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川大附中历史教研组廖勇【课题名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对象】:高二(10)班

【上课时间】:20XX年11月1日

【教学分析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宏观立意: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以8个专题板块,通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等内容来折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断进行能动创造的历史过程。

单元的中观着眼: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主要从科学技术发展、文字绘画流变、文学作品嬗变、戏剧种类演进等视角,多角度、全方位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本课的微观投射: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新课标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领域广、数量多,人民版教材选择了以四大发明为主要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欲较高。但他们的历史学习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易生搬硬套书上的观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体会不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本课内容难度中等,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尤其是四大发明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这些发明的发展历程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发明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学生更是思考甚少。所以高二的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

3、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在设计本课时,作了以下思考:(1)教材的深度研究:除了上述“教材分析”中从学科角度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外,我还注意从教育角度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将四大发明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地认识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从而充分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而这些因素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深度体验才能实现。

(2)体验目标引导策略:首先,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在学校专家和全组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置了体验性目标——“分析这些发明对人类发展进程的不同影响,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体验性目标作为教学价值、活动与评价的导向,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来引导学生的深度体验,来促进学生在深度体验中的学习。课堂中,先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展

示小组资料搜集的成果,进行浅层次的对四大发明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的体验;在归纳小结的基础上,我提供两段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探讨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不同影响的原因。高二学生已经基本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历史问题进行学科分析,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提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社会环境。所以说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了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反过来说,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至此完成体验目标的引导。最后,针对这一体验结果进行学科化检测:检测工具设为思考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3)体验境遇设计策略:本课的核心问题设为“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在提出问题环节,我以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图片来创设境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选取四大发明作为开幕式的元素”。以奥运会引发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提出核心问题。在解决问题环节,运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①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活动放手由学生完成: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学生展示的过程,也为其他学生创设了了解四大发明发展历程的境遇。②需要学生深度体验的环节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教师提供材料创设新的境遇,学生分组探讨这些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在归纳提升中实现关联体验目标。

4、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

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辉煌。

体验性目标:

分析这些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认识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

难点:分析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认识到科技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6、核心问题: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7、教学媒体

多媒体:图片、文字、表格;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现场

观测

提出问题创设

境遇

提出

核心

问题

导入:以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中的四大发明

图片创设境遇,提问

“为什么选取四

大发明作为开幕

式的元素?”

并在学生回答的

基础上提出核心问

题“以四大发明的发

展历程为主,探讨这

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

程的影响。”

学生进入境遇,看

图、思考、回答。

运用四大发明与奥运会这

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

联,引发学生的关注,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提

出核心问题。

形成活动框架为下一步教

学活动搭好脚手架

解决问题分组

展示

归纳

小结

请同学分组展示课前

搜集整理的“四大发

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

响”的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表

格对相关知识进行归

1.学生课前进行

资料收集与整理

工作

2.学生课堂分组

展示相关成果。

学生在教师引导

下进行归纳小结,

完成学案。

通过学生课前的收集整理

和课堂的分组展示,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反思提升分组

讨论

教师运用材料创设新

境遇,分组探讨“这

些发明对中西方社会

发展产生不同影的原

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进

行思考,分组讨

论,代表发言。

通过课堂的分组探讨活

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

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

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科能

力。使学生在科学技术与

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引导

下完成“科技能否对社会

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

境”的深度体验目标。

运用反馈习题

检测

布置习题学生学习成果,完

成习题。

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

果,并通过及时的反馈了

解学生的过手情况,引导

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

果。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开始

学生分组展示 教师副板书,点评

利用表格归纳

分组讨论,探讨问题

归纳提升 教师恰当点评 运用反馈 点拨,小结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结束

多媒体展示

教师观察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核心问题: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为主,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二、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副板书(略)

