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1、五年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2、2018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2感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主要内容:

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进程、经验与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发展过程

1、面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放管服”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

(1)1982年:重点向地方下放权力,推进政企分开,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

(2)1988年: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把机构改革拓展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个领域。

(3)1993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4)1998年:重点是精简和撤销专业经济管理的部门,结束了按照产品来设立政府机构的历史,深入拓展政企分开进程。

2、市场经济体系制完善时期的“放管服”改革阶段(从21世纪初期至2012年)

3、市场决定性作用”时期的“放管服”改革阶段(2012年底以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答记者问: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基本经验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准确定位“放管服”改革的目标及其重点任务

1978年:向地方下放权力,推进政企分开

1993年: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改革

1998年:撤销或合并按照产品行业设置的工业部门

2003年: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2008年: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013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权给市场、放权给社会、放权给地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统筹改革,提升党政机构的协同性和整体效能

1、牢牢把握政府职能改变这个核心,积极有为地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

2、牢牢把握“市场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标准,不断拓展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政府服务与公共服务的视野与领域

3、打好放权、严管、优服组合拳,实施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监管制度与政务服务制度的综合

配套改革

4、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推进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改革

5、在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上提升“放管服”的技术水平,不断推动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6、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出台“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中先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三)新时代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发展趋势

1、适应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放管服”改革

2、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3、适应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为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而推进“放管服”改革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国际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国内地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塑造地方竞争新优势

1、2012年10月,广东省出台《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

本建立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框架, 形成透明高效、竞争有序、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互利共

赢的营商环境。

2、2017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

3、2017年6月,江苏省发布《关于全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4、陕西省将2018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国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任务:

1、通过持续简政放权来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

重点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施工许可便利度与纳税便利度

2、通过加强监管创新来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

关键是建立公平监管体系,提升少数投资者保护力度与股东诉讼便利度、执行合同中的司法便利度以及破产便利度

3、通过优化政府服务来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

关键是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获得电力供应便利度、财产登记便利度、获得信贷便利度、跨国贸易便利度。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对策措施

(一)持续简政放权、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的对策措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特别是减少产品审批

(2)突出行政审批的服务功能

(3)建立规范化、透明化的行政审批制度

(4)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监管

案例:山东威海网上中介超市

2015年12月,威海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网上中介超市投入运行,首批118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2017年9月,进驻网上中介超市的各类中介机构达175家。

2、推进投资审批改革

(1)着眼于提升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便利度,推进投资审批改革。

(2)对企业投资项目,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等內容,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由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3)保留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要全部纳入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

作好企业投资服务工作:

优化重大项目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办事繁、审批慢”问题:实行项目审批“一表受理”制度、审批代办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案例:浙江义乌“店小二”办公室

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1)近几年,我国市场准入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限制过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2)加快推进“多证合一”。

(3)对标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切实缩短开办企业时间。

(4)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 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一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

(5) 案例:上海浦东“证照分离”改革

○12016年,浦东新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涉及116项行政许可事项。

○22017年12月,上海浦东新区的“证照分离”进行了2.0升级版改革,将所有涉及企业市场准入的

审批事项,不论实施部门是国家部委、市级部门还是区级部门,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共计548项审批事项。

证照分离”的改革方式:

(1)取消审批,注重协同配套

(2)改为备案,注重当场办结

(3)告知承诺,注重创新方式

(4)优化准入,注重审管结合

4、开展减税清费改革

5、完善权责清单制度

6、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加强监管创新、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的对策措施

1、加强严格监管

(1)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严厉打击

制售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电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规授信、非法网络借贷、内幕交易,以及环保领域偷排偷放、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2)加快实行巨额惩罚性赔偿制度,让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2、实施公正监管

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实现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

3、推进综合监管

4、完善信用监管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

(2)开展政府清欠行动,打造诚信政府。

5、探索审慎监管

要加快探索构建“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个体”的监管新格局;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市场监管新体制。

