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_李三东

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_李三东
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_李三东

第3卷第2期

2004年4月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 No.2Apr. 2004

文章编号:1671-7147(2004)02-0115-06

收稿日期:2003-10-09; 修订日期:2003-11-06.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3085)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李三东(1979-),男,安徽无为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纪志成(1959-),男,浙江杭州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的研究.

基于Matlab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

李三东, 薛花, 纪志成

(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摘 要: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PMSM 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在Matlab/Simulink 中,建立独立的功能模块:P MSM 本体模块、矢量控制模块、电流滞环控制模块、速度控制模块等,同时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搭建P MSM 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速度环采用PI 控制,电流环采用滞环电流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也适用于验证其他控制算法的合理性,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建模;Matlab;矢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M 341

文献标识码:A

Modeling and Simu lation of PMS 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atlab

LI San -dong, XUE Hua, JI Zh-i che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03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athema tical model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a novel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MSM syste m in Matlab had been proposed.In Matlab/Simulink,the independent functional blocks and such as PMSM bloc k,vector controller block,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r block and speed controller,ect.,had been modeled.B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se blocks,the model

of PMSM could be easily established.In the double loop of control system,a PI controller was adopted in the speed loop and a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r was adopted in the current loop.The reasonability and validity had been test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novel method offers a ne w platform for designing and debug -ging actual motors.

Key words: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modeling and simulation;Matlab;vector c ontrol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新型电机控制理论和稀土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得以迅速推广应用.P MSM 以其体积小、性能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输出转矩大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1~3].随着PMSM 应

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对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考虑成本低廉、控制算法合理,又需

兼顾控制性能好、开发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P MSM 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成为电机控制算法设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6].

在Matlab 中进行PMSM 建模仿真方法的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如采用节点电流法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列写m 文件,建立PMSM 仿真模型[7~9].这实质上是一种整体分析方法,故在此模型基础上修改控制算法或添加、删除闭环就显得极不方便.为了克服这一不足,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MSM 建模方法,将控制单元模块化,在Matlab/Simulink 建立独立的功能模块:PMSM 本体模块、矢量控制模块、电流滞环控制模块、速度控制模块、转矩计算模块等,对这些功能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即可搭建出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仿真模型.这一方法简单快捷,在原有的建模基础上添加、删除闭环或改变控制策略都十分简便,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1 P MSM 的数学模型

以二相导通星形三相六状态为例,分析PMSM 的数学模型及转矩特性[2]

.为便于分析,假设:

1)相绕组完全对称,气隙磁场为方波,定子电流、转子磁场分布皆对称;

2)忽略齿槽、换相过程和电枢反应等的影响;3)电枢绕组在定子内表面均匀连续分布;

4)磁路不饱和,不计涡流和磁滞损耗.则三相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u

a u

b u

c =r 0

00r 00

r i a i b i c +L M M

M L M M

M

L p i a

i b i

c

+

e a e b e c

(1)

式中:u a 、u b 、u c 为定子相绕组电压(V );i a 、i b 、i c 为定子相绕组电流(A );e a 、e b 、e c 为定子相绕组电动势(V );L 为每相绕组的自感(H );M 为每两相绕组间的互感(H );p 为微分算子p =d /d t.

三相绕组为星形连接,且没有中线,则有 i a +i b +i c =0(2)

Mi b +Mi c =-Mi a

(3)将式(2)和式(3)代入式(

1),得到电压方程为

u a u b u c

=r 000r 00

r

i a i b i c +

L -M 000L -M 00

L -M

p

i a i b i c

+e a e b e c

(4)定子绕组产生的电磁转矩表达式为

T e =1X

(e a i a +e b i b +e c i c )

(5)

式中X 为电机机械角速度.运动方程为

T e -T L -B X =J

d X

d t

=J n p X (6)式中:T e 为电磁转矩;T L 为负载转矩;B 为阻尼系数;J 为电机的转动惯量;n p 为极对数.

2 基于Matlab 的P MSM 系统模型的建

在Matlab6.5的Simulink 环境下,利用SimPower -System Toolbox2.

3丰富的模块库,在分析PMSM 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P MSM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方法,系统设计框图见图1.

图1 PMSM 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组成框图Fig.1 Block diagram of PMSM system com posing

116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卷

P MSM 建模仿真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方案:转速环由PI 调节器构成,电流环由电流滞环调节器构成.根据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将图1中的控制系统分割为各个功能独立的子模块,图2即为P MSM 建模的整体控制框图.其中主要包括:PMSM 本体模块、矢量控制模块、坐标变换模块、电流滞环控制模块、速度控制模块、转矩计算模块和电压逆变模块.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就可在Matlab/

Simulink 中搭建出PMSM 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实现双闭环的控制算法.

2.1 PMS M 本体模块

在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中,PMSM 本体模块是最重要的部分,反映的是PMSM 电机的本质属性.该模块的作用是根据矢量控制模块输出的dq 两相相电压U d 、U q 求取PMSM 的相电流i d 、i q ,PMSM 本体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

图2 Matlab/Simulink 中PMSM 仿真建模整体控制框图

Fig.2 Block diagram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MSM in Matlab/

Simulink

图3 PMSM 本体模块结构框图

Fig.3 Block diagram of PMSM block architecture

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电压方程式(4)进行abc/dq 坐标变换,可得dq 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式 U d =ri q +p 7q +X7d U q =ri d +p 7d -X7

q

(7)

其中:

7q =L q i q ;

7d =L d i d +7af

式中:7d 、7q 为d 、q 相定子磁链;7af 为转子磁场对定子的交链;L d 、L q 为d 、q 相绕组电感.i d 子模块的底层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i d 、i q 子模块的功能是实

现式(7),i q 子模块的结构与i d 子模块相似.

