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为了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有关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并先后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系列报告,研究成果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关注我国当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监测分析,并与世界其它主要开展研发活动的国家进行动态排序比较,是一种基于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评价等理论方法的系统性综合评价。

“十一五”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科学的评价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监测中国创新能力的变化,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总体说明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能力,揭示我国创新能力变化的特点和差距。评价对象选取了世界上40个国家,其研究与发展(R&D)经费之和占全球的98%以上,GDP合计占全球的88%以上。力图通过逐年评价与国际对比来监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为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信息。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驱动转到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创新资源的不断投入,知识的持续创造、传播和应用来实现,其绩效体现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营造的创新环境是必要保障。

创新指标的选取原则是:⑴相对独立,综合反映国家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能力和绩效;⑵相对指标为主,突出创新带来的竞争能力;⑶总量指标为辅,兼顾大国小国的平衡;

⑷定量统计指标为主,定性调查指标为辅;⑸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⑹指标具有可扩展性;

⑺数据具有可获得性;⑻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组成:

(一)创新资源

反映一个国家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创新人才资源的储备状况以及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包括5个二级指标:

1.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2.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

3.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

4.信息化发展水平

5.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

(二)知识创造

反映一个国家的科研产出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包括7个二级指标:

1.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

2.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

3.百人互联网用户数

4.亿美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

5.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

6.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

7.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

(三)企业创新

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强度、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包括5个二级指标:

1.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2.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PCT专利数

3.综合技术自主率

4.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所占比重

5.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

(四)创新绩效

反映一个国家开展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经济影响,包括6项指标:

1.劳动生产率

2.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人口预期寿命

4.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

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6.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世界比重

(五)创新环境

主要用来反映一国创新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好坏,包括如下10个二

级指标(选自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报告》中的调查指标):

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

3.宏观经济环境

4.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

5.反垄断政策效果

6.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

7.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

8.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9.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

10.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

二、指标体系框架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创新资源1.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2.研发人力投入强度

3.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

4.信息化发展水平

5.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

知识创造1.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

2.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

3.百人互联网用户数

4.亿美元经济产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5.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

6.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

7.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

企业创新1.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2.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PCT专利数

3.综合技术自主率

4.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所占比重

5.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

创新绩效1.劳动生产率

2.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人口预期寿命

4.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

5.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6.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

创新环境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

3.宏观经济环境

4.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

5.反垄断政策效果

6.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

7.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

8.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9.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

10.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

三、指标说明

(一)创新资源

1.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即国内研究与发展经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反映一国创新资金投入强度。

2.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

即每万人口中R&D人员数,反映一国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

3.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

采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18—22岁学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供给能力。

4.信息化发展水平

采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网络就绪指数(NRI),反映一个国家在知识创造与传播扩散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能力。

5.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

即一国R&D经费总额(GERD)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R&D活动的规模大小和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二)知识创新

1.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

即SCI收录的一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科学论文的引证数除以其R&D总经费得到的百分数,反映一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和知识产出质量。

2.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

即一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总数(5年平均值)除以其科学研究人员总量(5年平均

值)得到的百分数,反映科学研究的产出效率。

3.百人互联网用户数

即按人口(每百人)平均的互联网用户数,反映了一个国家知识扩散与应用的能力。

4.亿美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

即一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除以GDP(以汇率折算的亿美元为单位),反映一国的技术创造活力。

5.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

即按万名R&D研究人员平均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反映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产出效率。

6.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

即《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一国论文总量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的知识创造能力。

7.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

即一国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欧洲专利局(EPO)和日本特许厅(JPO)申请的发明专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用来衡量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企业创新

1.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即一国企业部门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用来测度企业创新投入强度。

2.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PCT专利数

主要反映一国企业创新投入的效率和创新产出的质量及其技术国际竞争力。

3.综合技术自主率

即100*R&D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费用)与10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外发明专利授权数)的平均值,反映了国家产业技术自给能力。

4.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所占比重

即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除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百分数,反映一国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5.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

主要反映了一国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产出中知识含量的多少。

(四)创新绩效

1.劳动生产率

采用人均GDP即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创新活动对经济产出的作用。

2.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采用千克标准油能源消耗的GDP,用来测度技术创新带来的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也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

3.人口预期寿命

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反映创新活动带来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4.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

反映一国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活动对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

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即服务业中金融和保险、邮政和电信、商业活动、健康和教育等行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反映一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用来测度一国的经济产出中的知识含量大小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

