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

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他睥睨同代的人,并以自己的贵族出身自豪,然而他又热爱国家、民族、同胞;他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为他的信仰,使他在面临家里无理地索求,压榨他辛苦赚来的金钱时,在面对忘恩负义的弟弟时,他虽然愤怒,却仍选择原谅他们;他不能无视于当时教会的腐败,然而由于对艺术的执著,他和教皇起冲突后,最后还是服从教皇的权威。因为对艺术的执著,迫使他每每向现实低头,虽然他无法成为改革的影响者,从另一方面看,却是胜过他的敌人的。

1490年米开朗基罗进入罗绫索.麦第奇创办的美术学校,得以出入其宫廷,受

到最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薰陶。

1494年,法军入侵义大利,佛罗伦斯人趁机发动革命,推翻当时统治的麦第奇

家族,并建立平民共和国,统治者为宗教改革家萨伏那罗拉,萨氏看出义大利在财富和衰败的宗教信仰下日益堕落,便起而反抗。之前他便曾就麦第奇家族的享乐生活和教会的腐败,发出措词强烈的抨击,并警告统治阶级如不悔改,佛罗伦斯的命运将如新约启示录中的巴比伦和罗马。他致力于道德革命,攻击教宗,支持平民政府的建立与共和思想。1498年萨氏以蔑视教皇的名义被处死。

米开朗基罗在政治上完全同情人民的起义,也始终对萨氏“怀著强烈的敬爱之情”,但在萨氏起义时却逃出佛罗伦斯,在萨氏被处死后,米开朗基罗也未对这位友人的死表示任何意见。他保持缄默,但无可否认的是,米开朗基罗目睹他同一时代的人为了理想而奋斗。他的内心没有挣扎吗?答案是有的。

在萨氏被处死的同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哀悼基督》像。圣母膝上抱著由十字架上取下的耶稣,她在为儿子的死而哀恸。耶稣为了世人的过错而道成肉身,死

在十字架上,此时最哀痛的应当是他的母亲了。然而痛的只有那个美丽的圣母像吗?萨伏那罗拉为了匡正时弊而挺身站出,却终究敌不过当时腐败却拥有权势的政府。米开朗基罗透过艺术来表达他的信仰,同时在其中寄托他对萨氏的哀思。1504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众所周知的《大卫》像。大卫是以色列兴盛时期的国王,少年时曾杀死巨人歌利亚,使敌军知难而退。过去雕刻家每把大卫塑造成凯旋归来的小夥子,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卫却是肌肉结实的成年人,手拿甩石机弦放在肩上,转头怒视前方,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他已准备迎战,纵使双方看来实力悬殊,也毫无畏惧之意。这座雕像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热爱祖国的心情,他在鼓舞佛罗伦斯的人民,遇强敌来犯时不要害怕,当存当年大卫保卫祖国的勇气和决心。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召米开朗基罗为自己建造陵寝。米开朗基罗花了半年多时间采石后开始建造工程,甚至为此负债,教皇却听信米开朗基罗对手的谗言,认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并拒付款项,拒见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失望之馀决定离开,教皇又以武力挽留之。在几番折腾后,因米开朗基罗敌手认为他只会雕刻,不会画画,遂怂恿教皇,使其命米开朗基罗绘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画。

在那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失望是可以想见的。好不容易由一个和匠人地位不多的雕刻匠晋升到为教皇所重的艺术家,他怀著狂热的心和理想抱负要创造足以盖过所有前人光芒的作品,却因为教皇的三心两意而中断,不仅未拿分文,并且被迫去做一项他自认并不擅长的工作!他动笔作画之日,愤怒地写下:“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汀的壁画。”

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此项巨大工程,其过程除了健康耗损、疲累和烦恼之外,还有家里的牵绊和纠缠,从他给家里的信中可窥见一二:(给父亲)“我宁愿自己贫穷而你活著,决不愿拥有全世界金银财富而你不在人世。不论贫与富,当和基督一起生活,如我在此地所作的那样;因为我是不幸的,我可既不为生活发愁亦不为荣誉-即为了世界苦恼,然而我确在极大的痛苦与无穷的猜忌中度日。十五年来,我不曾有过一天好日子。”(给弟弟)“因为我为了上帝的缘故维持你的生活,因为我相信你是我的兄弟,和其馀的一样。但我此刻断定你不是我的兄弟;因为如果是的,那么你不会威胁我的父亲。”(给三弟)“我亟欲知道你的忘恩负义,

你是否明白在用我的钱,是否知道我历尽千辛万苦来支撑你们。当一匹马在尽力前奔时,不该再去蹴它,要它跑得不可能地那么快。然而你们从未认识我,而且现在也不认识我。神宽宥你们!是祂赐我恩宠,曾使我尽力帮助你们。”

米开朗基罗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画《创世纪》。我们无法想像何以艺术家在身心饱受折磨时仍能有如此壮丽的作品。画中充满戏剧性的张力,人物个个健美而栩栩如生,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地呈现出来。整个天花板以九幅主题画为主,以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为题材。米开朗基罗不只是为教皇服务,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赋献给上帝。

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庙(1521~1534)、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1523~1526)、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建筑群(1540~1644)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部分和穹顶(1547~1564)。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建筑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很强,光影变化剧烈,风格刚劲有力,洋溢著英雄主义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一致。他也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常常不顾建筑的结构逻辑,有意破坏承重构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圆柱子嵌在墙内,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额枋和山花凹凸断折等,表现出一种激动的、不安的情绪。因此,他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巴洛克建筑的建筑师们也把他奉为导师之一。

