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电路实验报告2016.

合工大电路实验报告2016.
合工大电路实验报告2016.

电路分析基础

实验指导

2016.3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使用

1.1万用表

万用表是一种多用途的电工仪表,最常用的万用表,具有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电阻值等功能。万用表可分为指针式和数字式万用表,图1为指针式万用表,图2为数字式万用表,万用表的型号很多,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使用方法也基本相同。

一、使用方法

1、电阻的测量方法

步骤一:连接表棒。将表棒插入万用表的正负接线柱上;

步骤二:调零。将表棒的两端相接触,调节欧姆条正电位器,使指针准确地指在欧姆刻度的零位上;

步骤三:档位选择。将转换开关旋至欧姆档的范围内;开始尽量选大的范围,测量后根据阻值再进行选择适当的范围。

步骤四:测量电阻。将表棒分开去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2、直流、交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

步骤一:连接表棒。

步骤二:档位选择。如果测直流电压将转换开关旋至直流电压档的范围内,测交流电压就旋至交流电压档范围内,测直流电流就将旋至直流电流档的范围内;

步骤三:量程选择。估算后选择档位的适当量程;

步骤四:测量并读数。将表棒接入电路,根据指针偏转,读出待测电压的大小。

二、注意事项

1、如果用数字表测量时,被测的量小,档位放的太大,就会出现小数点的位数太多。如果被测量的量大,档位放的太小,这时测量结果数字就为“1”,这说明档位太小,被测的量太大,数值溢出了,需换大档位。

2、测量电阻时,若用指针表,首先要将两只表笔短路,用调零旋钮将表针调到零,然后再测量。测量时,两手不应同时接触电阻两端,否则相当于在被测电阻两端并联一个人体电阻,而产生误差。

3、测量出的电阻值是档位值乘上指针的读数。如果用数字表测量电阻时,电阻值可以直接读出。

4、每次使用前应将转换开关调节在正确位置上再开始测量。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时,万用表要并联在被测支路上。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万用表要串联在被测支路中。

5、应该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即每当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转换开关放在最高交流电压档位上。

1.2 WYK-303B3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1.概述

WYK-303B3型直流稳压稳流电源是0~30V、0~3A双路可调,单路5V/3A固定输出的三支路输出稳压稳流电源。本电源具有主从串联、并联、电阻遥控、电压遥控等功能。是一种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本产品可广泛用于工厂、学校、研究所、实验室及国民经济各部门。

2.性能指标

同时输出路数:3;

可调输出电压/电流:0-30V/0-3A;

固定输出电压/电流:5V/3A;

电压调整率:≤5?10-3;

波纹电压:≤2mV。

3、面板介绍

该稳压电源为双路可调输出30V、3A。主、从二路电源可以独立输出互不影响,也可串联或并联输出。串联时,输出电压为两路输出电压之和;并联时,输出电压为主路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为两路输出电流之和。该稳压电源面板如图所示。

(1)电源开关:按下时,电源接通。

(2)从路输出端口接线柱:“-”端口是输出电源负极;“+”端口是输出电源正极;“地”端口是与机壳和大地相连(一般使用时可以不接)。

(3)主路输出端口接线柱:“-”端口是输出电源负极;“+”端口是输出电源正极;“地”端口是与机壳和大地相连(一般使用时可以不接)。

(4)固定输出端口接线柱:“-”和“+”端口输出一个为5V的固定电压值。

(5)主、从路电源独立、串联、并联使用选择开关:

①全部弹出:主、从电源独立使用,左边控制从路,右边控制主路;②全部按入:并联使用;③

从路按入,主路弹出:串联使用。

(6)主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主路输出电压的大小,当电源置于串联时同时调节从路输出电压的大小。

(7)主路输出电流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主路最大输出电流,当电源置于并联运行时同时调节从路输出电流大小。

(8)主路稳压状态指示灯:该灯亮时表示主路电源输出处于稳压状态。

(9)主路稳流状态指示灯:该灯亮时表示主路电源输出处于稳流状态。

(10)从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从路输出电压的大小,当电源处于串联或并联时不起作用。(11)从路输出电流调节旋钮:用于调节从路最大输出电流,当外负载电流超过设定时将被限制,电源置于并联使用时不起作用。

(12)从路稳压状态指示灯:该灯亮时表示从路电源输出处于稳压状态。

(13)从路稳流状态指示灯:该灯亮时表示从路电源输出处于稳流状态。

4、使用方法

(1)独立使用:(作为稳压源使用)

以从路为例,把主、从路电源独立、串联、并联使用选择开关全部弹出;将从路输出电流调节旋钮(11)

路输出电压,再用同样的方法调节主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6);然后关闭电源,将“-”,“+”接线柱用导线接入电路。

(2)串联使用:

主、从路控制开关从路按入,主路弹出;把从路输出端接线柱“+”端和主路输出端接线柱“-”端用导线相连;根据使用情况,调节主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6)或主路输出电流调节旋钮(7),至所需要的数量值。

注意:在两路电源串联之前,应先检查主路和从路电源的负端或正端是否与接地端相连,若有,则应将其断开,否则两路电源串联时将造成短路。

(3)并联使用:

