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氨基苯酚制备及产物分离工艺的研究_张敏

间氨基苯酚制备及产物分离工艺的研究_张敏
间氨基苯酚制备及产物分离工艺的研究_张敏

摘要

间氨基苯酚(MA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有机中间体,在石油化学工业、农药、医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到目前为止,开发出了多种合成间氨基苯酚的工艺,主要有硝基苯磺化碱熔法、间苯二酚氨解法、间硝基苯酚电解法、苯胺羟基化法和间苯二胺盐酸水解法等,但它们大都分别存在着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成本较高和对设备要求较高等的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了间苯二胺硫酸水解制备间氨基苯酚的合成新工艺和水解产物结晶分离制备MAP的纯化工艺两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物料配比和酸的浓度对间苯二胺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酸的浓度为23%,反应温度为190 ℃,间苯二胺与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2.10,反应时间为20 h。在此条件下间苯二胺的转化率达到了99.0%,间氨基苯酚的收率为43.8%,间苯二酚的收率是54.4%。通过动力学实验,分别得到了在190 ℃、200 ℃、210 ℃温度条件下间苯二胺水解反应的速率方程,并求得水解反应的频率因子和活化能。

鉴于间苯二胺硫酸水解制备间氨基苯酚工艺的水解产物包含间氨基苯酚、间苯二酚和少量间苯二胺三种组分的情况,先用乙酸丁酯萃取分离间苯二酚,然后对间苯二胺和MAP进行结晶分离得到纯净的MAP,并确定了结晶工艺条件。其条件为:溶液的pH值为7.08,结晶温度为15 ℃,结晶时间为40 min,搅拌转速为500 r·min-1。

本文提出了硫酸法水解制备间氨基苯酚的新工艺,优化了水解工艺条件,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间苯二胺水解反应的速率方程,并对产物进行先萃取后结晶的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对此未见国内外文献报导,为该工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间氨基苯酚 间苯二胺 间苯二酚 萃取 结晶

Abstract

m-Aminophenol(MAP), an import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 and organic intermediate,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many fields such 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y, and dyestuff. Now so many methods had been discovered to prepare MAP, which included nitrobenzene sulfonated alkali fusion, resorcinol liquid ammonolysis solution, m-nitrophenol electrolysis, hydroxylation of aniline, and m-phenylenediamine hydrolysis with HCl, but those technics have many limitations such as, outdated technics, serious pollution, high costs, high equipment requirement and so on.

The paper mainly studied two parts which were the new technics for MAP by m-phenylenediamine hydrolysis with H2SO4 and the separation of hydrolyzate. The contents and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synthetic process of MAP was reviewed, and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nfirmed as follow: the concentration of acid 23%, reaction temperature 190 , the mole ratio of m-phenylenediamine to acid 1:2.10, reaction time 20 h.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conversion of m-phenylenediamine acid reach up to 99.0%, the yield of MAP was 43.8%and the yield of resorcinol was 54.4%.In addition, the rate equations of m-phenylenediamine hydrolysi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of 190 ℃,200 ℃,and 210 ℃ were also obtained through kinetic experiment and achieved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frequency factor of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In view of process of the preparation of m-aminophenol by hydrolysis of m-phenylenediamine with sulfuric acid contained three components, product of m-aminophenol, resorcinol and a small number of m-phenylenediamine. using butyl acetate to extract resorcinol, and then pure MAP can be accquired by separated the m-phenylenediamine and MAP through crystallization. The 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olution

℃ min, stirring speed pH 7.08,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15 , the crystallization time 40

500 r·min-1.

In this acticle, the new technics for MAP by m-phenylenediamine hydrolysis with H2SO4 was recored, the separation of hydrolyzate with the method of solvent extraction was studied, the reaction condition was optimized,and rate equation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as obtained. Those results had not been reported with any literature, and lay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product of resorcinol of separ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 intermediates, so the process is a line of zero emissions of green technology.

Key words: m-Aminophenol, m-Phenylenediamine, Resorcinol, Hydrolysis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 绪论 (1)

1.1间氨基苯酚的用途 (1)

1.2 市场消费情况及发展前景 (2)

1.2.1 市场消费情况 (2)

1.2.2 发展前景 (3)

1.3MAP的生产发展和合成技术现状 (4)

1.3.1 MAP的生产发展 (4)

1.3.2 MAP的合成技术现状 (5)

1.4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

1.4.1研究目的和意义 (8)

1.4.2 研究内容 (9)

第二章 间苯二胺水解制备MAP工艺的研究 (10)

2.1 引言 (10)

2.2 实验设备、药品及仪器 (11)

2.2.1实验设备 (11)

2.2.2实验药品和仪器 (11)

2.3 实验步骤 (12)

2.3.1 单因素实验 (12)

2.3.2 正交实验 (13)

2.3.3动力学实验 (14)

2.4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14)

2.4.1以时间为变量对合成收率和转化率的影响 (14)

2.4.2间苯二胺和硫酸的摩尔比对合成收率及转化率的影响 (16)

2.4.3硫酸的浓度对合成收率及转化率的影响 (17)

2.4.4反应温度为变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18)

2.4.5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0)

2.5正交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 (20)

2.5.1 数据处理 (20)

2.5.2验证实验 (21)

2.5.3分析讨论 (22)

2.6 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22)

2.6.1 实验数据的测定 (23)

2.6.2 反应动力学公式的推导 (23)

2.6.3 动力学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24)

2.6.4 活化能及频率因子 (29)

2.7 本章小结 (29)

第三章 间苯二胺、MAP结晶分离工艺的研究 (31)

3.1 引言 (31)

3.2 间苯二酚、MAP及间苯二胺萃取、结晶分离方法分析 (32)

3.3 溶解度的测定 (32)

3.4影响结晶工艺的因素[80-82] (33)

3.5 实验药品与仪器 (34)

3.6 实验步骤 (35)

3.6.1 MAP溶解度测定实验 (35)

3.6.2 MAP结晶工艺实验 (35)

3.6.3 结晶工艺验证实验 (36)

3.7 分析方法 (37)

3.7.1 操作条件的确定 (37)

3.7.2 外标曲线的建立 (38)

3.8实验结果与讨论 (39)

3.8.1 MAP溶解度的结果与讨论 (39)

2.8.2 MAP结晶工艺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2.9 本章小结 (47)

第四章 工艺验证、表征及探索性实验分析 (48)

4.1 工艺验证结果 (48)

4.2 表征 (48)

4.3 探索性实验分析 (49)

第五章 结论 (50)

参考文献 (51)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55)

致谢 (56)

第一章 绪论

间氨基苯酚(m-Aminophenol),又名间羟基苯胺,化学名为3-氨基苯酚(3-Aminophenol)。

分子式:C6H7NO

结构式:

NH2

OH

分子量:109.12

理化性质:熔点为122~123 ℃[1]。间氨基苯酚的干燥纯品为白色或浅黄色片状结晶,易溶于热水,乙醇和乙醚,溶于冷水,难溶于苯和汽油,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品暴露于空气中和日光下颜色逐渐变黑。

1.1间氨基苯酚的用途

间氨基苯酚(MA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

在医药方面,MAP主要用于生产抗结核病药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合成其他药物方面也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如以MAP为原料合成抗癌、镇定、止痛药物曲吗多的中间体[2];以MAP原料合成依酚氯铵,一种超短时间作用的抗胆碱酯酶药,可以作为非去极化型骨骼松弛药的拮抗剂及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剂[3-4];以MAP为原料合成化合物N,N′-二(间甲氧基苯基)-3,6-二甲基-1,4-二氢-1,2,4,5-四嗪-1,4-二甲酰胺[5-8],对小鼠白血病细胞和人肺腺癌细胞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在农药方面,MAP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也很广泛。如以MAP为原料反应合成甜菜安和甜菜宁[9]。甜菜安与甜菜宁均属二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是低毒、高选择性的除草剂,可防除甜菜田多种阔叶杂草,效果好,且残留少,使用时多两者混用,两种除草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甜菜除草剂甜安宁。另外,MAP 还可以用来合成抗球虫药物甲苄氧喹啉的中间体3-苄氧基-4-丁基苯胺[10]。除此之外,间氨基苯酚还可以用于生产杀菌剂灭锈胺及氟酰胺[11]。灭锈胺对由担子菌、纲菌引起的病害有高效,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的纹枯病,药效长,毒性低,可以在水中、土壤中使用,同时它也是木材的良好防腐剂、防霉剂。氟酰胺属于酰胺类杀菌剂,也可以用于防止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

