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后果

论:中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后果
论:中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后果

中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后,会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影响?

[ 标签:老百姓带来,房产,老百姓 ]

目前我国房产市场泡沫过大,已经濒临破裂的边缘,破裂后会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咏晨回答:5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9-12-20 16:55

满意答案

个人就是一个对于中国房地产十分不看好的人士。诚如楼主所说,确实他的泡沫太大了,一旦爆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楼上的说不可能的事情,确实,国家也不希望这事发生,但是假如不在现在就采取足够的措施,稳定房产,从侧面消除泡沫,那么未来的泡沫爆发也将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日本,泰国已经走过这段日子。以前说下岗会使得很多人没饭吃,但是后来也是一样的该下岗的下岗。经济规律造成的后果不是简简单单的人愿就可以解决的。泡沫爆发将会有什么后果?那我来帮你总结下。

(一)生产萎缩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股价下跌,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股价下跌使企业发行的大量可转换公司认股权在长期内不能转为股权,从而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偿债负担;此外,地价和股价下跌也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资产评估损失和被迫出售土地和股票的销售损失。企业收益的减少又使得投资不足,既降低了研究开发投资水平,也减少了企业在设备上的投资。1992年,日本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下降3.5%,以这次危机为转折点,日本逐渐失去了在汽车和半导体等部门的优势。生产的不景气又导致了雇佣环境的恶化和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据泰国官方统计数字,1998年1至7月,泰国破产企业达5,377家,停产企业达6,538家。至1997年底,失业人数达120万,1998年又增加到200万。

(二)消费锐减

Case et al.(2001)等人的研究指出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远大于股票,以香港经验来看,是当楼价大幅下滑造成大量负资产,房地产交易大幅减少,连带建筑、工程、银行抵押及律师行的生意大受影响,最终影响会扩展至高档消费市场及其它行业。此外,地价的下跌使得居民个人所拥有的土地资产贬值。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居民对未来怀有不同程度的忧心,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扩大收入中的储蓄部分。以备不时之需,以美国经验来看,房地产业的下滑至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

(三)经济增速下降

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众多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令大量企业倒闭及裁员。图1为1982年至2006年香港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情况,自1998年开始不断攀升,直至2004年才开始下降。企业倒闭及裁员意味着大量的失业员工,即使没有倒闭的企业。由于收益的下降也要不断裁减人员。

二、房地产泡沫破裂还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失业人数剧增,社会民怨会增加。以香港为例,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以举报个案计算的犯罪率开始攀升,由1997年的每10万人有1,038宗,增加至2004年的1,299宗,增幅高达25.14%,直至2005年才开始同落。以图2为例,由1997年至2005年间犯罪率与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走势基本上呈相反方向变动,即当住宅指数下跌时,犯罪率会上升,相反亦言,由于2001年及2002年属于不规则情况,若从图中剔除,并以虚线连接2000年及2003年,前迹的反向关系更为清晰。

我们再以散点图重绘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以平均计算)与犯罪率的关系。由点的分布来看,两者存在反向关系,但并不是直线关系,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在发生作用。由于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感到不满,香港社会危机逐渐加剧。中产阶级、负资产业主、工人,甚至商家此起彼伏地采用不同形式向政府表达不满、终于导致发生了2003年7月1日的50万人示威游行,幸而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示威并没有引起暴乱,亦没有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但在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最终迫使董建华以健康理由在2005年3月10日向中央请辞。

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亦同样令百业萧条,失业率上升,但香港的经济基础较坚稳,社会福利保障亦较其它东南亚国家完善,尽管民怨日深,但始终没有造成太大的社会动荡。在图4为由1997年4月至2005年3月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与特首董建华的支特度走趋比较,不难发现董建华自出任特首开始,支特度一直下跌,与楼价走势相似,但波动幅度较细,支特度长期在50以下,而2003年7月期间更一度跌至40以下。

图5为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与特首董建华的支特度的相关度分析,我们可以见到在楼价由55至95之区间,正相关度较高,高于或低于此区间,相关度较低,反映民意认为某些环境不是特区政府或董建华所能控制的,例如亚洲金融风暴或非典疫情令房价下跌,说明香港民意是有理智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风险问题,关系到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措施制定、企业投资方向确定以及金融机构决策等。如果对房地产的泡沫程度、房地产业投资风险评估有误,将可能会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几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蹶不振,也造成大批企业倒闭,投资者倾家荡产。近代的资产泡沫破灭事件不但规模大、次数频密、影响深远,而且不再局限于资本市场,有互动、跨国和跨产业的趋势。近代较严重的泡沫事件包括八十年代末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九十年代末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东南亚地区的地产泡沫破灭,及在2000年发生的科网股泡沫破灭。至于香港,早于1881年便首次出现房地产泡沫,但令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是由1997年至2003年间房地产曾泻近70%的经历。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在世界上其它大城市亦随处可见,上海由1995年至1999

年间房地产价格下跌了近38%,莫斯科在1995年至1999年间下跌了近67%,巴黎在1991年至1998年间下跌了近43%。当然,房地产泡沫与大多数投机泡

沫一样,最终逃不了暴跌的下场。每一次房地产泡沫破灭不但令许多私房拥有者带来痛苦,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给政府的管治威信带来沉重的打击。研究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形成过程、泡沫破灭的诱因和导火线,舒解和烫平泡沫的方法和对策,特别是在设立预警机制、REITs和衍生工具(例如根据Halifac房价指数而设的hedgelets),不但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对房地产以至金融理论的创新亦有一定的价值。因而,正确分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房地产泡沫存在与否及泡沫的规模,从而正确评价房地产行业投资风险,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商投资决策及金融机构决策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原本已经够低的工资会大幅的下降,失业的人满大街都是。钱变得更加的不值钱。

完完全全的经济危机。

谢国忠:中国房地产泡沫2012年破裂

中国已面临通胀压力问题,估计通胀将在2012年变得更为严重,中国房地产泡沫到时将会破裂。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21日发表文章表示,许多企业将资金转投到房地产,从而导致楼价高涨,预计2012年中国资产泡沫将会破裂。

由于开工厂赚不到钱,企业家不得不将钱投资楼市。谢国忠指出,在中国资产泡沫的背后是资金从制造业流出后流入楼市。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今年一级市场的收入很可能超过4万亿元,占国家所有政府收入的一半以上。