主、从路控制开关全部按入;把从路输出端接线柱“+”端和主路输出端接线柱“+”端用导线相连,从路输出端接线柱“-”端和主路输出端接线柱“-”端用导线相连;根据使用情况,调节主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6)至所需要的数量值。

a.接入电路使用。

注意:当作电压输出时,此时的输出电压由主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6)调节,从路电压完全跟踪主路电压,从路输出电压调节旋钮(10)不起作用;当用作电流输出时,此时最大输出电流为两路输出电流之和。

5、注意事项

(1)作为稳压源使用时,将主、从路的输出电流调节旋钮顺时针调足,将主、从路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逆时针调足,再调节输出电压调节旋钮至所需要的电压;

(2)作为稳流源使用时,将主、从路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顺时针调足,将主、从路的输出电流调节旋钮逆时针调足,再调节输出电流调节旋钮至所需要的电流;

(3)在开机或调压调流过程中,继电器发出“喀”的声音属正常现象;

当输出发生短路时,应尽早发现,并关掉电源将故障排除。

1.3 DF1641A函数发生器

1.概述

函数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斜波和脉冲波等信号的装置。常用于科研、生产、维修和实验中。例如在教学实验中,常使用函数发生器的输出波形作为标准输入信号。

2.性能指标

频率范围:0.1Hz—2MHz

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正向或负

向脉冲波、正向或负向锯齿波

方波前沿:≤100ns

正弦波失真:10Hz—100kHz ≤1%。

电压输出幅度:≥20V P-P(空载)

输出阻抗:50Ω

输出衰减:20dB、40dB、60dB。

频率计测量范围:1Hz—10MHz。

电源适应范围:220V±10%,频率:50Hz±2Hz。

功率:10VA。

3、面板介绍及使用说明

图1 DF1641A函数发生器面板图

使用说明:(以输出1KHz、5V的方波为例)

第一步:按下电源开关(1),接通电源。

第二步:选择输出波形类别。通过波形选择开关(13)的三个按键,可分别用来选择正弦波、三角波、

注意:输出波形必须由信号输出端(7)输出。TTL/CMOS输出端(6)输出不受波形选择的影响。

第二步:选择输出波形频率。本仪器所有内部产生的频率或外测频率都在数字显示(19)中用数字(6位LED)显示,频率单位(Hz,kHz)用两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指示,灯亮有效。闸门显示器指示灯(17)不断闪烁,说明频率计正在工作,当频率溢出指示灯(18)亮,说明频率超出6位LED所显示的范围。

根据需要输出的频率,首先在频率选择开关(14)共7

输出可能在100Hz—2kHz之间的某个频率点。同时注意外接输入(3)中

“弹开”位置。然后由频率调节旋钮(2)进行频率粗调。

第三步:选择输出波形幅度。调节斜波倒置开关/幅度调节旋钮(9)具有两个功能,在不拉出的状态下,用来调整输出电压幅度大小。由于本仪器没有电压输出幅度的显示,因此需要借助于示波器来测量输出电压的幅度(参考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一边看示波器的显示幅度,一边调节幅度调节旋钮(9)使函数发生器产生5V电压。

当输出信号幅度太大,则需要通过输出衰减旋钮(8

20dB,即将输出信号衰减1/1040dB,即将输出信号衰减1/100。

60dB,即将输出信号衰减1/1000。但电路实验中一般

不使用输出衰减旋钮。

4、特殊使用说明

1)斜波、脉冲波的产生:斜波、脉冲波调节旋钮(12)具有两个功能,在该旋纽不拉出的状态下,输出波形对称。在拉出状态下,可以改变输出波形的对称性,产生斜波、脉钟波,且方波占空比可调。当输出为三角波时,调节此旋纽,产生斜波。对称度调节范围:95:5—5:95。当输出为方波时,调节此旋纽,产生脉冲波。占空比调节范围:95:5—5:95。

注意:当输出为正弦波时,不宜拉出此旋纽。

2)输出波形反向:将波形倒置开关、幅度调节旋钮(9)拉出,波形反向。

3)测量外部输入信号频率:首先将被测信号由计数器输入端(4)输入,然后将外接输入(3)中

按键按下,由LED显示外测信号频率。

注意: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应在:1Hz—10MHz;被测信号电压幅度应在:100mV—15V范围内。当被测

信号电压幅度大于15V时,需将外接输入衰减20dB(320dB。

4)输出TTL波形:需要输出波形为TTL时,应由TTL/CMOS输出端(6)输出。

5)改变输出波形的直流偏移量:直流偏置调节旋钮(11)具有两个功能,在不拉出的状态下,输出波形的直流电位为零。拉出此旋纽,可设定任何波形的直流工作点,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输出波形的直流偏移:0—±10V。

6)实现外接输入电压控制输出频率:将控制信号(DC—1kHz)由VCF输入端(5)输入,改变控制信号的幅度(-5V—0V),就可以改变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

5.注意事项

1)函数发生器面板上显示的输出频率,仅供参考。要精确测量输出频率,需要其它设备,比如示波器或者频率计。

2)输出频率的粗略读取,以显示值结合频率单位读取,与频率波段按键无关。比如显示12.9,频率单位灯“kHz”点亮,应读为12.9kHz,不需要观察是哪个频段按键被按下。