美第奇家庙的施工虽然没有完成,但从已完工的部分看,它的室内设计完整、紧凑,构图严谨和谐,尺度准确,空间整体性很强,建筑和雕刻配合完美。

劳伦齐阿图书室的前厅,也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整体性。它正中的台阶,造形富有变化,局部的曲线处理同四壁的刚劲的直线对比强烈。这是最早发挥室内台阶的雕塑性装饰效果的建筑之一。

卡比多广场在罗马行政中心的卡比多山上,呈对称的梯形,前沿完全敞开,以大坡道登山。这种形制是独创的。广场主建筑物是元老院(现今为市政厅的一部分),它的立面经过米开朗琪罗的调整,造了一座钟塔。广场一侧是档案馆(今为雕刻馆),一侧是博物馆(今为绘画馆)。它们的立面都不高大,但雄健有力。广场正中为罗马皇帝马库斯·奥瑞利斯骑马青铜像,由地面的几何图案把它统一在建筑群的构图中。广场前沿栏杆上放三对古代石像,造成富有层次的景色。元老院前的大台阶也有雕刻装饰。这广场是建筑和雕刻的综合体,是罗马最美的广场之一。

圣彼得大教堂圣坛部分的平面是在D.布拉曼特的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原来是一个短臂十字形平面的集中式建筑。在造完穹顶下的鼓座时米开朗琪罗逝世,但他完成了穹顶的模型,后来按模型造成了穹顶。它直径41 9米,顶点高137 8米,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穹顶的轮廓饱满而有张力,12根肋加强了这个印象。鼓座上的壁柱、断折檐部和龛造成明确的节奏,有圣坛墙面上的壁柱等与之呼应。它的整体构图很完整。可惜,后来教皇下令在它前面加建了三开间的大厅和一个很深的门厅,以致破坏了大教堂构图的完整性。

1512年朱力阿斯二世谢世,米开朗基罗又签了建造其陵寝的合同,然而因为种种阻挠,陵寝最后只有摩西像和四个奴隶像完成。在这个时期中,创世纪是他献给教皇和世人,同时也是献给上帝的不朽之作,奴隶像则无异是他内心世界赤裸裸的呈现。这些奴隶像或以垂死姿态出现,或挣扎着想摆脱束缚,彷佛只要一点魔力就能让他们变成活人;然而他们的腿部仍然紧连在石块中,他们想从石块中跳脱却是不能。这又何尝不是米开朗基罗的写照!

1515年至1527年这段文艺复兴的最后时期中,米开朗基罗没有任何作品。新教皇要他建筑麦第奇教堂,朱力阿斯二世的后人催他完成陵墓。家里也带给他很多烦恼。种种绝望更窒塞了他的想像力。他在给朋友的信上说:“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一代大师就照样枉费了十二年的盛年。

1527年罗马被西班牙攻陷,麦第奇家族被逐,消息激发佛罗伦斯人民革命意识而揭竿起义。米开朗基罗一反过去的怯懦,成为革命党的前锋,甚至被任命为城防司令官,但佛罗伦斯最后仍被教皇和德军的联军攻陷了。教皇命米开朗基罗继续完成麦第奇教堂的工程。米开朗基罗由反对麦第奇家族变成为其工作,他的复杂心情、矛盾痛苦是不难想见的,他的艺术风格自此转为沉郁、悲壮。他屈服了吗?没有!他以他永垂青史的作品和终有一死的敌人奋战。

1534年他完成麦第奇教堂的雕刻工作,计有《朱良诺.麦第奇》、《罗绫索.麦第奇》和四座名为《昼》、《夜》、《晨》、《昏》的男女裸雕等。他以这些作品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被研究家成为当时“意大利的一面镜子”。其中尤以《夜》这座裸像最为突出。她低着头,右手支着头部,左手

腋下有一表情惊愕的面具象征恶梦,弯着的左腿底下有一只猫头鹰。她虽沉睡却仍美丽,肌肉看来富有弹性,彷佛随时会苏醒并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她的祖国依样。为什么这些雕像需要取名为《昼》、《夜》、《晨》、《昏》呢?即使对有权有钱的麦第奇家族,命运之神也不会因此而多眷顾一点;生与死的距离不过是一瞬间,放在永恒里来看,生命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此时,米开朗基罗已丧失他的健康、他的精力和他的信心,他的父亲和他最爱的一个弟弟也已死去。人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留恋。在这些心力交瘁的年月之后,唯一能安慰这个孤独老人的,只有挚友的友谊了。他倾慕加伐利利的美貌、谈吐和高尚的品德;1535年他认识维多利亚,他们在教堂的聚会中聊天,互寄十四行诗,这位赞成宗教改革,和米开朗基罗一样强烈又怯懦的女子更为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打开信仰的门户。

1541年米开朗基罗完成西斯汀教堂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万民都在基督面前接受审判,善者升天和耶稣和众使徒同在,恶者被打入地狱。这是米开朗基罗历经数十年人间不公平待遇,即将走到人生尽头时的控诉。他的一生一直在受苦,如基督一样,但他相信审判的那日终将到来,每个人都得向上帝交账。

1947年维多利亚过世。其后米开朗基罗雕了三座哀悼基督的像。他之所以继续雕塑,已不是因为对艺术的信心,而是为了对基督的信心,而是因为他的利与精神不能不创造。他的最后一件雕塑《龙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可看出他对艺术已到了漠不关心的地步。他不在像从前一样注重人体美。雕像轮廓粗糙,看起来就像赤裸裸的灵魂。创作的对象不再是给世人看,而是给上帝。

