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苏教版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电和磁》是基于课标“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之“简单电路”和“磁现象”两块

内容而构建的,前三课是简单电路,后两课是磁现象,本课是简单电路部分的最后一课。

从单元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来看,本单元是对能量表现形式认识的一个重要单元,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声光电热磁”等,而本单元是重点认识“电”和“磁”这两种能量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对电的认识是从电路开始的,而对于磁的认识是从磁铁开始的,能够将电和磁联系起来,认识两种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归结到了电磁铁,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编排和其他几种能

量的认识单元有所不同,将两种能量的认识同时呈现于一个单元,其原因是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放在一起来学习能够更好的建立联系,突出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本单元和其他认识能量的主题单元属于并列关系,每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结构上和之前相关单元有诸多相似之处,紧紧围绕着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本单元既

是对能量表现形式的认识,是关于能量的主题单元之一,也为后面学习能量的转换埋下伏笔,把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这一科学知识在此预先埋设,为六年级的“神奇的能量”单元做好铺垫。本单元的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

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相应问题的认识情况

作出适当的删减和调换。

《电和磁》单元共有五课教学内容,分别围绕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

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电磁铁进行设计。本课是在学生对简单电路、导体

和绝缘体有了较好的认识之后,对电路深入探索的延续和巩固的一课,本课紧紧围绕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个活动展开的,教材虽然分了几个活动,但是这几个活动只是检测的一个个步骤,都是为最终的检测服务的,同属于主活动的几个指导性分支,共同组成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主活动。

从知识方面来看,本课是本单元第1、2 课的拓展和延伸,继续探究有关电路的知识;从能力方面来看,本课仍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记录解释、总结反思这些过程,教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当我们以后碰到这样的暗盒,

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课分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教材先提出问题,揭示方法,探讨如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和探讨,明确如何通过现象判读反应出的内部结构,推断看不到的暗盒里的电路是“通”还是“断”,是连有“用电器”还是连有电池等,这些都是通过一个个分开的小活动来实现,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通

过给定项目(教师制定好的暗盒)的探究以及自设项目(学生自制暗盒)的探究,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全过程中,

学会根据测试结果绘制线路图,推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并进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第三部分总结

反思。打开暗盒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主要让学生反思,我们的推测为什么会跟事实一样或不一样。教学中在把握好教学内容深浅度的前提下,不能仅满足于把探究活动搞得热热闹闹,重点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经常接触简单电路的制作,对点亮小灯泡这样的简单制作已经习以为常,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能够自主操作完成简单的探究检测,而暗盒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诱惑,因为看不到、

摸不到的世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掌握探究的方法,

从而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也是对他们能力提升的加强训练。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解释现象的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可以多让学生通过动手

操作和观察分析来实现。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学会一种解暗箱的方法。

2.能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会利用简单表格记录下检测结果,并

根据小灯泡表现出的现象推测暗盒里面的连接是什么。

3.培养孩子们做事有序、有条理,意识到合理安排检测顺序的优点,培养

观察、探索、推测等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

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两个电珠、两节电池、导线五根、空暗盒一个、组装好的四

接口暗盒一个、演示用的自制暗盒三个(内部分别为连通和断开、连接灯泡、连

接电池)、指导用PPT课件、记录表格、暗盒内部结构绘图纸。

学生准备:绘图草稿纸、笔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提出问题

1.复习回顾,认识检测器。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知识,我们是如何检测判断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用自制的检测器检测。如果小灯泡亮,就说明是导体,如果不亮,就说明是绝缘体。

提问:检测器由哪些物品做成?是怎么连接的?

通过学生回顾和回答,明确探测器由小电珠、电池、导线三部分构成。PPT 展示检测器的实物连接构成图,教师展示连接好的检测器实物。

再问:用检测器检测时,为什么是导体小灯泡就会亮呢?

导体让电路形成了电流通路,小灯泡就亮了。如果是绝缘体,形成不了电流通路,是断路,小灯泡就亮不了。

2.出示暗盒,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两个电路暗盒。(家里装修用的墙壁埋线接头盒,一个盒

里导线是连通的,一个是断开的,外表相同)

谈话:检测器可以用来检测电路。今天老师带来的电路也出现了问题,看看能不能运用我们设计的检测器来检测?

二、认识暗盒,明确检理

1.认识暗盒,尝试检测。

谈话:老师带来的这两个东西是家里做装潢用的,所有电线的接口处就放在这个盒子里,而这个盒子又被埋在了墙里。我们一般把放在暗地里,不能打开的盒子叫做“暗盒”。这两个暗盒里面都放了一根导线,其中有一个暗盒里面的导

线断掉了,在不打开暗盒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检测判断?