(三)优化政府服务、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的对策措施

1、提高“双创”服务效率

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打造“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与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总平台,加快科技产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各类孵化器建设,为企业开办和成长“点对点”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

2、提高涉企服务效率

(1)推动涉企服务政策集成:对已出台的涉企、惠企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加以落实。(2)畅通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制定服务企业的行动指南。

(3)會加快人才公寓建设。

3、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1)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促进公共服务事项集中服务和办理。

(2)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

4、提高贸易服务效率

加快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和营商规则,推进口岸通关使利化。

5、提高网上服务效率

商事制度改革中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事制度改革中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及建议 原创:总局法规司市场监管半月沙龙10月8日 2014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启动,正式拉开了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工商总局)通过注册资本改革、企业住所改革、企业名称改革、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证照合一改革、“先照后证”以及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具体措施,深入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营商环境的大力改善,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市场活力得到了持续释放,企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024.3万户,较改革前(2014年2月底)净增3894.0万户,增长63.5%。其中,企业共有3133.1万户,较改革前净增1586.9万户,增长102.6%。企业在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中的占比由改革前的25.2%上升为31.3%。分别按2017年底和2013年底的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由改革前的44.6户增加到70.6户,每千人拥有企业由改革前的11.2户增加到21.8户。 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和跨越式增长,对于扩大就业、拉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反映出市场准入标准的调整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修订符合大众所期待的效果。但是,我们在看到改革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全面和及时的评估,如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是否意味着优质增长,市场主

体“出生难”问题的解决是否意味着它能有效存活,以及市场主体总量是否存在数据沉积等。鉴于此,本文尝试分析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并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典型现象和问题,对市场主体发展背后潜藏的风险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出台和改进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提供参考。 一、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基本情况 (一)全国市场主体基本情况 商事制度系列改革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3年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6062.4万户,商事制度改革第五年突破了1亿户。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共计10024.3万户,注册资本(金)313.1万亿。其中:企业3133.1万户,注册资本(金)302.7万亿;个体工商户6685.9万户,注册资本(金)5.6万亿;农民专业合作社205.2万户,注册资本(金)4.8万亿。 全国实有内资企业3077.5万户,注册资本(金)278.3万亿(其中:私营企业 2819.5万户,注册资本(金)186.0万亿);实有外资企业55.6万户,注册资本(金)3.9万亿。 (二)全国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1.实有市场主体增速加快。2010年至2013年,各年年末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分别为4627.3万户、5061.8万户、5494.8万户、606 2.4万户,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8.5%、9.4%、8.6%、10.3%。2014年2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仅6130.2万户,2014年3月1日商事制

[通讯的叙述主体及其特征分析] 市场主体登记是什么意思

[通讯的叙述主体及其特征分析] 市场主体登记是什么意思 一叙述主体又称为叙述者,是指叙事作品“陈述行为的主体”。①叙述者讲述故事会用不同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叙述学上被称为叙述声音,它是记者出现在通讯叙事文本中的标志。 根据叙述声音的强弱可以把叙述者分为不同的种类。美国叙事学者查特曼把叙述者分为三类:缺席的叙述者、隐蔽的叙述者和公开的叙述者,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的强弱不同。缺席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几乎是不带任何痕迹地存在于叙事文本当中,这两类叙述者在通讯中是非常少见的。而在通讯当中,记者一般情况下是以公开的叙述者身份出现的,只是他讲述的声音强弱不同。 所谓公开的叙述者是指我们能够在文本中听到清晰的叙述声音。②公开的叙述者的声音分为三类,即描写、概述和评论,但是这三者声音的强弱程度也是不同的,以评论最重。描写和概述可以很好地隐藏叙述者的观点,只有评论是叙述者观点的流露。 二 一般情况下,在通讯中叙述主体呈现的是两种状态。 第一,记者作为公开的叙述者。这种情况下记者是主要的讲述者,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记者在进行讲述。 首先,记者通过描写告诉读者他所看到的情况,包括所见到的客观现场,也包括人物的

