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海外华侨深明大义,维护民族尊严,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标签:华侨;抗日战争;贡献

一、奋起救亡,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自从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广大爱国华侨就自发组织起来,号召侨胞奋起救亡,支持国内的局部抗战和风起云涌的救亡运动。他们大声疾呼,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挽救民族危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海外华侨无不义愤填膺,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急电请宁粤息争,一致对外御敌”。江桥抗战爆发后,香港潮州八邑商会会长陈子昭立刻筹集财务慰劳东北孤军抗战的马占山将军,爱国华侨抗战的声音传到了中国北疆齐齐哈尔。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广大华侨全力声援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迅速发起了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岭东华侨互助社”号召侨众“对日抗争”,“并实行经济绝交”。呼吁“岭东侨众,枕戈待命,誓为前驱”;在上海养病的新加坡富商林一顺,接连向新加坡发出十多份电报,呼吁侨胞奋起救国,火速汇款支援十九路军。

1935年,华北事变后,广大华侨群情激愤,仅新加坡就有近千名华侨举行了反日反内战大游行,他们捣毁了日本驻新加坡商会;卧床不起的林一顺,仍数次致电国民政府,敦请抗战图存;新加坡潮人社团致电汪精卫:“对日亲善关系重大,万望慎重,毋损国体,以慰侨望。”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团结起来,积极支持抗日事业”。1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

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主张,海外华侨给予了热烈响应。1936年2月的华侨反帝大同盟执委会和1936年5月的纪念五卅惨案11周年纪念会上,要求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力量抗日。同时建议美东、美西华侨组织组成抗日联合阵线;在抗日的旗帜下,各地的华侨团体走向联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芝加哥华侨救国后援会、墨西哥华侨抗日后援总会、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等相继成立,成为宣传和支持抗战的重要力量。

在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的同时,广大爱国华侨对国民党政府违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予以坚决的谴责。“一二·九”运动发生后,

纽约的学生抗日会当即致电,“对于北平学生此次抗日示威运动”,“甚表同情,誓为后盾”。要求南京国民政府,“不分党派组织国防政府出兵华北对日宣战,收复失地”。12月17日,纽约学生抗日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串联华盛顿、费城、芝加哥、波士顿及密执安等大城市的中国学生会,奋起援助国内的学生运动;继华侨学生之后美国华侨社会也掀起了声援“一二·九”运动的怒潮。费城、芝加哥、旧金山等大城市的华侨纷纷致电京津学联,表示坚决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誓为他们的后盾。纽约中华公所的侨胞召开会议,侨领吕超然拟电稿四封,分别致北平学生会、南京国民政府、上海《大美晚报》和香港《大公报》,对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侨界同钦”、“誓为后盾”;“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地华侨为之愤慨。纽约中华所致电南京政府,认为是“自毁长城”,要求释放抗日政治犯。旅法华侨成立了专门营救组织,并派代表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西安事变”同样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关注,他们积极呼吁各党派精诚团结,和平解决事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在七七事变当日,纽约就成立了“纽约华侨救济总委员会”,主张“对整个华侨社会进行总动员”,“监督和协调一切爱国活动”;法国里昂华侨致电南京政府,“极盼政府诸公领导全国共赴国难,一洗六年来奇辱……”全欧华侨的社团也纷纷派出代表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请愿,要求“迅速实行国共合作及其他党派之合作,动员全国兵民,一致抗战”。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发表蒋介石的《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正式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的关系。以此为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二、斥奸责逆,维护全民族的利益与团结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抗日御辱。然而,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和顽固派妄想投敌反共,背弃民族大义。广大华侨旗帜鲜明,在维护民族利益和团结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在沦陷区广罗汉奸,建立伪政权。1938年1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郑重指出,“打倒日寇与肃清汉奸是联同一气之工作”,号召同胞“共张挞伐,伸张正义”。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成立后,北平“维持会”主席江朝汉、前集美学校校长池尚同等华北大小汉奸21名,联名致电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劝其支持对日“和平”。得到的回应是“卖国求荣,谄媚无耻,沐猴而冠,终必楚囚对泣,贻子孙万代臭名”。其他如梁鸿志、温宗尧等南京伪“维新政府”等傀儡组织,也相继遭到了爱国侨胞的迎头痛击。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走上了卖国投降的道路。陈嘉庚,以民族大义为重,对一意孤行的卖国贼进行了无情的痛击。10月28日,他致电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

当以汉奸国贼论”。后来,提案被修改成“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并获得通过。这给汪精卫之流的卖国投降活动当头棒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把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敌后,只要有华侨的地方,“每一个地方都布满了反汪的空气,每一个侨胞都充满了反汪的情绪和对抗战前途的坚强的信念”。旧金山中华民国抗日救国总会及美、加、墨13个分会发出通电:“汪逆如抵海外,侨等誓当诛此巨憝,使彼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南非、缅甸、芝加哥的华侨纷纷募款以作“诛逆之奖金”;新加坡、马来亚华侨举行“反汪宣传活动周”活动,参加的人有170万人之多;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澳大利亚等地华侨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讨汪活动。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海外华侨纷纷正告顽固派:“谁希图分裂团结,即谁为国家、民族之罪人”。

