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性质

轴对称性质
轴对称性质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

(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是对称轴(幻灯片给出答案)。

(2)观察动画后回答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活动目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而本节课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际上是以上两者都具备的性质,因此先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明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 探索发现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获取的数学知识,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学生们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认识的更为深刻。 第三环节 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图⑴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子,你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是 ,相等的角是 。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 )

A .这直线的两旁

B .这直线的同旁

C .这直线上

D .这直线两旁或这直线上 4.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 ( )

A .完全重合

B .不完全重合

C .两者都有

(1)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设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

B.如果△ABC≌△DEF,则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N,使△ABC与△DEF关于MN对称。

C.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

D.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这两个图形分别在MN的两侧。

6. 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CD关于直线l对称,AB,CD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①AB=CD;②点P在直线l上;③若A,C是对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AC;④若B,D是对称点,则PB=P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基本都能准确完成本环节的内容,并且已基本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性质。3、4、5、6都是概念性问题,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入手:(1)运用书上的概念加以判断;(2)肯于动手按要求画出图形再加以判断。第7题由于有了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学生会比较容易解决。

第四环节能力拓展

活动内容:

1.已知点A、B是直线MN同侧两点。点A1、A关于直线MN对称。连

接A 1B 交直线MN 于点P,连接AP 。

(1)如图(2)若A 1B =5cm ,则AP+BP 的长为 5cm 。

(2)如图(3)若P 1为直线MN 上任意一点(不与P 重合),连结AP 1、BP 1,

试说明 AP 1+BP 1>AP+BP 。

(3)某乡为了解决所辖范围内张家村A 和李家村B 的饮水问题,决定在河MN 边打开一个缺口P 将河水引入到张家村A 和李家村B 。为了节约资金,使修建的水渠最短,应将缺口P 修建在哪里?请你利用

2.如图(5),已知点P是∠AOB 内任意一点,点P1,

P关于OA 对称,点P2,P关于OB 对称。连接P 1P 2,分别交OA ,OB 于C ,

D 。连接PC ,PD 。若P 1P 2=10cm ,则△PCD 的周长为10cm 。

3.如图(6),△ABC 与△DEF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

A

B

C

F

D

E l

(6)

(5)

①请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

②如果△ABC 的面积为6cm,且DE=3cm ,求△ABC 中AB 边上的高h 。

解:① AB=DE 、AC=DF 、BC=EF ②

活动目的:通过由浅入深的习题设置,让学生在收获成功体验的同时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动手、讨论,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这节课的体会,重新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新知识点应用方面的一些技巧。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在研讨活动中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并再次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习题5.2 知识技能:第1题、第2题;问题解决第1题、第2题。

2.能力培养

2

2

331

62

4ABC DE cm

AB DE cm

S AB h cm h cm =∴===?=∴=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 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 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 (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是对称轴(幻灯片给出答案)。 (2)观察动画后回答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活动目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而本节课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际上是以上两者都具备的性质,因此先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明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获取的数学知识,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学生们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认识的更为深刻。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轴对称的性质

1.2 轴对称的性质(一) 一、课标要求: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知道“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称 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等性质。 2、会画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会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会画已知三角 形的对称三角形。 3、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理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性质并会简单应用这个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经历画点、折纸、扎孔等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基本特征,并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点和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应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后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说明图形的对称归根到底是点的对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对称的线段和对称的三角形与折痕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能从图形中直观地、自主地探索得到轴对称图形的两条基本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氛围,激发求知的欲望 情境一: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会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和成轴对称的两图形上的一些对称点。试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

性质呢?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以前看过的图形中找出新的东西,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中的过程中,创设学生们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 情境二:(给出一些图形图形)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图形美吗?为什么我们看这些图形会感觉特别的美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它们美的奥秘。 【设计说明:从美开始入手,提高孩子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 展开活动,点燃探究新知的热情 活动一操作“画点、折纸、扎孔”。 【设计说明:这里其实就是课本中第10页的“画点、折纸、扎孔”操作,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努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清道理:即折痕为什么垂直平分?课本中从轴对称的特性-----重合出发。给了有根有据的说明,这有利于加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说理和表达的训练。】活动二继续进行“画点、折纸、扎孔”的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成轴对称的线段、三角形的 性质。 【设计说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由“学数学”向“做数学”过渡,重在提高学生“做数学” 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1 图1-8(2)中,线段与有什么关系? 与呢?线段与有什么关系? 与呢?说说 你的理由。 问题2 图1-8(2)中, 与有什么关系? 与呢? 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3 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设计说明:连续不断的提问使问题不断的深化,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感受教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自信,合理的进行思考和讨论是解决这一串问题的关键。】