在染料方面,MAP的应用相对于其他方面最为广泛。在现代染料工业中,近年来随着传真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由MAP生产功能性染料——无色压、热敏染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生产传真纸和热、压敏记录纸。以MAP为原料合成2-羧基-4’-(N,N-二烷基)氨基-2’-羟基二苯甲酮(KETO酸)[12]。KETO 酸是合成荧烷类压敏、热敏染料及荧光物质的重要中间体,可以与不同的芳香族化合物缩合而成不同发色性能、不同用途的系列产品,如:用作氧杂蒽-10-苯甲酸内酯类黑色素的合成[13]。在传统染料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罗丹明系列染料[14]。MAP经N-烷基化后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熔化、缩合就可制得传统的罗丹明系列染料[15]。除此之外,MAP可用来制造N,N-三甲基-3-氨基苯酚,用作煤染和碱性染料中间体及造相显影剂[16];用来制造3-苯胺基苯酚,用作偶氮染料中间体[16];用来制造N,N-二乙基-3- 氨基苯酚,用作各种染料中间体及喷气燃料的抗腐蚀剂[16];还可用来制造毛皮染料如毛皮棕、毛皮黄等[16]。

除了以上应用之外, MAP还可以用作有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环氧丙烷的聚合及

丙烯腈二聚反应等[17];也可用作碱性介质中金属防腐蚀剂以及生产抗氧剂、稳定剂、显影剂等[17]。

1.2 市场消费情况及发展前景

1.2.1 市场消费情况

在国外,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间氨基苯酚生产国和消费国,染料消费量的72%用于生产功能性染料,特别是生产无色压、热敏型染料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余传统染料的消费量仅占总消费量的28%。此外,随着传真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色压、热敏型染料的市场需求量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日本该类型染料年均增长率高达26.6%。近年来其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是世界间氨基苯酚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领域。2005年日本用于生产热敏染料的MAP约为1050 t,到2008年日本仅用于该染料的MAP消费量就达到1750 t。另外,用MAP生产传统染料的市场需求也基本保持稳定,且近几年来,随着农药、医药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MAP在此领域的需求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18]。

北美和西欧市场的间氨基苯酚主要来自于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且也主要用于生产染料和医药。随着传真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普及,无色压、热敏型染料在北美和西欧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给该类染料带来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3%左右[19]。

此外,近十多年来,随着印度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印度染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印度也有几家工厂建有间氨基苯酚生产装置,其生产的MAP基本可以满足自己国家的需求,且尚有一定余量出口西欧[20]。

在国内,消费结构为:医药行业约占10%,染料行业约占85%,其它行业约占5%。间氨基苯酚另一重要用途是合成抗结核药物。近几十年来由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危害逐

渐减少,国内外对结核病的药物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新型药物问世较少,且由于耐药性的出现,增加了抗结核药物的消费量。2004年我国抗结核药物对MAP的需求约为200 t 左右,近几年来对MAP的需求增长率为5%,预计2009年医药对MAP的需求量将达到260 t左右[21-22]。

在染料行业中,随着我国染料业的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的开发,目前我国已经能够采用MAP与溴代烷生产无色压、热敏系列功能性染料,且随着我国合成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内已有数家企业生产该类染料,产品不仅替代了国外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改变了以往国内无色压、热敏系列染料被日本垄断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信息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该类染料的需求呈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4年国内无色压、热敏染料对MAP的年消费量达到1000 t左右,2005~2008年间该领域对MAP消费的年均增长率在15%左右,预计2009年需求间氨基酚约为2000 t左右[21-22]。

传统染料领域对MAP的需求多年来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我国作为全球染料第一大生产国,几乎所有的传统染料品种国内均能生产,且质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采用国产MAP生产一定数量的传统染料,2004年传统染料对MAP的需求约为200 t,而目前该领域对MAP的消耗量已达到550 t左右[21-22]。

农药行业也是间氨基苯酚的重要消费领域,部分含氟的杀虫剂、杀菌剂都是以MAP 为原料来生产的,不过由于品种少,产量也相对较小,目前国内该领域消耗MAP约80 t,预计2009年将达到110 t左右[21]。

重要的中间体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也是间氨基苯酚一个较大的潜在消费领域,是合成多种染料和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的重要原料。目前该中间体采用间硝基苯磺酸钠为原料进行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而采用以MAP为原料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质量好。如果MAP在价格方面更具竞争力,供应充足,仅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每年将消耗MAP约为1500 t[22]。

综合来看,预计2009年我国间氨基苯酚的需求量约为2900 t,再加上潜在的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的需求,到2009年,我国对间氨基苯酚的需求有望达到4400 t[21]。

1.2.2 发展前景

目前世界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主要来自于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间氨基苯酚生产公司。住友化学公司于1987年率先改进MAP传统生产工艺,由硝基苯法转为间苯二酚法,建设年生产能力1500 t的装置投产,三井石油化学公司也于1988年采用间苯二酚法建设500 t/a装置。建设之初,MAP生产能力较原有传统工艺有所下降,且受原料间苯二酚价格较高的影响,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但近十几年来,随着传真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 MAP衍生物应用的日益广泛,世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此工艺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增长,住友化学公司于2000年进一步增加生产能力,达到2500 t/a左右,三井石油化学公司也将生产能力扩大为1500 t/a。但2005年,间苯二酚的价格同比2004年上涨一倍以上,这又致使MAP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长,从而导致全球范围内MAP供求紧张[23]。

欧美许多公司仍采用传统的磺化碱熔法来生长MAP。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本国环

保要求的制约、产品质量以及发展中国家产品价格的竞争等多种因素,美国正准备关闭这一生产线,而欧洲已有多家工厂停止此生产线,如原世界最大MAP的生产商意大利的Aeta有机化学公司于1993年退出生产;此外,日本原来的硝基苯磺化碱熔法生产企业如本洲化学、东洋化学药品公司也先后停止生产。美国生产线的关闭以及欧洲和日本几个企业的退出和停产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MAP需求量日益增长与生产量相对减小的矛盾,同时也给世界间氨基苯酚市场留下巨大的空缺和机遇[23]。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受近年来间苯二酚价格迅猛增长,以及欧美市场出现巨大空缺的影响,未来几年内,间氨基苯酚的价格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目前我国生产MAP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落后,产生大量三废污染环境,在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硝基苯磺化碱熔法生产MAP工艺已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因此许多企业被迫关闭生产装置。以前我国是MAP的主要出口国,由于部分装置关闭,加上下游一直由日本等国家掌握的以MAP为原料生产的热敏染料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取得突破,我国已由主要出口国变成主要进口国。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间氨基苯酚合成重要染料中间体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的应用。目前我国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产量约为2000 t,但国内仍有部分企业因MAP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等因素而采用间硝基苯磺酸钠为原料生产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假设国内能够大量生产间氨基苯酚,并开发出更好的工艺路线,解决目前MAP紧缺的难题,则可有效地开拓MAP在染料方面的消费市场,仅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这一项每年约消费MAP1400 t。

我国现在的间氨基苯酚生产能力约有2500 t/a,但由于工艺落后,生产能力较小,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均不能满足国内需求[24]。

综合分析,国内外间氨基苯酚的需求量仍在持续增长,但受原料价格及技术落后灯问题的影响,未来市场将出现很大的缺口。MAP作为一种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尤其是作为功能性染料的中间体,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

1.3 MAP的生产发展和合成技术现状

1.3.1 MAP的生产发展

19世纪70年代,在工业化生产的中早期采用硝基苯磺化、还原、碱熔的工艺流程来制备MAP,且为了满足工业需求,这一流程经过许多改进后,相继被美国、日本,意大利、联邦德国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MAP的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产工艺也主要采用硝基苯磺化碱熔法[25]。

