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当前数据库安全现状及其安全审计

当前数据库安全现状及其安全审计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UDC

P GB XXXX -XXXX

(征求意见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互联网网络安全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ternet Security Facilities

20X X -X X -X X 发布 20X X -X X -X 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互联网网络安全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ternet Security Facilities

GB XXXX-20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XXXXXX出版社

20XX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XXX号

关于发布《互联网网络安全设施技术标准》的通知

现批准《互联网网络安全设施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XXXX-20XX,自20X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XXXXXX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XX年X月X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的要求,由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宏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网络安全“三同步”的相关要求,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网络安全工程规划、网络安全工程设计、网络安全工程施工要求、网络安全工程验收、网络安全设施运行维护。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楠溪江东街58号,邮政编码:21001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宏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小鹏、董育萍、莫晓楠、梁建辉、杨波、张子扬、叶挺、李艳杰

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2

2术语和符号3

2.1术语3

2.2符号4

3网络安全工程规划6

4网络安全工程设计7

4.1设计基本要求7

4.2安全防护设施设计要求7

4.3安全监测设施设计要求10

4.4安全审计设施设计要求13

4.5应急灾备设施设计要求15

5网络安全工程实施要求18

5.1一般要求18

5.2安全要求18

6网络安全工程验收20

6.1验收前准备20

6.2工程验收要求20

7网络安全设施运行维护23

本标准用词说明25

引用标准名录26

1.总则

1.为规范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设施建设,确保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

3.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建设应贯彻国家网络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技术体制及技术标准,同时应密切结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实际,具备快速扩容升级的能力。

4.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建设应充分调查分析和预测网络安全需求及运营维护需求,并充分考虑新业务、新技术对网络安全设施结构、能力的影响等因素。

5.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安全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并降低工程造价。

6.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1.术语

1.互联网业务系统Internet Business System

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系统,由主机、交换机、路由器、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硬件和软件设备所组成。

2.网络安全防护设施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Facilities

用于保护互联网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免受外部破坏的网络安全设施。

3.网络安全监测设施Network Security Detecting Facilities

用于监测互联网业务系统安全威胁、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等的网络安全设施。

4.安全审计设施Network Security Audit Facilities

用于对网络数据和日志进行采集记录并支持对异常行为分析取证的网络安全设施。

5.应急灾备设施Emergency Disaster Recovery Facilities

用于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即时响应并快速恢复数据和业务的网络安全设施。

2.符号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4A Account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

Audit

统一安全管理平台解决

方案

ACK Acknowledgement 确认字符

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证书授权中心

CC Challenge Collapsar 挑战黑洞

DoS Denial of Service 拒绝服务攻击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报文协议IMAP 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 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 Version 3 邮局协议版本3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SYN Synchronization 同步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1.网络安全设施需能保证互联网业务的稳定持续运行,能够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御、监测和审计,能够支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业务灾备恢复,网络安全设施应与互联网信息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2.网络安全工程规划中应综合考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业务发展等对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监测、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应急灾备的需求。

3.网络安全工程规划应根据近、远期互联网业务及网络发展规划、用户数量、网络带宽、网络资产规模、网络安全管理需求等情况测算网络安全设施的功能性能需求和建设规模。

4.网络安全工程规划应根据现有网络安全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各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发展规划进行综合业务预测,结合网络安全设施技术发展情况,确定网络安全设施组织方案和近、远期演进路线。

5.网络安全工程规划应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全局通用的安全技术手段宜采用共建共享的模式。

6.网络安全工程规划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设计基本要求

1.网络安全工程设计应满足互联网网络安全保障相关功能、性能、质量和工程投资等建设项目要求。

2.互联网网络安全设施需满足互联网业务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审计性等安全需求。

3.网络安全工程设计应根据所保障的互联网业务的具体特征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法规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网络安全指标设计、网络安全设施配置等工作。

4.对特定的互联网应用场景应采用定制化的网络安全设计方案。对于SDN网络,应注重网络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安全保障;对于云计算系统,应注重虚拟机的安全保障;对于物联网系统,应注重传感层设备的安全保障。

5.对于网络安全升级改造工程,应保证现网已有网络安全设施的合理利用和充分整合。

6.网络安全工程设计应优先采用成熟稳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设备,并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技术的演进及融合发展。

7.网络安全工程设计应做到安全域划分合理、纵深防御功能清晰、安全性能计算准确。

2.安全防护设施设计要求

1.互联网网络安全防护设施主要包括访问控制设施、用户认证授权设施、入侵防御设施、异常流量清洗设施、病毒过滤设施、垃圾邮件过滤设施、敏感信息加密设施等。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中需根据所保障互联网业务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综合采取多种安全防护设施,实现对网络攻击行为的纵深防御。

2.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1.调查梳理网络与系统现状;

2.明确安全防护目标:包括防护对象、防护等级、性能目标和投资费用目标;

3.安全防护体系设计:包括安全域划分、防护设施配置、防护策略设计;

4.防护性能设计:包括网络攻击规模预测和防御性能配置;

5.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6.防护设施规划和参数设计;

7.设备选型;

8.勘察局址,确定最终方案。

1.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互联网业务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模型进行防护系统设计,在兼顾工程投资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全面的安全防护,达到纵深防御的要求;

2.应根据互联网业务发展需求构建合理的安全防护体系,能够按需对相关防护设施的功能和性能进行灵活扩容而无需对整个安全防护架构进行调整。

3.网络安全防护设施能够与网络安全监测设施进行联动,通过动态监测与主动防御相结合,实现精准化、智能化防护。

4.互联网网络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须与所防护的互联网业务规模相匹配,防护设施配置需不低于业务忙时和攻击峰值时的安全防护需求。

1.访问控制设施用于在关键网络节点和安全域边界按照确定的控制策略对网络访问进行管控,访问控制设施可按需以路由模式、透明模式或者混杂模式参与系统组网,访问控制策略应包括:

1.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允许或者拒绝数据包出入;

2.网络访问控制应设定过滤规则集,并涵盖所有出入边界数据包的处理方式,对于没有明确定义的数据包,应缺省拒绝;

3.能够根据应用层协议信息及相应的安全规则,对数据流中的每一个报文进行允许/禁止操作。

1.用户认证授权设施用于对访问特定网络目标的用户及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身份认证宜采取静态密码、动态口令、CA证书等多因子组合认证的方式,访问授权应细化到用户级和系统资源级。用户认证授权设施的处理能力须高于业务峰值时的用户认证授权需求,避免成为业务访问性能的瓶颈。用户认证授权设施应部署于所防护的系统资源前端,并作为用户访问相关资源的唯一入口。