2.2 轴对称的性质(1)导学案

2.2 轴对称的性质(1) 学习目标: 1.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知道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2.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准确理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性质,应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预习导航: 问题: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呢?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操作:在纸上任意画一点A ,把纸对折,用针在点A 处穿孔, 再把纸展开,并连接两针孔A 、A’. 探索:两针孔A .A’和线段A A’与折痕l 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1:如果把纸重新折叠,因为A 、A’重合,那么线段OA 、O A’呢? , 此时O 是线段A A’的 。 问题2:∠1与∠2有什么关系? 问题3:折痕l 与A A’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操作: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下面步骤做一做。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l , (1)在纸上画△ABC ;(2)用针尖沿△ABC 各边扎几个小孔; (3)将纸展开,连接AA ’、BB ’、CC ’ 2.探索:线段AA ’、BB ’、CC ’与折痕l 有什么关系? 问题1:图中,线段AB 与''B A 有什么关系?BC 与''C B 呢?线段'BB 与l 有什么关系?'AA 与l 呢?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2:图中,A ∠与'A ∠有什么关系?B ∠与'B ∠呢?ABC ?与'''C B A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3: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3.归纳:轴对称的性质: 二、 例题分析: 1分;并说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问题1B F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曾映芳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 .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复习引入、探索发现、巩固新知、能力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记清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 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对称轴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索。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是轴对称 图形 C .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全等 一定不全等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 角的两边关于角平分线对称; ② 两点关于连接它的线段的中垂线为对称 ③ 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或对应角也 分别成轴对称. ④ 到直线L 距离相等的点关于L 对称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 .轴对称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C .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一侧; D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二、 合作探究 (1)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2) _________________ 对应线段 ________ ,对应角 。 (3) 轴对称图形变换的特征是不改变图形的 改变图形的 _________ 。 【学习重点】弄清楚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 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 B .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 D .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 ,只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 在 。 例1.已知Rt △ ABC 中,斜边AB=2BC ,以直线AC 为对称轴,点 B 的对称点是B ‘, 如图所示,则与线段 BC 相等的线段是 i 与/B 相等的角是 因此,/ B= _______ 例2.如图,牧童在A 处放牛,其家在B 处。A 、B 到河岸的距离分 别为AC BD 且AC=BD 已知A 到河岸CD 的中点的距离为500m (1) 牧童从A 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 走的路程最短?在图中作出该处并说出理由。 (2) 最短路程是多少m 三、拓展延伸 与线段AB 相等的线段是 和 河 C D A B

(完整word版)第五章第2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复习题

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复习题 编者:李老师姓名:2013年5月23日 一.填空题 1.轴对称的性质有:(1)对应线段________,对应角_______;(2)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3)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____________垂直平分. 2.如图1所示,已知∠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N,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则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____;连接DG,则DG被直线 m________________. 4.如图3所 示, △ABC沿DE折叠后,使点A 落在BC边上的点A/处,若点D为AB边的中点,∠B=50°,则∠BDA/的度数为__________. 5.如图4,直线MN是线段AB的对称轴,点C在MN外,CA与MN相交于点D,如果CA+CB=4cm,那么△BCD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 6.如图5,AD是△ABC的对称轴,∠DAC=30°,DC=4cm,则△ABC是_______三角形,△ABC的周长是__________. 7.如图6,已知∠AOB=40°,OM平分∠AOB,MA⊥OA于点B,则∠MAB的度数为_______. 8.在Rt∠ACB中,∠A<∠B,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 落在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的度数是________ . 二.选择题 9.如图7所示的是一个风筝的图案,它是轴对称图形,量得∠B=30°,则∠E的大小为____. A.30° B.35° C.40° D.45° 10.下列图形,①等腰直角三角形;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72°,另一个角为36°的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5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七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水面上的图形与映在水里的像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轴对称的性质 【类型一】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角度 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40°,则∠BCD的度数是() A.130°B.150°C.40°D.65° 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 =40°,∴∠D=40°,∴∠BCD=360°-150°-40°-40°=130°.故选A. 方法总结:轴对称其实就是一种全等变换,所以轴对称往往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性质综合考查. 【类型二】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cm2 B.8cm2 C.12cm2 D.16cm2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S 阴影=12 ×42=8cm 2.故选B. 方法总结: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 折叠问题 如图,将矩形ABCD 沿DE 折叠,使A 点落在BC 上的F 处,若∠EFB =60°,则∠CFD =( ) A .20° B .30° C .40° D .50° 解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后全等可得△ADE ≌△FDE ,∴∠EAD =∠EFD =90°.∵∠EFB =60°,∴∠CFD =30°.故选B. 方法总结: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类型四】 画一个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另一个图形 画出△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 解析: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点即可. 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我们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先确定一些特殊的点,然后作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 三、板书设计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1)确定对称轴; (2)根据对称轴确定关键点的对称位置; (3)将找到的对称点顺次连接起来. 本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教学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列举实际生活中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含答案)