言行和动作,这种方式的采用使记者的叙述声音比较弱。例如,新华社1980年11月21日的通讯《在被告席上》,记录“四人帮”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情况,主要记录了江青、姚文元、张春桥等人在法庭上的神态动作。 江青“身穿黑色上衣,脚着黑绒棉鞋,头发照旧梳得溜光,鼻梁上架着一副深色宽边眼镜,一举一动还保留着她惯有的那种矫揉造作的姿势……在众目睽睽之下,故意抬着头,把脚步放得很慢,作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③ 张春桥在法庭上“一直歪着脑袋,不是歪到这边,就是歪到那边,始终没有摆正。他的两个嘴角向下撇着,两只眼睛左右斜视,还是群众形容的那副‘奸臣相’。他坐的是被告席左侧的第一个座位。他多次把身子歪靠在椅背上,呆若木鸡”。④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到是记者在描述当时这几个人在法庭上的表现,记者的讲述就像是摄像机在进行拍摄,显得非常客观,没有记者主观情绪的明显流露。 有一些通讯是直接的场景描写,记录人物的对话和现场的活动,这样的讲述能够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比如,《北京有个李素丽――21路公共汽车1333号跟车记》,从题目可以看出,是有一个人向读者讲述他看到的情况,但是全文由李素丽在工作的场景组成。现选取一个场景: 车厢里。一位中年妇女走到李素丽身边:“姑娘,你太累了。我看你的脸色不太好。” 李素丽莞尔一笑:“大嫂,我挺好的。” “可要保重身体呀。”大嫂说着把一大把鲜荔枝塞进李素丽手里,说:“这是新鲜荔枝,听说吃了补身子。” 李素丽难为情了:“大嫂,这怎么行呢?” “怎么不行!”大嫂说,“吃吧,我看着你吃。” 李素丽被逼无奈,吃了一颗。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商贸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意见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商贸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的意见 【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商委发[2014]13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商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3.27 【实施日期】2014.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商贸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意见 (渝商委发〔2014〕13号) 各区县(自治县)商务主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商贸行业协会,有关商贸企业:重庆直辖以来,全市推进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商贸企业改革,逐步形成以民营商贸企业为主体、国有商贸企业集团为骨干、外资商贸企业为补充的商贸流通主体新格局。但是,部分商贸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商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深化商贸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进一步深化商贸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一轮的深化商贸企业改革,有利于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商贸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促进商贸企业做强做大,增加商贸流通总量,增强我市商品及服务的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促进商贸企业转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市流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服务和改善民生,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和扩大就业,带动城乡和五大功能区域商贸统筹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委会部署,以转变商贸流通发展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商贸企业改革,逐步推进商贸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完善商贸企业现代管理体制机制,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领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助推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加快建成。到2017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6000家,其中销售额10亿元以上企业200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5家,1000亿元以上企业1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有了“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才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才有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也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1)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 (2)结合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观点的科学性。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成效怎样最终要用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成效最终要看是否符合群众利益;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改革指标要量化,要符合实际。 材料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计利当计天下利,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最新】市场主体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市场主体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2021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工商局中心工作部署要求,优化服务,聚力发展,积极服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整体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截止上半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共48475户,注册资本(金)3096332.79万元,其中内资企业1526户、私营企业7207户、个体工商户3917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0户。上年年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836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9户、新增私营企业79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930户、新增农业合作社89户。 总体来看,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体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运行平稳。市场主体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拓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逐渐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农民发展经济的思维不拓展,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同时还新增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 第二,乡镇集市仍然主要为批发业和零售业。 第三,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个体商户的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零售业、餐饮住宿以及交通运输三大产业。 二、市场主体发展运行问题 上半年,全市市场总体发展良好,但是市场主体规模仍然不够大,总体经济实力偏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运行难度进一步增加,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用工缺口增加,要素成本价格上扬导致企业应力空间缩小,另外,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第二,部分市场主体产品缺乏竞争力,生存周期较短,淘汰率较高。 三、市场主体发展趋势 上半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放宽了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预计到2021年下半年,全市市场主体发展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公司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公司制企业形式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