谢国忠预期,美联储将来为了应对通胀,到时会将利率调高至5%,这将导致热钱

离开中国,而中国也将调高利率以抑制通胀和防止资金流出,因此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2012年破裂。

相关阅读:

王石:已准备好房地产泡沫破裂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再次表达其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忧虑。他称,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产生泡沫,并且这个泡沫终将破裂,万科为此已经提前准备。

王石称自己对房价的上涨也感到惊讶,尽管现在有中央对房地产的一道道下限令。但今年一年放了10万亿元贷款,产生资产泡沫也是必然的。据统计,现在某些一线城市的楼盘销售80%是投资者,这是很可怕的。“目前全国二三线城市还没有泡沫,但是我非常担心这种泡沫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这就非常像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

王石称,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地价可以把美国买下来,“我们现在有这种趋势,这是很可怕的。”万科早就说过,制

订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追求暴利,利润超过20%不做。日本的第二大住宅开发商,技术开发专利几千项,得到的嘉奖令挂了一个屋子,就是因为在泡沫的时候高价拿了几块地,最后被迫重组,被丰田地产收购,创始人提前退休。

王石表示,不管现在怎么好,这个泡沫总是会破的,中国的经济不仅要看今年、明年,还要看到十年之后。万科今年常被媒体评论没有赶上楼市高涨的行情。王石说,“宁可慢半拍,万科需要做到三点,首先是不追求暴利,第二绝对不做价格的领跑者,第三重点研发刚性住宅需求。”王石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前十大开发商都是中国的。

论:美国银行业改革方案禁止自营交易,将导致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这对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将产生以下两种影响:

1.在多头炒家主导的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原油市场、大宗商品商品市场均以多头炒家为主,一旦去杠杆化,泡沫迅速破裂。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成为“沃尔克法则”的最大打击对象,其后果不堪设想。

2.以空头炒家主导的市场:黄金市场,黄金空头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黄金储备,到市场上抛售,然后再低价买回归还央行。一旦此项自营交易被禁止,天量的黄金空头头寸将平仓,黄金价格将暴涨。

博主有这样一种感觉:“沃尔克法则”与其说是为美国银行业改革准备的套餐,不如说是引领未来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指南针。

大规模的去杠杆化,将降低美元资产在全球的需求,严重打击美元,而禁止自营交易又可能疯狂地抬升黄金价格,使得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更大,从而导致黄金可能重新回归国际货币体系。

有人说“去杠杆化”就是“去全球化”,而“去全球化”的后果便是美元不再有吸引力,在与邻为壑的“去全球化”环境下,黄金必将成为天然的“国际货币”。

“沃尔克法则”的核心是去杠杆化

2010年01月27日03:14第一财经日报顾虎

一是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规定单一金融机构在储蓄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得超过10%,此规定还将拓展到非存款资金等其他领域,来限制金融机构的增长和合并。实际上美国在1994年即通过法案,要求银行业并购时不得超过存款市场份额的10%,本次提案将限制扩大到了市场短期融资等其他非储蓄资金领域,限制了银行过度举债进行投资的能力。二是限制银行利用自身资本进行自营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此交易是金融机构用自身资本在市场买卖,而不是作为中介机构代表客户执行交易,这在金融危机时造成了严重的市场风险。

三是禁止银行拥有或资助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投资,让银行在传统借贷业务与高杠杆、对冲、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界线。今后将不再允许商业银行拥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也不能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能从事与自己利润有关而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业务。

此方案公布后,G20金融稳定委员会(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公开表示力挺奥巴马进行银行改革,认为该政策对于解决银行业“大到不能倒”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法国、英国对此方案也表示欢迎。法国财长拉加德表示,奥巴马的银行业改革计划与法国政府的立场完全一致,她称美国政府这一立场转变令人印象深刻。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一直坚持必须分拆银行、将银行分拆为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从事高风险、高杠杆金融活动的投资银行不应得到政府救助。

细察这三招,其实招招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对金融市场“去杠杆化”。商业银行规模越大,为市场提供杠杆的能力就越大,本次提案将10%的上限扩大到市场短期融资等其他非存款市场领域,直接降低了银行提供杠杆的能力。

禁止银行自营交易,包括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等业务,是希望通过控制银行机构激进的投资行为,以保证民众存款的安全性,并避免纳税人为华尔街的投资失误“埋单”。但在此目的背后,则是更直接地降低市场上的资金量,起到“去杠杆化”效果。

金融危机发生时,银行自营交易的风险集中在巨量的金融衍生品如MBS、CDO、CDS等产品上,这些衍生产品都具有数十倍甚至近百倍的杠杆,给市场造成了极大风险。典型的例子就是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

以及花旗银行的表外资产为花旗带来的风险。可以说禁止自营交易,就是政府强行对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去杠杆化”。

这里不能不提及全球黄金市场。黄金市场包括现货金市场和黄金衍生品市场,黄金空头银行从美联储或其他央行借入黄金储备,到市场上抛售,然后再以低价买回还给央行,通过差价获取利润。2007年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所持有的黄金空头头寸占市场的90%,2008年9

月17日,短短几小时内,由于摩根大通巨量的黄金空头平仓,伦敦现货金价格上涨87美元/盎司,涨幅达13%,创下1980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暴涨7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850.5美元,涨幅达到9%。

如果这次银行改革禁止银行的自营业务,无疑将导致持有巨量黄金空头头寸的银行进行平仓,黄金价格将得到难以想象的上涨。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沃尔克法则”里的银行分业经营,非常类似于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此法案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划分开,降低系统性风险,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1999年该法案被废止,商业银行开始全面涉足投资银行业务,重新成为全能银行。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有了政府的默认担保,肆无忌惮地涉足高倍杠杆的高风险业务,博取高收益,为政府和纳税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分业经营虽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去杠杆化”的痕迹,但由于分业经

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成本将大幅提高,融资成本的增加本身即意味着杠杆化的下降。

?

