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年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

2006-2013年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
2006-2013年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

2006-2013年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

2006

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RNA干扰

1998年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在《自然》上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将双链RNA导入线虫基因中,并发现双链RNA较单链RNA能更高效地特异性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他们称这种现象为RNA干扰。他们的这一发现也促使后来的科学家认识到,生物体的基因转化最终产物不仅仅是蛋白质,还包括相当一部分RNA。

“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的重大发现,为人类对生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有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好像宇宙学中的暗能量,是生物研究的一个全新世界。“RNA干扰”现象是在线虫实验中观察到的,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将外源的双链RNA加入到线虫的基因中,发现它能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相应的蛋白质,首次证明此过程属转录后的“基因沉默”,并证明了小RNA分子是某些基因抑制现象的“幕后使者”。

2007

奥利弗·史密斯、马里奥·卡佩奇和马丁·埃文斯。“基因靶向”技术“基因靶向”技术,也通常被称作基因敲除。“基因靶向”技术利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在“基因靶向”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使实验鼠体内的一些“不活跃”基因失去作用,从而发现这些基因的实际功能。科学家希望借此发现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原因,并最终找到治疗途径。目前,“基因靶向”已被应用于对囊肿性纤维化、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的研究。在公报中,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指出,“基因靶向”的应用为人类的胚胎发育以及人类对抗衰老和疾病带来了希望。

三位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在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老鼠有着和人类非常类似的基因,从生理学角度看,通过对小鼠体内不同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解,可以进而指导对人类的基因研究。从医学角度看,通过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人类可以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

2009

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方面称,这三人“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全部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是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能引发衰老和癌症。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他们发现的端粒酶,在一些失控的恶性细胞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

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

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诺贝尔奖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2010

罗伯特·爱德华兹体外受精

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试管婴儿工作有3个环节:①收集卵子。②精子处理使之获能。③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俗称人工授胎或借腹怀胎,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试管婴儿就是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2012

约翰·戈登(英)和山中伸弥(日)

1962年,约翰·戈登发现细胞的特化是可逆转的。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该成熟细胞的DNA仍含有发育成青蛙所需的全部信息。

40多年后,山中伸弥在2006年发现了小鼠的完整成熟细胞是如何能够被重编程为非成熟干细胞。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导入仅仅少量的基因,就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即可发育成为身体各种组织的非成熟细胞。

这两项突破性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发育和细胞特化的看法。现在,我们知道成熟细胞并不需要永远局限在它的特化功能里。历史被改写,新的研究领域产生。通过重编程人体细胞,疾病研究的新机遇获得实现,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获得发展。

戈登和山中伸弥的发现显示,在某种情况下,特化的细胞能够回拨发育的时钟。虽然它们的基因组在发育中经受了修改,但这些修改并不是不可逆的。我们就此获得了对于细胞和有机体发育的一种新观点。

200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005324.html,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因在人类嗅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 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美国)、马丁·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英国)。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为“基因靶向”技术奠定了基础,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

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 (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10年,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卢森堡人朱尔斯·霍夫曼( Jules A. Hoffmann)(美国),以及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加拿大)。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2012年,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发现了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而具备多能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2013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和兰迪- W. 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德国科学家托马斯- C. 苏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 ),他们因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蛋白质与核酸得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就是蛋白质与核酸得复合物.她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得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与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得物质与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得组成之后,随之而来得问题就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得比例,它们之间就是如何连接得。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得答案.通过分析,她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得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得基团就是连在一起得。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得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有些物种得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得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得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得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她也受到薛定谔《生命就是什么》得影响。克里克同她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得合作研究。她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得视角思考问题。她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与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得鲍林、威尔金斯与弗兰克林等人得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得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得《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与一幅插图得短文公布了她们得发现。在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以谦逊得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得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得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得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得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得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得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得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就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得。(3)它能够说明基因就是如何突变得。基因突变就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得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阅读材料《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 是,不可挡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 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女士也是 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 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 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 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 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是抗疟 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 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 床医学奖。 除屠呦呦女士获奖外,该奖 项另外一半由两名科学家共得, 为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像炸开锅一样,开始追踪报道屠呦呦的获奖背景,研究专业,以及生平记事。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有多重要? 我们先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战争时期。当时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它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这个抑制率十分不稳定,甚至在后续的实验中,抑制率显示只有12%-40%。对此屠呦呦猜测,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浓度过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她着手改进提取方法。通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 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后来,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分喜人。

