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营养教学设计

人体的营养教学设计
人体的营养教学设计

《人体的营养》教学设计

林凤桂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广州 510631)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七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所以营养一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食物来源范围很广,实际上是来自生物圈,安排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章教学设计是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以及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思路编排的。其中,消化系统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以便作为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依据。同第一章比,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还十分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评价与反思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够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能够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

养。

过程和方法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以及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营养与食品安全,要关心家长的饮食(为

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以及培养自己关爱他人营养与健康的意识(营养师)等。

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以及食物是如何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何合理膳食。(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3)科学价值观方面: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对应的新课标:“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教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三)教学框架

功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非功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结构:消化道和消化腺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合理膳食的概念、意义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品卫生

图1《人体的营养》教学框架

(四)教学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

2.课前指导学生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以及相关的表演;

3.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4.课前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所需实验用品;

5. 制作或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作为信息技术支持。

(五)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教学环境:(1)多媒体投影设备:便于教师、学生的电子文稿和教学支持材料的展示;(2)实物展台:便于教师和学生展示作业;(3)生物实验室:便于学生

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资源:(1)教师制作的专题教学演示文稿:展示教学支持材料,明确学习要求;(2)教师查找相关视频资源;(3)学生查找的资料。

二、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让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探究数据的处理。(2)探究活动的组织,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该节的难点。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或生物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引入:

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把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教材“资料分析”的表格中。(表格1)

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吃了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餐食物呢?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习活动: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食物成分表”,并填写在教科书上。

表格1

四人分组讨论: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

师生小结: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设计意图: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查阅附表以及阅读第22页课文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流研讨,说出每人早餐或中餐常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种营养物质,以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人体细胞的成分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对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从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情感的和谐发展。

问题: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

四人分组实验:

通过看插图讨论后,提出本小组想探究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各小组对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用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巡回到各个小组进行个性化指导,指导完善探究方案,提示学生注意减少实验的误差和注意安全;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教材第23页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不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自然也会有区别。例如,对于“花生种子中确实含有能量吗?”作出的假设可以是“花生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是富含能量的。因此,花生的种子中含有能量。如果让花生种子燃烧,可以看到火焰,还可以感受到它释放出的热量。”针对这个假设进行实验时,就需要将花生种子点燃。教师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提醒学生尽量减少误差的出现。教师在生物实验时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问题: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不同?

四人分组汇报: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如:误差大的进行反思。

师生活动: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设计意图:在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讨论误差出现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不要一味地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在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测得的数据与附表进行比较,当然,这需要进行称量和换算。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到需要使用天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问题:

通上一节课主要了解营养物质中富含能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不含有能量,但对身体也有重要作用的物质呢?

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

学生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生小结: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看病方式,学习无机盐与维生素

问题:

要保证健康生活,只是多喝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奇怪的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

吗?

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请同学作出诊断。

学生活动:课前挑选的一名学生扮演一位缺钙的病人。

学生小结:缺钙影响骨骼发育。

问题:

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如果病人缺钙比较严重,还应当补充一种维生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小结:牛奶、排骨、虾皮。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

问题:有“小患者”愿意上台让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学生活动:(略)气氛非常活跃。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争论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现积极。

学习任务:对照学生作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师生小结: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问题:

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多补充哪类食物呢?

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阅读教科书P28~P29“第七类营养素”。

学生小结: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芹菜,这种情况就消失了;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积极、踊跃的“医生看病”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表演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良好情感的培养;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突破本课重点。

问题: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谈自己收获及感想。

教师总结: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三、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3)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生物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实验探究:

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2.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

背景资料: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

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6人)

试管4个试管架1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烧杯1个

馒头块馒头碎屑蒸馏水唾液碘液

探究方案:

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

(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讲解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教学模式,应当采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利用本节的引言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进而开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活动。这个探究活动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问题:

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

在口腔中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你认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想一想为什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促进淀粉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学生实验反思:

(1)你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2)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

教师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在该活动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既是总结自己出现失误的需要,也是总结自己成功体验的需要。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吃的馒头、米饭越嚼越甜?可我们吃进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这是为什么?消化道的其他器官也可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学生活动:回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性实验的现象

学生小结: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而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边观看课件边按照下列的程序进行:

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

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演示消化动态过程,或展示挂图)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并认真记录总结。

问题: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小结:胆汁也是消化液,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那么,胆汁对于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设计表格,归纳总结。从整体上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并认识到本节的探究活动只解决了消化这一复杂过程的开始部分,避免把消化过程简单化。

