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外国小说欣赏》教学重点的确立

《外国小说欣赏》作为必选教材,确立其教学重点的标准,主要应该有如下几条:

1、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关于“小说与戏剧”的条款中有6条,湖南省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用) 将课程标准细化为5条。这应该是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根本依据。我在上第一单元的时候,以比较阅读的办法处理两篇小说,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朗读语言来把握小说的深层寓意和艺术特点,都是从上述标准中得到启发。

2、依据小说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价值

小说《桥边的老人》的题材和主题我们并不陌生,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也十分简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在对话中的完成,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的对话中蕴含的深刻的寓意,也既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以对“冰山理论”在小说中的体现的鉴赏理所当然是课堂的重点。而小说《墙上的斑点》最大的特点当然是“意识流”,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流派其主要特点和创作手法是什么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3、依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和课后思考与练习

依据王荣生教授的研究,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体有四种功能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定篇功能的,如编一个“魏晋风度”

的单元,选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十八则),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目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彻底、清晰、明确地地领会”某个方面的内容。例文功能的的选文,其主要特点是知识统帅选文,选文主要起知识的例证作用,例文只用“文”的某个部分或某些点的某些方面。样本功能的选文,其主要作用类“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叶圣陶语),从形式上看,类似于旁注评点。用件功能的选文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去学习这篇文章,而是让学生用这篇文章里的知识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此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类选文大致有“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提供资料文”三类。《外国小说欣赏》中的选文显然不是定篇、样本和用件性质的,但有点像例文,就是用该篇例文来举证某个问题、某类知识或某种手法。例如《桥边的老人》就是用来证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第一称有限视角的一个例子。同时结合课后练习一来看,也是作为例文来篇写的。所以《桥边的老人》的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叙述的角度与人称上。同时可以兼顾“冰山理论”。

4、重点的确立还是要从基础性出发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课的目的是形成共同基础,选修课的目的是要促进多样发展和个性化。但既然选修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选,而是必选,即使要促进多样发展,也要在注重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促进多样发展。所以在处理任何一篇小说的时候,都不能忘记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我在处理《桥

边的老人》和《墙上的斑点》时,都安排了理解文章内容的专门环节,对《桥边的老人》甚至安排了了解作者海明威的专门环节,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二、《外国小说欣赏》教学需要处理的几组关系

1、主题与话题。文章的主题和单元的话题到底是不是重点?是都是重点还是只有其中之一是重点?从教材价值论的角度来看,组成教材的选文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之分。所谓“原生价值”就是选文原本作为社会阅读的客体而存在的价值,作者创作它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读者阅读它也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而选入教材后,如何传播“某种信息”的价值即“教学价值”。在语文课程里,主要不是学习“原生价值”,而是学习“教学价值”。从这个角度讲,话题毫无疑问是教学重点,而主题则不一定。同时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它既不是以文体组文,也不是按照定篇、样本和用件的功能编排,而是以例文的形式编排,因此话题也是重点。

2、解读与鉴赏。上必修教材,可以搞点解读;而上选修教材,鉴赏应该是重点。而且从《外国小说欣赏》的题目来看,也应该注重欣赏。欣赏的角度很多,有主题、结构、人物、环境、语言、艺术手法、构思特点等等。但我们要注意几条:一是要在欣赏中点示基本的文学知识;二是要指点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欣赏角度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三是要突现作品本身显著而独特的“美点”;四是要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五是一定要结合语言点,落实在文本之中,避免架空分析;六是绝不能上成讲

读课、讲析课甚至串讲课,要注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在必修课教学中也是反对的,更遑论还是选修课。

3、精读与泛读。教材每单元编排两篇文章,第一篇是精读,第二篇是泛读。通常的做法一是只上精读,不上泛读;二是精读、泛读逐篇上,应该说这两种做法都是不行的。我觉得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有以下一些方法:一是把选文作为例文、把话题材料当作用件来处理,就是围绕话题选点赏析,同时以话题知识指导赏析;二是找到适当的角度,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赏析;三是将重点放在精读上,而将泛读当作拓展阅读材料来处理;四是难文要浅教;五是长文要短教,教材中的文章除了《桥边的老人》《丹柯》《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半张纸》《沙之书》《骑桶者》等几篇外,都比较长,如果不长文短教,必定是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事。