学生讨论发言,说各自的检查方法。

由于受上一节课中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影响,学生能够从检测器出发,构想出运用电路检测器来进行检测。

提问:把暗盒中的两个线头接入检测器的两个接线端,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

学生猜测:如果暗盒里面的导线是连着的,小灯泡会亮;如果暗盒里面的导线是断开的,小灯泡不亮。因为导线连着相当于导体,电路是连通的;而导线断

开时相当于是绝缘体,电路不通。

选出一组学生用教师提供的电路检测器(教师提前制作好,每组一套)进行检测教师提供的暗盒,共同观察检测时的现象。

汇报现象,与猜测对比,明确检查的原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灯泡不亮——不通

小灯泡亮了——通

2.升级暗盒,检测明理。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个暗盒,我们来检测一下,看看有什么样的现象出现。(教师边谈话,边出示提前做好的暗盒模型,其中一个内部是连着一个小灯泡,

另一个内部连接一节电池。)

再次选出一组,带着电路检测器到台上演示,全体学生观察现象。检测中要分别把接线点从正反两个方向分别连接进行检测。

教师记录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可能原因。

小灯泡不亮——

小灯泡变暗——

小灯泡更亮——

指导学生分析原因时,重点抓住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展开,其中一个暗盒无论正反连接,小灯泡都亮,但是亮度是变暗了;另一个暗盒不同接法是一亮一不亮,亮时是比原来更亮。从这两次的变化中分析暗盒中不只是导线相连,而是连入了用电器或电池。

3.师生总结,明确原理。

谈话:暗盒里面连接不同的电路元件,小灯泡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我们通过电路检测器检验暗盒时,推测暗盒里连接情况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总结汇报。打开暗盒验证。

教师小结:看小电珠的亮度,如果两次都变暗,里面就是小电珠;如果都是

亮度不变,就是导线;如果两次都是不亮,就是断路;如果一次不亮,一次更亮,就是电池。

三、分组实验,探测暗盒

1.给出暗盒,指导探测。

谈话:现在老师用它们组装了一些暗盒。大家能探测出暗盒里的连接情况

吗?

PPT提示:暗盒里有A、B、C、D四个接线柱,它们之间可能连接着导线、电池或小灯泡。请用检测器探测其中的连接情况,并填写记录表,画出线路图。

提问:暗盒有四个接触点,我们怎样检测才不会遗漏接触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测的要求,并出示记录表帮助学生梳理检测的顺序。

触点AB BA AC CA AD DA BC CB BD DB CD DC 记录表如下:

灯泡

物品

谈话:除了检测顺序外,我们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记录表如何填

写?

整理展示(PPT出示):(1)不能打开暗盒。(2)先检查检测器是否能用,观察小灯泡原来的亮度。(3)检测时要有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4)接触接线柱要充分,测好后立即断开。(5)合理分工、及时记录。

记录表中灯泡一栏是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为了记录方便,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不亮×亮度不变√变暗√- 更亮√+)2.分组探测,绘制电路。

学生分组完成自己组暗盒的检测,并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各接线柱之间的连接情况。(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暗盒结构都一样,以便发现学生在探测实

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分组汇报推测的结果,展示台投影各组的记录单,分别汇报检测的结果和推测的依据。

教师在黑板上用绘制电路图的方式记录下各组汇报的结果,如果有不同(应该是探测错误或者分析错误),就用不同的笔色绘制,完成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

产生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

打开暗盒验证探测的结果,从结果与实际一致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自装暗盒,互换探测。

谈话:刚才的暗盒是老师组装的,你们会自己组装暗盒吗?请每个小组先组

内商量一下组装一个暗盒,去考考其他小组。

计时2分钟,各小组完成暗盒设计。

临近小组互相交换检测,用检测器探测其中的连接情况,并填写记录表,画出线路图。

4.拆盒验证,享受成果。

各组带着结果和暗盒分别到展示台打开验证,教师作为考官,点评探测的成果,分析错误的可能原因,指导学生后续探索。

小结:电路是很复杂的,没有我们想得这么简单。要想获得正确的连接方式,需要多接受新信息,从更多的信息中分析推断才能成功,这就是尊重事实的科学。

四、引领总结,拓展延伸

谈话:今天我们探测了暗盒里的电路。其实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有许多

的暗盒。如地球就是一个大的暗盒,我们无法打开它,你知道科学家是通过什么

现象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吗?