营利性医疗机构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办理流程和清单

附件2 营利性医疗机构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办理流程和清单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41号)。 二、所需材料 (一)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所需材料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3.《公司章程》。 4.股东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 印件。 6.《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承诺书》。 7.《企业名称预先登记告知书》、《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告知书》。8.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 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 (二)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所需材料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2. 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3.由会议主持人和出席会议的董事签署的股东大会会议纪录。 4.《公司章程》。 5.发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 印件。 7.《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承诺书》。 8.《企业名称预先登记告知书》、《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告知书》。

9.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 三、受理机构 属地政务服务窗口或市场监管部门。 四、办理时限 1个工作日。

市场主体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市场主体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一、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截止上半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共48475户,注册资本(金)3096332.79万元,其中内资企业1526户、私营企业7207户、个体工商户3917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0户。上年年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836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9户、新增私营企业79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930户、新增农业合作社89户。 总体来看,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体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运行平稳。市场主体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拓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逐渐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农民发展经济的思维不拓展,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同时还新增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 第二,乡镇集市仍然主要为批发业和零售业。 第三,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个体商户的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零售业、餐饮住宿以及交通运输三大产业。 二、市场主体发展运行问题

上半年,全市市场总体发展良好,但是市场主体规模仍然不够大,总体经济实力偏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运行难度进一步增加,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用工缺口增加,要素成本价格上扬导致企业应力空间缩小,另外,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第二,部分市场主体产品缺乏竞争力,生存周期较短,淘汰率较高。 三、市场主体发展趋势 上半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放宽了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预计到2018年下半年,全市市场主体发展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公司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公司制企业形式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 第二,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部分产品单一、项目单调、规模较小的“家族”式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将会放弃公司组织形式而转为

广东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

附件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稳定经济基本盘,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培育,激活市场源头活水 (一)开展粤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积极创建小店经济试点,打造人气旺、“烟火气”浓的粤小店集聚区,实现一店影响一片、一区带动一城。至2025年前,培育形成一批全国小店经济试点城市(区)、赋能服务企业、小店集聚区。进一步加强市政管线、车辆停靠、网络通信、监测监控、环境卫生、物流、前置仓、末端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放宽临时外摆限制,允许有条件的沿街小店在不影响公共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开展外摆经营。鼓励“以大带小”,支持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品牌供应商等为小店开放供应链、提供集采批发服务等。(省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个转企”支持力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奖励和补贴优惠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原个体工商户各类许可证件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需换发许可证件、各类产权登记证,且转企后股东和原个体工商经营者相同的,凭企业登记机关出具的证明,按名称变更办理相关手续,按规定享受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收优惠。(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税务局配合) (三)加快批发零售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创新云直播、云逛街、云购物、云体验,打造“小而美”网红品牌。鼓励老旧小商店、杂货店、小卖部等分散经营零售店通过加盟、合作等方式参与品牌连锁店经营,扩大经营范围、拓展品类项目、延长营业时间。引导小微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内销展会,与大型百货、超市、经销商等大型零售渠道商家开展订单直采,发挥“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平台作用,推动“广货北上”。加快改造一批小微企业聚集的专业市场,建设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消费场所。(省商务厅、市场监管局牵头)(四)推动住宿餐饮企业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鼓励“粤菜师傅”创办粤菜餐饮店,落实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互联网+住宿餐饮”平台降低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 研报告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营商环境是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其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来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知联会经济发展组组织部分委员赴**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 近年来,**市各地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的有关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强化措施落实,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大力实施简易注销登记,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二是推进“互联网+”,全面实行电子化登记,通过“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工商登记越来越便利。目前,息县各乡镇、办事处已经全部开通了政务外网,15445项便民服务事项已经全部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三是全面落实“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实施“三十五证合一”,同时在“多证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涉企证照事项,探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以“减证”