3)函数发生器作为信号源使用时,输出端不能被短接。

1.4 YB4320F型示波器

1.示波器概述

示波器是一种应用于科研、生产实践和实验教学的综合性测量仪器。它可用来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并定量测试被测波形的参数,如幅度、频率、相位和脉宽等。本节将简单介绍YB4320型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性能指标

尺寸重量150×310×440(高×宽×深)8kg

用电电源AC:220V±10%

带宽:DC~20MHz(-3db)

Y轴偏转系数:1mV/div-5V/div,1-2-5进制分12档,误差±5%

上升时间:5mV-5V/div 约17.5ns、1mV-2mV/div 约35ns

扫描线性误差:×1:±8%,扩展×10:±15%

电平锁定或交替触发:50Hz-20MHz 2div 外0.25V

阈值:TTL电平(负电平加亮)

波形:方波

幅度:2Vp-p±2%

频率:1KHz±2%

3、面板介绍

图1 VB4320F型示波器面板图

(1)电源开关:开关置“1”时,指示灯发绿光,经预热后,仪器即可正常工作。

(2)电源指示灯。

(3)光迹位移旋钮:调节光迹与水平刻度线平行。

(4)聚焦调节旋钮:调节轨迹清晰程度。一般调到中间就合适。

(5)辉度调节旋钮:顺时针方向转动亮度加强,反之减弱。一般调到中间就合适。

(6)(11)垂直灵敏度调节旋钮:用于选择垂直偏转灵敏度的调节。

(7)(12)交流/直流切换按钮:“交流AC”为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连接由电容器来耦合;“直流DC”

为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直接耦合。

(8)(14)接地按钮:按下后相应通道接地。

(9)通道1输入端:用于垂直方向的输入。在X—Y方式时输入端的信号成为X轴信号。

(13)通道2输入端:和通道1一样,但在X—Y方式时输入端的信号仍为Y轴信号。

(10)(15)微调:用以改变垂直放大器的增益,当“微调”旋钮顺时针旋至最大时,即处于校准位置,增益最大。

(16) TIME/DIV:主扫描时间因数开关,扫描速率范围由0.1μs—0.5s/div按1—2—5进位分二十一档,可

根据被测信号频率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档级。

(17)接地。

(18)扫描微调旋钮:用于连续调节时基扫描速率,当该旋钮顺时针方向旋至最大位置,即处于“校准”状态。微调扫描的调节范围大于2.5倍。

(19)触发极性开关:弹起为上升沿触发,按下为下降沿触发。

(20)外输入插座:外部触发信号的输入。

(21)交替触发:在双踪交替显示时,触发信号来自于两个垂直通道,此方式可用于同时观察两路不相关信号。

(22)耦合方式选择按钮:用来选择AC、DC、TV和高频抑制。

(23)触发源选择开关:“CH1”为通道1信号为触发信号;“CH2”为通道2信号为触发信号;“电源触发”为电源为触发信号;“外接触发”为外输入端触发信号是外部信号,用于特殊信号的触发。

(24)X—Y控制键:按下此键,CH1为X轴输入端,CH2为Y轴输入端。

(25)触发方式开关:“自动”是在没有信号输入时,屏幕上仍然可以显示扫描基线;“常态”为有信号才能扫描,否则屏幕上无扫描线显示。

(26)电平锁定:无论信号如何变化,触发电平自动保持在最佳位置,无需人工调节。

(27)触发电平旋钮:用于调节被测信号在某选定电平触发。

(28)释抑:当信号波形复杂,用电平旋钮不能稳定触发时,可用“释抑”旋钮使波形稳定同步。

(29)水平位移旋钮:用以调节信号波形在水平方向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光点或信号波形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30)×5扩展:按下波形将水平扩展5倍。

(31)CH2反向:按下时CH2输出波形反向。

(32)(34)垂直移位旋钮:用以调节屏幕上光点或信号波形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光点或信号波形向上移,反之向下移。

(33)垂直方式工作开关:“CH1”为屏幕上仅显示CH1的信号;“CH2”为屏幕上仅显示CH2的信号;“双踪”为以交替或断续方式,同时显示CH1和CH2的信号波形;“叠加”为显示CH1和CH2的信号波形的代数和。

(35)断续方式:CH1、CH2二个通道按断续方式工作,断续频率为250kHz。适用于显示较低频率信号波形。

4、使用方法

第一步:按下电源(1),调节聚焦调节旋钮(4)及辉度调节旋钮(5),使显示的光迹稳定、清晰;

第二步:通道及波形选择。选择使用通道(如CH1,以下的步骤都是基于该通道),调节垂直方式工作开关(33)至“CH1”,接入函数发生器,将两根电缆分别连到函数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示波器的CH1输入端,并将黑色地端与黑色地端相连,红色信号端与红色信号端相连,产生所需的波形(如5V、1KHz的正弦波,参照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选择触发方式。根据需要选择触发方式,通常可先置“自动”触发方式,触发方式开关(25)按下。