关于贡布里希著作《艺术的故事》的读书札记

关于贡布里希著作《艺术的故事》的读书札 记 贡布里希的这本《艺术的故事》是很厚的一本书,里面还有很多插图,作者非常贴心的设计是在介绍某一插图的时候往往可以让读者抬头或者翻一页就可以找到。这本书前面有几个前言,分别是中译本前言、第十二到第十六版前言和初版前言,可见这本书前前后后已经出版了十多次,也证明了这本书是非常受欢迎并得到读者认可的。看完这本书,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这本书名为《艺术的故事》,之前还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译名为《艺术发展史》,相比之下,《艺术的故事》更合适。一方面英文名本来就是“the story of art”;另一方面贡布里希在书中提到“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在这里,贡布里希强调的是从古至今艺术的变化并非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变化,而仅仅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对艺术的观念和要求的变化。比如作者认为,原始部落的艺术看起来很笨拙,这并非他们不能表现得很逼真,而是因为他们的观念认为那样表现即可,作者还用反例举出一些原始部落的艺术完全可以表现得栩栩如生。 其次,这本书讲的仅仅是西方艺术的发展,并未涉及到很多有关中国、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艺术。

第三,艺术的发展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某种突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艺术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与前人的艺术具有密切的联系。即使是对前人艺术观点的反叛或改革,也是在前人艺术观点基础上的改变。比如希腊人学习埃及艺术,一方面既保留了埃及人那种表现事物主要特征的手法,另一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即表现从某个特定角度看事物的样子。 第四,整个西方艺术的故事似乎就是一部艺术家表现自然方法的变化的故事。埃及人表现艺术是尽可能保留全和长久,所以他们的规则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是偶然看自然时的样子。希腊人学习了埃及的这种方法,并有所突破,学会了表现从某个角度看事物的样子,发明了短缩法。到后来,文艺复兴时期,通过人体解剖和研究自然,发明了透视法,艺术家表现自然的方法发生了改变。到了印象主义者那里,这种透视法也并非最真实的表现自然的方法,而是强调在室外光与影的交织下事物给人的那一印象。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也是有他们各自的表现自然的观念。 第五,西方艺术在漫长的一段时间内似乎并非像中国艺术那样强调抒发艺术家的情感,更多的只是艺术家在完成某种任务——不论是国王、贵族、教皇还是商人等交给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 论文

设计类 题目:米开朗基罗和他的杰作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学生姓名:张利学号: 10740116 完成时间: 2013年 3 月 18 日

摘要:这篇论文我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介绍米开朗基罗的性格特点,才能的体现,生活中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介绍米开朗基罗的几件典型的杰出作品,并加以详细分析。最后简单概述米开朗基罗一生的成就。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性格才华经历优秀作品 米开朗基罗,是现在大多数人众所周知的伟大艺人。然而有多少人对他是真正了解的呢?现在让我们来再次回顾一下这位多才多艺的大师。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 Simoni。他不仅是一位雕塑家、建筑师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喜欢把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这也许与他的个性有关。 米开朗基罗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母亲更为亲密一些。慢慢地长大,绘画技巧的提高,他从平易中又逐渐超凡脱俗,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艺术大师。他性格狂野放荡不羁,同时又富有一份高傲,因为他懂得自我欣赏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的才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不仅善于绘画、雕塑,还是一位很棒的建筑师、设计师,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有着自己的向往。如他少年时的作品《肯陶落斯之战》,此画美丽无比,看到的人都认为那不是一个年轻的作品,属于名家之作。青年时的作品如《巴库斯酒神》,他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中年时的作品如《美第奇大墓穴》,这部作品对人们来说是那么的珍贵。暮年的作品如《末日审判》,这幅作品米开朗基罗采用了各种绘画技巧,构成和布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规划成功的。他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很多,然而这些都和他对艺术的热爱、并为之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的父亲和叔叔们觉得画画是一种比较地下的行当,他小时候经常偷偷地画画,有时被父亲抓到了就是拳打脚踢,受到过不少的欺辱。长大了教皇又对其施加压力,他常常半夜起来画画,有时过度疲劳而生病,他总是以极少的面包和酒来支持他的生命。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和创造中度过。历经无数的失败和成功,坎坷的走完了自己的

米开朗基罗作品分析

【前面的话】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以往那空洞而快乐的艺术之爱将如何 当肉体及灵魂的的双死渐进 无论绘画或雕刻皆不能让我灵魂安宁 盼望着十字架的神圣之爱 以他张开的双臂将我入怀 ………… 米开朗基罗用他的灵魂雕刻出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作品。他的每一尊雕塑都透露出灵魂的气息,现在我要走进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世界,倾听凿与锤碰撞的声音,感受大理石的呼吸。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雕刻艺术;宗教灵魂 1 辉煌的开始,充满才能的青年时期 1.1 《阶梯旁的圣母》《酒神巴库斯》 1475年3月4日米开朗基罗在现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出生了。13 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又跟随多纳泰罗的学生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从这里开始,他超人的艺术天赋就开始展露出来。他开始在美第奇的宫廷,花园临摹古代的雕像。还与人文主义学者,诗人自由交流,是雕刻技艺和文化修养得到较大的提高。