?牛刀发表的《房价泡沫将从二三线城市开始破灭》一文中说:“土地财政成了高房价的巨大推手,在许多二三线城市表现了同质化的趋向。因此,带来的市场反映也基本相似。

由于购买力与商品价格完全脱节,房价的暴跌在所难免,只是市场在寻找一个暴跌的突破点而已。原来市场的视角一直在关注一线城市,而现在的情况是,流动货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造成了市场旺销的假象,引起了某些错觉。”他感到,中国当前的“房价地价同时开始暴跌,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破灭。”而且,“这一轮房价泡沫的破灭将从二三线城市开始,逐步蔓延到一线城市,引发高房价的全面崩盘。”面对当前严峻现状,“要维护高房价不崩盘,最好的办法是分三年时间给购买自住性普通住宅的城市居民予以货币补贴,数额大约为9万亿。”

牛刀认为政府“不会”或“无法”拿出9万亿来“救市”,所以,房产泡沫破灭也就在所难免。

对于牛刀上述大多观点,我十分赞赏!但对他的“泡沫破灭,究竟是谁来买单”的顾虑,却不以为然。

笔者认为,房产泡沫破灭并不可怕,因为那是对一个行业盲目扩张、狂热发展、追逐暴利的不自律行为的应有惩罚!虽然,我们的社会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然而,更可怕的是该破灭的没破灭,该惩罚的不惩罚,就必然连累不该破灭的“被破灭”,不该惩罚的“被惩罚”!

正像牛刀所讲:“政府早已知道市场的真实情况,只是不愿意从民众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罢了,希望抱住开发商的大腿,把市场弄起来。”

这一点,也正是笔者所担心的。如果我们的政府,在房产行业绑架金融部门将要一起跳楼同归于尽,从而可能导致下一轮金融危机在中国上演;如果开发商、投机商和各级官员互相勾结、官商互动、共同造势,加之媒体跟风大肆炒作,将房产泡沫破灭“上升”到“影响稳定、影响和谐、影响增长、影响民生、影响政府形象”的“理论高度”上,那么,我们的政府可能不会像美国政府那样依照市场规律顺其自然,使其自生自灭!而是会“积极”采取“特别行政干预”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比如说,通过拆墙补墙、挖肉补疮办法,或通过滥发纸币、导致通胀的渠道,进行所谓的“强行拉动”和“紧急救市”。其后果是,“一人偷果,全体受罚!”房地产一个行业非理性的恶性膨胀所造成的巨大恶果,强行让毫无过错的全国民众一起吞咽!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 t/ ]

虽然按理性分析,事态如此发展的几率不高,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我们这个依然缺乏科学与理性决策的社会里,在依然缺乏有效监督的大环境下,在绝大多数老百姓呼声很难产生明显效果的前提下,我相信,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极有可能发生!甚至,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最有可能发生!

如果我们的担心不幸成为事实,那时候,漫说9万亿,就是再多几个亿,也极有可能“拿”得出来。

我们国家过去的许多事例都反复证明:该花的钱往往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不该花的钱,常常是要多少有多少——这或许就是“国情”!

网上流传“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显示中国地产走势与1991年日本崩盘前颇相似

房地产频遇调控,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也开始在网上流传。它回顾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最后更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明年崩盘。然而,多位专家却表示,两地银行体系、人口结构、城市化程度不同,“崩盘”可能只是“预言”而已。

记者赖伟行

雷同

房价飞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宽松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

日本国土交通省本月公布调查显示,日本地价在去年连续第二年下滑,商业用地价格跌至纪录低位。

经济起飞晚了近30年的中国,金融危机过后地产价格依然火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3%。

“现在的楼市,确实和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树长不到天上去,这样下去早晚要出问题。”曾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不无忧虑地表示。

中金公司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也表示,近期确实有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经济过于依赖出口、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等等,都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

此外,中国也与当年日本有相似的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方面,中国也和以前的日本雷同。

差异

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控制力、市场广度、银行体系和人口结构等都不相同。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看来,当前高房价症结在难以抑制的投机性需求。中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如今还可以吸引投机资金。所以这几年房地产整体还难以遭到崩盘的结果。“但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果将会比日本更严重”。

戴德梁行策略研究顾问部董事黎庆文更认为,内地楼市10年内都不会崩盘。中国内地金融体系与美国、日本甚至中国香港地区不一样,央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控制力更强。

中金公司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也指出,泡沫前,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监管。中国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有很强的控制力,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泡沫。

沈建光认为,另一个视角是人口结构。198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76.7%高点,城市化接近尾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只要吸取日本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及有前瞻性的政策,历史就不会重演。

专家视点

房价须建

容忍指标

去年底开始,从信贷到土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指向“高烧”的房价。

房地产调控

全世界都是失败者?

不过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看来,过去对房地产的调控,全世界的政府应该说都是失败者。不然的话,美国也不会在次贷危机面前栽下这么大的跟头,日本也不会出现20年经济低迷的。英国、爱尔兰、希腊、迪拜目前还在因房地产崩盘而苦苦挣扎。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多次地绊倒在房地产这一块“石头”上。

汤敏认为,内地以前如70/90这样的调控政策,大多过于微观,难以起到有效调控的作用。而且对房地产的调控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保证人人有住房?还是人人有房住?目标很不清楚。

调控房价

建立房价指标体系

“要用调控通胀的机制来调控房价,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房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的普通住房价格指数。同时,设立不超过居民年收入增长率的房价容忍指标,一旦超过这一指标,

相关部门就要马上启动调控机制,例如调整房地产贷款利率、增加土地供应、提高购房首付。”汤敏认为,具体的调控手段可以再作探讨,中国有条件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调控房价体系。

“这一容忍指标也要设立下限,房价大跌同样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他说,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这一体系,让中国房价在四五年内实现“软着陆”。

日本房价未跌到位

日本房地产价格持续低迷和经济持续萧条密不可分。去年,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居民及企业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导致需求不振及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资金供给不足加上老龄化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不振,遭遇“失落的二十年”。

不少分析都指出日本整体房价虽然并没有完全跌到位,但在大量欧美房产资金撤出后,日本众多房产项目停工、市场交易冷清,一些日本房地产中介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

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上)