学生发言。

谈话:其实人体也是一个暗盒。当我们生病的时,大多数时候是不能打开我们身体检查的,医生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

生活中有太多像暗盒一样的物体,我们无法直接探究他,就需要像今天一样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现象认识其本质,从中发现规律,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小灯泡不亮——不通、电池异极相连

小灯泡亮了——通

小灯泡变暗——通,但是增加了用电器(连接小灯泡)

小灯泡更亮——增加了电池,同极相连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关于《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教案

关于《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器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作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图形检测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2、知道解密暗箱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通过“解暗箱”的方法来研究盒子里面安装了一个什么样的电路。“解暗箱”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通过一个检测工具,监测盒盖上的触电,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大火、小火,来判断盒子里面是否有导线,是否有电池或者小灯泡。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暗箱、电池、小灯泡、导线(每组一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观察了解检测器: 展示断开的电路,怎样可以使灯泡亮起来?你有几种方法? 我们今天用这个断开的电路作为一个检测器。 2、初步观察,认识暗箱 展示暗箱,你看到了什么? 里面是一些电路元件,你能说出哪些电路元件的名称? 讲解:由于看不见里面的构造,我们把它称为“暗箱”。 3、初步分析检测器与暗箱的使用 师: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暗箱里面到底有怎样的秘密。但在研究暗箱的过程中你们必须遵从下面两个条件: (1)不允许打开暗箱。 (2)里面都是电路元件,就用断开的电路作为检测器。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使用这个检测器?(演示) 对演示的结果作初步的分析:这样检测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暗箱的两点之间会有什么电路元件? 3、分组探究暗箱的秘密 要求:四人一组,合作研究并分析、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出现的各类困难。 4、总结分析活动 在用检测器进行检测的时候出现了哪些情况? 板书列出各类情况(不亮、更亮、亮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苏教版科学五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备课教案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级·册:五年级上册 单元·课:第三单元第三课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准确记录现象和解释原因的能力。同时告诉学生,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暗盒时,并不一定必须打开才能了解它,有时无需打开,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对内部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出问题,揭示方法,启迪学生的思考;二是让学生用检测装置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三是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教学目标: 1. 知道不同的电路会有不同的现象。 2.能自己制作检测装置,并能利用监测装置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3. 引导学生尊重证据,勤于动脑,作出科学解释;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根据不同现象探测暗盒里电路情况。 难点:按顺序测试和记录,并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突破措施:学生多动手,注重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导线若干,每小组电池两节、小灯泡两个、鳄鱼夹两个,厚纸盒一个、实验记录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1.故事: 狡猾的灰太狼把贪玩的美羊羊捉了去,关在笼子里,并扬言,羊村如果没办法将美羊羊救回去,他们夫妇就要把她下锅煮了吃。情况非常紧急,羊村召开紧急会议,最后,村长慢羊羊决定派足智多谋的喜羊羊去把美羊羊救回来。 狡猾的灰太狼这次看来准备得非常充分,只见他拿出一个暗盒,盒子上有ABCDE五个接线点,他狂妄地对喜羊羊说:“只要你能告诉我这个暗盒里的电路是怎样设计的,我就把美羊羊放了,不然,我把你也一块儿炖了。不过有个前提,可不能打开盒子哟。”喜羊羊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可是,不打开盒子怎么知道里面的电路呢?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帮助喜羊羊吗? 2.导入:要想帮助喜羊羊,就要用到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板书课题)二理论准备: 1.小热身: 老师手里握着两条电线,一根是连着的,一根是断开的,你能判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教学内容 第3单元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文本解读 本课紧紧围绕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个活动展开的。从知识方面来看,本课是本单元第1、2课的拓展和延伸,继续探究有关电路的知识;从能力方面来看,本课仍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记录解释、总结反思这些过程,教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当我们以后碰到这样的暗盒,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课分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部分,教材先提出问题:怎样确定握在教师手里的电线是连的还是断开的?引发学生思考,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连接起来的电池和电珠,组成一个电路检测器进行试探,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学会根据测试结果绘制线路图,推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并进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很多科学之谜就是“打不开的黑盒子”。 第三部分总结反思。打开暗盒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主要让学生反思,我们的推测为什么会跟事实一样或不一样。 教学设想: 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内容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科学探究的广泛性。科学探究不只是操作、观察、种植和饲养以及设计,还包括对一些未知