图4 i d 子模块结构框图

Fig.4 Block diagram of id subsystem block architecture

2.2 矢量控制模块

PMSM 的特点是转子激磁磁场为正弦波,电枢绕组中感应的反电动势为正弦波,逆变器提供给电机的三相相电流也为正弦波[10],因此,可采用矢量控制方法,使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的PMSM 电机系统降阶、解耦,使之具有更优的动态品质.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定子交流

电流i a 、i b 、i c ,通过三相/两相变换,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交流电流i A 、i B ,再经转子磁场定向的旋转变换,等效成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i d 、i q .i d 相当于直流机的励磁电流,i q 相当于直流机的电枢电流.

矢量控制模块实现的就是PMSM 的矢量控制算法,将电流转换为电压,由两个子模块构成:abc/A B 模块和A B /dq 模块.abc/A B 子模块实现的是abc 三

117

第2期李三东等:基于Matlab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

相向A B 两相的变换,底层结构如图5所示,输入为abc 三相相电压U a 、U b 、U c (可由电压逆变模块给出的三相端电压信号计算得到),输出即为A B 坐标系下的两相参考相电压U A 和U B ,这一功能由abc/A B 电压变换式(8)实现

U A =

23[U a -1

2

(U b +U c )]U B =(U b +U c )

/3

(8)

图5 abc/A B 的结构框图

Fig.5 Block diagram o f abc/A B block architecture

A B /dq 子模块的作用是实现的是A B 两相静止坐标系向dq 两相旋转坐标系的变换,底层结构如图6所示,输入为位置信号H 和abc/A B 模块给出的A B 两相相电压U A 和U B ,输出为dq 坐标系下的两相相电压U d 和U q ,这一功能由A B /dq 电压变换式(9)实现

U q =U

A cos H +U

B sin H U d =-U A sin H +U B cos H

(9)

图6 A B /dq 的结构框图

Fig.6 Block diagram of A B /dq block architecture

2.3 坐标变换模块

坐标变换模块实现的是dq 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相电流i d 、i q 向abc 静止坐标系的三相相电流i a 、i b 、i c 的等效变换.与矢量控制模块类似,由两个子模块构成:dq /A B 模块和A B /abc 模块.dq /A B 模块实现的是dq 两相向A B 两相的变换,模块的底层结构如图7所示,功能由dq /A B 电流变换方程式(10)

实现

i A =i d cos H +i q sin H i B =i d sin H +i q cos H

(10)

图7 dq/A B 的结构框图

Fig.7 Block diagram of dq/A B block architecture

dq /A B 模块的作用是实现的是A B 两相向abc 三相的变换,模块的底层结构如图7所示,功能由A B /

abc 电流变换方程式(11)实现:

i a =i A

i b =-1

2(i A

-3i B )i c =-12

(i A +3i B )

(11)

图8 A B /abc 的结构框图

Fig.8 Block diagram o f A B /abc block architecture

2.4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实现的是PMSM 的滞环电流控制方法,输入为三相参考电流i *

a 、i *

b 、i *

c 和三相实际电流i a 、i b 、i c ,输出为逆变器控制信号,模块结构如图9所示.当实际电流低于参考电流且偏差大于滞环比较器的环宽时,对应相正向导通,负向关断;当实际电流超过参考电流且偏差大于滞环比较

器的环宽时,对应相正向关断,负向导通.选择适当的滞环环宽,即可使实际电流不断跟踪参考电流的波形,实现电流闭环控制.2.5 速度控制模块

速度控制模块的结构较为简单,如图10所示,单输入:参考转速和实际转速的差值;单输出:三相参考相电流的幅值I s .其中,K i 为PI 控制器中P(比例)的参数,K /T i 为PI 控制器中I(积分)的参数,Saturation 饱和限幅模块将输出的三相参考相电流的幅值限定在要求范围内.

118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卷

图9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Fig.9 Block diagram of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r

block

architecture

图10 速度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Fig.10 Block diagram of speed controller block architec -ture

2.6 转矩计算模块

PMSM 数学模型中的电磁转矩式(5)进行abc/dq 变换,可得电磁转矩

T e =3n p [(7a f i q +(L d -L q )i d i q )]/2

(12)

根据式(12)可建立如图11所示的转矩计算模块,模块输入为两相相电流i d 、i q ,通过加乘模块即可求得电磁转矩信号T e ,图11中的F a f 指代7a f .同时根据式(6),由电磁转矩、负载转矩以及摩擦转矩,通过加乘、积分环节,即可得到转速信号,求得的转速信号经过积分就可得到电机位置信号,可用于矢量控制模块、坐标变换模块中相电压或相电流的计算,以及电压逆变模块中电机运行状态的确定

.

图11 转矩计算模块结构框图

Fig.11 Block diagram of torque calculator block architec -ture

2.7 电压逆变模块

电压逆变模块实现的是逆变器功能,输入为位

置信号和电流滞环控制模块给出的逆变控制信号,输出为三相端电压.该模块可采用Matlab6.5中Sim -PowerSystem Toolbox2.3提供的通用逆变模块搭建,只需3对IGB T 功率开关器件,反向并联续流二极管,根据电流滞环控制模块给出的控制信号,控制6个开关器件顺序导通和关断,从而产生三相端电压输出.