米开朗基罗最早的作品是在美第奇自由美术学校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作品取材于宗教题材描绘了倚在阶梯旁的圣母给圣婴耶稣哺乳时的情景。浮雕表现了当时雕刻中罕见的粗壮朴实的形象,藏匿于大理石中的圣母神情严肃庄重,但是衣裙的刻画却又细腻万分。圣母手中怀抱着的圣婴耶稣虽然还是个婴儿但是手臂与背部上的肌肉厚实有力,透露出米开朗基罗对男性力量的表现,足以看出那是年仅1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具有了让人不可忽视的天赋与才华,虽然充满个人特色的雕塑风格还没有成型,但是对自身的今后的雕刻路线米开朗基罗已经了然于心。 对于米开朗基罗另一件作品《酒神巴库斯》,我们可能都知道它以完美的裸体表现和略显摇晃的醉态突破了15世纪雕刻的机械平衡构图,体现了一个年轻雕刻家的卓越才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醉酒的“酒神”也是米开朗基罗当时自己的写照呢? 那时的罗马的佛罗伦萨居民区发生了流血暴力事件,这是因为亚历山大六世将萨沃纳罗拉驱逐出教会而爆发的。米开朗基罗忧心忡忡的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的画稿上出现的正是酒神巴库斯雕像的构想。同时期继母卢克丽娅去世了,父亲洛多维科悲哀的在来信中哭泣。可以想象米开朗基罗收到信件时坐在椅子上伤心的哭泣,他又失去了一位善良的妈妈,人间最珍贵的母爱只能成为永远埋藏在心底的温馨回忆。 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酒神”也是米开朗基罗对自己的质问。巴库斯喝的是甜蜜甘醇的葡萄酒,紫红色的葡萄却是从他好友的坟墓上长出来的。他的嘴唇边露出了似醉非醉的的神秘微笑,他快乐吗?他放纵吗?巴库斯想忘却失去好友的悲伤,借酒消愁,但是酒醒后才发现又是南柯一梦,旧友已逝,伤痛还在。 沉重的酒杯,沉重的紫红酒色,沉重的脚步与沉重的心。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艺术家成长故事_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是旦角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家。创立了京剧艺术的第一流派——“梅派”。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北京。他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1901年,7岁的梅兰芳开始学戏,两年后又与其表兄一起学戏。梅兰芳先天条件并不好,眼睛近视,眼神不能外露,眼珠转动也不太灵活。由于性格腼腆,音乐感不强,师兄弟当中有的就当众嘲讽他:“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加苦练基本功。为了练眼神的灵活性,他对着镜子练,点上香火练,放飞鸽子对着天空练。他每天早晚揉捏眼皮,久而久之,竟成双眼皮了。日复一日的锻炼,终于使梅兰芳改变了原本有些呆滞的目光,一双眼睛练得炯炯有神。梅兰芳为了练好腿脚功夫,寒冬腊月天,别人围着火炉取暖时,他却在院子里泼水成冰,在冰上练踩跷,跑圆场。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爬起来,坚持不懈,终于练就了腿脚稳健的硬功夫。梅兰芳每天清晨练嗓子,念道白。发音不准确或不圆润,他就反复加工,直到满意为止。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从未间断。一番苦功,终于使他发出的声音饱满、圆润、清晰、幽远。 1912年,19岁的梅兰芳随京剧大师王凤卿首次到上海演出,并取得很大成功。 梅兰芳多次拜师学艺,戏路很宽。青衣、花旦、刀马旦的旦行表演艺术,他样样精通;还掌握了老生、小生、武生和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经过充分挖掘和潜心钻研,他逐渐形成了自己艺术上的流派。 梅兰芳的“舞”出神入化,形态逼真;梅兰芳的京剧歌唱,从朴素的“情”过渡到华丽的“文”,努力使唱词文字典雅绚烂,在曲调上打破了单一的皮黄而引入了昆曲,并在引入的过程中又加以变通,于是形成了他独有的唱腔特点;梅兰芳通过学习,掌握了如何用气、换气、提气、偷气等功夫。他对气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走在了同行的先列,达到了臻于完美的神奇境界。 通过受谭鑫培和杨小楼两位前辈的指点,加之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梅兰芳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谭鑫培去世后,梅兰芳跃居旦行第一,并在“四大名旦”中自始至终占据着领衔的位置。 传说在梅兰芳学艺过程中,对女人发怒这一细节的模仿总是不到位,不是眼神不对,就是嘴型不妥,或是动作生硬。他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当他回家见妻子正在洗碗时,二话不说,抓起碗就摔,“啪、啪、啪……”碗碎的声音让妻子平静的脸上出现了惊奇,随之而来的是愤怒……这全过程他都深深印入了脑海,并一次次模仿,最后终于成功。 20世纪30年代初,梅兰芳访美归来,其地位随之升高,名声随之更显,被戏迷称为“伶界大王”,被捧为梨园界的代表人物。这以后,他不得不与政界、商界、军界乃至洋人周旋,但他又不喜欢政治,也不愿向政治屈膝,更看不惯官场的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毅然离开故土,南迁上海。 在上海,又恰逢日本大肆入侵中国,梅兰芳由于不满日本的侵略,不甘做亡国奴,但又无可奈何,想自杀又不忍,想归隐又不能。在他两难之际,日本侵略者又用金钱利诱他为日本人唱戏,梅兰芳顶住压力,坚定地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体现出了高度的民族气节。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技巧: 1499年创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15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米开朗基罗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墓地雕像,是一样的题材《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细腻,或许是在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在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天国的奥秘藏而不露。 作品表现技巧: 《哀悼基督》该作品表现技巧具体分析; 一.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十分隐秘,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只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充满了哀思和祈祷,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米开朗基罗突破了以往宗教作品中苍白衰老的模式,把圣母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并未因此而影响到表现圣母对耶稣之死的悲痛。圣母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高理想。 二.此外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 三.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

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大理石在米开朗琪罗榔头和凿子下十分柔顺,他随心所欲地雕刻出光滑的人体和折褶繁复的衣纹,透过细微的动态表情,窥视到雕像内在的情感。在这里完美的雕刻技巧已完全融化在艺术形象之中,雕刻家赋予大理石以鲜活的生命。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该作品深沉睿智、遥远得难以触及,并且我们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 四..米开朗基罗接受这件雕刻时,正值萨伏纳罗拉被教庭火刑,此事深深地震 动了他的心灵,他决定将自己的怜悯和崇敬注入永恒的石头。雕刻家在构思时 毅然超越一般哀悼的情节,大胆地将萨伏纳罗拉的精神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社 会理想融在一起塑造圣母和基督的形象,紧紧把握基督临终前的表白:“我一向 是光明正大地对世人说话!”。雕刻家以耶稣为自己心目中崇敬的萨伏纳罗拉, 而以圣母象征祖国意大利,祖国为失去伟大的儿子而哀悼。 五.作品还有一个似乎与其他特征相矛盾的特征――平静感。该作品创造的人 物充满了力量,但那样的力量总是处于潜伏状态,就像在刻意地进行自我收 敛似的。让人们目不转睛的正是这种充满张力的平静,它与蓬勃欲出的内在 力量达成了巧妙的和谐。 六.在该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6篇_优秀作文