促“简政”,不断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四是不断推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信用约束机制逐步完善。五是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着力点,积极营造安全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比如息县,截止**年度,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面完成。企业公示率100%,个体工商户公示率99.96%,农业合作社公示率100%,为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一是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都已对接省政务服务网站,并通过在线受理、线上审核等形式开展业务,为方便单位办事,线下办理渠道依然畅通。二是为提高办事效率,明确专职人员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 3.不断改善民生服务。一是通过推行不动产登记、税费征缴、房屋交易“一窗受理,并连办理”,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情况下,对梳理确定的不动产登记事项,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从受理申请到办结“只上一张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二是在行登记服务大厅设立“雷锋岗”,实现每天有一人为人民群众做咨询、做引导。三是在审批中心大厅设置了服务台,由专人负责解答办事群众咨询和进行办件指引,还添置了叫号机和自助办件、查询一体机,并可自助免费扫描、复印,方便办事群众。 4.“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政务服务事项如不动产登记、社

关于加快培育和催生市场主体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培育和催生市场主体的实施方案 市场主体是创造就业和财富的源泉,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细胞和微观基础。只有微观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宏观经济体系才有活力和竞争力。一个地区能否持续生成合理数量的市场主体,既是检验商事制度改革成效的标志,也是推动创新创业、增强发展活力的标志,对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为加快培育和催生我省市场主体,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将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与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行业推动和产业促进作用,加快培育和催生更多市场主体,持续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配置,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更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聚焦重点,发挥优势。立足于产业项目建设、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对我省相关领域市场主体增长效果明显的领域优先培

育,在深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细化任务,提高质量,确保相关行业产业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对推进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外部环境变化、市场需求调整等影响市场主体增长变化等问题,要予以重点研究,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应促进发展措施,不断提高相关行业产业市场主体的生存能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坚持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加强规划引导,做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合理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对已出台支持政策的,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持续推进落实;对尚未出台支持政策的,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抓紧制定促进发展的具体支持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 (三)工作目标。 到x年,通过持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将我省拥有的传统优势资源和国内经济发展变化下的新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融合,以存量带动增量,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集聚社会投资创业热情,促进我省市场主体数量较大幅度增长,培育一批拥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涌现一批带动新型业态发展的创新载体,形成一批具有x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政策措施 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的体制

2020届高三各地名校3月4月高考模拟试题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汇编含答案

2020届高三各地名校3月4月高考模拟试题 经济生活二单元专题 1.20届浙江省Z20联盟二次联考今年“双十一”期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再创新高。不少品牌在电商平台发布新品,新款手机、运动手表等成为热销产品,医美、口腔、体检等健康消费成为消费新热点,定制消费推动品牌供应链升级。这表明: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②消费是生产活动的目的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④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2.20届海南省高考模拟2019年10月31日,我国5G 商用正式启动。与4G相比,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5G 商用极大便利和丰富我国民众的生活,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这说明: ①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②消费助推产业调整升级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3.徐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20届一调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外,还包括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度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4.徐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20届一调国有资本有规模优势但存在产权模糊、权责不清问题,民营资本拥有灵活市场机制优势但往往投资门槛受限,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则有利于实现“1+1>2”的治理效果。这说明推动国有企业混改 ①能够增加国有企业的活力,巩固其主体地位 ②旨在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比重 ③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④有利于深化国企改革,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十三五”规划新蓝图》专栏之九 加大改革力度 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十三五”规划新蓝图》专栏之九 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时间:2016-03-09 在新常态下,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天津过去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更大发展,依然离不开改革开放。“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坚持关键突破带全局,坚持结果导向求实效,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提升政府服务市场能力。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十三五”期间天津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深化“十个一”改革,继续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政府效能。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一照一码一章一票”联审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减少公共资源交易壁垒。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新型投融资模式。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具备条件的市管企业逐步实现整体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一大批实力强、规模大、有影响的骨干民营企业。鼓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增强盈利能力。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有效发挥市场中介作用。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土地、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建设,维护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换。实现城乡户籍登记“一元化”,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要培育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健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 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位一体,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有序,为全面建设“四个江油”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突出人才优先,招才引智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1.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建立民营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平台,常年免费提供招工服务; 有计划的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和巡回招聘,确保民营企业用工需求。20xx年至今,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10场,新增就业9051人,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534万元; 组织大学生就业见习185人,发放创业补贴142.3万元,新增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93人、返乡农民工创业2302人,带动就业7245人。