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上)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刘明] 发布时间:12-11-08 16:28:10 9 如果不深刻反思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就无法真正走出这场迄今仍在持续演进的危机,更无法有效防止未来发生类似的危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导是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则是危机积聚、形成和触发的关键。 一、寻找增长出路如何埋下危机种子 上世纪80年代以迄对金融市场的“去监管化”,其直接后果是包括证券化债务在内的“金融工程”迅猛发展、日趋复杂,以令人瞠目的规模释放出流动性,并被认为最终直接导致本轮危机。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结果是不是引导资金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担纲的相关产业如上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本世纪不到10年的房地产兴盛等,究竟能够带领美国经济走多远。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提高住房拥有率是两党共同的努力,支持住房贷款的激进政策既有实现“美国梦”的理想主义的一面,更有寻找增长发动机的现实考虑。此后的一段发展表明,房地产兴盛使美国在21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没有陷入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衰退,仅仅大约8个月之后即告复苏;但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膨胀所带来的短暂繁荣,却掩盖了并且继续积累着“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而为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埋下了更深层的种子。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最终对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造成了远较“新经济”泡沫更为严重和持久的损害。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早期,美国房价大约上涨了130%。在这场“繁荣”中,人们认为房价能够永远涨下去。自2006年起,房价开始下跌,此后跌幅超过30%。如果考虑进通货膨胀的因素,则本轮金融危机后的房价大约已经回到了房地产泡沫开始之前。 早在2005年,随着美国利率的升高,美国“次贷”债务人开始出现违约。许多人的贷款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抵押贷款的拖欠数增加。到2009年,超过500万笔贷款出现了拖欠,大约占美国抵押贷款总数的10%。最终银行只好没收房产,然后再予出售,这就是所谓的取消抵押品赎回权(foreclosure)。 同时,房价下跌导致违约增加,可能是因为房主认为当时的房价已经不值得按原贷款支付,即“资不抵贷”,他们拥有的已经是负资产。从2007年开始,负资产的抵押贷款数量急剧上升。美国全国不动产协会估计,截至2011年年底,有1100多万美国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大于其房产价值,约占全部抵押贷款屋主的22.8%。 与借贷人和房主相对应的另一面,银行和相应的抵押贷款证券持有者也遭受巨大损失,金融系统的问题由此暴露出来。经济学家们最多预测到房价下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却无人预测到房价下跌通过抵押贷款这样的媒介制造出连锁式恐慌,直至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房价下跌仅仅是触发点,连锁式的雪崩才是这场危机的全貌。 2007年1月,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崩溃,三四个月之间跌去40%。但是直到当年10月,股市才到达崩盘的临界点。这就说明,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后的9~10个月间,人们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当股市崩盘的时候,其螺旋式下降的急剧程度远超过房价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衰退则直到2009年中才暂告缓解,但此后迄今,复苏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 从地域的角度看,美国的房地产投机行为最初集中在不大的区域,但是,雪球越滚越大,区域性的危机迅速波及全美国。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碎成因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乃至破灭。 (一)国内资金流动性方面产生严重过剩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前景下,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也得到扩大,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而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日元升值又导致日本外贸出口受阻,于是,投资者就把大量资金投入见效快,利润高的房地产领域和股市等不动产行业,日元的升值也使外国投资者看好日本,使外国资金大量涌入日本,而外国资本涌入的大多也都是房地产市场。从根源上来说,正是日本国内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和不合理投资是房地产泡沫破碎的祸端。 (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日本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为了让资金流通得快些使国内的经济向正常化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政府连续5次降低利率,但政府制定的相关措施并没达到相应目的,投资者仍不愿把资金投入其它行业,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仍是严重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此状况下,日本政府又提供大量的货币,这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

流入见效快,易吸纳的楼市和股市,对不动产行业的过度投机,使日本的楼市股市价格飙升很快,这又刺激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投资,这对日本的房地产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促进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代的到来。 (三)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加剧房地产泡沫碎裂 在日本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致使日本资金在国内极度泛滥,在此状况下,日本的商业银行本应执行信贷紧缩政策,但银行为了稳定和利率的回报,银行执行的却是宽松的信贷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致使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房地产业。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日本各大银行都扶持房地产业,各大银行争相向房地产业给予大规模的贷款,这导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加剧化,直至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四)中央银行突然的银根收紧政策促使房地产泡沫破灭 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剧化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的宽松政策,代之的是日本政府对货币和财政执行紧缩政策并严格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投入。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急剧下降,由于资金的供应量下滑过快,致使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下降,这进一步导致投资者迅速把资金退出房地产业,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彻底断裂了,这最终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并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二、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状况与日本房地产的相似之处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现有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与日本房地产是有许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中国大陆大伙儿目前最为关怀,讨论最为烈火的一个咨询题确实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咨询题。从政 府到民间,从经济专家到一般百姓,大伙儿都在关注那个咨询题。往常,我也觉得中国存在一 个叫“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所谓概念,但今天我突然感悟,原先多青年来包括我在内的几 亿中国人都被蒙骗了,中国全然就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泡沫”的咨询题,“房地产泡沫”这 个概念本身确实是一个伪概念。 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一个外来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咨询题是,中 国是市场经济吗?明显不是,否则什么原因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专门是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打算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 个怪物,政府操纵着房地产行业,政府对房地产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 房地产泡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是泡沫,那么那个泡沫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即 当泡沫足够大的时候,会破裂。因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当日本与美国的 房地产产生泡沫的时候,就会破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经济学家都以为,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日美大几倍,所以也会破裂。事实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几年