3 仿真结果

作者基于Matlab/Simulink 建立了PMSM 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PMSM 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PMSM 电机参数设置为:电机功

率P =1.2kW,直流电压U =220V,定子相绕组电阻R =4.28,定子d 相绕组电感L d =0.026H ,q 相绕组电感L q =0.065H,转动惯量J =0.0018kg #m 2,额定转速n e =1800r/min ,极对数n p =2.

为了验证所设计的PMSM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静、动态性能,系统空载启动,待进入稳态后,在t=0.4s 时突加负载T L =1Nm,可得到系统转速、转矩、a 相电流和a 相反电动势仿真曲线如图12~图15所示.

由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在n e =1800r/min 的参考转速下,系统响应快速且平稳,相电流和反电动势波形较为理想;启动阶段系统保持转矩恒定,因而没有造成较大的转矩和相电流冲击,参考电流的限幅作用十分有效;空载稳速运行时,忽略系统的摩擦转矩,因而此时的电磁转矩均值为零;在t =0.4s 时突加负载,转速发生突降,但又能迅速恢复到平衡状态,稳态运行时无静差.仿真波形图13中,突加负载后,电磁转矩略有增大,这主要是由电流换向和电流滞环控制器的频繁切换造成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这种新型PMSM 仿真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4 结 论

在分析PMSM 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MSM 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Matlab/Simulink 环境下PMSM 模型的设计,采用矢量控制与经典的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对该

建模方法进行了测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波形符合理论分析,系统能平稳运行,具有较好的静、动态特性.采用该P MSM 仿真模型,可以便捷地实现、验证控制算法,只需对部分功能模块进行替换或修改,就可实现控制策略的改换或改

119

第2期李三东等:基于Matlab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

图12转速响应曲线F ig.12Speed response

waveform

图13转矩响应曲线Fig.13Torque response

waveform

图14a相电流波形

Fig.14C urrent waveform of a

phase

图15a相反电动势波形

Fig.15Em f waveform of a phase

进,不仅可以节省控制方案的设计周期,快速验证

所设计的控制算法,更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的

优越性,通过修改系统参变量或人为加入不同扰动

因素来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电机系统的动、静态性

能,或者模拟相同的实验条件,比较不同控制策略

的优劣,为分析和设计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提供

了有效地手段和工具,也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

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MILLER T J E.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Reluctance Motor Drives[M].Oxford New York:Clarend on Press,1989.

[2]PILLAY P KRIS HNAN R.Modeling,si 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ermanen-t magnet motor drives,Part?:The permanen-t magnet syn-

chronous motor drive[J].IEEE Tra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89,25(2):265-273.

[3]PILLAY P KRISHNAN R,Modeling,simulation,and analysis of permanen-t magnet motor drives,Partò:The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J].IEEE Trans on Industry A pplications,1989,25(2):274-279.

[4]PRAGASAN PILLAY KRIS HNAN R.Modeling of permanent magnet motor drives[J].IEEE Trans on Industry Electronics,1988,35

(4):537-541.

[5]IRFAN GUNE Y,YUKSE T OGUZ,FUS UN SERTELLER.Dynamic behavior mode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fed by PWM

inverter and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stator phase current,flux and torque control of PMS M[J].IEEE Proceeding from Electric Ma-chines and Drives Conference,2001,12-17:479-485.

(下转第126页)

要的贡献,但以此必要条件作为蕴涵成立的充分条件来使用却是不适当.

与Lewis提出的严格蕴涵概念相比,上述关于实质蕴涵意义及其问题的解释是直观和明确的,并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Lewis试图通过增加模态词必然与可能来改进实质蕴涵关于蕴涵意义的解释,但文中的分析却表明他的严格蕴涵概念与亚里士多德基于命题间内容联系的推断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蕴涵概念.根据这一概念,亚里士多德基于命题间内容联系的推断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而另一方面,那些困扰实质蕴涵概念的蕴涵怪论在这里却不会出现.鉴于蕴涵是逻辑学里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因此,该工作对逻辑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ADS HAW M.An in tr oduction to so f t ware a gents[A].I n:Bradshaw M ed,Softwa re Agents[C],Menlo Park,CA:AAAI Press,

1997.

[2]SING H M P.Multiagen t System:a Theoretical Fr a mework for Intention[M].Know-H ow,and Communication.Be rlin:Springer-Ver-

la g,1994.

[3]WOOLDRIDGE M J,JENNING S N R.Intelligent Agents:Theory and practice[J].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1995,10(2):

115-152.

[4]刘大有,杨鲲,陈建中.Agent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2000,11(3):315-321.

[5]郑文辉,梁庆寅,吴志雄,等.逻辑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6]陆汝钤.人工智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阿#谢#阿赫曼诺夫.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M].马兵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8]格雷林.哲学逻辑引论[M].牟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戴陵江,邢宝妹)

(上接第120页)

[6]BOLOPION A J OUVE D PAC AUT R.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machines a si mulation comparative survey[J].IEEE

Proceeding from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1990,(11-16):374-383.

[7]HOANG LE-HUY,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lectrical drives using Matlab si mulink and power sys tem blockset[J].IEEE Proceeding

from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2001,3(2):1603-1611.

[8]LUK P C K LEE C K KWOK N M.Development of a low cost software package for the design of a brushless DC motor controller[J].

Proceeding from Electrotechnical Conference,1994,(12-14):1306-1309.

[9]LUK P C K LEE C K KWOK N M.Efficient modelli ng for a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J].Proceeding from Industrial Electronics,

C 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1994,1(5-9):188-191.

[10]JE ON Y S MOK H S C HOE ET AL G H.A new si mulation model of PMS M motor wi th real back E MF waveform[J].Proceeding from

C om puters in Power Electronics,2000,(16-18):217-220.

