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四川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四川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题目:四川的自然灾害及防治

姓名:

专业:

学号:

教师:

四川的自然灾害及防治

摘要:提到四川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计是汶川大地震,那一震让我们始终铭记。作为一个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人,感触颇深。正是因为如此,让我想了解各种自然灾害,有所认识。四川的地质灾害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随着近年来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人类的贪欲与无休止的索取,结果造成人类活动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致使有限的资源趋于枯竭;另一方面,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致使大量有害污染物的肆意排入自然资环境,进一步导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由此造成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灾害”不断增加,如:森林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地质地震灾害,一系列的灾害频繁发生等等,这一系列的灾害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研究灾害地理学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灾害给全球人们带来的苦难是无可挽回的,从0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经历着无数的灾难,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地震、长江中下游旱灾、云南旱灾,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灾害,这一切都是全球性的问题,是自然对我们的报复,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了解灾害地理,了解灾害的发生,以及它会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我们才会有意去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发生,可对众多灾难性的环境性问题进行分类总结,从中提炼期间规律与基本原理,进而从减灾六要素: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与灾后援助与恢复角度,探讨减轻“灾害”的政策及其实施问题。因此建立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灾害地理学”是有必要的,对众多灾害性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类,综合研究期间共性,提出指导避免众多灾害性环境问题发生,减轻众多灾害性环境问题影响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学,以便及时而准确地预测预报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减轻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人们能避免不必要的灾害损失。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灾、台风、风暴潮、冻害地震、海啸、火灾、滑坡、农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地震是地壳运动剧烈引发的自然灾害,发生大地震后,除了房屋倒塌、火灾、人畜伤亡等直接的损失外,还会诱发火山喷发,海啸和瘟疫等灾害。水土流失是在强降水天气下形成的自然灾害,严重时常与洪涝灾害并发。水土流失造成的次生灾害是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此外,抬高河床、淤塞水库,加速灾难性洪水的发生和发展。全球升温主要由燃烧煤、天然气、砍伐森林等原因造成的,全球变暖,致使冰雪提前、加速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干燥,而且干燥时间加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加剧了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使森林面积减少,燃烧产生的气体又加剧全球变暖。此外,全球变暖又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从气象学上说,全球变暖使地表升温,从而引起水面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这将使风暴的能力加强,更多降水将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可能增加大暴雨和极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涝出现的频率。个别地区龙卷风、强暴雨以及狂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增多。另外,由于从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加快,水分损耗剧增,再加上升温,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旱灾。

总之,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人类在同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要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联系,不断进行洞察、预测和预防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的自西向东的巨大梯级的第一、二级之间,地势西北部高而东南部低,西北部的高原大部分海拔在3000-4000m以上,东南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只有400-500m。四川省属暖湿的亚热带东南季风和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西南季风交替影响地区。气候的区域性、过渡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上70%以上降水量都集中在6—9月,而12月至次年3月的降水量仅占降水量的10%左右。连续四个月最大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由东部边缘的55%递增到西部边缘的80%。

四川省内的新构造运动活动明显,主要表现形式为区域性的抬升,局部沿活动断裂的差异性升降及地震活动。但相对老构造运动,在表现形式上,分布的地域上均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在不同的升幅区内,地壳的稳定性略有差异。

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广布,平原狭小,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也较多,规模也较大,危害严重,其主要的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其次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坑道突水、瓦斯爆炸等。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广布,平原狭小,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的影响,地质灾害的类型多样且分布发育特征各异。按滑体的物质组成可将四川省的滑坡划分为基岩滑坡和堆积层滑坡两大类。该类滑坡的形成主要与岩层遇水软化的软弱岩层有关,出现的滑体规模一般均较大,多发生在大江大河谷坡地段,且与沿谷坡的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基岩切层滑坡的发生往往还受到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堆积层滑坡发育在各种不同成因的堆积层中,包括崩积、坡积、残积、冰水堆积、崩坡混杂堆积以及冲积、洪积、冰碛等堆积物形成的滑坡,其滑动面多为下伏的基岩面,也可沿内部的结构面形成,滑坡体规模一般以大中型为主。