我喜欢的艺术家作文6篇 画向日葵的人 谷依洋 文森特.梵高是位贫穷的荷兰艺术家。他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一系列的油画作品,作品代表他生命的理解,他不忧愁钱,他只想画周围沐浴在阳光中的生活。 在他到达法国南郊的阿尔兹镇,租了一间房子,室内是洁白的墙壁和红瓷砖地板,他的房里缀满了向日葵,有时他就画这些花和其他阳光照耀着的东西。 而他大部分时间是站在室外的阳光下,画田野,画树木和正在劳动的人们,他的画笔似乎蘸上了太阳的余晖。因而他的画金光灿灿,光彩夺目。 在他的画中,阿尔兹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要好得多,因为这里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盛开花的果园更加万紫千红,鹅卵石的道路更加崎岖而坎坷,他的黄色房屋分外金黄,他所画的也向日葵,是你所从未见过的茁壮,绚丽多彩。 梵高希望他的画斑斓夺目,甚至他画的夜色也像是七月的夜空,散热着五彩缤纷的烟火。 梵高在世期间并没有很多人欣赏他的画,而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作品传递者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对待工作生活,怀着一颗欣赏心,

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给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我喜欢的艺术家 王嘉雯 在中外艺术界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如:贝多芬、常香玉、梅兰芳、达芬奇等等一些名人。但是,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中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他著名的作品还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出版的还有《齐白石全集》各种画集近百种。 我最喜欢的就是齐白石爷爷的《齐白石虾图》。 《齐白石虾图》是画家齐白石晚年期间所创作的一幅画。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特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画虾时,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看到这幅画,就使我觉得有许许多多的虾在我的眼前游来游去。 齐白石爷爷的绘画技术和毅力实在让我敬佩。他可以把虾画得惟妙惟肖;他可以只画是画了几十年。而我却没有那样的绘画技术,也没有那样的耐心。总之,我非常敬佩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他平时刻苦练习得出的结果,齐白石爷爷就是我生命的动力,也是我的榜样,所以我也要学习齐白石爷爷的这种精神。

美术史巨人 米开朗基罗作品

美术史巨人米开朗基罗作品 美术史巨人米开朗基罗作品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圣母玛利亚大卫像 米开朗基罗. 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非利士人( 现在的巴勒斯坦)入侵以色列时,牧童大卫去前线给哥哥们送饭。敌方巨人哥利亚异常凶悍,国王扫罗许诺,谁能杀了哥利亚,就将王位让给他。大卫请战,他用投石器和石子击中了哥利亚,三军涌上击败了非利士人。后来大卫

成了以色列的国王。大卫是耶稣的祖先。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著有《诗篇》150篇,其子所罗门也是中东以有智慧财富著称的国王,著有《箴言》31章。都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在艺术技巧上,艺术家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现得极为合理极为自然,同时对手的关节和大腿加上夸张加长,手和脚稍大,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这件作品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雕塑分雕和塑两种。塑是用泥巴先做成型,然后用石膏翻成阴模子,再用石膏翻成和原先的泥巴一样的成品,而雕就是直接拿工具在材料上操作。塑是做加减法,可以任意修改,而雕却是做减法,只能去掉,不能加上去。一凿子下去,稍有不慎,即立刻完蛋,前功尽弃。所以,这样伟大的艺术品搞成功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米开朗基罗素描米开朗基罗素描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价值连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造型极其精准生动,线条大气磅礴,充满了力量和运动感,直到当今,还是极少有人能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和境界。摩西像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即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Buonarroti Simoni。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设计了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1]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米开朗琪罗传》出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人物简介 米开朗琪罗,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来到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创办的雕塑学校。 [2]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8年,[2]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 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个人生平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3月18日),

名人成长的故事3篇.doc

名人成长的故事3篇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成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有开心、痛苦、得到、失去。这就是成长心小了,所有的小事都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成长有很多阶段:儿童、少年、中年、老年······直到死去。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名人成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长的故事1 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开始,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一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

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有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的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

少年石匠-艺术家的故事

少年石匠 ——艺术家的故事 『石天河』 第一章 离河 在幻想中的远古,在若有若无之国,有一条可怕的离河。离河滔滔的波浪,是情人们送别时挥下的泪水;离河闪光的沙粒,是情人们背信时抛下的戒指。离河的尽头,是一片汪洋的恨海;恨海的彼岸,是幸福世界的果园。 隔着离河,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恨海那边,有一片金色的光焰。传说那儿的每一棵树上,月月开金花,年年结金果,每一个人的幸福,天天在树上生长。 亲爱的姑娘要走了,一只相思木的船,系在离河边。 少年石匠,从村子里飞奔而来,他那褴褛的衣衫,被大风吹得嘶嘶作响;他那精赤的双脚,被荆棘刺得鲜血长流;他那奔跑的脚步声,如一阵轻雷从地面上滚过;他一气跑到离河边上,拉住了姑娘的半边衣袖,说:你别走啊!…… 你别走啊! 别渡过这断情绝义的离河! 别走进那黑洞洞的船舱, 别踏上那该死的跳板, 别升起那绝望的帆, 别划动那伤心的桨。 别忘了我们相爱的誓约, 别走,别丢下我在孤独里彷徨。 你别走啊. 别离开自己的家乡! 别讨厌这矮塌塌的茅屋, 它曾经安置过你的摇篮; 别讨厌这长满青苔的水凼, 它洗过你秀美的黑发,洁白的衣裳; 别讨厌这光秃秃的山坡啊! 它是我们骑竹马捉迷藏的地方。