MAP最初主要是用于生产抗结核病药物PAS,但随着结核病患者的减少,PAS需求量的大减,MAP的产量曾大幅度降低。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染料工业,特别是功能性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MAP的需求量猛增,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生产方法已没有多大发展前途。1987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率先采用间苯二酚氨基法生产MAP。新工艺工业化的实现加剧了淘汰旧工艺的步伐,1993年原世界最

大MAP的生产商意大利的Aeta有机化学公司关闭传统工艺路线,停止生产。此外,日本原来的硝基苯磺化碱熔法生产企业如本洲化学、东洋化学药品公司也先后停止生产[26-28]。

住友化学公司于1987率先建设年生产能力1500 t的新工艺装置投产后,又于2000年进一步增加生产能力,达到2500 t/a左右。三井石油化学公司也于1988年采用间苯二酚法建设500 t/a装置,不久后扩大为1500 t/a[26]。

1.3.2 MAP的合成技术现状

MAP的传统生产方法是硝基苯磺化碱熔法,但此法的的生产工艺较为粗糙,环境的负荷较大[27-29]。为改善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各国化学工作者的努力,MAP 的合成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已开发出多种合成路线[30-43],如间苯二胺水解法、间硝基基酚电解法、苯胺羟基化法、间苯二酚氨化法及间苯二胺部分氧化法。分别如下:1.3.2.1 硝基苯法

该法采用以硝基苯为原料,工艺过程分为五个步骤[44]:磺化,硝基苯经发烟硫酸磺化反应生成间硝基苯磺酸;还原,间硝基苯磺酸用铁粉还原生成间氨基苯磺酸;碱熔,间氨基苯磺酸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间氨基苯酚钠;酸化,间氨基苯酚钠与盐酸作用生成MAP;蒸馏,粗品MAP经真空蒸馏即得成品MAP。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NO2

+H2SO4SO3NO2

SO3H+H2O

NO2

SO3H+Fe+H2O NH2

SO3H+Fe3O4

NH2

SO3H+NaOH NH2

ONa+Na2SO3

NH2

ONa+HCl NH2

OH+NaCl

(磺化)

(还原)

(碱溶)

(酸化)

该法是传统方法,至今印度及国内一些厂家仍在采用。硝基苯磺化碱熔法突出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强酸强碱,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部分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在磺化、还原等步骤上开发出不同的工艺,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利用SO3代替发烟硫酸作磺化剂[25],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该法;国外有的生产厂家利用Ni作催化剂,用氢气代替铁扮作还原剂[36],但成本较高,工业化意义不大。

1.3.

2.2 间苯二胺水解法

此方法以间苯二胺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在170 o C下密封条件下水解44 h生成

间氨基苯酚和副产物间苯二酚。反应设备简单,流程短,操作方便,无副产物,且反应原料价格低廉,反应全过程无任何污物排放,是符合当今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工程,但此工艺对容器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反应时间较长。

2NH 2盐酸

OH NH 2

1.3.

2.3 间硝基苯酚电解法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关于间硝基苯酚电解法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曾有人报道过用Hg 电极在醇的酸溶液中电解还原间硝基苯酚制备MAP [45],虽然Hg 电极具有很高的析氢电位,是一种优良的阴极材料,但由于Hg 电极污染严重,且使用不便,因此无法工业化生产。也有人报道过在碱性介质中用恒电流法电解还原间硝基苯酚[46],用Cu 作阴极,Pb 作阳极, Na 2CO 3溶液和间硝基苯酚为阴极液,Na 2CO 3溶液为阳极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内陈黎明等也对间硝基苯酚电解法进行了研究[47],最终确定了间硝基苯酚的浓度为0.014 mol·L -1,电位控制在-0.95 V ,温度控制在40 ℃,碳酸钠的浓度为0.2 mol·L -1,通以理论电量时,间氨基苯酚的收率为80.2%,电流效率为80.2%。

电化学合成法是把电子作为试剂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绿色化学”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从工艺本身消除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副产物少,能耗低,工艺简单,反应过程容易控制,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由于原料的来源和价格问题,目前都尚未实现工业化。

1.3.

2.4 苯胺羟基化法

欧洲专利曾报道过在超强酸HF-SbF 5 催化下,用H 2O 2 羟基化苯胺,可得主产物MAP ,具体反应式如下: NH 2+H 2O 2

此工艺采用H 202作羟基化试剂,成本较高,且生成间氨基酚的选择性较低,仅为64%,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48-49]。

1.3.

2.5 间苯二酚氨解法

该法于 1987 首次研制开发成功,具有污染小、流程短、工业生产总收率较高的优点,同时其副产仅为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国外(主要是日本)生产间氨基苯酚的主要方法,也是国际上学者讨论的热点[50-52]。它解决了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今后间氨基苯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我国目前还没有此方面的成熟技术,做该方面研究的人也很少。此工艺的反应式如下:

OH

OH +NH

2

+H2O

关于这一合成方法的研究,经历很多过程,首先是气相氨基法的研究,但由于种种问题,并未实现工业化。而后学者将目光转向间苯二酚液相氨基法的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53]。

(1)气相法氨解

上世纪70年代,三井石化首先采用气相法氨解合成MAP。使用SiO3 与5%的Ga2O3焙烘制得的催化剂,间苯二酚与10倍NH3的蒸汽相混合,在320 ℃下通过催化剂,即可生成MAP 和水。反应5 h,MAP 的选择性为96 %,间苯二酚的转化率为26 %。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的活性显著下降。采用各种方法再生催化剂,仍未取得效果。后来采用的多种催化剂,如H3PO4、ZnO、V2O5 、MoO3 等,效果仍不明显。因此,此工艺未实现工业化。据分析,可能是由于气相氨化法中生成的高沸点副产物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2)液相氨解法[54-63]

由于在气相氨解法中无法抑制高沸点副产物的生成,从而不能阻止催化剂活性的下降。于是温度相对低的液相氨解法便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无催化剂存在下,间苯二酚液相氨解的反应速度很慢,MAP 的选择性也较低,反应中的副产物主要有两种。可见,主要是MAP 不太稳定,易继续氨解生成间苯二胺或形成二聚体,甚至三聚体,四聚体。为了提高间苯二酚的活性,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各国学者和企业尝试了不同的催化剂[64]。

反应中的两种副产物:

NH2

OH NH3

NH2

OH

NH2

OH

N OH

HO

H

副产物1

副产物2

其中钼酸铵为此工艺较理想的催化剂。即反应体系用钼酸铵作催化剂,在210 ℃左右间苯二酚与氨水反应。MAP 经蒸馏分离,蒸馏分离的MAP 纯度已很高,再用重结晶除去微量的间苯二胺,经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的MAP 晶体纯度可达到99.15 %,此法催化剂和氨气均可回收套用。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间苯二酚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此法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低,稍有风险就会导致亏损。

1.3.

2.6 间苯二胺部分氧化法

1994 年Sephene Jacobson 以间苯二胺为原料经3-氨基-2-环己烯-1-酮氢解直接合成MAP,获得的MAP 产品,无需纯化,可直接用于3 ,4′-苯胺醚的合成[27],反应是如下:

2

2

22

本法原料很容易得到,但在中间体3-氨基-2-环己烯-1-酮氢解的过程中,要用到昂贵的Pd - Pt 作催化剂,从生产成本考虑这条路线不理想。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研究目的和意义

间氨基苯酚的合成路线很多,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只有两种,即硝基苯磺化碱熔法和间苯二酚液相氨基法,前者具有工艺条件简单,反应平缓,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受污染严重的影响,发展前景很不乐观;而后者虽具有具有污染小、流程短等优点,但受原料价格较高的影响,该工艺路线的经济效益并不高。

间苯二胺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备MAP 的方法是新合成路线中的一种,具有反应设备简单,流程短,操作方便,且原料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值得研究的一条合成路线。

1980年日本专利[30]最早提出了间苯二胺水解制备MAP 的合成路线,其中以盐酸为催化剂,在溶液中浓度为20%,间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2, 在170 ℃下反应44 h 可以较好地合成间氨基苯酚,副产物为间苯二酚。反应式如下:

2NH 2盐酸OH NH 2OH

OH

+69.8%

27.1% 此专利提出了一种合成间氨基苯酚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较大浓度的盐酸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此工艺对设备的耐腐性要求很高,同时反应时间较长。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这条合成MAP 的新路线最终并未实现工业化。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间苯二胺水解工艺进行了改进,完善了整个水解工艺,增加了MAP 的结晶分离工艺。

首先,为了减小盐酸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大胆的提出以硫酸代替盐酸来作催化剂的设想,并通过实验证明了,以硫酸为催化剂时,间苯二胺于高温高压下水解同样可以制备目标产品间氨基苯酚,且与在盐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的水解情况相似,同样会有副产物间苯二酚生成,尽管MAP 收率小于日本专利,但是硫酸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性要远远小于盐酸,同时硫酸的催化效果大于盐酸,使反应的时间大大缩短,反应式如下:

NH 2NH 2+H 2O

其次,对硫酸作催化剂的间苯二胺水解工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这主要包括反应设备的设计、间苯二胺的水解反应、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溶剂的回收及废液的后处理等几大部分。其中,对间苯二胺的水解反应和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两部分为本文着重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的研究工作,探索了一条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MAP 生产工艺,为以后该工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乃至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在日本专利的基础上,由于增加了分离工艺。尽管我们研究的工艺路线得到的产物除MAP 外还含有间苯二酚、且MAP 收率小于间苯二酚,但间苯二酚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经过萃取和结晶两步分离,获得间苯二酚和MAP 、硫酸钠三种产物,母液中的间苯二胺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所以该工艺路线是绿色环保的工艺路线。

1.4.2 研究内容

确定得到高转化率、高收率水解工艺条件和水解产物的分离工艺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因此本文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

1)研究含不同浓度的间苯二胺、一定量Na 2SO 4、不同pH 值条件及以上综合条件下的混合液中MAP 的溶解度。考察MAP 与间苯二胺结晶分离的可能性。

2)研究在一定的间苯二胺溶液中,温度、时间和转速对MAP 结晶纯度和结晶颗粒大小及MAP 收率的影响。确定MAP 的结晶工艺条件。

3)确定水解反应设备材质,对间苯二胺水解合成间氨基苯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反应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总结了各因素下的水解反应规律;通过正交实验对水解反应进行了优化,探索出反应的较好工艺条件;通过动力学实验,推导出了速率方程,得出动力学参数。

第二章 间苯二胺水解制备MAP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日本专利曾对间苯二胺水解工艺进行过相关报道。在此专利中,当间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2,盐酸的浓度为20%,于170 ℃的高温高压下反应44 h,MAP的选择性达到71%,为生成MAP的最佳反应条件。但是由于浓度较大的盐酸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此反应对设备的耐腐蚀要求很高。

本文依据上述专利和相关文献报道,改用硫酸作催化剂,利用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与它接触的金属产生密致氧化膜的特点,以阻断硫酸对金属的继续腐蚀,达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设备的目的。

此外,为了提高设备的耐腐蚀性,选用了较为常用的耐腐蚀材料铅、锆,设计加工成分别具有铅、锆内衬材质的不锈钢反应釜,分别进行初步探讨实验,通过对比了解到两反应釜在经历高温高压后均无明显变形情况,外部抗压效果都不错。在铅内衬反应釜内,虽然与溶液接触的部位形成了一层白色的抗腐蚀薄瞙,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腐蚀,而锆内衬反应釜内则并未反现腐蚀痕迹,因此锆内衬反应釜的耐腐蚀能力要比铅内衬反应釜强。

本文选用锆内衬的不锈钢反应器为间苯二胺水解反应釜,反应过程中效果一直很好,无任何腐蚀现象。

以硫酸为催化剂时,间苯二胺水解制备间氨基苯酚的反应式如下所示:

H2

2

在确定硫酸催化剂以及反应釜材质之后,本文从几个具体方面探讨研究间苯二胺的水解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单因素实验在若干个影响反应的变化因素中,在某组实验中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值而维持其它因素的值不改变,考察单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总结单因素变化的影响规律[65]。

2)正交实验[65]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实验,制定因素水平表,确定正交方案,做水解正交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最优的水解方案,并进行验证。

3)动力学实验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速率方程,求解动力学参数。

2.2 实验设备、药品及仪器

2.2.1实验设备

1.反应釜:内衬为有锆涂层的不锈钢制成。外套为厚度8 mm钢管和12 mm厚的钢板焊接制得。主体为圆柱体,12 mm钢板主要作为法兰和封底。反应釜的法兰密封主要由6个螺栓完成。见图

2.1

2.电热炉:功率 W=1500 W。见图2.1

3.数显调节仪:型号-XMTD 上海德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量程:0-400 ℃

4.盐浴:7%NaNO3 ,40%NaNO2,53%KNO3。

5.热电阻:分度号-E

6.特制保温盖:外用玻璃布包裹,既可保温,又可使反应釜受热均匀。在保温盖旁边

打有两个孔,用于插入热电阻连接数显调节仪以观察反应的温度。

图2.1设备全图

Fig 2.1 The drawing of all equipments

2.2.2实验药品和仪器

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药品和仪器见表2.1和表2.2:

表2.1 实验用药品表

Table 2.1 The table of the drugs using in the test

药品名生产厂家规格

间苯二胺浙江龙盛基团分析纯

MAP 北京理工大学分析纯

间苯二酚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

硫酸天津市江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分析纯氢氧化钠天津市江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分析纯

无水甲醇天津市阳光允能试剂公司色谱纯

药物化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3-1、下列哪种叙述与胆碱受体激动剂不符: B A. 乙酰胆碱的乙酰基部分为芳环或较大分子量的基团时,转变为胆碱受体拮抗剂 B. 乙酰胆碱的亚乙基桥上位甲基取代,M样作用大大增强,成为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 C. Carbachol作用较乙酰胆碱强而持久 D. Bethanechol chloride的S构型异构体的活性大大高于R构型异构体 E. 中枢M受体激动剂是潜在的抗老年痴呆药物 3-2、下列有关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 Neostigmine bromide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与AChE结合后形成的二甲氨基甲酰化酶,水解释出原酶需要几分钟 B. Neostigmine bromide结构中N, N-二甲氨基甲酸酯较physostigmine结构中N-甲基氨基甲酸酯稳定 C. 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抗老年痴呆 D. 经典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结构中含有季铵碱阳离子、芳香环和氨基甲酸酯三部分 E. 有机磷毒剂也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3-3、下列叙述哪个不正确:D A. Scopolamine分子中有三元氧环结构,使分子的亲脂性增强 B. 托品酸结构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S构型者具有左旋光性 C. Atropine水解产生托品和消旋托品酸 D. 莨菪醇结构中有三个手性碳原子C1、C3和C5,具有旋光性 E. 山莨菪醇结构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C1、C3、C5和C6,具有旋光性 3-4、下列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分子中,具有9-呫吨基的是:C

A. Glycopyrronium bromide B. Orphenadrine C. Propantheline bromide D. Benactyzine E. Pirenzepine 3-5、下列与epinephrine 不符的叙述是:D A. 可激动α和β 受体 B. 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 C. 含邻苯二酚结构,易氧化变质 D. β-碳以R 构型为活性体,具右旋光性 E. 直接受到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代谢 3-6、临床药用(-)- ephedrine 的结构是C A. (1S2R) H N OH N E. 上述四种的混合物 3-7、Diphenhydramine 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E A. 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年产10000吨苯酚生产工艺设计开题报告