第四步:选择触发源。当信号从CH1端输入时,属于单踪显示,触发源选择开关(23)应选“CH1”。

第五步:选择工作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工作方式,如选择“AC”,就弹起交流/直流切换按钮(7);

第六步:幅度调节。根据信号的幅度大小估计显示波形幅度(一般在5个方格左右),调节CH1垂直灵敏度调节旋钮(6)及微调旋钮(10),例如:如果输入信号幅度为5V,则把垂直灵敏度调节旋钮(6)打到1V位置,表示显示屏中小方格的竖直边长代表1V,这样会得到上下峰值差为5个小方格的波形,若旋钮(6)打到2V位置,则得到上下峰值差为2.5个小方格的波形;

第七步:扫描时间调节(即频率调节)。根据信号的频率大小估计显示波形周期(一般在8个方格左右),调节扫描时间因数开关(16)及微调旋钮(18),例如:如果输入信号频率是1KHz,对应周期是1ms,则把扫描时间因数开关(16)打到0.1ms,此时显示屏中小方格的水平边长代表0.1ms,这样会得到周期为10个方格的波形,若开关(16)打到0.2ms,则得到周期为5个小方格的波形;第八步:调节光迹位移旋钮(3)和水平位移旋钮(29),使屏幕上显示的信号波形至适当的位置,调节触发电平旋钮(27)使输出波形镇定,接入电路使用。

注意:这里只是举例说明CH1单踪显示时的示波器使用方法,由于示波器常用的显示方式有三种:单踪、双踪和叠加,单踪显示时有CH1和CH2显示方式,作CH2单踪显示的示波器使用方法与CH1基本相同;作

双踪显示时,通常采用交替触发方式。

5、注意事项

(1)输入端不应馈入超过技术参数所规定的电压;

(2)显示光点的辉度不宜过亮,以免损伤屏幕;

实验内容:

1,在实验箱中任意选择三个电阻,分别用万用表测量其阻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用稳流源主从支路分别输出6伏特和12伏特的电压,用万用表配合完成。

3,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下列信号,并用示波器观察其波形。

a.频率为1kHz, 5V, 方波;

b.频率为3kHz, 2V, 正弦波;

c.频率为100Hz, 3V, 三角波,占空比20;

d.频率为11kHz, 8V, 脉冲信号,占空比15;

实验二 叠加原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

2、通过实验证明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二、实验设备

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2、指针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各一块

3、实验电路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

由叠加原理,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在电路的任何部分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等于这些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当1E 和2E 同时作用时,在某一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I ,应为1E 单独作用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I '和2E 单独作用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I ''之和,即I =I '+I ''。实验中可将电流表串联接入到所研究的支路中,分别测量出在1E 和2E 单独作用时,以及它们共

同作用时的电流值,加以验证叠加原理。

2

图1-1叠加原理实验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

参见本书的仪器仪表说明部分,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 2、验证叠加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1E 、2E 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给。1E 、2E 两电源是否作用与电路,分别由开关1S 、2S 来控制。实验前先检查电路,调节两路稳压电源使V 121=E 、V 62=E ,进行以下测试,并将数据填入表1-1中。

(1)1E 单独作用时(1S 置“1”处,2S 置“'2”处),测量各支路的电流。 (2)2E 单独作用时(1S 置“1'”处,2S 置“2”处),测量各支路的电流。

(3)1E 、2E 共同作用时(1S 置“1”处,2S 置“2”处),测量各支路的电流。

五、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本书对稳压电源的介绍,掌握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认真阅读本书对万用表的介绍,掌握测量直流电压、电流,交流电压及电阻值的使用方法。

3、复习叠加原理的理论说明,根据实验电路及元件参数进行计算。

六、实验结果分析

1、分析表1-1中的测量结果,验证叠加原理。

2、根据图1-1所示的实验电路。理论计算出上述所测量的值,并加以比较。

3、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七、思考题

1、使用稳压电源时应该注意哪几点?

2、使用万用表时应该注意哪几点?

3、叠加原理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4、如果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实验应如何进行?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

2、用实验数据验证戴维南定理,加深对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3、掌握测量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2、指针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各一块

3、电流表一块

4.、实验电路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

由戴维南定理,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就其端口来看,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该电压源等于网络的开路电压Uoc,该电阻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所得的网络等效电阻Ri。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现在主要研究其中的A’-R L-B’支路,那么可以把这个支路以外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以AB为端口的有源单口网络,在把这个单口网络等效为Uoc和Ri串联的支路,最后再与R L构成等效电路如图2-2所示。

1k

Ω

图2-1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图2-2 戴维南等效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按图2-1接线,c端与c’端接通电源Us,A端与A’端断开,B与B’端断开,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即测量A、B两端的电压,记入表2-1中。从而求得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的电压源电压。

2、测含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

按图2-1接线,c端与c’端接通电源Us,A端与A’端断开,B与B’端断开,在A、B两端用一个电流表连接起来,即用电流表测量含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记入表2-2中。

3、测含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Ri。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入表2-1中:

(1)根据上面步骤1和步骤2的测量结果——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和含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的测量值,由Ri=Uoc/Isc计算得到Ri。

