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 汽化与液化学案(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 汽化与液化学案(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 汽化与液化学案(含答案)

预习导航:1.通读教材,勾画出汽化、液化定义,注意找出蒸发与沸腾的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找出生活中汽化、液化现象,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2.完成时间10分钟。

汽化与液化 学案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一)情景体验

活动1:你在晾衣服时,怎样可以使衣服干得更快些?

活动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的外壁会出现水珠吗?

活动3:当你从雾中行走之后,仔细观察你的衣服,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材助读

1.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为

(2)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2.沸腾

(1)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需要

热;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沸腾,且液体沸腾时温度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 。

3.蒸发

(1)蒸发是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

(3)沸腾与蒸发都需要 热;蒸发可以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

,具有致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4.液化

什么是液化?试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三)预习自测

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

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铁块熔成铁水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3.越高、越大、越快,液体蒸发越快。在蒸发和沸腾过程中都需要。

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我思考、我收获

(一)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问题1:水沸腾前,水中的气泡有什么变化?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时为什么会变大?

问题2:有些情况下,水的沸点不等于1000C,原因是什么?

问题3: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二)知识探究

探究一:汽化及其特点

问题1:为什么晒粮食的时候,把粮食放在有风、向阳光的地方,并且把粮食摊开?

问题2:炎热的夏季经常见到小狗伸出长长舌头,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两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旁,感觉凉快,你能解释原因吗?

探究二:液化及其特点

问题:右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情景,分析图(甲)中的“白气”和图(乙)中的水滴可知,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三、当堂达标?体验收获

(一)基础过关

1.一位小朋友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微米=

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 时 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

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甲)

冬天,在室外说话时,嘴里会冒出一团"白气"

(乙)冬天在温暖的房间内,玻璃上有一层小水珠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

3.有三个温度计,第一个放在空气中,第二个放在密封的瓶子中,第三个放在敞口的烧杯中,烧杯和瓶子里面都是酒精,其中只有一个温度计的示数不准确,且此时三个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50C,则是第个温度计有问题。

4.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C.蒸发和沸腾时温度都不变

D.蒸发和沸腾都要放出热量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B.汽化C.凝固D.熔化

6.下列关于水的沸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的沸腾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二)拓展延伸(选做)

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

(“上层”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8.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

时,需要的原理。

9.纸锅烧水: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如图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为什么纸锅不会燃烧?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情景体验

活动1:摊开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活动2:会活动3:衣服湿了

教材助读

1.(1)汽化(2)蒸发沸腾

2.(1)表面内部吸(2)不变沸点(3)100℃

3.(1)任何(2)表面(3)吸降低(4)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空气流动

4.气态变成液体的过程。雾和露。

预习自测

1.D 2.D 3.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吸热

【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一)

问题1.空气流动快,向阳温度高,摊开可以增大表面积。

问题2.人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

问题3.加快空气流动,从而使蒸发加快。

(二)

探究一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和小水珠。

探究二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和小水珠。

【当堂达标·体验收获】

基础过关

1.10-6 汽化吸收2.C 3.三4.B 5.A 6.B

拓展延伸(选做)

7.液化放出上层8.汽化吸热

9.因为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当水温达到沸点后,水会沸腾,但水温不会继续升高,因此达不到纸的燃点,纸锅就不会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答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全册)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P7) 解答:暖水瓶中水面上方热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2、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P13) 解答: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比如北方楼房取暖用的“暖气”,就是让流动的热水慢慢经过散热器时放出热量;工厂中的一些机器利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3、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 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P14) 解答:(1)Q吸=cm(t-t0) (2)Q放=cm(t0-t) 4、(1)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2)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3)哪个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尾气?( P19)解答:(1)压缩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内能在转化为机械能。 (2)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3)排气冲程排出汽车的尾气。 5、燃料的种类很多,固体燃料有木炭、煤等,液体燃料有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等。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要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论点,并进行分析。(P22)解答: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相同,例如:燃烧1kg的干木柴、1kg的烟煤和1kg的煤气,干木柴释放的热量较少,烟煤释放的热量较多,煤气释放的热量最多。 6、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P24) 解答:内燃机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走向: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废气带走了大部分能量;克服机械之间的摩擦消耗的能量. 7、停止用力,秋千越摆越低,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讨论秋千和小球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会逐渐降低?是否丢失了能量?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P28) 解答: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减少了,但能量并没有丢失,实际上是通过摩擦或 碰撞把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教案