一、毕业论文内容及研究意义 1. 内容 设计过程中,查阅本论文的相关资料,了解苯酚合成工艺的进展,明确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合成苯酚各种工艺方法。目前,苯酚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国内外厂家主要是采用异丙苯法和磺化法制苯酚[1]。除此以外,在生产中还有其他工艺,如甲苯-苯甲酸法和氯苯法等。本文重点对异丙苯法进行了介绍,并将它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和方法分别进行了比较。 在以后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将对异丙苯氧化合成苯酚的具体工艺流程,以及对吸收塔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并将此反应过程中物料和能量进行衡算。同时我们将在论文中设计吸收塔设备的内容和步骤,塔设备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并用AutoCAD将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设计,且对吸收塔和厂区设备布置图进行绘制,在最后将阐述苯酚的发展前景[2]。 2. 研究意义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本文介绍了苯酚的性质和用途,以及苯酚的生产﹑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发展前景。通过设计年产10000吨异丙苯法法生产苯酚工艺的最优方案。学习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设备计算和化工原理基础数据的计算,以及用AutoCAD绘图的知识[3]。 二、毕业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研究现状 国内现有生产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20多万吨。其中异丙苯法约占70%以上,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吉化集团公司、哈尔滨华宇股份有限公司等;磺化法约占26.7%,主要厂家有锦西化工总厂、太原化工厂、包头第一化工厂等;煤焦油精制法能力较小,主要是由各大钢铁公司焦化厂生产。以前我国苯酚生产主要是磺化法和煤焦油精制法,一般生产规模较小、产量低、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主要原料纯苯、硫酸、烧碱等供应紧张,不能满足苯酚生产的需要,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由于我国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许多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苯酚生产能力。我国苯酚主要生产公司和生产能力见表1-1[4]。 表1-1我国苯酚主要生产公司和生产能力

对氨基苯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不易经皮肤吸收,属致敏物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接触过敏性皮炎。吸入过量的本品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375mg/kg (大鼠经口);人吸入1mg/m3,最小中毒浓度(血液影急性毒性:LD 50 响);人经口50mg/kg,最小致死剂量。 致突然袭击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umol/皿。体细胞突变:小鼠淋巴细胞4mg/L。精子形态学:小鼠腹腔500mg/kg,5天。 ):563mg/kg(孕1~22天),死胎。 生殖毒性:大鼠最低中毒剂量(TDL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极谱法(空气,苏联) 环境和废水试样中痕量2-、3-和4-氨基苯酚的电子浮获检测-GC测定[刊, 日]/Osaki Y.;Matsueda T.//分析化学.-1988,37(2)-253~258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工作环境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 1mg/m3 前苏联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5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小量泄漏: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清净,有盖的空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务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苯胺类化合物的监测及其研究进展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姓名: 王东浩学号:515102001540 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题目: 苯胺类化合物的监测及其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王正萍 2016年5月

苯胺类化合物的监测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苯胺类物质具有毒性和特殊的颜色、气味,有明显的致癌作用,是我国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此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排放与残留量日趋增多,对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对苯胺类物质的测定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苯酚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对人体的危害,论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今后的研究倾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苯胺类化合物监测研究进展 Abstract: Aniline material toxic and special color, smell, have apparent effect that cause cancer, is of priority control pollutants in our country. Such compounds emissions and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health hazard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material is critic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henol compounds and the harm to human bod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endenc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Aniline material determination research progress

邻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邻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2.1 邻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 邻氨基苯酚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铁粉还原法、硫化钠还原法、电解合成法和加氢还原法等四种方法。 2.1.1 铁粉还原法 邻氨基苯酚传统的合成方法是以邻硝基苯酚为原料,经水解,铁粉还原制得。还原过程中三废污染严重,产生大量的铁泥,产品包在铁泥中使得产品收率不高。 目前实验室和小型的企业生产多采用铁粉还原法。…… 2.1.2 硫化钠还原法 …… 2.1.2 电解合成法 电解合成法与传统的化学法相比,具有产物纯,产率高,污染小等优点。关于邻氨基苯酚的电解合成,曾有报道用滴Hg电极在醇的酸溶液中电解还原邻硝基酚以制备邻氨基苯酚,但Hg电极实施不便。 另外有一种新的电解合成方法,在碱性溶液介质中,以铜为阴极,电解还原邻硝基苯酚以制备邻氨基苯酚。该法有产物易分离,污染小的优点,在选定条件下,邻氨基苯酚的最大产率为97%,收率在90%以上。但是产率和产品纯度受电极电位的影响,而控制电极电位的稳定性仍在研究中。…… 2.1.3 催化加氢法 目前工业生产邻氨基苯酚一般采用催化加氢法,即在高压或者常压加氢装置

中,Ni,Pd,或Pt催化下还原邻硝基苯酚,其工艺简单,收率、纯度高,成本较低,邻硝基苯酚催化加氢制取邻氨基苯酚时醇水最佳体积比为2:1.邻硝基苯酚液相催化加氢制取邻氨基苯酚产品的纯度98%以上,收率接近80%。但是设备投资大,适合于大吨位的工厂生产。…… 2.2 邻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比较 表2.1 几种工艺技术比较表 2.3 邻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研究及进展 催化加氢常用的催化剂有兰尼镍、Pd/C等。以液相加氢法,采用混合溶剂,不但克服了三废污染严重问题,还提高了收率。 早期催化加氢法生产邻氨基苯酚,多以水为介质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反应。还原过程中由于邻硝基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小,因而以前的工作大多采用有机溶剂。但由于邻氨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且很不稳定,因而收率一直不高。在强碱条件下邻硝基苯酚溶解良好,但催化剂活性下降,反应时间长,且邻氨基苯酚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在强酸性条件下邻硝基苯酚的溶解性不好,反应明显受传质阻力影响。反应到最后几乎不进行,但还有大量邻硝基苯酚未反应,且强酸性条件对反应设备腐蚀严重。 后期工作大多数采用醇作反应介质,其中绝大部分以甲醇为溶剂。以醇为溶剂邻硝基苯酚溶解良好,反应速度很快,催化剂用量很少。但反应放热太剧烈,产率不高。…… 详细内容参见六鉴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c15852242.html,)发布《邻氨基苯酚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尿囊素合成实验

10.3尿囊素实验室合成优化实验 10.3.1学习目标 (1)熟悉乙醛酸和尿素缩合反应原理和方法;(2)掌握乙醛酸和尿素缩合反应控制操作方法; (3)掌握尿囊素分离和精制控制操作;(4)掌握尿囊素合成工艺路线选择。 10.3.2实验原理 尿囊素合成反应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一个乙醛酸分子和二个尿素分子在酸催化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二脲基乙酸,然后羧基与脲基中的一个氨基酰化成环生成尿囊素,化学反应式如下: 最常用的缩合催化剂包括硫酸和盐酸,在现有催化剂基础上,也可选用其它酸性催化剂。 研究发现原料乙醛酸中杂质乙二醛可以和尿素生成不溶性杂质,夹杂影响产品质量,使尿囊素产品熔点升高,应将其完全氧化以抑制不溶性杂质生成。 10.3.3实验仪器和试剂 尿素、乙醛酸溶液、硫酸、盐酸、亚磷酸、氨基磺酸、滤纸。 机械搅拌器、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四口圆底烧瓶、锥型瓶、冰盐浴、恒温水浴、蒸发器、布氏漏斗、真空泵、熔点测定装置、烧杯、移液管、电子秤。 10.3.4实验步骤 按照图10尿囊素合成小试工艺流程框图进行合成实验,以此为基础进行工艺改进。 (1)缩合 在250mL 反应瓶中,加入尿素36.0g (0.6mol )和去离子水36g 使其溶解,加入浓硫酸10mL ,启动搅拌,在15-20℃下滴加自制的乙醛酸(0.15mol ),继续搅拌0.5小时,使缩合反应液中乙醛酸完全转化。 (2)成环 将以上反应液用水浴在1小时内加热到95℃以上,控制成环反应温度96-100℃,约0.5小时后有白色尿囊素沉淀析出,2-3小时后沉淀不再增多,成环反应进行完全。 (3)分离 将以上反应物用冷水,冷却到15℃,过滤、洗涤得到尿囊素粗产品。 (4)精制 将粗产品置于250mL 反应瓶中,加去离子水50g, 用水浴加热到70℃,保温搅拌1-2小时,尿囊素从细粉末转变为结晶状,冷却到15℃,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尿囊素结晶产品约10g 。 (5)产品熔点测定 样品干燥后研磨,向熔点管中装样约高3-4mm ,倒转填紧后样高2-3mm ,用自动熔点仪测定其熔点。 (6)实验条件优化和工艺改进 尿素 酸催化剂 缩合 成环 分离 精制 分离 母液 产品 乙醛酸 废液 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 干燥 图10 尿囊素合成小试工艺流程框图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应用及发展 对氨基苯酚又名对羟基苯胺,英文名为P-aminophenols,简称PAP,分子式C6H7NO,外观为无色片状晶体,遇光或在空气中会变成灰褐色晶体,溶于热水、碱和醇,微溶于冷水,几乎不溶于氯仿。可升华,并部分分解,与无机酸作用能迅速生成水溶性盐,遇亚硝酸则呈深蓝色。PAP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医药、橡胶、染料、饲料、石油和照相工业等领域。 1 PAP的合成方法 PAP最初是在1874年由Baeyer和Caro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采用在酸性介质中用锡粉还原的方法制得。后来又改为用铁粉或硫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或对硝基氯化苯的方法,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PAP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发展很快,其合成制备工艺改进与创新日益增多,有关专利和论文大量出现。PAP的合成方法很多,按其原料路线划分主要有:对硝基苯酚法、对硝基氯化苯法、苯酚法和硝基苯法。 1.1 对硝基苯酚法 1.1.1 化学还原法 对硝基苯酚经铁屑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生成PAP粗品,再经过亚硫酸钠溶液浸渍、过滤、干燥得成品,该法突出问题是生产成本高(每吨耗对硝基苯酚1.423吨),污染严重(大量的铁渣污染),生产规模小(一般厂规模200-600t/a),多数国家已淘汰该法。虽然我国目前还有部分企业采用此法生产,但早在1984年化工部已决定不再扩大该法生产。 1.1.2 催化加氢还原法 该法一般用水作溶剂并添加无机酸、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Pt/C或Pd/C作催化剂,在大约0.2-0.5MPa、70-90℃下加氢。工艺过程中添加甲苯溶剂,使催化剂留在甲苯层中,PAP 则在水层中,催化剂易回收,反应速度快,产率高。但此法成本高,且催化剂易中毒,故不易工业化生产。 1.1.3 电解还原法 据有关资料报导,在电流密度3.14-8.38A/dm3,采用TiO2/Ti电极,Ti阴极旋转条件下,使对硝基苯酚在10%-30% H2SO4水溶液中,40-70℃下进行反应。但方法未见有工业化报导。 1.2 对硝基氯化苯(PNCB)法 该法为国内生产PAP的主要方法。将对硝基氯化苯在碱性条件下加压水解,酸化后制成对硝基苯酚,再用硫化钠在碱性介质中还原。由于该法污染严重,三废处理难,国家已限定生产规模。

