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协议层次接口的概念

协议层次接口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系列规则、标准或约定,而层次接口则是这些协议中不同层次之间的交互点。

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通常由许多不同的功能层组成,每一层都执行特定的任务并与其他层进行交互。每一层都依赖于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同时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这种分层结构使得网络协议更加灵活、可扩展和易于管理。

在协议层次中,接口是用于不同层次之间数据传输的机制。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接口,以便与其他层次进行通信。接口通常定义了数据格式、传输机制、调用方式等细节。通过接口,低层次(基础)的层可以向上层提供服务,而高层(应用)层则可以通过接口请求服务。

例如,在TCP/IP协议栈中,应用层与用户直接交互,而网络层则负责将数据包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是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打包成数据包,并通过物理媒体进行传输。同样地,物理层与物理媒体(如电缆或无线电波)直接交互。

接口的设计对于网络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良好的接口设计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高效性和可靠性。此外,接口还必须具有可扩展性,以便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总之,协议层次接口的概念是理解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关键之一。通过分层结构和接口机制,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协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和服务。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课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层和协议的集合。它描述的是每一层的功能,必须有足够的信息,以便实现者可以为每一层编写程序或设计硬件,使之遵守有关的协议。注意:协议实现的细节、接口的规范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试题1.1为什么协议实现的细节、接口的规范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它们被隐藏于机器内部,对外界不可见。 试题1.2 “一个网络中所有机器上的接口不必都一样”是否正确?是 试题1.3“网络中每台机器只要能够正确使用所有协议即可,不必要求所有机器上的接口都一样”是否正确?是 2、什么是层?在网络软件设计中为什么要分层?各层间的关系? 层是网络设计中的一段(或块)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它向用户提供特定服务,但将内部状态和算法细节隐藏起来。 分层的目的是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 各层间的关系是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其下一层的基础上,并向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 试题1.4“不同的网络,其层的数目、各层的名字、内容和功能都不尽相同”是否正确?是 试题1.5 “网络的每一层都可看作一种虚拟机,它向上一层提供特定服务”是否正确?是 试题1.6 “网络软件是高度结构化的”是否正确?是 试题1.7“一台机器上的第n层与另一台机器上的第n层进行对话。在对话中用到的规则和约定合起来称为第n层协议”是否正确?是

3、什么是对等体? 不同机器上包含对应层的实体。 试题1.8“对等体可能是进程、硬件设备、或人”是否正确?是 试题1.9在哪一层,数据从发送机器直接传递到接收机器?其它层次的数据实际传递方向和逻辑传递方向? 最下层或物理层; 数据实际传递方向:在发送机器上,是从上层到下层,在接收机器上,是从下层到上层; 逻辑传递方向:从发送机器的对等体到接收机器的同层对等体。 4、什么是协议? 是指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它是一组规则,用来规定同一层上的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试题1.10“协议涉及到不同机器上对等实体间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否正确?是 5、什么是协议栈? 一个特定的系统所使用的一组协议(每一层一个协议)。 试题1.11协议层次结构每一层都软件实现的吗? 非,一些较低层协议往往是在硬件或固件中实现的,但即使被(全部或部分)嵌入到硬件中,也会涉及到复杂的协议算法。 6、什么是接口? 定义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试题1.12当网络设计者决定一个网络应该包含多少层,以及每一层应该提供哪些功能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考虑是什么?为了使得这个考虑实际可行,对每一层有什么要求?