(责任编辑:邢宝妹)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 . . .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 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 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 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得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得种类繁多,按照定子绕组感应电动势得波形得不同,可以分为正 弦波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梯形波永磁同步电机(BLDC)【261.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 定子由三相绕组以及铁芯构成,电枢绕组常以Y型连接,采用短距分布绕组;气隙场 设计为正弦波,以产生正弦波反电动势;转子采用永磁体代替电励磁,根据永磁体在 转子上得安装位置不同,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又分为三类:凸装式、嵌入式与内埋式。 本文中采用得电机为凸装式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如图2一l所示,定子绕组一 般制成多相,转子由永久磁钢按一定对数组成,本系统得电机转子磁极对数为两对, 则电机转速为n=60f/p,f为电流频率,P为极对数。

图2一l凸装式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图 目前,三相同步电机现在主要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就是她控式(又称为频率开环 控制);另一种就是自控式(又称为频率闭环控制)[27】。她控式方式主要就是通过独立控 N#l-部电源频率得方式来调节转子得转速不需要知道转子得位置信息,经常采用恒压 频比得开环控制方案。自控式永磁同步电机也就是通过改变外部电源得频率来调节转子 得转速,与她控式不同,外部电源频率得改变就是与转子得位置信息就是有关联得,转子

转速越高,定子通电频率就越高,转子得转速就是通过改变定子绕组外加电压(或电流) 频率得大小来调节得。由于自控式同步电机不存在她控式同步电机得失步与振荡问 题,并且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做转子也不存在电刷与换向器,降低了转子得体积与质 量,提高了系统得响应速度与调速范围,且具有直流电动机得性能,所以本文采用了 自控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当把三相对称电源加到三相对称绕组上后,自然会产生同 步速得旋转得定子磁场,同步电机转子得转速就是与外部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得同步,且 与负载大小没关系. 2。1.2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得工作原理 本系统采用得就是自控式交直交电压型电机控制方式,由整流桥、三相逆变电路、 控制电路、三相交流永磁电机与位置传感器构成,其结构原理图如图2-2所示.在 图2-2中,50HZ得市电经整流后,由三相逆变器给电机得三相绕组供电,三相对称 电流合成得旋转磁场与转子永久磁钢所产生得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拖动转子同步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随着电动机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已获得广泛的应用。我国制作永磁电机永磁材料的稀土资源丰富,稀土资占全世界的80%以上,发展永磁电机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1.1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应用的坐标系 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具有高阶次,多变量耦合,非线性等特征,难以直接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与直流电机单变量,自然解耦和线性的数学模型相比较,交流电机显得异常复杂。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转换,将交流电机的控制变换为类似直流电机的控制将大大简化交流电机控制的复杂程度。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交流电机当成直流电机来控制,即模拟直流电机的控制特点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为简化感应电机模型,可将电机三相绕组电流产生的磁动势按平面矢量的叠加原理进行合成和分解,使得能够用两相正交绕组来等效实际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由于两相绕组的正交性,变量之间的耦合大大减小。 1.1.1系统中的坐标系 1)三相定子坐标系(U-V-W坐标系) 其中三相交流电机绕组轴线分别为U、V、W,彼此之间互差120度空间电角度,构成了一个U-V-W三相坐标系。空间任意一矢量在三个坐标上的投

影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的分量。 2)两相定子坐标系(α-β坐标系) 两相对称绕组通以两相对称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场。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矢量,数学描述时习惯采用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义一个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α-β坐标系。它的轴α和三相定子坐标系的A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度空间电角度。由于α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所以α-β坐标系也是静止坐标系。 3)转子坐标系(d-q坐标系) 转子坐标系d轴位于转子磁链轴线上,q轴逆时针超前d轴90度空间电角度,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对于同步电动机,d轴是转子磁极的轴线。 矢量控制中用到的变换有:将三相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Clarke 变换)和将两相静止直角坐标系向两相旋转直角坐标系的变换(Park变换)。 1.1.2 由三项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坐标系(Clarke变换) 三相同步电动机的集中绕组U、V、W的轴线在与转子垂直的平面分布如上图所示,轴线依次相差120°,可将每相绕组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势分别记为:Fu、Fv、Fw。由于Fu、Fv、Fw不会在轴向上产生分量,所以可以把气隙的磁场简化为一个二维的平面场。简单起见,可以U为α轴,由α起逆时针旋转90°作β轴,建立起二维坐标系,用此两相坐标系(α-β)产生的磁动势来等效三相静止坐标系(U-V-W)产生的磁动势。如图1.1所示。

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原理3D

永磁同步电动机 这些年永磁同步电动机得到较快发展,其特点是功率因数高、效率高,在许多场合开始逐步取代最常用的交流异步电机,其中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优越,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电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与工作原理与交流异步电动机一样,多为4极形式,三相绕组按3相4极布置,通电产生4极旋转磁场。下图是有线圈绕组的定子.如下示意图1。 图1定子铁芯与绕组 如下图2是电机机座与定子。 图2机座与定子

永磁同步电动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不同是转子结构,转子上安装有永磁体磁极,图3左就是一个安装有永磁体磁极的转子,永磁体磁极安装在转子铁芯圆周表面上,称为凸装式永磁转子。磁极的极性与磁通走向图3右,这是一个4极转子。 图3凸装式永磁转子 根据磁阻最小原理,也就是磁通总是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利用磁引力拉动转子旋转,于是永磁转子就会跟随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同步旋转。 图4左是另一种安装有永磁体磁极的转子,永磁体磁极嵌装在转子铁芯表面,称为嵌入式永磁转子。磁极的极性与磁通走向见图右,这也是一个4极转子。 图4嵌入式永磁转子铁芯1

