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1正负数(第二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2 揭示规律活动3知识应用活动4 布置作业及小结通过复习回顾正负数的知识导入新课. 利用温度中的零度来解释与理解数“0”的意义。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及零的分界意义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复习回顾正负数的概念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2:引入负数后,

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师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活动2]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展示老师的存折—1000表示什么意思+1500

表示什么意思?,例题6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例题7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5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23元可记为多少元?

对两道例题进行分析说明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通过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内涵有比较充分的感知,深层次的理解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在

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活动3]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交流、展示解题过程。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学情做必要点评。学生思考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与认识.[活动4]课堂小结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自己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做必要的归纳总结(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活动5]本课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反馈教学效果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近似数》基础训练(人教版)

课时4近似数 知识点1(近似数的定义) 1.[2017·河南郑州五十七中月考]下列叙述中的各数,属于近似数的是() A.某本书的定价是12元 B.教室里有4块黑板 C.林林一步约0.4米 D.树上有3只小鸟 2.[2018·湖北宜昌中考]5月18日,新华社电讯:我国利用世界唯一的“蓝鲸1号”,在南海实现了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可控开采.据介绍,“蓝鲸1号”拥有27354台设备,约40000根管路,约50000个MCC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估计1200千米.其中准确数是() A.27354 B.40000 C.50000 D.1200 知识点2(近似数的精确度) 3.把309740四舍五入,使其精确到千位,那么所得的近似数是() A.3.10×l05 B.3.10×l04 C.3.10×103 D.3.09×l05 4.A地到S地的路程约为13.7万公里.近似数13.7万是精确到() A.十分位 B.十万位 C.万位 D.千位 5.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数,下面结果错误的是()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0.001) C.0.050(精确到0.001) D.0.0502(精确到0.0001) 6.下列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A.2.40万精确到百分位 B.0.03086精确到十万分位 C.48.3精确到十分位 D.6.5×l04精确到千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6与6.0表示的意义相同

B.4.320万精确到千分位 C.小华身高1.7米是一个准确数 D.将7.996精确到百分位得近似数8.00 8.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38063(精确到千位); (2)0.4030(精确到百分位); (3)0.02866(精确到0.0001); (4)3.5486(精确到十分位). 9.甲、乙两同学的身高都为1.7×102cm,但甲说自己比乙高9cm,你觉得有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10.[2017·江苏苏州期中]某工厂小张师傅接受了加工两根轴的任务,他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当他把轴交给质检员验收时,质检员说:“不合格,作废!”小张不服气地说:“图纸上要求的是2.60m,而我做的轴,一根是2.56m,另一根是2.62m,怎么不合格了?” 请你说一说,是小张师傅做的轴不合格,还是质检员故意刁难?为什么? 11.下面是管理员与参观者在博物馆里的一段对话.管理员:小姐,这个化石有800002年了. 参观者:你怎么知道这么精确? 管理员:两年前,有个考古学家参观过这里,他说这个化石有80万年了.现在,两年过去了,所以是800002年. 管理员的推断正确吗?为什么?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矩形KLMJ 的面积为( ) A .121 B .110 C .100 D .90 2.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A .0.8米 B .2米 C .2.2米 D .2.7米 3.棱长分别为86cm cm ,的两个正方体如图放置,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顶点G 在棱BC 上,点P 是棱11E F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P ,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3510)cm B .513cm C 277cm D .583)cm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S ,斜边上的中线为 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 )