演示胆汁的乳化作用实验

问题:

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教师活动:

第一种方法:

①取两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 mL的清水。

②向1、2号试管内分别滴入清水和植物油。

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滴,向2号试管滴入植物油2滴,然后振荡试管。

③向1、2号试管内分别加入胆汁2 mL,振荡。

④观察现象。

第二种方法:

①向1、2号试管分别注入1 mL植物油。

②向1号试管注入1 mL清水,2号试管注入1 mL胆汁,分别振荡。

③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小结:通过观察,发现胆汁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这有利于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教师小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设计意图: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容易理解胆汁的乳化作用,对突破本课难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活动:这些营养物质是在消化道的哪一部分被吸收的?请同学们分析下列曲线:

问题:

A、B、C分别是哪种物质消化曲线?

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哪一种?

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哪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哪一段?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小结:

(1) A为淀粉;B为蛋白质;C为脂肪。

(2) 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淀粉。

(3) 没有消化作用的一段是大肠。

(4) 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小肠那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5) 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小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解释胆汁的作用后,引导学生做练习,以便让学生及时巩固有关的知识。通过解读曲线图的技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学会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问题:那么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消化道内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

学生活动:进一步深入思考。

学生小结: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消化道内不经过消化被直接吸收的。

教师小结: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问题: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3页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特点的适应。

教师小结: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折叠模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布置P35练习题第3题。

设计意图:在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时,教师注意到这部分内容已经大大简化,目的是减少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重点是通过资料分析活动明确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教师关注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究“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提供条件。

四、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2)关注食品安全;(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难点:

(1)合理膳食的概念及意义;(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3)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生物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问题:

初二一班的小明,身高1.71 m,体重102 kg,他常感到浑身无力,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是营养不良,而“肥胖”的

人为什么也会营养不良呢?

爱睡懒觉的李峰,经常不吃早饭就上学,结果上到第三节课时,他常感到头晕、心慌,无法认真听课,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听题,积极思维并举手回答。

师生小结:小明的营养不良实际是膳食不合理造成的,因为他偏爱吃甜食和鸡鸭鱼肉。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维生素、无机盐摄入不足,导致医生说的“营养不良”。不吃早饭就会造成血糖供应不足,引起头晕、心慌,无法认真听课。

设计意图:设疑、提问,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对合理营养的重视。

问题:请大家分析课本36页的插图,讨论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道理。

婷婷同学不爱吃蔬菜(如下图)。她认为每天只要多吃些水果,不一定要吃这些较粗又没味道的东西。她的想法对吗?

逢年过节,美食丰盛,有的同学常常吃的过量,这样做对身体有好处吗?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回答。

学生总结:不对,蔬菜中不仅含有维生素,而且还有水果中所没有的纤维素。只吃水果,不吃蔬菜,虽然可以得到维生素,但没有纤维素,不利于排便通畅,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是不对的。

教师总结:我们的许多疾病都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做到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监督自己,督促他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有关合理营养的教学,教师利用图Ⅳ-22引导学生讨论。这6幅插图只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教师要了解自己学生出现的问题(如有没有个别学生因盲目减肥而不正常吃饭、有没有用小食品代替正餐等),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分析研讨,以便切实改进学生在营养方面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有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物质的关系等,让他们认识到忽略早饭、挑食和偏食等做法的不良后果。分析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章的附表,了解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以及所含能量的多少也不同,进而认识到挑食和偏食等的危害。

问题:你想为不辞辛劳的父母设计营养食谱吗?你知道什么样的食谱最科学吗?请参照课本37页的“平衡膳食宝塔”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学生活动:积极设计,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展示。

教师总结: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问题:伟伟的爷爷患糖尿病,伟伟到食品店给爷爷买饼干,他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

学生小结:1. 饼干的名字;2.饼干的生产日期;3.饼干的生产厂家;4.饼干的成分,因为伟伟的爷爷患糖尿病,糖尿病人要少吃含糖较多的食物。所以,伟伟应特别注意饼干的成分是否含糖。

问题: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文字并讨论

.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拿出收集2~3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阅读并讨论回答。

学生小结:在买食品时要注意品名、保质期、成分、厂家、包装等问题;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有无光泽,有无异味,有无食品检疫合格印章。