领域的探求,因为看不到、摸不到的世界有着更加精彩的诱惑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分享合作成功的愉快。 2、利用检测器去检验暗箱中的电路,对学生来说,看到现象较为容易,关键是根据现象画内部电路图,变直观为抽象的认识,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因此,单从教学内容看,活动就是检测,如果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活动中所暗含的科学探究含义的巨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探究,用心去体验。 3、对于学生来说,关于科学的本质,以及在科学研究中无法显性化的东西对于他们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因此,神秘的暗箱一课从这一个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进入到探究、研究的另一个领域。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2、能够根据检测到的现象作出假设性的解释。 3、能够利用简单图形记录下检测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养成周密的思考的习惯,意识到讲究一定的顺序对探究有更多地帮助。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学会一种解暗箱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1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 5、出示起子。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3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4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案

科目: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题: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教师:杨春胜班级:五(7)班 时间:40分钟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器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作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图形整理检测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2、知道解密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连接情况。 2、难点: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连接好电路的暗盒、电池、小灯泡、导线(每组一套)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min) 师:老师手里握着两根导线,其中一根是断的,在老师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怎么判断哪根是好的?哪根是断的? 生: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小灯泡的简易装置检测。 师:画出装置图,请同学利用电路检测,交流感想。(演示) 生:小灯泡亮的电路是闭合的,不亮的电路是断开的。 师:松开手验证学生的猜想。那么老师在检测装置中加入一个小灯泡,请观察小灯泡的变化。(演示) 生:小灯泡变暗了。

师:这是应为增加了用电器,如果加入一节电池,观察小灯泡的变化。(演示) 生:变亮或不亮。 师:电池同极相连小灯泡不亮,异极相连小灯泡会变亮。刚才导线的检测太简单了,今天我们就来检测未知的电路——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板书课题)2、新授 师:出示一个暗盒,这个暗盒的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接线头,在不打开暗盒的情况下想知道暗盒里的电路怎么办? 生:思考并回答。(用刚才的简易装置检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利用这个装置来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我们把这个装置叫做电路检测器,下面请同学们做笔记。(2min)生:做笔记。(电路检测器是有电池、导线、小灯泡组成的。旁边附上装置图)(3min) 师:这个暗盒里有些接线点之间是导线连接的,有些是断开的,有些连着电池,有些连着小灯泡。就是让你们检测了以后,要求画出电路图,最后打开暗盒核对自己画的是否与暗盒里的一致。 生:认真听讲。 师:下面老师强调实验时注意的事项,一是不要将暗盒打开,老师说打开才能打开;二是检测要按一点的顺序不能遗漏。如:A B、BA、AC、CA、AD、D A以此类推。 生:认真听讲。 师:老师先发给你们一节电池、三根导线、一个小灯泡、电池盒、灯座。你们先把电路检测装置连好,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生:连接装置。(5min) 师:下面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连接好的暗盒和一张记录表。一个同学记录,其余同学做实验。 在相应的结果后面打“√“