间氨基苯酚市场汇报

间氨基苯酚市场汇报 一、生产工艺 间氨基苯酚的合成路线有: 1.(纯苯)硝基苯磺化碱溶法,该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强酸强碱,同时产生大量的硫酸钠等难以处理的废水、废盐,环保问题突出且生产成本较高。 2.间苯二胺水解法,该工艺先将间二硝基苯制成间苯二胺,然后水解生成间氨基苯酚,该生产技术及环保等方面都优于硝基苯磺化碱溶法,但是对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 3.间苯二酚氨解法,该工艺以间苯二酚氨解一步生产间氨基苯酚,反应副产物仅为水,污染小,收率高,因此具有较大的优越性,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有两家公司开始此工艺的工业化生产。因成本较高,已经停产。目前的间氨基苯酚生产基本都是采用的这三种工艺中的第一种。 二、应用及市场分布 1.国外市场 国外主要将间氨基苯酚用于生产热/压敏染料和传统染料。由于染料生产正逐步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导致需求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国外间氨基苯酚年需求量在1500吨左右。 美国不生产间氨基苯酚,而是通过进口来生产染料,主要产品有红色、紫罗兰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及热/压敏染料。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染料基地,主要有科莱恩、汽巴精化等公司,他们采购间

氨基苯酚主要用于生产热/压敏染料。日本曾经是主要的间氨基苯酚生产和供应国,主要生产商是三井石化和住友公司,两公司均自产原料间苯二酚,以氨化法生产间氨基苯酚,其综合优势明显,但由于近年来自中国的低价间氨基苯酚的竟争,三井和住友两家公司在06年已经停产,同时日本也是主要的间氨基苯酚使用国,用于生产热/压敏染料,他们目前的间氨基苯酚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 2.国内市场 在国内,间氨基苯酚主要用于生产染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近几年,随着世界染料工业生产和贸易中心的东移,我国已成为世界的染料生产和贸易中心,国际著名的染料生产企业如科莱恩、汽巴公司均在国内投资建厂,我国已经是世界主要的间氨基苯酚消费国,年消耗间氨基苯酚在1500吨左右。国内的间氨基苯酚用户主要有,蓬莱康爱特(维迅)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吉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好收成化工公司、浙江永农化工公司、浙江山峪染料化工公司、上虞众昌化工有限公司等。 3.国内主要用户需求表

苯酚合成路线

苯酚合成路线 合成苯酚的方法主要有磺酸盐碱熔法、氯苯水解法、环己酮一环己醇法、甲苯一苯甲酸法、异丙苯氧化法、苯直接氧化法、直接加成法等生产方法;其中异丙苯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苯酚最主要的方法,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苯酚总生产能力的92%。化学发展方向是向绿色化学前进,苯直接氧化法,尤其是催化剂催化法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是研究的重点,近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键词:苯酚,合成 苯酚及其同系物存在与煤焦油中,可以用NaOH溶液从各馏分中提取出来.但是这远远不够工业上用的,促使科研工作者找合成方法.人们开始采用化学方法含成苯酚,最早的苯酚化学合成工艺是1923年由美国孟山都公司首次研究开发成功的苯磺化法,于该方法腐蚀性强以及污染严重等原因,目前已经基本上被淘汰。后来又有新的合成方法出现如:氯苯水解法,环己酮一环己醇法,甲苯一苯甲酸法、异丙苯氧化法.目前主要的合成方法是异丙苯氧化法. 磺酸盐碱熔法 把加热到170℃的苯蒸汽通如浓硫酸中,一部分苯磺化产生苯磺酸,一部分苯把生成的水带出. 生成的苯磺酸用亚硫酸钠中和,得到的苯磺酸钠与氢氧化钠一起熔融,生成苯酚钠: 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如二氧化硫,就得到苯酚: 亚硫酸钠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这是使用较早的方法,流程复杂,操作麻烦,原子利用率低,利用率只有36. 7%;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而且由于过程中大量使用酸和碱,设备腐蚀严重,每年均需要更换部分设备,维修费用大. 氯苯水解法 苯蒸汽、氯花氢和空气在230℃下通过催化剂,可以得到用做原料的氯苯: 氯苯在425℃一定压力和催化剂存在下用过热的水蒸气水解,可产生苯酚和氯花氢: 此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生产成本较低.原料的生产可以在常压,不太高的温度下进行.而且氯化氢可以循环利用.但是该反应第二不要在高温下进行,反应需要消耗大量的酸和氢氧化钠,对设备腐蚀严重,苯酚收率不高,原子利用率为61. 6%. 环己酮一环己醇法 此法分三步进行,(1)苯加氢通常用Ni/A1z0,或reney-ni作催化剂,反应在200一250℃和0. 03一5. 5 MPa下进行 环己烷氧化为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混合物氧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55℃,压力为1一1. 5 MPa

3-氨基苯酚

3-氨基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3-氨基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3-aminophenol 中文名称2:间氨基苯酚 英文名称2:m-aminophe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663CAS No.: 591-27-5 分子式: C 6H 7NO 分子量:109.1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不易经皮肤吸收。吸入过量本品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3-氨基苯酚 591-27-5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1TLVT N:未制定标准TLVW 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浅黄色片状结晶。熔点(℃):122~123沸点(℃):164(1.47kP a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 a ):1.47(164℃))燃烧热(kJ /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 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资料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 /V):无资料爆炸下限%(V /V):无资料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药物及塑料固化剂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强氧化剂