ENBM 第二章 知识点

第二章OSI参考模型知识点 1. 什么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以一台计算机为中心,通过多重线路控制器和电话线路与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缺点? 多个终端相连接会导致主机负荷过重;单台主机的不可靠性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3.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是什么工作机制?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通信的过程中维持的是实际的电子电路(物理线路),这条电子电路建立后用户始终占用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4. 电路交换的机制有什么缺点? 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看出,电路交换会占用固定带宽,因而限制了在线路上的流量以及连接数量。 5. 什么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主机和终端共同构成了用户资源网。 分组交换网ARPANET就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 6. 为什么会出现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1964年美国巴兰提出了存储转发概念;1966年英国戴维斯提出了分组的概念。 7. 什么是存储转发?什么是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在转发数据前先对数据进行接收存储以进行校验。 分组交换:在两台通信主机之间不会把一条链路作为一个唯一的电路连接,源主机会将整个信息逐一分组,而每个分组都会加上足够的相关协议信息以使他们能够被路由选择到正确的目标主机上。 8.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优点是什么? 分组发送的信息不会占用固定的带宽,可以使线路上建立更多的连接。从而提高了线路负载。 9. 对网络分层处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由于分组交换网的投入使用,使网络的容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所有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协调工作。由于这种协调性相对比较复杂,因此便诞生了分层处理的思想,将网络划分成小的并且易于处理的若干层次,降低其复杂性。 10. 什么是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有什么作用? OSI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OSI是网络世界的基础逻辑模型;OSI是网络厂商对产品的定位和设计的参考模型;OSI 是工程师对网络设计和排错的逻辑参考模型。 11. 什么是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OSI七层模型的出现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了第三代。 12. 为什么要对网络提出分层模型的设计方法? 由于单一的巨大的协议会加大网络设计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分析查找问题。因此提出了分层模型。 分层模型是一种用于开发网络的设计方法,它把通信问题划分为几个小的问题(层次),每个问题对应一个层次。 所谓分层设计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动过程将网络的整体功能分解为一个个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复习

第一章 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局域网:以太网,令牌总线局域网,令牌环局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四层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标准协议,因特网诞生时间 internet(互联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Internet(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制订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不是RFC文档)、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通信子网:OSI下三层(传输层既不是通信子网,也不是资源子网),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络通信协议 资源子网:主机,网络资源(软件、硬件) 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 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 电路交换:面向连接,时延小 分组交换:无连接,时延大 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点式网络(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交换功能分类: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但面向连接的却不一定是电路交换) 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带宽与宽带: 带宽是单位时间内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宽带是宽的通频带 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带宽 当前网络时延=网络空闲时延/(1-网络利用率) 网络协议三要素: 语义(定义发送者或接收者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响应) 语法(定义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同步(定义事件完成顺序) Internet的分层思想: 1、因特网的规模非常大; 2、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但还是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 网络采用层次结构带来的好处: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网络四层协议

网络四层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网络四层协议是指TCP/IP协议栈中的四个协议层,分 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这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和责任,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网络接口层,它负责将数据包封装成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在 这一层,主要使用的协议有以太网、Wi-Fi等,它们定义了数据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的格式和规则,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发送和接收。 接下来是网络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网络层使用IP 协议来定义数据包的格式和寻址方式,通过路由器等设备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此外,网络层还包括ICMP协议,用于网络故障诊断和错误报告。 传输层是网络四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它负责在通信的端到端之间传输数据。最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是TCP和UDP。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它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而UDP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更注重传输效率而非数据完整性。 最后是应用层,它是网络四层协议中最高层的协议,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 应用服务。在这一层,有许多不同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它们分别 用于Web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不同的网络应用。 网络四层协议的设计使得网络通信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每一层都有着明确的 功能和责任,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通信体系。通过网络四层协议,不同的设备和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通信和交流,这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总的来说,网络四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网络 通信的基本框架和规则。了解网络四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于理解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计算机网络要素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分布范围分类、按拓扑结构分类、按交换技术分类、按采用协议分类、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 (4)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分层与协议、接口与服务、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与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体系结构模型。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于计算机网络,从不同的角度看,有着不同的定义。从物理结构看,计算机网络可被定义为“在网络协议控制下,由多台计算机、终端、数据传输设备及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终端与计算机间进行通信的设备所组成的计算机复合系统”。从应用目的看,计算机网络可被定义为“以相互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方式而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需要弄清计算机网络与多终端系统、分布式系统的区别。 1.计算机网络与多终端系统的区别 传统的多终端系统是由一台中央处理机、多个连机终端及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如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或实时操作系统)组成。在多终端系统中,无论主机上连接多少个终端或计算机,主机与其连接的终端或计算机之间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终端只是主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它本身并不拥有系统资源,不具备独立的数据处理能力。系统资源全部集中在主机上,数据处理也在主机上进行。 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不是以一台大型的主计算机为基础,而是以许多独立的计算机为基础。每台计算机可以拥有自己的资源,具有独立的数据处理能力。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共享网络中的全部资源。 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连接、系统拓扑结构和通信控制

