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唐朝著名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篇一:唐睿宗三让天下

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0xx年。在这20xx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

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一让母亲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睿宗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二让皇兄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唐睿宗的推让,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睿宗让位既保护了哥哥,也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组织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扩大自己势力,同时也避免被严密监视,一家人这时才被放出来。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为皇太弟,这显然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对这一称呼,又因为

睿宗的坚决推辞而作罢。由于睿宗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漩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三让儿子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睿宗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睿宗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

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睿宗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睿宗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睿宗之后的历史延续。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篇二:唐朝商人的起义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辉煌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盛时期。有印度、波斯、高丽等众多其它国家的商人不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辉煌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有印度、波斯、高丽等众多其它国家的商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进行各种商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唐朝商业的繁华,出现了许多象洛阳、长安这样繁华的商业都会。

商品经济的发达,商人的势力自然有所增强。商人不仅经济实力强大,更是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但是尽管如此,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仍然相当地下。按照唐朝的法律,商人不仅是不能做官,就是连普通老百姓的地位都不如。唐太宗曾对大臣房玄龄说:“脱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踰侪类只可厚

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意思是商人给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好处就可以了,千万不能让他们做官,和朝庭上的圣贤明君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在唐高宗时期,更出台了一系列歧视商人法令,如商人不得穿黄衣服,不得坐马车等。更为甚者,商人的生命财得不到任何法律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必然引发了商人的抗争,迫使他们与唐代末年的地方军阀势力联手,共同对抗朝庭。所以在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反叛”商人,他们试图通过采取武力的方式进入国家政权体制。

一是发生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的京城长安。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不久,藩镇势力日渐骄横。颇有雄心的德宗皇帝对此十分不满,决定以武力削藩。无奈藩镇叛乱不断,“河南、河北连兵不息”,由此国库日益空虚,军费开支逐渐紧张起来。这时,主张“以刑名整齐天下”的奸相卢杞及其同党赵赞(度支使)、韦都宾(太常博士)等认为:“货泉所聚,在于富商”。于是,他们打着“借商”的招牌,对长安工商业者大肆掠夺,“京兆尹丰祯督责颇峻,长安尉薛萃荷校乘车,搜人财货,意其不实,即以搒捶。”以致“京师嚣然,如被盗贼”。面对政府这一野蛮的搜刮行径,城市工商业者忍无可忍,“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卢杞)于道诉之”。最后德宗迫于群众的巨大压力,也不得不下诏废罢了这次所谓的“借商”活动。(见《旧唐书?卢杞传》)这是中国历史上工商业者第一次统一的政治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二是发生在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八月的成都。经过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唐朝已是名存实亡,各地军阀混战一片。“机智权勇,出于流辈”的王建在四川的争战中逐渐崛起,并于昭宗大顺二年(891)荣升西川节度使。“(王)建既得西川,留心政事,容纳直言,好施乐士,用人各尽其才。谦恭俭素”,然而他又“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刚刚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的王宗涤便是其中的一位冤死鬼。宗涤是他的假子,因其“有勇略,得众心”而遭到王建妒忌。王建为自己建造王府。绘以朱丹,老百姓目其色而称为“画红楼”。由于宗涤本姓华名洪,王建以画红与华洪谐音而心生疑窦,遂有诛杀之念。恰逢大将王宗佶(亦为王建假子)等人也害怕他的战功,便散布流言蜚语进行诬陷。昭宗天复二年(902),王建趁机将他召回成都责问,宗涤难以自辩,慷慨陈词:“三蜀(指东川、西川和

汉川,又称三川)略平,大王听谗,杀功臣可矣!”最后宗涤惨遭缢杀。广大工商业者和军队将士听到这一消息异常悲愤,“成都为之罢市。连营涕泣,如丧亲戚”。见《资治通鉴》卷258和卷263)以此表达了对这位深得士心民心的大将的拥戴和对滥杀功臣的王建的愤慨之情。