2014年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热门介绍-医客汇5034

2014年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热门介绍 今日下午17点30分,2014年度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将会公布。今年诺奖的4大热门分别是细胞自噬、蛋白质折叠、DNA甲基化和微小RNA。这些科学家家中,几乎都是来自日本、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这显示出这些国家在过去20年内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领导地位。 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热门一: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又称为Ⅱ型细胞死亡,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因发现溶酶体,于1974年取得诺贝尔奖的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在上世纪50年代经过电镜察看到自噬体构造,并且在1963年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自噬"这种说法。因而 Christian de Duve被公以为自噬研讨的鼻祖。 2013年,汤森路透机构在预测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对细胞自噬研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主要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教授Daniel Klionsky、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Noboru Mizushima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教授Yoshinori Ohsumi。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科学家对自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自噬的生理功能的认识。Daniel Klionsky的主要贡献是在酵母模型的自噬研究。 最早在《Science》上发表综述介绍自噬,2005年创办了第一本自噬杂志《Autophagy》,2007年举办了第一次自噬国际会议,为自噬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Noboru Mizushima 2001年主要报道了Atg5的功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分子机制研究的第一环,以及参与克隆自噬标志物LC3,而且制备了一些ATG基因敲除老鼠以及LC3转基因老鼠。在自噬方法学以及与发育的关系上有很大贡献。Yoshinori Ohsumi博士。日本科学家,克隆了第一个酵母自噬基因Atg1以及LC3,主要成果在酵母模型下自噬研究。另外,美国的Beth Levine 博士首先克隆了第一个哺乳动物自噬基因Beclin,在这个领域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 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热门二:蛋白质折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 ——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 我认为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2005年: 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 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罗宾·沃伦,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它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胃炎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1982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1984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2005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2007年: 获奖原因: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获奖人物及介绍: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 马里奥·卡佩奇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杰出教授。马丁·埃文斯是一位英国科学家,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奥利弗·史密斯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遗传学家,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这三位

类文阅读: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报(人民日报)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记者刘仲华商璐)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囯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得益于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千百万人得到了对症治疔的药物,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2000年-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贡献

2000年-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贡献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以表彰他们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这二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工作,可以看出微观计量是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计量经济方法论的创新”,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微观经济的应用研究”。 200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克莱夫·格兰杰的工作改变了经济学家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而恩格尔研制了处理风险评估的“改进方法”。 2004年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年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费尔普斯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马斯金,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罗杰·B.迈尔森。以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赫尔维茨的主要著作是《设计中的经济机制》。迈尔森主要著作是《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和《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 2008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 2009年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政治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奥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尤其是奥斯特罗姆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的贡献和威廉森对企业边界经济管理的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五)】1956年物理学奖得主

物理学奖 美国,布拉顿(WalterHouserBrattain1902-1987),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获奖理由: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与肖克利和巴丁分享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简历 布拉顿(Brattain,WalterHouser)美国物理学家。1902年2月10日生于中国(父母是美国人)厦门。布拉顿的少年时期是在牧场上度过的。他1924年毕业于惠特曼学院(在华盛顿州沃拉沃拉),192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成为一名物理学研究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潜艇磁探测的工作。他同肖克利和巴丁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学院的聘请,担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美国,巴丁(JohnBardeen1908-1991),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生平 1908年5月23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城,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1933年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到普林斯顿大学,在E·P·维格纳的指导下,从事固态理论的研究。1935-1938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8-194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41-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基本问题。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方向与获奖情况 1951年迄今,他同时任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和电机工程系教授。他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BCS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晚年他研究如何用简单而基本的成分理解大自然非常复杂的性质,对整个近代理论物理学发展提出明确的见解。1980年他发表题为《物质结构的概念统一》的总结性论文,强调相同的基本物理概念可以广泛地用于表面上似乎悬殊的各个问题上,包括固体、液晶、核物质、高能粒子等领域。 巴丁发明了晶体管.1956年和肖拉克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丁于1991年1月30日上午8时45分去世 美国,肖克利(WilliamBradfordShockley1910-1989),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发明创造 获奖理由: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与巴丁和布拉顿分享了1956年度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4年诺贝尔奖于瑞典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午11:30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开始陆续颁发。今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英国科学家John O'Keefe, 挪威夫妇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l,获奖理由是在“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的发现”。三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获奖者简介: 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 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他在1967年,他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获得了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在这之后,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读博士后。1987年,他留校担任认知神经科学教授。目前,约翰.奥基夫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回路与行为中心主任。 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 1963年出生于挪威福斯纳沃格,挪威国籍。她在奥斯陆大学与她后来的丈夫、共同获奖者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一共学习心