2.鼓励企业技能提升培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新招录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人社部门牵头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广泛开展“订单式”“委培式”等培训,促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绵阳市级和江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分别给予所在企业5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在绵阳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分层次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20xx年以来,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112人,品牌培训381人,创业培训464人; 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训3期,培训的133人中有85人晋升高级工。 3.实施招才引智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全职引进一、二、三类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支持柔性引才聚智。按标准给予一定的引才奖励和购房、租房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每年单列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每年400万元人才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认真配合升级出台以“三大人才引进计划”“五大培育激励工程”为主体、涵盖47个政策点的“李白故里英才计划”。目前,围绕“一基地一集群”和四川先进制造强县建设,已建成21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各类“双高”人才60余名。

市场主体概念

市场主体的性质 市场主体具有盈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市场主体还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产权的独立和经营权的独立。灵活性,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对经营战略和策略进行调整,是其存在于市场的基本功能。此外,市场主体还具有相互间的关联性、平等性、合法性等特征。 市场主体的分类 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消费者,企业 1、投资者 投资者是指一般性营利性投资。投资者的构成资格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投资的方向或领域。在一些领域内,非国有资本是不能进入的,所以投资者在此是不成立的。而在一些领域内,国家立法限制国有资本的进入,以达到鼓励相关领域的发展。 2)投资的数量或额度。例如:《公司法》第八十一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

人民币五百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3)出资形式。例如:《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此外,还有投资方式以及其他的规定。 2、经营者 经营者是指从事生产、经营商品或者提供有偿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经营者的资格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志能力。第二,经营范围。第三,财产能力。第四,技术能力。除此以外,本文认为,经营者还应当具有信誉能力,即可以提供参与市场活动的资质。 3、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4、消费者 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 消费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这就是说,消费者既可能是亲自购买商品的个人,也可能是使用和消费他人购买的商品的人;既可能是有关服务合同中接受服务(如旅馆、运输、酒店、食品、劳务等各种服务)的一方当事

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户数结构图

2013年7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 2013年7月,全国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企业持续增长,个体工商户稳定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快速发展。 一、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期末实有情况 截至7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437.54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月底增长2.07%,注册资本(金)90.73万亿元1,增长1.93%。内资企业1393.33万户,增长2.13%,注册资本(金)78.64万亿元,增长2.24%。其中私营企业1162.37万户,增长2.30%,注册资本(金)35.32万亿元,增长3.18%。外商投资企业44.2万户,增长0.26%,注册资本(金)12.09万亿元,下降0.03%。 个体工商户4223.6万户,增长2.15%,资金数额2.21万亿元,增长1.97%。 农民专业合作社85.64万户,增长3.43%,出资总额1.73万亿元,下降2.88%。 1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货币单位原为美元,各年注册资本数按数据分析当日汇率折算。2013年7月底数据按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1788折算,下同。

二、全国各类市场主体7月新登记注册情况 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1.57万户,比上月下降5.53%。内资企业21.28万户,下降5.64%。其中私营企业20.02万户,下降5.84%。外商投资企业0.3万户,增长3.11%。 个体工商户新登记注册77.24万户,下降8.86%。 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登记注册2.48万户,下降23.30%。 三、全国市场主体区域发展情况 东部地区企业实有户数所占比重略有回升。从区域看,截至7月底,东部地区实有企业903.51万户,比上月底增长2.62%,占企业总数的62.85%,比上月底扩大0.3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308.51万户,增长0.96%,占21.46%,比上月底减少0.2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225.51万户,增长1.46%,占15.69%,比上月底减少0.09个百分点。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思考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思考 20xx年 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分析了本届政府成立三年来的行政体制改革进程,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会议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的改革进行了部署,并提出要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毫无疑问,“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实属不易,笔者结合学习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和近几年的实践调研,谈一些思考。 一、对“放管服”改革理念的再认识 “放管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完整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化。“放”的核心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边界和相互关系,难点是如何补缺位、纠错位、控越位,让政府归位问题,考验的是政府定力和推动改革的能力,目的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管”的核心是政府管理转型问题,管理变革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涉及管理体制、部门职责、政