三是发生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九月的开封(汴京、东京)。这次是为悼念宋朝名相司马光而开展的。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主将。由于新法本身存在缺陷,加之实施过程中有蜕变情况,因而不少新法措施已严重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当支持变法的神宗皇帝驾崩,不少人便迫不急待地要求废除新法,并把司马光推向了政治前台。这位静居洛阳十五年,“以高才全德,大得中外之望”(《渑水燕谈录》卷2)的名臣一回到京城,便受到人们空前的欢迎。“民遮道呼日:‘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在数千人聚观之。”(《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有的人甚至爬到树上屋顶去观看,造成“屋瓦为之碎,树枝为之折”的热闹场面。明人马峦在《司马温公年谱》中慨叹地说:“时得人之心如此,盖千载一人而已。”评价之高,无以复加。正因其深得人心,司马光才比较容易地罢废了绝大部分新法。正当人们对他有更高期望时,他却积劳成疾,溘然长逝。司马光去世的消息震动朝野,正在行明堂大礼的高太后和哲宗帝立即赶往西府,“临其丧,哭之甚哀”,决定停止上朝三天,百官们纷纷前往吊唁;而众多的工商业者也按捺不住他们的悲痛情绪,竟“罢市往吊”(《宋史?司马光传》),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缅怀深情。

这三次罢市分别发生在唐朝中期的长安、唐朝末叶的成都和北宋后期的开封,这些都是当时经济繁华、工商业者相对活跃的都市,罢市活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典型性。尽管规模还十分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工商业者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有了初步提高,因而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篇三:唐太宗让魏征夫人吃醋

魏征乃唐太宗贞观期间的丞相,很多功绩也经常受太宗赏赐。有次,唐太宗要赏女人给魏征,还说好像什么都赏过,唯独女人没有赏过。魏征不敢要,说是要问过他家里的夫人。太宗气,天子赏臣子,如何不可?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三妻四妾。魏征请求允许他回家问过夫人。数日后,太宗没有忘记此事,问魏征,魏征

言夫人不同意,太宗不悦。

太宗于是设宴,请近臣。席间请来魏征夫人,问:“朕赏赐魏征女人,你为何不准?”夫人说,“国事自然由他说了算,家事须得听我的”。太宗有气,又问,“天子赏赐臣子,是国事还是家事?”夫人无言,沉默后,坚定地说:“有她无我,有我无她!”太宗气甚,命人取来毒酒一杯,厉声道:“如此,请饮此毒酒。”夫人举手就取,一饮而尽。魏征着急,挡之不住,苦。

太宗问:“夫人,你饮这毒酒,味道如何?”夫人稍定,答:“与我家醋味相似。”群臣皆大笑,太宗亦忍禁不住,高声道:“以后再遇此事,你就吃醋吧!”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唐朝时候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一:文成公主入藏时间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是641年3月2日。这个时间的具体的日子或许有出入,但是年份的确是这样。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也不过十六岁左右,再来看看她的出生年份,约是623—680。如此推算,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大约是在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的经过还相当曲折,相对于其他几个远嫁的公主来说,文成公主这次的和亲令唐太宗相当的不爽,甚至是有点被松赞干布强迫着和亲。在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前后,汉藏两族的关系相当的紧迫,当时藏族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已经打到唐朝的松洲,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和亲。当时的唐太宗也命人出兵,强势还击,击退松赞干布的军队。松赞干布服软退兵,再次派人来和亲。 难道松赞干布不会好好的来和亲?在此之前,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已经娶到了大唐公主,便派人来和亲,但是被唐太宗拒绝。而使者带回去的结果是吐谷浑从中作梗。于是松赞干布出击吐谷浑,直接对唐太宗进行威胁。虽然唐太宗击退了松赞干布,但是最后还是把文成公主嫁出去了。由此看来这可能就是松赞干布的一个软硬兼施的计策。 所以说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发生的事情相当的不好,这对于她嫁入西藏之后的生活也是影响很大。尽管唐太宗送给藏族那么多技术和书籍作为公主的陪嫁,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一时间段里汉藏两族紧张关系的事实。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二:李光弼守护大唐荣耀 至德元年十一月,安禄山派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介四员大将,分别从定州、上党、大同、幽州,领兵10万,围攻太原。当时李光弼精兵都已调赴朔方,手下只有乌合之众,还不满万人。史思明得意地对诸将说:“太原屈指可下,太原一攻占,朔方、河、陇可鼓行而下。”李光弼率领战士和百姓到城外挖壕沟,又用所挖土做了几十万块砖坯,存放城内。等敌兵攻城,李光弼一边守城,一边用砖坯加高城墙,哪里有损坏,立即运砖坯补上。敌兵攻不进城,便在城外叫骂,光弼在军中招募到善修地道的士兵3名,让他们率兵连夜修地道,通到阵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 fǔ ch?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隋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581~618年)