A .22d S d ++ B .2d S d -- C .22d S d ++ D .( ) 22 d S d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机器人接受指令“[α,A]”(α≥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正前方沿直线行走α.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正前方为y 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4,30°]后位置的坐标为( ) A .(-2,23) B .(-2,-23) C .(-2,-2) D .(-2,2) 6.ABC 三边长为a 、b 、c ,则下列条件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7,b =8,c =10 B .a =41,b =4,c =5 C .a =3,b =2,c =5 D .a =3,b =4,c =6 7.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30,40,60 B .7,12,13 C .6,8,10 D .3,4,6 8.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4 B .4,5,6 C .2223,4,5 D .6,8,10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是( ) A .5 B .4 C .34 D .4或34 10.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6,8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D 的长为( ) A .7 B . 254 C .6 D . 112 二、填空题 11.如图,RT ABC ,90ACB ∠=?,6AC =,8BC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 A 落在A 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 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 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 FC '△的面积为______. 12.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一腰上的高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________ 13.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AB DC ==,BD 平分ABC ∠, BD CD ⊥,则AD BC +等于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案(2)湘教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准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数据正确求出它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性目标 1.体会数据收集的方法、处理的过程; 2.感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于各位同学的基础不同,课上掌握的程度不同,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能不同.根据昨天的布置,现在请全体同学把昨晚完成回家作业的时间写下来后交给组长,集中到班长那里,再公布到黑板上.为便于处理,要求大家所写时间精确到5分钟. 二、探索与归纳 现在根据上述同学们提供的数据,共同作如下处理: 1.画出上述作业时间与出现频数的条形统计图.(要求:横轴为作业时间,纵轴为相应出现的频数) 2.画出频数统计表.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图表中最容易得到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2)根据大家所提供的时间,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如果老师随机的抽取一个数据,最可能得到的是几分钟? 三、巩固与应用 1.填空 (1)数据5,7,8,-2的平均数为. (2)数据5,7,8,-2的中位数为. (3)数据5,7,8,-2的众数为. (4)如果一组数据-3,-2,0,1,x,6,9,12的平均数为3,那么它的中位数为. 2.判断 (1)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 ( ) (2)平均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 ( ) (3)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5.( ) (4)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那么它的中位数也是0,众数也是0. ( ) (5)若一组数据1、2、x、4的中位数是3,那么x≥4. ( ) (6)已知数据1、2、3、4,它的众数为0.( ) 3.某居民院内四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各45度,5户用电各50度,6户用电各42度. 求: (1)这居民院平均每户用电数. (2)各户用电数的中位数. (3)各户用电数的众数. 3.数据a、b、c、d的平均数为m 求:(a﹣m)﹢(b﹣m)+(c﹣m)+(d﹣m)的值。 四、交流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7近似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7近似数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一带一路”地区覆盖的总人口为4400000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B.C.D. 2 .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B. C.D.(精确到0.01) 3 .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万,精确到() A.十分位B.百分位C.百位D.十位 4 . 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5.03万() A.精确到万位,有1个有效数字B.精确到个位,有1个有效数字 C.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D.精确到百位,有3个有效数字 5 . 对于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确到百位B.精确到个位C.精确到万位D.精确到百分位 6 .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1.02×104,其精确度为() A.精确到十分位B.精确到十位 C.精确到百位D.精确到千位 7 . 近似数3.0的准确值a的取值范围是() A.2.5<a<3.4B.2.95≤a<3.05 C.2.95≤a≤3.05D.2.95<a<3.05 8 . 下列用四舍五入法将精确到百分位得()

