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沉降

AIR POLLUTION CONTROL

天津大学

第二章

2-3

酸沉降的定义

?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湿沉降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冰雹等各种降水形式。最常见的就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

?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目前,人们对酸雨的研究较多,已将酸沉降与酸雨的概念等同起来。

酸沉降历史事件

酸雨最早出现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随后扩展到中欧和东欧,直至覆盖整个欧洲。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欧洲的降水pH 值为4.0~5.0,雨水中的硫酸盐含量明显升高。

北美大陆发现酸雨较欧洲晚。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批准实施大气沉降物评价计划(NADP ),并于1980年签定了《跨国大气污染备忘录》,美国国会于1990年通过了《清洁大气法修正案》,规定电厂到2010年应在1980年的基础上,将SO 2的排放量减少1000万t ,达到890万t 。

在亚洲,关注酸雨较多的国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日本先后开展了2次全国性五年酸雨调查;韩国于198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监测酸雨;我国酸雨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末期。我国2010年左右酸雨治理的效果开始呈现。

①大气中可能形成酸的物种是:含硫化

合物-SO2、SO3、H2S、(CH3)2S(二甲基硫DMS)、(CH3)2S2(二甲基二硫DMDS),羰基硫COS、CS2、CH3SH 硫酸盐和硫酸;含氮化合物-NO、NO2、N2O,硝酸盐,硝酸,以及氯化物和HCl等。

②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之比为2:1,我国酸雨以硫酸为主,硝酸量不足10%。

天然源

含硫化合物与含氮化合物的天然排放源可分为非生物源和生物源。

非生物源排放包括海浪溅沫、地热排放气体与颗粒物、火山喷发等。海浪溅沫的微滴以气溶胶形式悬浮在大气中,海洋中的硫的气态化合物,如H 2S 、SO 2、(CH 3)S 在大气中氧化,形成硫酸。

火山活动也是主要的天然硫排放源,据估计,内陆火山爆发散发到大气中的硫约为3000千吨/年,生物源排放主要来自有机物腐败、细菌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以排放H 2S 、DMS 、COS 为主,它们可以氧化为SO 2、NO x 而进入大气。

全球天然源硫排放估计为5000千吨/年,全球天然源氮的排放量,由于闪电造成的NO x 很难测定而较难估计准确。

人为源

大气中大部分硫和氮的化合物是由人为活动产生的,而化石燃料造成的SO2与NOx排放,是产生酸雨的根本原因。这已从欧洲、北美历年排放SO2和NOx的递增量与出现酸雨的频率及降水酸度上升趋势得到证明。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及施放农田化肥,全球每年约有0.7~0.8亿吨氮进入自然界,同时向大气排放约1亿吨硫。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占全球面积不到5%的工业化地区-欧洲、北美东部、日本及中国部分区域。上述区域人为排硫量超过天然排放量的5~12倍。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SO2排放一直在上升,然而近年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主要是因为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广泛地采用了低硫燃料,及安装污染控制装置(如烟气脱硫装置)。

酸雨的形成

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进入大气后,要经历扩散、转化、输运以及被雨水吸收、冲刷、清除等过程。气态的NO x、SO2在大气中可以催化氧化或光化学氧化成不易挥发的硝酸和硫酸,并溶于云滴或雨滴而成为降水成分。它们的转化速率受 气温、辐射、相对湿度以及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SO2 NO x O3

H2SO4

HNO3

2H++SO4-2

H++NO3-

NH3+H+=NH4+

湿沉降

H+,NH4+,NO3-,SO4-2干沉降

排放源氧化

天然氨

气体,颗粒物,气溶胶溶解性酸

2017年我国降水pH 年均值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酸沉降以不同方式危害着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体健康。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会使湖泊变成酸性,水生生物死亡。

研究表明,酸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一方面是通过湖水pH 值降低导致鱼类死亡,另一方面是由于酸雨浸渍了土壤,侵蚀了矿物,使铝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沿着基岩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当水中铝含量达到0.2mm/L 时,就会杀死鱼类。同时,对浮游植物和其它水生植物起营养作用的磷酸盐,由于附着在铝上,难于被生物吸收,其营养价值就会降低,并使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

在酸性水域,鱼体内汞浓度很高。若这些含有高水平汞的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势必会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有害影响。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普遍将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归因于酸雨的危害。

根据欧美科学工作者对森林死亡原因的分析,认为它是:

① 各种污染物和酸雨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 早期干旱所造成的影响;