如何提取植物中的色素

有关“植物色素” 如何提取植物中的色素:植物的颜色是其中的色素的颜色,色素易溶于酒精和乙醚, 可以把花瓣和石英砂和碳酸钙放到研钵中捣(石英砂可以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可以防止细胞中的有机酸破坏色素结构),然后放入酒精或乙醚,使色素溶解,然后过滤,即可。 注意,这不是萃取。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萃取分离物质的操作步骤是:把用来萃取(提取)溶质的溶剂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后,立即充分振荡,使溶质充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然后静置分液漏斗.待液体分层后,再进行分液.如要获得溶质,可把溶剂蒸馏除去,就能得到纯净的溶质。 把植物样本搅碎研磨,用醇、乙醚、丙酮之类的有机溶剂溶解,过滤出来。一般溶剂内的色素不纯,有很多其他有机物,用萃取或者层析分离。 可以模仿高中生物课本“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把待提取的植物器官弄碎,然后放入研钵中,二氧化硅少许,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少许,保护色素倒入;提取液无水乙醇,研磨。然后过滤。过滤的时候,漏斗中要放上尼龙布,不要用纱布,更不要用滤纸。 如何提取花叶中的色素:磨碎,加入75%的乙醇丙酮混合水溶液,摇晃几分钟,用滤纸过滤掉组织碎末。能得到色素的溶液 植物色素的种类:植物色素类(Phytochromes)在中草药中分布很广,主要有脂溶 往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 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须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 叶绿素本身有抑菌作用,可制备成消炎的药物。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花色甙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常作为杂质去除。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1.2古代两河流域

1.2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世界古代建筑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空中花园B.故宫 C.长城D.金字塔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在()A.公元前20世纪B.公元前18世纪 C.公元前24世纪D.公元前3500年 4.下图甲、乙地区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它们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 列对这两地文明的解读有误的是() A.都属于大河文明B.甲地区是法老和金字塔的国度 C.都是城邦共和国D.乙处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 5.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B.金字塔 C.雅典卫城D.高架引水渠 6.“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将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別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主要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奴隶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稳固社会秩序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7.《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哪些规定说明古巴比

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①社会等级②家庭奴隶制 ③租赁、雇佣④交换、借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曾被外敌入侵,导致两大文明衰落的是() A.蒙古帝国B.波斯帝国 C.元朝D.亚历山大帝国 9.(·贵州)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伯利克里B.法老胡夫 C.汉谟拉比D.凯撒 10.(·内蒙古)“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全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律条文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1.(·江苏)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 12.(山东)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 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判断题 13.尼罗河流域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14.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 三、综合题 15.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 老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一、实验地点 K1-305测控技术实验室 二、实验时间 三、实验项目 1. 常用信号观察 2. 信号无失真传输 3. 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 4.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 5.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注:以上为可选项目,本学期实验以实际安排项目为准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实验教学课程的核心是《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测试与处理,是测试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测试技术应用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特性、掌握常用信号的测试技术与处理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现象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在机电工程学院(K1)测控技术实验室展开。采用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其中,每次实验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15分钟)课时,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虚拟)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使用测试设备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充分进行实验准备,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检查实验结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内容,按分组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完整、数据详实、结论合理。 2. 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按学号自然分组,可根据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适当调整,但必须报指导教师备案。各班一般共分10组。

4. 指导教师严格考勤。 六、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可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实验项目,但不计课时,以学生自愿为主。 七、主要仪器设备介绍 1. 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本实验台能满足“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USB数据采集卡,利用上位PC机提供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示波器,脚本编程完

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原理 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波色素,前者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如叶绿素;后者存在于液泡中,特别与花朵的颜色有关,如花青素属黄酮类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有助于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 仪器药品 分光计天平 研钵分液漏斗 移液管量筒 吸球试管 碳酸钙氢氧化钾 丙酮乙醚 甲酸盐酸 醋酸铜 操作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叶子2g,放在研钵中,加石英砂和碳酸钙少许,丙酮约 5 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 ml,则得深绿色提取液,用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用反射光和透射光,观察提取液的颜色有无不同,反射光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即为叶绿素产生的荧光颜色. 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在2支试管中,1支试管放在黑暗处(或用黑纸包裹),另1支试管放在强光下(太阳光)经2一3小时后,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不同? 4,铜在叶绿素分子中的替代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1滴1滴加入浓盐酸,直至溶液出现褐绿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遭破坏,形成去镁叶绿素。然后加醋酸铜晶体1小块,慢慢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此即表明铜已在叶绿素分子中替代了原来镁的位置。