四川省范围内的崩塌按其发展进程和受灾方式,可将其分为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崩塌两类。滑移式崩塌:该类型崩塌初始于滑坡,当滑体脱离滑床后,以高速翻滚的方式跌入沟谷或河床。倾倒式崩塌:此类崩塌一般具备岩性软硬相间的组合特征,经历其漫长的地质风化作用,加之岩体本身具备的节理裂隙发育,在下伏软弱层形成崖腔,硬层悬空在重力卸荷等作用下形成倾倒式崩塌;四川省的泥石流类型很多。按地貌形态划分为:河谷型和山坡型;按成份可分为泥石流、水石流、泥流;按流态划分可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其他地质灾害:地裂缝及塌陷在绝大数地区往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地裂缝的出现往往还是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奏。矿坑涌水和弃渣堆放泥石流时有发生,草地沙化在阿坝州较为突出。

由于四川省的地域广,地貌单元格局和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所处的地貌位置各异,地形差异起伏大,经历的地质构造变动程度不一,因而地质灾害的类型众多,分布和发育程度也不一致。四川省滑坡、崩塌、危岩的分布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除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有关外,还与易滑地层的分布有关。滑坡的发育受地形坡度控制。80-90%的滑坡发生于地形坡度20-50度的斜坡上。由于断裂带受构造作用影响,岩石破碎,构造裂隙发育,第四系崩坡积土体分布较多,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堆积松散的土层和软弱的岩层为主

要易滑地层。在以上地层分布的地区,加上断裂构造影响,地层岩体更加破碎,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往往发生规模较大的滑坡、崩塌,或形成大面积的危岩体。

四川省近年来区域性的滑坡、崩塌和危岩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繁,主要是由大的暴雨过程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引起的,一次大的降雨不仅造成洪灾,而且诱发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的发生和形成。四川省全年平均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反映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强度的趋势。

四川省的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各地的采矿活动频繁,同时不科学地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给矿山和当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物质和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采矿形成的弃土、弃渣的任意堆放,又为暴雨激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在地震活动带,由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非常多,形成的规模也较大。

全省的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川西山地和盆地边缘区,这些地区由于山高坡陡,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川内大的断裂带和活动断裂带,成为泥石流的主发育带和活动带。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除受自然地质环境的控制和暴雨激发外,还有部分是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的因素影响形成的,主要表现在森林砍伐、采矿弃渣、道路、水利水电、厂矿等工程建设活动。如川西北地区,特别是岷江上游地区近年来发生了大量的泥石流危害,据中科院山地所的调查,该地区的泥石流沟达1682条,其中不乏由于砍伐森林引起的。

随着四川省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力度的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特别是地质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灾害也更加严重。近几年在四川西部兴起的水电建设热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危害,如乐山市沐川县黄丹镇滑坡即是由黄丹电站的修建使坡体前沿的地下水位抬高,在电站蓄水和放水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的不断变化导致了老滑坡的复活,目前使整个黄丹镇处于滑坡体上。由于四川省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区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加之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暴雨及日渐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之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量多的省份之一。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上总体格局是西部多于东部,盆周山地多于盆中,河谷多于平坝,工程活动频繁区多于工程活动稀少区。滑坡和崩塌主要集中分布于川西北岷江上游、大渡河中游、雅砻江下游、金沙江下游。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起作控制作用,尤其是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往往破坏岩体的完整性,提供有利岩土体失稳的有利的结构面等有利条件。地处川滇径向构造与青藏"歹"字型构造的横断山和龙门山地带褶皱、断裂发育强烈,因此地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四川省内降雨呈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每年的5-10月,占降雨量的70-80%左右。暴雨日数明显增多,洪水期与雨季同步,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降低斜坡的稳定性。据四川省有发生时间记录的地质灾害统计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的暴发均与暴雨及长时间降水有关,特别是泥石流的发生更与降雨关系密切;在年代分布上,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强,灾害性气候增多,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地质灾害分布在地势陡峻、坡体陡峭的山区,特别是中高山峡谷区。

从四川省历史地质灾害和近期调查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来看,每年四川省仅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即达亿元以上。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更加活跃,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将更加频繁,造成的物质和经济损失将更加严重。因此地质灾害—这一涉及千家万户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事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四川省从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到地质灾害的勘测、设计、治理、管理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治理中基本消除了危害,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四川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空间分布规律、产生的时间周期性和各地发生灾害的具体情况,四川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最大可能的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国土资源和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贯彻执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省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划定当地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范围,位于易发区和危险区内的单位和组织,应当建立地质灾害日常观测制度,并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地质灾害治理的目的是在灾害开始形成和已形成之后,为阻止灾情的进一步发展或清除灾害的持续影响。在与地质灾害作斗争方面,我省取得了很大成就,创造了许多工程治理、生物治理或综合治理的方法和经验,效果显著。从总体上看,地质灾害的治理采取的措施包括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和社会防治措施。