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归国,慰劳抗日军民。其间,他不顾国民党的阻挠,亲赴延安视察,并在重庆做了《西北之观感》的讲演。从而使广大华侨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提高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自觉性。

1940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加紧策划第二次反共高潮。美洲洪门领袖司徒美堂、阮本万和吕超然三位先生等代表10万洪门侨胞,向国共两党分别致电,呼吁两党继续团结抗日,以挽救祖国危亡之命运。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侨界,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救亡侨团和爱国华侨纷纷强烈抗议国民党制造分裂的行径。美国华侨通电强调:“国共合作团结,不独为抗战之灵魂,抑亦最后胜利生命”。陈嘉庚痛斥“皖南事变”是“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的民族惨案,恳切呼吁“弥止战争,加强团结”。在美国费城、波士顿、纽约和古巴的侨团和侨胞,也先后致电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够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将抗战进行到底。

三、输财出资,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

在抗战中,大约400万华侨积极认购国债、长期捐献和抵制日货,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救亡事业。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放了5亿元救国公债,海外华侨就认购了一半,最后全部无偿地贡献给了祖国”。

在抗日侨团和爱国侨领的影响和带动下,世界各地为捐资助战的筹赈活动,长期而有效地进行着。他们提出了“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的口号。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一人一次就购买救国公债10万元,并且按月捐款2000元,一直到抗战结束;在美国,全美洪门领袖司徒美堂和阮本万号召10万洪门人完成500万美元的救国任务。旧金山华侨商会主席邝炳舜,仅劳军一项就捐资10万

美元;在巴达维亚,筹赈会主席丘元荣,除了本人捐资数10万元外,还积极发起捐献金鸡纳霜的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筹赈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新加坡华侨胡文虎,一次捐款200万元,成为个人捐款额最大的华侨;在南非,一位姓刘的华侨因年老体迈,月捐不便,便变卖了家产,一次捐款2 000英镑;澳大利亚一位年近古稀的美籍华人将准备养老用的300英镑全部捐献;缅甸女侨胞叶秋莲为援助祖国抗战,将自己的首饰及家产全部拍卖,将所得三万多元全部捐献了祖国,自己一贫如洗,最后削发为尼。

据统计,“1937年至1941年底,国民政府的总收入约226亿元,华侨汇款达53亿元,相当于国民政府总收入的1/4,将近国民政府军费开支的1/2。”以1939年为例,这年军费开支为18亿元,而当年华侨的义捐竟达11亿元之多。由此可见,华侨的支持是抗战的主要财源。

同时,从九一八事变起,世界各地的华侨就开展了抵制日货的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也在客观上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四、御敌荡寇,打击日本法西斯

抗战爆发后,大批爱国华侨子弟,放弃了舒适的坏境和事业,毅然回国投入到打击日寇的战斗中。据广东侨务委员会统计,归国参战的粤籍华侨约四万多人。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2月,仅从广州口岸回国的其他省籍就有二千余人。

由于中国的空军力量薄弱,许多华侨纷纷回国参加空军,与敌作战。在国民政府的空军部队中,华侨占了驱逐机飞行员的3/4,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和菲律宾。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华侨飞行员顾均,他毅然抛弃事业和家庭,率领航校六十多名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

广州沦陷后,滇缅国际公路运输线急需司机和维修工人。南侨总会会长陈嘉庚发出了“关于招募汽车修机驾机人员回国服务”的号召,华侨司机和机工热烈响应,先后有三千二百多人回国服务。他们在海拔四千多米的恶劣环境下,冒着敌人的轰炸和流行的疟疾,连日奔波于长达1 164千米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上,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长期抗战。

大批的医务工作者,愤慨敌人对同胞的轰炸,俨然回国,参与对伤者的救助。棉兰华侨医生郭景烈博士和吴万创博士,带回了一大批医护人员同行,参与对伤员的救助。

在回国华侨中也有不少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当年回国抗战的王唯真在回忆录中写道:“先后由海外到达延安的侨胞,约有六百多人。当时到延安比现在去美国留学还难,但仍有很多华侨青年千方百计来这里学习,参加抗日。”

The Contribu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U Hong-qiu

(Qiqihar Middle Schoool,Qiq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ten years from Mukden Incident in 1931 to the Japanese surrender, the magnificent Anti-Japanese and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swept every corner of the society of overseas. The scale was as large as possible, the scope was as wide as possible, the number was as large as possible, the time was as long as possible, the force was as strong as possible and the impact was as dramatic as possible, and all of them were unprecedented. Overseas Chinese affirms the effect, maintenance the na