苏教版科学五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课堂实录

教案4 20081053101 李夏五(1)班 课题: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学会解暗盒的方法; 2、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电路,并根据现象作出假设性的解释,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检测结果; 3、引导学生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未接好电路的各种暗盒,每组一份,记录表,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电珠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生互问好) 师:大家看,老师的两只手里分别握着一根电线,但是其中有一根是断开的,如果我不松开手,你们知道哪一根是连着的,哪一根是断开的吗? 生:左/右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吗? 生:用电路检测。 师:什么样的检测器呢? 生: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简易装置 师:利用电路检测?有什么科学依据吗?(那么应该怎样判断呢?) 生:小灯泡亮的电路是闭合电路。/小灯泡不亮的电路是断开的。 (松开手,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如果我手里握的是一只小灯泡,或是一节电池,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如果是小灯泡,检测器检验后,外面的小灯泡变暗,这里的两只小灯泡是串联的。 /如果是一节电池,检测器检验后,外面的小灯泡变亮,这里增加了电池的个数,使小灯泡更亮起来。 二、探测暗盒的秘密 师:(验证学生猜想)同学们都相当的聪明,那么,老师这里有十个电路暗盒,这些暗盒的电路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导线头,你想不想知道暗盒里面的电路呢? 生:想。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各小组设计你们小组的验证方案。设计之前呢,老师有几点要求,1、仅在小组内讨论,不大声喧哗;2、不脱离自己的小组,到处走动;3、爱护实验材料,按照验证要求设计。好,开始设计。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 师:(拍手示停)好,我们各组的设计方案都出炉了。接下来呢,请三组同学来说说他们的设计方案。 (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好,三个组的设计方案都讲解完毕,到底可不可行呢?我们待会儿再来揭晓。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验证一下我们的设计方案可不可行呢? 生:是。 师:在验证大家猜想前呢,老师给大家说一下,发到大家手里的这张表怎么用,用来做什么。 大家看,横排的表示你们的接点及电流方向,竖排呢表示你们看到的灯泡的亮度,根据你们看到的现象,在和你们现象相应的一格里打对勾。老师还要几点要求1、老规矩,小组实验,不大声喧哗;不脱离自己的小组,到处走动;2、在检测中要一边检测,一边填写电路实验记录表,要按接点的顺序来验证,以免混淆;3、验证结束后,在白纸上画出你们检测到的暗盒里的电路连接图。4、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师:好,请各组组长来老师这里按顺序领取暗盒。领到的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拍手示停)好,大部分小组都画出了自己小组的暗盒的电路连接图。那么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认为盒子里面的线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我们组的线路是这样的。 师:那么你们是是怎样检验的呢? 生: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简易装置 师: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的呢? 生:依据检测器中小灯泡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暗箱中的电路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生:只有显露连通时小灯泡才会亮 师:好,同学们都说了不少,那么大家的线路图是不是和实际的一样呢?现在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学生动手) 师:不一样的小组请举手 (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我们的解释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苏教版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电和磁》是基于课标“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之“简单电路”和“磁现象”两块 内容而构建的,前三课是简单电路,后两课是磁现象,本课是简单电路部分的最后一课。 从单元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来看,本单元是对能量表现形式认识的一个重要单元,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声光电热磁”等,而本单元是重点认识“电”和“磁”这两种能量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对电的认识是从电路开始的,而对于磁的认识是从磁铁开始的,能够将电和磁联系起来,认识两种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归结到了电磁铁,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编排和其他几种能 量的认识单元有所不同,将两种能量的认识同时呈现于一个单元,其原因是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放在一起来学习能够更好的建立联系,突出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本单元和其他认识能量的主题单元属于并列关系,每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结构上和之前相关单元有诸多相似之处,紧紧围绕着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本单元既 是对能量表现形式的认识,是关于能量的主题单元之一,也为后面学习能量的转换埋下伏笔,把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这一科学知识在此预先埋设,为六年级的“神奇的能量”单元做好铺垫。本单元的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 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相应问题的认识情况 作出适当的删减和调换。 《电和磁》单元共有五课教学内容,分别围绕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 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电磁铁进行设计。本课是在学生对简单电路、导体 和绝缘体有了较好的认识之后,对电路深入探索的延续和巩固的一课,本课紧紧围绕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个活动展开的,教材虽然分了几个活动,但是这几个活动只是检测的一个个步骤,都是为最终的检测服务的,同属于主活动的几个指导性分支,共同组成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主活动。 从知识方面来看,本课是本单元第1、2 课的拓展和延伸,继续探究有关电路的知识;从能力方面来看,本课仍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全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云南省十八连山镇雨汪小学 ——————————————————班级五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卢智权 ——————————————————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仅仅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个活动展开,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记录的过程、解释的 过程、反思的过程。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即:当我们遇到如此的暗盒,我 们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出 问题,揭示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让学生用简单的电路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三是引导学生验证 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通过学会判断未知电路的方法,检测暗盒里电路,记录检测结果并画出电路图等活 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学会解暗盒的方法; 2、 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电路, 并根据现象作出假设性的解释, 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检测结果; 3、引导学生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未接好电路的各种暗盒,每组至少一份,记录纸等。 学生准备: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 、小电珠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揭示方法 1、引导猜想,判断电路的连接与断开 师:提问:你们看,老师的两只手里分别握着一根电线,但是其中有一根是断开的,如果我不松开手, 你们知道哪一根是连着的,哪一根是断开的吗? 学生猜测。 2、验证猜想,揭示判断方法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吗? 生:用电路检测。 师:什么样的检测器? 生: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简易装置 师:请学生利用电路检测,交流探索的感想。 (不许偷看) 生:小灯泡亮的电路是闭合电路。 生:小灯泡不亮的电路是断开的。 (松开手,验证学生的猜测。 ) 师:如果我手里握的是一只小灯泡,或是一节电池,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交流。 生:如果是小灯泡,检测器检验后,外面的小灯泡变暗,这里的两只小灯泡是串联的。 生:如果是一节电池,检测器检验后,外面的小灯泡变亮,这里增加了电池的个数,使小灯泡更亮起 来。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进入到问题 的情境中。 二、探测暗盒的秘密 1、设计一个简单的暗盒让同伴来检测 (1)师:如果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要求组装一个暗盒电路,你认为最少可以用几根导线?为 什么? 学生回答。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