你别走啊! 别再说这儿穷苦,这儿荒凉; 如果你说这儿看不见香艳的鲜花, 我会用砂雕一朵山桃, 来装饰你闪光的发髻; 如果你嫌这儿没有浓郁的春意, 我会用河滩下的五色石。 雕一只黄莺,在你的窗前歌唱。 你别走啊! 别走,别那样想, 别向那朦朦胧胧的远方张望, 别迷醉于你那梦幻般的理想, 你的心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 那样地充满明净无邪的希望; 可你别走,那会使我们的爱情幻灭, 那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忧伤。 你别走啊. 别走,别离开我的身旁; 我的生命是一片青青的草叶, 只有你是这叶上的甜露春光; 如果你忽然离开了我, 我的心就掉进一个千丈的深潭; 剩下的只有无边的寂寞, 长夜的茫茫。 你别走啊! 你别让我的泪水流干! 天上的牛郎织女还盼着一年一度的团聚, 这人间哪有自行飞散的鸳鸯 姑娘睁大明媚的眼睛,深情地看着石匠。她那长长的睫毛下,美丽的眸子,像晨雾中的星星一样,闪射着亲切的光。她是多么温柔啊!好像有千言万语,说不尽的衷肠;可她又是多么任性啊!她一定要去实现一个崇高的愿望。 她轻轻地握了握石匠的手,忍住了内心的激荡;她缓缓地摇了摇头,发出一声低微的长叹:唉!要飞的大雁是留不住的呀!别拦住我吧,亲爱的石匠.…… 别拦住我吧,亲爱的石匠! 你那滚烫滚烫的泪珠呀, 已经千百次地把我的心烫伤;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读书笔记

《米开朗琪罗传》主要写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一生的传奇经历。下面是作文网读书笔记栏目为您准备的两篇《名人传米开朗琪罗读书笔记》,更多的读书笔记就上作文网。 篇一:名人传米开朗琪罗读书笔记 《米开朗琪罗传》主要写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一生的传奇经历。 他一生忍受了巨大的病痛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尽管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仍在顽强地抗争着。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韧而果敢,那么就一定会冲破一切束缚。他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他在生命的89个春秋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表现了真善美的不朽杰作。如《大卫》、《悼念基督》等。最终成了巨人。 读完以后,给我的启示很多。他的这种精神--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狂热、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思想的时代。而他却是胸怀宽广、豪放不羁的人。在重重打击和百般刁难的环境下,他都能坚持下来,没有消沉。不息地创作他的艺术。正如他说:“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让我喜欢。” 而现在的人们呢?住大房,开靓车,已经很幸福了。他们非常羡慕伟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无法感受到伟人的艰苦。其实,艰苦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与挫折。我们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的精神,铺设走向成功的道路。无论失败了多少次;无论有多艰苦,有多累;无论怎样的困难。只要你努力奋斗,总会成功的。 篇二:名人传米开朗琪罗读书笔记 名人传中,介绍了三位伟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开朗琪罗,他是最纯粹的天才。罗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特别的触动和培养,就拥有了长流不竭的创作潜力。然而他一生都受人摆布,在各种纷争中苦苦挣扎。尽管在绘画和雕塑上,他的成就称得上惊人的伟大,但就自身的想法来说,他并没有将自己头脑里最完美的构思予以真正的实践,身外之事总是制约着他的创作艺术,很多liuxue86作品都是草草收尾,这对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来说,无疑就是一种失败。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可以说是屈辱和矛盾的一生,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不因屈辱而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 米开朗琪罗一生是劳累的。他不断给教皇当佣人。教皇们让米开朗琪罗为了他们自己的欲望修建。但却不给他一分钱,迫使他无法,家庭破裂,父亲、哥哥一直逼着米开朗琪罗把在佛罗伦萨的财产全部分给他。 米开朗琪罗身上所体现的坚持、忍耐的精神是我们所需要的。有时候,忍耐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坚持你自己的方向,也会成功。

美术鉴赏の米开朗基罗

美术鉴赏论文 --米开朗基罗 【摘要】 1475年生于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 13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 19岁来到罗马,创作了《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26岁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大卫》 30岁奉教皇之命在罗马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年后停工回到佛罗伦萨 33岁又奉命回到罗马,用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38岁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44岁~59岁创作了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61岁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教堂壁画《末日审判》89岁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正文】 1、米开朗基罗简介 (1)生平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全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开兰琪罗”、 “米高安哲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 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 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 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列奥 纳多〃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2)家庭背景 米开朗基罗的家族在中世纪曾显赫一时。不过到其父是,收入微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是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之后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的家里,因此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事实上,这个家庭没有任何产生艺术家的可能条件。尽管他在诗文上颇有才赋,但对于父亲给他安排的法语课却丝毫不感兴趣。相反,他对绘画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3)时代背景 米开朗基罗处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代给予艺术家前所未有的殊荣。米开朗基罗十五六岁时被大公美第奇慧眼识中,从此每日与该时代最杰出的人物同席共餐,分享着自罗马奥古斯都大