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促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特别是岷江上游、大渡河中上游、安宁河上游、雅砻江及金沙江中下游、嘉陵江中上游地段森林砍伐、开山采石、采矿等活动对原始植被及自然边坡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生物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环境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提高自然水土保持能力。对大于25°的陡坡旱地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植被,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对坡体自然平衡的破坏。禁止任意采石取土,破坏丘陵、山地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发生。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消除和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滑坡形成的影响。主要方法是采用拦截、护坡、堵塞方法防止地表水入渗;修建排水沟、渗井等排走滑体内地下水。增大滑体的抗滑力,阻止滑坡的形成。如修挡土墙、抗滑桩或锚拉抗滑桩。改善坡体形态,消除隐患;如后缘减载,前沿加载等方法。改良坡体岩土体性质,提高强度,增大稳定性。如采用灌浆、锚固、释水等方法。崩塌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护坡(护墙、锚杆等)防止岩土体剥落。人工削坡消除小型崩塌的隐患。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冲蚀及侵蚀。泥石流防治的主要措施拦截、滞流。修建拦砂坝、拦渣坝,设置停淤场,减弱泥石流的动力作用、减少物质流通。疏导。下游设置排导槽、约束水流,改善沟床平面,抑制泥石流暴发。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从多种因素的角度

出发综合考虑,往往采取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手段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理效果。

四川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密度大、危害严重这与特殊的环境地质背景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正确认识和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采用行政的和技术上的对策措施对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有事半功倍的实效

参考文献: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百度文库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练)(含解析)-课件

专题17 自然灾害与防治 1.练高考 (2015?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9分)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名师点睛】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为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具体方式: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2015?山东卷)45.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

自然灾害与人作业整理

第一章 .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 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 骤发性自然灾害. 迁延性自然灾害. 少发性自然灾害. 多发性自然灾害 .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 . 诱发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社会因素 . 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 同源型灾害链. 偶排型灾害链. 重现型灾害链. 互斥型灾害链. 因果型灾害链 .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假 . 下列哪些灾害是突发性灾害 . 干旱. 海啸. 地震. 地面沉降 . 自然灾害链类型有()。 . 互斥型灾害链. 因果型灾害链. 重现型灾害链. 偶排型灾害链. 同源型灾害链 . 中国防灾减灾日是(),同学们要增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意识。 . 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 下列哪些灾害是气象灾害 . 泥石流. 火山. 洪涝. 台风 1. 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万)次 . 沙尘暴是一种迁延性自然灾害假. 【多选】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 骤发性自然灾害. 迁延性自然灾害. 少发性自然灾害. 多发性自然灾害 . 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 德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第二章 . 地球系统过程需要确定事件的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则是不需要了解的。假. 地球上主要分为七大板块,板块的边界也是地震的分布带。真.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沉至地表。 . 南北回归线附近. 南北纬度附近. 南北纬度附近. 南北极圈附近 . 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假 .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 岩石圈的循环是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真. 中国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是依靠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来运行的。假. 【多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植物是负责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动物是负责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属于分解者. 奥地利的地质学家休斯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大概是地上、地下各延伸公里的范围. 世界上的火山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是由大洋中脊喷出的。真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一、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种类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中是不断运动的,其地球内部也是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加上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性改变,使人类时时面临着自然灾害的袭击,比较突发性的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低温冷冻、(雨)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病虫害等。 重庆受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谓是无灾不成年。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灾害比如就有干旱、洪涝、低温雨雪、地震、山体滑坡、风雹等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自然灾害影响 特大自然灾害破坏力巨大。特大自然灾害普遍具有灾情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损失巨大等特点,自然灾害给灾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特大地震还使很多人丧失生命,不少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低温雨雪灾期间,因道路积雪结冰,我市酉阳、黔江、秀山、城口等区县交通几乎全部中断,江津、南川、梁平、万州、巫溪、綦江、云阳、石柱等区县境内公路受冰雪影响实施交通管制。由于公路中断或封闭,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受阻,因多处供水管道爆裂,场镇和高