5.黄色素和绿色素的分离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 10 ml,加到盛有 20 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摇动分液漏斗,并沿漏斗边缘加入20ml蒸馏水,轻轻摇动分液漏斗,静置片刻,溶液即分为两层。色素已全部转入上层乙醚中,弃去下层丙酮和水,再用蒸馏水冲洗乙醚溶液1—2次。然后于色素乙醚溶液中加入5ml30%KOH甲醇溶液,用力摇动分液漏斗,静置10分钟,再加蒸馏水约 10 ml,摇动后静置分离,则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保存于试管中。 6.观察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1)调节分光计,观察电灯光的光谱。 (2)观察色素丙酮提取液,用丙酮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3)观察黄色素乙醚溶液,用乙醚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4)观察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用甲醇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5)观察被光破坏的色素丙酮溶液,试与(2)作比较。 (6)观察被铜取代了镁的色素溶液。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孙传友高教电子教案第1章

第1章绪论 1.1检测技术及仪表的地位与作用 1.1.1检测仪表的地位与作用 一、检测仪表 检测――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和试验,取得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的过程。 检测仪表――专门用于“测试”或“检测”的仪表。 二、地位与作用: 1、科学研究的手段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中有1/4是属于测试方法和仪器创新。 2、促进生产的主流环节 3、国民经济的“倍增器” 4、军事上的战斗力 5、现代生活的好帮手 6、信息产业的源头 1.1.2 检测技术是仪器仪表的技术基础 一、非电量的电测法――把非电量转换为电量来测量 优越性:1)便于扩展测量的幅值范围(量程) 2)便于扩宽的测量的频率范围(频带) 3)便于实现远距离的自动测量 4) 便于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实现测量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二、现代检测技术的组成:电量测量技术、 传感器技术 非电量电测技术。 三、仪器仪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实质就是“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应用要求”=仪器仪表 1.2 传感器概述 1.2.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一、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定义――“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 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当今电信号最易于处理和便于传输)通常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或“能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二、敏感器的定义――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X=即被测非电量X正是传感器所能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1、当Z 量)Z时,可直接用传感器将被测非电量X转换成电量Y。 X≠即被测非电量X不是传感器所能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2、当Z 量)Z时,就需要在传感器前面增加一个敏感器,把被测非电量X转换为该传 感器能够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量)Z。

教师资格认定《数控技术》教案.docx

精品文档附件四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及其时间 安排 1.回顾, 10min 教案 《数控技术》任课教师 机械专业大三 2 学时专业课教学对象学生计划学时 模块三数控车削工艺与编程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1.熟记数控车床常用 G指令和 M指令的含义; 2.掌握简单零件数控车床编程方法。 车削加工编程指令的应用教学难点固定循环指令 讲授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1) . 数控机床坐标轴的确定:结合PPT图片提问, 根据 PPT上显示的不同数控机床图片,让学生回答 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观察周围同学的反应。根据 被提问学生的表现和周围学生的反应作点评、讲解、加深对数控机总结;床坐标轴的确2) . 工件坐标系的设定方法: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指定方法的理解令设定工件坐标系的区别,回忆上机课怎样介绍G50 指令与 G54 指令的区别的,如何设定并如何在程序 中使用。并根据学生表现做点评和补充; 3) . 数控程序结构及程序段格式:举例讲解;根据