艺术的故事 佳句摘抄

《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 佳句摘抄 1.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P15 2.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P29 3.没有任何规则能告诉我们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合适。多看作品,我们的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逐渐感受到历代艺术家所追求的那种和谐。我们对那些和谐感受越深,就越能欣赏它们。P36 4.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一些被伊斯兰宗教征服的地区,由于不准表现人物,东方的工匠就放纵想象去制作最精细的花边装饰,为阿拉伯式图案。P143 5.宗教对艺术的冲击在中国更为强烈。P147 6. 在画中寻求细节,然后再把它们跟现实世界进行比较的作法,在中国人看来幼稚肤浅。他们要在画中找到流露出艺术家激情的痕迹。P153 7.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旦艺术家最终彻底绝念于把事物表现成我们眼见的样子,他们的面前将会展现多么伟大的前景。P181 8.意大利和佛兰德斯艺术家在15世纪开始时新发现已经震动了整个欧洲。新观念: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P247 9.在15世纪,艺术界分成若干不同的学校-----在意大利,佛兰德

斯和德国,几乎每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的绘画学校。但是学校的概念和我们今天的是不一样的,更多的具有学徒的性质。P248 10.这里的危险是,艺术家的新能力会把他最珍贵的天赋毁灭掉,使他无法创造一个可爱而惬意的统一体。P262 11.我们内心的“埃及人”本性可以被压抑,但是绝对不能被彻底摧毁。P562 12.表现主义艺术使公众烦恼之处与其说是自然遭到歪曲,不如说是作品失去了美。P564

《米开朗琪罗传》试题

《米开朗琪罗传》试题 导言 1、米开朗琪罗的故乡是(),这是一座充满偏见、激情和狂热的城 市。 2、米开朗琪罗为什么以自己的血统和家族为傲? 3、米开朗琪罗为什么不愿意别人拿他当艺术家看待? 4、米开朗琪罗对于家族抱有什么样的观念? 5、米开朗琪罗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甚至连用餐的时间都没有, 只以极少的()和()维持生命。 6、米开朗琪罗在进行尤利乌斯二世铜像雕塑时睡觉不脱衣服和皮靴,导致了什么 后果? 7、在米开朗琪罗从属圣洛伦佐的坟墓雕塑和《》的雕塑时,他病得 几乎死去。 8、青年的米开朗琪罗时时为()的苦痛纠缠这,()主义 始终侵蚀他。 9、“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想靠近欢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这里的他是 ()。 10、人们对待米开朗琪罗的态度如何? 11、米开朗琪罗解释他一生悲剧的关键是他()。 12、米开朗琪罗在王公贵族面前是软弱的,但他又最瞧不起在王公贵族面前显得软弱的人,把他们叫做“”。 13、一五二九年佛罗伦萨被围,负有守城职责的他是怎样做的? 14、佛罗伦萨陷落,许多人被流亡放逐,米开朗琪罗有何表现? 15、米开朗琪罗经历了一个人可能受到的一切苦难,试举例。 16、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和()在他生气就毁掉了,()和()在他在世时也流产了。

上篇 一、力量的诞生 1、米开朗琪罗从小被寄养在()家中。 2、进入学校后,米开朗琪罗只用功于(),为此他的父亲和叔父们很瞧不起他。 3、米开朗琪罗()岁时,父亲允许他进入佛罗伦萨最大的一个画室学习。 4、年轻的米开朗琪罗有一种强烈的()思想,他梦想将来成为一个类似于古希腊雕塑家的人。 5、15岁时,米开朗琪罗为什么逃离佛罗伦萨? 6、米开朗琪罗阅读文艺复兴先驱者()()()等人的作品。他对()的研究无人能及。 7、佛罗伦萨宗教委员会曾委托一位著名雕塑家雕一个先知者的塑像,可工作开始不久就停了。因为这项工作及这位雕塑家的名望,许多人不敢再接手,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它。这个作品是()。 8、行政长官批评《大卫像》鼻子太厚,米开朗琪罗是怎么做的? 9、佛罗伦萨的居民为什么向大卫像投掷石块? 10、行政长官要求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共同负责完成()。达·芬奇负责完成(),米开朗琪罗负责完成()。 11、尤利乌斯为什么冷落米开朗琪罗为他建一座陵墓的计划而决定重建圣比埃尔大教堂? 12、尤利乌斯命令米开朗琪罗做的两件意想不到的艰难工作分别是()和()。 二、力量的崩裂 1、米开朗琪罗为什么看东西不得不把它们放在头顶上才能看清楚? 2、为尤利乌斯建造陵墓时,从米开朗琪罗手上产生的完美作品是:()()。 三、希望的破灭 1、米开朗琪罗虽然对周围一切危险保持着恐惧,但他心灵深处却有着强烈的()思想。当西班牙攻陷罗马城,那个懦弱的米开朗琪罗变成了一个勇敢而近乎狂热的斗士。 2、一五零三年至一五三一年期间,米开朗琪罗创作了《》《》《》《》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诉说他的苦闷。 3、朗琪罗的苦闷来源于哪? 4、米开朗琪罗称自己为“”。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篇一: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名人传中,介绍了三位伟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开朗琪罗,他是最纯粹的天才。罗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特别的触动和培养,就拥有了长流不竭的创作潜力。然而他一生都受人摆布,在各种纷争中苦苦挣扎。尽管在绘画和雕塑上,他的成就称得上惊人的伟大,但就自身的想法来说,他并没有将自己头脑里最完美的构思予以真正的实践,身外之事总是制约着他的创作艺术,很多作品都是草草收尾,这对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来说,无疑就是一种失败。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可以说是屈辱和矛盾的一生,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不因屈辱而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 米开朗琪罗一生是劳累的。他不断给教皇当佣人。教皇们让米开朗琪罗为了他们自己的欲望修建。但却不给他一分钱,迫使他无法,家庭破裂,父亲、哥哥一直逼着米开朗琪罗把在佛罗伦萨的财产全部分给 米开朗琪罗身上所体现的坚持、忍耐的精神是我们所需要的。有时候,忍耐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坚持你自己的方向,也会成功。 篇二: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米开朗琪罗传》主要写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一生的传奇经历。 他一生忍受了巨大的病痛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尽管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仍在顽强地抗争着。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韧而果敢,那么就一定会冲破一切束缚。他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他在生命的89 个春秋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表现了真善美的不朽杰作。如《大卫》、《悼念基督》等。最终成了巨人。 读完以后,给我的启示很多。他的这种精神--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狂热、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思想的时代。而他却是胸怀宽广、豪放不羁的人。在重重打击和百般刁难的环境下,他都能坚持下来,没有消沉。不息地创作他的艺术。正如他说:“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让我喜欢。” 而现在的人们呢?住大房,开靓车,已经很>幸福了。他们非常羡慕伟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无法感受到伟人的艰苦。其实,艰苦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与挫折。我们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的精神,铺设走向成功的道路。无论失败了多少次;无论有多艰苦,有多累;无论怎样的困难。只要你努力奋斗,总会成功的。

