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版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版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版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

(六)2008年省《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渊明独爱菊。自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 (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益: ( 2 )亭亭净植植:

( 3)后鲜有闻鲜: ( 4)宜乎众矣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七)市2007年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八)(广西卷)2007

《爱莲说》)

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后鲜有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

(九)(卷)2007年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10分)

[甲]《饮酒》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莲说》周敦颐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2)亭亭净植()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B飞鸟/相与还

C晋渊明/独爱菊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十)(卷)200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选自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十一)2008年省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噫!菊之爱,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②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未知省市

【甲】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十三)2007市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外直指通豫南

D.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四、主旨理解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的节操、的情趣。

五、背诵默写

1. 《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

2.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3.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 ,。

4.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5. 文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志趣和抱负的一句话

是:,。

8.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六、理解回答:《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七、分析本文写作特点,回答问题

1.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铭颂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开头运用立论,以“,”概括全文主旨。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六、课文理解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有什么作用?

2、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从哪些方面点明陋室不陋呢?

4、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5、作者用:“诸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

6、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四、问题探究

3.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那还写了什么呢?

4、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5、爱菊、爱莲、爱牡丹各比喻怎样的生活态度?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6.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十一、问答题

1、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渊明的生活态度。

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9、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

(噫!菊之爱,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

答:作者将菊花、牡丹和莲花一一人格化,赋予他们不同的道德情操,借花喻人,通过人们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讥讽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展现了作者品性的高洁。

17、“菊之爱,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18 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骈散结合.使人读起来铿锵有力,顿挫有致.

十二、拓展延伸发挥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答: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3、在我们中学生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淘气打仗的同学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

答:中学生应该珍惜易逝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不要为将来的遗憾而饮恨终身.

4、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 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嬴得花中美誉

5、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受.

答:比喻人在浑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主观试题答案自拟.

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补充知识:

1、荷花的别名:芙蓉;芙蕖;水花;君子花

2、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万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曲》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爱莲说》专题练习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发挥题:

1、面对腐朽的社会,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1、用“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2、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

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3、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但要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

4、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填空题:

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4、指出句式:(1)菊之爱:(倒装句)(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5、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属(述)句,第四句属(反问句),第五句是(感叹句)。

6、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质)。

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8、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10、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莲花)

10、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后鲜有闻”中的“”指(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后鲜有闻鲜

③亭亭净植植④濯清涟而不妖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6、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①多②少③树立④洗涤

2、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4、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5、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答案

(六)2008年省

19 、D 本题2分。20 、( l )益―更(更加) ( 2 )植―立(树立)(3)鲜―少(4 )宜―应当(应该,当然) 4 分.每小题1 分,写错字不给分。21. ( l )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本题4 分。每小题题2 分。“远观、袭玩、谓、隐逸”等词为得分点,要落实,少译每一处扣0 . 5 分22、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本题2 分,意思对即可。

(七)市2007年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 21.C(2分) 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八)(广西卷)2007

9、①多②长枝蔓 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菊花的爱好,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九)(卷)2007年

4、(1)简陋的房屋(2)立或树立

5、D

6、对于菊花的爱好,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C

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十)(卷)200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14.本题2分。(1)可

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十一)2008年省市

18.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分)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十二)未知省市

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十三)未知省市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爱莲说中考试题带答案

2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8、“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 4 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4.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______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完整版)《爱莲说》中考考点完全版

爱莲说(八上)(宋)周敦颐 一、原文及重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甚:非常。)蕃.(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只。染:沾染、污秽),濯清涟 ...而不妖.。(濯:洗涤。清涟: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益:更,更加)清,亭亭 ..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树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而:却。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予谓菊,花之隐 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宜:应当。)乎众矣。 二、译文及重点句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三、注音: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蔓(màn)亵(xiè)噫(yì)鲜(xiǎn) 四、积累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一种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活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爱莲说》中体现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3、描写莲高洁质朴(或生长环境)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此句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 洁身自好。与之相反的常见的一句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象征君子的特点正直,豁达大度(或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比喻君子美名远播(或描写莲的芬芳气味)的句子:香远益清。 6、描写莲的高洁风度的句子:亭亭净植。 7、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或本文的中心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生枝节(或长枝节)。 2、香远益清。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清:显得清幽。 六、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少)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鲜外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以外) 远香远益清(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水陆草木之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无实际意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无实际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无实际意义) 渔人甚异之(它,代词,指桃花林的奇景) 七、内容分析: 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2、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主旨) 3、《爱莲说》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作用是衬托莲的高洁可爱的品质。 4、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所比拟的对象。

