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初探

日本枯山水设计

日本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列岛虽然在一个相对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发展,但在文明萌发的初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明显影响。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日本审美文化的特点。枯山水是可看作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

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 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 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园子里点缀着几盏石灯笼,地上耙有一层沙子或砾石,偶尔还别出心裁地堆砌一些岩石和石块。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_杨艺红

江苏农业学报(Ji ang s u J.of Ag r .Sci .),2009,25(2):369~371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杨艺红1 , 刘劲军2 , 顾至欣1 , 李 辰 1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4) 收稿日期:2008 08 18 作者简介:杨艺红(1981 ),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 从事园林设计与理论研究。(E m ail)yyhong@vip .s i na .co m 通讯作者:刘劲军,(E m ail)li u j@j j upch i na .co m 摘要: 通过介绍日本枯山水造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了枯山水园林如何在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上来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枯山水园林;传统特色;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 98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440(2009)02 0369 03 Succession and Develop m ent of Japanese Kares ans uiGar deni ng i nM odern Landscape Design YANG Y i hong 1 , LI U Jing j u n 2 , GU Zh i x i n 1 , LI Chen 1 (1.C olle g e of Landsc ape A rchit ec t ure ,N anji ng F orest ry Un i v e rsit y,Nan ji ng 210037,Ch i na;2.J i angsu Institute of Urban P lann i ng and D esign,N anji ng 210024,Ch i na ) Abstrac t : Through the i n troduction of e m bod i m ent of Japanese karesansu i gardening i n m odern l andscape des i gni ng ,the article s ucceeds i n fi ndi ng out how karesansu i gardens i nherit tradition and propel fresh deve lop m ent aga i nst the waves o f m odern landscape desi gning .Through the el uc i dati on of legacy o f spir it ,har mony of eastern and w este rn arti stic sty les and app licati on of latest ma teria l eng i neer i ng ,t he arti c l e a i m s to prov ide si gn ifi can t and ill um i nating gu i dance to t he develop m ent o f transf o r m ing ga rden i ng i n Chi na . K ey word s : Japanese karesansu i g arden ; trad itiona l feature ;m odern landscape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其传统景观建造中的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移花栽木、诗情画意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当下,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园林手法风格的交流发展猛烈冲击着中国古典园林。在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碰撞之下,中国景观界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中,存在着零零星星、片段式、符号式拷贝的现象,一些景观作品中西方现代景观符号和中国古 典园林要素相互混杂,将代表不同风格的元素简单 的堆叠,缺乏对原有审美意义的继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的发展进程中,设计师把握其内在的特色和深层文化的思索,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髓,使得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丰富,功能上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无疑能给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1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的特色 以白砂象征江河湖海,以各种形态的天然石块代表山岩、岛屿。正是通过这些石块的巧妙组合配置,白砂的铺衬,在枯山水庭的方寸之间形成山峰、 369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要点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1.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人类的现阶段,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从中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霹。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进入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无法不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自然与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观设计理念。因此,这样的景规设计才有生命力。 2.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 对每一位景观设计师来说要想创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时空关系即空间再创造始终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对利用空间的艺术再创造,否则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人们深知景观设计师创造的作品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景观应该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这样才是景观设计师的创造程序,在创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拍摄到的日本城市景理实景图片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使用者,地域文化,再创空间”这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与自然共生 日本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我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这就是现代日本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理念,用中国人的语言表述就是“与自然对话”,日本城市景观设计都是在体现这一理念,城市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涵盖了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就像大家看到的文中图片那样,为使用者提供丁体验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场所和时空关系。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成功的法宝。 4.城市花园中,乡村桃园中

世界知名十大园林设计大师之戴帆 山西大同造园

世界知名十大园林设计大师之作品介绍戴帆是共振景观集团(R+G)的设计总监。共振景观集团(R+G)是世界知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集团之一,工作领域涉及土地规划、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旅游规划、产业规划、工程设计、战略研究等方面。共振在城市规划、建筑理论与设计语言创新方面的贡献是21世纪世界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园林起源的精深因素——神话传说,以上是园林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事实上,园林的萌芽离