③ 其它原因的影响。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酸雨

增加了硫和氮,使树木生长呈现受益倾向。第二阶段,

长年酸雨使土壤中和能力下降,以及K 、Ca 、Mg 、Al

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第三阶段,土壤中的铝和

重金属被活化,对树木生长生成毒害抑制树木生长。

而且酸性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扩散,危害树木。第四

阶段,如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

度加剧,就会引起根系严重枯萎,致使树木死亡。

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讯电缆等材料的腐蚀。

酸雨能严重损害古迹。我国故宫的汉白玉雕刻、雅典巴特农神殿和罗马的图拉真凯旋柱,都正在受到酸性沉积物的侵蚀。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酸雨使地面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金属量也增高,饮用这种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1.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

减少SO2污染最简单的方法是改用含硫低的燃料。改进燃烧方式也可以达到控制SO2和NO x排放的目的。

2.烟道气脱硫脱氮

这是一种燃烧后的过程。在烟道气排出烟囱前,喷以石灰或石灰石,其中的碳酸钙与SO2反应,生成CaSO3,然后由空气氧化为CaSO 4,可作为路基填充物或制造建筑板材或水泥。

3.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一般柴油车用的燃料含硫量达0.4%,为工厂所用燃料含硫量的3倍。另外,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可以通过改良发动机和使用催化剂,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

一是降低煤炭中的含硫量,二是减少SO 2的排放。进行烟气脱硫和煤洗选。在生产和生活用煤中,要尽量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实行燃煤气化和成型化,在有条件的工厂,应装有消除烟尘和脱硫设备。

4. 我国针对出现的酸雨问题,采取了以下对策

思考?

u酸沉降涉及到硫酸与硝酸的问题。我国已经采取很大力度解决这一问题,进展很大。但是局部地区的问题还存在。请分析治理进展取得的因素与效果 以及局部存在的问题?

酸沉降化学

第九章酸沉降化学 本节内容要点:酸雨、酸雨研究概况、我国酸雨概况、降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研究及污染控制中有关问题等。 酸沉降化学的研究开始于酸雨。50年代欧洲发现了降水酸性逐渐增强的趋势,酸雨问题受到普遍重视。由于酸雨的危害较大,形成过程复杂,影响面广、持久,还可以远距离输送,酸雨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各国相继大力开展酸雨的研究,纷纷建立酸雨的监测网站,制订长期研究计划,开展国际间合作。近几年在酸雨研究中发现酸的干沉降不能低估,引起的环境效应往往是干、湿沉降综合的结果。因此,过去被大量引用的"酸雨"的提法已逐渐被"酸沉降"所取代。 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酸沉降化学就是研究在干、湿沉降过程中与酸有关的各种化学问题,包括降水的化学组成、酸的来源、形成过程和机理、存在形式、化学转化及降水组成的变化与趋势等。因酸的干沉降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本节将着重介绍酸的湿沉降化学,主要内容包括酸雨的研究概况、形成机理及危害等。 一、酸雨的研究概况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酸雨是降水水质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是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有关酸雨的研究及防治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现代酸雨的研究是从早期的降水化学发展而来的。早在1761~1767年,Marggraf就进行了雨雪的降水化学测定。1872年英国化学家R.A.Smith在其《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一术语,指出降水的化学性质受燃煤和有机物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指出酸雨对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又由中欧扩展到东欧,几乎整个欧洲地区都在降酸雨。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已成为棘手的问题。在北美地区,降水pH值只有3~4的酸雨已司空见惯。美国的15个州降雨的pH平均值在4.8以下。西费吉尼亚甚至下降到1.5,这是最严重的记录。在加拿大,酸雨的危害面积已达120~150万km2。酸雨也席卷了亚洲大陆。1971年日本就有酸雨的报道,该年9月,东京的一场小雨,有十几个行人感到眼睛刺痛。1983年日本环境厅组织酸雨委员会进行降水化学组成的监测和湖泊水质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初步表明,pH的年平均值处于4.3~5.6之间。 我国对酸雨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当时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和贵阳等城市开展了局部研究,发现这些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酸雨问题,西南地区则很严重。1982~1984年我国开展了酸雨的调查,为了弄清降水酸度及化学组

酸沉降

AIR POLLUTION CONTROL 天津大学

第二章

2-3

酸沉降的定义 ?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湿沉降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冰雹等各种降水形式。最常见的就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 ?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目前,人们对酸雨的研究较多,已将酸沉降与酸雨的概念等同起来。

酸沉降历史事件 酸雨最早出现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随后扩展到中欧和东欧,直至覆盖整个欧洲。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欧洲的降水pH 值为4.0~5.0,雨水中的硫酸盐含量明显升高。 北美大陆发现酸雨较欧洲晚。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批准实施大气沉降物评价计划(NADP ),并于1980年签定了《跨国大气污染备忘录》,美国国会于1990年通过了《清洁大气法修正案》,规定电厂到2010年应在1980年的基础上,将SO 2的排放量减少1000万t ,达到890万t 。 在亚洲,关注酸雨较多的国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日本先后开展了2次全国性五年酸雨调查;韩国于198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监测酸雨;我国酸雨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末期。我国2010年左右酸雨治理的效果开始呈现。