(2)按图2-1接线,c端与c’端用导线连接(去掉电源),A端与A’端断开,B与B’端断开,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Ri。

(3)重复步骤1,断开R L,测A、B两端开路电压Uoc。再将R L接入电路,即用导线连接A端与A’端,B端与B’端。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负载R L两端电压U L,调节可变电阻R L使得U L=0.5*Uoc,则有Ri=R L,填入表2-1。

表2-1 数据记录与计算

4、验证戴维南定理。A端与B端之间分别接电阻100Ω和200Ω,C端与C’端之间接通电源Us,分别测量负载两端的电压U L和流过负载I L的电流,填入表2-2中,通过测量值和计算值的比较来验证戴维南定理。

表2-2 数据记录与计算

五、预习要求

1. 认真阅读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学会自己连接实验电路的技能。

2. 复习戴维南定理的理论说明。

3. 根据实验电路及元件参数进行电路计算。

六、实验结果分析

1.分析比较表2-1、表2-2的测量结果,验证戴维南定理。

2.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七、思考题

1.使用戴维南定理的条件是什么?

2.要得到戴维南等效电路需要知道那几个量?

自控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III)

一、实验名称: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 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2. 设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 四、实验原理 1. 系统结构如图3-1 图3-1 其中G c(s)为校正环节,可放置在系统模型中来实现,也可使用模拟电路的方式由模拟机来实现。 2. 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2 图3-2 各电阻电容取值 R3=2MΩ R4=510KΩ R5=2MΩ C1=0.47μF C2=0.47μF 3. 未加校正时G c s=1 (a >1) 4. 加串联超前校正时G c s=aTs+1 Ts+1 给定 a = 2.44 , T = 0.26 , 则G c s=0.63s+1 0.26s+1 (0

(1)未加校正 (2)超前校正 (3)滞后校正

3. 系统波特图 (1)未加校正环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4 s2+s (2)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2.52s+4 0.26s3+1.26s2+s

(3)串联滞后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40s+4 83.33s3 + 84.33s2+s 六、数据分析 1、无论是串入何种校正环节,或者是否串入校正环节,系统最终都会进入稳态,即三个系统都是稳定系统。 2、超前校正:系统比未加校正时调节时间短,即系统快速性变好了,而且超调量也减小了。从频率角度来看,戒指频率减小,相位稳定域度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好。

光纤传感器的设计1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 姓名: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题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传感器设计实验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及应用; 2.了解光纤传感器设计实验系统的补偿机理,验证补偿效果; 3.设计光纤位移传感器,给出定标曲线。 三、实验仪器: 光纤传感设计实验系统主机、三光纤补偿式传感探头、精密机械调节架。 四、实验原理(原理图、公式推导和文字说明): 图1 在纤端出射光场的远场区,为简便计,可用接收光纤端面中心点处的光强来作为整个纤芯面上的平均光强。在这种近似下,得到在接收光纤终端所探测到的光强公式为 2 022(,)exp[](2)(2) SI d I x d x x πωω=?- (1) 考虑到光纤的本征损耗,光纤所接收到的反射光强可进一步表示为 00(,)(,)I x d I K KRf x d = 式中 I 0——注入光源光纤的光强; K 0,K ——光源光纤和反射接收光纤的本征损耗系数; R ——反射器的反射系数;

d ——两光纤的间距; f (x ,d )——反射式特性调制函数。结合式(1),f (x ,d )由下式给出,即 22 022(,)exp[](2)(2) a d f x d x x πωω=?- 其中 3/2 00 ()[1()] x x a a ωξ =+ 为了避免光源起伏和光纤损耗变化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采用了双路接收的主动补偿方式可有效地补偿光源强度的变化、反射体反射率的变化以及光纤损耗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补偿式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由图1给出。由(1)式可知 1002 00(,)(,) (,2)(,2)I x d I K KRf x d I x d I K KRf x d =?? =? 则两路接收光纤接收光强之比为 ]) 2()2(exp[22 221x d d I I ω--= 通过实验建立两路接收光强的比值与位移的关系(标定)后,即可实现补 偿式位移测量。

传感器实验报告1

机 械 工 程 测 试 实 验 报 告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系 专业班级: 机制122 学生姓名: 黄余林 龙杰 李刚 孙龙宇 朱国帅 实验日期: 备,

目录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1 1 .1 实验目的????????????????????????????????????????????????????????????????????????????????????????????????????????1 1. 2 实验原理????????????????????????????????????????????????????????????????????????????????????????????????????????1 1. 3 实验原理????????????????????????????????????????????????????????????????????????????????????????????????????????1 1. 4 实验步骤????????????????????????????????????????????????????????????????????????????????????????????????????????1 1. 5 注意事项????????????????????????????????????????????????????????????????????????????????????????????????????????3 1. 6试验数据?????????????????????????????????????????????????????????????????????????????????????????????????????????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传感器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 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 三. 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 压U02=EK/ε2。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 五. 实验步骤: ① 按要求将应变式传感器装与传感器模板上。 ② 按要求进行电路接线,将两个应变片接入桥路。 ③ 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六.实验数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0.3639,非线性误差为δf1=Δm/Y F.s =1.112/65=1.71% 七、思考题: 1、半桥侧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 (1)对边 (2)邻边。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 (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答:都是。但是调零值可以通过记录最初的非零值来消除此误差

