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动图

血液循环动图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人体血液循环简易模型的制作与使用

人体血液循环简易模型的制作与使用 摘要:通过洗瓶、硅胶管、单向阀等材料实现了血液循环系统模型拼装简易,功能完善:不但能演示血液循环的途径,还能体现心脏作为动力的来源及其各部分活动规律,以及在模型的功能上增加模拟血液成分变化的过程。课堂上可使用学生自主构建模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程度,促进探究等多项能力的提升,使得该概念传递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血液循环;简易模型;自制;传递效率 在初中生物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为帮助此概念的传递,课程标准建议“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现象”,在教材中也安排了该观察实验,但实验的结果只能呈现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而未能完整呈现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所以教师在传递此概念的时候经常使用到血液循环途径的示意图、视频和模型。刘恩山教授在“关于凸显重要概念”教学的答记者问中也特别指出过:“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需要以事实或者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这是在强调概念教学之后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为此,使用模型教学落实重要概念的传递也越来越受重视。模型能简化和纯化复杂的认识对象,巧用物理模型,能使核心概念变抽象为具体[1]。但教学中凡使用到物理模型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众多学生则只好在台下围观。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懒于思考、惰于实践、动手能力弱。所以,一些简便易行的实验或活动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2]。 因此,对血液循环这一复杂抽象的概念来说,通过自主构建模型来完成效果比观察模型、观看视频和图片好。所以不少血液循环模型[3-6]应运而生。但有些模型组装过于复杂[3-5],有些准备时间过长[6],有些不能模拟心脏为动力器官[5],并且还没发现有模拟肺部毛细血管网和身体其他各部毛细血管网中动静脉血的变化的模型。为此,本人参考了上述模型的制作,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制作出的模型不但拼装简便,耗时短,适合学生分组活动,对模拟的效果也够全面,不但能模型血液在封闭的系统中循环流动,还有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循环过程由心脏提供动力、心脏的活动规律、血液成分变化等,几乎涵盖了整个血液循环的概念中的内容。所以本模型的模拟效果是比较全面的。 1 制作材料 模型循环系统结构的材料:洗瓶(1000ml、500ml、250ml)各2个、单向阀(5mm)6个、Y型三通管(2mm)4个、变径直通(5.6mm*2.4mm)4个、透明硅胶管(内5mm)约4米、半透明硅胶管(内2mm)约2米、注射器(10ml)2支;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六、教法和学法 突破重点与难点: (一)、教法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血液循环图片版

血液循环图片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血液循环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 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

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 (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快速流人心室,称此期间为快速充盈期,历时约左右。这期间流入心室的血液约占总充盈量的2/3。随后,血液以较馒的速度继续流人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加,称为减慢充盈期,历时约。然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4。心室收缩期什么瓣膜关闭或打开,在什么时候关闭或打开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3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 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 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二)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第2课时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认同健康而强壮的心脏对生命的重要 意义,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设置疑问,引起思考。 2、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4、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学法指导: 1、联系已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相关知识认真仔细观看视频,了解体 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分析循环过程的血液成分变化,明白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协作关系、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 2、分别联系“消化与吸收”和“人体的呼吸”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 过程和作用,认识到人体生理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初步建立人体是一个整体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制作血液循环的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容易疲倦的症状? 2、识别图中的三种血管,指出适合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并说明其特点。 3、心脏有哪几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连通? 预习自测: 1、血液循环可人为地分成哪两条路线? 2、把这两者连通起来的是什么器官?这两条路线的共同点是都 从→→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3、你怎么理解体循环的“体”?你认为通过体循环起到什么作用? 4、肺循环是发生在哪两部分之间的血液循环?你认为肺循环有什么作用? 5、判断正误:(1)动脉里流的血叫动脉血() (2)静脉里流的血叫静脉血() 6、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的内容,了解到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着。 播放视频:人体的血液循环 多媒体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适时暂停,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观观察提纲::(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细致观看视频,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先观察体循环,教师指导: 1、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 2、体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 3、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 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改变? 4、体循环产生了什么意义? 再观察肺循环,教师指导观察: 1、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 2、肺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

血液循环图片版

血液循环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 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 (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快速流人心室,称此期间为快速充盈期,历时约左右。这期间流入心室的血液约占总充盈量的2/3。随后,血液以较馒的速度继续流人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加,称为减慢充盈期,历时约。然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4。心室收缩期什么瓣膜关闭或打开,在什么时候关闭或打开 等容收缩期,半月瓣关闭,到快速射血期时打开。 什么是半月瓣奔奔有图告诉你。 5.心室舒张期什么瓣膜关闭或打开,在什么时候关闭或打开 房室瓣等容舒张期关闭,快速充盈期打开。 什么是房室瓣 就是二尖瓣和三尖瓣 6.瓣膜关闭不全的概念 7.瓣膜狭窄的概念 8.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尖瓣区:心尖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主动脉瓣区:有两个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后者为第二听诊区。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9.心脏听诊的内容

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动脉主要分支图 升主动脉 左冠状动脉 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 右冠状动脉 颞浅动脉 颈外动脉 面动脉 右颈总动脉 舌动脉 头臂干 颈内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 掌浅弓 、掌深弓---指掌侧固有动脉 椎动脉 尺动脉 主动脉弓 胸廓内动脉---腹壁上动脉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分支与右侧相同) 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脏支: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 壁支:肋间后动脉 壁支:膈下动脉---肾上腺上动脉;腰动脉(4对);骶正中动脉(1对) 胃左动脉 左支 降主动脉 肝固有动脉 右支---胆囊动脉 腹腔干 肝总动脉 胃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脾动脉 胃短动脉 腹主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脾动脉;胰腺支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脏支 空、回肠动脉 (单独) 肠系膜上动脉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脏支:(成对)左、右肾上腺中动脉;左、右肾动脉---肾上腺下动脉;左、右睾丸动脉 阴部动脉 脏支 直肠下动脉 子宫动脉 髂内动脉 闭孔动脉 左、右髂总动脉 壁支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髂外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 腹壁下动脉 股深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 全身主要动脉的压迫止血部位和止血范围

体循环静脉回流图 上颅外属支 腔颈内静脉颅内属支面静脉颞浅静脉 静下颌后静脉上颌静脉 脉左、右头臂静脉耳后静脉 枕静脉 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网 奇静脉右肋间后静脉、支气管静脉、食管静脉 半奇静脉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 副半奇静脉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 右心房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 空、回肠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回结肠静脉 下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右结肠静脉 腔肝静脉肝血窦肝门静脉附脐静脉中结肠静脉 静脾静脉左结肠静脉 脉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乙状结肠静脉 右肾上腺静脉直肠上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肝静脉 膈下静脉:1对 (壁支)腰静脉:4对闭孔静脉 壁支臀上静脉 髂内静脉臀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阴部丛 左、右髂总静脉脏支直肠下静脉直肠丛 子宫静脉子宫阴道丛 髂外静脉 足背静脉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