长理计算机网络问答题

四、简答题(本题总分30分) 1).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概念?(7分) 1). 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将这样的层次结构模型和通信协议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7) 2). 简述卫星通信的特点和优点。(7分) 特点:通信距离远、费用与距离远近无关;具有较大的传输延迟,且传输延迟相对确定。 优点: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大,信号受干扰小;通信比较稳定。(7) 3). 简述滑动窗口机制中发送窗口和接收容器的概念。(8分) 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它的大小代表在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帧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的数据帧数。 接收窗口:用来控制接收端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帧。只有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的数据帧才可以收下。(8) 4). 网络层为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所提供的服务有哪几大类?它们的具体实现是什么?其主要特点又是什么?(8分) 无连接的网络服务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这两种服务的具体实现分别是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服务 数据报服务的特点:不可靠的服务 虚电路服务的特点:可靠的服务,服务质量有较好的保证(8) 1). 请写出TCP/IP体系结构中,各个层次进行网络互相连接时使用的中继系统设备的中、英文名称。(10分) 答: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10) 2. 请说明“虚拟互连网络”和“IP网”的概念。(8分) 答:所谓虚拟互连网络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它的意思就是互连起来 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 IP 协 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 网络。 使用 IP 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 IP 网。(8) 3). 发送端如何知道网络发生拥塞?(4分) 答:当网络发生拥塞时,路由器就要丢弃分组。因此只要发送端没有按时收 到应当到达的确认报文ACK,就可以认为网络出现了拥塞。 现在通信线路的传输质量一般都很好,因传输出差错而丢弃分组的概率是很小的 (远小于1%)。

计算机网络前三章要点

一、填空题 1.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2.OSI分层体系中,能够实现对等的层次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进程称为(实体)。下层 实体给上层实体提供(服务),上层实体给下层实体提供(接口)。 3.从连接的角度,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4.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5.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 的内容。 6.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大类,有线介质分为(铜缆)和(光 纤)两大类,铜缆可分为(同轴电缆)和(5类缆)两大类,同轴电缆可分为(细同轴)和(粗同轴)两大类,光纤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大类。 7.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底层,主要涉及(比特)在通信信道上的传输。 8.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 9.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封装成帧)、(帧同步)、(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透明传输)、(信道共享)和(寻址)。其中三大基本功能为(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控制)。 10.数据链路层提供三类服务(面向连接)、(有确认无连接)(无确认无连接) 11.数据链路流量控制使用较多的两种方法是(等停协议)和(滑动窗口) 12.PPP协议中使用(字节填充)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其中帧标志位为(01111110 或者7E),控制转移字符为(01111101或者7D)。 13.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14.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在通 信子网中提供这两类服务的分别是(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15.网络路由的算法有(确定型算法)和(自适应型算法),其中(自适应型算法)适用 于大型网络。 16.确定型算法分为三种(泛洪法)、(有选择泛洪法)和(固定路由算法) 17.自适应型算法包括(热土豆法)、(集中式)及(分布式) 18.流量控制可分为三个层次(链路层级)、(网络层级)及(访问网络级) 19.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 错控制)等。 20.传输层是严格意义上的(端)到(端)协议。 二、选择题 1、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的功能是:( C ) A、用户认证 B、端到端连接 C、数据格式变换 D、会话的建立和断开 2、路由选择功能是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 C)

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5′)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网络是指“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的服务:连通性和共享。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物理(physical):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Network):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Transport):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Application):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每层需要完成的大体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5′) 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电器、功能、过程 (一)通信基础 信号: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信源: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又叫源点、源站。 信道: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个码元)。 奈奎斯特定理: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 1 个码

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

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 一、引言 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基础。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通信过程,通信协议被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处理特定的功能和任务。本文将介绍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二、物理层 物理层是通信协议的最底层,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它定义了传输媒介、电气特性和接口的规范,以及数据的传输方式。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比特流转换为可以在传输媒介上传输的信号,并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三、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建立在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并在物理链路上进行传输。它定义了帧的结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及数据的传输控制和访问方式。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数据帧的传输顺序。 四、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它定义了数据的分组和寻址方式,以及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网络层的主