论泉州籍华侨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论泉州籍华侨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作者:蔡镭 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24期 泉州位于福建省西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的侨乡。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人多地少,古代泉州人就有到海外经商、谋生的传统,明末清初,清朝统治者加强了海禁,其迁海政策导致大量福建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许多沿海居民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南洋谋生。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大量的泉州人移居海外。泉州的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抗战前夕,泉州籍的华侨有135万人,占同期福建籍华侨总数的60%。抗战爆发后,泉州籍华侨为抵御外侮竭尽所能、慷慨解囊,甚至直接回国奔赴抗战前线,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一、创立或加入抗战组织,创设宣传刊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泉州籍华侨以“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心”为口号,或创设或加入了许多抗战组织。“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全菲华侨救国代表大会,160多个华侨团体的3000名代表参会,会议上达成了多项决议,如加强揭露日军侵华真相、抵制日货、募捐等,会后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南安人曾廷泉被选举为联合会主席,救国联合会还创办了名为《旗帜》的刊物,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同年11月,菲律宾的华侨成立了“国难后援会”,由祖籍南安的中华总商会会长李清泉担任主席。祖籍南安的陈曲水和张幼庭,祖籍晋江的高作楫、郑士美等泉州籍华侨在菲律宾的怡朗,成立了华侨救国会。次年2月“华侨救济上海伤兵难民筹赈会”在新加坡成立,推举祖籍永春的李俊承为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战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物资紧张的局面。东南亚泉州籍华侨,积极筹建抗战组织,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在马来西亚的泉州永春籍华侨利用永春同乡会馆,首先成立了“救济祖国难民会”并为全面抗战募捐了第一笔款项汇到国内。当时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林森为永春同乡会馆题写了“爱国爱乡”的匾额,以表彰他们身在他乡心系祖国之义举。7月16日,在菲律宾的中华总商会联合其他爱国华人华侨团体,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祖籍南安的李清泉被推选为委员会主席。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新加坡华侨就成立了“马来西亚华侨筹贩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当时新加坡尚未从马来西亚独立),该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32人,其中祖籍泉州的有7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祖籍厦门同安,时为泉州管辖)被推为主席,该会以发动各地华侨协助祖国抗战大计为宗旨,以救治伤兵救济难民为己任,许多泉州籍的华侨积极响应并担任重要职务,如祖籍南安的副会长周献瑞,主要发起人祖籍永春的辜俊英,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女婿,祖籍南安的李光前等。“马来西亚华侨抗敌后援会”其前身为成立

印尼华侨积极支援抗日战争的必然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9301452.html, 印尼华侨积极支援抗日战争的必然性 作者:刘书平 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3期 摘要:印度尼西亚华侨虽侨居他国,但心系故乡,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荣辱,曾 积极支援祖国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等,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的是推动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光彩角色。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支援抗战,对祖国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主要从印尼华侨自身民族意识觉醒、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和国民政府积极的侨务政策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印度尼西亚华侨积极支援抗日战争的渊源,希望可以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华侨;抗日战争;民族意识;中国共产党;侨务政策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05-02 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印度尼西亚华侨(以下简称印尼华侨)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中国人移居印尼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特别是19世纪下半期以来,不断增多。印尼华侨多是由于国内政治不稳定、战争迫害或是封建地主、外国列强的残酷压迫剥削等原因,以致难以在家乡立足生活而被迫离开家乡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被诱骗到印尼的契约华工。 在侨居地被歧视压迫的处境,使他们渴望祖国能富裕强大起来,可以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热烈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祖国其他各次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也热心支持祖国建设。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当听到日本法西斯武装侵略祖国时,纷纷奋起,同仇敌忾,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印尼华侨积极支援抗战,因他们自身民族感情的激发,也有外界的影响,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印尼华侨积极支援抗日战争的原因。 一、印尼华侨自身民族意识觉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人民走向觉醒,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年代。亚洲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印尼民族独立运动的日益发展,也给予广大印尼华侨以深刻的影响和鼓舞,促进了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1]。 在这样的形势和前提下,直接促使印尼华侨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是荷兰殖民者长期以来对印尼华侨的压迫,限制、剥削和歧视的政策,引起广大印尼华侨的愤慨:在经济上,荷兰殖民者对华侨的经济活动实行限制和排挤的政策,并对华侨横征暴敛;在生活上,荷兰殖民者以优等民族自居,经常对华侨采取种种带侮辱性的限制措施,例如与其交谈必须用土语,服饰上规定华侨必须不准穿西装,男性必须留辫子等等;在法律上,也遭受不平等待遇,荷兰殖民当

华侨与抗日战争

华侨与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中,掀起抗日救国新高潮。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海外侨胞毁家纾难,输财捐物,开展抵制日货运动,积极回国参加抗战,血洒疆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末与民国时期,数以千计的穷苦老百姓饱含辛酸的泪水而去海外谋生。他们飘零异域,受尽帝国主义的歧视、奴役,甚至是残酷的屠杀。他们在海外遭受苦难越深,怀念祖国的情思越切。他们在海外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兴衰强弱与自己息息相关。因而日夜盼望着祖国能早日繁荣昌盛。所以每当国内开展革命或进行经济建设时,华侨们的拳拳爱国主义都为之牵动。 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到外来侵略,而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爱国侨胞和中国人民一道,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己任,投身于抗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八年抗日战争的无数史实充分说明这一点。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期,海外华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中。直接间接地支援祖国的抗敌斗争,不少人毁家纾难,捐赠物质,回国参加抗战。有的血染疆场,为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七七”事变的炮声吹响了抗战的号角,也震怒了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侨胞们痛斥日寇“灭绝人类道德,目无国际公法”,强烈要求动员全国力量,抗拒侵略者。他们明确提出“抗战者生,妥协者亡”。