金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一. 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路的标定。 二. 基本原理: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 三. 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 电子秤。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15V 电源、± 4V 电源 五. 实验步骤: 1、按实验一中2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图1-2将四个应变片按正确的接法接成全桥形式,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0.00V 。 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200V(2V 档测显)或-0.200V 。 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法码,调节电器Rw4(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V 或—0。000V 。 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就可秤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1,非线性误差为δ f1=Δm/Y F.s =0

传感器实训心得体会.doc

传感器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训心得 实训报告 学了一学期的传感器实训心得体会)传感器,在最后期末的时候我们也参加了传感器这一学科的实训,收获还是颇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后,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们受益匪浅.做实验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这样,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就是使我们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我们初步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的能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这次实习的却让我加深了对各种传感器的了解和它们各自的原理,而且还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做实验的时候,连接电路是必须有的程序,也是最重要的,而连接电路时最重要的就是细心。我们俩最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并没有多注意,还是比较细心,但当我们把电路连接好通电后发现我们并不能得到数据,不管怎么调节都不对,后来才知道是我们电路连接错了,然

后我们心里也难免有点失落,因为毕竟是辛辛苦苦连了这么久的电路居然是错了,最后我们就只有在认真检查一次,看错啊你处在哪里。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就更加细心了。以上就是我们组两人对这次实训最大的感触,下次实训虽然不是一样的学科,但实验中的经验和感受或许会有相似的,我们会将这次的经验用到下次,经验不断积累就是我们实训最大的收获。 篇二:传感器实训报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技能实习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10机工A2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杨淑珍 日期:2013年6月24日~7月7日 项目五:转子台转速测量及振动监控系统。 (一)内容 设计一个转子台的振动检测系统,能实时测量转子台工作时的振动信号(振幅)并实时显示转速,当振幅超过规定值时,报警。具体要求: 1.能测量振动信号并显示波形,若振动超过限值,报警(软硬件报警); 2.能测量并显示转子的转速; 3.限值均由用户可设定(最好以对话框方式设置,软件重新打开后,能记住上次的设置结果);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

穿销单元工件穿销实验报告 一、前言 模块化柔性制造综合实训系统最大特点是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综合性和系统性,又兼顾模块化特征。综合性体现在机器人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PLC工控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而系统性指的是,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统模块化结构,各工作单元是相对独立的模块,并具有较强的互换性。可根据实训需要或工作任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安装和调试,达到模拟生产性功能和整合学习功能的目标,十分适合教学实训考核或技能竞赛的需要。 通过该系统,学生经过实验了解生产实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创新性的和可参与性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发和集成技术,帮助学生从系统整体角度去认识系统各组成部分,从而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控制原理。可以促进学生在掌握PLC技术及PLC网络技术、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并对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高级语言编程等技能得到实际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能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提高。体现整体柔性系统教学的先进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PLC的工作原理; 2、掌握PLC编程与操作方法; 3、了解气缸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4、掌握PLC进行简单装配控制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 1、模块化柔性制造综合实训系统一套; 2、安装西门子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SP6的计算机一台; 3、西门子S7-200 PLC编程电缆一条。 四、实验原理 学生可通过实验验证工业现场中如何使用PLC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我公司提供PLC源程序,学生可在源程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编程,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编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二) 自动化1204班蔡华轩 U2 吴昊 U5 实验七: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利用平板电容C=εA/d 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 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A、d 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ε变)测微小位移(变d)和测量液位(变A)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相敏 检波、滤波模板、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 四、实验步骤: 1、按图6-4 安装示意图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 2、将电容传感器连线插入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实验线路见图7-1。图 7-1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01 与数显表单元Vi 相接(插入主控 箱Vi 孔),Rw 调节到中间位置。 4、接入±15V 电源,旋动测微头推进电容传感器动极板位置,每间隔 记下位移X 与输出电压值,填入表7-1。

5、根据表7-1 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 和非线性误差δf。 图(7-1) 五、思考题: 试设计利用ε的变化测谷物湿度的传感器原理及结构,并叙述一 下在此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原理:通过湿度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从而影响电容的大小通过电压表现出来,建立起电压变化与湿度的关系从而起到湿度传感器的作用;结构:与电容传感器的结构答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容面板的面积应适当增大使测量灵敏度更好;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还应包括测量误差,温度对测量的影响等

六:实验数据处理 由excle处理后得图线可知:系统灵敏度S= 非线性误差δf=353=% 实验八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霍尔式传感器是一种磁敏传感器,基于霍尔效应原理工作。 它将被测量的磁场变化(或以磁场为媒体)转换成电动势输出。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H=KH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 运动时,它就可以进行位移测量。图8-1 霍尔效应原理

合肥工业大学信息隐藏实验报告 完整代码版.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隐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信息安全13-1班 学生姓名及学号 马骏 2013211869 课程教学班号 任课教师 郑淑丽 实验指导教师 郑淑丽 实验地点 20 ~20 学年第学期