寒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酉阳、城口、秀山、巫溪等县,因自来水管爆裂和堵塞严重,供水表被冻坏,城镇大面积停水,部分居民家庭断水达13天。受恶劣气候影响,重灾区供电线路损毁严重,城镇群众生活供电断断续续,部分重灾乡镇停电达35个小时。城口县因冰雪封山,县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5%—30%,超市内的大米、蔬菜、禽蛋等抢购一空,菜籽油储备骤减。秀山县半数高寒山区缺水、缺电、缺燃料,同时因交通中断,生产生活物资无法正常运送,致使灾民生活出现较大困难;酉阳县因长时间积雪,使大量民房和牲畜栅垮塌。 重庆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由于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百姓不富裕,灾民承受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自然灾害也加大了各级政府的救灾压力。 二、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文件规定,“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作为我国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 三、政府救灾

最新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②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②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主要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地震: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2、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 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3、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 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蝗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自然灾害和防治(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 自然灾害与防治 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析丙所在国家多水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丙所在国家是孟加拉国,多水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海潮等方面来分析;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集中;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地形低平,排水不畅;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 2.(2017·浙江温州二模)干热河谷在我国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图Ⅰ是我国横断山部分地区山河分布图,图Ⅱ为焚风效应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地震之后直接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滑坡 C.洪涝 D.堰塞湖 (2)河谷中出现“干热”最明显的季节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描述横断山区河谷形成干热风灾害的过程。 解析第(1)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所以可以看出地震直接诱发的应是滑坡。第(2)题,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最多,所以河谷中干热现象最明显。第(3)题,干热风是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导致的,干热气候会给农业造成重 大影响。

答案(1)B (2)C (3)湿润的空气受山脉阻挡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越过山脉后的干燥气流下沉,不断增温变干,形成干热风;“焚风效应”使河谷地区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造成横断山区河谷的干热风灾害,给农业、林业等造成危害。 3.(2018·浙江百校联盟猜题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正式开通运营。沪昆高铁是目前国内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市最多的高铁线。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6省市,全长2 264千米,设计时速250~350千米。 材料二沪昆高铁贵昆段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上面甲图所示地区石漠化非常严重,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地区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具有易溶蚀、成土慢的特点。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丰沛且集中,流水作用强烈。土层浅薄,石漠化后恢复困难。所以石漠化非常严重。第(2)题,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位于板块交界处,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 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 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 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 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 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 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 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 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 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自然灾害知多少