《汽化与液化》 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加热水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观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烧开水、晒干湿衣服)进行分析与交流,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通过生活实例及自然现象,学习液化过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汽化和液化现象、沸腾现象、液体沸腾的特点、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沸腾和蒸发的异同、液体沸腾的条件、水蒸气和“白气”的辨别。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目标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演播室、自制《汽化和液化》教学光盘、烧杯、酒精、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 演示实验 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细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几分钟后再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冰水中。 组织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沸腾是一种常见的汽化现象。 (二)沸腾 沸腾(boiling) [探究]水的沸腾 [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 [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 [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 [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 [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按教材图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5章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5章学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 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 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的欲望。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新课引入: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新课学习: 一、力学中的功 1.观察课本P104中图15.1-1中几个做功的实例。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观察课本P104中图15.1-2中几个没有做功的实例。想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 3.结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做功 1. 定义:。 2. 公式:,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 3. 单位:符号() 1J= N·m, 三、功的计算 在W=Fs中,W的单位是J,F的单位是N,得出的功才是以J作单位的。 看课本105页的例题,然后进行计算 四、功的原理 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否在省力的同时也能省距离呢?假如利用简单机械技既省力又省距离,功=力X距离,我们就省力。针对这个猜想结合教材P106演示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内容。 结论:大量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是多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 五、当堂达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__. 2.一个小孩用力提一桶水静止不动,他对水桶有向上的______力,这个力对水桶_____ 做功,(填不做功或者做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1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明白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方法 学习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学习难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力的作用成效有、。 二、进行新课 (一)看教材图13.1—1所示,并利用手边物品进行试验,体验弹力。完成以下内容: 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有些物体不能复原原状如,物体的这种特性叫。而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变化产生的力我们叫做。 针对训练:完成P5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 (二)弹簧测力计:看教材P52-53页,完成以下内容。 1、弹簧测力计原理:。 2、通过用弹簧秤测你头发能承担的拉力等实验合作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针对训练:完成P5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四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成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四、达标训练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劲,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因此感到费劲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畴 3、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4、如图所示的弹簧秤的最小分度是牛顿,它的测量范 畴______牛顿,用那个弹簧秤不能测量重力超过 牛顿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是____牛顿. 5、一个水平放置的弹簧,在左右两端各用10N的水平拉力沿弹簧的径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则这时弹簧受的弹力大小是N,若弹簧被拉长4cm,,若把此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用20N的力拉,弹簧的伸长量为cm。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19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电是什么

观察图14-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4-1-1 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毛皮摩擦过的梳子、塑料棒能够__吸引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带了电__,或者说带了电荷。 问题2:在两幅图中,梳子、塑料尺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带电的,物理学中把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摩擦起电__。 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__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__。 学点2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探究教材P59的实验,同时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14-1-2 实验1:如图14-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__远离__,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__排斥__。 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__远离__,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__排斥__。 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能观察到它们相互__靠近__,说明异种电荷相互__吸引__。 问题1:摩擦起电现象中,物体带了电荷,不同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两种__电荷,一种与用__丝绸__摩擦过的__玻璃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毛皮__摩擦过的__橡胶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问题2:由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排斥__,异种电荷互相__吸引__。 学点3 验电器 操作如图14-1-3所示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热运动 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 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 B.腌咸菜 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 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 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4、 §2、内能 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第12章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液化 知识点 1 液化 1.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温暖的房间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________现象。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3.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雨后一会儿,淋湿的公路变干了 ②浴室里洗澡时,墙上的玻璃镜面变模糊了 ③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④废铁回炉,在高炉中变成滚烫的铁水 ⑤秋天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4.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寒冷的冬夜,室外盆中的水会结冰 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少了一些 D.杯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变成了水 知识点 2 液化放热 5.如图12-3-9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______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12-3-9 6.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 ℃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 后习题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 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 变化吗? 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 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m 102-10m 101-?=108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 亿,即6×109 ,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916 10610?=×106倍。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201x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学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学案(新版)沪科版 【目标导学】: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重点导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2.影响蒸发的因素。 【课前导问】: 思考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去晾衣服的?为什么要这样去晾衣服?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当水壶中的水“开了”,如果继续给水壶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思考3. 当水壶中的水“开了”,这时在壶口位置放一把勺子,你会有什么发现? 【课堂导学】: 一:汽化 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定义: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夏天晾的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2)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 (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2.实验探究一: 实验目的: ①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的关系 ②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 ③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采用的方法 请设计一个实验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思考:不同的液体蒸发一样快吗? 伸出你的左手。 在手心两侧分别滴 一滴酒精和一滴水 观察哪个先蒸发完。 结论:。 蒸发与生活

实验探究二 实验目的:探究酒精蒸发是否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 实验步骤: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 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最低的温度是 二.沸腾 实验:观察水沸腾实验 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 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去,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 入水中。 问题:1.水沸腾前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内部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九年级物理课本图片