《爱莲说》中考题汇编(2012-2013年)

(山东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说明:本题2分。 7.【2013年·重庆B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案】 (二)(15分) 9.(4分)(1)沾染(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 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 11.(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

爱莲说中考题及答案

爱莲说中考题及答案 【篇一:2004-2011年《陋室铭》《爱莲说》中考习题 真题汇编】 /p> 2004(河南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 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 即可。2分) (共3分) 2008重庆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 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 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 看法? (4分) 答案:9.(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 大(3)调:调弄, 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 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 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 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 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 (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 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少于两点)(4分) 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 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 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 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 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 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 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 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2015?荷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爱莲说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题:《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题:《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45分)(一) 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爱莲说》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 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2分) 予独爱莲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已:()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译文: 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4分) 答: 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③可爱者甚蕃( )④濯清涟而不妖( ) 9.翻译句子。(4分)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 (六)2008年海南省《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益:( 2 )亭亭净植植: ( 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七)湖北鄂州市2007年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爱莲说》中考题(2013-2016)(附答案)

《爱莲说》中考题(2013-2016) 一、2013重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二、【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水陆草木之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 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13.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三.【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二)爱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②陶后鲜.有闻(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3分) 四、2014枣庄市二、阅读(共50分)(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8——13题。(18分) (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 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 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 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侵晓 ..窥檐语⑵可爱者甚蕃.⑶芙蕖则不然.⑷自夏徂.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语文《爱莲说》中考试题集锦

《爱莲说》中考试题集锦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

《爱莲说》中考试题集训 一、河北省(09)《爱莲说》略;《与朱元思书》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分) (1)出淤泥而不染而.()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 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二、湖州市(09浙江省)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 分)

三、2008年海南省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l)香远益.清()( 2 )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 文: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答: 2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4分) 2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欢哪种花?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3分)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

《陋室铭》中考题汇编 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代。(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 ..之乱耳() ..()④)无丝竹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2008年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4.解释 ..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 16.将下列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4分)

陋室铭 爱莲说中考题

一、阅读(58分) (一)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代。(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 ..之乱耳()..()④无丝竹 (5)可以调.素琴(6)何陋之.有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样的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②陶后鲜有 闻(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文: 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 答: 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 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 (一)2007河南省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 (2)惟吾德馨德馨: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2008年泉州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代。(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三)2008重庆市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爱莲说中考题

1.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成长环境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体态,香气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侵犯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风度,气质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理全文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说明莲身处污浊环境不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庸俗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说明莲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说明莲正直不屈.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说明莲有美好的姿质.美名远播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总说莲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解析

《爱莲说》中考真题汇编 (一) ( 2007百色市)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5. 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 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 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 3分) (二) (2010年重庆市)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 可爱者甚蕃( ② 不蔓不枝 ( 下列“之”字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 花之隐逸者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之爱 翻译下列句子。(4分) 2. A. B. C. D. 3. 2分) ) ) 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 “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可只谈原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三)(2010年湖南长沙) ⑵亭亭净植() ⑶(3)出淤泥而不染(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 “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 2 分) 1. 解释加点的 字。 (1) (2) (3)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 (4 分) ( ( 2. 翻译句子。(4分,每小题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 分)

《陋室铭》中借 中借 __________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 表达 ;韩愈在《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颐借“莲”表达 —

《爱莲说》最全中考试题汇编

2010年《爱莲说》中考试题 2010长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1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