图5右是一种嵌入式永磁转子,永磁体嵌装在转子铁芯内部,为防止永磁体磁通短路,在转子铁芯开有空槽或在槽内填充隔磁材料。磁极的极性与磁通走向见下右图,这也是一个4极转子。 图5嵌入式永磁转子铁芯2 下图6为装上转轴的嵌入式永磁转子 图6嵌入式永磁转 转子铁芯两侧装上风扇然后与定子机座组装成整机,见下图7。

图7永磁同步电动机剖面图 这种永磁同步电动机不能直接通三相交流的起动,因转子惯量大,磁场旋转太快,静止的转子根本无法跟随磁场旋转。这种永磁同步电动机多用在变频调速场合,启动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从0开始上升到工作频率,电机则跟随变频器输出频率同步旋转,是一种很好的变频调速电动机。 通过在永磁转子上加装笼型绕组,接通电源旋转磁场一建立,就会在笼型绕组感生电流,转子就会像交流异步电动机一样起动旋转。这就是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是近些年开始普及的节能电机。如下图8为永磁转子铁芯 图8笼型绕组永磁转子铁芯 笼型转子有焊接式与铸铝式:在转子每个槽内插入铜条,铜条与转子铁芯两侧的铜端环焊接形成笼型转子;与普通交流异步电动机一样采用铸铝式转子,将熔化的铝液直接注入转子槽内,并同时铸出端环与风扇叶片,是较廉价的做法,下图9是一个铸铝式笼型转子。

(完整word版)开题报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1.课题背景及意义 1.1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稀土永磁材料与电动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交流伺服系统将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可以构成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场合,己经由交流电力传动取代液压和直流传动[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价格低廉的钕铁硼(REFEB)永磁材料的出现,使永磁同步电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界各国(以德国和日本为首)掀起了一股研制和生产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伺服控制器的热潮,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小功率应用场合,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并日趋完善[3]。以往同步电机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己被当今的永磁同步电机大大扩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磁同步电机已在从小到大,从一般控制驱动到高精度的伺服驱动,从人们日常生活到各种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作为最主要的驱动电机出现,而且前景会越来越明显。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范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获得广泛的应用[4][5]。 尽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 - 1 -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完美格式整理版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 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 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 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 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现资料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 实现

电机的控制 本文设计的电机效率特性如图 转矩(Nm) 转速(rpm) 异步电机效率特性 PMSM 电机效率特性 本文设计的电动汽车电机采用SVPWM 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技术,它是以“磁链跟踪控制”为目标,能明显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份及电机的谐波损耗,能有效降低脉动转矩,适用于各种交流电动机调速,有替代传统SPWM 的趋势[2]。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0=d i 和SVPWM 控制技术设计PMSM 双闭环PI 调速控制。其中,内环为电流环[3],外环为速度环,根据经典的PID 控制设计理论,将内环按典型Ⅰ系统,外环按典型Ⅱ系统设计PI 控制器参数[4]。 1. PMSM 控制系统总模型 首先给出PMSM 的交流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框图。忽略粘性阻尼系数的影响, PMSM 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J T L u L u i i P J P L R P P L R i i L q d m q d f n f n m n m n m q d ///002/30//ωψψωωω& && (1) 将0=d i 带入上式,有 ???? ??????-+??????????? ??? ??--=????? ?????J T L u L u i J P P L R P i i L q d m q f n f n m n m q d ///02/3/0ωψψωω& && (2) 转 矩 (N m )转速 (n /(m i n )) 效率 转速 (rpm) 转矩 (N m )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 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 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 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 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

研究生设计性实验论文 题目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 专业机械工程课程名称、代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年级 2 013级姓名 学号 2131170103 时间 2014 年 1 月 任课教师成绩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1.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的流程图 2. 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 电机控制中的坐标系有两种,一种是静止坐标系,一种是旋转坐标系。 (1)三相定子坐标系(A, B, C坐标系) 如图2-3所示,三相交流电机绕组轴线分别为A,B,C,彼此之间互差120度空间电角度,构成了一个A-B-C三相坐标系。空间任意一矢量V在三个坐标上的投影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的分量。 (2)两相定子坐标系(α一β坐标系) 两相对称绕组通以两相对称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场。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矢量,数学描述时习惯采用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义一个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α一β坐标系,它的α轴和三相定子坐标系的A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度空间电角度。由于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所以α一β坐标系也是静止坐标系。 (3)转子坐标系(d-q坐标系) 转子坐标系d轴位于转子磁链轴线上,q轴逆时针超前d轴90度空间电角度,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对于同步电动机,d轴是转子磁极的轴线。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图如图2-3所示。 图中A、B、C为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选定α轴方向与电机定子A相绕组轴线一致,α-β为定子两相静止坐标系,转子坐标系d-q与转子同步旋转;θ为转子磁极d轴相对定子A相绕组或a轴的转子空间位置角;δ为定、转子磁链矢量

s ψ 、f ψ间夹角,即电机功角[8 ,9]。 图1静止两相坐标系到旋转两相坐标系变换 图2 坐标变换矢量图 从三相定子坐标系(A,B,C坐标系)变换到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的关系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b a ? ? ? ? ? β α 2 3 2 1 2 3 2 1 1 3 2 (2-1) 从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变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的关系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β α ? ? θ θ θ θ ? ? cos sin sin cos q d(2-2)从两相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变换到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的关系式为:

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题目1: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建模 2.电流控制器设计 3.电流环动态跟随性能仿真实验 4.转速控制器设计 5.转速环抗负载扰动性能仿真实验 6.给出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及结论 三.预习内容 注:以下所有找不到的器件均可以通过搜索框搜索 Simulink的启动在MATLAB中键入>>Simulink,进入Simulink library,2014版本的可直接点击MATLAB界面上的Simulink library,在Simulink界面上选择File->New->Model。如图1所示: 图1 Simulink界面 在Simulink一级标题下点击source将step(阶跃函数)拖入空白文件作为

转速给定,也可用两个ramp函数相减,使转速缓慢达到预定转速,如图2: 图2 转速给定 在Simulink一级标题下点击Ports & Subsystems 选择Subsystem放入空白文件并双击,删除In1和Out1的连线,如图3: 图3 子函数模块 选择Simulink>Continuous下的integrator、Simulink>discontinuous下的Saturation、Simulink>math operation下的gain和Add,连好线后保存并返回,作为PI调节器,其中saturation可设置上下限为100和-100,如图4:

图4 PI子函数模块设置 此PI调节器输出结果作为Iq的电流给定,同样方法得到一个PI调节器,输出结果作为电压给定,并设置saturation上下限为380和-380,Simulink下math operation选择sum双击并修改第二个“+”为“-”,如图5: 图5 转速和电流反馈PI调节 选择Simulink>Ports & Subsystems下的Subsystem 拖入并双击进入子系统,并添加2个In1和1个Out1如图6: 图6 接口模块 Simulink>math operation 下选择 Trigonometric Function、Product、Subtract、Add加入文件,设置好后保存并退出,作为逆Park变换,如图7:

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1、永磁同步电机介绍 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Motor, PMSM),转子采用永磁材料,定子为短距分布式绕组,采用三相正弦波交流电驱动,且定子感应电动势波形呈正弦波"定子绕组通过控制功率管(如IGBT)的不同开关组合,产生旋转磁场跟踪永磁转子的位置,自动地维持与转子的磁场有900的空间夹角,以产生最大的电机转矩"旋转磁场的转速则严格地由永磁转子的转速所决定,PMSM具有直流电动机的特性,有稳定的起动转矩,可以自行起动,并可类似直流电动机对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多用于伺服系统和高性能的调速系统。 永磁同步电动机按转子形状可以分为两类: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和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它们的区别在于转子磁极所在的位置,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是突起在轴上的,其直轴和交轴电感参数不相等"而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极是内置在轴内的,直轴和交轴电感参数相等"凸极式转子具有明显的磁极,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是不均匀的,因此其磁路与转子的位置有关。 2、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 目前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主要有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field orientation control,FOC)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direct torque control,DTC)。在这里我们使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来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在转子旋转坐标系中针对激磁电流id和转矩电流iq分别进行控制,并且采用的是经典的PI线性调节器,系统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特性,可以按照经典的线性控制理论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逆变器控制采用了较成熟的SPWM、SVPWM等技术。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较成熟,动态、稳态性能较佳,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该方法摒弃了矢量控制中转子磁场定向的思想,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分别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直接进行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方法是:计算得到磁链和转矩的实际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通过滞环比较以及当前定子磁链的空间位置确定控制信号,在离线计算的开关表中选取合适的空间电压矢量,再通过离散的bang-bang 控制方式调制产生PWM 信号,以控制逆变器产生合适的电压和电流驱动电机转动。直接转矩控制摒弃了复杂的空间矢量坐标运算,电机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简化,控制结构也简单,对电机参数变化不敏感,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有利也有弊,直接转矩控制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不固定;转矩、电流脉动大;采样频率也非常高。 下图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图。 FOC控制技术的原理:原理图中涉及到双反馈,第一层反馈为转速反馈:设定电机转速初始值作为给定值,然后与反馈的实际值(位置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移微分得到)进行比较,得到的差值输入PI控制器进行控制,得到交轴电流iq。同时三相绕组输出的电流iA,iB,iC经过clarke变换和park变化得到iq和id的实际值,分别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将比较后的值再进行park转换,得到的结果经过SVPWM技术调制之后输入到逆变器,继而可以驱动三相电机。

基于MTPA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分解

基于MTPA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1 引言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自身结构的优点,再加上近年来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凸极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好的动态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的矢量控制。交流电机的矢量控制由德国学者blaschke在1971年提出,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交流电动机转矩的高性能控制问题。该控制方法首先应用在感应电机上,但很快被移植到同步电机。事实上,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上更容易实现矢量控制。因为该类电机在矢量控制过程中不存在感应电机中的转差频率电流而且控制受参数(主要是转子参数)的影响也小。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定子电流在转子旋转坐标系(dq0坐标系)中的两个分量的控制。因为电机电磁转矩的大小取决于上述的两个定子电流分量。对于给定的输出转矩,可以有多个不同的d、q轴电流的控制组合。不同的组合将影响系统的效率、功率因数、电机端电压以及转矩输出能力,由此形成了各种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流控制方法。[2]针对凸极式永磁同步