《自然灾害知多少》 一、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形成珍爱自己的生命的意识。初步建立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初步培养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能运用简单的技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自护、求生、求助。 (三)知识经验积累 知道遇到自然灾害不要惊慌,树立安全意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基本常识。 三、学习难点 学习在灾难中自护自救的措施,激发学生对生命珍爱之情。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展现雷电、暴风、地震、洪水爆发的情景。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大自然并不是永远心平气和,也有发怒的时候,看看这些,想想它们显示了什么? 2、揭示新课:大自然发怒的时候还有很多,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自然灾害”。(板书课题:自然灾害知多少) (二)“平安童话”,感知雷电 1、听一听童话故事“口水狼的奇遇”。 2、听了长颈鹿医生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3、同学们觉得当雷电天气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知识抢答,是对是错”!(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要关闭手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3)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可以将头、手伸出窗外。(×)(4)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 (三)“平安导航”,直面灾害1、除了上述几种自然灾害,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年都会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每种自然灾害都会为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呢?(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出示相应视频)2、大家了解的可真多!在这些自然灾害中,有些是没有征兆,突然发生的。例如台风、雾霾、暴雪、地震等,当灾害来临时应该怎么对待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吧!(1)教师选择一个瓶子表示巷道,里面装各色的球表示人。当灾害降临时,学生试着演练一下怎样能又快有安全的跑出去?(2)从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呢?(3)小结:灾难来临时,不能慌张,跟随老师和家长安全转移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自然灾害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和承受能力,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省是一个多灾欠发达的省份。从自然地理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主体是一个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岩溶山原。贵州境内,北部有大娄山;苗岭横亘的中南部有雷公山;东北境有武陵山;西部有乌蒙山。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或中生代为海相沉积区,新生代以来转为上升,这就使贵州73%的地区为碳酸岩分布。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这几条河流北属长江水系,南属珠江水系。由于贵州特殊的自然环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一个省份。在人民群众中有如,“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土,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之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的灾情;而灾情又是贵州省情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贵州频发的自然灾害,是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灾害最初成因看,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我省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是: (一) 种类多。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二) 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不有灾,而旱灾、洪涝、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即:全省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几乎都涉及各种灾害。 (三)区域性。总的看,我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低洼河谷两岸;东部的铜仁至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一般为多雨,西北的毕节多旱少雨较为常见。冰雹灾害通常由东部的沿河、德江、务川、道真向遵义、桐梓至开阳、清镇、惠水、长顺、平坝、织金、大方、六枝、册亨、望谟、安龙等县市区延伸。有人总结,洪涝、冰雹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与此同时,贵州的自然环境决定多数地区不怕涝,只怕旱。 (四)群发性。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冰雹,洪与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以及疾病、流行病等。 (五)频率高。从近几年我省自然灾害情况看,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六)灾害程度深。从近60年的灾害损失程度看,据有关资料介绍,1946年晴隆、安龙、兴仁、望谟、册亨等县发生了强度较大冰雹灾,房屋损坏数万间;1951年全省76个县分别遭受旱、水、病疫、虫灾;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饿死病死人的现象;1963、1972年的旱灾;1996、1998年都匀、贵阳、铜仁、黔东南部份县市的水灾、1994年贵阳和2001年遵义的风灾;2002年全省性的“秋风”;2004年纳雍山体大滑坡等等。近些年来,地质灾害又成为我省自然灾害凸现的一大灾种,目前全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万余个,涉及38万人以上,其中有地质灾害危及点4400个。一般年份,自然灾害给全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70亿元左右,重灾年份超过100亿元。据统计,1995—2004年10年间,我省平均每年有220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0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3.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5.2万公顷;因灾倒塌房屋5.3万间,损坏房屋37.4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4亿元。 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危害加重的原因,有资料表明: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增大,加上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促发自然灾害的频发。因此,近些年我省自然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 现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整理发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四、什么是地质灾害 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二)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五、什么是台风 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一)热带气旋风力等级 热带气旋风力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以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为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概述素材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概述素材1.以分布图、统计图、区域图等图表或热点材料为素材或切入点,考查读图分析、知识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及空间分布、各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等。 2.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素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区域地理、时事新闻分析各种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3.与时事地理结合,考查某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及防御;或与区域地理相结合,分析说明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地质灾害

(续上表)

三、海洋灾害 1.风暴潮:主要由台风引起。2.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

3.赤潮:人类排放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 四、生物灾害 虫害有蝗虫——华北;水稻螟虫——我国南方;钻心虫、黏虫——我国广大地区;松毛虫——我国林区和鼠害——我国西北牧区。 五、自然灾害的危害(思路) 1.造成人员的伤亡。 2.造成财产的损失(动词如冲毁、掩埋、淹没、摧毁等+房屋、建筑、村镇、农作物、道路、桥梁、交通设施、电力通信设施、船舶等)。 3.造成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等。 六、自然灾害的防御(思路) 1.加强监测和预报。 2.工程措施(如滑坡、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有:植树造林加固坡面;台风的防御措施有:建沿海防护林体系;沙尘暴的工程措施有:建三北防护林;暴雨洪涝的工程措施有:植树造林、兴修水库、退耕还湖、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注:中国防灾减灾大型工程主要有兴修水利枢纽工程(如长江流域三峡、葛洲坝、黄河流域的小浪底等)和防护林体系(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等)。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救援、灾后重建。