2.新课程内容导入, 3min 3.数控车床编程格式的学习, 7min 4.数控车床编程实务(一), 20min 5.实例一, 10min 6.数控车床编程实务(二) ,25m in PPT上显示的一部分数控加工代码,复习数控编程时 的主要流程及程序段格式。 概括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及本节课要学习的部分, 指出重点、难点,并提醒学生做出相应标记。 讲解要学习的数控车床编程指令的含义及用法: 1) . 数控车床常用的G指令; 2) . 数控车床常用的M指令; 3) . 进给功能指令 F。 针对重要指令书写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1) . 数控车床编程要点; 2) . 快速移动指令 G00; 3) . 直线插补指令 G01; 针对重点,如编程格式,书写板书,并提醒学生做 笔记。 例题一:解读题目要求,引导学生思考方向,让学 生自己动手编制加工程序,在此期间走动观察学生 的掌握情况,并指出问题。最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 题进行答案讲解。 结合例题,课下思考练习一。 1) . 圆弧插补指令 G02, G03: ①采用圆弧终点坐标及圆弧半径R 编程; ②采用圆弧终点坐标及分矢量I 、J 编程; 2) . 简单固定循环指令G90; ① 简单固定循环的含义; ②G90 的使用场合。 针对重点,如编程格式,书写板书,并提醒学生做 精品文档 清晰把握重难 点 打好编程基础 理解简单指令 的用法 掌握编程格式 与编程方法 理解常用指令 的用法

2016-世界古代文明-章节测验参考答案【古代两河流域上、下】

古代两河流域上(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以下哪两条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A、苏伊士河和恒河 ?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苏伊士河和幼发拉底河 ?D、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星期”是以下哪一古代文明发明的时间概念:() ?A、古印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与两河流域早期文化处于同一时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历史上古代两河流域存在多个国家政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乌尔纳姆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中哪一时期的法典:() ?A、亚述王国 ?B、乌尔第一王朝 ?C、乌尔第二王朝 ?D、乌尔第三王朝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备军出现在以下哪一个文明:() ?A、古印度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是在以下哪一组国家中签订的:() ?A、希腊和罗马 ?B、埃及和希腊 ?C、埃及和赫梯 ?D、赫梯和希腊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乌尔纳姆法典》是人类历史上首部成文法典。()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萨尔贡是阿卡德王国第几任国王:() ?A、4 ?B、3 ?C、2 ?D、1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现存的古巴比伦城门被以下哪一国家挖掘和收藏:()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完整word版)教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教案 教师姓名:张宝述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代码:11319074 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 授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64 实验:16(单独开课) 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0 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

2、简述X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概念:(电子的)最大穿入深度、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溅射;掌握概念:散射角(2 )、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二次离子。 2.了解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 3.掌握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4.掌握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5.掌握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6.了解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难点: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散射,溅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二次离子 作业一、教材习题 3-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 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 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 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 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 4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图文配合,学会研读有关图片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留给世界的遗产?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西亚一个古老王国的一部有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你知道这个法典的法规与我们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吗?让我们一起从本课中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6的第1段和图片,思考:两河指的是什么?两河流域指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

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阅读教材P6第2段,思考:两河流域什么时候初步统一? 答案提示: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活动一图片展示:楔形文字,思考: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 答案提示: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1.阅读教材P7第1段,思考: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在位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提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阅读教材P7第2段,思考:为了维护统治,汉谟拉比做了什么?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1.结合教材P7、P8的内容,思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教师总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特殊之处?有什么地位?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课堂小结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古代 两河 流域

最新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植物色素》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块白布和叶子; 2、四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小番茄、各种颜色的花瓣等); 2、小积木,白色棉布每人两份; 3、各种食物:糖果、有颜色的馒头、面粉等; 4、黑板一块、PPT、做彩色面的视频。 教师示范材料:白布,绿叶。 【活动过程】 一、观看魔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观看魔术表演。 (1)你们有没有看过魔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棒的魔术表演,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表演魔术:现在我的魔术开始了,这是什么?(出示白布)那这是什么?(出示叶子)看一看,我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魔术结束,发生了什么现象?(白布变成绿色的了) 2、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觉得这个魔术有趣么?那现在我们自己来尝试变一次。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变“魔术”。 (3)观察自己“魔术”后白布的变化。