邻氨基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邻氨基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邻氨基苯酚的基本概况 邻氨基苯酚又称2-氨基苯酚;邻羟基苯胺;邻氨基酚;邻氨基; 英文名称:o-aminophenol;o-hydroxyaniline;2-Aminophenol; 分子式:C6H7NO; 分子量:109.13; 结构式: 图1.1 邻氨基苯酚的结构图 CAS RN:95-55-6; 邻氨基苯酚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作为有机合成和染料中间体。用于制硫化染料和偶氮染料,也用作毛皮染料(毛皮黄A),还用于生产酸性媒介蓝R、硫化黄棕、荧光增白剂EBF等。也是金、银的检定试剂。 邻氨基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印刷业以及生物领域。

1.2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 邻氨基苯酚为白色针状晶体,久置时转变成棕色或黑色,纯品是白色针状结晶,分子式C6H7NO,分子量109.13,熔点172~177℃,沸点164℃(11 mmHg),密度1.328,闪点168℃。溶于水、乙醚或酒精,微溶于苯。加热升华,易在空气中氧化,然后转变为棕色或黑色。遇三氯化铁变成红色。与无机酸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盐。 表1.1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 基本性质和常数 CAS号148-24-3 中文名称邻氨基苯酚 英文名称2-Aminophenol 别名2-氨基苯酚;邻羟基苯胺;邻氨基酚;邻氨基 分子式C6H7NO 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晶体 分子量109.13 熔点172~177℃ 沸点164℃ (11 mmHg) 密度 1.328 闪点168℃溶解性溶于水、乙醚或酒精,微溶于苯。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及重氮染料和硫化染料的中间体 1.3 邻氨基苯酚的安全、包装及运输等 邻氨基苯酚吸入食入有害,LD50:1300mg/kg(大鼠经口)。属致敏物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及接触过敏性皮炎,吸入过量的邻氨基苯酚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邻氨基苯酚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苯酚文献综述论文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苯酚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罗苗苗 学号:200908014227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2009级化工2班 得分:

苯酚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概述了苯酚的生产技术及其最新进展,指出了异丙苯路线仍是今后生产苯酚的主要路线,以及该路线目前的研究重点;丙烯循环工艺有可能用于异丙苯路线的改造;苯直接氧化路线中以N20为氧化剂的工艺有可能实现工业化。 关键词:苯酚;异丙苯;丙烯;丙酮;氧化 Phenol Process of The T echnological Design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pheno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latest development, pointed out the toluene-benzoic route is still the future production of phenol to the main line, as well as the route of current research. KEY WORDS:phenol;toluene-benzoic ;propylene;acetone;oxidize

一、课题背景 苯酚,又称石炭酸,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烷基酚,己二酸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苯酚的市场需求量大,在各种化工产品中其产量居前十位。在合成橡胶、农药、医药、染料、香料、涂料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此外,还可用作溶剂、试剂和消毒制剂等。近年来,由于电子通讯、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双酚A和酚醛树脂需求的快速增加,从而带动苯酚的强劲增长。 目前,工业生产苯酚的工艺主要有磺化法、异丙苯法和甲苯-苯甲酸法等,其中异丙苯法是目前主要生产方法。磺化法是最早的苯酚生产工艺,因为工艺落后、反应复杂、消耗大量的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设备腐蚀严重和维修费用高等问题,目前基本上已被淘汰。异丙苯法由于采用了短缺原料—丙烯,且生产成本受副产物丙酮的影响,制约了苯酚产量的提高。甲苯-苯甲酸法也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考虑苯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问题,不仅需要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而且还要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 二、国内苯酚产业的现状 2.1 生产情况 我国苯酚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主要采用苯磺化法和煤焦油精制法进行生产,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并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1970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建成我国第一套异丙苯法苯酚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此后,上海高桥化工厂建成生产能力为1.6万吨/年的异丙苯法苯酚生产装置,但产量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1986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引进日本三井油化公司技术建成一套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异丙苯法苯酚生产装置,2003年扩建到15万吨/年;1996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引进美国UOP公司技术建成一套5万吨/年异丙苯法苯酚生产装置,2003年扩建到7.5万吨/年;1997年哈尔滨华宇公司引进美国UOP公司技术建成一套生产能力为1.6万吨/年异丙苯法苯酚生产装置,2003年扩建到2.8万吨/年,2000年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引进Kellog技术建成一套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异丙苯法苯酚生产装置。此外还有一些苯酚生产厂家采用苯磺化法进行生产。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_范薇

第16卷 第3期 开封大学学报 Vol.16 No.3 2002年9月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 Sep.2002 文章编号:1008-343X(2002)03-0058-03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 范 薇 (开封大学化工系,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综述了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生产概况及应用前景。通过对各合成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对氨基苯酚;合成方法;应用前景 分类号:O623.735 文献标识码:A 对氨基苯酚(PAP)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医药、染料、橡胶、饲料、石油、照相等行业。其中PAP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扑热息痛等镇痛药,占其消费总量的80%。作为橡胶助剂用于合成多种对苯二胺防老剂的中间体,占国外此类防老剂消费总量的70%。作为染料中间体,用于合成毛皮染料、硫化染料、色素添加剂等,约占总消费量的20%[1-2]。 1 对氨基苯酚的主要合成方法 1.1 合成方法 自1994年以来,国外PAP产量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我国PAP的产量也从1993年的9000吨增加到2000年的2.5万吨。合成方法主要有对硝基苯酚铁粉还原法、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硝基苯催化氢化法、硝基苯相转移催化新法(锌粉还原法)、硝基苯电解还原法等。 1.1.1 对硝基苯酚铁粉还原法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铁粉作还原剂,将对硝基苯还原为对氨基苯酚。用焦亚硫酸钠中和反应液,经过浸渍、过滤、干燥制得成品PAP。 该法优点是工艺过程较简单,副反应少,设备投资小。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此生产工艺,其不足是铁粉和酸消耗量较大,生产中产生大量含芳胺的铁泥和废水,污染较严重,且产品中铁含量较高,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1.1.2 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以贵重金属作催化剂,加氢还原得对氨基苯酚,萃取精制即得成品PAP。 该法优点是消除了铁泥污染,但催化剂及萃取溶剂价格昂贵,且对原料纯度要求较高。国外生产厂家也不多,主要以日本化药公司为代表,生产规模约为1000t/a,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 1.1.3 硝基苯催化氢化法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常压液相氢化生成苯基羟胺,并在稀硫酸介质中重排生成PAP,经中和、萃取、脱色、结晶、过滤、干燥制得成品PAP。[3]该工艺优点是原料硝基苯价廉(约为对硝基苯酚价格的1/5),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和收率较高,生产技术也较成熟。我国已有少数厂家采用此生产工艺,其不足是反应中稀酸的腐蚀性较强,对设备要求较高。 1.1.4 硝基苯锌粉还原法 以锌粉作为硝基苯还原的催化剂,在氯化铵的水溶液中,加入锌粉和硝基苯,在反应温度约为65°C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经热过滤后,取滤液加至稀硫酸溶液中进行重排反 收稿日期:2001-10-09 作者简介:范薇(1967-),女,河南开封人,讲师。 58

苯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苯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2.1 苯酚生产工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苯酚主要从煤焦油中提炼获得。目前苯酚的生产主要有七种方法,即异丙苯法、甲苯氧化法、苯直接氧化法、磺化法、氯苯水解法、拉西法、环己烷法等。除甲苯氧化法以甲苯为原料外,其余六种方法均以苯为原料。 2.1.1 异丙苯法 异丙苯法也叫异丙苯氧化法,…… 2.1.2 甲苯氧化法 甲苯氧化法也称甲苯-苯甲酸法,此法是唯一一种不用苯作原料合成苯酚的方法。…… 2.1.3 苯直接氧化法 苯直接氧化法是以苯为原料,直接氧化制取苯酚的方法,也称苯羟基化法。…… 2.1.4 磺化法 ……

2.1.5 氯苯水解法 …… 2.1.6 拉西法 …… 2.1.7 环己烷法 …… 2.2 苯酚生产工艺研究及进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苯酚主要从煤焦油中提炼得到,随着苯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苯酚。 最早的苯酚化学合成工艺是1923年由美国孟山都公司首次研究开发成功的苯磺化法,即由苯经磺化生产苯磺酸钠,再经水解得到苯酚。由于该方法腐蚀性强以及污染严重等原因,目前已经基本上被淘汰。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氯苯法、甲苯氧化法、拉西法、环己烷法、异丙苯法以及苯直接氧化法等生产方法。 …… 2.2.1 异丙苯法的工艺改进及进展 对于异丙苯法苯酚生产工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氧化工序的节能降耗、完善CHP提浓和分解工序等方面。 …… 2.2.2 苯直接氧化法的研究进展 ……