设计意图:有关食品安全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很少干家务活,缺乏买菜、洗菜、做饭等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前将食品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问题,安排学生询问家长或通过买菜、洗菜、做饭等活动寻找答案。教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食品包装袋、包装盒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通过资料分析,交流自己、家长或他人对食品安全的看法和做法。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问题: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导致食品的污染?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P39页有关绿色食品的内容,分析资料并讨论。

学生小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课外拓展作业:查找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

小学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营养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六大营养素的具体内容以及所具有的生理功能; 2、懂得全面营养的重要意义;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要点 1、六大营养的生理功能 2、青少年时期各种营养的标准。 3、怎样选择饮食。 (一)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1、蛋白质 食物蛋白质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类。动物蛋白的结构与人体组织蛋白相接近,又称完全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材料,通过氧化提供热量,是生命的基础。 2、脂肪 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于脂肪酸组成,又称“甘油三脂”。脂肪是供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每克在体内氧化的热量9千卡,是同量蛋白质和糖的两倍。其功能除供人体所需热量外,多余部分转化为组织脂肪贮存于体内各组织间。当膳食含量少时,则动用体内贮存的脂肪充热,所以称体内贮存脂肪是人体能源的宝库。 3、糖类 糖类的主要成为为碳、氢、氧三元素,因氢与氧原子比例与水相同,又称碳水化合物。糖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可直接被小肠壁吸收而转化为热能供人体需要,双糖和多糖则必须转化为单糖后才被吸收。 4、维生素 主要参与各种代谢过程,促进蛋白、糖和脂肪的合成利用。虽然人体需要量极少,但必须从食物中不断地供给和补充,如长期供应不足,可产生维生素缺乏症,并导致其他疾病,严重缺乏可引起死亡。

5、无机盐 又称矿物质,是人体组成的构成元素,约占人体的4%。除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是由有机化合物组成外,构成机体的其他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其主要作用是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和维持机体功能。 6、水 水在人体成分中含量较高,成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60%,年龄越小其含量越高。水是营养和代谢的溶剂,参加体内营养素的新陈代谢,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二)营养标准 营养标准是人体活动对营养需要量的科学规范。只有坚持营养和饮食定量化,才能有效地发挥营养作用,促进健康和满足生理活动及学习、工作的需要。(三)饮食的选择饮食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地选择营养应坚持膳食中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使营养的需要与膳食中的营养素保持平衡。 2、恰当地选择食物 3、要定时、定量。 4、选择良好的进食环境,注意个人和环境饮食卫生。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结合实例讲解挑食、偏食的不良后果,明确合理营养对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 2、通过列举节食减肥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营养标准有正确认识。 3、要强调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保证健康,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让学生明确全面进食,合理营养,通过正常的膳食,完全可以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 5、每日三餐的重要性和食物的合理搭配介绍给学生,要引起学生对早餐的重视。

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营养素之一: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16.81千焦的热量。 2.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3.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化合物,如:纤维素。其中糖参与人体组织细胞的合成,保护肝脏,协助排毒。 4.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生理功能:①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②提供热能;③调节食品风味;④维持大脑功能必需的能源;⑤调节脂肪代谢;⑥提供膳食纤维。 营养素之二:蛋白质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内各种细胞的主要原料,因而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如皮肤、肌肉、毛发、骨骼、血液、内脏、大脑等的主要成分,还是补偿新陈代谢消耗及修补组织损失的主要物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了生命。 2.蛋白质构成人体内各种重要物质,如激素、酶、抗体、血红蛋白等的重要成分,从而具有重要的调节各种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健康水平的作用。如果蛋白质不足,儿童发育会受到影响,成年人的体