6.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世界比重

即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增加值之和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反映一国企业应用创新成果所形成的产业规模大小与技术水平。

(五)创新环境

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1=弱和不受法律保护,7=强或得到法律保护)

2.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

政府发布的行政要求(准许、规定、报告)等给企业带来的负担(1=负担很重,7=没有负担)

3.宏观经济环境

由中央财政收支、储蓄率、通胀水平、存贷率差、政府债务等指标构成的综合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指数

4.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

专业研究和培训服务(1=不可获得,7=可以从本地的世界级机构中获得)

5.反垄断政策效果

反垄断政策(1=不能有效促进竞争,7=能够有效促进竞争)

6.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

员工收入(1=与员工生产率无关,7=与员工生产率强烈相关)

7.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

企业有风险的创新项目一般可以得到风险投资(1=错,7=对)

8.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国内各地都有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1=强烈反对,7=强烈赞成)

9.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

企业与本地大学的研究与发展合作(1=很少或没有,7=广泛)

10.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

政府采购高技术产品的决定(1=仅仅依赖价格,7=依据技术性能和创新性)

四、数据来源

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OECD主要科技指标、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美国科学工程指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汤森路透统计数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数据库等。

创新素质与个人发展

创新素质与个人发展 科技创新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更是相当重要。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层出不穷,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飞速发展,然而创新又使这个速度不断加速着。因此,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主题。 在学这门课之前谈起“科技”,总有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知道这种高科技的东西,自己学不会的,也没什么用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学了这门课之后,就发现学习科技创新其实对我们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企业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人才,科技创新的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点重理论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事业上科技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基本必备素质之一。有很多跨国公司的用人部门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关于中国大学生过于浅薄的创新能力,可见在他们的眼中,最好的员工,值得他们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那些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勇于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有满腹经纶而不知道如何去运用、去发挥的人。现如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知,甚至已经成为人才取舍的标准之一。所以如果想要在求职过程中觅得一个理想的职位,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便是关键之一。 此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需要。科技创新往往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所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保证,同时善于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为科技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外一方面,科技创新又是一项综合素质,需要多方面领域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没有足够的视野和视角,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科技创新对于知识的需要可以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这便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宽阔,学到更多,生活更加丰富。 科技创新活动又能激发我们成才的动力。社会的需求是学生成才的主要动力之一,市场经济急需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型人才才能成为国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骨干,在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活动时,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也正是社会的这种需求大大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成才的欲望日益强烈,科技创新的热情也因此高涨。科技创新也是一个要求团队合作的项目,因此,参与科技创新也可以树立我们良好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可以培养起在遇到挫折时承受挫折和抵御压力的健康心理。 最后,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个人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并勇于挑战。挑战意味着不断追求思想解放,不固守既有的结论,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别人的结论,不迷信权威。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促进个性发展,它以大学生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为依托,充分的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或者某一方面的特长,开展如发明创作、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都在追求创新型人才,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成了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在未来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可以把握机遇,然后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于印发《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

附件: 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制度逐步成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在科技创新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大幅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快速增长,在若干重点领域掌握了一批重要的知识产权。2006-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4.4%,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33.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提升。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在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连年增长,2010年达到3906亿元。 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结合不够紧密,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中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支撑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发挥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迫切要求在科技工作中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在若干关键技术领域获得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扩散和运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权利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为目标,以提