并纷纷表示“值此存亡绝续之生死关头中,凡属炎黄子孙者,当英勇共赴国难,做出任何重大牺牲而不惜。”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全国抗战的力量之一的海外侨胞,以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掀起空前规模的爱国高潮,纷纷建立和扩大抗日救国团体,从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和国民外交活动,进行抵制日货的斗争,大力促成和维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局面,并参加侨居国的抗日斗争。其运动之深入,群众之广泛,爱国之努力和对祖国贡献之巨大,实有华侨历史所未有,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地区8003华侨和2950多个团体,为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新成立的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23日缅甸华侨在仰光聚会成立缅甸华侨救灾总会。在新加坡,7月15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振贤,着急华侨各界代表商讨救亡对策。8月15日新加坡华侨各界侨民大会在中华总商会开幕,118个华侨团体共派700名代表出席大会,决议成立“新加坡筹赈会”。在菲律宾成立了“华侨救亡会”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越南华侨成立“越南救总”。泰国成立“华侨慈善筹赈会”。随着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了统一募捐和其他救亡活动,在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和印尼侨领庄西言的建议下,由陈嘉庚主持了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代表大会。到会者有马来亚、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海外华侨深明大义,维护民族尊严,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标签:华侨;抗日战争;贡献 一、奋起救亡,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自从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广大爱国华侨就自发组织起来,号召侨胞奋起救亡,支持国内的局部抗战和风起云涌的救亡运动。他们大声疾呼,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挽救民族危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海外华侨无不义愤填膺,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急电请宁粤息争,一致对外御敌”。江桥抗战爆发后,香港潮州八邑商会会长陈子昭立刻筹集财务慰劳东北孤军抗战的马占山将军,爱国华侨抗战的声音传到了中国北疆齐齐哈尔。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广大华侨全力声援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迅速发起了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岭东华侨互助社”号召侨众“对日抗争”,“并实行经济绝交”。呼吁“岭东侨众,枕戈待命,誓为前驱”;在上海养病的新加坡富商林一顺,接连向新加坡发出十多份电报,呼吁侨胞奋起救国,火速汇款支援十九路军。 1935年,华北事变后,广大华侨群情激愤,仅新加坡就有近千名华侨举行了反日反内战大游行,他们捣毁了日本驻新加坡商会;卧床不起的林一顺,仍数次致电国民政府,敦请抗战图存;新加坡潮人社团致电汪精卫:“对日亲善关系重大,万望慎重,毋损国体,以慰侨望。”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团结起来,积极支持抗日事业”。1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 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主张,海外华侨给予了热烈响应。1936年2月的华侨反帝大同盟执委会和1936年5月的纪念五卅惨案11周年纪念会上,要求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力量抗日。同时建议美东、美西华侨组织组成抗日联合阵线;在抗日的旗帜下,各地的华侨团体走向联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芝加哥华侨救国后援会、墨西哥华侨抗日后援总会、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等相继成立,成为宣传和支持抗战的重要力量。 在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的同时,广大爱国华侨对国民党政府违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予以坚决的谴责。“一二·九”运动发生后,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侨与后方支援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侨与后方支援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这场战争中,海外华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海外华侨是指居住在国外的华人,他们有着浓厚的中国情怀,对中国的命运始 终关注着。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了捐款捐物的活动,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支援。他们不仅自愿捐款,还组织筹款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战事业中来。海外华侨不仅在个人层面上提供支援,还通过各种组织和团体,如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等,发起了一系列的募捐活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筹集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 除了物质支援,海外华侨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的宣传工作。他们通过各种渠 道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海外华侨投身到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中,包括发表演讲、写文章、组织示威游行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决抗战的决心。 在战争的后方,海外华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了后方的支援工作,为前线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人力。许多海外华侨回到中国,加入到了军队和政府的工作中,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担任起了各种职务,从士兵到将领,从医生到工程师,无一不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海外华侨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游击战争。他们组织起来,与中国的游击队一起进 行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大打击。他们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情,为中国的游击队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和支援。海外华侨与中国的游击队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抗日战争的有力力量。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侨与后方支援,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 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他们是中国