质会下降,容易患病并且不易康复,蛋白质对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可以产生热量,是供热营养素之一。由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占每日人体所需总热量的10%~15%,每克蛋白质可产生16.72干焦热量。由此可见,蛋白质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当蛋白质摄取不足时,会出现新生细胞生成速度减慢、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身材矮小、容易疲劳、抵抗力降低、贫血、病后康复缓慢、智力下降等状况。相反,若长期蛋白质摄入量过剩,超出人体的需要,那么过量的蛋白质非但难以消化吸收,反而会造成胃肠、肝脏、胰脏和肾脏的负担,进而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和肝脏、肾脏的损害,对身体不利。所以在补充蛋白质时一定要适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营养素之三:脂类 脂类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又称中性脂肪,是碳。氢,氧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台物。类脂包括磷脂。固醇类,脂蛋白、糖脂等。类脂是构成机体组织较稳定的脂类,受食物脂肪影响较小,因而从营养角度出发,中性脂肪、要在日常膳食中给予重视的脂类营养素。 脂类在人体内有以下几种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脂肪是产生热量最高的一种能源物质,每克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7.62千焦热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积存的脂类是机体的“燃料仓库”,为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时教案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时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人体缺乏维生素的病症。 3、水、无机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维生素缺乏症。 教学过程 复习: 蛋白质、脂肪、淀粉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哪些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淀粉较多。 导入:人体中的营养物质除三大类之外,维生素也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维生素: 1、维生素量:很小 2、功能:维护人体健康,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 3、缺乏症 VA:夜盲症 VB1:患脚气病 VC:患坏血病VD:患佝偻病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因此,在平常生活中宜多食用水果和蔬菜。 二、水和无机盐 1、水:是主要的无机物,主要来自于饮用水、饮料和食物中获得,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量:60%~70% 少于20,人体缺水而死亡。 补充:水在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等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 2、无机盐。 对人体具有生要作用。 ①成分:S、P、K、Ca、Mg、Fe、Mn、Zn、B、Mo、Cl等。 ②量:占人体体重的5%左右。 ③功能: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观摩:食物中含无机盐 器材:酒精灯、解剖针、干的小麦种子、黄豆种子、花生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 教师指导:1、学生3人一组,用解剖针的尖端挑起1粒干的小麦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2、观察种子在酒精洒上燃烧前后发生的变化。 讨论:种子在酒精洒上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教师:我国公民的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含钙、铁、碘的无机盐、鲜奶、蛋和豆类中含有较多钙。 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预防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动物肝脏、肉、蛋、豆类含铁较多,可预防贫血症。海产品含碘较丰富,海带、紫菜、带鱼。纤维素、纤维素也是人体营养素之一,人体长期缺乏纤维素,将会提高肠癌、胆结石、高血脂等病的发病率。

营养与健康(教案)

学业水平测试--营养与健康 【知识要点】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也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可用来鉴别葡萄糖的存在。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又叫银镜反应;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糖尿病。 3、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 (C 6H 10O 5)n ,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的特性:碘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存在的重要原理。 4、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热值最大的营养物质。 5、氨基酸属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的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 6、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 、H 、N 、O 。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基石是氨基酸。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7、蛋白质的性质 (1)盐析: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硫酸铵或硫酸钠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盐析是物理变化,可逆,可用来提纯、分离蛋白质。 (2)变性:蛋白质遇到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等化学物质或加热时发生凝结,这个变化称为变性。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 8、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提供能量。 维生素A 又称视黄醇,是与视觉系统关系密切的一类物质,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胡萝卜等蔬菜和鱼肝油中含量较高。如缺少,人易患夜盲症等。 维生素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溶液显酸性。维生素C 能防治坏血病,又称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 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有较强的还原性,可将Fe 3+、I 2还原。维生素C 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分解。 【巩固练习】 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g 淀粉和4mL20%的H 2SO 4溶液,加热3~4min ,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 2SO 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C 6H 12O 6。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的,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几滴 碘溶液,应观察到溶液变蓝。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再氧化 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是一种两性 物质。请在虚线方框内写上适当的化学用语,将氨基酸的通式补充完整。 2、维生素C 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它的分子式是C 6H 8O 6。 由于它能防治坏血病,又称为抗坏血酸。在维生素C R —C — H NH 2 COOH

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章《人体的营养》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食物中的营养 ? 六大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 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症 2、消化和吸收 ? 消化道的组成及功能 ? 消化腺的种类和功能、各种消化液的功能 ?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情况 ?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 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对照实验) 知识要点: 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 __________:备用能源物质 __________: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 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料;也是能源物质之一。 __________:人体细胞主要成份之一,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__________: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__________: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少,但很重要。 1、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___________,因为它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2 、青少年及伤病员需要补充含____ __丰富的食物, 因为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受 损细胞的修复。 3、儿童易患佝偻病,是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更需要__ __。 4、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是因缺_ __引起,应多吃______ _____等食物。 5、小明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体内可能缺少_____ ___。 6、伟伟的爷爷患糖尿病,伟伟到食品店给爷爷买饼干,他应该特别注意下列哪一项? ( ) A.饼干的名字 B.饼干的生产日期 C.饼干的成分 D.饼干的生产厂家 7、胖胖最近要减肥,请你帮他选出最佳的减肥方法( )。 A.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B.到药店买减肥药 C.少吃或不吃食物 D.适当的锻炼加合理膳 食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内有舌和牙齿及唾液腺的开口,牙齿能________食物,舌能________ __________:有胃腺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__________