不开人类的精神活动。在精神活动上,园林的萌芽则源自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信仰和由此产生的神话。正如《圣经》中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古兰经》中的天园一样,中国的古典园林也有一个神话的模板——昆仑神话和蓬莱仙境。这当然是一种冒险,思想既是一种试验、同时也是自由、是去试错的行为。把人的本性描述为去犯错误,其实想说的是宽恕错误,也就是“思想自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戴帆最新的建筑作品“空谷幽兰——中国山西大同造园”将于2014年12月亮相法国里昂“造-建筑中国”建筑设计展。在“空谷幽兰——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戴帆(DAI FAN)所领衔的共振将前卫的建筑结构观念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建造超现实的建筑意象,将生活、艺术和宗教用一种无法抗拒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模糊了现实与梦境。 在2014年10月举行的“共生国际建筑展”中,戴帆展示了新的建筑概念作品“空间、时间以及超越“,一起参展的还有英国扎哈?哈迪德、奥地利蓝天组、日本矶崎新、美国的理查德?迈耶建筑事务所等在国际上活跃的建筑师,共振的作品表现了卵生的建筑空间哲学,空间万物产生在一个卵形

日本枯山水的设计理论及植物配置

枯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枯山水”的由来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虽然日本禅宗庭园的另外一大分支茶庭虽然也简洁、纯粹、意味深远,在表现禅宗枯寂的哲学意境和极少主义的美学精神上也堪称绝妙,但在写意手法上并不突出,其庭池花木的布置是为了营造一种淡泊宁静的“悟境”,而非隐喻自然山水。

日本庭园艺术中的茶庭 形成的原因 日本由于南北纵长三千多公里,其气候地形较多变,四季分明,人民生活的侧重点随季节更替,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日本人民对变化的极度敏感。日本植物生命的季节性变化不仅给花道带来灵感,还让人们产生时世无常之感,这种精神随即被融入茅道精神。茅道精神实际正是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园林设计师兼禅宗法师枡野俊明就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居地。

国内外景观设计公司TOP10

EDAW 易道公司,地暖公司,成立于1939 年。它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企划公司,获得 过上百项客户和行业奖项。EDAW公司通过其全球26 个办事处协力完成园林建筑、城市设计、环境和经济规划服务一中国总部在北京。易道是最早进入中国 的境外世界级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担纲的大型设计不胜枚举,包括:香港阳 明山庄、北京嘉里中心、世贸中心、苏州星加坡工业园、上海浦东中央公园、 中远两湾城、深圳金海湾花园、天津顺弛世纪城等项目。景观设计经典作品: 香港迪士尼乐园、佛罗里达迪士尼欢乐小镇、欧洲迪斯尼乐园、日本福岗“运 河城”购物中心、香港机场及铁路九龙车站、新加坡克拉克码头商场、波士顿 的码头地区公园和多个奥林匹克项目,包括亚特兰大奥运百年纪念广场、悉尼 奥运村、北京奥运的水上公园和伦敦2012 年奥运会的规划项目。据说大连万科 城市花园也是啊。 EDSA EDSA 是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美国的,创始人爱德华.斯通。历史、设计面跟 EDAW差不多,但它作的小区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有特色。 EDSA Orient 是 EDSA在亚洲地区的分支机构,总部在北京。其专业服务由美国EDSA 来主导。美国 EDSA总裁约瑟夫 .拉里出任 EDSA Orient的董事长, EDSA董事副总裁陈跃中出任EDSA Orient 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领导着80 余名优秀设计师。目前, EDSA Orient 己成为中国环境景观业界内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得到众多房 地产发展商、旅游开发商及政府机构的高度认可。 项目包括: 四季花园(上海)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海南)

金石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亚龙湾度假酒店(三亚) 朗琴园(北京)蔚蓝海岸三期(深圳)圣美利加别墅(大连)西湖髙尔夫别墅 (杭州) 武定门公园(南京) 市政项目规划设计: 中关村科技园东入口(北京)国际休闲中心(北京) SWA 美国 SWA集团是一家全球性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在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景观规划领域享有盛誉,其资深设计师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过去 的40 年,SWA的设计获得过 4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项,是建筑 E擎“全球三强”之一。另外,他是彼得沃克创办的,所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很正的。 亚洲总部在香港, 06 年在深圳设办事处。 SWA全球经典 Intel 公司总部, IBM 总部大楼,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Disney World Masterplan) 美国洛杉矶时尚岛购物中心(Fashion Island) 美国亚利桑那中心 (Arizona Center) 美国谷歌总部SGI (Google Headquarters ) 日本东京大学( Tokyo University) 北京金融街 北京联想科技园