2.入侵防御设施可通过监视并深层次检查网络传输报文,及时发现非法的、不正常的、含攻击行为的报文并实时进行阻断,用于防御对互联网业务系统的恶意攻击。入侵防御设施可按需以透明串接模式或者旁路模式部署于系统网络中,应具有如下功能:

1.具有规范健全的特征库,能够基于攻击行为特征准确检测和防御主流的已知攻击行为;

2.支持对网络协议进行深度分析和异常检测,能够识别未知网络攻击行为;

3.能够检测如下攻击类型并能实时阻断,同时不影响正常业务流量的通过:蠕虫、恶意代码、协议异常、缓冲区溢出、SQL注入、DoS攻击;

4.能够按照IP地址、网络服务、时间、协议和攻击类型、安全风险级别等进行网络入侵行为的统计。

1.异常流量清洗设施通过流量分析、验证技术对正常业务流量和恶意攻击流量进行识别和分离,丢弃攻击流量,用于防御DDoS攻击、保障互联网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访问。异常流量清洗设施宜采用旁路方式部署,并能够通过集群方式进行性能扩展,应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够有效防御如下几种类型的DDoS攻击:SYN Flood、ICMP Flood、ACK Flood、DNS Query Request Flood、TCP连接耗尽、HTTP Get Flood、CC、UDP Flood;

2.应支持过滤、反欺骗、异常识别、协议分析、速率限制、基线学习等DDoS过滤及防御机制;

3.能够与入侵防御设施进行联动,按照入侵防御设施的指令执行流量清洗操作。

1.病毒过滤设施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识别病毒传输数据并进行拦截和清除,应部署于关键网络节点和安全域边界处,用于阻止病毒向内部网络传播。病毒过滤设施应具有如下功能:

1.支持HTTP、FTP、SMTP、POP3等应用协议的病毒过滤;

2.支持对常见木马、间谍软件和蠕虫病毒的拦截过滤。

1.垃圾邮件过滤设施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识别垃圾邮件数据并进行拦截和阻止,应部署于邮件系统前端,用于阻止垃圾邮件的接收和发送。垃圾邮件过滤设施应具有如下功能:

1.支持SMTP、POP3、IMAP等邮件传输协议的垃圾邮件过滤;

2.支持基于邮件主题、发件人、收件人、抄送人、正文相关关键字的垃圾邮件过滤;

3.支持基于邮件、IP地址黑白名单及特征库进行垃圾邮件过滤拦截。

1.敏感信息加密设施用于对系统和网络中流转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预防敏感信息被泄露或窃取。敏感信息加密算法需有足够的安全强度,宜采用经权威机构认证的国有自主加密算法,且具有较高的加解密计算效率和开放的加解密接口,对互联网业务应用透明。

2.安全监测设施设计要求

1.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设施主要包括入侵检测设施、漏洞扫描检测设施、网站安全监测设施、病毒扫描检测设施、敏感信息监测设施、安全态势感知设施等。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中需根据所保障的互联网业务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网络安全监测方案,综合采取多种安全监测设施,实现对安全威胁、安全漏洞和安全

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分析。

2.安全监测设施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1.调查梳理网络与系统现状;

2.明确安全监测目标:包括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周期和投资费用目标;

3.安全监测体系设计:包括监测点的选择、监测设施配置、监测和告警策略设计;

4.监测性能设计:包括安全监测规模测算和监测性能配置;

5.监测设施规划和参数设计;

6.设备选型;

7.勘察局址,确定最终方案。

1.安全监测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互联网业务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已有防护体系进行监测系统设计,在兼顾工程投资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全面的安全监测,达到及时发现并管控安全风险的要求;

2.应根据互联网业务发展需求构建合理的安全监测体系,能够按需对相关监测设施的功能和性能进行灵活扩容而无需对整个安全监测架构进行调整;

3.网络安全监测设施应能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审计设施,形成一体化的安全防护和监测感知能力;

4.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设施的监测性能须与所监测的互联网业务规模相匹配,监测设施配置需不低于业务忙时和攻击峰值时的安全监测需求。

1.入侵监测设施可通过监视并深层次检查网络传输报文,及时发现非法的、不正常的、含攻击行为的报文,详细记录并实时告警。入侵监测设施可按需以透明串接模式或者旁路模式部署于系统网络中,应具有如下功能:

1.具有规范健全的特征库,能够基于攻击行为特征准确检测主流的已知攻击行

为;

2.支持对网络协议进行深度分析和异常检测,能够识别未知网络攻击行为;

3.能够按照IP地址、网络服务、时间、协议和攻击类型、安全风险级别等进行网络入侵行为的统计。

1.漏洞扫描监测设施可通过逐个端口扫描探测等方式批量检测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所开放的端口和服务,通过与这些端口所开放服务的交互及时发现被监测设备在操作系统、网络服务、数据库、网络应用等方面所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弱口令等安全配置问题。漏洞扫描监测设备在网络配置和安全策略设置上应能访问被监测设备的所有端口,并具有如下功能:

1.具有规范健全的特征库,能够基于各端口的交互信息准确识别所存在的安全

漏洞;

2.应采取某种措施,对系统可以扫描的IP地址进行限制,即只允许对授权地址

和地址段进行扫描;

3.可对漏洞扫描监测的结果进行查询并生成报告,并在报告中针对发现的安全

漏洞给出具体的整改建议;

4.可将漏洞信息传送给访问控制设施和病毒防护设施进行联动,及时封堵相应

网络端口并启动病毒查杀工作。

1.网站安全监测设施可按照指定的频率对WEB网站系统进行持续的安全监测,及时发现非法内容、内容篡改、恶意代码、安全漏洞、响应迟缓等安全风险。网站安全监测设施应能访问被监测网站的WEB服务端口,并具有如下功能:

1.具有规范健全的特征库,能够基于网站特征准确检测主流的网站安全漏洞、

非法内容和入侵篡改情况;

2.对监测发现的中高危漏洞、安全入侵、非法内容等安全事件能够通过邮件、

短信等方式及时告警;

3.能够按需生成针对特定网站的安全监测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网站的基本属性、监测发现的安全风险、建议的整改措施等。

1.病毒扫描监测设施可通过定期扫描主机内存和文件系统等方式及时发现主机上存在的各类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间谍软件等,及时告警并能够对这些恶意软件进行自动或者人工的隔离、删除等操作。病毒扫描监测设施须保持病毒特征库的实时更新,在所监测的网络范围内宜采用集中式管理中心加分布式代理的模式进行部署,管理中心应能及时统计分析监测区域内所有主机的病毒感染和处置情况。

2.敏感信息监测设施通过在终端、网络关口等处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实时监测敏感及涉密数据的泄露和传送情况,及时告警并记录敏感信息传播路径,为数据泄露的安全审计和取证提供依据。