A.1.29B.1.30C.1.295D.1.294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50和1.5是相同的B.3520精确到百位等于3500 C.6.610精确到千分位D.2.70×104精确到百分位 10 . 我市污水处理公司在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中,添置了污水处理设备,每年排放的污水减少了135800吨.将135800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结果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 A.135×103吨B.1.36×105吨C.1.35×105吨D.136×103吨 11 . 据统计,2018年五·一期间,我市勺湖公园风景区接待中外游客的人数为86740人,将这个数字精确到百位可表示为() A.8.6740×104B.0.8674×105C.8.67×104D.86.740×103 12 .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说法正确的是() A.0.520精确到百分位 B.3.056×104精确到千分位 C.6.3万精确到十分位 D.1.50精确到0.01 13 . 如果39□997≈40万,那么□内可填()个数. A.4B.5C.6D.无数 1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系数是5 B.是二次三项式 C.是6次单项式 D.将1.804四舍五入精确到0.01的结果为1.8 15 . 用四舍五入法对数据6.21496按括号中的要求分别取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Q =AC ,点F 在CE 的延长线上,CF =AB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F ⊥AQ B .AF=AQ C .AF=A D D .F BAQ ∠=∠ 2.△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222a c b -=;②2 ()()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1∶2∶3 ;⑤111,,345a b c =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如图,ABC 中,有一点P 在AC 上移动.若56AB AC BC ===,,则AP BP CP ++的最小值为( ) A .8 B .8.8 C .9.8 D .10 4.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 A 2 B .2 C 3 D .4 5.棱长分别为86cm cm ,的两个正方体如图放置,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顶点G 在棱BC 上,点P 是棱11E F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P ,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3510)cm + B .513cm C .277cm D .(2583)cm + 6.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4,c=6 B .a =1,b=2,c=3 C .a =5,b=6,c=8 D .a =3,b=2,c=5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为1-,点A 表示的数为1,过点A 作直线l 垂直于PA ,在l 上取点B ,使1AB =,以点P 为圆心,以P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5 B .51- C .51+ D .51-+ 8.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4 B .3 C .2 D .1 9.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4 B .4,5,6 C .2223,4,5 D .6,8,10 10.如图,在ABC ?中,D 、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已知90ACB ∠=?,4BE =,7AD =,则AB 的长为( ) A .10 B .53 C .213 D .15二、填空题 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 “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同。读、写的权就大一些。 那么加权平均数到底该如何求呢? 定义: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则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ωω++++++++ 321332211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 均数。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练习题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一、单选题 1.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A.5B.7C.5D.5或7 2.下列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 A.7,12,13B.3,4,7C.3,4,6D.8,15,17 3.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B.8C.16D.64 4.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 A.-2B.﹣1+2C.﹣1-2D.1-2 5.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10cm△ ,则ABC的面积是() A.24cm2B.30cm2C.40cm2D.48cm2 6.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 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A .5m B .12m C .13m D .18m 7.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 4 cm ,高为 18cm ,点 A 、B 分别是圆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且 A 、 B 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根棉线从 A 点顺着圆柱侧面绕 3 圈到 B 点,则这根棉线的长度最 短为( ) A .24cm B .30cm C .2 21 cm D .4 97 cm 8△.若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c 且满足(a+b )(a 2+b 2﹣c 2)=0△,则 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 三角形 9.一架 25 分米长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 7 分米.如果梯子的 顶端沿墙下滑 4 分米,那么梯足将滑动(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册1.5.3 近似数 教案

1.5.3 近似数 第四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给了一个近似数,你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2)给了一个数,会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二、过程与方法 从测量引入近似数,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概念. 2.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 3.关键: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和小数点末尾的零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1.准确数和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数.例如: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种报道,?一种报道说:“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它是一个准确数,另一种报道说: “约有5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500这个数只能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例如,统计班上喜欢看球赛同学的人数是35,这个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又如,初一(1)班有55个学生,某工厂有126台机床,?我有8本练习本,这些数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如果量得语文课本的宽为13.5cm,由于所用尺的刻度有精确度限制,而且用眼观察时不可能非常细致,因此与实际宽度有一点偏差,这里的13.5cm只是一个与实际宽度非常接近的数,又如,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200亿年,长江长约6300千米,?圆周率 约为3.14,这些数都是近似数. 五、新授 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而可以使用近似数.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勾股定理练习 一.填空题: 1.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4cm,第三边上的高为_______. 2.在Rt △ABC 中, ∠C=90°,AB=15,BC:AC=3:4,则BC=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90°,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DE=4, AC=10,则AB=_____________. 4.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 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________m 。 5.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9cm 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 时,这三条 6.如图,在△ABC 中,则DE 的长为_______. 7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 。 (第3题) 8.在一棵树的10的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9.有两棵树,一棵高6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米 ,AD=8,DC=6,CB=24,AB=26.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0dm 、3dm 、2dm ,A 和 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 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 _____________.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二.选择题: 1.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2.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 、a=1.5,b=2,c=3 B 、a=7,b=24,c=25 C 、a=6,b=8,c=10 D 、a=3,b=4,c=5 C A B C D 20 32A B

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姓名:王晓雨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09级(1)班 学号:200910520133