隋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581~618年) 本文导读: 隋朝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制,兴建隋唐大运河使到很多城市从此出生,令很多新旧事物交替废兴,这些政策几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盘承袭,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此朝代深刻影响往后唐朝、宋朝、以后中国朝代,以至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 中文名称:隋朝 英文名称:Sui Dynasty 简称:隋 所属洲:亚洲 首都:大兴(今西安)、洛阳 主要城市:太原,江都,成都 货币:圆孔钱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人口数量:46,019,956人(609年)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 国土面积:480万平方公里 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科举制 军事制度:府兵制

主要贡献: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开通大运河 隋朝皇帝 高祖文皇帝杨坚 世祖炀皇帝(明皇帝)杨广 恭皇帝杨侑 哀皇帝杨侗 秦王杨浩 睿宗顺皇帝杨政道 事件 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杨坚称帝 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营建大兴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起初,仍定都在汉长安城。但此时长安城风光不再——规模狭小、凋残败落,衙署与民居混杂,而且“水皆咸卤,不甚宜人”,加上渭水南侵。除此,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隋文帝是一个一心想统一全国的帝王,生活在残破不堪的汉代古城中,当然不能满足;另外,隋文帝是一个迷信风水而又猜忌多疑的人(这与他出生后到13岁一直都生活在寺院里有关)。西汉之后,在汉长安城相继建都的几个朝代均寿命短暂,在隋文帝看来,汉长安城是个不祥之地。而且,据说隋文帝夜梦洪水淹没都城。诸多原因促使隋文帝改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诏左仆射高熲为总领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都监,于龙首原之南营建新都。由于杨坚在北周时被封为“大兴郡公”,所以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又据《雍录》卷三记载,隋大兴殿(唐改称太极殿)所在地为大兴村,以此名城,并取永远兴隆昌盛之意。 隋与突厥之战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长河里有太多激励人心的故事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为追求幸福去努力了,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