论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淄博) 摘要:知识产权对创新创业的保护不言而喻,相比对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政府的新提法、新课题、新任务。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实质上是要求全面构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呈现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一方面与中国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许多大学生虽然对自主创业抱有较大热情,但缺乏自主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必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与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最优知识产权内生性 1引言 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既包括知识创新( 含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也包括制度创新( 含法律创新、政策创新、体制与机制创新等) 。在发展理论中,经济增长、知识创新与法治建设应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协调机制。经济增长对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1]。 在知识创新、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的协调体制中,经济处于中轴的地位,知识与法律为之进行曲线偏向摆动。其中,知识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法治建设则是经济增长的保障机制。知识产权法作为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法律文明,表现了制度创新的本质属性。同时,知识产权法是创造性成果的激励和调节机制,宣示了知识创新的价值目标。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要素; 对亟待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怎样才能快速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呢? 国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已达成共识,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因此,2008 年开始施行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第三次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也于2009 年10 月 1 日起施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者统一于创造力这一精神财富,而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保护精神财富的基本制度,也是将创造力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物质财富,将知识、智慧转化为有形财产的最重要的激励机制与法律保障[3]。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商业秘密(包含技术秘密与经营信息)、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类型。近代知识产权制度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欧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根据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了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护不言而喻,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就是对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蔓延,高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导向,除此之外,还应该拥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展望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科技創新扮演具有强烈推动作用的“剑”的角色,知识产权管理扮演的是保障安全的“盾牌”,两者必须同时发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将以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论述为出发点,对企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措施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解读。 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与资本得到了有机融合,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创新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休戚相关的,企业不断通过创新获取经济收益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拥有一个产品或者项目的知识产权,换个角度考虑,这个产品或者项目的知识产权也能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保障作用。但是,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作用是双面的,它能够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到市场资源时提供助推力,也能因为企业负责人对知识产权管理不当而导致企业经济亏损,最后走向破产的道路。 一、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论述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根据知识产权的权力作用范围可划分为专利管理、商业标签管理、版本使用权管理等方面: 1.专利管理是为了在产品或项目开发、制造、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过程中,通过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提升该企业的优势,占据市场最优资源,增加社会经济收益。专利管理的重点在于专利的检查与分析、专利的申请与回报、专利的许可与落实、专利的法律原则,一个企业在开发项目或者产品时应该首先对市场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采用先进技术对所要研发方向的产权资料以及数据进行检查,以免出现侵犯产权的情况。 2.企业商业标签的管理是为了通过企业采取的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维护企业注册商标的使用权力,使用合法手段解决商标侵占问题,加强应对商标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出商标的辅助作用,提升企业的可信力度。商标管理的侧重点在于商标的前期构造、注册以及后期的使用,企业应该充分结合自己内部文化特色以及未来商标的使用情况,全面检查同类发展历史比较早的企业商标数据,避免出现与他人商标相像的情况。 3.企业的版本使用权是为了进一步维护企业的隐形资产,更好的保护企业所开发的项目或产品。版本使用权管理侧重于对企业拥有版本使用权的产品或项目的开发、使用和保护,对于非法使用的个人或者集体进行问责,企业必须首先要对自己研发的作品在相关部门进行产权登记,明确作品的所属权,其次,除了经过企业管理阶层签字认证的权力转让和使用许可证明之外的其它使用以及模仿,都应该利用法律手段索取赔偿。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技术创新能力

精心整理 (1)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在国外,拉里(LarryE.West- phal,1981)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 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SevenMuller 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 业的价值观。在国内, 出组合创新能力, ,其本质是知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 并列起来,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 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

技术上,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只有拥有技术 创新能力,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 析结果,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 提出, 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位)产生新思想(新概念) , 组织能力的划分粗细不同,但可以看出,良好的生产营销等基本 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因此也引起了众 学者的广泛关注。 (2)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及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教育答案

一.单选题
1.( ),是指专利权人制造其专利产品或依照其专利方法制造产品的权利。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专利 B.专利制造权
2.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B A.国内保护 B.涉外保护 C.国际保护 D.地区保护
3.不属于专利权人的义务包的选项是(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按规定缴纳专利年费 B.不得滥用专利 C.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给与奖励 D.做好专利的工业化
4.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 )使用其发 明创造的权利。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独占 B.共享
5.哪一年我国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6.哪一年颁布的《专利法》?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84 B.1981 C.1982 D.1983
7.专利权的地域性是指在( )拥有法律保护。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B A.权利人所在的民族区域 B.申请地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 C.权利人所在国家的建交国家或地区 D.权利人的国籍国或地区
8.商标按使用目的不同分为(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B.制造商标、服务商标
9.创新性国家要有一些条件,科技贡献率是一项,一般达到( )% 以上。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60 B.70 C.80 D.90
10.知识产权主要是(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C A.财产权 B.著作权和商标权 C.专利权和著作权 D.邻接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