2.2.3 磺化法的研究进展 …… 2.2.4 Shell公司“Spam”新工艺 …… 2.3 苯酚生产工艺研究方向 传统的合成苯酚的方法存在浪费原料、副产物多、不利于环保等缺点。 …… 2.4 苯酚几种工艺路线的技术经济比较 目前,世界苯酚的生产主要是异丙苯法,还有甲苯氧化法、苯直接氧化法、磺化法、氯苯水解法等。几种苯酚生产工艺的原料消耗对比见下表。 表2.1 几种苯酚生产工艺的原料消耗对比表 表2.2 几种苯酚生产工艺的公用工程消耗对比表 2.5 苯酚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优胜劣汰,有些路线尽管在世界上曾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逐渐被淘汰了。在国外,…… 2.6 苯酚质量指标 目前我国苯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9-2001,该标准是等效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 2439-1996《精制苯酚》对GB339-1989工业合成苯酚的修订。 表2.3 苯酚质量指标表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及应用述评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及应用述评 高 洪,袁 华,喻宗沅(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对对氨基苯酚的合成与应用进行了述评。阐明了硝基苯加氢还原法是对氨基苯酚合成工艺中最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对氨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硝基苯 中图分类号:TQ 24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04(2000)02-0001-02 收稿日期:2000-01-11 作者简介:高洪(19722 ),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 1 前言 对氨基苯酚(HO N H 2,p 2 am inop heno l ,简称PA P )是广泛用于医药、染料、抗 氧剂、感光材料的重要有机中间体。 在医药工业中,PA P 主要用来合成N 2乙酰对氨基酚,是治疗感冒的解热镇痛剂,还可以用来合成阿的平、扑热息痛、安妥酮、维生素B 、复合烟酰胺等;在橡胶工业中,可合成40 ONA 、4020、4030等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在染料工业中,可合成发用染料42氨基222硝基苯酚,以及硫化染料、苯酸啶酚,是合成偶氮及硫化染料中间体52氨基水杨酸的原料;PA P 还可以用于生产照相显影液米土尔(M eto l ),也可以直接用作抗氧剂和石油制品添加剂。2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 对氨基苯酚最早由B aeyer 和Caro 在1874年由锡粉还原对硝基苯酚而制得。由于对氨基苯酚用途广泛,国内外有关合成研究报道很多,现按原料路线将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概述如下:211 对硝基苯酚法21111 铁粉还原法[1] 以对硝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铁粉还原后,将铁泥滤除。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 1984年化工部已禁止采用此法建厂或扩产。21112 催化加氢法[2] 该法一般以P t C 、Pd C 作催化剂,在大约012~015M Pa ,70~90℃加氢还原对硝基苯酚制备PA P 粗 品。由于催化剂昂贵、回收困难、生产成本高,国内 未见有工业化生产报道。 21113 电解还原法[3] 该方法是在10%~30%H 2SO 4水溶液、电解密度 3114~8138A dm 2 、40~70℃、T i O 2 T i 电极、T i 阴极旋转条件下进行的。产率70%左右。该法目前未见有工业化报道。212 苯酚法 21211 苯酚亚硝化法[4] 苯酚在0~5℃与亚硝酸钠和硫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还原、酸析,可得PA P 。该法操作条件苛刻,环境污染严重,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21212 苯酚偶合法[5] 苯胺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在低温(0~5℃)反应,制得重氮盐,后者和苯酚偶联生成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再经还原生成PA P 和苯胺,其中还原偶氮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电解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等。 213 对苯二酚氨化法[6] 用脂肪族醚作溶剂,在惰性气体存在下,对苯二酚与氨水反应,制得PA P 。该法不仅工艺要求严格,反应条件苛刻,生产成本也较高,限制了工业生产。214 对苯二胺水解法[7] 对苯二胺的氢卤酸盐在150~350℃下加热水解可得PA P 和对苯二酚。215 对硝基氯化苯法[8] 该法以对硝基氯化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对氨基苯酚钠,再经酸化和还原制得PA P 。该法为国内生产PA P 的主要方法。但污染严重,生产过程长,总收率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216 硝基苯法 1 2000年第2期湖北化工

邻氨基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编号:JM-EHS-MSDS-027 邻氨基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属致敏物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及接触过敏性皮炎,吸入过量的氨基苯酚粉尘,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300mg/kg(大鼠经口) 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333μg/皿。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极谱法(空气,苏联) 环境和废水试样中痕量2-、3-和4-氨基苯酚的电子浮获检测-GC测定[刊,日]/Osaki Y.;Matsueda T.//分析化学.-1988,37(2)-253~258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轩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担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硝基苯锌法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_黎耀忠

硝基苯锌法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 黎耀忠 程溥明 陈 华 韩银仙 李贤均 (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 摘要 研究了硝基苯经锌粉还原为苯基羟胺,在无需分离和纯化的条件下经重排和精制得到对氨基苯酚,其质量达到了制药原料标准,同时副产高纯度氧化锌。还研究了反应条件和试验操作对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结果。 关键词 硝基苯 锌粉 对氨基苯酚 氧化锌 对氨基苯酚(PAP)是我国产量较大的医药和染料中间体,也用作抗氧剂、油品添加剂、照相显影剂等。PAP的工业生产方法较多[1],国内不少厂家采用对硝基氯苯为原料,由于原料消耗大、工艺流程较长,经济效益差。而以廉价的硝基苯为原料的方法最受重视,其中硝基苯催化氢化和电解法技术难度大推广有困难;硝基苯铝屑还原法不仅耗用大量金属铝,而且产物分离困难。1992年,李建生等[2]报道了用锌粉还原硝基苯成苯基羟胺,再在硫酸溶液中重排制PAP的方法,但未见该文报道产品的实际收率;在还原反应后过滤出的粗氧化锌是通过溶于稀硫酸后再电解获得锌海绵而重新利用,但未见这样获得的锌粉重新循环使用的数据。 本文对锌粉还原硝基苯制PAP进行了研究。我们不仅完成了小试,而且在主要原料采用工业品的情况下,进行了3L反应瓶的放大试验,取得了反应过程工艺参数,最后在年产20t PAP的装置上进行了中试。所得PAP产品,经药品部门和制药厂分析及制成扑热息痛产品试验,证明达到了制药原料标准。副产品氧化锌经转化为碱式碳酸锌后灼烧分解,氧化锌达到了工业一级品的标准。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硝基苯:工业一级品,兰州有机化工厂产;锌粉:贵州湄潭县义泉化工原料厂产,w(锌)> 95%;氯化铵:工业一级品,成都光明化工厂产, w>99.3%;硫酸:化学纯,德阳化学试剂厂产;氨水:化学纯,成都化学试剂厂产;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分析纯,上海硫酸厂产;保险粉(Na2S2O4):化学纯,上海硫酸厂产;去离子水:四川大学产。 1.2 试验步骤 于3L三口瓶中加入适量氯化铵和去离子水,在搅拌下加入硝基苯和锌粉,控制反应温度在65℃左右。反应完成后,趁热滤出沉淀并用热水洗涤,将合并后的滤液逐步加到稀硫酸中进行重排反应。重排后,冷却瓶内液体,加氨水调节p H至5左右,减压蒸出反应中生成的苯胺,再用氨水中和至pH为7~8,此时有大量浅黄色PAP析出。粗产品经重结晶纯化,得米白色产品,一般情况下w(PAP)≥98%。母液经浓缩、结晶、纯化,还可从中获得一定数量的产品。另外,将还原反应后分离出来的含杂质的氧化锌加入到稀硫酸中,除去杂质后,加碳酸氢铵和氨水得碱式碳酸锌沉淀,再经水洗、烘干、灼烧制得氧化锌。 1.3 分析方法 PAP纯度的测定按江苏Q/HG32-80标准进行,副产物氧化锌的纯度及杂质的含量按 收稿日期:1997-1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