3.安全态势感知设施通过广泛采集并分析分布在网络中的网络安全设施、网络和主机设备的日志和告警数据、关键端口的流量信息、外部威胁情报信息等,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持续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各种攻击威胁与异常。同时通过建立威胁可视化及分析能力,对威胁的影响范围、攻击路径、目的、手段进行快速研判,实现有效的安全决策和响应。

2.安全审计设施设计要求

1.互联网网络安全审计设施主要包括网络审计设施、数据库审计设施、应用审计设施、用户行为审计设施等。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中需根据所保障互联网业务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审计策略和方案,综合采取多种安全审计设施,实现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发现、溯源和取证。

2.安全审计设施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1.调查梳理网络与系统现状;

2.明确安全审计目标: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周期、审计策略和投资费用目标;

3.安全审计体系设计:包括审计设施种类选择、审计设施配置、审计规则设计;

4.审计性能设计:包括安全审计数据规模测算和审计设施性能配置;

5.审计设施规划和参数设计;

6.设备选型;

7.勘察局址,确定最终方案。

1.安全审计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互联网业务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已有防护和监测体系进行审计系统设计,在兼顾工程投资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全面的安全审计,达到异常发现和溯源取证的要求;

2.应根据互联网业务发展特征构建合理的安全审计体系,能够按需对相关审计设施的功能和性能进行灵活扩容而无需对整个安全审计架构进行调整;

3.网络安全审计设施应支持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既能通过人工方便地查询取证分析,也可按规则自动化地分析并发现异常。

1.网络审计的对象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所有审计对象应开启日志记录功能,网络审计设施应集中采集相关设备的端口数据、运行日志、状态信息、告警信息等,经过规范化处理之后进行存储和管理,支持异常状态和数据的分析、查询等。

2.数据库安全审计设施应能监视并记录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类操作行为。可通过旁路、直连、软件探针等多种方式监控数据库的多重状态和通信内容,实时地、智能地解析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种操作,并记入审计数据库中以便日后进行查询、分析、过滤。

3.应用审计设施应能集中采集各应用系统中的系统安全事件、用户访问记录、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运行状态等各类信息,经过规范化、过滤、归并

和告警分析等处理后,以统一格式的日志形式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并能进行异常行为和数据的分析、查询等。

4.用户行为审计设施应能对系统用户或运维人员的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控制、记录和回放。可与用户认证授权设施相整合,以4A系统等方式进行统一部署。

5.安全审计设施信息收集应通过审计接口,从被管理资源或第三方系统收集审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的审计数据格式进行存储。

6.安全审计设施的部署和数据采集应保证被审计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采集软件代理在宿主机操作系统上应工作稳定,对宿主机资源不应长时间固定或无限制占用,不应造成宿主机崩溃等影响可用性的情况;

2.应给安全审计设施预留足够的网络带宽,审计设施工作时不应对原网络正常通信产生长时间固定影响;

3.安全审计设施应有足够的呑吐量,确保能够及时收集处理所有的审计数据信息,在大流量的情况下,应通过动态负载均衡机制等实现弹性扩展。

1.应急灾备设施设计要求

1.应急灾备设施设计应以相应灾难恢复能力等级的技术要求为基础,根据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系统等。

2.应急灾备设施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1.调查梳理网络与系统现状;

2.明确应急灾备目标:包括灾备对象、灾难恢复等级、灾备策略和投资费用目标;

3.应急灾备体系设计:包括灾备设施选择、灾备设施配置、灾备及恢复规则设

5-企业案例-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解决方案

数据库审计系统技术建议书

目次 1.综述 (1) 2.需求分析 (1) 2.1.内部人员面临的安全隐患 (2) 2.2.第三方维护人员的威胁 (2) 2.3.最高权限滥用风险 (2) 2.4.违规行为无法控制的风险 (2) 2.5.系统日志不能发现的安全隐患 (2) 2.6.系统崩溃带来审计结果的丢失 (3) 3.审计系统设计方案 (3) 3.1.设计思路和原则 (3) 3.2.系统设计原理 (4) 3.3.设计方案及系统配置 (14) 3.4.主要功能介绍 (5) 3.4.1.数据库审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网络运维审计 (9) 3.4.3.OA审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数据库响应时间及返回码的审计 (9) 3.4.5.业务系统三层关联 (9) 3.4.6.合规性规则和响应 (10) 3.4.7.审计报告输出 (12) 3.4.8.自身管理 (13) 3.4.9.系统安全性设计 (14) 3.5.负面影响评价 (16) 3.6.交换机性能影响评价 (17) 4.资质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综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库做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系统,渐渐成为商业和公共安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也直接决定着业务系统能否正常使用。 围绕数据库的业务系统安全隐患如何得到有效解决,一直以来是IT治理人员和DBA们关注的焦点。做为资深信息安全厂商,结合多年的安全研究经验,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管理层面:完善现有业务流程制度,明细人员职责和分工,规范内部员工的日常操作,严格监控第三方维护人员的操作。 技术层面:除了在业务网络部署相关的信息安全防护产品(如FW、IPS 等),还需要专门针对数据库部署独立安全审计产品,对关键的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审计,做到违规行为发生时及时告警,事故发生后精确溯源。 不过,审计关键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不是一项简单工作。特别是数据库系统,服务于各有不同权限的大量用户,支持高并发的事务处理,还必须满足苛刻的服务水平要求。商业数据库软件内置的审计功能无法满足审计独立性的基本要求,还会降低数据库性能并增加管理费用。 2.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XXX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公司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同时数据库中储存着诸如XXX等极其重要和敏感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篡改或者泄露,轻则造成企业或者社会的经济损失,重则影响企业形象甚至社会安全。 通过对XXX的深入调研,XXX面临的安全隐患归纳如下:

数据库安全审计解决方案

一、数据库安全审计需求概述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系统,数据库存在各种管理和技术上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变为事实,那么企业数据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而面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企业常常要面对一下问题: 数据库被恶意访问、攻击甚至数据偷窃,而企业无法及时发现、追踪并阻截这些恶意的行为。 数据库遭受恶意访问、攻击后,不能追踪到足够的证据。 不了解数据使用者对数据库访问的细节,从而无法保证数据安全,特别是敏感数据的管理。 来自内部的威胁:特权用户随意修改配置、改变或盗取数据,没有明确职责分工。 针对数据库、应用系统日志的审计只能做事后分析,周期长,且无法进行持续性审计。 审计缺乏规范性,无法有效成为公司的安全管理规范且满足外部审计需求。 人工审计面对海量数据,无法满足可见性,造成审计不完整。 权责未完全区分开,导致审计效果问题。 二、企业数据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提供的一组集成模块,使用一个统一的控制台和后端数据存储,管理整个数据库的安全与合规周期。通过,现在提供一种直接解决数据库安全性和遵从性问题的自动、有效且高效的方法。可扩展企业安全平台既能实时保护数据库,又能自动化所有合规审计流程。这套方案不仅在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卓越,而且在避免消极影响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它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几乎为零,无需对数据库作任何变更,甚至不依赖本地数据库日志或审计工具。 三、通过管理数据安全 发现、分类并且自动寻找、分类和保护敏感信息 使用数据库自动搜寻和信息分类功能来识别机密数据的存储位置,然后使用定制的分类标签来自动执行适用于特定级别的敏感信息的安全策