要任务是将数据分组传输到目标网络,并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设备和数据包,并通过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 五、传输层 传输层建立在网络层之上,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控制。它定义了数据的分段和重组方式,以及端口号和传输协议。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它使用TCP协议和UDP协议来提供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传输服务。 六、应用层 应用层是通信协议的最高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议的应用。它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协议和接口,以及数据的表示和编码方式。应用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互,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 七、总结 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为网络通信提供了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解决方案。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协议栈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组织数据帧,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传输层负责可靠传输,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的交互。通过分层结构,通信协议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效性和灵活性,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自治:每台计算机都有自主权 互连:通过通信介质进行连接 计算机网络是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立计算机,用通信介质和设备互连,辅以网络软件进行控制,达到资源共享、协同操作的目的。 2、基本组成 逻辑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物理组成:计算机硬件: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传输介质。 网络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资源共享;负载均衡和分布处理;信息交换;综合信息服务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分布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数据交换的方式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混合型拓扑;网状拓扑;蜂窝状拓扑; 按网络组建的关系分类: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第二章 1数字调制方式P19: 调制就是进行波形变换(频谱变换)。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2.通信方式P17 通信可采用两种基本方式:串行和并行凡是。通常情况下,并行通信用于近距离传输,串行同通信用于传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并行通信方式P18 ⏹并行通信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 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 串行通信方式 ⏹串行数据传输时,数据是一位一位 地在通信线上传输的。 串行通信的方向性结构P18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 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 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 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 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 息。 3.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经编码后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 输,按数据传送技术划分,交换网 络又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 网和分组交换网。 一、电路交换P24 ⏹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和 存储交换。 ⏹电路交换要经过3 个阶段 ⏹建立通路 ⏹传输数据 ⏹撤消通路 1)电路建立: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若主机B要与主机C连接,主机B先向与其相连的B节点提出请求,然后B节点在通向C节点的路径中找到下一个支路。比如C节点选择经E节点的电路,在此电路上分配一个未用的通道,并告诉E它还要连接G节点;E 再呼叫G,建立电路BCEG,最后,节点G 完成到主机B的连接。这样主机B与主机C 之间就有一条专用电路BCEG,用于主机B 与主机C之间的数据传输; 2)数据传输:电路BCEG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从B发送到C,再由C交换到E;E经G发送数据。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1)计算机网络中,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是分层原理:计算机网络中采用了分层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局部问题,在不同的层次上予以解决。 2.什么是实体?什么是对等实体?什么是服务数据单元?什么是协议数据单元? 答: (1)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2)对等实体:分别位于不同系统对等层中的两个实体; (3)服务数据单元:指定层的接口数据的总和; (4)协议数据单元: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统称为协议数据单 元。 3.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 (1)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2)作用:约定通信双方在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3)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也可以,但不如“时序”更贴切)。 4. 协议与服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协议:对等实体间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服务:某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定义了该层要代表其用户执行哪些操作;协议是不同网络系统对等层之间的关系,而服务则是相同网络系统上下层之间的关系。 5. 服务分哪两类?有什么区别?比较数据报与虚电路两种服务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答: (1)服务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区别如下: 1)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 止这个连接;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静态 分配资源,传输前需建立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无错、按序、 无丢失、不重复;仅在连接阶段需要完整的目的地址;适用在一段 时间内向同一目的地发送大量报文,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 2)无连接服务:两个实体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通信时所需的资源。动态 分配资源,不能防止报文的损失、失序、丢失和重复;需要为每 一个报文提供完整的目的地址,适用少量零星报文的场合。(2)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数据报都需要网络地址,要求路由选择。数据报不能保证按时序到达目的地,对故障适应性强,适用于分组交换; 虚电路服务:要求先建立连接,全网地址,路由选择,数据报按时序到达,可靠性 较高,适用于交互场合。 6. 服务原语的作用是什么? 答:专供用户和其他实体访问服务,只是对服务进行概念性的功能描述,至于如何实现并不作明确规定。 7.ISO/OSI 的 7 层模型包括哪些层?每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试描述通信时信息的流动过程。

网络协议的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的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种约定,是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标准。正是因为有了网络协议,计算机才能够实现网络通信,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 1. 网络协议的定义 网络协议,顾名思义,就是指计算机在进行网络通信时遵守的一种规则或协定。它是由一系列规定组成的网络通信标准,它规定了计算机在网络中应该如何通信,包括传输的格式、通信的流程、数据的编码方式、差错的检测和纠正等等。所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都必须共同遵守网络协议才能够成功进行网络通信。 2. 网络协议的分类 网络协议可以按照功能和层次进行分类。按照功能来分,网络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2)路由协议:主要用于网络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3)应用协议:主要用于实现特定的应用程序的通信。 按照层次分,网络协议可以分为OSI 模型和TCP/IP 模型两种。OSI 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一种协议参考模型,它将 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而 TCP/IP 模型是 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参考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 从网络接口层到应用层。 3. 网络协议的五层模型 对于 TCP/IP 模型而言,它采用了五层模型。下面是五层模型 的简要介绍。 (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 号进行物理传输,并检测电信号或光信号的传输错误。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实现数据包的分组和 流量控制,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并进行异常处理。