4、单一与综合。教材一共是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除了第一单元只能讲“叙述”这个单一的话题外,其它单元都有一个综合的问题,比如第二单元讲“场景”,有没有必要讲“叙述”?有必要的话,要如何讲?讲了会不会花的时间过长,这毕竟是高三呀?我的看法是适当的综合可能还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对前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但一定要适当,而且要从选文的实际出发。比如《清兵卫与葫芦》中先写清兵卫放弃自己的爱好,再说明原因,可以顺便巩固一下叙述的方法(倒叙)。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警示性,也可以花一点时间探讨一下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尖子,榜样带动全体;注重学生的转差工作,转差效果突出,力争在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过90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要求:按大纲规定,完成教材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和知识能力的迁移,必须做到基础知识习题化,基本方法灵活化,基本能力熟练化,重点、难点通俗化,薄弱环节要强化。然后再深化三基,强化重、难点,达到知识熟练,方法会用,技能娴熟,促进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步骤:课文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业和课后检测,采用‘测(或练)、改、评、补’的形式。 五、教材特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重点学习古诗文,现代文课文有所取舍(精讲三分之一),剩余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六、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落实日常教学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按照学习进程,利用课余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

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方法最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分校 教 学 大 纲 科目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授课教师: 编撰时间:2015-9-1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二.课程编号:978-7-5612-2675-9 三.教学总课时: 34 讲课学时: 34 实训课时: 四.使用教材:《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练习册》五.课程属性: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 六.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八.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九.教学要求: 1. 阅读与欣赏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特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

重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重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作者:————————————————————————————————日期: 2

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 【篇一: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 【复习专题】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教学目标】 1、牢牢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2、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3、提高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能力。 4、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考纲解读 一、《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由此可见, 语音的考查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判断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 地判断其正确与否。一般占3分。 二、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分省命题,许多地方的语音试题具有针对性。如2013年广东卷第一题所考的“峥”“狰”“慎”“缜”“诅”“趄”“狙” “沮” “诮”“梢”“峭”“辍”“拙”“绌”“啜” 等所有加点的字都是粤语方言区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异最大的字。其它地方卷也是这样,像浙江卷就针对了吴方言的特点,江西卷就针对了赣方言的特点。 四、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所考的都是常见常用字的音。也有的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五、考题类型有:(1)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2)选择字音有错误的,(3)选择字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4)判断多音字有几种读音等。 【命题趋向】 一、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形式,大多数省区的试卷只就字音设题,题干设置不与字形、字义结合。比起以前的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杂的考查方式,相对要简单一些。 三、考查重点仍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 四、从题型来看,近年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近形)同音(或近音)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教学重点】多音字和形似字的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 方音与普通话的辨析。 【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 【教时安排】共3课时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都清楚,高中语文教学的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现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的偏差 生活无处无“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考试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以致有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考试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

(二)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二、解决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

高中语文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会考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古典诗歌鉴赏题型 2、理解并应用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 明确高考考纲要求: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二)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 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 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 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三)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等。 (四)诗歌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曲笔入题、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 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分析意境型 2、分析技巧型 3、分析语言特色型 4、炼字型 5、“一词领全诗”型 6、观点不同型 二、前置作业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项脊轩志》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项脊轩志》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一)1、“项脊轩”的特点: 狭小——室仅方丈 修葺前: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灌入(显见破漏的程度)每移案,顾视无可 置者(狭小兼破漏)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以昏。 渲染出了轩的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暗含了家族的没落。 修葺后:明亮、幽静(万籁有声,以静衬动,小鸟时来啄食)、雅致(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 2、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大家通过归有光的描绘的细节,想象一幅画面。 明确: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二)体会悲情; 这个小天地给了他无限的乐趣,却也同时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悲情。 1、首先叔父异爨就让他感到内心的伤悲。作者是通过哪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述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①明确:这个“庭院”原先是“中通南北为一”,现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最初、已而、共、两次) 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其中四个意象“鸡、犬、篱、墙” 构成的细节的表现出了家庭的混乱不堪和人情的冷漠、隔阂。(具体请学生鉴赏品味) 提示:“厅”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狗对叫的象征,篱笆变为墙的过程中人心的进一步形成的厚壁。 2、面对家道中落的事实,归有光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无限的痛惜、失落,还有无奈,(联系他的生平)因为这个大家庭曾经是风光无限的,他也想拯救这个大家庭,可年纪实在太小,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更坚定了他发奋读书,光宗耀祖的志向。 (三)如果说物质的衰败是“痛惜、失落,无奈”之悲的话,那么至亲之人的离去则更是精神上的打击。在《项脊轩》中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几个时期?(幼年、少年、成年,以束发、结婚为界)围绕着这三个时期,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难以言说的伤痛。