年前的膨胀程度就超过了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泡沫几年来尽管翻倍,但 却没有破裂,这是何故?明显,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那确实是把中国的房地产乃至中国 经济当成了市场经济来看待,而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全然不是市场经济。因此,西方 市场经济国家所有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也全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全然 确实是一个伪概念。 所以,我讲到那个地点时,确信有专门多人不服气,中国的房地产明明几年之内翻了专门多倍,远 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收入水平,这不是泡沫这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虚 高,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收入水平,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房地产泡沫”,因为泡沫会破, 而中国的那个被大伙儿称为“泡沫”的东西却可不能破,因为它的真实名字事实上不叫泡沫,应 该叫“变相的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 中国的房地产业本质上差不多不是一种行业,像中国大陆的税收与垄断行业的垄断价格一样 ,成了少数人剥夺多数人财宝的一种工具。在那个工具上,寄生着专门多食利者。那个食物 链的最上层为地点政府,地点政府通过卖地与房地产税收,养着一大批高薪的公务员及满 足他们的奢侈需求。食物链的第二层为与官员勾结的房地产商以及受贿吃回扣的官员,第 三层是炒房者,炒房者相当部分为拥有大量现金的官员及家属。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应对政策分析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应对政策分析 [摘要]2010年以来央行几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央政府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而老百姓住房问题早已成为今日的热点话题,房地产举足轻重地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定及国家经济形势稳定。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其进一步泡沫化成为人们的聚焦社会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银行开发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房地产按揭贷款无法收回,引发金融危机,伴随其房产泡沫的破灭,银行、房产公司大量倒闭破产而被收购,国民经济饱受重创,经济陷入低迷。目前,我国房产市场状况令人担忧,房产泡沫化严重,由其果,究其因,出对策,稳经济,安民生已经刻不容缓。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在全球迅速蔓延,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维持经济增长,应对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中有一项就是新发行了400万亿人民币用于各项重点及基础行业建设,不可否认,这些资金在应对危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些新涌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却带来了很大隐患,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房地产市场有利可图,房价一路飚升引发人们进行新一轮的投机活动,只要手里还有闲置资金便想方设法投入房产市场。很多新房空置,很多人有买不起房,买不到房。房产问题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兴衰。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控房价,整顿房产市场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了国家继续兴旺,人民生活安乐,解决不好,一旦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调控房产市场是一项十分艰巨且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各方利益,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胆大心细,深入分析各种相关问题,对症下药。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维持着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流通顺利进行,同时银行金融枢纽,而其在房地产市场同样是很关键的利益主体,对它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要怎样才能合理控制银行放款额度呢?第一,调高利率增加的利息远不能和房产市场的高利润相比,人们的投资投机热情很难被抑制;其次,利率的提高本身很有限,如果利率调控范围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则会引发还贷危机,加速房产泡沫破灭;再次高利率是银行贷款盈利性更大,更加刺激了商业银行铤而走险,发放不良贷款,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从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调控的都是存款准备金率,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0.5个百分点,这样一方面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紧缩通货,抑制通货膨胀的恶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下子将房地产泡沫戳破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而对于另一利益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也不能一味打压,对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引导,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房、经济适用房房产开发。同时也要加强对房地产市

中国房地产泡沫会否破灭

中国房地产泡沫会否破灭 新闻学院李昂2010202349 《蜗居》上映,引无数关注。这是一部非常残酷和现实的电视剧,将官员的奢华,开发商的贪婪,底层穷苦百姓的辛酸真实的表现出来。 “房奴”可能难以坚持将这部电视剧看完,太多的情景就是他们生活的再现。为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小窝,他们拿以后数十年的幸福相交换。 他们大多拥有高等教育的背景,为了维护自己一贯以来优秀的荣耀,宁愿选择在一线城市,直面惨淡人生。他们大多出身平凡,在找工作“拼爹”的时代不算意外的败下阵来。 他们却又从不言弃,面对不可思议并且还在飞涨的房价,他们无可奈何,偶尔抱怨却仍努力工作——攒够首付,然后按揭。 他们认为房价下跌是一个伪命题,更坚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纯属谎言。“房市将持续坚挺!”他们始终坚信。 现实果真如此黯淡?房价将成为“普通民众”心头永远的痛? 我反对! 中国房地产泡沫必将破灭! 以下,我将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规律”论证我的观点。 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很多,诸如供求比例、经济发展水平、银行利息率、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结构情况等。 中国人民大学报告认为,今年12月起,房地产企业进入还款高峰,应付款累计增速将超过30%;再加上销售下滑、贷款条件提高以及上市公司增发和票据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资金来源会快速恶化,预计到明年一季度,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将出现大幅度负增长。同时,由于首付比率、房地产抵押贷款等条件的变化,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会明显恶化。 反对者则认为,从历次调控的效果及后市表现来看,国内强大的刚性购房需求的长期存在,房市产销两旺的格局难以短期内难以改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众多领域尚未对庞大民间资本开放,很多资本占有者只能投资目前仍相当火热楼市,“炒房客”的大量存在将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这两点因素决定了一段时间内房价上涨的势头很难被抑制。 在我看来,反对者论据看似十分有力,实则漏洞百出。 其一,国内刚性购房需求真的可以持续吗?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在传统中国人看来是家的象征,这也是诸多新人在结婚时都会选择按揭买房,不惜放弃人生幸福的原因所在。在很多人眼中,没有房的婚姻如同失却灵魂的人,难免沦为行尸走肉。 不少经济学家有这样一种观点,“丈母娘”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她们对房子的执着令人惊讶,压迫女婿买房被她们当作自身职责。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是什么

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人把它称为“高度成长期”。经过战后20多年的复兴,日本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索尼、松下、丰田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创造后,由内向型企业转变为外向型企业,并逐渐发展成跨国集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的出口大增,尤其是汽车、家电行业成了日本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并因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走私货如“808”双卡收录机也在中国市场泛滥,甚至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日本的TDK录音带。 为了遏制日本的贸易顺差,在美国的主导下,西方五国1985年制定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兑美元汇率在一年间从240:1飙升至120:1。为减少出口损失,日本资本开始纷纷转入国内市场。而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大幅降低利息,扩大对企业的贷款,结果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已于2001年同住友银行合并(成为三井住友银行)的日本樱花银行前总裁横田昭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回忆道,当时由于日本的产品大量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银行收到这么多存款后开始犯傻:该怎么办?于是,放贷成为日本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樱花银行从董事到各支店的员工,每人都有放贷指标。最多时,一个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放贷指标高达2亿日元。那些背负指标的银行职员如同做传销一般,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下手。只要你有工作(哪怕是临时工)、有住址,都可以轻易地获得贷款。如果你有房子或土地作担保,那么贷款的金额都可以超过百亿日元。 于是,东京湾海底的无名地块,也被人当作了向银行贷款的担保。更离奇的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五丁目的警察岗亭,也被16人当作私产抵押,在银行申请到了共计630亿日元的贷款。 以一曲《北国之春》唱红日本列岛的千昌夫,当时正是红得发紫的歌手。第一家银行找到他时,建议他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日本人成群结队地跑到夏威夷去举行婚礼,在那里建一座五星级酒店绝对有必要,而且一定能够赚钱。”千昌夫困惑地说:“我没有东西可以担保。”银行说:“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担保。”结果,先后共有五家银行向千昌夫放贷。他在夏威夷不仅投资了酒店,还投资了高尔夫球场,五家银行贷给他的总金额达到2700亿日元。 “那时候的日本人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有人对日本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三菱地所的社长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把纽约的洛克菲勒大楼买下来吧,那可是美国最高的大楼呀。一年后,三菱地所果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大陆大家目前最为关心,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专家到普通百姓,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觉得中国存在一个叫“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所谓概念,但今天我忽然感悟,原来多少年来包括我在内的几 亿中国人都被蒙骗了,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房地产泡沫”这 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一个外来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问题是,中国是市场经济吗?显然不是,否则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怪物,政府操纵着房地产行业,政府对房地产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 房地产泡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是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当泡沫足够大的时候,会破裂。因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所以当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产生泡沫的时候,就会破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经济学家都以为,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日美大几倍,当然也会破裂。事实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几年年前的膨胀程度就超过了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泡沫几年来虽然翻倍,但却没有破裂,这是何故?显然,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中国的房地产乃至中国经济当成了市场经济来看待,而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市场经济。所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有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根本 就是一个伪概念。 当然,我说到这里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的房地产明明几年之内翻了很多倍,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不是泡沫这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虚高,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房地产泡沫”,因为泡沫会破, 而中国的这个被大家称为“泡沫”的东西却不会破,因为它的真实名字其实不叫泡沫,应 该叫“变相的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