实验1 BMP位图信息隐藏 一、实验目的 学习BMP格式文件,并编程实现对位图文件信息隐藏 二、实验要求 将TXT文件嵌入BMP 文件中 三、问题描述 1、BMP位图文件的格式? 2、有哪几种方法隐藏信息,分别采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 3、随机选取如何避免“碰撞”的出现 四、算法思想 1、BMP位图文件格式 0000h~0001h 2字节-------------------------bm的ASC码 0002h~0005h 4字节-------------------------文件大小102718字节 0006h~0009h 4字节-------------------------全为0 000Ah~000Dh 4字节-------------------------偏移量118字节 000Eh~0011h 4字节-------------------------位图信息块大小40字节 0012h~0015h 4字节-------------------------宽450 0016h~0019h 4字节-------------------------高450 001Ah~001Bh 2字节-------------------------恒为01h 00h 001Ch~001Dh 2字节-------------------------颜色所占二进制位数值04h 00h=4 16色位图 001Eh~0021h 4字节-------------------------压缩方式=0无压缩 0022h~0025h 4字节-------------------------图像数据区大小102600字节 0026h~0029h 4字节-------------------------水平每米多少像素39个 002Ah~002Dh 4字节-------------------------垂直每米多少像素39个 002Eh~0031h 4字节-------------------------图像所用颜色数=0 0032h~0035h 4字节-------------------------重要颜色数=0 0036h~0076h 64字节-------------------------颜色表

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 l、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光学系统组装调试实验; 2、发光二极管驱动及探测器接收实验; 3、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测压力原理实验。 三、实验仪器 1、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仪1台 2、气压计1个 3、气压源l套 4、光纤1根 5、2#迭插头对若干 6、电源线1根 四、实验原理 通常按光纤在传感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光纤传感器分成功能型(或 称为传感型)和非功能型(传光型、结构型)两大类。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使 用单模光纤,它在传感器中不仅起传导光的作用,而且又是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但这类传感器的制造上技术难度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且调试困难。 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本身只起传光作用,并不是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它是利用在光纤端面或在两根光纤中间放置光学材料、机械式或光学式的敏感元件感受被测物理量的变化,使透射光或反射光强度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这种传感器也叫传输回路型光纤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纤把测量对象辐射的光信号或测量对象反射、散射的光信号直接传导到光电元件上,实现对被测物理量的检测。为了得到较大的受光量和传输光的功率,这种传感器所使用的光纤主要是孔径大的阶跃型多模光纤。光纤传感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技术上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应用,但灵敏度较低,测量精度也不高。 本实验仪所用到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属于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本实验仪重点研究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电路设计。在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中,光纤本身作为信号的传输线,利用压力一电一光一光一电的转换来实现压力的测量。主要应用在恶劣环境中,用光纤代替普通电缆传送信号,可以大大提高压力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测量精度。 相关参数: l、光源 高亮度白光LED,直径5mm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测控1201 班 小组成员:加桑扎西,黄承德 学生:加桑扎西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 年7 月12日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

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依据该原理可制成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子称。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

自控实验报告-系统校正

西安邮电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三系统校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熟悉掌握典型校正环节的模拟电路构成方法。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1.未校正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1 2.校正前系统的参考模拟方框图 图2 3.校正后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3 4.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图4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2接线 (2)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将曲线和参数记录出来。 2.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4接线

(2)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以及调节时间。 四.实验结果 未校正系统 理论值σ% = 60.4% t s = 3.5s 测量值σ% = 60% t s = 2.8s 校正后系统 理论值σ% = 16.3% t s = 0.35s 测量值σ% = 5% t s = 0.42s

五.心得体会 在课本的第六章,我们学习了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以及复合校正等矫正方法,相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难一些,做起实验来也不容易上手。试验期间,遇到了很多难题,反复调整修改甚至把连接好的电路全都拆了重连,最后终于完成了实验。相对于之前的几次试验,这次实验师最让人头疼的,幸好之前积累了些经验,才使得我们这次实验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但是也并不轻松。 虽然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我们却收获的更多,线性系统的校正是自动控制原理中重要的部分,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再加上实验课的实践,我终于对这些内容有个系统的理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913110200229 姓名:杨薛磊 序号: 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73809

-150-100 -50 5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1、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 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 i f i o R R U U -=TS 1 CS R 1Z Z U U i i f i 0-=-=-=15 20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K = R f /R 1,T = R f C, (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 T=0.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 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2.28, 1 TS K )s (R )s (C +-=