老师提问:为什么布会变成绿色的呢?(因为叶子上的绿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结:原来植物的叶子里有绿颜色,它有一个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1、幼儿预测猜想。 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那你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还会不会藏着其他的颜色?(幼儿猜想) 2、幼儿探索验证。 (1)熟悉材料 师:我们现在自己来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体里有没有其他的颜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实也有植物的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逐一介绍材料:胡萝卜、小番茄、柠檬皮青瓜皮杨梅各种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魔术这个本领了,这一次请你们自己来变魔术。道具呢还是有一块白布,然后请你们在箩筐里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放在白布上来变魔术,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变好以后请你在白布上写上你的学号,把它送到这里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请幼儿把变好颜色的布按颜色分类摆放好。 黄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红色的色卡 绿色的色卡 其它 其它 提问: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的呢?(引导幼儿用“我用什么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句式回答)

数控机床教案

数控镗铣床结构与应用 项目任务:1.数控镗铣床的应用。 2.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结构。 3.加工中心的布局和分类。 4.立式加工中心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结构。 5.卧式加工中心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结构。 6.加工中心知识拓展。 第一单元:模块一数控镗铣床的应用 模块二数控铣床 学习目标:1.了解数控铣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2.熟悉数控铣床的应用范围。 3.了解加工中心加工的典型实例。 4.熟知加工中心的特点。 5.熟悉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应用范围。 6.熟知数控铣床的布局及分类。 7.了解XK5750数控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教学重点:1.数控铣床加工的典型案例和应用范围。 2.加工中心加工的特点和典型加工实例。 3.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应用范围。 4.数控铣床的布局及分类。 教学难点:1.加工中心加工的典型实例。 2.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应用范围。 3.立、卧两用数控铣床的布局。 辅助教学:1.多媒体课件 2.微课 单元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模块一数控镗铣床的应用 一、数控铣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1.加工板类零件 图4-1所示为典型的板类零件,主要加工平面、外轮廓、型腔及连接孔系等,适合采用

数控铣床进行加工,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2.加工凸轮类零件 如图4-2所示零件为典型的圆盘凸轮零件,其毛坯为铸件,零件定位基准已加工完成,本工序主要加工凸轮槽的内、外轮廓。该凸轮零件很适合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先粗铣、后精铣。 3.加工模具类零件 图4-3所示的餐盘凸模具为曲面轮廓,适合采用三轴联动的数控铣床加工,先进行粗加工、后进行经精加工。 加工曲面轮廓,其精加工要选用球头铣刀。 二、数控铣床的应用范围 在机械制造业,数控铣床用途广泛,可以加工各种平面、成型表面、螺旋槽、沟槽和孔,也可以加工各种平面曲线轮廓和三维曲面轮廓,例如凸轮、模具、样板等零件。 通常数控铣床所加工的零件,在普通铣床上是难以加工或无法完成的。数控铣床适合应用于一般机械加工、汽车制造、模具制造及航空航天领域。 三、加工中心加工的典型案例 1.加工箱体类零件 图4-4所示的零件属于箱体类零件,主要加工内容包括用铣刀加工平面、用镗刀加工孔系和加工连接孔。通常箱体类零件工艺过程复杂且加工精度要求高,适于采用卧式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2.加工模具类零件 图4-5所示的连杆模具零件,加工内容包括铣削平面、分层铣削连杆外轮廓及孔加工等。先进行粗加工、后进行经精加工,该零件适于采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 3.加工曲面零件 图4-6所示的零件为钛合金材料人工膝关节,是较复杂的曲面类零件,其加工表面为三维曲面,需要采用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通常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早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在交流中逐渐创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对它加以继承和改造后,成为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秆和动物骨头在软泥上所刻,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好像木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经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文字。苏美尔人还把他们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刻在泥板上,成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最古老的史诗。史诗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一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大约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绚丽的文明。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全文共350