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是乃至国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是保护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两者在知识的呼唤下进一步起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成为法律界和共同的呼声。本文着重论述两者的,最后谈如何增加知识产权意识,在技术创新中提高实力。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 的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创造的活动,这种创造的过程和成果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比如,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都可以通过工业产权中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技术创新中设计的软件文档和设计图纸等可以通过著作权法予以保护;如果创新的成果投入市场时辅以商标战略,就涉及到商标的保护了……因此,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方面,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保护。此外,知识产仅制度与的技术创新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密切,以下将详细论述。 从历史发展来看,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完善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几乎是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的威尼斯,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互相呼应的一种客观反映。 保护领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延伸 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从专利法开始。到1623年,英国为了发展新工业,颁布了《垄断法》(被称为现代专利制度的“鼻祖”),1803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带有商标法性质的《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1857年法国又制定了关于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时期,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从专利、著作权到商标,逐步拓展,其基本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的要求日益迫切,以高新技术为例,组成高新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生物工程与新材料技术之间是相互、相互渗透的,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边缘科学。在法律上与之最密切的知识产权中各个专门法也不应再孤立地加以对待或人为地划分种种界限,例如计算机软件需要著作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乃至商标法的

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概念及创新过程的一般特征 创新是近年来出现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创新”概念,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创新”的定义多达400多种。其中,最具有经典意义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的创新概念。熊彼特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用法,他区分了创新(Innovation)与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e):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熊彼特的“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以新的方式展开的生产,如对于某一给定的生产线,以新的方式组合各种原料及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好的经济产出”①。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之后出现的许多定义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他的见解,譬如,桑德布认为,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一种新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或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均可以称之为创新②。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

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2004年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指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创新概念千变万化,创新理论也异常丰富,其中尤以技术创新理论最为丰富和成熟。这里拟对技术创新理论做一简要介绍。 技术创新理论是技术创新研究的结晶,迄今为止出现了众多的技术创新理论,不同的技术创新理论来自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研究阶段。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两条线索,或者说有两个研究视角:一是从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二是从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方式的角度出发,两个角度互相补充,两条线索交叉演进。至今大致分别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视角:第一阶段是企业家模式,主要是关注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强调企业家的作用,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第二阶段是企业间合作模式,研究者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在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主体,在有些产业,产品的制造商是技术创新者,在有些产业,产品用户和供应商也是技术创新者。同时强调创新依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包括制造商、供应商、用户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专利基础

资源与冶金学院安全工程113 1106300326 覃春凯 作业 1.在酒吧间,甲、乙两人站在柜台前打赌,甲对乙说:“我和你赌100元钱我能够要到自己的左眼。”乙伸出手来同意跟他打赌。于是,甲就把左眼中的玻璃眼珠拿出来,放到嘴里咬给乙看,一直好认输。“别泄气。”提出打赌的甲说,我给你个机会,我们再赌100元钱,我还能用我的牙齿咬我的右眼“”右眼肯定是真的。”乙仔细观察了甲的右眼后,又将钱放在柜台上。结果乙又输了。原来甲从嘴里将假牙拿出来,要到自己的右眼。 请你想一想,乙为什么输两次? 答:乙的思维只局限于甲的表层含义。 2.一个纸盒中有6个梨,要把它们分给6个同学,使每个人到一个梨,同时纸盒中仍留一个梨,请问怎么分? 答:前5个梨分给5个同学。最后一个把梨放在盒子里分给好、最后一个同学。 3.一只鹅同学去野营,带了用软木塞塞住的饮料瓶,由于软木塞与瓶口齐平,与工具打开,请问如何让喝道瓶中的饮料。 答:打破瓶子。 4.桌上只有两根火柴,请问如何用他们摆成一个正方形? 答:用一个镜子,然后把两个棒子摆成直角。靠着一个墙角也可以。 5.满满大瓶雪碧,一口喝1/50,你能在10秒之内让让瓶中的雪碧干。 答: 6.你能站在水泥地上,手里拿着一个生鸡蛋,手松后鸡蛋下落三尺而不破碎么? 答:题中所说的落地三尺,有没有提到掉到地上,所以下落三尺的时候鸡蛋还在半空中是、,所以鸡蛋没碎。 7给你一根普通蜡烛,一盒图钉,一张说明书、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将蜡烛安放在垂直的墙壁上。 8.两个人一个脸朝东,一个脸朝西站着,不许回头,怎样才能看到对方的脸。 答:面对着站就可以。 9.汽车停在在一条不转弯的路上,车头朝东,怎么才能使汽车不转弯行驶,车却停在立原地的西面4千米。 答:车子倒车着走。 10.在北国的严冬,一个带着大帽子,穿着大衣的人惯着一个男孩在路上走,有