一时之盛。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在大文化的架构里,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历史故事能够展示出岁月演进中渐次形成的城市个性和魅力。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的性格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凝结而成,且又发扬光大,熠熠生辉。两年前,郑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纪盘点”工程中,专家与群众相结合,评出了“郑州十大历史故事”。这是一项惠及今人、泽被后人的历史文化工程。所评选出的历史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朝代——夏,有大禹治水在嵩山一带。《史记》中说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老百姓盛赞大禹治水的献身精神。史书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就在郑州登封阳城。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定都于郑州的新郑,至今尚存绵延几十里的古城垣,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当年郑国强盛时号称中原小霸主的风采。《左传》中记载有郑庄公与母亲武姜黄泉相见的“掘地见母”故事。在郑州荥阳京襄城3公里处的一个叫阴司涧的地方,传说就是郑庄公与母亲相见的“黄泉”之地。 郑州地处中原要冲,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楚河汉界”说的是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对垒于郑州广武的故事。广武山古战场上的遗迹,有两军对峙之汉霸二王城,有“中分天下”之鸿沟。刘项对峙两年有余的鸿沟,后来演变成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 东汉末年,袁绍成为雄踞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亲率步兵10万、骑兵2万,南下攻打许都。曹操被迫以两万的劣势兵力相拒于郑州中牟的官渡,最终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先民们在郑州这块土地上争战杀伐,悲壮惨烈,已经融会进历史的长河中,叠藏在文典史籍里,也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在民间演绎。 古代帝王登山朝拜大多去的是泰山,惟独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武则天封嵩山”的故事,记述了她和嵩山的难解之缘。她年近八旬时,又登嵩山,在那里向上苍投下除罪金简一通,祈求神灵宽恕自己的过错,流露出一位杰出而复杂的女人的敬畏。这通金简现在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元代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在3年里研制出13种天文仪器。“郭守敬测天”讲述的是他在郑州登封告成筑观星台测天象的故事。他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比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颁布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郭守敬计算出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与今天人类所知实际时间只差26秒。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中还有几个以巨大生命力流传千百年的历史故事,如“汉武帝封将军柏”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封柏树为将军,现在还有两棵“阅世三千岁”的古柏活在嵩阳书院内;晋朝有美男子潘岳,是郑州中牟人,民间里巷千百年流传着这位郑州美男子的轶闻趣事;“达摩面壁”讲述了禅宗始祖达摩择嵩山而创立禅宗,面壁十年,至今达摩面壁的石洞仍在;在民间还流传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嵩岳少林寺碑”有专门记载,电影《少林寺》名扬海外,中国功夫走向世界,都得益于这段传奇。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是这座文明古城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十大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先民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智慧、创造力,给我们平添了热情、勇敢、沉着、机智和自信,有利于古为今用,开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名城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开拓出更为广阔而深邃的发展空间。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 唐朝(618-907年)与阿拔斯朝(公元750-1258年)分别是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在当时的世界上都享有重要地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一:武则天称帝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

(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二:安史之乱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 藩镇崛起主词条:节度使、藩镇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三: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

历史名人故事200字

历史名人故事200字 你们知道有哪些简短的历史名人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历史名人故事2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历史名人故事200字:关龙逢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历史名人故事200字:分明一派西湖景明代,有一个穷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饥肠辘辘的他正想做饭,当他揭开米缸时,只有数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 当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瓯粥想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粥吹得上下翻腾,此时,秀才诗性大发,便顺口吟了两句: 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来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当他捧着那瓯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已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于是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连说:”;好句,好句。”; 历史名人故事200字:后稷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重大历史事件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着名的民族实业家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前期最大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19年: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简介 唐朝(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又因其政治、文化、制度等继承于隋朝并发扬光大,所以后世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尊隋为名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每战必克,十一月就攻下了首都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其13岁的孙子杨侑为帝(恭帝),改元“义宁”,被册封为唐王,大丞相,把握了朝政。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李渊便以“唐”为国号称帝。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玄武门之变”后其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继续李氏江山。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南诏、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古今中外历史著名人物事迹

写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事迹1 观杜甫。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 叹抉择。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写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事迹2 有这样一个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有这样一个人,雄奇豪迈,潇洒一生;有这样一个人,有酒必有诗。这个人就是李白。 李白诗风感情炽烈,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放,有对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深情厚意;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凌云。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一:屈原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

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二:吴承恩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三: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