幼儿中班健康教育教案详案《营养平衡才》

幼儿中班健康教育教案详案《营养平衡才》【活动设计】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许多家长都会 溺爱孩子,孩子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我发现许多家 长经常给孩子买一大堆零食,这样孩子就吃零食多,吃 饭少,长期下去,孩子容易形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最终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通过这 节课要教育幼儿不要挑食,只有营养平衡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让孩子了解健 康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身体需要多种营养,不挑食 才健康。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手偶;幼儿课前准备的食物贴;班级互动墙 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坐姿歌》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出示手偶)他们一个叫壮壮,一个叫小小。小朋友你们说一说他们 长得什么样?知道为什么壮壮这么壮,而小小这么小吗?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现在让老师讲给小朋友 听好吗? 故事:(出示手偶壮壮)我叫壮壮,什么东西都爱吃,爱吃萝卜、西红柿、白菜,还爱吃苹果、香蕉,(教案出自:教案网)爱吃好多东西,你们看!我长得壮壮的。(出示手偶小小)他叫小小,他看到萝卜摇摇头,说我不爱吃;看到西红柿又摇摇头,说我不爱吃;好多蔬菜都不吃,苹果不爱吃,香蕉不爱吃,人长得很瘦小,而且总生病。 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壮壮长得这样壮,说一 说他爱吃什么?小小长得很瘦小,是因为什么?你们要想 身体棒,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知道想要身体棒,就要吃各种食物。 三、播放幻灯片,观看日常生活视频片段。 1、结合实际生活,出示一段日常生活视频片段。视频主要内容为: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经过超市,孩子哭闹着,要去买零食。孩子回到家后,只吃零 食不吃饭。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位小朋友 做得对不对?你们平时是不是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呢?教

人体的营养教案

人体的营养教案 Human nutrition teaching plan

人体的营养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⑴说出食物中所含有的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⑵学会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⑶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举例说出各种营养成分对 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力: ⑴尝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 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⑵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⑶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合作、 交流中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表达的能力,突出合作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认同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生物圈

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⑵通过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作用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 的生长与健康,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形成珍爱生命、爱护环境、 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些食物的精美图片。这些诱人的 食物图片激起了同学们对食物的强烈欲望。我不禁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答道:香蕉、桃子、大虾、鸡大腿……大家 七嘴八舌,气氛热烈。等大家安静下来后,我说:“今天我们一 起来研究第八章第一节“人类的食物”。你们知道人类的食物来 自哪些生物吗?” “我们吃的蔬菜、水果、粮食都来自植物。” “鸡、鸭、鱼、肉来自动物。”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那么,我们为什么吃这些食物呢?”我说。 一名学生立即说道:“因为食物能为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 “食物能为我们提供哪些营养呢?”我继续问道。 同学们争着回答:“听妈妈说,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它 很有营养。” “肥肉中有大量的脂肪,会使人变胖的。” “食物中还含有水分。” “土豆、地瓜含淀粉多。”

活动教案-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初一五班)

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课程》教案 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 初一五班学生:何佳盉家长:江霞 一、活动简介:中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良好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三大重要因素。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中学生在饮食上出现不良的现象:挑食,暴食,偏食,节食等,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学习效率降低,针对此种情况,通过学生分组完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自主搜集整理有关营养健康知识,在活动中关注自身营养状况,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关注营养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营养学、营养及营养素以及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及其作用。 2.关注自身和他人的饮食习惯,尝试改变不合理的饮食方式。 3.了解基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及其在成长中的重要性,认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 明白垃圾食品的危害,拒绝垃圾食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5. 在完成调查问卷、收集整理营养健康知识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一)完成《重庆一中学生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①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发放、收集调查问卷。 ②分析整理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的饮食营养情况,特别是一日三餐的情况,以及零食、水果的食用,由组长负责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二)了解营养的知识,特别是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可以是网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图书室查阅,有图片更好),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2、教师准备: 《中学生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评价营养状况指标》 3、场地准备: 教室 4、器材准备: 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导出活动课题。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健康的身体才有革命的本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中学生在饮食上出现不良的现象:挑食,暴食,偏食,节食等,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学习效率降低,营养与健康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组内讨论,反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 ①一日三餐就餐情况:包括就餐时间、就餐内容、就餐形式等。 ②除开正餐,辅餐情况。 ③不良饮食习惯情况:吃零食和洋快餐过多;用含糖或碳酸饮料代替开水;挑食或偏食、盲目节食减肥。