0行,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相传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治愈爱妻的思乡病,特地建造了这座超豪华的“天堂”献给她作为礼物。果然,爱妻思念家乡的愁容一扫而光,白皙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缘自于幼发拉底河河水。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星移斗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遂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帝国首领哈里发的皇宫用大理石砌成,城门装饰着精雕细刻的花草、动物图案,窗户镶嵌着彩色玻璃,墙上挂着精美的壁毯;宫廷大院有喷水池,种植奇花异草;夜晚,来自帝国各地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聚集宫中,仙乐飘飘,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宫廷外围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水渠纵横,沃野千里,田禾茂盛。两河沿岸的码头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商船,河畔城市的市场繁荣,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在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自主学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3.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巩固政权: (1)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等级划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图册 (1)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达标训练】 1.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发生在() ①长江流域②黄河流域③印度河流域④恒河流域⑤两河流域⑥尼罗河流域A.①③ B.④⑥ C.③② D.⑤⑥ 2、《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着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3、[法新社巴格达(2003年)4月12日电]“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长江、黄河流域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理解《汉穆拉比法典》在行使国家职能中的作用及重要的历史价值。 2.通过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和王国的更替的学习,初步学习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吉尔伽美什》和《汉穆拉比法典》等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文献解读的能力。 3.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古代东方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明成果,同时懂得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及其职能。 难点:《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分析。 说明: 1.两河流域是现知产生国家最早的地方,国家的出现适应了当时两河流域生产发展的需要和阶级关系变化的需要,并在王国的更替中走向完善。“古代两河流域”作为本教材的开篇之作,让学生理解该地区国家产生及其职能,不仅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两河流域古代文明,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历史概念。故为重点。 2.分析文献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高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伊拉克“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的材料导入。 2001年,伊拉克举行“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纪念楔形文字的诞生。5000年后的今天,闪米特人的后裔仍为祖先发明的楔形文字深感自豪。今天的课,让我们一起领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3.发展: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继位。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大国。 4.目的: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5.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6.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三、导学施教。 1.目标导学一:“河间之地”。 两河流域炎热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两岸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苏美尔人很早就在河流沿岸定居。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之一,苏美尔人在那里种植大麦、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他们掌握了青铜工具,青铜工具日趋普遍。他们还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补足。他们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它们管辖区域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和水源,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 2.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

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检测等基本概念。 2.了解工业检测技术涉及的内容。 3.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4.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5.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检测(Detection)的定义(联系具体、日常生活的例子,如举“操冲秤象”的例子过程来说明检测的定义)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够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二.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明: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检测技术的内容(了解) 四.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 1. 系统框图(0-1) 2. 传感器(Transducer)及定义 3. 显示器 4. 数据处理装置 5. 执行机构 6. 自动检测系统举例(0-2) 五.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举例介绍)

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 3.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 4.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5.发展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六.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阐明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并介绍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举一反三(演示光电开关,提问和讨论可以哪有几种用途,启发!),富于联想,善于借鉴,关心和观察周围的各种机械、电气等设备,重视实验和实训,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有利于提高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一个问题给学生回去思考:举出课堂上演示过的光电开关共有哪几种用途,第二次上课时,回答得越多越好。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完整版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1.数控机床概念 2.数控机床采用的新颖机械结构 3.数控机床按检测系统的分类 一般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的优缺点、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控制: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 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法。 数控机床: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FIP)第五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了如下定义:一种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的处理具有使用号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 二、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传统的生产方法已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1)单件小批量生产——占70%,一般用试切 法,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精度

不高,无法实现自动化。如:普通车、铣、 刨、磨床等 2)工艺流水作业——调整法加工,生产率提 高,精度提高,成本低,品种多,采用组 合机床,多机床配合,环节出现问题,生 产停滞。 3)自动机床:用凸轮控制,适于生产简单工 件,且改型困难 2、社会的需求 1)品种多样化 2)零件精度和形状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3)生产品种的频繁换型 3、技术上的可行性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电子技术的发展 a、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b、各种功能优越件的产生 c、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 3)新颖机械结构的出现 a、滚珠丝杠—代替普通丝杠,动作更灵 活,间隙更小,精度提高 b、滚动导轨—代替滑动导轨,移动灵 活,克服爬行和前冲现象 4)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成果 使机床的刚度更好,主轴转速更高,抗振 性提高 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出现新的生产工具,而在技术上又已具备了条件,于是在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提出应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的设想,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研制工作。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数控机床。 (二) 发展: 1952——1959年,电子管制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案1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 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__幼发拉底河__和__底格里斯河__。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__3500__年起。 1 / 4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__2400__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__汉谟拉比_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__君主专制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无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和__奴隶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两河流域的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