关于唐朝的历史故事

关于唐朝的历史故事 在一般人看来,皇帝的女儿至尊至贵,嫁妆丰厚,一定不会有嫁不出去之担忧。然而,正因为金枝玉叶的尊贵身份,选择范围极其 有限,公主的婚事反而成了老大难问题,除了担任“和亲”使者, 远嫁异域蕃邦,又有几个能找到理想的归宿? 在唐朝,美丽多情的高阳公主若不是嫁了个其貌不扬、出息不大的房遗爱,她能对佛门弟子辨机动心吗!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若能与 如意郎君薛绍相守至终,也不会对权力产生那么浓厚的兴趣吧?知书 达礼的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若不是成了“剩女”,也不至于踏进 道观,同青灯黄卷为伴。 当然,在盛产公主的唐代,也有嫁得乘龙快婿的公主,嫁给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的昇平公主就是一个。她的故事还被搬上戏剧舞台: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按照大唐的规矩,公婆要给公主行礼, 郭暧看不过去,一忍再忍,终于还是发作了。一天,公主又毫无愧 色地接受公婆给她施礼,郭暧上前呵斥道:“你不过仗你父为天子,才敢如此狂妄,殊不知,我父是不屑当天子,所以才不当!”说完就 要上前打公主,亏得二老连忙阻拦,这才作罢。 公主哪受过这种委屈,带着一腔怒气立即进宫告状,将驸马的逆言原原本本陈述一遍,哭着要父皇作主。谁知代宗却说:“郭暧说 得对,若其父愿为天子,恐怕天下早就不是你家的了!”公主还在哭泣,代宗劝导她:“你要孝敬公婆,礼让驸马,千万不要再仗着娇 贵惹生事非!”公主不敢违命,只好点头称是。 正在此时,郭子仪绑着郭暧入朝请罪。代宗连忙吩咐左右扶起郭子仪,给他赐座,并宽慰道:“儿女的闺房琐事,何必计较呢?”郭 子仪谢恩,请代宗重惩郭暧。代宗为驸马松绑,又劝解了一番,小 两口一起回了家,一场干戈化为了玉帛。从此,公主安分守己,礼 仪周到,与郭家人和谐相处。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成语有很多都来自于历史故事当中的名人名物,古人为了记忆这些历史事件,成语的诞生便更方面学习这些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1、先秦: 助纣为虐(商纣王) 不耻下问(孔子) 围魏救赵(孙膑) 讳疾忌医(蔡桓公) 退避三舍(重耳) 卧薪尝胆(勾践)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鸣惊人(齐威王)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奇货可居(吕不韦) 千金买骨(郭隗) 一鼓作气(曹刿) 一字千金(吕不韦) 惊弓之鸟(孙更赢) 杀妻求将(吴起)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秦汉: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指鹿为马(赵高) 一饭千金(韩信) 暗渡陈仓(韩信) 背水一战(韩信) 多多益善(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运筹帷幄(张良) 孺子可教(张良) 四面楚歌(项羽) 十面埋伏(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九牛一毛(司马迁) 投笔从戎(班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老当益壮(马援) 手不释卷(刘秀) 得陇望蜀(刘秀)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 3、三国: 三顾茅庐(刘备) 如鱼得水(刘备) 鞠躬尽瘁(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 锦囊妙计(诸葛亮) 七擒七纵(诸葛亮) 神机妙算(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羽) 过关斩将(关羽) 封金挂印(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一身是胆(赵云) 才高八斗(曹植) 七步成诗(曹植) 煮豆燃萁(曹植) 望梅止渴(曹操) 乐不思蜀(刘禅) 刮目相看(吕蒙) 言过其实(马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4、晋至南北朝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草木皆兵(苻坚) 画龙点睛(张僧繇)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狗尾续貂(司马伦) 凿壁偷光(匡衡) 5、唐宋 黄袍加身(赵匡胤) 请君入瓮(周兴) 妙笔生花(李白) 雪中送炭(宋太宗) 呕心沥血(李贺)

(宴会故事)历史上的著名饭局

(宴会故事)历史上的著名饭局 一.最具杀气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人物: 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饭局始末: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拨剑起保护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 1

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 二.最霸气的的饭局——煮酒论英雄 出席人物: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张辽 饭局始末: 是日,刘备正在亲自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