电动机的特点,本文采用最优转矩控制(mtpa),并用一种更符合实际应用的方法进行实现,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图1 电流id、iq和转矩te关系曲线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首先,需要建立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转子旋转dq0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不仅可用于分析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还可以用于分析电机的暂态性能。 为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dq0轴系数学模型,首先假设: (1)忽略电动机铁芯的饱和; (2)不计电动机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 (3)转子上没有阻尼绕组; (4)电动机的反电动势是正弦的。 这样,就得到永磁同步电动机dq0轴系下数学模型的电压、磁链和电磁转矩方程,分别如下所示: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仿真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状况 永磁同步电机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其运行原理与普通电激磁同步电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替代激磁绕组,使电机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永磁同步电机开始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20 世纪80 年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剩磁高、矫顽力大而价格低廉的第三代新型永磁材料钕铁硼(NdFeB)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一个稀土材料的大国,稀土储量和稀土金属的提炼都居世界首位。随着稀土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材料的磁能积已经做的很高,价格也早就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加上矢量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越来越显出效率高、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脉动转矩小等高性能的优势。使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的科研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永磁材料在电机上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电机结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正向大功率(超高速、大转矩)微型化、智能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交流调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1][2]。 由于受到功率开关元件、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永磁同步电机最初都采用矩形波波形,在原理和控制方式上基本上与直流电机类似,但这种电机的转矩存在较大的波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带有位置传感器、逆变器驱动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这就使得永磁同步电机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1.1.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随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MRAS等方法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和结构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矩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动过程中,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质的转矩,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简要原理

关于1.5KW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初步方案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自身的结构特点,要实现对转速及位置的伺服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算法结合SVPWM技术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电压频率即可实现调速,为防止失步,采用自控方式,利用转子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频率,同时转子位置检测信号作为同步电机的启动以及实现位置伺服功能的组成部分。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 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在磁场定向坐标上,将电流矢量分量分解成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id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iq分量,并使两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当给定Id=0,这时根据电机的转矩公式可以得到转矩与主磁通和iq乘积成正比。由于给定Id=0,那么主磁通就基本恒定,这样只要调节电流转矩分量iq就可以像控制直流电动机一样控制永磁同步电机。 根据这一思想,初步设想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主控制板部分,电源及驱动板部分,输入输出部分。 其中主控制板部分即DSP板,根据控制指令和位置速度传感器以及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运算,并输出用于控制逆变器部分的控制信号。 电源和驱动板部分主要负责给各个部分供电,并提供给逆变器部分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与主回路的高压部分隔离开。 输入输出部分用来输入控制量,显示实时信息等。

原理框图如下: 基本控制过程:速度给定信号与检测到的转子信号相比较,经过速度控制器的调节,产生定子电流转矩分量Isq_ref,用这个电流量作为电流控制器的给定信号。励磁分量Isd_ref由外部给定,当励磁分量为零时,从电机端口看,永磁同步电机相当于一台他励直流电机,磁通基本恒定,简化了控制问题。另一端通过电流采样得到三相定子电流,经过Clarke变换将其变为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流,再通过park 变换将其变为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电流Isq,Isd,分别与两个调节器的参考值比较,经过控制器调节后变为电压信号Vsd_ref和Vsq_ref,再经过park逆变换,得到Vsa_ref和Vsb_ref作为SVPWM的控制信

永磁同步电机基础知识

(一) P M S M 的数学模型 交流电机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绕组分布在定子上,永磁体安装在转子上。在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定子与转子始终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永磁体与绕组,绕组与绕组之间相互影响,电磁关系十分复杂,再加上磁路饱和等非线性因素,要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精确的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为了简化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我们通常做如下假设: 1) 忽略电机的磁路饱和,认为磁路是线性的; 2) 不考虑涡流和磁滞损耗; 3) 当定子绕组加上三相对称正弦电流时,气隙中只产生正弦分布的磁势,忽略气隙中的高次谐波; 4) 驱动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为理想元件; 5) 忽略齿槽、换向过程和电枢反应等影响。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由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机械运动方程组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如下: (l)电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的电压方程如下式所示: 其中,Rs 为定子电阻;ud 、uq 分别为d 、q 轴上的两相电压;id 、iq 分别为d 、q 轴上对应的两相电流;Ld 、Lq 分别为直轴电感和交轴电感;ωc 为电角速度;ψd 、ψq 分别为直轴磁链和交轴磁链。 若要获得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则需做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如下式所示。 (2)d/q 轴磁链方程: 其中,ψf 为永磁体产生的磁链,为常数,0f r e ωψ=,而c r p ωω=是机械角速度,p 为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ωc 为电角速度,e0为空载反电动势,其值为每项 倍。 (3)转矩方程: 把它带入上式可得: 对于上式,前一项是定子电流和永磁体产生的转矩,称为永磁转矩;后一项是转 子突极效应引起的转矩,称为磁阻转矩,若Ld=Lq ,则不存在磁阻转矩,此时,转矩方程为: 这里,t k 为转矩常数,32 t f k p ψ=。 (4)机械运动方程: 其中,m ω是电机转速,L T 是负载转矩,J 是总转动惯量(包括电机惯量和负载惯量),B 是摩擦系数。 (二) 直线电机原理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是旋转电机在结构上的一种演变,相当于把旋转电机的定子和动子沿轴向剖开,然后将电机展开成直线,由定子演变而来的一侧称为初级,转子演变而来的一侧称为次级。由此得到了直线电机的定子和动子,图1为其转变过程。

基于某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随着电动机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已获得广泛的应用。我国制作永磁电机永磁材料的稀土资源丰富,稀土资占全世界的80%以上,发展永磁电机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1.1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应用的坐标系 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具有高阶次,多变量耦合,非线性等特征,难以直接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与直流电机单变量,自然解耦和线性的数学模型相比较,交流电机显得异常复杂。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转换,将交流电机的控制变换为类似直流电机的控制将大大简化交流电机控制的复杂程度。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交流电机当成直流电机来控制,即模拟直流电机的控制特点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为简化感应电机模型,可将电机三相绕组电流产生的磁动势按平面矢量的叠加原理进行合成和分解,使得能够用两相正交绕组来等效实际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由于两相绕组的正交性,变量之间的耦合大大减小。 1.1.1系统中的坐标系 1)三相定子坐标系(U-V-W坐标系) 其中三相交流电机绕组轴线分别为U、V、W,彼此之间互差120度空间