房地产泡沫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房地产泡沫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概念界定 什么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 房地产泡沫的主要特征:第一,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一种形态;第二,房地产泡沫具有陡升陡降的特点,振幅较大;第三,房地产泡沫不具有连续性,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第四,房地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投机行为、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的。投机价格机制和自我膨胀的机制是房地产的主要内在运行机制。房地产泡沫是在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开始产生、膨胀和崩溃的。 ⒊房地产泡沫的判定:房地产泡沫的判定并无定论,在任一特定的时点上准确判定房地产的泡沫程度实际上非常困难。一般可以从以下指标或状况判断: ⑴整个经济是否过热。如果整个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那么由于其内在相互关系,可以相信房地产业也会有一定的过热的现象。 ⑵投资增长率。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如相当于经济增长率的2倍时,就有产生泡沫的危 ⑶商品房的空置情况。一般当空置率达到10%时,就是房地产业过热的预兆。 这些常用的标准外,人们通常还依据住房价格是否持续上涨、商品房价格与距民收入的增长是否同步,土地开发增长率是否节节上升,房地产商的负债率是否普遍持续上升,房价的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相对差距等来判定。

、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的各种学术观点 的学者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我国近年来房地产泡沫状况,认为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 ⒈房地产价格方面的指标 ⑴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一套居民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应了具名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弱。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其1991-2001年的房价收入比非常稳定,平均值是3.97.1998年,全球96个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6.4。因此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保持在6.0以内,就不会出现房地产泡沫。1989-2005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大于6,说明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2005年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房屋价格为3242元/平方米,每一百平米房价收入比达到了10.3。 ⑵房价与CPI同步率房价与CPI同步率也即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CPI的比。当房地产价格急速上升,并且大大超过CPI的上涨幅度时,就说明房地产价格偏离了其基础价值,出现了泡沫。在我国,由于CPI得波动很大,仅仅用房价与CPI 得同步率来判断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有失偏颇,比如2000—2001年,我国房价的上涨率不大,但由于存在通货紧缩,CPI的增长率很小,致使两者的值很大。因此该作者认为,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大于10%,同时房地产增长率与CPI的比率超过4.0,就可以认为房地产存在泡沫。从这一标准出发可以发现,2004年和2005年我国存在明显的房地产泡沫。 ⑶房价与租金同步率反映房价与租金的同步率的指标有两个,房价房租比和月供与租金比率。我们认为房价房租比超过2就存在轻微的泡沫,超过5就存在严重的泡沫。2004年到2005年,我国房地产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就是房价快速上涨而租金涨幅不大,房价与房租严重背离,房价房租比超过了10,说明从总体上我够存在比较明显的房地产泡沫。而月供与租金的比率大于1,就说明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2006年年初我国主要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的月供与租金的比率都大于1,平均值达到1.27,其中杭州达到了1.96、上海为1.81、南京为1.6,表明这3个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严重。

九十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

九十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 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最大的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当银行开始着手处置不良资产时,才发现很多抵押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以天价抵押的楼盘不过是“空中楼阁”。 1992年8月,正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已经靠炒房炒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他还准备继续“淘”下去。 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京发展。 一年后的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烂尾楼遍地。 对于潘石屹以及其他经历过上世纪末“中国经济软着落”的人来说,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1988 年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立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原本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用潘石屹的话说,1989年他坐船来到海南时还是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来,发现一夜之间,岛上已经涌进了15万人。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和潘石屹一样,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 时隔十五年,下面的这组统计数字,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游戏的热火朝天: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

如何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

如何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 文 / 江金泽 2016年02月25日 08:09:35 59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近期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三四线去库艰难,从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空臵率、去化周期等指标来看,中国当前存在一定房地产泡沫,但区域分化较大。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任泽平在报告中提出“十次危机九次地产”的结论: 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即使在美欧发达国家,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也举足轻重,如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是一次房地产泡沫危机。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和人口周期拐点一起成为引发德日韩台增速换挡的重要驱动力。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房地产短周期主要受利率、抵押贷首付比、税收、土地政策等金融政策影响,长周期主要受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影响。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快速上升;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后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人口出生数量和适龄购房人

口数量。 任泽平提出的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的四大指标如下: (1)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指一套住房价格与一个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房价收入比是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是各界对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时广泛使用的一个指标 房价收入比本质上反应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土地和劳动力两种要素价格的比例关系。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作为判断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会显著高于中小城市,人多地少的国家房价收入比一般会高于人少地多的国家。 首先分析全国的房价收入比,1998-2003年全国房价收入比走势稳定,维持在6.6-6.9区间,2004年后快升至2007年的8.0,随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跌至2008年的6.9,2009年又迅速反弹至8.1,随后逐步回落,2012和2013年稳定在7.3的水平,2014年下降到7.1。 以上分析的是全国平均情况,不能反映部分地区的差异性,下面我们对我国主要35大中城市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杭州、南京、武汉、