略。 评估加固漏洞、配置和行为评估,锁定与追踪 的数据库安全评估功能会扫描整个数据库架构,查找漏洞,并使用实时和历史数据提供持续的数据库安全状态评估。它预先配置了一个综合测试库,建立在特定平台漏洞和业界最佳实践案例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的订阅服务得到定期更新。也可以自定义测试,以满足特定的要求。评估模块还会标记与合规相关的漏洞,如遵从和法规提供非法访问和数据表的行为。 监控¥执行—可视性,监控和执行各项策略,主动实时安全通过定制细粒化的实时策略来防止特权用户进行非法或可疑的行 为,同时抵挡欺诈用户或外来者的攻击。 审计报表—细粒度审计追踪,合规工作流自动化 创建一个覆盖所有数据库活动的连续、详细的追踪记录,并实时的语境分析和过滤,从而实现主动控制,生成需要的具体信息。生成的结果报表使所有数据库活动详细可见。 四、数据库安全审计解决方案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可以同时支持监控管理多种数据库()的各种版本; .同时支持多种企业级应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非入侵式部署,不影响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现有运行方式及状况,对用户、网络、服务器透明,不在数据库内安装,不需要数据库建立用户;.具有实时阻断非法访问,抵御攻击能力; .可以实现从用户、应用服务器到数据库的全程跟踪即可记录; .可以实现全方位准确监控(来自网络的访问和本地登录访问); .具备分布式部署和分层架构能力,支持企业级不同地域、多种数据库的应用; .部署容易简单; .独特跟踪下钻()功能,追查问题可以一步步到最底层; .多行业、众多客户成功应用案例的证明; .对、、等法律遵从性的良好支持; .国际著名审计公司的认同、认可; .第三方国际著名咨询评测机构的认可和赞赏; .支持多种异构操作系统; .记录的日志不可更改,完全符合法律要求;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复习过程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需 求分析

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 关键字:行为监控,内容审计 摘要:系统集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为一体,以旁路的方式部署在网络中,实时采集网络数据,并按照指定策略对数据进行过滤,然后将数据所体现的内容和行为特性一并存在到数据服务器上。向用户提供审计分析功能,以及后期取证功能。 需求背景 按等级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单位或部门,往往需要对流经部门与外界接点的数据实施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的,以防止非法信息恶意传播及国家机密、商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等信息泄露。并且单位的网管部门需要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效率。 所涉及的单位类型有政府、军队机关的网络管理部门,公安、保密、司法等国家授权的网络安全监察部门,金融、电信、电力、保险、海关、商检、学校、军工等各行业网络管理中心,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中心等。 一、实现的效果和目的 a. 对用户的网络行为监控、网络传输内容审计(如员工是否在工作时间上网冲浪、聊天,是否访问不健康网站,是否通过网络泄漏了公司的机密信息,是否通过网络传播了反动言论等)。 b. 掌握网络使用情况(用途、流量),提高工作效率。 c. 网络传输信息的实时采集、海量存储。

d. 网络传输信息的统计分析。 e. 网络行为后期取证。 f. 对网络潜在威胁者予以威慑。 二、典型的系统组成 安全审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审计引擎、数据中心、管理中心。 图1 :典型的单点部署 审计引擎(硬件):审计引擎对流经HUB/Switch的信息进行采集、过滤、重组、预分析,并把分析后的数据流发送给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软件):对审计引擎传送过来的数据流进行存储;按照用户的指令对数据进行还原、解码、解压缩,并可进行关键字查询审计、统计分析。 管理中心(软件):提供WEB形式的管理界面,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管理、对网络行为监控、内容审计。用户使用WEB浏览器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使用。

当前数据库安全现状及其安全审计

当前数据库安全现状及其安全审计 大学数据库原理教科书中,数据库是这样被解释的: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库资源的系统。数据具有多种形式,如文字/数码/符号/图形/图象以及声音。 数据库安全现状 数据库系统立足于数据本身的管理,将所有的数据保存于数据库中,进行科学地组织,借助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以此为中介,与各种应用程序或应用系统接口,使之能方便地使用并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如数据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 数据库无所不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因为数据库的产生而变得更加容易管理和使用。政府、金融、运营商、公安、能源、税务、工商、社保、交通、卫生、教育、电子商务及企业等行业,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以便随时对数据库中海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社会的发展带入信息时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库作为网络的重要应用,在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查询及搜索/产品或业务管理/新闻发布/BBS论坛等等。 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遍历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对数据库而言,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更加难以估计的风险值,数据库安全事件曾出不穷: 某系统开发工程师通过互联网入侵移动中心数据库,盗取冲值卡 某医院数据库系统遭到非法入侵,导致上万名患者私隐信息被盗取 某网游公司内部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违规修改数据库数据盗窃网游点卡 黑客利用SQL注入攻击,入侵某防病毒软件数据库中心,窃取大量机密信息,导致该防病毒软件公司严重损失 某证券交易所内部数据库造黑客股民入侵,盗窃证券交易内部报告 …… 数据库安全面临内部恶意操作以及外部恶意入侵两大夹击。如何有效保护数据库信息成为当前信息安全界最为关注的课题。 数据库安全分析 三大安全风险

数据库安全审计建设立项申请报告

数据库安全审计建设立项申请报告 1数据库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我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关键数据库服务器群中的数据服务器存储着大量涉密、重要数据信息。用户数据服务器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我单位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用户数量众多,用户相互差别较大,对数据库涉密信息、重要业务信息的访问频繁。用户对数据库的任何恶意修改或误操作,都关系我单位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与机密性,目前数据库安全隐患集中在: ●信息存储加密: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认证:口令强度不够,过期账号,登录攻击等; ●系统授权:账号权限,登录时间超时等; ●系统完整性:特洛伊木马,审核配置,补丁和修正程序等; 2建立数据库安全审计体系的必要性 2.1数据安全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资产,尤其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数据库,其相关应用在数量和重要性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几乎每一种组织都使用它来存储、操纵和检索数据。随着人们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各种数据信息都成为了关系组织生存的重要资产。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更加深了数据保护的矛盾,网络技术使得数字信息的泄漏和篡改变得更加容易,而防范则更加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所有信息泄漏事件中,源自内部人员所为的占了绝大部分。根据FBI和CSI对484家公司进行的网络安全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公司内部,在损失金额上,由于内部人员泄密导致了6056.5万美元