浅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浅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智力劳动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的高层化,人类的新智力成果超出了传统知识产权的范围,推动着知识产权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一系列新客体如基因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产品、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网络技术等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一系列冲击。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都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给他们相应的保护,于是许多新权利也应运而生,如地理标记权、域名权、数据库权利、商品化权等等。 标签: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专利法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从广义上说,知识产权泛指人类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权、版权、软件权等;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其也与制止不正当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利(如产地名称等)。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进步达到一定层次的产物。反过来,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 (l)发明专利:发明是对特定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发明、方法发听和改进发明(对已有产品、方法的改进万案)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由此可见,实用新型首先必须是一种产品,在何方法(不论是否新颖实用)都不属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其次是这科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立体形状、构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如液态产品、气态产品、糊状产品、粉末产品等不能作为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再次,这种技术方案能够在工业上实用,对于一些不能在产业活动中生产使用的发明创造,不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他们的组合所作出的反映美感的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受《专利法》保护的外观设计首先必须是独立的产品。如果只是产品不可独立存在的某个一部分,就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申请专利。 专利法保护的主体是发明人或设计人。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有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之分。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不在任何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单位工作的人员退休后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或者虽然是单位的工作人员,但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对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发明或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则是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陈放:中国策划学创始人 【课程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本课程围绕创新创意话题,首先从创意设计欣赏讲起,对创新创意的相关概念和产业进行阐述,剖析了与此相关的经典案例,提出了十二大创意方法。通过中国品牌的现状,对什么是品牌,品牌的定位及传播有一定的了解,意在帮助学员培养创意产业意识,锻造创意产业品牌。 【培训收益】 ·了解创意的内涵 ·理解创意十二法 ·培养创意产业意识 ·认识中国品牌现状 ·锻造创意产业品牌 【课时】 6 【学员对象】 全体公务员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全体管理人员 【授课专家】 陈放,首届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创意九段、中国策划学创始人、联合国贡献奖获得者、世界顶尖创意技法发明人。联合国B/UN特聘策划专家,联合国(CCC/UN)特聘策划专家,北京2008年奥运项目策划顾问,国家商务部策划标准高级顾问,人事部策划师高级顾问,北京创意村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品牌标准工程组织(IBS)中国区秘书长、中国策划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策划成果曾被评为中国“1998十大策划经典个案”、“1999十大策划经典个案”、“2000中国策划优秀奖”、“2001年中国十大营销策划奖”、“2002中国首届策划风云人物”、“2002中国策划案例金奖”、“2004年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十大策划专家”、“2004年中国十大智业坐标人物”等几十项大奖,近十项营销策划成果创世界之最并获吉尼斯记录。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培养创意产业意识 一、创意设计欣赏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通常分为两部分,即“工业产权”和“版权”。根据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对下列各项知识财产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总之,知识产权涉及人类一切智力创造的成果。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当前又面临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的挑战。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的申请和国内外资机构的申请一直占总申请量一半以上,而且国外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如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等领域的国外申请占了绝对优势。据统计,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100件中,有80多件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而国人的专利申请,100件中,只有18件发明专利。80∶1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形势严峻,形势逼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尽快扭转在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是我国科技界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演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其他智力成果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因为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有财富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而且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科研单位一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国家倡导和干预来缩短这个过程。在知识产权方面,由于制度建立比较晚,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也非常有限。我们要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既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又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既是自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题 1.专利质量主要是指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其中(法律质量)是决定性 2.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这体现了专利具有(经济价值)。 3.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其中,(专利数量)是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 4.专利具有时间性,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5题。 1.根据本课程,专利的权利特点是指专利具有(ABCD) (A)独占性(B)地性(C)时间性(D)可转让性 2.对一个概念下定义至少要遵循(ABCD)个准则。 (A)简练(B)完备(C)准确(D)易懂 3.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BCD)。 (B)新颖性(C)创造性(D)实用性 4.本课程提到,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ABCD) (A)制度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市场价值 5.高价值专利的"高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价值高低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事而异的是(ACD)。 (A)专利主体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专利的制度价值功能 (C)专利主体想和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竟争,更多关注专利的市场价值 (D)专利主体想建设企业文化,更多关注专利的文化价值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题。 (是)1.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制度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2.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 (是)3.本课程提到,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对于国家来讲,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4.很多企业往往只认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知道知识产权还有制度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是最重要的。 (是)5.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6.本课程提到,专利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随着使用会产生损耗,因而会在使用中不断贬值。 (否)7.高价值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克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是)8.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否)9.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标准,凡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和—定是高价值专利,同时高价值专利也一定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 (是)10.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技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着改革、规范和完善保护激励创新的法制政策环境,建设创新友好、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尊重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向创新增值、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总之,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