理学。1995年,她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她是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随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做访问学者,然后在1996年到位于特隆赫姆的挪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00年,梅-布里特.莫泽被任命为神经科学教授,目前是特隆赫姆神经计算中心的主任。 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 1962年出生于挪威奥勒松,挪威国籍。1995年,他在奥斯陆大学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他与他的妻子、共同获奖者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一起读博士后,起初是在爱丁堡大学,后来在伦敦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的实验室中做一名访问学者。1996年,他们回到挪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1998年他升为教授。他目前是特隆赫姆系统神经科学科维理研究所(the Kavli Institute for Systems Neuroscience)的主任。 关于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 H. Steudel )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 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 1 : 1 :1。科塞尔及 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 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 Matthew Meselson )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 )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 )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启示——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推动了寄生虫病防治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启示——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推动了寄生虫病 防治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5-12-31 11:09:00 点击:1 摘要1974年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并与美国默克(Merck)公司合作,发现了阿维菌素,在治疗盘尾丝虫症(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象皮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表明纯菌株的分离和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在未来土壤微生物研究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诺贝尔奖;抗生素;分离培养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1]。2015 年10 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共同分享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病治疗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005324.html,/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5/)。如图1 所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大量的实验,锁定了青蒿植物,创新了研究方法并筛选获得了青蒿素[2],为治疗疟疾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也因此成为自然科学领域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3]。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创新了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获得了一株高效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利用该菌成功提取了阿维菌素(Avermectin),在世界上有效控制了寄生虫病如盘尾丝虫症(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象皮病)。回顾大村智教授筛选链霉菌并发掘其功能的历程,对未来土壤微生物研究极具参考意义。 1 土壤微生物是化学家眼中的资源宝库大村智1935 年7 月生,是国际著名的生物有机化学家,特别在发现、合成和利用微生物天然产物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963 年获东京理科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68 年获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70 年获东京理科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75 年晋升为北里大学药学部教授,1990 年起先后任北里研究所所长、名誉理事长。现任北里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北里研究所天然产物药物协同创新中心特别顾问。他是国际公认的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研究工作得到国际社会和学术界高度认可,是美国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法国、德国和英国等11 个国家的最高级别学术奖励。 尽管大村智教授被广泛认为是一名化学家,但诺贝尔委员会以“日本微生物学家”的名义为其授奖,在授奖公告中,强调了大村智教授具有非凡的微生物分离筛选能力,开发了大规模微生物培养和鉴定的先进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数千种不同的微生物菌株,从中筛选了50 余种最有利用前景的有益微生物,发现了链霉菌的新种。在美国默克(Merck) 公司工作的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得到大村智的微生物菌株后,发现其中一株链霉菌能够产生活性物质阿维菌素(Avermectin)并拮抗寄生虫病,阿维菌素被进一步人工化学修饰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在治疗人类寄生虫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位科学家因此成就,与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共同分享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土壤微生物是化学家眼中的资源宝库。大村智教授特别强调了土壤微生物资源在其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在获奖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言:“微生物帮助了我,我想也许微生物更值得获奖”。事实上,自从1965 年就职日本北里研究所以来,大村智教授过去50 年的工作几乎全部集中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其活性物质的生物有机化学分析,他和他的团队坚信:土壤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在人类健康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设计先进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手段,他迄今已发现了13 个微生物的新属、42 个新种,从中获得了超过470 种活性化合物,在医药卫生、畜牧饲料、农化用品等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工作表明,土壤微生物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库,而先进的物理化学分析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应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科研方法初探