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 9 4 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他们同祖国人民风雨同舟,前赴后继,“爱国精神,见重环宇”,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 一、声讨不抵抗政策 19 3 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又在上海燃起 侵华战火,爆发了淞沪之战。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旅居世界各地的侨胞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抗战,声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国民党当局“息内争、御外侮”,挽救民族危急,从而揭开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一二九"运动后,海外侨胞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高涨,形成一 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浪潮。广大侨胞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和通电,誓作北平学生的坚强后盾,愿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承担救亡的重任,“亡国之危机一时未除,救国之运动 一日不止。”这既是对国民党当局不抵抗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又是对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强有力的声援。 二、无私捐款支援前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的华侨救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救国团体,如:“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相继成立。抗战期间共有华侨团体约3 5 0 0多个。它们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打破宗亲、地域的界线,走向联合,将千百万华侨组织起来,汇成一股抗日的洪流。 抗战期间,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广大侨胞抱着“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止,则后方之急需一日不能停”的决心,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慷慨捐款,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抗战八年,华侨捐赠了大量款物,仅就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资料显示,华侨捐款约达13亿多元。这使当时生产落后、财源枯竭、外贸逆差严重的中国,获得了重大的财政援助。同时,海外侨胞抗战期间汇回国内的数十亿侨汇,对支持祖国抗战也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广大华侨还通过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衣物、药品等方式,支援祖国抗战。这些物资援助,大大增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从财力、物力上援助祖国抗战,是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方式,是祖国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三、回国参战血洒疆场 抗战爆发后,旅居海外的大批华侨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有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其中有不少华侨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涌现出像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印尼归侨)、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归侨)等一批华侨英烈,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 的光辉模范”;有的搏击在祖国的碧空,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使中国的 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他们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远离家乡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远离家乡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的历史见证。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华侨为了祖国的解放,放弃了自己的舒适生活,远离家乡,投身到抗日战场,展现出了无比的爱国情怀。 一、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华侨作为海外侨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处异乡,却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中,华侨成为了祖国重要的后方支援力量。他们积极募捐筹款,为国家购买战争物资,同时通过宣传和组织,鼓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抗战事业。 华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许多华侨自觉投身到国家的抗日事业中,担任起了各种职责。他们组建抗日义勇军,积极参与战斗,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华侨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了国内军民的士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华侨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 华侨远离家乡,融入到异国的生活中,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华侨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到抗日战斗中。他们不顾生死,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为了国家的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华侨群体中,有许多英勇的先锋人物。他们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视野。这些先锋人物回国投身抗战,不仅给 予了中国军民宝贵的经验指导,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牺牲精神与爱国情怀鼓舞了万千人民,成为了抗日战争的 模范。 三、华侨的爱国情怀的传承与发展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爱国情怀凝聚了全体华侨的力量和智慧,为中国 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份爱国情怀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 束而消失,而是得以传承和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后,华侨们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继续为 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秉持着一颗爱国之心,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文 化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华侨们跨越国界,在海 内外的各个领域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侨爱国情怀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也表现在整 个群体的精神风貌中。华侨团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与祖国的联系,弘扬爱国情怀。同时,华侨们在外国社会中 也积极宣传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增进中外友谊,推动了国际交流 与合作。 总结: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远离家乡的爱国情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篇章,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