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范文.doc

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交流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关于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教案

关于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合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与膳食。 教学难点: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1、你刚出生时有几斤重?现在有多重?所增加的这部分物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2、人体有什么活动?人体内部又有什么活动?人体运动的能量来自何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结论: (1)、食物提供长身体的材料; (2)食物提供身体活动的能量。 过渡: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素才

能保证生长发育和维持代谢平衡的需要,什么是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呢? (二)介绍几种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棗糖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缺糖的害处。 问:盲目减肥有什么害处? 板书:缺糖--发#from 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来自学优网 end#育不良多糖--疾病(肥胖) 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文章饮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出自! 2.蛋白质 小组齐读第四自然段。 蛋白质棗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必须的物质,对身体的生长和体质的增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类、鱼类、牛奶、瘦肉和豆类等。 讨论:如果蛋白质供应不足会有什么后果? (引起发育迟缓,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小结:(强调不能偏食,要平衡膳食。)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钙--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铁--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碘--维持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和组织中酶的活性。对人体生长发育及其神经心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与来源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与来源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 七种营养素在人体可以发挥三方面的生理作用: 其一是作为能源物质,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 其二是作为人体“建筑”材料。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有蛋白质; 其三是作为调节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素分布于各种食物之中,只要你能广食,就可以得到。 七大营养素包括:1.蛋白质2.脂类3.碳水化合物4.维生素 5.矿物质 6.水7.粗纤维(食物纤维)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一定构架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与生命、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功能 1.构成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约占人体总固体量的45% 2.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并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 3.提供能量。人体每天所需热能大约有10~15%来自

蛋白质。 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 在常用的每100克食物中,肉类含蛋白质10—20克,鱼类含15—20克,全蛋含13—15克,豆类含20—30克,谷类含8—12克,蔬菜、水果含1—2克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含量多,豆类含量很多,质上比动物性食物也不差。 判断蛋白质质的优劣有三点: (1)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得越彻底,其营养价值就越高。整粒大豆的消化率为60%,做成豆腐、豆浆后可提高到90%,其他蛋白质在煮熟后吸收率也能提高,如乳类为98%,肉类为93%,蛋类为98%,米饭为82%。 (2)被人体吸收后的蛋白质,利用的程度有高有低,利用程度越高,其营养价值也越高。利用的程度高低,叫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常用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是:鸡蛋94%,牛奶85%,鱼肉83%,虾77%,牛肉76%,大米77%,白菜76%,小麦67%。动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一般比植物蛋白质高。 (3)看所含必需氨基酸是否丰富,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适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叫完全蛋白质,如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 种类齐全,但比例不适当,叫半完全蛋白质,在谷物

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营养》 复习教案 主备人:刘育林 参备人: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食物中的营养 六大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症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腺的种类和功能、各种消化液的功能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情况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空腔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知识要点: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 __________:备用能源物质 __________: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 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料;也是能源物质之一。 __________: 人体细胞主要成份之一,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__________: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__________: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少,但很重要。 作用

题组检测一: 1、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___________,因为它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2、青少年及伤病员需要补充含____ __丰富的食物,因为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 3、儿童易患佝偻病,是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更需要__ __。 4、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是因缺_ __引起,应多吃______ _____等食物。 5、小明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体内可能缺少_____ ___。 6、伟伟的爷爷患糖尿病,伟伟到食品店给爷爷买饼干,他应该特别注意下列哪一项( ) A.饼干的名字 B.饼干的生产日期 C.饼干的成分 D.饼干的生产厂家 7、胖胖最近要减肥,请你帮他选出最佳的减肥方法( )。 A.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B.到药店买减肥药 C.少吃或不吃食物 D.适当的锻炼加合理膳食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内有舌和牙齿及唾液腺的开口,牙齿能________食物,舌能 :有胃腺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__________

最新健康与营养教案

《合理营养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膳食宝塔中各种成分及所占的比例。知道不健康饮食的危害,让学生了解饮食卫生的一些知识,懂得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健康饮食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能力,并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和图片,视频,制作PPT课件。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重点:知道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自觉抵制不健康食品的诱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学习一下《合理营养与青少年的身体建康》(板书)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看几张图片,看完图片后你们谈一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不管是过胖还是过瘦都是营养不良,都对健康不利,到底什么样的营养才是合理的呢? 活动一:平衡膳食宝塔-——一日三餐的饮食搭配(让学生了解合理的营养结构,以及各占得比重。)这 展示:青少年膳食指南 教师:相当部分学生的早餐被忽略了,很多学生或在上学路上,或在学校里吃早饭,更有甚者不吃早饭,这些都是不良生活习惯,你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吗? 活动二:不吃早餐危害大。(学生分组写出不吃早餐的危害,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初中生正是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本身对营养需求就很大,缺了一顿早餐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少了一次补充营养的机会,久而久之会危害健康,这和崇尚健康理念背道而驰。