的损失,是黑客造成损失的16倍,是病毒造成损失的12倍。另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调查,信息安全的现实威胁也主要为内部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 因此,近两年来,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内部网络的管理和防护。 2.2现有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存在不足 现在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原有网络安全防护(防火墙、IDS、UTM等传统安全设备)的基础上,采用上网行为管理类、终端管理类等具备较强防止内部信息外泄功能的产品,筑起了一道由内向外的安全防线,典型的安全防护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数据库安全防线的缺失 从这幅典型的网络拓扑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全防护体系中缺失的正是对服务器区的防护,对数据库的防护,对内部PC访问业务系统的防护! 尽管可能使用的数据库系统是Oracal、MS SQL是国际大品牌的产品,其本身有非常强的安全性,但依然可能存在诸多隐患: 1)对数据库访问的特权都有管理不当的问题。开发者、移动员工和外部顾

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系统

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系统 近些年来,IT系统发展很快,企业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就一个网络信息系统而言,我们不仅需要考虑一些传统的安全问题,比如防黑客、防病毒、防垃圾邮件、防后门、防蠕虫 等,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类业务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对业务系统的防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非传统领域的安全治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给企业造成的严重攻击中70%是来自于组织中的内部人员,因此,针对业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治理成为一道难题,审计应运而生。 一、为什么需要面向业务的信息安全审计? 面向业务的信息安全审计系统,顾名思义,是对用户业务的安全审计,与用户的各项应用业务有密切的关系,是信息安全审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从用户的业务安全角度出发,思考和分析用户的网络业务中所存在的脆弱点和风险。 我们不妨先看两个鲜活的案例。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一电脑高手,方某今年25岁,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曾是某超市分店资讯组组长。方某利用职务之便,设计非法软件程序,进入超市业务系统,即超市收银系统的数据库,通过修改超市收银系统的数据库数据信息,每天将超市的销售记录的20%营业款自动删除,并将收入转存入自己的账户。从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期间,方某等人截留侵吞超市3家门店营业款共计397万余元之多。 程某31岁,是X公司资深软件研发工程师,从2005年2月,他由A

地运营商系统进入B地运营商的业务系统--充值中心数据库,获得最高系统权限,根据“已充值”的充值卡显示的18位密码破解出对应的34位密钥,然后把“已充值”状态改为“未充值”,并修改其有效日期,激活了已经使用过的充值卡。他把面值300元的充值密码以281.5到285元面值不等价格在网上售出,非法获利380万。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内部人员,包括内部员工或者提供第三方IT支持的维护人员等,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频繁和突出,这些操作都与客户的业务息息相关。虽然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内网安全管理等常规的安全产品可以解决大部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对于这类与业务息息相关的操作行为、违规行为的安全问题,必须要有强力的手段来防范和阻止,这就是针对业务的信息安全审计系统能够带给我们的价值。 二、如何理解面向业务的信息安全审计? 信息安全审计与信息安全管理密切相关,信息安全审计的主要依据为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例如ISO/IEC17799、ISO17799/27001、COSO、COBIT、ITIL、NISTSP800系列等。这些标准实际上是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控制体系,基于这些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安全风险,从而达到信息安全审计的目的,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因此,面向业务的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可以理解成是信息安全审计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根据国外的经验,如在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数据库安全审计解决实施方案

数据库安全审计解决方案

————————————————————————————————作者:————————————————————————————————日期: 2

一、数据库安全审计需求概述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系统,数据库存在各种管理和技术上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变为事实,那么企业数据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而面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企业常常要面对一下问题: ?数据库被恶意访问、攻击甚至数据偷窃,而企业无法及时发现、追踪并阻截这些恶意的行为。 ?数据库遭受恶意访问、攻击后,不能追踪到足够的证据。 ?不了解数据使用者对数据库访问的细节,从而无法保证数据安全,特别是敏感数据的管理。 ?来自内部的威胁:特权用户随意修改配置、改变或盗取数据,没有明确职责分工。 ?针对数据库、应用系统日志的审计只能做事后分析,周期长,且无法进行持续性审计。 ?审计缺乏规范性,无法有效成为公司的安全管理规范且满足外部审计需求。 ?人工审计面对海量数据,无法满足100%可见性,造成审计不完整。?DBA权责未完全区分开,导致审计效果问题。 二、Guardium企业数据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InfoSphere Guardium提供的一组集成模块,使用一个统一的控制台和后端数据存储,管理整个数据库的安全与合规周期。通过Guardium,IBM 现在提供一种直接解决数据库安全性和遵从性问题的自动、有效且高效的方法。可扩展企业安全平台既能实时保护数据库,又能自动化所有合规审计流程。这套方案不仅在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卓越,而且在避免消极影响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它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几乎为零,无需对数据库作任何变更,甚至不依赖本地数据库日志或审计工具。 三、通过Guardium管理数据安全 ?发现、分类并且自动寻找、分类和保护敏感信息 使用数据库自动搜寻和信息分类功能来识别机密数据的存储位置,然后使用定制的分类标签来自动执行适用于特定级别的敏感信息的安全策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实现方法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实现方法 司法信息安全方向王立鹏1 传统安全审计系统的历史 传统的安全审计系统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在某些UNDO系统当中,其审计的重点也是本主机的用户行为和系统调用。在随后的20年间,其他的各个操作系统也有了自己的安全审计工具,如符合C2安全级别的Windows NT, Nnux的syslog机制以及SUN 13SM等。 2 常用安全措施的不足和基于网络的安全审计系统的出现 近几年来,随着开放系统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口益普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类黑客攻击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而相应发展起来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防火墙技术以及IDS(人侵检测技术)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两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2.1防火墙技术的不足 防火墙技术是发展时间最长,也是当今防止网络人侵行为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有包过滤型防火墙和代理网关型防火墙两类。其主要思想是在内外部网络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隔离,控制外部对受保护网络的访问,它通过控制穿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屏蔽内部网络的敏感信息以及阻挡来自外部的威胁。虽然防火墙技术是当今公认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但是由于防火墙技术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其越来越难以完全满足当前网络安全防护的要求。 包过滤型防火墙如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一般只是基于IP地址和服务端口,对网络数据包中其他内容的检查极少,再加上其规则的配置和管理极其复杂,要求管理员对网络安全攻击有较深人的了解,因此在黑客猖撅的开放Internet系统中显得越来越难以使用。 而代理网关防火墙虽然可以将内部用户和外界隔离开来,从外部只能看到代理服务器而看不到内部任何资源,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包过滤技术的缺陷,而且在对应用的支持和速度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 2.2入侵检测技术的不足 人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技术的合理补充,能够对各种黑客人侵行为进行识别,扩展了网络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一般来说,人侵检测系统(IDS)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层网络安全防护机制。 目前较为成熟的IDS系统可分为基十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两种。 基于主机的IDS来源于系统的审计日志,它和传统基于主机的审计系统一样一般只能检测发生在本主机上面的人侵行为。 基于网络的IDS系统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监测,对一些有人侵嫌疑的包作出报警。人侵检测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实时性…准实时性),它能在出现攻击的时候发出警告,让管理人员在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攻击行为的发生,并作出相应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危害产生。实时性的要求使得人侵检测的速度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决定了其采用的数据分析算法不能过于复杂,也不可能采用长时间窗分析或把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所以现在大