电角度,构成了一个U-V-W三相坐标系。空间任意一矢量在三个坐标上的投影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的分量。 2)两相定子坐标系(α-β坐标系) 两相对称绕组通以两相对称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场。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矢量,数学描述时习惯采用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义一个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α-β坐标系。它的轴α和三相定子坐标系的A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度空间电角度。由于α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所以α-β坐标系也是静止坐标系。 3)转子坐标系(d-q坐标系) 转子坐标系d轴位于转子磁链轴线上,q轴逆时针超前d轴90度空间电角度,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对于同步电动机,d轴是转子磁极的轴线。 矢量控制中用到的变换有:将三相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Clarke 变换)和将两相静止直角坐标系向两相旋转直角坐标系的变换(Park变换)。 1.1.2 由三项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坐标系(Clarke变换) 三相同步电动机的集中绕组U、V、W的轴线在与转子垂直的平面分布如上图所示,轴线依次相差120°,可将每相绕组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势分别记为:Fu、Fv、Fw。由于Fu、Fv、Fw不会在轴向上产生分量,所以可以把气隙的磁场简化为一个二维的平面场。简单起见,可以U为α轴,由α起逆时针旋转90°作β轴,建立起二维坐标系,用此两相坐标系(α-β)产生的磁动势来等效三相静止坐标系(U-V-W)产生的磁动势。如图1.1所示。

同步电机转子结构

高强度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 —北京明正维元电机技术有限公司专利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它由中心轴,铁芯和附着在其外圆表面上的至少1对圆弧面形的磁钢构成圆辊状结构,各相邻两磁钢侧面之间留有气隙,各磁钢通过相应的锁紧件与铁芯构成锁紧联结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强度差、磁钢易被甩出,易出现事故的问题,用于制作各型永磁同步电机。 交流永磁同步调速电梯电机之特性 石正铎路子明 我国电梯性能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变频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异步变频电动机存在低频低压低速时的转矩不够平稳进而影响低速段运行不理想的缺点。用永磁同步调速电机替代交流异步电机,用同步变频替代异步变频可以解决低速段的缺点和启动及运行中的抖动问题,使电梯运行更平稳、更舒适,同时减小电机的体积,降低噪音。采用有齿轮电梯曳引机,当电梯制动器失灵、轿厢产生自由落体时,可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流制动功能保证轿厢低速溜车,为电梯安全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一、永磁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的主要区别及特点 由于异步电机是靠电机定子电流为电机转子励磁的,而永磁电机转子是用永磁体直接产生磁场不需要电励磁。因此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形状和尺寸灵活多样等特点。 二、交流永磁同步调速电梯电机的主要优点 1、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由于永磁电机转子不需要励磁,省去了线圈或鼠笼,简化了结构,实现了无刷,减少了故障,维修方便简单,维修复杂系数大大降低。 2、低温升、小体积永磁同步电机与感应电机相比,因为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而具备: (1)、功率因数高近于1。 (2)、反电势正弦波降低了高次谐波的幅值,有效的解决了对电源的干扰。 (3)、减小了电机的铜损和铁损。 同步电机发温升小(约38K),电机外形小,体积与异步电机相比,降低一至两个机座号。 3、高效率超节能,因为功率因数高(可近似为1),又省去电励磁,减少了定子电流和定子转子电阻的损耗,效率高(94~96%),满载起动电流比异步减少一半,所以节能效果明显,用于电梯时,同步电机可节能40%以上(用户实际使用后测试结果),轻载电流小,只相当于异步电机的10%,如11KW异步电机轻载时异步电机电流10A,而同步电机轻载电流只有0.7A。 4、调速范围宽,可达1:1000甚至于更高(异步电机只有1:100),调速精度极高,可大大提高电梯的品质。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硕士学位论文 二0一五 年 六 月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控制工程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Design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摘要 本文在开始先介绍了研究电动汽车的背景及其意义,并介绍了电动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电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驱动性,安全性及舒适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动汽车比其他燃料汽车存在的优越性。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本文中从其驱动方式把电动机分为四大类,直流有刷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本章从工作原理与性能方面分析了,这四种电动机各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中得出永磁同步电动机是电动汽车比较理想的选择。本文刚开始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恒压频比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并从三者之间比较得出,PMSM采用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方式有着比其他两者更好的稳定性。 随后从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结构及其特点,分析了其优越性,并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空间矢量坐标关系推导出PMSM的在各坐标系下DTC的原理。本章分析了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的估算和滞环控制,通过其原理研究了开关表控制的方式,并对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DTC的Matlab/Simulink仿真,最终得出了DTC 较其它控制方式的稳定性。 其次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DTC存在的诸多缺点,并提出基于SVM技术的SVPWM的控制方式,即空间矢量调制DTC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得出SVPWM比PMSM DTC有着更好的稳定性。 TI公司推出的TMS320F2812 DSP芯片的控制系统设计,从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设计,两个方面研究了该芯片。DSP硬件方面包含了智能模块的自保护特性,并设计了检测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CAN通信等模块,软件系统方面分析了,其初始化流程图,接收流程图等。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DSP;SVPW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