【名人故事】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2000字

【名人故事】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2000字 南洋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组织了许多华侨游击队,为 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寇进行顽强的斗争,保卫着中 国的领土和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南洋,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南洋各地肆无忌惮地进行残暴统治,许多华侨和当地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一支由华侨组成的游击队应运而生,他们的指挥官是叶文彬。 叶文彬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南洋华侨家庭,自幼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这让他对日本 侵略者恨之入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叶文彬得知了中国军队在南洋筹备抗日的消息。他毅然决定加入抗日游击队,为祖国尽一份力。 叶文彬在南洋华侨中募集了一支精干的游击队,队员们有的是年轻的学生,有的是勇 猛的青年。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熟练掌握了枪械和战术知识。游击队成立之后,他们秘 密地接收了中国抗日游击队的指示,开始了在南洋抗日斗争的征程。 游击队的第一次任务是袭击一处日军据点,夺取日军的武器和弹药。在夜幕降临之时,游击队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日军据点周围,准备实施袭击。当他们得知日军据点的守军并不 多时,他们下定决心冲上前去,将日军据点攻占。在一次惨烈的激战中,游击队勇敢地进攻,歼敌近百人,夺取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并迅速撤离了现场。这一次打击,震慑了日军,也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敬佩和支持。 游击队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进行游击战,他们在南洋各地四处活动,给日军制造了不 少的麻烦。有一次,游击队接到了护送一批重要物资的任务。在深夜里,他们开始了行动,一路上遭遇了日军的埋伏。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日军,游击队毫不畏惧,奋勇抵抗,最终成 功地将物资送达了目的地。在接下来的几次任务中,游击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敢和机智,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抗战的残酷岁月里,游击队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有一次,游击队的行动被日 军击溃,队员们不得不四处躲藏,经过艰苦的逃避,才得以保住性命。叶文彬深知要想取 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有更为坚强和有力的支援,于是他开始秘密地联络当地的义和团和 抗日组织,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在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终于得到了当地的抗日组织的 全力支持,游击队得到了更多的火力和弹药的支持,士气大振。 在南洋华侨游击队的英勇抗战中,叶文彬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 强的战斗精神,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尊严,英勇奋战,终于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 出了重要贡献。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约800万人。散居于世界的五大洲的华侨,以居住于东南亚的华侨数量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爱国心。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华、祖国面临危亡时,他们一致奋起,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海外抗日救国主力军之一。 华侨抗日斗争历史可以上溯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他们以抵制日货等形式,声援祖国的抗日行动。1925年5月的“五卅”惨案、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日本每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制造惨案,华侨总是奋力抗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拥有爱国光荣传统的华侨,在集合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中,很快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的核心力量——新加坡闽侨许春草在厦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公开的抗日群众组织——厦门抗日救国会,紧接着又组织了闽南22县抗日团体联合会,在华侨最重要祖籍地闽南掀起了抗日救国风暴。由华侨李清泉领导的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立即通电国内当局及有关部门,呼吁“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请求海外侨胞为支援祖国抗日筹集捐输,抵制日货。9月23日,马尼拉各侨团联合召开大会,共同成立了救国会,当即募集了20万元捐助东北抗日军将士。同年11月26日,在李清泉、杨启泰、王泉笙、桂华山等一批闽侨领袖领导下,全菲163个侨团云集马尼拉,举行更大规模的华侨救国大会,发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民责任宣言,通电南京政府要求以武力收复失地,同时成立了全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制订了抵制日货大纲等。缅甸闽侨于“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召开职员大会,与会华侨一致决议“为‘九一八’案电请国民政府切实筹备抵抗案”和“发表宣言唤起侨胞努力共谋对待案”。华侨领衔成立“缅甸华侨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华侨登高疾呼,领衔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成为当地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凡是有华侨的地方,都成立了华侨抗日救国团体。从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华侨领导、创办和参与创办的华侨抗日团体达700多个。 遍数海外华侨抗日救国团体,影响、规模和贡献最大的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陈嘉庚的精心筹划下,1938年10月10日,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越南、沙捞越、缅甸、泰国等地的华侨代表168人,代表45个城市华侨救国团体,参加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南侨总会,陈嘉庚任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16位常务委员中有11位为华侨。这是南洋华侨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的抗日救国运动大团结的组织。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下的基层救国组织已达702个。 打破地域界线,领导创立海外客家人最大的抗日领导机构——南洋客属总会,团结全球客家华侨从财力、人力、物力多方面支援祖国抗击外国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在 这场战争中,不仅有中国军队和人民的英勇抗击,还有来自海外的华侨和华人志愿军的积极参与。他们不顾千山万水,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侨是指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却从 未削弱。抗日战争期间,华侨纷纷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海外筹款,购买军火,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同时,他们还积极宣传抗战真相,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除了华侨,还有许多海外华人自愿组成了华人志愿军,回到祖国参加抗战。这 些华人志愿军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在海外生活多年,但对中国的热爱从未改变。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祖国的战场,为保家卫国而战。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陷阵,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的参与,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也彰显了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他们不分彼此,不分国界,心系祖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他们的行动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战争中,形成了抗战全民动员的强大力量。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要适应 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战斗条件,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残酷压迫和歧视。然而,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坚定地站在了中国人民的一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和海外华人志愿军的贡献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他们 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被载入了抗日战争的史册。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典范。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支援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支援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 时期。在这场战争中,华侨和海外华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首先,华侨和海外华人积极参与了募捐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发起了 多次募捐活动,以筹集战争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华侨和海外华人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捐款捐物。他们不仅捐出了自己的积蓄,还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外的华侨社团和海外华人,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些募捐活动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次,华侨和海外华人积极参与了抗日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 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宣传队伍,向国内外传递抗战的正义性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华侨和海外华人作为中国的形象大使,也积极参与了抗日宣传工作。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报纸、广播、电影等,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中国政府的抗日立场。他们的努力为中国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也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此外,华侨和海外华人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组织各类抗日团体, 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些华侨社团还组织了义勇军,派遣华侨青年回国参军,与中国军队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还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和物资,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援助。 最后,华侨和海外华人还积极参与了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建设。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庞大的重建任务和社会稳定的挑战。华侨和海外华人回国后,积极参与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们投资兴办企业,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中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回国和投身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叶林中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是一九三九年一月,由南洋、香港和东江地区的爱国青年汇合组成的华侨抗日救亡团体。“东团”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外爱国青年踊跃参加,队伍迅速得到扩大,活动范围遍及原惠阳地区的十四个县(市)。他们深入广大的农村和城镇,开展救济难民和抗日救亡工作,在华南抗日战场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积极开展救济灾民,宣传抗日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由于日寇的野蛮屠杀和掠夺,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成了流落他乡的难民。中国大地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东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动华侨捐款捐物,救济灾难沉重的同胞,成为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生力军。“南洋惠侨救乡会”汇回数十万元的救济款,并在香港设立施赈办事处,主持救济工作;“东团”团员和救护队员带着华侨捐献的款项、物品、衣服等,到灾区进行慰问;东江各地设立了“施药处”、“施米处”救济难民。广大群众对华侨的捐助、对“东团”的救济感激不尽,对“东团”的抗日爱国热情拍手称赞。 在日本侵略军进攻华南,广东国民党当局弃城逃命,许多人对抗战前途忧虑、迷茫的关键时刻,为了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东团”总团部组织了宣传教育委员会,各团、队开赴各地的城镇和广大农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通过写标语、出墙报、发传单、举办夜校、