(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从源端网络选择一条路径到达目的地网络,并进行路由控制和拥塞管理。 (4)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划分和重组、差错检查和网络流量控制等。 (5)应用层:应用层主要负责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和网站浏览等。 4. 网络协议的代表性 在 TCP/IP 模型中,各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协议,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代表性协议。 (1)物理层:Ethernet 等。 (2)数据链路层:ARP、RARP、PPP、MAC 等。 (3)网络层:IP、ICMP、IGMP、RIP、OSPF 等。

通信分层的概念

通信分层的概念 通信分层是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一种抽象概念,它将网络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各层之间的协议进行沟通和传输数据,使整个网络系统更加灵活、易于管理和扩展。通信分层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ISO/OSI参考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七层协议栈,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通信分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为多个较小的、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更容易实现和管理整个网络系统。以下是通信分层的几个主要概念和其作用: 1. 层与层之间的接口:每个层次之间定义了相应的接口,通过接口将上层服务请求传递给下层实现,同时将下层的响应传递给上层。接口的定义可以使上层和下层实现解耦,屏蔽底层细节,从而使得系统设计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2. 各层的功能划分:将网络功能划分到不同的层次中,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例如,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网络层负责寻址和路由,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应用层负责特定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等。通过合理的层次划分,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功能更加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 3. 协议栈:通信分层将不同层级的协议组织成一种层次结构,形成协议栈。每