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看实验结果回答:生:木块儿浮,砖块儿下沉。师:还有看一下这个塑料块放入水中,观察它沉还是浮?生:(看实验结果回答)浮。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有些物体沉下去呢?我们做一个实验哪些物体浮,哪些物体沉:体积大小相等的小石块,铁块,木块,塑料。(形状一样)一:质量相等物体的沉浮情况:物体:小石块铁块木块塑料我们的发现:预测:沉沉浮浮质量:25g25g15g10g结果:沉沉浮浮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浮。老师总结:大小相等自身质量不相等,质量重的物体下沉,质量轻物体浮。这个说明物体的沉浮物体自身质量有关。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小石块橡皮木块带盖的空瓶纸预测:沉沉浮浮浮质量:20g20g20g20g20结果:沉沉浮浮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大的物体浮,小的物体沉。师: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如果物体的体积比较大物体浮,体积比较小物体沉对不对?。老师总结:物体的质量相等,但是体积不相等从大到小排列空瓶,纸,木块,橡皮,小石块。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体积相等)物体:小铁块小铁块

【范文】《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说课稿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说课稿 课 件www.5yk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0361535.html,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会简单电路组装后的一个拓展应用,围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个活动展开,让学生经历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记录汇报、解释反思等一系列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建构起完整的简单电路的概念;学习一种暗盒解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简单电路检测暗盒中的电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与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愿意去探究暗盒中的秘密,并延伸到生活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能够利用简单电路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能够根据小灯泡的状态提出解释”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有顺序地进行探测和记录”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器材准备 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成为“有效探究”,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两种暗盒,即两点暗盒和四点暗盒,同时还准备了导线、电池、电池盒、灯座、小灯泡,并对材料进行一一测试,以确保实验能按预订目标进行。 四、教法与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探究——研讨”法,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科 学 教 案 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苏教版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电和磁》是 基于课标“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之“简单电路”和“磁现象”两块内容而构建的,前三课是简单电路,后两课是磁现象,本课是简单电路部分的最后一课。 从单元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来看,本单元是对能量表现形式认识的一个重要单元,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声光电热磁”等,而本单元是重点认识“电”和 磁”这两种能量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对电的认识是从电路开始的,而对于磁的认识是从磁铁开始的,能够将电和磁联系起来,认识两种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归结到了电磁铁,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编排和其他几种能量的认识单元有所不同,将两种能量的认识同时呈现于一个单元,其原因是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放在一起来学习能够更好的建立联系,突出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本单元和其他认识能量的主题单元属于并列关系,每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结构上和之前相关单元有诸多相似之处,紧紧围绕着科学方法训练重点 “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本单元既是对能量表现形式的认识,是关于能量的主题单元之一,也为后面学习能量的转换埋下伏笔,把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这一科学知识在此预先埋设,为六年级的“神奇的能量” 单元做好铺垫。本单元的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相应问题的认识情况作出适当的删减和调换。 电和磁》单元共有五课教学内容,分别围绕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 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电磁铁进行设计。本课是在学生对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有了较好的认识之后,对电路深入探索的延续和巩固的一课,本课紧紧围绕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个活动展开的,教材虽然分了几个活动,但是这几个活动只是检测的一个个步骤,都是为最终的检测服务的,同属于主活动的几个指导性分支,共同组成检测暗盒里的电路这一主活动。 从知识方面来看,本课是本单元第1、2 课的拓展和延伸,继续探究有关电路的知 识;从能力方面来看,本课仍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记录解释、总结反思这些过程,教给学生解暗盒的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当我们以后碰到这样的暗盒,有时无需打开它,只要借助外显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课分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教材先提出问题,揭示方法,探讨如何检测暗盒里的电路,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和探讨,明确如何通过现象判读反应出的内部结构,推断看不到的暗盒里的电路是“通”还是“断” ,是连有“用电器”还是连有电池等,这些都是通过一个个分开的小活动来实现,为下一步的 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通过给定项目(教师制定好的暗盒)的探究以及自设项目(学生自制暗盒)的探究,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全过程中,学会根据测试结果绘制线路图,推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并进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第三部分总结反思。打开暗盒让学生验证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