举行报告会、座谈会、深入各家各户谈心等形式,控诉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动员群众奋起抗日;“东江流动歌剧团”巡回于东江流域,行程2000多公里,克服重重困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40多个剧目,演唱了《长城谣》等70多首抗日救亡歌曲,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坚定了他们的抗日信心。 二、建立抗日武装,唤起民众抗日 “东团”在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将广大青年男女团结和组织起来,建立抗日武装,唤起民众抗日。通过组织打猎队、联防队、自卫队,建立青年读书会、青年抗敌同志会、农民抗敌同志会等组织,将农村和城镇的枪支动员起来,将广大青年组织起来,使整个东江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1939年秋,日军企图打通粤汉铁路线,从东江抽调兵力进攻粤北。为了配合粤北作战,东江国共两党领导的部队组织了袭击深圳、石龙等地敌人的战斗。“东团”惠阳队、东宝队、增龙队积极动员群众支援部队作战。惠阳队发动群众组织军民合作站,帮助部队运送弹药。东宝队动员群众帮助抗日部队侦察敌情,充当向导,运送弹药,抢救伤员撤出火线。特别是抗日自卫队的队员,深入惠州、博罗等东江各地阻击日军的侵扰,后来不少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和独立第三大队的骨干。“东团”组织的这些抗日民众武装,英勇袭击和直接配合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三、支援前线,参加抗战 在祖国危难之际,“东团”战士赤胆忠心,亲自奔赴抗日前线浴血奋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抗日活动与支援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抗日活动与支援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艰苦卓越的 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华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形式的抗日 活动和支援,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华侨的组 织与动员、物资援助、舆论宣传以及参战等方面,探讨中国抗日战争 中华侨的抗日活动与支援。 一、华侨的组织与动员 华侨社团自从一战之后开始迅速发展,组织庞大、实力雄厚,成为 了广大华侨互相联系和协商的枢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组织迅 速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抗战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和力量。各地 华侨社团成立了抗日团体,加强内部组织建设,组织并动员了大量的 华侨参加抗战。华侨组织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网络,还积极联系 国外华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二、物资援助 华侨群体有着丰富的经商资源,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物 资援助作用。许多华侨商人纷纷捐献资金、物资,用于支持国家抗战。华侨商人组织自己的商会,设立各类抗日基金,资助抗战前线,购买 战争所需的军火、医药等物资。此外,华侨还通过各种渠道将大量的 物资运输到前线,并提供后方物资储备。物资援助的举措不仅帮助了 抗战事业,也表达了华侨对祖国的深深关怀和支持。 三、舆论宣传

华侨媒体在抗战期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利用海外华人报刊、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大量的舆论宣传。华侨媒体通过报道战争动态、宣传抗战事迹,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抗战的声音。他们发表各种评论文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表达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和赞赏。华侨媒体的宣传工作有效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支持,有力促使了国际舆论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 四、参战与支援 除了上述的组织动员和物资援助,华侨还积极参加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并为战争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当时许多华侨远赴海外,加入到中国远征军和八路军等正规军队中,与中国军民一起奋战,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面临着严酷的战斗环境,面对着强敌的猛烈攻势,但他们毫不退缩,奋勇杀敌,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质和英勇精神。 总结起来,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华侨通过组织与动员、物资援助、舆论宣传和参战等多种形式的抗战活动,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华侨的责任担当和对祖国的热爱。华侨抗日活动的壮举将永远被铭记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也为今后的世代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应当常怀感激之情,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华侨的红色故事

华侨的红色故事 摘要: 一、引言:华侨对我国革命事业的贡献 二、华侨红色故事的具体事例 1.陈嘉庚资助辛亥革命 2.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日战争 3.印尼华侨参与解放战争 三、华侨红色故事的意义 四、华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五、结论:传承华侨红色精神,共筑中国梦 正文: 华侨,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身处异国他乡,却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为我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这里,我们要讲述的就是那些华侨的红色故事。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华侨对我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华侨在我国革命史上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了我国的革命斗争。其中,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尤为突出。他身为华侨领袖,不仅在辛亥革命中积极参与,还倾尽家财资助革命事业,被誉为“华侨革命的旗手”。 其次,华侨红色故事的具体事例生动展示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在抗日战争时期,菲律宾华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通过筹集资金、物资和人员等方式,大力支援我国的抗日战争。同样,印尼华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参与