数据库审计系统_技术白皮书V1.0

此处是Logo 数据库审计系统 技术白皮书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版权声明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北京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北京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 ■适用性声明 文档用于撰写XX公司产品介绍、项目方案、解决方案、商业计划书等。

目录 一.产品概述 (1) 二.应用背景 (1) 2.1现状与问题 (1) 2.1.1现状 (1) 2.1.2问题 (1) 2.2需求分析 (3) 2.2.1政策需求 (3) 2.2.1.1《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2.2.1.2《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3) 2.2.2技术需求 (4) 2.2.3管理需求 (4) 2.2.4性能需求 (4) 2.2.5环境与兼容性需求 (5) 2.2.6需求汇总 (5) 三.产品介绍 (5) 3.1目标 (5) 3.2产品功能 (6) 3.2.1数据库访问行为记录 (6) 3.2.2违规操作告警响应 (6) 3.2.3集中存储访问记录 (6) 3.2.4访问记录查询 (7) 3.2.5数据库安全审计报表 (7) 3.3产品部署 (7) 3.3.1旁路部署 (7) 3.3.2分布式部署 (8) 3.4产品特性 (9) 3.4.1安全便捷的部署方式 (9) 3.4.2日志检索能力 (9) 3.4.3灵活的日志查询条件 (10) 3.4.4灵活的数据库审计配置策略 (10) 3.4.5数据库入侵检测能力 (10) 3.4.6符合审计需求设计 (11) 四.用户收益 (11) 4.1对企业带来的价值 (11) 4.2全生命周期日志管理 (12) 4.3日常安全运维工作的有力工具 (12)

数据库内部安全审计

数据库内部安全审计 一、背景 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中,数据库往往是最吸引攻击者的目标,许多网络攻击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存放在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传统的数据库安全保障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它们大多是被动的安全技术,以预防为主,无法有效地制止入侵行为,特别是对于数据库用户( 如数据库管理员等) 的权限滥用等内部攻击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内部威胁问题具体表现为: (1)非故意的授权用户攻击,即用户不小心访问到了通常不访问的敏感信息,严重的是无意间将其错误地修改或者删除了; (2)盗取了正常用户信息的攻击者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他们拥有合法的访问权限,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肆意的盗窃和破坏; (3)心怀不轨的内部工作人员对数据库的恶意攻击。 据统计,数据库安全问题近80%来自数据库系统内部,即数据库系统授权用户没有按照自身授权进行数据操作,而是跨越权限篡改或破坏数据。根据2013年Verizon的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所有数据泄露事件中76%源自授权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在47000多件安全事故中,69%的攻击来自于内部人员。京东发生的大型数据泄露事件造成5O亿条公民信息流出,导致用户损失数百万元,罪魁祸首就是内部工作人员。内部原因造成的数据库损失发生率和影响度都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由于此类安全问题发生在系统集团内部,因此,对数据库的危害极大,并且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和数据库安全规则都不能有效防御这些问题,即使一些防火墙软硬件也无法实时检测内部入侵。因此,针对数据库系统中用户异常行为检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传统的数据安全模型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并且得到较好发展。到目前为止,在数据库上实现的安全策略基本上没有变化,仍旧为访问控制、用户认证、审计和加密存储。安全审计的任务是对用户已经完成的行为,给予回追式的分析,并对该行为的结果给出最终评价。这些安全机制在数据库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面对高素质攻击人员、多样化攻击手段和复杂的网络环境,这些安全机制将无法实时监测入侵行为,保护数据库与数据的安全。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是入侵检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针对数据库系统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 以访问控制为例,虽然访问控制能够保证只有拥有相关权限的用户才可以访问数据,这也是防止数据泄露的第一道屏障,但是访问控制有一定的限制:如果采用严格的机制,访问控制的规则可能表达不够充分,在动态的环境中访问控制的规则可能需要频繁地更新,这些

数据库审计系统白皮书

360数据库审计系统产品白皮书

目录 1.产品概述 (3) 2.产品特点 (3) 2.1专业的数据库审计 (3) 2.2业务操作实时回放 (3) 2.3事件精准定位 (4) 2.4事件关联分析 (4) 2.5访问工具监控 (4) 2.6黑白名单审计 (5) 2.7变量审计 (5) 2.8关注字段值提取 (5) 2.9丰富完善的报表报告 (5) 3.产品价值 (5) 3.1未知数据库资产发现 (5) 3.2敏感数据信息管理 (6) 3.3数据库安全事件预警 (6) 3.4数据库安全事件追溯 (6) 3.5辅助用户数据库访问策略制定 (6) 3.6满足用户合规需求 (6) 4.主要功能 (6)

1.产品概述 360数据库审计系统是针对网络访问数据库的操作行为进行细粒度分析的安全设备,它可提供实时监控、违规响应、历史行为回溯等操作分析功能,是满 足数据库风险管理和内控要求、提升内部安全监管,保障数据库安全的有效手段。 2.产品特点 2.1专业的数据库审计 360数据库审计系统能够对业务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库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审计,具体包括: 1)数据访问审计:记录所有对保护数据的访问信息,包括文件操作、数据库执行SQL语句或存储过程等。系统审计所有用户对关键数据的访问行为,防止外部黑客入侵访问和内部人员非法获取敏感信息 2)数据变更审计:统计和查询所有被保护数据的变更记录,包括核心业务数据库表结构、关键数据文件的修改操作等等,防止外部和内部人员非法篡改重要的业务数据 3)用户操作审计:统计和查询所有用户的登录成功和失败尝试记录,记录所有用户的访问操作和用户配置信息及其权限变更情况,可用于事故和故障的追踪和诊断 4)违规访问行为审计:记录和发现用户违规访问。支持设定用户黑白名单,以及定义复杂的合规规则,支持告警 2.2业务操作实时回放 360数据库审计系统产品能对访问数据库操作进行实时、详细的监控和审计,包括各种登录命令、数据操作指令、网络操作指令,并审计操作结果,支持过程回放,真实地展现用户的操作。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学习资料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 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用户手册