1、课程题目:平均数 2、课程类型:新授课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数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算 术平均数公式计算算数平均数,并学会计算一组平均数的权。 并且通过例题,使学生自己领悟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 是有影响的。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使学生了解每个人的努力对环保问题的 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重点难点:(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5、教学过程:(1)引入:运用一组NBA篮球赛的图片引出姚明在各场比赛中的成绩,让学生求解姚明的平均成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算数平均数。(2)介绍算数平均数的定义,以及求解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回到引入时的例题当中,让学生自己计算姚明的平均篮板个数。对篮板个数进行统计。(3)观察统计后的篮板个数数据,篮板的个数有5种,分别是7、10、13、18、21。相应的出现的次数为1、3、4、1、1,借此引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4)试一试,给出练习题一,让学生找出数据的权,并计算数据的平均数。(5)做一做,给出关于每个家庭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的例题,让学生自主练习,算出每个同学家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以及一个班57名同学的家中一周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得出结论,在实践中,我们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6)给出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a: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b: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 :3 :3 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通过改变同一组数据的权数比,求平均值,从而得出结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是有影响的。 (7)课后习题: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评委将从精神面貌,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方面给班级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精神面貌占20% ,动作整齐占50% ,动作准确占30%,计算班级的综合成绩(百分制)。1班、2班、3班单项得分如下表所示: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勾股定理单元练习五 鲁教版五四制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单元练习五鲁教版五四制1.在Rt△ABC中,∠C=90°,AC=9,AB=15,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A.B.12 C.9 D. 2.如图,在△ABC中,∠ABC=90°,分别以BC,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若S2=4,S3=6,则S1=() A.2 B.4 C.6 D.10 3.如图所示,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CD⊥AB于D点,M,N是AC,BC上的动点,且∠MDN=90°,下列结论: ①AM=CN;②四边形MDNC的面积为定值;③AM2+BN2=MN2;④MN平分∠CND.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如图,四边形ABCD中,∠B=∠D=0 45,AB=3,CD=1,则BC的长为() 90,∠A=0

A . 3 B .2 C . 21+ D .23- 6.以a 、b 、c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3,b=5,c=7 B .a=2,b=2,c= C .a= ,b=,c= D .a=,b=,c= 7.如图,Rt△ABC 中,BC=2,AC=2 ,则AB 长为( ) A .2 B .2 C .4 D .4 8.如图,一架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6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2m ,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 ) A .2m B .2.5m C .3m D .3.5m 9.以下列各组数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4,10,26 B .5,3,4 C .60,11,61 D .5,6,9 10.下列命题: ①如果a ,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a 4,b 4,c 4仍是勾股数; 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5、12,那么斜边必是13;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1.5.3+近似数》同步练习组卷-17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学期《1.5.3 近似数》同步练习组卷 一.填空题(共27小题) 1.209506精确到千位的近似值是. 2.把0.70945四舍五入精确至百分位是. 3.8.4348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是 4.用四舍五入法将1.804取近似数并精确到0.01,得到的值是.5.4.5983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值是. 6.近似数6.4×105精确到位. 7.按要求取近似值:0.81739≈(精确到百分位). 8.四舍五入法,把130542精确到千位是. 9.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0.27853≈(精确到0.001). 10.2026精确到百位记作为. 11.0.03097≈(精确到0.001). 12.6.4958精确到0.01的近似数是,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为.13.3.8963≈.(精确到0.01) 14.圆周率π=3.1415926…,取近似值3.142,是精确到位;近似数2.428×105精确到位. 15.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1.2万精确到位. 16.某人一天饮水1890mL,用四舍五入法对1890mL精确到1000mL表示为. 17.近似数12.48万精确到位. 18.3.14159(精确到百分位)为. 19.用四舍五入法对0.123454精确到千分位是. 20.把数27460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千位是. 21.1.2496精确到十分位是. 22.2016年太仓金秋商品交易会总收入约为5176900000元,此数精确到亿位的近似数为元. 23.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03495(精确到百分位)≈;(2)8.0504(精确到0.1)≈; (3)51965000(精确到十万位)≈.24.近似数42.3亿是精确到位.25.近似数1.60亿精确到位.26.近似数6.20×108精确到位.27.近似数12.30万精确到.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7