第2章《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的性质 选择题 1.把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则∠1的度数等于()A.65°B.55°C.45°D.50° (第1题)(第3题)(第4题)2.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 A.110°B.120°C.140°D.150° 3.如图:将一个矩形纸片ABCD,沿着BE折叠,使C、D点分别落在点C1,D1处.若 ∠C 1BA=50°,则∠ABE 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填空题 4.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8°,那么∠BEG=度. 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8°,则∠AEG=度. (第5题)(第6题)(第7题)6.将一矩形纸条,按如图所示折叠,则∠1=度. 7.如图,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若∠ABC=110°,则∠1的度数为度. 8.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度.9.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低条按图所示的方法折叠一下,如果∠1=140°,那么∠2=度.

(第8题)(第9题)(第10题)10.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11.如图所示,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80°,则∠B=度. (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13.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 有个. 14.如图,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连接CD,交OA于M,交OB 于N,若PMN的周长=8厘米,则CD为厘米. (第14题)(第15题)(第16题)15.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2.16.将一个无盖正方体纸盒展开(如图①),沿虚线剪开,用得到的5张纸片(其中4张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②).则所剪得的直角三角形较短的与较长的直角边的比是. 17.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度.

2.2轴对称的性质(1)

(1) 2.2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知道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且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经历探索轴对称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你们喜欢照镜子吗 你知道“你与镜中的你”有什么关系吗 引入 【 一些图形也想照镜子看看自己美不美,一位数学老师就让同学们记录下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照镜子的状况,你对这四位的记录有什么意见吗(投影图片) 同学们的看法到底对不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有答案了(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探索完轴对称的性质后,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需满足几个条件(活动说明:最好用透明纸,这样更方便观察现象). 实践探索一 1.指导学生完成下边的活动(投影要求). 活动一: 如图所示,把一张纸折叠后,用针扎一个孔;再把纸展开,两针孔分别记为点A、点A,折痕记为l;连接AA,AA与l相交于点O. 2.探究:你有什么发现 (1)通过活动一的操作,你小组探索的结果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给直线l起个名字.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你觉得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我们怎样定义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特征是什么

实践探索二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二(投影要求). 仿照上面的操作,在对折后的纸上再扎一个孔,把纸展开后记这两个针孔为点B、点B,连接AB、A B、BB.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实践探索三(投影要求) 如图,并仿照上面进行操作,扎孔、展开、标记、连线. 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形成结论. 返回情景导入题(投影图片) 开始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先让学生自评,再由他评. 投影例题 & 例1 小明取一张纸,用小针在纸上扎出“4”,然后将纸放在镜子前. (1)你能画出镜子所在直线l的位置吗 (2)图中点A、B、C、D的在镜中的对应点分别是,线段AC、AB 的在镜中的对应线段分别是,CD=, ∠CAB=,∠ACD=. (3)连接AE、BG,AE与BG平行吗为什么 (4)AE与BG平行,能说明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一定互相平行吗(5)延长线段CA、FE,连接CB、FG并延长,作直线AB、EG,你有什么发现吗总结 轴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篇一:《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 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 和技能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 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 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 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 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 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 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 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 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教学重点: 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 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和教 具准备:

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对称的图形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B.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对称 D.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2.如图,若△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 于点O,则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C=A′C′ B.AB∥B′C′ C.AA′⊥MN D.BO=B′O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 B.角的两边关于角的平分线对称 C.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D.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句 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 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 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 A.1 B.2 C.3 D.4 5.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MN轴对称,则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B∥DF B.∠B=∠E C.AB=DE D.AD的连线被MN 垂直平分 6.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A.1 B.2 C.3 D.4 7.如图所示,是一种成左右对称的机器零件,直线EF恰好是其对称轴,其中∠EAB=120°,∠C=45°,∠AEF=60°,则∠BFC的度数是( )

A.90° B.85° C.80° D.75° 二、填空题 8.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_____,_____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 9.如图,在∠AOB的内部有一点P,点M、N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分别交OA,OB于C,D点,若△PCD的周长为30cm,则线段MN的长为_____cm. 10.我们把左右排列对称的自然数叫做回文数,请你写出下列回文数是由哪个数的平方得到的:(1)121=_____2; (2)14641=_____2;(3)40804=_____2;(4)44944=_____2. 11.如图所示,在△AB C中,BC=8cm,△ACE是轴对称图形,直线ED是它的对称轴.若△BCE的周长为18cm,那么 AB=_____cm. 三、解答题 12.找出下列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并一一画出来.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 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本节要求归纳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通过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和画图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归纳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2.通过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和画图能力; 3.经历探索成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探究学习的方法; 4.经历图形欣赏与相关数学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的归纳,体会从特殊图形到一般规律的归纳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二、新课学习 如图5-5,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1)上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 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 呢? (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 D′ 呢?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图5-6的轴对称图形: (1)找出它的对称轴及其成轴对称的两个部分. (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 (3)线段AD与线段A′ 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 C′呢?为什么?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 呢?说说你的理由? 在图5-6中,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点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类似地,线段AD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D′,∠3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4.议一议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与对称轴中有什么关系?对应线段有什么关系?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在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呢?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八年级数学:1.2轴对称的性质教案苏科版

1.2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轴对称性质; 2、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教学重点: 会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实践、操作: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起来研究.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下面步骤做一做. 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l , (1)在纸上画△ABC ; (2)用针尖沿△ABC 各边扎几个小孔 (3)将纸展开,连续AA ’、BB ’、CC ’ 2、讨论、探究: 线段AA ’、BB ’、CC ’与折痕l 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讲解: 1、交流、总结: (1)垂直于线段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边线的垂直平分线. (3)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动手、操作 (1轴垂直平分; (2)说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线段:AD=EF BC=FG AD=EH CD=GH 角: ∠A =∠C ∠B =∠F ∠C =∠G ∠D =∠H 3、操作、实践: (1)按下列要求,作点A 关于直线l ①过点A 作AB ⊥l ,垂点头为点B ; ②延长AB 至A ’,使A ’B=AB. 如图,点A ’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F

(2)请你作出下图中线段A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线段A ’B ’. (说明:作对称线段其实就是作两个对称点就行了) (3)已知点P 和点P ’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请你画出这条对称轴. 4、心得交流 讨论交流上述各图形作法要领、注意点,并口述画法基本步骤. 三、课堂练习: 1、画出下列图形对称轴,找出对称点. 2 . 四、本节课的收获. (1)我能找到轴对称中的对称点; (2)会画出对称点、对称线段; (3)能找到对称轴 五、作业 :P12 1-3 l l l A A A B B B P . . P ’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说明”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区别:(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 联系:(1)定义中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着这条直线折叠重合;(2)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即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下面是一些概念和定理,希望能帮到你。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 说明:(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形状个位置的关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二是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把它们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的,而轴对称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2)对称轴是指一条直线. 【关于轴对称的定理】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说明(1)定理1实际上是轴对称定义的一部分.为了突出这一点,教材把它作为一个定理.(2)定理1,2,3都是轴对称的性质,而逆定理是轴对称的判定定理.由于定义是根据图形翻折后是否重合来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对称,实际操作很困难,所以该逆定理就是判定轴对称的主要依据. (3)如果A,B两点的对称点是A‘,B‘,那么线段AB的对称图形必是线段A‘B‘,因此对于直线形,如线段,三角形,折线等等.要求它们的对称图形,只需把它们的顶点的对称点确定,然后只要将线段按相同关系连结即可,而不必去找图形上每个点的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的中点的连线,即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对折重合的折痕线)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轴对称的性质的探索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重点轴对称的性质的探索。难点轴对称的性质的应用。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说明 二次 备课 课程讲授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2)观察动画后回答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得到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 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2.图1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子,你 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是,相等的角是 图1