名人成长故事:毕加索-作文

名人成长故事:毕加索 毕加索小时候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 毕加索小时候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毕加索小时候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 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 堂。

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小时候这匹千里马。 堂。 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小时候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 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 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 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小时候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 堂。 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小时候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 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小时候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小时候迷上了绘画。 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

名人传读后感米开朗基罗

名人传读后感米开朗基罗 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米开朗基罗,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范文一: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15世纪的意大利,正如思格斯指出的,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正是那个时代孕育出来的巨人。 米开朗基罗是个旷世奇才,他对艺术的三大体系(雕刻,绘画,建筑设计)都很擅长。他坚持终生未娶,把自己的一身献给了伟大的艺术。其中,他在西斯廷教堂八百平方米的天花板上独自连续工作四年所完成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充分体现了他雄伟,豪迈和刚劲的艺术风格,并轰动了世界。从这种种行为中,我们能学到的不仅是他的强大的毅力,还有他坚定无比的信念。若不是这些,他无法为人类留下了这些近似伟大的艺术品。 然而在他身为28岁的年轻小生时,他与同一时代远近闻名的大画家达芬奇进行了一场公开的比赛。以“表现古佛罗伦萨人反抗巴比伦人入侵的情景”为题材。在当时,人们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待着,他们的心中早已认定了胜利者。面对这一次强大的对手,米开朗基罗一丝不苟的寻找历史材料,反反复复的确定描绘对象。终于,几个月后,他和人们等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次,原本不被看好的他虽以色

彩运用不如达芬奇,却巧妙的突出古佛罗伦萨人不畏强暴,热爱祖国的精神而赢得了这场比赛。他用结果告示往后从事艺术家的人:不论多么出名的艺术家,如果不确定生活,在创作上也会遭到失败。同时,他也以此警示世人:做任何事,只有心到,才能手到! 米开朗基罗,一个理想艺术的创作者,生活的孤独者,意大利文艺昌盛时的典范,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文艺术巨匠。他用自己的一生,描绘了人类所有的伟大精神;书写了什么叫真正的艺术! 范文二: 米开朗琪罗, 1个杰出的雕塑家,“他中等个子,肩膀和背部很宽,手脚有力,肌肉发达。由于过度劳累,背有点驼,走路之际,抬着头,弯着腰,挺着肚子,”“从面貌上看,他始终充满忧伤和怀疑。” 这是罗曼罗兰为我们描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刻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1个活的生命,1个真实的米开朗基罗。他把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独的英雄。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

米开朗基罗作品欣赏

米开朗基罗作品欣赏 一件艺术作品只有作为一种重要并且永恒的成就,才能跻身于杰作之列。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件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其一生无上的荣耀。而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能够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可以说只有一个人。他,就是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他的才智是如此杰出,以至于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尊称他为“神”。 米开朗基罗 幼年,与石相伴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于1475年3月6日诞生于文艺复兴胜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卡普里斯。米开朗基罗出生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弗朗西斯卡无力照料他,把他送到附近塞提雷诺小镇由一位奶妈喂养。塞提雷诺镇是一个林地茂盛、青石蓝天的地方,盛产大理石。奶妈的丈夫是当地采石场的工人。米开朗基罗

在这个山区小镇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整天与奶妈的石匠丈夫在一起,玩弄他的工具,观看他砸石头。艺术家日后回忆说:“如果我还有些值得称道的东西,那是由于我出生在空气清新的山区;正是奶妈乳汁的哺育,使我学会了用凿子和锤头来制作雕像。” 米开朗基罗幼年丧母,10岁时随再婚的父亲搬到佛罗伦萨居住,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此时的佛罗伦萨正在成为全欧洲艺术活动的中心。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艺术、智力和精力重生的时代,米开朗基罗被城市中丰富的艺术品深深触动,执意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即使父亲的鞭打也未能使他放弃追求。最后父亲拗不过他,在他13岁时,把他送到佛罗伦萨最受尊敬的艺术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米开朗基罗在此接受了在新鲜石膏上做壁画的全面技术训练。 然而,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很快就发现自己更喜欢用笔而不是用刷子来作画。一年以后,他转向著名雕塑家多纳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雕塑。米开朗基罗在14岁时正式尝试雕塑作品,几天之内就成功地完成了神话中牧神头像的雕塑。他的才华引起了佛罗伦萨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洛伦佐美第奇的注意。这位艺术和学术活动的慷慨资助人邀请14岁的少年到自己的宫殿居住。此后,米开朗基罗每天和洛伦佐及围绕在他周围的一些知名人士共进午餐,接触到许多思想家、艺术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米开朗基罗深受人文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