中国房地产泡沫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泡沫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中国一二线房价只涨不跌的原因:城镇化、居民收入和货币超发 (5) 一、商品房供求: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 (5) 二、商品房的基本面:城镇化、居民收入和人口年龄结构 (5) 三、金融属性的驱动力:货币超发和低利率 (5) 四、2015-2016年房价大涨主要是货币现象:低利率和货币超发 (7) 第二节绝对房价:中国之都、世界之最,全球前十二大高房价城 (8) 第三节房价收入比:一二线偏高,三四线基本合理 (9) 一、房价收入比在城市间分化明显 (9) 二、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居全球前列 (11) 三、区域间房价收入比差异大实际上反映收入差距效应和公共资源溢价 (11) 四、宏观上的房地产总市值/GDP偏高 (12) 第四节库存:去化压力比较大的是三四线中小城市 (13) 第五节租金回报率:整体偏低 (16) 一、总体租赁回报率偏低 (16) 二、中国居民买房而不租房的特殊性 (18) 2.1 中国的商品房并非仅居住功能,而是捆绑着很多资源 (18) 2.2 国人对房子的文化性依赖和归属感 (19) 2.3 低租售比跟贫富差异也有关 (20) 第六节空置率:三四线高于一二线 (20) 一、中国房地产空置率有多高 (21) 二、高空置率:一线过度投机,三四线过度建设 (21) 第七节房地产杠杆:居民杠杆上升但总体不高,开发商资产负债率上升 (23) 一、居民加杠杆快速上升,但总体水平不算太高 (23) 二、房企加杠杆:房地产开发商资产负债率上升过高过快,对银行融资过度依赖 (27)

图表目录 图表1:中国货币超发情况 (5) 图表2:中国货币增速超过GDP和居民收入名义增速 (6) 图表3:中国房价波动与利率 (7) 图表4:中国房价上涨与货币增速. (7) 图表5:各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很快 (8) 图表6:去年4月以来各线城市房价涨速持续加快 (9) 图表7:深圳和上海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之列 (9) 图表8:房价收入比近年来有所下降 (10) 图表9: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下行,一线城市稳中有升 (10) 图表10:中国(大陆)住房收入比全球排名第14位 (11) 图表11:全球房价收入比前十大城市,北上广深占据四席 (11) 图表12: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算高 (12) 图表13:房地产总市值/GDP高达411% (12) 图表14:销售和新开工对比 (13) 图表15:房地产去化周期自2010年开始见底回升 (13) 图表16:2016年第一季度50个城市住房存销比数据 (14) 图表17:2014-2015年一二线典型城市商铺市场平均空置率(%) (15) 图表18:后房地产时代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 (15) 图表19:美国人口迁移趋势:1940-2010 (15) 图表20:四大都市圈供求关系较好甚至部分城市较为紧张 (16) 图表21:中国主要城市的各种租赁回报率. (17) 图表22:普通住宅投资回报率 (17) 图表23:医院资源集中于大城市 (18) 图表24:学校资源集中于大城市 (19) 图表25:有些学区房几乎是没有品质可言 (19) 图表26:国人住房自有率全球居于高位 (19) 图表27:中国基尼系数在全球中偏高 (20)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会在中国重演吗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爆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产危机,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仍无完全恢复的迹象。最近有人认为中国将发生类似日本泡沫破裂的危机,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与泡沫破裂时日本所处的阶段和状况完全不一样,中国绝对不会发生类似情况。但是由于日本泡沫扩张和破裂的直接原因是日元升值和基础货币过多,与中国目前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基础货币过多的情况相似,因此分析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经验教训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在中国房地产业经过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价格在短短二三年时间里上涨了百倍,有人说中国房价疯狂了,疯狂的结果是和日本一样的下场,在这种论调下,我认为日本房产破灭是内在原因决定的必然结果,而中国在十年之内不太可能出现日本式的房产泡沫破灭危机。 从市场分析来说,假设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只有卖方和买方,主要矛盾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房价就降,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房价就涨。房屋作为一种产品有其特殊性,一批房屋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一般需要一到两年的时

间,而土地资源是有限资源,因此每年房屋供给量因此比较固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视供给为一个固定值,这个时候,房价的起伏就决定于需求量,决定于买方。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它还受到政策调控影响,而政策调整主要是提高买房门槛和买房成本,就是控制和减少需求。但不管怎么调控,这都是外部影响。由于住宅的不可替代性,而现有投资渠道狭窄,通货膨胀高企,政策调控长期来说对于需求总量影响较小,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压抑,消费反弹也将随调控结束而来。 我们认为,房屋购买需求取决于三个内在因素,即城市年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增减。 基于这三个因素我们来分析日本90年代的情况。 日本的城市化率由1960年的60%到1989年的87%之后一直递减,到1995年都稳定在85%左右,也就是说在日本经济腾飞的20年,日本持续推进城市化,人们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这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而到90年代末,城市化停滞,甚至倒退,需求的增长业就嘎然而止。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腾飞期间,经历了一波生育高潮,平均年龄也稳定在35岁左右,就全球来说,个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年轻,而到1989年之后,社会经济发达,生育率低,人

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房地产论文: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摘要: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事关重大,而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论的争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十分必要。针对房地产泡沫,了解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与危害,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价房屋空置率形成原因防X措施 传统意义上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指房价高涨,房产投资过热导致产品过剩,市场没有需求,产生一种虚假的繁荣,其显著表现就是空置率变高。根据传统意义的定义来看,就是房价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或投资者,而这