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

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 一个人要延续生命,必须要吃东西,食物中的有效成分叫做营养素,它们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的物质基础。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但都可以概括为7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可在体内"燃烧"后释放出能量。其他营养素虽不能直接产生热量,但对维持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生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⑴能量的主要来源?D?D碳水化合物:首先我们来说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营养素中最廉价的。它的来源很广,包括:粮谷类食物,如水稻、 小麦、玉米、大麦、 燕麦、高粱等,水果 类,如甘蔗、甜瓜、 西瓜、香蕉、葡萄等, 坚果类,如瓜子、花 生、核桃、开心果等, 蔬菜类,如胡萝卜、 番薯、南瓜、土豆等。 一般说来,对碳水化 合物没有特定的饮食 要求。主要是应该从 碳水化合物中获得合 理比例的热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机体每日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应该占到全天总热量的55%~65%。膳食中如果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导致低血糖,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会低血糖昏迷。而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发胖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所以,每天应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为200~350克,并且还要注意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 ⑵人体器官构成的主要物质?D?D蛋白质:蛋白质只是每天的副食,不是每天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却是构成人体器官、激素和免疫物质的主要原料,如果长期供应不足可导致消瘦、贫血、免疫力下降等,所以蛋白质不能少。每人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一般为50克左右,只应占到每天总热量的15%左右。它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各种瘦肉、 鱼、鸡蛋、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等。 但是对并发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注意摄取优质蛋 白质,如鱼类、禽类、瘦猪肉、牛肉、牛奶等,特别是 牛奶及其制品,可以减轻肾脏代谢的负担,是糖尿病患 者的优良选择,而豆类等植物蛋白应少吃。 ⑶产热最高的营养素?D?D脂肪:脂肪也是机体重要 的热量来源之一,其产热的效能最高,1克脂肪可产生9 千卡能量,而1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为4 千卡。脂肪除了能保持体温,抵御寒冷,是重要的能源 储备,还是机体内器官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一 些维生素的吸收提供不可或缺的环境。但是脂肪摄入过 量除了会引起高血脂使人发胖,还会使人发胖,加重胰 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

饮食与健康教案

第一课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们知道食品质量安全包括三方面内容。 2.知道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购买到安全的食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教师提问: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可是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呢?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学生阅读课文,找寻答案。 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教师小结:(板书)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1.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2.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3.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学生讨论: 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什么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要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选购碳酸饮料时,要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罐体坚硬不易变形的产品。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果汁饮料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饮用,但不能长期喝或一次性大量饮用。 三、课后延伸: 1.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2.你知道《食品安全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吗? 第二课:小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识记食品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心时事,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完整版)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

教师课时备课 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学期教时总编号:课题人体的营养使用人 课时第 1课时(总 1 课时)课型复习课 考点扫描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对人体的作用。 2.运用科学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3.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5.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6.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7.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8.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食品安全。 重点难点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场所及最终消化产物的图形分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教法学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练习识记 教学 准备 试卷,课件,课本 板书设计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 2.无机物:水、无机盐、维生素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口腔、咽、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三、食物的最终消化产物: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四、营养物质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 五、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 探究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二、消化和吸收 三、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时 总结 典型例题 智能检测布置任务巡视、查看学生完成情 况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复习食物 中的六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和缺 乏时的症状和食物的来源,课件 展示 引导学生分析消化系统图和三类 物质的消化曲线,明确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存 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 康的饮食行为”是今年中国学生 营养日的主题。合理健康的饮食 习惯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营养 师提供了“膳食宝塔”中各类食 物的摄入量 师点拨 巡回指导 学生根据复习提纲,完成基 本知识的回忆。 联系实际分析、交流 讨论,构建知识体系并强化 记忆作用和缺乏症 读图分析、交流、讨论,提 高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分析现象、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 成知识体系,明确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 分析例题 解答 自主完成 矫对答案 教学反思