光纤传感器基础实验

光纤传感器基础实验 王帅 (哈尔滨工程大学13-3班75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光纤传感实验仪开发研制的目的是将光纤传感这一现代技术进行广泛的普及和渗透。了解光纤传感仪试验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习和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光纤端光场的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的特点;定量了解一种光纤的纤端光场的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对光纤接受端电压的测量,可以间接测量光纤端轴向和径向的光场强度的分布。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轴向;径向;光强分布 Optical Fiber Sensor Based Experiment Wang shuai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150001,Chni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ber optic sensing experimental kits is to make this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fiber optic sensing experimental kits,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correct using method; Understand the radial and ax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ber end; Learning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tical fiber displacement sensor. By measuring the voltage of the optical fiber acceptting, optical fiber end light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axial and radial can be measured indirectly. Key words:fiber optic sensing experimental kits;axial; radial; ligh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0 引言 光纤传感实验仪是由多种形式的光纤传感器组成,是集教学和实验于一体的传感测量系统。它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切换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用光纤传感实验仪构成反射式光纤微位移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多种可转换成位移的物理量。 1 实验原理 1.1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原理 光在光纤中的传输依据是光学中的全反射定律。普通石英光纤的结构包括纤芯、包层和

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实验方法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上验证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 3、实验仪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 4、实验操作方法 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砝码、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F/V表置20V档。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等待数分钟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4) 将测微头转动到10㎜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右端即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V/F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 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V/F表显示的值,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0.5㎜,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 0 0.5 1 1.5 2 2.5 3 3.5 4 位移 (mm) 51.0 63.3 75.5 88.2 102.3 113.7 127.3 139.9 155.1 电压 (mV) 压值的相应变化。 灵敏度:ΔV=155.1-51.0=104.1 ΔX=4-0=4 ΔS=ΔV/ΔX=104.1/4=26.025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 (1) 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2)如指示溢出,适当减小差动放大增益,此时差动放大器不必重调零。

合工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7) 实验三 (12) 实验四 (22)

实验一Debug程序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003F1AE7H”和“006BE5C4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 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单元中。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三.实验过程和程序 实验内容一: e ds:0200 E7 1A 3F 00 e ds:0204 C4 E5 6B 00 实验内容二: (1)直接寻址方式 MOV AX,[0200] MOV BX,[0202] ADD AX,[0204] ADC BX,[0206] MOV [0208],AX MOV [020A],BX (2)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MOV SI,0200H MOV DI,0204H MOV BX,0208H MOV AX,[SI] MOV DX,[SI+2] ADD AX,[DI] ADC DX,[DI+2]

自控第二次实验报告

成绩 实验报告

实验二频率特性测试与频域分析法建模实验 实验时间第12周周三上午实验编号 同组同学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给定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模拟电路图及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 2.2.1及图 2.2.2。 取Ω===M R R R 10.432,F C C μ121==,Ω==k 101R R 系统传递函数为: 1=K 时,取Ω=K R 10,则10 1010 )(2++= s s s G 2=K 时,取Ω=K R 20,则10 1020 )(2 ++=s s s G 若正弦输入信号为)sin()(1t A t Ui ω=,则当输出达到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sin()(20?ω+=t A t U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π ω 2= f 值,便可测得二组2 1 A A 和ψ随f(或ω)变化的 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根据测定的系统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实验原理 1.幅频特性即测量输入与输出信号幅值A 1及A 2,然后计算其比值A 2/A 1。 2.实验采用“李萨如图形”法进行相频特性的测试。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测试方法的原理。 设有两个正弦信号: )sin()(t X t X m ωω=) sin()(?ωω+=t Y t Y m 若以X (ωt )为横轴,Y (ωt )为纵轴,而以ω作为参变量,则随着ωt 的变化, X (ωt )和Y (ωt )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X -Y 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个图形就是物理学上所称的“李萨如图形”,如图2.2.3所示。 图2.2.3李沙育图形 3.相位差角的求法: 对于)sin()(t X t X m ωω=及) sin()(?ωω+=t Y t Y m 当0=t ω时,有0)0(=X ;)sin()0(?m Y Y =即)/)0(arcsin(m Y Y =?,2/0π?≤≤时成立 4.记录实验结果数据填写表2.2.1。 表2.2.1实验结果数据表 编号 1 2 3 … 10 ω A 2/A 1Y 0/Y m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是传光型光纤,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型光纤,半园分布即双D型一束光纤端部与光源相接发射光束,另一束端部与光电转换器相接接收光束。两光束混合后的端部是工作端亦称探头,它与被测体相距X,由光源发出的光纤传到端部出射后再经被测体反射回来,另一束光纤接收光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量,而光电转换器转换的电量大小与间距X有关,因此可用于测量位移。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显单元、测微头、直流源、反射面。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6安装光纤位移传感器,二束光纤插入实验板上的座孔上。其内部已和发光管D及光电转换管T 相接。 图1-6光纤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将光纤实验模板输出端V O1与数显单元相连,见图1-7。 图1-7光纤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2、调节测微头,使探头与反射面圆平板接触。 3、实验模板接入±15V电源,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R W、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旋转测微头,被测体离开探头,每隔0.1mm读出数显表值,将其填入表1-4。 表1-4光纤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数据 5、根据表9-1数据,作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计算在量程1mm时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

2、光纤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特性曲线: 3、1mm时的灵敏度与非线性误差: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直线为: 灵敏度为0.1458V/mm 在0.45mm处取最大相对误差为:0.07V 非线性误差为: 六、思考题 光纤位移传感器测位移时对被测体的表面有些什么要求? 答:表面要干净没有污点,而且光洁度要好;再因为一定要可以反射光,因此一定不能出现黑色表面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