源于课本《九年级全册-------课本图片改编试题(2)》 《九年级全一册》 1、如图是小明发明的盆景自动供水装置,以下是同学们关于该装置的讨论,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九全一册(P90) A、瓶内灌水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 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供水; 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2、如图,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该现象不能说明:(九全一册P6) A、蜡分子间有间隙 B、蜡在凝固时密度变大了 C、蜡是非晶体 D、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3、如图是宇航员在太空仓内的情景,太空仓内不能做的实验是() (九全一册P11) A、用测力计测摩擦力 B、用天平测质量 C、用刻度尺测长度 D、用温度计测体温 4、如图是一些物质的密度,你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 (2) (3) 5、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的场景,如果加油机在同一高 度以4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则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 的速度是,加油过程中,加油机的动能, 势能,受油机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6、如图是小红乘坐观光电梯的情景,当电梯刚开始启动上升 时,她受到电梯对她的支持力比她的重力 (填大、小、相等),她感觉到地面在下降,是以为参照物的,当她上升到顶层后有耳鸣的感觉是因为。 7、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 运动,乙物体做运动。若甲物体相邻两位置的间距为2.5厘米,作为光源的闪光灯闪亮的频率为50Hz,则甲的运动速度为 Km/h。 8、如题所示的日晷是古代的一种工具,它是 根据 的原理工作的。 9、如图,用磁铁靠近小钢球,会出现甲乙所示的现 象,这说明。这种研 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法。 10、如下左图说明:(1) (2) 11、(1)画出被绳子拉住的橡皮受力的示意图; (2)画出地球左侧苹果树上任意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不倒翁不倒的奥秘是因为不倒翁 ,不倒翁最终都会停下来是因为不倒翁的能 转化为了能,它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13、如图以下场合或应用中不是利用摩擦的是() A B C D 14、如图,赛艇运动中,赛艇的浆是一个省的杠杆,它的头部做的很尖是为 了,若艇身排开水的体积共0.6m3,艇身和浆的总质量为70kg, 则运动员的总质量为。 15、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阻力和阻力臂。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

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参考答案 九年级有 22个想想做做 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九第十一章第二节P11) 解答:物体的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的物理量。因为组成物体的分子个数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即“物质的量”不变。 2、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关于称量的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九第十一章第三节P13) 解答: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提出的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会怎样?” 3、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如果是铁块或者木块,这个比值会跟铝块的一样吗?(九第十一章第三节P14) 解答:铁块、木块、铝块的质量与各自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量筒的使用方法(九第十一章第 四节P18) 解答:(1)这个量筒是以毫升单位标 度的;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100ml ; (3)量筒的分度值是1ml ; (4)甲俯视液面、乙仰视液面。 5、(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 室和火炉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2)按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 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第十一章第五节P21) 解答:(1)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的气球体积缩小;放在炉火附近 的气球体积变大。 (2)酒精灯火焰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风”推动了风车。 6、说出下面钟表的分度值(第十二章第 三节P38)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4电动机》学案

20.4 电动机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15~20分钟) 一、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阅读课本第133至136页的内容) 实验: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①把导体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AB,观察它的运动 ②保持磁极的位置不变,把电源的正、负极调换,观察到导体AB的运动方向与步骤①中导体AB的运动方向 ③在步骤②的基础上,保持导体AB中的电流方向不变,把U型磁铁的磁极上下对调,观察到导体AB的运动方向与步骤②中导体AB的运动方向 二、电动机 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其转动方向与方向和方向有关;它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能。 通过观察电动机,可以看到它由两部分组成:能够的和的。能够转动的部分叫做,固定不动的叫做。电动机工作时,转子在定子中飞快的转动。 阅读课本第135~136页的内容后填空: 1.为使电动机能持续地转动下去,必须要安装,其作用是当线圈转到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方向,它的构造是两个互相绝缘的铜制半环。 2.提高电动机转速的方法:①换用磁性更强的磁极(其他量不变);②换用电压更高的电源(安全范围内);③增大线圈的匝数。 3.电动机的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无污染等。当堂检测(10~15分钟) 1.电动机主要由____和____组成,是利用____线圈在____中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把能转化成能的机器.

2.直流电动机在工作时,线圈转到位置的瞬间,线圈中的电流断开,但由于线圈的,线圈还可以继续转动,转过此位置后,线圈中电流方向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3.要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应采取的方法是:() A.增强磁极的磁性 B.加大通电电流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D.将磁铁的磁极对调 问题交流(2~3分钟)课后反思(1~3分钟)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word导学案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汽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汽化吸热。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致冷。 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学习重点】 沸腾特点及条件。 【学习难点】 沸腾特点及条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沸腾 自主阅读教材P16~17内容,完成1~3题。 1.什么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怎么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作出图像,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沸腾的条件吗?

答:沸腾的特征: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什么叫沸点?根据课本P18信息窗,你能猜猜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什么比100℃低吗? 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含杂质也影响沸点。 易错点: 1.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无关。 2.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液体在沸腾的同时也发生着蒸发现象。 知识模块二蒸发 自主阅读教材P18,完成4~5题。 4.汽化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吗? 5.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晒衣服),说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如图所示,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白气”,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无数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于壶内的水先发生了__汽化__现象,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 蒸气再遇冷__放__热(选填“吸”或“放”)发生__液化__现象而形成的。 2.据说有一年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点心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以为笑柄,林则徐不动声色,过几日,林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邀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龇牙咧嘴,哈哈有声,不停乱跳,尽出洋相。冷冷的冰淇淋有白气是因为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淇淋液化成许多小水珠,形成白雾__,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无白气是由于__油层阻碍了热汤的蒸发__。 当堂演练提升能力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1 -

- 2 -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0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