(完整版)人体七大营养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制造,但无法自身合成、制造必须有外界摄取的约有40余种,可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水。 1、蛋白质——赖以生存的基础营养素(约占人体的17%) 人体的细胞组织、内分泌素、酶等,都由蛋白质组成,是调节物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在调节水盐代谢和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起到运送营养素的作用,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和运转。根据蛋白质的营养效能把蛋白质分为三类:(1)完全蛋白质:指动物蛋白(酸性)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成分与人体蛋白质相似,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需要,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一般动物性食品中多含这种蛋白质。含完全蛋白质的食物有乳品、禽蛋、大豆等。(2)半完全蛋白质:能维持成人的健康,但缺少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某种氨基酸,如小麦和谷类的般蛋白(缺少赖氨酸)。(3)不完全蛋白质:指植物蛋白(碱性)缺少必需的氨基酸,如玉米胶蛋白、肉皮和蹄筋中的蛋白。 在众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中,营养价值最高的是豆类蛋白质(大豆蛋白)而且豆类食物不含胆固醇,这是动物性食物所不具备的的特点。大豆分离蛋白的特点,不含胆固醇.不含乳糖,几乎不含脂肪。 第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蛋白质不足,儿童发育受到影响;成人体质下降,易患疾病;病后不易恢复,甚至恶化,影响健康。第二.蛋白质对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催化代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蛋白质是热能的来源。第四,机体的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与补体完成,构成白细胞和抗体补体需要有充分的蛋白质。 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供给蛋白质40-60克即可保证体的需要。儿童、妊娠4个月以后的妇女、病人、伤员供给量按体重计应高于正常成人,婴儿应高于成人的3倍。 2、脂肪---贮存能量的重要营养素(约占人体的14%) 脂肪是由碳、氢、氧组成,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脂类的生理功用是:(1)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细胞、脑、心、肝、肾组织的组成材料。其中磷脂能促进体内胆固醇运转,对降低血内胆固醇有良好的作用。(2)脂肪是储存能量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又可增进食物的感官性状,引起食欲,产生饱腹感。(3)促进四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4)供给不饱和脂肪酸。如多吃脂肪会引起消化不良,抑制胃液的分泌。长期过量,可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等。 脂肪的作用是储存和供给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热能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机体细胞膜、神经组织、激素的构成均离不开它。脂肪还起保暖隔热;支持保护内脏、关节、各种组织;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作用。 它是由95%的甘油三脂和5%卵磷脂组成。液体的为油,固体的为脂。花生油每人每天的摄取量不超过25克为佳。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 三、教学难点:探究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四、教学准备:食物营养的相关资料。 五、课时准备:2 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报道中看到非洲有很多儿童,它们都长得怎么样?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呢?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二章解决的。 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都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各种食物主要由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板书课题: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二)、学习新知 1、资料分析 (1)思考问题: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注意营养就是多吃鸡、鱼和肉。②牛奶就能满足所有营养需求。 (2).资料分析:通过查找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查出自己常吃爱吃的1-2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填写在第21页的表中,并讨论: ①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 ②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学生阅读21页-22页的内容;想一想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每种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2)指名说说。(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3)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3、探究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学生阅读23、24页的实验。 (2)看教材第23页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3)引导学生,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 (4)讨论:这个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预习课本24—27页的内容。

最新健康与营养教案

合理营养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膳食宝塔中各种成分及所占的比例。知道不健康饮食的危害,让学生了解饮食卫生的一些知识,懂得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健康饮食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能力,并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师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和图片,视频,制作PPT课件。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重点:知道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自觉抵制不健康食品的诱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学习一下《合理营养与青少年

的身体建康》(板书)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看几张图片,看完图片后你们谈一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不管是过胖还是过瘦都是营养不良,都对健康不利,到底什么样的营养才是合理的呢?活动一:平衡膳食宝塔- ——一日三餐的饮食搭配(让学生了解合理的营养结构,以及各占得比重。)这展示:青少年膳食指南 教师:相当部分学生的早餐被忽略了,很多学生或在上学路上,或在学校里吃早饭,更有甚者不吃早饭,这些都是不良生活习惯,你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吗? 活动二:不吃早餐危害大。(学生分组写出不吃早餐的危害,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初中生正是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本身对营养需求就很大,缺了一顿早餐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少了一次补充营养的机会,久而久之会危害健康,这和崇尚健康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尤其是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饮食中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吃零食过多的现象是最严重的问题。 如早餐只吃一两块面包,甚至只喝一瓶饮料;午饭只吃一块三文治;平日常在快餐店进食,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忽视早餐,应付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