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协议实现,这些协议提供了在该层次上进行通信所需的功能和机制。协议栈的存在使得不同层次之间可以进行协同工作,通过交互和传递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通信。 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在每个层次中,数据被封装成不同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传输。每个层次在封装数据时添加相应的控制信息,以便于解封装时恢复原始数据和状态。这种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是逐层进行的,从上往下封装,从下往上解封装,直到达到目标应用层。 5. 分层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信分层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由于每个层次只关注特定功能,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修改或替换某个层次的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次的功能。这使得系统在面对新需求或技术变革时更易于适应和升级。 6. 标准化和互操作性:通信分层的概念为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提供了基础。通过将网络功能划分到不同层次,并定义每个层次的协议和接口,可以促使各个厂商和组织遵循相同的协议和接口标准,从而实现网络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 总之,通信分层是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将网络功能划分到不同层次,并定义相应的协议和接口,实现了网络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它使得网络设计更加清晰和可维护,同时为网络的性能优化和安全保护提供了基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把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并通过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2 按照网络规模和分布距离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4 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收发邮件,发布最新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教育。 5 资源共享:网络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共享网络中个计算机所提供的共享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这种共享资源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最主要的目的)。 10 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星型、总线型、树型、混合型、环型。(网络型不属于拓扑结构) 11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12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13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需要发出何种动作及需要作出何种应答。 14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6 IP是网际协议,属于网络层,TCP属于传输层 27 数据的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29 集线器的作用:用来对通信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 集线器的功能:集线器是一个共享设备 (1)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次放大,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 (2)整理信号的时序以提供所有端口间的同步数据通信。 (3)通过集线器可以监视网络中各个工作站的工作状况 30 交换机的作用:可以将数据包转发给特定的端口 特点; 交换机具有简单,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的特点。 方式:交换机的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直通方式、无碎片直通方式。 31 路由器的作用;为报文选择最合适的路径、把报文传输到远地网站、把大的数据包转换成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端时重新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流量控制,实现不同IP网段主机间的相互访问,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网段主机间的相互访问,不转发广播数据。 32 IP地址的分类:A、B 、C 、D 、E 类别网络号主机号 A1-126 0-255 0-255 1-254 B 128-191 0-255 0-255 1-254 C 192-223 0-255 0-255 1-254 33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1 良好的系统服务 2 方便简单的设置方式和管理工具 3 强有力的安全保密措施 4 良好的系统容错能力 5 对客户端的支持 6 丰富的应用程序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1 硬件独立性 2 多用户、多支持任务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配以功能完善的网路软件,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通信、和分布式处理整个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1.)通信功能(2)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 3计算机网络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质上就是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主机负担重、通信效率低) 计算机互联网络:分组交换技术(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标准化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网络。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tcp/ip 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采用高速网络技术,出现了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多媒体和智能网络。4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分为那几中? 根据计算机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LAN。 5网络拓扑结构的种类及其特点? 构成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通常包括星形拓扑(星形拓扑的各结点间相互独立,每个结点均以一条单独的线路与中央结点相连,其连接图形像闪光的星。 )、总线形拓扑(因为所有站点共享一条公用的传输信道,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信号)、环形拓扑(网络中各结点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信息按一定方向从一个结点传输到下一个结点,形成一个闭合环路)、树形拓扑(这种拓扑的站点发送时,根接收该信号,然后再广播发送到全网)、混合型拓扑、网形拓扑及蜂窝形拓扑。 二 1什么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组成成分有哪些? 数据通信就是以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方式。信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差异? 模拟信号是指时间上和空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一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信号数据传输速率就是指数据在信道中传输的速度。它是指在有效带宽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数 波特率是脉冲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 ❖S=Blog2N 3什么是数据编码技术? 为了使数据按正确的格式传输,有必要将信源传出的数据按照所要经过的信道类型进行相应的编码交换。 4.曼彻斯特编码: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为0,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为1. 5查分曼彻斯特编码:前半个与上一个的后半个相反为0,相同为1 数->模:幅度调制(调幅)、频率调制(调频)、相位调制(调相) 模->数:脉冲调制(pcm)采样、量化、编码 6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基本原理是什么? 人们把利用一条物理线路同时传输多路信息的过程称为多路复用。一个信道中能够同时传输多路信息 7多路复用技术有哪几种?特点及范围?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1、答:(1)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也就是说是“自治计算机”,该要素点明了计算机网络不同于主机系统。 (2)计算机直接进行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标准和协议。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括计算机的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以及用户数据资源,网络的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地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络完全或部分使用远程网络的计算机资源,或者通过网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速率、宽带、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 4. 描述层次、接口、服务和协议之间的关系。 信息的载体是文件,音频,图形,图像或视频。数据是信息的实体。通信可分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 5.什么是面向连接服务?什么是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是在两个对等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然后才能传输数据。面向连接服务方式的数据传输过程分为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释放接连3个阶段。面向连接服务适合大量报文传输。 无连接服务是在两个对等体进行通信之间无须预先建立一个连接,因此网络资源不需要预先保留,只有在数据传输时才动态地进行分配,和面向连接服务不同的是它不要求两个实体同时处于活跃状态。无连接服务灵活迅速,但不能保证报文不丢失,适合少量零星报文的传输。 6.OSI划分网络层次的原则是什么? 1)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当某一层的具体实现方法更新时,只要保持上、下层的接口不变,便不会对邻居产生影响。 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3)层数应适中。若层数太少,则造成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 第二章 1.简述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各自的特点。 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时,这种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的优点是直观且容易实现,但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由于模拟通信在信道传输的信号频谱比较窄,因此可通过多路复用使信道的利用率提高。 数字通信的优点为:抗干扰能力强,没有噪声积累;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并能保证质量;能适应各种通信业务要求,便于实现综合处理;传输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能直接被计算机接收和处理;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通信设备利于集成化;容易进行加密处理,安全性更容易得到保证。 2.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基带传输:在传输介质上直接传输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数字脉冲信号。频带传输:把基带信号转换成频率表示的模拟信号。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是知识参与者之间的社会网络。能够实现个人、组织与组织外部的知识创造与传递,人们透过知识网络进行信息合作与交流。目标是把技术与人连接起来,实现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的有效结合。可分为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前者强调组织内部员工间与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后者强调组织外部的知识来源,包括社区、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竞争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一)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 1.3算术运算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CPU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 ·存储器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 ·I/O接口、I/O设备和通信设备 2.2软件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配置 ·操作系统的功能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应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3.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信号、信道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模型的构成 ·数据传输基础知识 ·数据编码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3.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构成 ·协议的概念,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结构及各层的功能 ·TCP/IP协议的概念及IP数据报的格式、IP地址、子网掩码和域名·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媒介的性能特点 ·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主要功能和特点·PSTN、N(B)-ISDN、X.25、DDN、FRN、ATM、xDSL、VSAT等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的性能特点 3.3局域网技术基础·IEEE802参考模型·局域网拓扑结构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 ·以太网的分类及各种以太网的性能特点 ·以太网技术基础、IEEE802.3帧结构、以太网跨距·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4.1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 ·因特网的概念、起源和提供的基本服务,以及我国的因特网现状 ·通过PSTN、ISDN、ADSL和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WWW、主页、超级链接、HTML的概念及应用 ·电子邮件、FTP、T elnet、BBS、ICQ、网络新闻组、网络传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