①大气中可能形成酸的物种是:含硫化 合物-SO2、SO3、H2S、(CH3)2S(二甲基硫DMS)、(CH3)2S2(二甲基二硫DMDS),羰基硫COS、CS2、CH3SH 硫酸盐和硫酸;含氮化合物-NO、NO2、N2O,硝酸盐,硝酸,以及氯化物和HCl等。 ②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之比为2:1,我国酸雨以硫酸为主,硝酸量不足10%。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3 刘菊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 摘 要 酸沉降影响下物质循环及其不平衡研究;酸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森林水化学 方面的研究;酸沉降下重金属的活化研究;酸沉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酸沉降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模拟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酸沉降下土壤风化问题的研究;运用模型对酸化问题的研究;森林土壤人为和自然的酸化;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酸沉降和其它污染物对植物的联合影响;酸化土壤恢复研究等方面介绍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并阐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 酸沉降,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X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3)05-0113-05 Current and future study about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forest ecosystems.L IU J uxiu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uangz hou 510650,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3,22(5):113~117.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ffect of acid deposition on forest ecosystem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element cycling and nutrient imbalance ;the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study on the forest water chemistry ;the study on the activation of heavy elements affected by acid deposition ;the study on the plant growth affected by acid deposition ;the joint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and climate on forests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lant growth ;the study on the soil weathering ;the modeling of problems brought by acid deposition ;soil anthropic and natural acidification in the forests ;the study on critical charge of acid deposition ;the joint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and other pollutants on plants ;and the study on the restoration of acid soil.It also clarified the future study di 2rec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K ey w ords acid deposition ,forest ecosystem ,effect ,current study ,future study. 3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资助项目(2000209)。收稿日期:2002-08-29 改回日期:2002-11-07 1 引 言 酸沉降包括干、湿沉降。湿沉降一般系指p H 值低于516的天然降雨以及酸雪、酸雾等。干沉降是指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以及包含硫、氮氧化物的颗粒随风而降。而现在很多情况下把酸雪酸雾和酸 性粉尘降落物都统称为“酸雨”[3] 。酸雨或酸沉降导致的环境酸化与危害是21世纪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分析酸沉降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了解研究现状,采取新的研究措施和新的酸沉降控制对策。2 酸沉降简史 早在18世纪中叶,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煤烟引起的腐蚀和致病。1872年史密斯《大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问世,第一次使用了“酸雨”这个术语,并指出酸雨系燃烧产生,而且可以远距离输送[1]。20世纪50~60年代,北欧的瑞典和挪威南 部地区开始受到来自欧洲中部工业区酸性大气污染 物的影响。60年代末,酸雨导致的湖水酸化已经十分明显,酸雨的区域性危害已明朗化。70~80年代,酸雨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在地球西半球的北美,也形成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的世界性危害趋势已露端倪。8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以外的其它地区也时有酸雨的报道,特别是作为世界燃煤大国的中国,酸雨危害面积迅速扩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巴西、委内瑞拉等南美洲国家,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等非洲国家都报告发生了酸雨。这表明酸雨已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发展[22]。 3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概况311 物质循环及其不平衡研究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3,22(5):113~117

酸沉降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兰浩洋2008486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管(测)08-1 四川雅安) 摘要:“酸沉降”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生 态学研究的热门问题。近年来,人们普遍将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归因于酸雨的危害。本文就对酸沉降作用下森林衰退的状况,总结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改善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酸沉降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措施方向 酸沉降通常是指pH<5.6的大气化学物质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等过程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或过程[1]。酸沉降不但引起大气酸化、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也对处于这三大环境因子作用下的森林植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森林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破坏后的难以恢复和治理,使得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分析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现状,提高人们对酸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认识。 1 酸沉降与森林生态系统 1.1我国酸沉降对森林影响现状 由酸沉降引起的森林衰退和死亡约1.14×106 hm2。在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四川盆地和贵州省,森林受害面积分别达到2.756×105hm2和1.405×105 hm2。其中,重庆南山1 800 hm2的马尾松已死亡46%,峨眉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茅草坝林场6000 hm2华山松已死亡96%,柳州市区和郊区的一些林木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衰退症状[2]。 2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二是对森林的间接影响,即认为酸沉降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营养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属释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森林衰退[3]。 2.1 直接影响 2.1.1 植物体形态 2.1.1.1 伤害叶片 叶片是植物与大气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大气污染物最先进入植物体的门户。因此,植物的伤害症状最早出现在叶片上[4]。干、湿沉降都会改变植物叶片表面蜡被层和角