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的差额获取利润,而对房屋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随着房价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 1、投资快速增长,项目遍地开花。1998—1999年15%,2000年19.5%,2001年25.3%,2002年21.9%,2003年29.7%。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990年5.6%,上升至2001年20.7%。2002年,城镇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GDP 的7.55%(国际上一般为3%—8%),占固定资产投资17.9%。2003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6亿元,占GDP(116694亿元)8.66%,占固定资产投资18.34%,增长29.7%。百富勤经济学家称2004年一季度,中国总投资40%流入房地产业和地产服务行业。到2007年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16814亿元,同比增长30.3%。 2、供应结构失调。高档住房、大户型住房、商业用房供应过量,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XX销售商品房,单价3000元/平米以下3.7%,3000—4500元/平米38.7%。XXXX市商品住宅户均面积130平米。XX全区2003年在建商品住宅,90平米以上户型占69.4%,空置住宅中此类户型占80.9%。住宅与非住宅比例不合理,XX空置商品房中非住宅用房2/3;XX市空置房中高档住宅和写字楼占80%。 3、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率=(新建商品房的空置面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三个阶段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三个阶段 现在国人都很纠结,中国房地产只涨不跌,即使是实行严厉的宏观调控,似乎还是无济于事。但是,笔者认为,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房地产也是如此。而且,中国房地产泡沫越来越明显,泡沫破灭只是时间问题。 看看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就知道房地产上涨是有界限的,不是只涨不跌,泡沫大了必然破灭。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房地产从1990年开始节节攀升,到2007年泡沫破灭,上涨趋势持续了17年。由于美国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疏于监管,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必然的。日本房地产上涨持续了大约18年,从其经济起飞后的80年代初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再看中国的房地产上涨,从2000年开始小步上涨,2006年奥运前开始大幅上升,至今已经13年。应该说,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房价上升远远超过GDP和居民收入的上升速度,到了居民无法承受的程度!为什么房地产泡沫还没有破灭呢?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与美日情况略有不同,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未来3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量价齐跌开始显现。中国不少三线四线城市(主要是地级市和县级市)房地产盲目扩张,导致大量空置,一些地方出现成交量和房价齐跌的现象,表明中国第一阶段的房地产泡沫破灭首先从基层开始,因为三四线城市缺乏产业支撑,更缺乏人气,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房地产量价齐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像鄂尔多斯和郑州新区那样的“鬼城”也会越来越多。 第二个阶段:未来3年至5年(2015--2018年),二线城市(主要是中西部省会城市)房地产也会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事实上,有一小部分省会城市的房地产已经开始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例如,宁夏的银川、海南的海口已经出现了房地产疲软的现象,显然供大于求的现象较为明显,其他二线城市也不容乐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商品房和保障房会越来越多,在目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高房价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未来3-5年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必然要破灭。 第三个阶段: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和重庆等)房地产价格也必然会出现下跌的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线房价已经高处不胜寒,很多参加工作的人已经担当不起,开始逃离这些一线城市。如果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到人们买不起了,甚至也租不起了,房地产泡沫必然要破灭。现在一线城市人均几套房的现象比比皆是,之所以房价不跌,是因为大家预期还要上涨,一时半会跌不下来;二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容易出租,而且租金不菲;三是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尚未全部退休,他们还在城里住着。据笔者所知,多数人退休后愿意卖掉大城市的房子,住到郊区和环境好的中小城市。一旦出现一线城市房地产老百姓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纷纷逃离大城市,而且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退休,一线城市空置房和卖房的现象必然大量涌现,也许泡沫从此开始破灭。 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等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开发商和投机商会第一时间大量抛售房子,到时房地产价格必然下跌。房地产不会只涨不跌,真的跌起来可能比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房价大跌还要严重!

中国有没有房地产泡沫

中国有没有房地产泡沫? 房价 通常,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上涨可能是出现房产泡沫的预警信号之一。就中国而言,过去10年城镇新建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了9%,09年涨幅则达到了两位数。在一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的经济体,房价以这种速度上涨也不让人意外(见图1)。 不过,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并没有按地段或质量进行调整。由于销售的大多数新建房屋往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官方的房价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房价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的真实情况。中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中原地产也公布大城市二手房销售均价。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官方数据反映出的情况。不过,中原地产的数据仅覆盖了部分大城市。 用来评估房地产泡沫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即一套住房的平均价格相对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常见评论是房价收入比非常高:老百姓通常得用9到1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套房;而在一些大城市,这一比率最近攀升至20年。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通常在4-6年。 不过,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有很大的缺陷──分子和分母都有严重的数据问题。就分子而言,前面已提到平均房价主要基于新建商品房的销售均价,而没有按房产质量和地段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分母的问题甚至更严重:简言之,购买住房的并不是拥有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 由于商品房市场仅仅从90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启动,因此商品房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商品房的购买对象仍主要是城市里的中高层收入群体。1997至2010年,全国累计竣工商品房约5,400万套,而2009年全国城镇家庭总数为2.15亿户。官方统计显示:收入排名前20%的城镇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城镇居民总体平均收入的2.2倍;排名前40%家庭的平均收入则是总体平均收入的1.7倍,而这几乎肯定存在低估。因此,对目前购买了商品房的居民而言,其房价收入比在4-5之间,非常接近国际上的正常水平。 另一个与房价相关的指标是租金回报率,也就是房屋不动产的资产回报率。虽然关于租金回报率的数据并不充分,但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租金回报率很低,且最近跌破了3%(上海更是接近2%)。 房地产杠杆率 以往的经验显示信贷的大规模扩张几乎总是伴随着房地产泡沫,或预示着即将出现房地产泡沫。就中国而言,2009-2010年间购房贷款迅猛增长,但在**限制第二套和第三套房贷且上调利率后,最近几个月购房贷款增速已经下滑。最近几个季度,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增速也在回落。 图3显示了居民按揭贷款余额相对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有两点值得一提:第一,到2010年底,居民部门的负债率仍处于适度的水平;第二,在2009和2010年间,居民部门负债率大幅上升,反映了这些年房地产热潮的背后有信贷的大规模扩张。

如何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

如何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 文/ 江金泽2016年02月25日08:09:35 59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近期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三四线去库艰难,从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空置率、去化周期等指标来看,中国当前存在一定房地产泡沫,但区域分化较大。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任泽平在报告中提出“十次危机九次地产”的结论: 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即使在美欧发达国家,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也举足轻重,如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是一次房地产泡沫危机。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和人口周期拐点一起成为引发德日韩台增速换挡的重要驱动力。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房地产短周期主要受利率、抵押贷首付比、税收、土地政策等金融政策影响,长周期主要受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影响。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快速上升;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后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人口出生数量和适龄购房人口

数量。 任泽平提出的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的四大指标如下:(1)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指一套住房价格与一个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房价收入比是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是各界对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时广泛使用的一个指标 房价收入比本质上反应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土地和劳动力两种要素价格的比例关系。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作为判断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会显著高于中小城市,人多地少的国家房价收入比一般会高于人少地多的国家。 首先分析全国的房价收入比,1998-2003年全国房价收入比走势稳定,维持在6.6-6.9区间,2004年后快升至2007年的8.0,随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跌至2008年的6.9,2009年又迅速反弹至8.1,随后逐步回落,2012和2013年稳定在7.3的水平,2014年下降到7.1。 以上分析的是全国平均情况,不能反映部分地区的差异性,下面我们对我国主要35大中城市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杭州、南京、武汉、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