自然灾害与人作业整理

第一章 1.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 2. 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A. 骤发性自然灾害 B. 迁延性自然灾害 C. 少发性自然灾害 D. 多发性自然灾害 3.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 A. 诱发因素 B. 自然因素 C. 人为因素 D. 社会因素 4. 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A. 同源型灾害链 B. 偶排型灾害链 C. 重现型灾害链 D. 互斥型灾害链 E. 因果型灾害链 5.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假 1. 下列哪些灾害是突发性灾害 A. 干旱 B. 海啸 C. 地震 D. 地面沉降 2. 自然灾害链类型有()。 A. 互斥型灾害链 B. 因果型灾害链 C. 重现型灾害链 D. 偶排型灾害链 E. 同源型灾害链 3. 中国防灾减灾日是(512),同学们要增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意识。 4. 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 5. 下列哪些灾害是气象灾害 A. 泥石流 B. 火山 C. 洪涝 D. 台风 1. 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500万)次 2. 沙尘暴是一种迁延性自然灾害假 3. 【多选】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A. 骤发性自然灾害 B. 迁延性自然灾害 C. 少发性自然灾害 D. 多发性自然灾害 4. 1987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中国 5.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第二章 1. 地球系统过程需要确定事件的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则是不需要了解的。假 2. 地球上主要分为七大板块,板块的边界也是地震的分布带。真 3.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4.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沉至地表。 A. 南北回归线附近 B. 南北纬30度附近 C. 南北纬60度附近 D. 南北极圈附近 5. 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假 1.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2. 岩石圈的循环是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真 3. 中国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是依靠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来运行的。假 4. 【多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是负责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B. 动物是负责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属于分解者 C. 奥地利的地质学家休斯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 D. 生物圈大概是地上、地下各延伸10公里的范围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蓝:一般 黄:较重 橙:严重 红:特别严重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一、水旱灾害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 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 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 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证明,做好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1、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各班要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和救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 各班要在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取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 同时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舍等基础设施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学校对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学生安全教育情况、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整治。

3、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学校要加强同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各班要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4、强化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要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专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死角。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上报处理进展情况。凡隐瞒不报、漏报缓报,要视情节轻重和事故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5、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今后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不懈,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作业手册 专题限时集训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时间:45分钟)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22日晚,长沙突降暴雨,电闪雷鸣,多个地方一片汪洋,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不幸落入下水道,随即被急流卷走。近年来,北京、武汉、广州、杭州等国内许多大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1)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人为原因。 (2)要减少城市中心区在降雨时的地表径流,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全部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减少城市水面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图Z171为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图Z172为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 图Z17 1 图Z17 2 (1)请描述该城市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雷暴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请说出其预防措施。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第7号强台风“苏力”的中心于7月13日03时前后在台湾省新北市与宜兰县交界处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当日16时,“苏力”在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14日凌晨,“苏力”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最大风力为7级。 图Z17 3 (1)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台风“苏力”的天气系统的是( ) A B C D 图Z17 4 (2)台风一般形成于5°~20°热带洋面上,而在赤道附近的洋面上不能形成台风,其主要原因是赤道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风登陆后,强度为什么会逐渐减弱? (4)就台风防御知识,请你向当地社区居民(或村民)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MOOC自然灾害与人

《自然灾害与人》01导论 判断题 1.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均匀,比如北方有干旱,南方雨水充足无干旱。╳ 2. 海啸之后,灾区出现疫情,这不属于灾害链。╳ 3.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 4.自然灾害不仅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社会属性。√ 5.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 6.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 单项选择题 1.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次 A. 500万 B. 50万 C. 5千次 D. 5 万 正确答案:A 2.下列哪些地区不属于我国风灾频繁地区。 A. 浙江沿海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河西走廊 正确答案:C 3.地震常常伴随着暴雨,历史上发生的“大雨截震”,这二者是()。 A. 因果型灾害链 B. 同源型灾害链 C. 互斥型灾害链 D. 重现型灾害链 E. 偶排型灾害链 正确答案:C 4.可以通过得知(),进行太平洋海啸的预报。 A. 内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B.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之中发生了地震 C. 沿海地区出现台风 D.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发生暴雨 正确答案:B 5.旱灾引起了山林火灾,是()。 A.重现型灾害链 B.因果型灾害链 C.同源型灾害链 D.偶排型灾害链 E.互斥型灾害链 正确答案:B 6. 1987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A. 英国 B. 美国 C. 中国 D. 德国正确答案:C 7.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这描述的是自然灾害的() A. 不可避免性 B. 区域联系性 C. 不确定性 D. 频繁性 答案关键: B 8.我国的蝗灾受灾范围与程度堪称世界之最,那么,下列哪些地方不是蝗灾灾区。 A. 河北、河南 B. 江苏、安徽 C. 湖南、广东 D. 湖北、新疆 答案关键: C 9.旱灾引起了山林火灾,是()。 A. 同源型灾害链 B. 互斥型灾害链 C. 重现型灾害链 D. 偶排型灾害链 E. 因果型灾害链 答案关键: E 10.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A. 同源型灾害链 B. 重现型灾害链 C. 因果型灾害链