府层级、运行机制、技术平台、法制保障等方方面面,目的是建设现代政府。“服”的核心是在“放”与“管”的全面深刻变化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服”既是改革举措,也是改革目标,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也成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 二、对“放管服”改革进程的再认识 在强力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改革政策供给太快、太多,感觉体系乱、概念多,有的还存在一些冲突,造成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乱,群众和企业对制度改革也缺乏基本预期。首先,改革进程中附加功能“太多”。大的方面说,刚开始只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接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再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从“放”“管”两个轮子都要圆到“放管服”三管齐下再到“放管服转效”五位一体;小的方面讲,以清单制度为例,刚开始还纠结于是审批权力清单还是所有行政权力清单,接着又

最新市场主体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市场主体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2020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工商局中心工作部署要求,优化服务,聚力发展,积极服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整体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截止上半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共48475户,注册资本(金)3096332.79万元,其中内资企业1526户、私营企业7207户、个体工商户3917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0户。上年年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836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9户、新增私营企业79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930户、新增农业合作社89户。 总体来看,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体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运行平稳。市场主体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拓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逐渐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农民发展经济的思维不拓展,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同时还新增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 第二,乡镇集市仍然主要为批发业和零售业。 第三,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个体商户的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零售业、餐饮住宿以及交通运输三大产业。 二、市场主体发展运行问题 上半年,全市市场总体发展良好,但是市场主体规模仍然不够大,总体

经济实力偏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运行难度进一步增加,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用工缺口增加,要素成本价格上扬导致企业应力空间缩小,另外,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第二,部分市场主体产品缺乏竞争力,生存周期较短,淘汰率较高。三、市场主体发展趋势 上半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放宽了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预计到2020年下半年,全市市场主体发展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公司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公司制企业形式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

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心得体会

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心得体会 园区是自贸港贸易投资政策的重要承载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南省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引进企业和项目1000多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重点园区市场主体“流量”增长的背后,是自贸港政策释放的磁力和营商环境改善带来的效应。很多前来海南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对这样一点印象深刻,那就是海南正把更多精力放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研究推动,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帮助解决问题。这种超常规举措,正是一段时间以来海南努力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局,一头连着百姓的就业和消费,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这样的局势下,无论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是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都需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海南来说,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至为重要。毕竟,建设自贸港离不开海量的市场主体发力,需要推动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 水深则鱼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荡市场“一池春水”,一方面需要在持续推动自贸港政策落实落细上下苦功,最大限度地释

放政策效应,让市场主体共享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另一方面,则需要继续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做文章,为市场主体发展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助力市场主体在海南闯出一片新天地。事实上,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市场主体是否顺畅、充分地享受政策红利,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可以说,无论是经受住当下考验,使广大市场主体能够正常生存,还是着眼长远,促使企业实现更大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都是一步必须下好的“关键棋”。 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海南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从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持续深化,到今年8月1日起在海南自贸港洋浦经济开发区等6个园区推广适用“三园”特别极简审批,都是生动案例。在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上,海南有优势,中央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因此,当前推动制度创新,不仅应将之前探索出来的好制度推广开来,促进制度之间产生“化合反应”、发挥集成效应,让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实打实的治理效果;还应把握新形势、新变化,瞄准新问题、新需求,创立新机制,让制度创新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比如,对自贸港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就需要在平衡“放”与“管”中找到新途径。 正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仅需要抓立竿见影的大项目、大投资,也需要扶持成百上千的中小微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同样不仅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