第二章 酸沉降

第二章酸沉降 第一节酸沉降采样 分类号:P1 一、填空题 1、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基本组成是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等。② 答案:防尘盖雨传感器 2、为确保采样的质量,要将湿沉降自动采样器采集到的样品量根据接雨(雪)器的口径换算成降雨(雪)量,比较降雨(雪)量的计算值和雨量计的测量值,计算值应在雨量计测量值的 %之间。② 答案:80~120 3、干沉降监测中,SO2、O3、NO、NO2、PM10、PM2.5等均为自动站监测,气态HNO3、NH3、HCl、气溶胶等则用法进行样品采集,然后分析测定,该方法同时也可监测空气中的SO2等。② 答案:多层滤膜 4、酸沉降监测点位的选择应有,除考虑点位附近的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外。还应考虑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土地使用特征及。② 答案:代表性气象状况 5、酸沉降监测中,降雨(雪)时每 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几天连续降雨(雪),则将上午至次日上午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② 答案:24 9:00 9:00 6、湿沉降采样器与较大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或从采样器仰望障碍物顶端,其仰角不大于30o。② 答案:两倍 二、判断题 1、酸沉降监测采样时,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下风向。()

②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上风向。)2、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防尘盖必须在降雨(雪)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雪)结束后5min内关闭。()② 答案:正确 3、湿沉降监测使用的采样容器,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其是否清洗合格,检测方法为:以少量去离子水做模拟降雨,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模拟降雨样品中的Cl-浓度,如果与去离子水无显著差异,则认为合格;或者测定其电导率,电导率值小于0.15mS/m则视为合格。()②答案:正确 4、湿沉降样品采集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先将样品过滤,然后测定其电导率和pH值,再将剩余样品保存于冰箱中以备分析离子成分。()①②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湿沉降样品采集后,取一部分样品测定其电导率和pH值,其余样品过滤后保存于冰箱中以备分析离子成分。) 5、湿沉降样品采集后,用0.45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该滤膜应为不与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吸附或离子交换反应的惰性材料。()①② 答案:正确 6、酸沉降监测点位的情况描述、采样器的描述和样品保存与运输方式的描述,正常情况下,应每月上报一次。()②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酸沉降监测点位的情况描述、采样器的描述和样品保存与运输方式的描述,正常情况下,应每年上报一次。) 7、用多层滤膜法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时,空气通过多层滤膜的顺序是聚四氟乙烯膜、聚酰胺膜、酸液处理过的纤维膜和碱液处理过的纤维膜。()②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用多层滤膜法采样,空气通过多层滤膜的顺序是聚四氟乙烯膜、聚酰胺膜、碱液处理过的纤维膜和酸液处理过的纤维膜。) 8、用多层滤膜法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时,采集空气中气溶胶的聚四氟乙烯膜孔径为0.45μm。()②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用多层滤膜法采集干沉降样品时,采集空气中气溶胶的聚四氟乙烯膜孔径为0.8μm。) 9、多层滤膜法采集到的干沉降样品,应装入聚乙烯滤膜盒内,放入3℃~5℃冰箱保存。()②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酸沉降自动采样器的雨传感器最低能感应到的降雨(雪)强度为 mm/h或不小

(一)酸沉降(环境监测岗位专业考试)

第一节酸沉降采样 分类号:P1 一、填空题 1.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基本组成是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等。② 答案:防尘盖雨传感器 2.为确保采样的质量,要将湿沉降自动采样器采集到的样品量根据接雨(雪)器的口径换算成降雨(雪)量,比较降雨(雪)量的计算值和雨量计的测量值,计算值应在雨量计测量值的之间。② 答案:80%~120% 3.干沉降监测中,SO2、O3、NO、NO2、PM10、PM2.5等均为自动站监测,气态HNO3、NH3、HCl、气溶胶等则用法进行样品采集,然后分析测定,该方法同时也可监测空气中的SO2等。② 答案:多层滤膜 4.酸沉降监测点位的选择应有,除考虑点位附近的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外,还应考虑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土地使用特征及——。② 答案:代表性气象状况 5.酸沉降监测中,降雨(雪)时每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几天连续降雨(雪),则将上午至次日上午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② 答案:24 9:00 9:00 6.湿沉降采样器与较大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或从采样器仰望障碍物顶端,其仰角不大于30°。② 答案:两倍 二、判断题 1.酸沉降监测采样时,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下风向。( )②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上风向。 2.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防尘盖必须在降雨(雪)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雪)结束后5min内关闭。( )② 答案:正确 3.湿沉降监测使用的采样容器,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其是否清洗合格,检测方法为:以少量去离子水做模拟降雨,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模拟降雨样品中的C l—浓度,如果与去离子水无显著差异,则认为合格;或者测定其电导率,电导率值小于0.15mS/m则视为合格。( )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