目录 1.1网络部署模式 (3) 1.1.1旁路部署模式 (3) 1.2系统启动、登录 (3) 1.3系统操作界面介绍 (4) 1.4系统操作模式 (5) 1.4.1面向功能的操作模式 (5) 1.4.2面向审计对象的操作模式 (7) 1.5审计对象管理 (8) 1.5.1机器组管理 (8) 1.5.2机器管理 (13) 1.6管理策略 (15) 1.6.1控制策略 (15) 1.7审计日志查询 (23) 1.7.1行为审计 (24) 1.7.2内容审计 (30) 1.7.3现场观察 (32) 1.8网络中使用路由器的改造方法 (34) 1.9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35)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基本功能简介

1.1网络部署模式 1.1.1旁路部署模式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旁路基本部署示意图 1.2系统启动、登录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采用B/S模式进行管理,用户在网络中任何一台机器都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登录系统: 第一步:打开局域网内任意机器的IE浏览器,输入HTTPS://系统IP地址,出现以下安全警报界面,选择“是”进入系统登录界面:

说明:如果不知道系统IP地址,请咨询系统的安装人员。 第二步:选择界面显示的语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English)、输入用户名、密码以及校验码;(系统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123456) 第三步: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主界面,或点击“重置”按钮清除当前输入框中所有数据重新录入进行登录; 注意: 1.在登录时系统主窗口采用弹出式,因此请您务必检查是否有IE插件限制了弹出窗口; 2.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出厂时的用户名是admin,密码是123456。为了安全起见,请在首次登录时 通过“个性设置->我的帐号->密码修改”功能,修改默认密码。 1.3系统操作界面介绍 为了便于说明,本手册将系统操作界面分成四个部分,通常页面的上部为系统名称和快捷按钮区,页面的左侧为导航菜单区,右侧为数据显示区,其中数据显示区的上部为查询区,中间为信息显示区。除中间的数据显示区外,其它各个区都可以选择隐藏。用户可以在导航菜单栏选择不同的系统操作模式,另外,数据显示区采用OUTLOOK风格,当用户在数据显示区点击数据列表中的记录,列表下方将实时显示该记录的详情,在数据显示区上方为数据查询区,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查询条件以便在数据列表中只显示特定的记录;

国都兴业慧眼数据库审计系统产品白皮书 v3.0

慧眼数据库审计系统产品白皮书(V3.0) 国都兴业信息审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

版权声明 本技术白皮书是对国都兴业信息审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慧眼数据库审计系统产品的描述。与内容相关的权利归国都兴业信息审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所有。白皮书中的任何内容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转印、复制。本资料将定期更新,如欲索取最新资料,请访问本公司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b18802232.html, 您的意见或建议请发至: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5b18802232.html, 公司联系方式: 国都兴业信息审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10号楼106室 邮政编码100193 106 Great Road Building, Zhongguancun Software Park, 8 Dongbeiwang Wester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R.China 电话(Tel): +86-10-82585166 传真(Fax): +86-10-82825363 电子信箱: 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5b18802232.html,

公司简介 国都兴业信息审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公司总部设立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是最优秀的信息系统审计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是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都兴业致力于提升用户掌控信息系统风险的能力,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合规性等方面提供全面的IT审计解决方案和服务,开发和销售专业的IT审计产品,解决用户对信息系统监测、评估和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各项需求。 国都兴业是国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最具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网络应用监控审计类产品的知名企业。国都兴业推出的“慧眼”信息审计系列产品,能够针对IT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以及业务操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地实时监测和审计,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等方面。“慧眼数据库审计系统”连续两年入选中央国家机关网络安全产品协议供货商名录,通过国家、公安部、涉密、军队等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并被授予“2008年度最值得信赖品牌奖”。 国都兴业拥有来自军队、科研机构、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与学者组成的研发团队,拥有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N&A)共同组建的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实验室,在为政府、军队、金融、电信、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提供了完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科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 国都兴业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优秀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荣获“中国信息化建设30周年杰出贡献单位奖”、“中国信息化建设3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奖”,入选北京信息安全服务平台2008年度运维支持单位,并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网络安全评估与保障任务,被授予“共铸网络利剑,携手平安奥运”的嘉奖。 国都兴业将秉承“诚信、兴业、自信、创新”的企业精神,致力于成为最优秀的IT审计企业、最值得客户信赖的企业、最吸引优秀人才的企业,为“提升企业驾驭IT的能力,创造信息系统新价值”而不懈努力!

数据库安全审计常见8种缺陷

数据库安全审计常见8种缺陷 作者安华金和刘晓韬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库安全问题成为当前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用户关注的焦点,数据库审计产品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安全产品的盛宠。 当前在市面上存在着几十种数据库审计产品,这些产品集中起来大约可分四种类型:(1)在网络审计产品的基础上经过简单包装推出数据库审计产品的既有网络审计产品厂商,比如国内几大安全厂商推出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安全圈都知道,不再例举; (2)针对数据库通讯协议的特点开发出专门的数据库审计产品的国内细分领域安全厂商,比如安华金和、思福迪、国都兴业、帕拉迪等; (3)国外的数据库审计产品,比如Imperva、Guardium等; (4)OEM第三方的数据库审计产品,OEM对象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比如Imperva或韩国的DBInsight。 随着国产化采购政策的推动,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国外数据库审计产品,不在本文的评论范围内。笔者将重点对国内数据库审计产品常见缺陷进行分析。以下分门别类,针对最常见的8类数据库安全审计产品缺陷展开讲解。 长SQL语句漏审 大多数的SQL语句都在1K以里长度,市面上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大多都能准确记录下,也能实现正常的解析;但在SQL语句超过1.5K时,很多的数据库审计产品就会发生漏审,或者只能审计下部分SQL语句。 一般Oracle一个通讯包的长度在2K,单一包内能够容纳的语句长度大约在1.4K多一点(大约为1460);超过这个大小的SQL语句一般会拆分成多包;在Oracle 11g下通常通讯包为2K,最大可以达到8K;对于Oracle数据库没有明确说明可兼容的SQL语句的长度,有的说32K或64K是个临界点,但笔者也曾作过尝试2M做的SQL语句也能发送并被Oracle正常解析。 对于一些数据库审计产品,由于没有将多个SQL通讯包进行有效解析和关联,在发生长SQL语句时会发生无法解析或解析不全的情况;具体表现是,对于长SQL语句并未记录,或仅记录了前半部分。 这种情况的危害是,对于有些业务系统中自身就包含长SQL语句,比如经分系统,报表系统,这些SQL语句会被漏记;同时,一些黑客或攻击人员会利用这样的一些漏洞,进行数据库攻击而不留下痕迹。比如,若某个数据库审计产品,是基于单包解析机制进行的,则对于超过1.5K的SQL语句无法记录或仅记录了前1.5K,则攻击者可以首先加入1.5K长的注释,然后再写语句,这样会发生漏审或被审计下来的信息无效。