了解放战争,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华侨红色故事不仅彰显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英勇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重要性。 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华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华侨的红色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传承这些红色精神,携手共筑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外逃与抗日侨胞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外逃与抗日侨胞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御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 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有国内的抗战英雄,还有一大批抗日侨胞 和抗日外逃的人士。作为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他们为了抵抗日本侵略,为了不同的目的和原因选择离开家园,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一、抗日外逃的原因 1.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表现出极其残暴的行径。他们对中国 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强奸,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 这样的局势,一些人选择了外逃,希望寻求安全的居住环境。 2. 华侨华人的使命感 作为华侨华人,他们既是中国人民的一员,同时也拥有与中国人民 共存亡的使命感。他们在海外积极组织抗日宣传和筹款活动,起到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些华侨华人选择外逃,是为了更好地在海外发挥 自己的力量,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二、抗日外逃的影响 1. 抗日外逃人士的积极作用 抗日外逃人士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海外,他们 积极组织筹款活动,支持国内抗战。同时,他们还通过宣传和组织抗 日团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反抗精神。

2. 抗日外逃的示范效应 抗日外逃人士的勇敢行为激发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抗日战争中。他们成为了一个榜样,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队伍中。他们的响应和行动使得抗日战争形成了全民抗战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三、抗日侨胞的贡献 1. 抗日侨胞的援助力量 抗日侨胞远离家园,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们通过筹集资金、军火、医疗物资等方式,给予国内抗战力量巨大的支持。他们的援助力量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抗日侨胞的外交影响 抗日侨胞在海外的行动影响力十分广泛。他们通过宣传抗日事迹,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他们的外交努力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友邦和国际支持,为抗日战争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外逃和抗日侨胞是整个抗战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选择离开家园和在国外为国内抗战做出的贡献,让他们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参与和努力不仅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也延续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精神。抗日外逃和抗日侨胞的事迹应该被我们铭记,让后人汲取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作出贡献。

最新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五篇700字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五篇700字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外华侨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1 陈嘉庚早在192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 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

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 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2 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和外籍华人,除极个别的民族败类以外,都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所在国努力工作,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同时也不忘有机会为祖国服务,扩大中国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华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美国的发展中特别是西部的开发中,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美国的著名大学里,有约 1/3的系主任是华人;美国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员,华人也占了不少。还有不少华人参加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所以美国流传着一句话:“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海外华人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清朝末年,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要在瓜分中国之后,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中国的土地和物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多种,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风行全国,而且畅销海外。在 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

第四节华侨的贡献

华侨的贡献 梅州的华侨,在华侨历史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等优良传统,为祖国、家乡,为侨居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华侨在侨居国遵规守法,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民团结友爱,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甚至和当地人民一起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不怕流血牺牲,并对侨居国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侨居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梅州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鼎力支持。不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和拥护。年月底,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年冬,孙中山派他的老战友、梅州籍华侨谢逸桥、温靖侯、姚雨平返国,在潮州、嘉应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年春,谢逸桥等回到梅县松口,与嘉应属各县有声望的人士如五华县的张谷山、李济民,兴宁县的肖惠长,平远县的林鲁传,蕉岭县的丘逢甲等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各县建立同盟会,会员达几千人。还在松口创办了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会”。年月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时,梅州各县参加起义的同盟会员有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体育会结业的师生。蕉岭归侨林修明、梅县归侨郭典三等在起义中壮烈牺牲。武昌起义后,梅县归侨温种远、李思堂等同盟会员组织余人的武装,于月日光复梅州。在辛亥革命中,不少梅州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裔慷慨捐资。平远县旅马来亚侨领姚德胜捐巨款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特颁发一等“嘉禾勋章”以资奖励。梅县旅印尼侨领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及张映堂、梁密庵,马来亚侨领谢梦池等,均献巨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梁密庵在广州起义急需用款时,毅然将其父所存巨款捐献出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持给梁颁发“旌义状”嘉奖。大埔县旅印尼侨领张振勋捐资万两白银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梅州籍华侨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少人还弃商从戎,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的甚至献出生命。梅县华侨谢良牧,平远县归侨姚雨平,参加了年的饶平黄岗起义。兴宁籍华侨罗立志等多人还在武昌起义以后,于年月组织广东华侨敢死队参加光复汕头的战斗。辛亥革命期间,献出生命的归侨、侨眷有旅新加坡华侨温生才,马来亚华侨陈敬岳、林修明、钟明光、陈文褒,印尼华侨罗福星、陈文友、郭典三,以及梅县侨眷周增、饶辅廷等。二、参加和援助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梅州华侨和祖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一如既往,在经济上、人力上慷慨无私地支持祖国抗战,直到胜利。在侨居地大造舆论和抵制日货。梅州籍华侨在各侨居地华文报纸撰文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号召侨胞从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并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在经济上的损失,纷纷参加抵制日货运动。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梅县旅印尼雅加达侨领、中华总商会会长丘元荣,派员回国与上海工商界联系,选送国货至雅加达展览,号召华侨使用和出售国货。旅印尼侨领张鹏高,召集旅雅加达华侨开会,作出不运输日货,不与日本银行及保险业往来,不为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商店服务,不搭乘日轮,华侨报纸不刊登日方广告,不输送日本军用品等抵制日本的决议。抗战爆发后,东南亚各地纷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华侨救国总会”、“华侨援助抗战委员会”、“华侨救灾总会”等爱国抗日团体。梅州籍华侨加入抗日救亡团体,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抗日经费活动。大埔旅新加坡华侨林师万,担任新加坡华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