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教学参考 1117 1900 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有效推行高中语文课改工作,对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综合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对推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性,高效性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具有现实性,实用性,高效性,同时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就语文学科谈谈自己浅陋的几点认识。 一、黑板数量增加,个性充分展示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室黑板由原来的两块变成了现在的8块,课堂上,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了。参与课堂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同样的问题,答案有原来的单一性正在向多元性转变。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感受到教学几年前所未有的成功。是有关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雕刻心中的天使》如何审题?学生经过讨论,黑板展示如下的参考答案:谁雕刻心中的天使?雕刻心中什么样的天使?如何雕刻心中的天使?为什么要雕刻心中的天使?雕刻心中的天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像这样有效地高效课堂现在经常出现,让很多教师上课更有启发。黑板数量的增加,就是客观上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舞台。黑板数量的增加在客观上形式为高效课堂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二、语言魅力相伴,学习气氛加强 开学之初,学校对高效课堂投入力度较大,在教室的四周黑板上加上标语,学习气氛很浓。我校的黑板标语分别是: ⑴“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这已经足够让每位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舞台。 ⑵“把我们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在我们这个学校学生生源稍差,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是抱着拿毕业证书来学习的,这条标语给了很多学生极大地鼓舞,是这条标语让学生意识到即使基础再差,在课堂上都有成功的机会,就是有一个一个课堂小小的成功,无数次的成功演变成最终的精彩而成功的人生故事。 ⑶“将规范修炼成一个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尤其是高三语文课堂,“规范”“认真”四个字将伴随高三整个始终。我认为”规范’不仅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答题水平,更是一种素养。“认真”二字是每个人一生都有拥有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把其内化成一种性格。因为只有认真,我们才能做好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知,“认真”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后,命运自然会有一个好的归宿。 ⑷“带着伟大的使命感来到学校,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走进教室,带着深深地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 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 学时:252学时 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 执笔人: 审核人: 说明部分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精心制作课件、教具,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资料和各种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对高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自身的特性,淡化功利性,弘扬人文精神。要充分重视文学教育,通过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指出:“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语文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目的,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偏离了文学和美育教育的价值取向,迷失在功利性当中,导致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缺席。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这三种能力必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进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学鉴赏教育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文学鉴赏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充分,文学鉴赏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新课改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一、对过去文学教育的反思 语文教学应该淡化功利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语文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过去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工具性,注重实际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很不重视,结果学生的鉴赏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也没有提高。近年来,语文教学虽然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由于高考试题对文学鉴赏没有有效的考查手段,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成了可有可无的活动。写作教学则只注重一般性质的作文训练,很少指导学生尝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写作。以上原因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不爱学语文,不爱写作文,却偏偏喜欢在课外阅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写自己喜欢的文章更是富有奇思妙想。文学鉴赏活动本是最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素养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过于注重实际,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文学鉴赏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这种文学情趣却不能因势利导,予以积极地调动。 二、对文学鉴赏意义的认识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语言运用的范例。从工具的角度讲,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文学鉴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活动,既培养了阅读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获得了语言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对文学鉴赏教育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人”。巴金认为:“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每个人还必须有一个精神的世界,想象的世界,这个想象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古典诗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教学对于陶冶性情、加强美育、继承传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考模式下的诗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在诗歌教学中,知识、技巧训练大于思想的领悟、价值的追求、审美的熏陶。这有待于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 在高考指挥棒效应明显的大环境下,设想如果不考诗歌,又有多少学生真正主动的搜集诗歌、背诵名句、感悟意境?因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1]当代高中生浸泡在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情境中,很多学生拒绝传统,崇尚个性,已经失去学习诗歌的动机。如果诗歌教学与现实脱节,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更加厌恶诗歌学习,这与诗歌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周易》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高中诗歌教学求新求变迫在眉睫。在新课程背景下,变的是思想、方法,不变的是道德感悟、审美追求。道德的崇高与审美的品位是学生对诗歌的自觉式追求。现从心理学视角,从动机、美感(艺术鉴赏)、能力三个维度,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高中诗歌教学改革,并作一定的反思。

一、背景分析 传统的诗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形成符号化认识。如谈到杜甫,就想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成“诗圣”,思想是“忧国忧民”。提到李白,就想到他被称为“诗仙”,将他与浪漫主义紧密联系,想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这已形成当下标准化、范式的诗歌教学模式,在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引导学生以知人论世为起点,多元化解读文本,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平衡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梦”属于想象的类型,教学中带领学生跟随李白的思维踏上多彩的追梦之旅,找到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衔接点,回归现实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王国维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体,鉴赏诗歌除了进入意境中外,还可以获得情感的愉悦、心灵的共鸣、审美的体验。而高中生鉴赏诗歌,有三大步骤:读懂诗歌、感悟意境、创新理解。其中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和基础,感悟意境是领悟与内化,创新理解是目的与结果。 以下是从心理学角度解决上述问题: 一、培养学习动机 “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2]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是课前问题的设置。“课前预习能培养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语文教学素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 语文新课标无论是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视野: (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大纲的主要差别如下: 1、课程理念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吸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更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坚持“共同基础”,重视“差异”,强调课程的“选择性”;突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三个重点。 2、课程结构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施建议——关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3、课程实施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进度和实施方式比较封闭单一,学生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设“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实施机制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兴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样化发展。 (二) 从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文本来看,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三,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为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第五,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语文学科性质、应到达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语文学科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或数量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现行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简述了语文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整体把握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具体划分为多种性质的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语文教学工作作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效果,容易忽视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转变。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必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