6.1. 1 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均数,包括平均数概念;平均数的作用;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的缺点。这一课是在小学学习的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基础,能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均数; 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会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平均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理解统计思想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能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进行探索的活动,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平均数.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这一节课我主要选用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典例精析、当堂检测、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我们这学期进行了七次计算能力赛,下面是我们班马文杰和肖紫维的七次考试成绩:马文杰:93、95、97、91、98、87、90。肖紫维:90、98、92、94、90、94、100。他们两个哪个数学成绩更好呢?你用什么方法比较? 在这个问题中用到了平均数,你知道平均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作用吗?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有效数字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有效数字练习题 1、5.74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19.97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2、近似数5.3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596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4、近似数2.67×10有()有效数字,精确到()位。 5、把234.0615四舍五入,使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近似数是(),它有()个有效数字。 6、近似数4.31×10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7.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的有效数字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141592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_________,精确到千分位近似值是________。 9.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01249精确到0.001的近似数是___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 10.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96.7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 11.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0.380精确到_____位,48.68万精确到___位。 12、按括号里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④1.596(精确到0.01) 14、玲玲和明明测量同一课本的长,玲玲测得长是26cm,明明测得长是26.0cm,两人测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15、某城市有1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丢弃1个塑料袋,一年将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若每1000个素描带污染1平方米入地,那么该城市一年被塑料袋污染的土地是多少?(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5.7 20.0 2.千 2 3.4.6×10的5次方 4.3 百 5.234.062 6 6. 百 3 4、3、1 7. C 8. 3.14,3.142 9. 0.012,0.0125 10. 400,4.0×102 11.千分,百 12.①十分位 3个;②万分位 3个③百分位 3个④万位 4个;⑤十万位 3个;⑥个位 3个13.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6.0×10的四次方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3.06×10的负二次方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2.35×10的6次方 ④34.4972(精确到0.01)约等于34.50 用科学记数法是3.450×10 14.测量结果不同,因为玲玲测量精确到厘米,而明明则精确到了毫米,明明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 15. 1.0×10的6次方个 1.0×10的3次方千米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 北京课改版

10.5平均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49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课时加权平均数》教案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1.理解权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重点) 2.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如图).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权数 【类型一】 根据权数的定义求权数 有一组数据:2,3,1,2,3,1,2,1,1,3,求1,2,3这3个数的权数. 解析:1,2,3出现的次数分别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即为各自的权数. 解:在这10个数据中,1出现了4次,2出现了3次,3出现了3次.所以1的权数是410=25,2 的权数是310,3的权数是3 10 . 方法总结:权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 【类型二】 根据“一组数据的权数之和等于1”求权数 一组数据中只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据,其中两个数据的权数分别是0.1,0.6,则另一个数据 的权数为________. 解析:一组数据的权数之和等于1,第三个数据的权数为1-0.1-0.6=0.3.故答案为0.3. 方法总结:一组数据的权数之和等于1. 探究点二:加权平均数 【类型一】 根据数据的个数求加权平均数

随机抽取某城市10天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如下: 污染指数(w ) 4 6 0 8 0 9 0 1 10 1 20 天数(t ) 1 2 3 2 1 1 其中当w ≤50时,空气质量为优;当50<w ≤100时,空气质量为良;当100<w ≤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求这10天污染指数(w )的平均数. 解析:先求出40,60,80,90,110,120这6个数据的权数,再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求得结果. 解:这10天污染指数(w )的平均数为40×110+60×210+80×310+90×210+110×110+120×1 10=81. 方法总结:每个数据与权数的积的和等于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类型二】 根据比例求加权平均数 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 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 候 选人 面试 笔 试 形体 口才 专业 水平 创新能力 甲 86 90 96 9 2 乙 92 88 95 9 3 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按照4∶6∶5∶5的比确定,请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解析:根据四项的比例,分别求出各部分的权数,然后求加权平均数. 解:甲的平均成绩为 44+6+5+5×86+64+6+5+5×90+54+6+5+5×96+5 4+6+5+5 ×92= 91.2,乙的平均成绩为44+6+5+5×92+64+6+5+5×88+54+6+5+5×95+5 4+6+5+5×93=91.8. 应该录取乙. 方法总结:各部分的份数与总份数的比值就是这一部分的权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