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科研方法初探 摘要】约翰?奥基夫、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系统探讨他们的科学研究经历,归纳总结他们的科学研究方法:传 习继承法、创新思维法、实验验证法、多学科交叉法。他们的科研方法对提高我 们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约翰?奥基夫位置细胞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19-02 一、前言 2014年10月6日17:30,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结果在斯德 哥尔摩宣布,爱尔兰裔美国暨英国籍神经科学家约翰?奥基夫、挪威的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被授予诺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奥基夫于小鼠大脑的海马体区域发现了一种 特殊的神经细胞,他将其命名为“位置细胞”。海马体,顾名思义,是形状与海马 相似的大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负责人们记忆和学习的功能。一直以来,科学 家们通过不懈的探索,发现了它在储存记忆方面的作用,而奥基夫创新性地发现 了它在空间定位方面的作用。同时奥基夫的研究也使莫泽夫妇受到启发,莫泽夫 妇发现了存在于内嗅皮层的网格细胞,稳定的网格结构有助于大脑形成空间动态,动物的大脑中确实存在着类似于空间坐标系的建立机制。奥基夫、莫泽夫妇以及 其它领域的科学家很快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理论模型,并不同于导向细胞之间的相 互协作,它为人们深入理解学习记忆机制与诊断脑功能障碍的相关病症带来了福音。 二、约翰?奥基夫与莫泽夫妇的科研方法 1.继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我们身处何处?我们从哪里来?又该往哪里去?关于地点位置和导航的问题 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大谜团。早在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就认为时间和空 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先天具有的感知世界的 认识形式和工具。“上世纪30~40年代,全球认知心理领域顶级专家Lashley从 心理学角度对空间认知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刺激反应模型”,然而几年后很快被 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推翻了。1948年,爱德华?托尔曼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概念, 此假说在1957年首次被世界上首个切除双侧海马脑区以治疗严重癫痫的病例证实,患者术后失去了形成新的长时间记忆的能力,空间认知也出现了障碍,这些 变化证实了“认知地图”可能存在于海马脑区。”[1]20世纪60年代晚期,约翰?奥 基夫接触了这一领域,通过对前有理论的学习研究,他试图用神经生理学的方式 来解决大脑如何控制行为和决策这一问题,并在1971年提出了海马区的位置细 胞概念。 莫泽夫妇一直致力于脑机理的研究,在他们完成博士答辩前,奥基夫在伦敦 的实验室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们担任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职位。他们师 从奥基夫,刻苦研究认知心理学这一领域的已有成果并谋求创新。他们发现认知 心理学到现在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过程类似于计算 机的加工方式,感受器使神经输入,效应器使知觉接收,处理器使思维编码整理,记忆装置使记忆贮存,操作显示使提取输出;中期的实验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 为基础,强调知识在人的行为和认识活动上的决定性作用;新兴的认知神经科学,

2015年诺贝尔奖获奖全部名单

2015年诺贝尔奖获奖全部名单揭晓首次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者 发表时间:2015-10-13 10:50:32 13 字号:A-A A+ 关键字: 诺贝尔奖2015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医学奖 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至此,今年诺贝尔奖的6个奖项得主已全部揭晓。 诺奖的6个奖项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以及经济学奖。下面请跟随新华国际客户端一睹诺奖新主们的风采和成就。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1年9月23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展示奖杯和证书(新华社记者王成云摄)

10月8日,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在 京举行。(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

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多弗,威廉·坎贝尔在家中接听祝贺其获得诺贝尔奖的电话。(新华社/路透)

近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 奖项获奖者国家及地区获奖原因备注 和平奖弗雷德里克·帕西 (Frédéric Passy 1822-1912) 法国 创立国际和平联盟 和各国议会联盟 和平奖琼·亨利·杜南 (Jean Henry Dunant 1828-1910) 瑞士创立国际红十字会 化学奖范托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 1852-1911) 荷兰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 压定律 生理学或医学奖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 1854-1917) 德国 血清疗法防治白 喉、破伤风 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 (Sully Prudhomme 1839-1907) 法国《孤独与深思》 物理学奖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 1845-1923) 德国发现X射线 1902年12月10日第2届诺贝尔奖颁发 和平奖埃利·迪科门 (Elie Ducommun 1833-1906) 瑞士 宣传和平、反对战 争 和平奖夏尔莱·阿尔贝 特·戈巴特 (Charles Albert Gobat 1843-1914) 瑞士创建国际和平局 化学奖费雪(Hermann Emil Fischer 1852-1919) 德国 合成嘌呤及其衍生 物多肽 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斯(Sir Ronald 美国发现疟原虫通过疟

Ross 1857-1932) 蚊传入人体的途径 文学奖塞道尔·蒙森 (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 1817-1903) 德国《罗马风云》 物理学奖塞曼(Pieter Zeeman 1865-1943) 荷兰 发现磁力对光的塞 曼效应 物理学奖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 荷兰创立电子理论 1903年12月10日第3届诺贝尔奖颁发 和平奖威廉·兰德尔·克 里默(William Randal Cremer 1828-1908) 英国 仲裁国际争端,推 动国际和平运动, 领导国际工人协会 化学奖阿伦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859-1927) 瑞典 电解质溶液电离解 理论 生理学或医学奖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 1860-1904) 丹麦 光辐射疗法治疗皮 肤病 文学奖比昂松 (Bj?rnstjerne Martinus Bj?rnson 1832-1910) 挪威《挑战的手套》 物理学奖玛丽·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 法国(原籍波兰)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奖皮埃尔·居里 (Pierre Curie 1859-1906) 法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奖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 法国 发现天然放射性现 象