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滁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一)货物需求一览表

(二)技术要求 a).1 接入防火墙 ★1、2U机箱,配置≥6个10/100/1000BASE-T接口,≥2个SFP插槽,≥1个可插拨的

扩展槽,标配双冗余电源,防火墙吞吐率≥8Gbps;最大并发连接数≥260W。 ★2、所投设备应采用原厂商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安全操作系统,采用多核多平台并行处理特性(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明);支持多操作系统引导,出于安全性考虑,多系统需在设备启动过程中进行选择;具有防火墙系统自动修复功能(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提供网站截图证明); 3、支持ISL、802.1Q二层协议封装以及VLAN-VPN功能;可对各ADSL链路之间通过WCMP 与ECMP方式进行路由均衡;具有接口联动特性,使同一联动组内所有物理接口的UP/DOWN 状态同步变化(提供功能截图证明); 4、提供支持路由模式、交换模式、混合模式、虚拟线模式; 5、能够基于访问控制策略对最大并发连接数限制;支持在WEB界面中查看每条策略所匹配的当前会话、历史会话与报文统计信息;具有策略自学习功能,并且能够根据自学习结果直接生成访问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冲突检测功能; 6、具有防共享接入特性,能够有效识别、报警并阻断局域网网络共享行为;支持免客户端方式实现跨越路由(或其他三层设备)进行IP/MAC绑定功能(提供功能截图证明); 7、具有反垃圾邮件功能,需支持设置黑名单、白名单、灰名单;支持实时黑名单(RBL)功能,可添加5个以上的RBL提供商列表;内嵌快速扫描、深度扫描双引擎杀毒技术,并可以针对HTTP、SMTP、POP3、FTP和IMAP协议选择不同的扫描引擎;每种扫描引擎具有独立的病毒库(提供功能截图证明); 8、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可扩展ASIC硬件加速卡。具有防火墙系统和防火墙多核多平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提供网站截图证明。 b) 3.2 入侵防御 ★1、2U标准机架式设备,4个10/100/1000Base-T端口持bypass),提供1个扩展插槽,整机吞吐率不小于5Gbps;最大并发连接数不小于100万;提供三年攻击规则库特征库升级授权及三年售后维保服务; ★2、内置SSD固态硬盘存储日志;具备硬件温度监控能力; 3、设备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安全操作系统,采用多核平台并行处理特性(提供相应资质证明);支持多操作系统引导,出于安全性考虑,多系统需在设备启动过程中进行选择,不得在WEB维护界面中设置系统切换选项(提供截图); 4、要求支持多端口链路聚合,支持11种链路负载均衡算法。(需提供界面截图); 5、系统内置攻击特征库、应用识别规则库、URL过滤库,要求URL过滤库单独分开,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

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 关键字:行为监控,内容审计 摘要:系统集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为一体,以旁路的方式部署在网络中,实时采集网络数据,并按照指定策略对数据进行过滤,然后将数据所体现的内容和行为特性一并存在到数据服务器上。向用户提供审计分析功能,以及后期取证功能。 需求背景 按等级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单位或部门,往往需要对流经部门与外界接点的数据实施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的,以防止非法信息恶意传播及国家机密、商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等信息泄露。并且单位的网管部门需要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效率。 所涉及的单位类型有政府、军队机关的网络管理部门,公安、保密、司法等国家授权的网络安全监察部门,金融、电信、电力、保险、海关、商检、学校、军工等各行业网络管理中心,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中心等。 一、实现的效果和目的 a. 对用户的网络行为监控、网络传输内容审计(如员工是否在工作时间上网冲浪、聊天,是否访问不健康网站,是否通过网络泄漏了公司的机密信息,是否通过网络传播了反动言论等)。 b. 掌握网络使用情况(用途、流量),提高工作效率。 c. 网络传输信息的实时采集、海量存储。 d. 网络传输信息的统计分析。 e. 网络行为后期取证。 f. 对网络潜在威胁者予以威慑。 二、典型的系统组成

安全审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审计引擎、数据中心、管理中心。 图1 :典型的单点部署 审计引擎(硬件):审计引擎对流经HUB/Switch的信息进行采集、过滤、重组、预分析,并把分析后的数据流发送给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软件):对审计引擎传送过来的数据流进行存储;按照用户的指令对数据进行还原、解码、解压缩,并可进行关键字查询审计、统计分析。 管理中心(软件):提供WEB形式的管理界面,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管理、对网络行为监控、内容审计。用户使用WEB浏览器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使用。 图2:适合多级管理的分布式部署

数据库审计系统

数据库审计系统 项目需求书项目名称:数据库审计系统

一、系统概述 数据库审计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并记录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类操作行为,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实时地、智能地解析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种操作,能对特定的操作进行告警,并记入审计数据库中以便日后进行查询、分析、过滤,实现对目标数据库系统的用户操作的监控和审计。 二、采购清单 本次招标采购的软硬件以及配套设备如下表:

三、系统建设目标 (一)系统目标 建设适应未来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功能完善、架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数据库审计系统,实现信息科技运行安全、数据安全,方便快捷地实现对各个数据库操作实时监控,提高运行安全性,满足监管要求。 (二)安全目标 系统安全架构和流程设计必须符合我行相关业务规范、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安全性要求,保证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系统应具有数据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可审计性,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 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安全控管功能和审计功能,能够记录自身运行的日志信息,能够对系统操作员的操作记录进行审计。 四、功能需求 (一)总体要求 数据库审计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计和实现: 1.系统化:系统功能全面、完善,各个环节应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 2.成熟性:选用成熟的系统,能够满足大部分的技术要求,结合监管、审计以及我行实际的需求形成完善的数据库审计系统。 3.稳定性:系统各项功能模块运行应稳定可靠,各项流程模块、报告的结果及时准确无误,用户操作流畅,与被监控的第三方系统不产生负面影响。 4.可配置:运维服务的流程简易功能以及报表等均可由用户自行设置。 5.可扩展、易集成:系统的功能和部署范围应具有根据招标方需求进行扩展的能力。 6.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应达到招标方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准备,确保方案优良和建设过程顺利。 7.自动化:能自动发现现有数据库的信息,能自动监控数据库操作,自动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