一些地方把申报列入世界城市类型文化遗产名录做为终极目标,对列入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管理城市文化遗产,没有做认真详尽的思考和准备,暴露出一种重政绩、急功利的心态;三、过度开发经营与被动保护管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开发经营城市文化遗产资源,不是为保护而经营,而是为经营而开发,出现了城市旅游接待超负荷、商业开发过热行为;四、建设性破坏。有的历史文化城市在“旧貌换新颜”时,吞噬传统建筑,丢掉原有韵味,割断历史文脉,使传统历史文化城市遭受“灭顶之灾”。 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我们不仅要理解遗产背后蕴涵着的深刻历史文化意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传承、开发、创新、延续、发展、经营民族文化品牌,培育新的现代文明。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又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创造新的现代文化,二者是相互融合与促进的。事实证明,做好独具特色的城市“新”文化必须要以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先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