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

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 2020年7月21日,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10月照常宣布诺贝尔奖各奖项名单,但受新冠疫情影响,12月不再举办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晚宴。 2020年9月22日,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获奖者将不会按惯例被邀请至斯德哥尔摩,而是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海肯斯滕说,2020年的获奖者将在瑞典驻相关国家的大使馆或其从事研究的大学被授予诺贝尔奖章和证书,而主办方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线上直播颁奖仪式。 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任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享有额外的100万瑞典克朗奖金。 2020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和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 202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以表彰他们在黑洞方面的贡献。 2020年10月7日,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由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珍妮弗·道德纳获得,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 2020年10月8日,露易丝·格丽克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2020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以表彰该组织努力消除饥饿,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所做的贡献,以及在防止将饥饿用作战争和冲突武器的努力中发挥的推动作用。 2020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以表彰他们在“用于改进拍卖理论和新拍卖形式”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最有望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4华裔科学家简介,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最有望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4华裔科 学家简介,诺贝尔奖公布时间 随着2014年诺贝尔奖公布时间的临近,华裔科学家能否得奖开始被公众关注。而目前,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有望上榜。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钱泽南四位华裔科学家成夺奖热门人选。而与此前获诺奖的华裔科学家不同的是,张首晟、杨培东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新一代,两人成为今年诺奖热门人选更令国人期待。杨培东和邓青云此前曾分别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讲学。 2014年诺奖公布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6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 化学奖:北京时间8日17时45分 和平奖:北京时间10日17时 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3日19时 根据传统瑞典皇家科学院规定,文学奖公布时间,另行通知。 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个人简介 张首晟:“拓扑绝缘体”让电脑运算加速 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了” ,昨日,长期研究诺贝尔奖的华中 科技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杨建邺表示,对张首晟成今年诺奖物理奖获奖热门人物并不奇怪 1978年,15岁的张首晟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出国深造。他

2006年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次年实验得到证实,并因此获得 “欧洲物理奖”等三大顶级奖项。“拓扑绝缘体”意义在于,可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极限,“约可以提高一倍”。 张首晟用“集市”和“高速公路”为例讲述该成果应用和意义:电子在芯片中移动就像跑车开进集市中,再怎么高档也跑不快;但若在高速公路上就可畅行无阻。这可能是未来计算机持续进步的关键。 杨培东:用纳米技术提高计算机存储量 1971年生于江苏,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教授 与张首晟一道列为今年诺奖物理学奖获奖热门人物的还有华裔 科学家杨培东,其在纳米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存储量。他还是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今年4月,杨培东到武汉大学做报告,畅谈“ 21世纪的材料革 新”。在当日演讲中,他就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够用电流来激活纳米 激光器,这样纳米激光器就能用于电路。而最终,他预测纳米激光器有可能被用于鉴别化学物质、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等。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解读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005324.html,2 013年10月14日21:36 瑞典皇家科学院14日宣布,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尤金·法马,1939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960年获塔夫茨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 法马被认为是“现代金融之父”,主要研究领域是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定价。其研究理论享誉经济学界和投资学界。法马著有两本专著,并发表过100多篇学术文章,包括《有效市场假说》、《证券溢价》、《盈利、投资和平均回报》等。 金融市场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

就由法马在1970年首次提出。1992年,法马与肯尼思·弗伦奇共同提出“法马-弗伦奇三因子模型”,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改进。模型基于对美国股市历史回报率的实证研究,解释了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受哪些风险溢价因素影响。 拉尔斯·彼得·汉森,195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他1974年在犹他州立大学获学士学位,197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1年起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汉森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它适用于检测资产定价的合理性。除了在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方面享有盛名外,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宏观经济学家,他的重点研究课题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他逐渐将学术兴趣转向对“系统性风险”评估及其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研究。 罗伯特·席勒,1946年出生于美

国底特律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他除了是一名专业素养深厚的经济学家外,还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畅销书《非理性繁荣》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曾在国内风靡一时。 席勒于1967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房地产(行情专区)、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 席勒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两次准确预言金融泡沫破裂。在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荣》中,他准确预言了股市泡沫。几乎在这本书开卖的同时,纽约股市出现暴跌。另外,从2003年开始他就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一年的2007年9月,他撰文称,美国即将出现房地产崩盘并将带来严重金融恐慌。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三名经济学家为“现有对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