。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 A.这直线的两旁 B.这直线的同旁C.这直线上 D.这直线两旁或这直线上4.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 ( ) A.完全重合B.不完全重合 C.两者都有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设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 B.如果△ABC≌△DEF,则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N,使△ABC与△DEF关于MN对称。 C.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 D.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这两个图形分别在MN的两侧。 6. 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CD关于直线l对称,AB,CD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①AB=CD;②点P在直线l上;③若A,C是对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AC;④若B,D是对称点,则PB=P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这节课的体会,重新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新知识点应用方面的一些技巧。 作业布置独立完成习题5.2 知识技能:第1题、第2题;问题解决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结论: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2轴对称的性质(2)

2.2轴对称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会画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l的对称点,会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会画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 2.让学生先从“做数学”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 3.让学生们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 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怎样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并根据这些点作出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思考:如图,A、B、C 3点都在方格纸的格 点位置上.请你再找一个格点D,使图中的4点组成一个轴 对称图形. 本题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不要提醒. 对于学生的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点,并充分鼓励. 实践探索一 以其中的个别对应点为例,去掉网格线,你能找出点C关于直线AB的对应点么? 点A关于直线AB的对应点有吗? (分类讨论点在线上与点在线外作对应点的方法). AC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呢? 实践探索二 你能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么? 如果直线l外有线段AB,那么怎样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要让学生不仅要会画,而且还要会说画法,能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说理,并能通过折纸来验证,从而为后面探求线段的轴对称性作铺垫. 实践探索三 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 实践探索四 在图中,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AC 、BD .设它们相交于点P .怎样找出点P 关于l 的对称点Q ? 提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也成轴对称. 课堂小结,内化新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再来复述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课后作业 课本P47习题2.2第5题. M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同步练习题 答案版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选择题 1.点A与点A′关于直线对称,则直线 (A) A.垂直平分线段AA′ B.垂直线段AA′ C.过线段AA′的中点 D.平分线段AA′ 2.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A) A.100° B.90° C.50° D.30° 3.如图,若△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于点O,则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D) A.AC=A′C′ B.BO=B′O C.AA′⊥MN D.AB∥B′C′ 4.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

错误的是(B) A.AM=BM B.AP=BN C.∠MAP=∠MBP D.∠ANM=∠BNM 5.在下面五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垂直平分对称轴;②若轴对称图形上有一点在对称轴上,则这点与它的对应点重合;③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必须在对称轴两侧; ④两个全等图形一定成轴对称;⑤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 经过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A ) A.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 B.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有改变 C.形状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 D.形状有改变,大小有改变 7. 一个平面图形,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对折能做到自身重合,便称为轴对称图形,例如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沿它的一条对角线对折,可做到自身重合).在下图中的4个图形中有多少个是轴对称图形()

1 .D ..4 B3 C.2 A二、填空题 8.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 称. ′C′;≌△(1)′△BAABC(2)A点的对应点是A′,C′点的对应点是C; (3)连接BB′交于点M,连接AA′交于点N,则BM=B′M,AA′与BB′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4)直线l垂直平分AA′. 9.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BB′=12,BC=2,∠B=40°,∠B′AC′=12°,则CO=4,∠CAO=38°.

轴对称性质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 (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是对称轴(幻灯片给出答案)。 (2)观察动画后回答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活动目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而本节课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际上是以上两者都具备的性质,因此先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明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 探索发现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获取的数学知识,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学生们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认识的更为深刻。 第三环节 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图⑴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子,你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是 ,相等的角是 。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 ) A .这直线的两旁 B .这直线的同旁 C .这直线上 D .这直线两旁或这直线上 4.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 ( ) A .完全重合 B .不完全重合 C .两者都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