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五、防灾救灾预案 根据防灾抗灾公共组的领导,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灵活机动,有针对的开展工作。(一)防灾救灾物资、生活急需用品的筹备,包括棉被毯子、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以及铁锹、绳索、灭火器、、消防设施、沙袋,防护服、头盔、五金工具、排水泵、车辆等相应的救灾用品,务必保障防灾救灾工作顺畅进行。(二)碰到灾害,首先抢救生命,转移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员工到安全的地方,预防可能产生灾害的设施,建筑物,及时的清除危险,准备相应的生活用品,安抚员工情绪,防止次生灾害。(三)雪灾,要及时的清理积雪,包括道路,积雪的屋顶以及设施等,一方面要铲除积雪,利用工业盐降低雪的淤积,一方面要排查隐患,防止生活和生产设施产生变形或坍塌问题。火灾,人员穿戴防护服,头盔,使用灭火器、消防栓,同时要修筑隔离带,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拨打119。水灾,清理排水管,防止淤积,准备沙袋等,对于积水深的设施,要利用排水泵排水。(四)在第一梯队的人员分配任务结束后,要及时的根据情况是否启动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保证人员足够调配。六、要求(一)防灾指挥组要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工作,要以对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防灾值班和安全检查,落实各项防灾措施,保证通讯畅通。救灾行动组在接到防灾指令后,必须在20 分钟内到达现场。(二)防灾救灾信息要及时准确,不得瞒报、漏报。防止防灾信息误传、谣传,稳定社会情绪。(三)大力宣传防灾救灾知识,发动群众在自然灾害到来之前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将紧急时可以抢出使用的重要物品、紧急医疗用具、收音机、手电筒、手电池、饮用水、灭火设备等标示于明显位置。6、将紧急时需要关闭的电气开关作上标识。7、如果时间允许时,需要做的动作,例如锁门、关闭电气开关。8、制定并标示紧急撤离以后各部门员工联络的方法和会合的地点。(二)地震现场应急措施:当发生地震时,室外人员要离开建筑物或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室内工作现场部门主管、班(组)长要沉着、冷静,果断的组织指挥,展开自救。首先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受到伤害。实际地震表明:(除极少数情况外)楼房一般不会顷刻倒塌,恰当避震,可以生存。1、地震大的晃动时间一般为 1 分钟左右、可跑到坚固的遮挡物(如桌子)下面并抓住它,如果遮挡物移动,就跟着它移动。2、如果附近没有遮挡物,就用坚固的东西或双手护住头脸部分,并且站在或蹲在有强力支柱的门口;或是靠近内墙角落,离开比较容易崩塌的外墙。3、不要靠近会震动的窗户或玻璃,不要靠近会掉落的物料下面,也不要靠近可能会被震倒的单墙。4、不可以使用电梯。5、不要无组织、慌张往外跑。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6、往外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物,以免砸伤自己。7、发生停电的话,不要使用火柴、打火机、蜡烛等可能引爆瓦斯的照明物品。8、如发生地震火灾,即会充满烟雾,一定要压低身体的姿势,进行避难。9、大地震时,不能依赖有消防车来救火,因此,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努力灭火,将地震火灾控制在最小程度是展开自救的重要环节。10、地震灭火的三次机会:1)2)3)在感知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断电”“地震,不得,吸烟” 在发生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断电” 。即便发生火灾,也要相信:1——2 分钟内用灭火器材可以将火扑在灭。11、如果在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随意乱跑,应立刻寻找掩蔽后,听从统一指挥。 12、已经撤到室外和在室外活动的人,要明白狭窄的家街巷、建筑物旁、桥上等都是危险地带。应当马上离开,到安全区域去。13 地震时、地震后,不要听信谣言,不能散布谣言,更不要轻举妄动。避免心理动摇,防止混乱,要相信政府会及时解救。14、如果自己被埋压,一定要坚定生存的信心。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尽力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力争及时脱险。如仍不能及时脱险时,可尽力掏出一定空间,保证呼吸通畅,注意保存体力,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