枯山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枯山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并对世界园林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枯山水在日本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枯山水形成的背景及原因,并主要通过案例探究枯山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以此为鉴,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如何发展、如何继承传统并突破创新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枯山水;现代景观;日本园林;中国园林 1前言 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艺术形式,以简远写意的表现手法及清净空灵的空间意境而著称。与中国古典园林中治山理水的方式不同,日本枯山水中并没有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白砂、植物等元素对真实的山水进行象征性地表达,创作出一个没有山水的山水意境场所,以此体现日本禅宗对于自然山水的理解。其造园手法和表现形式独特而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文化。 枯山水在日本大多是由僧侣创作,他们希望脱离世俗,走向佛门世界,因此枯山水从问世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禅宗思想。最初寺院中的重大仪式是在方丈南亭进行,随着禅宗的发展,这种仪式举行的地点改为方丈内部举行。为了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营造出佛法的圣洁,同时能够从庭院内部的景观可以领略到禅宗的特定思想,便在方丈南侧庭院中铺上了白色的石砂,以此枯山水逐渐形成。最早的枯山水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可以称为枯山水的形成期。由于受到中国禅宗文化和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影响,日本佛教僧侣也逐渐摆脱之前的园林设计方式,开始希望借助一些静止不变的抽象元素来表达“苦行”和“自律”精神。到室町时代,枯山水正式形成。这时禅宗思想对于园林艺术影响更加深厚,促使日本古典园林逐渐脱离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开始朝着枯、寂、佗的思想境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京都龙安寺方丈前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被誉为“枯山水双壁”。其中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主要通过白沙、立石与青苔绿植展现出一幅幽远、富有禅意的自然景象。可见当时的枯山水已经把无生命的山石与石砂与禅意进行了完美结合,引领人们体会到禅意至真的人生哲理。 枯山水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其中首要的起因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和砂石资源的丰富。这些因素导致日本僧人无法把中国古典园林直接引入到庭院之中,只能通过岛国仅有的资源进行创新和设计,这个过程便是处于那个时代“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日本寺院庭院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 2枯山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和现代主义景观的发展以及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枯山水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日本土地的限制,开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并且单纯利用原始的设计手法将石砂和石群进行组合已经很难同“现代人的自然心境”相吻合。就

日本枯山水园林简述

日本枯山水园林 日本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知道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初次认识枯山水,是在京都的银阁寺。那时记者刚到日本不久,面对眼前出现的一片白砂地,还有里面堆砌起来的一个砂堆,我完全有理由将之理解成一片工地,材料就位正等待施工。之后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是何等的无知。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以上提到的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当时正值日本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概谈日本枯山水中的园林造景——以日本龙安寺为例

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造景中独树一帜的造景文化,在小型园林中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以砂带水,以石代岛”手法应用在没有山水的龙安寺中,却以一种极具宁静禅意的形式展现了一幅无水之庭的山水画意境。枯山水不单单只是日本园林的一种形式,也是日本画的一种形式。枯山水是由细碎砂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微缩的景观和形式别致的景观石组成的一种微缩式的园林景观。在最早记录枯山水的著作《造庭记》中,将枯山水描述成完全用石头石子摆出来村庄、河流、山峦的一种造景手法。如今的枯山水则富含更多意义和方式,添加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苔藓、草坪等自然元素。 枯山水的造景素材主要有砂、石、苔山、植物。以这四种元素通过别致的摆放和极具匠心的转换,赋予砂以水的意境,赋予石以山的姿态,赋予植物以自然的形式,微缩模拟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平衡、宁静的感觉。龙安寺中的方丈室的石庭属于坐观式的枯山水园林景观,通过砂堆叠模拟波浪的形态。波浪那一瞬间的形态被长久地保存下来,象征一瞬间的美来之不易,人们应当珍惜。 枯山水最早由日本僧人所初创,因而其素来带有佛教的禅意,第一代的枯山水由镰仓时代(1192—1333)的梦窗疏石(1275—1351)初创,他在西芳寺园的山坡上布置的一组枯瀑石就是第一件枯山水作品。后来受当时中国唐朝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在枯山水的布置中增添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艺术成分。 枯山水式的园林大多占地不多,用料简单,符合当今世界对景观占地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其精致而富有寓意的造景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内心需求。 一、龙安寺枯山水造景平面布局 龙安寺方丈室在向南的檐廊上,方丈室向西南方向各伸出了两道连廊,和面前的一道半回字型的矮墙组成了半封闭式的空间。如此狭小的面积,原本并不能有效展现景观形式的效果,但是枯山水的微缩形式在这里展现得恰如其分。在方丈室石庭中,方丈室南面的庭院是完全敞开的,檐廊将方丈室内外贯通,而地坪和庭院高度相差不大,使得地坪上的视角能平视庭院,让观赏的人与景观融为一体。庭院中的15座山石也根据人的视角错落摆放形成一道半弧形,而这道半弧形被山石组成的一条直线切割,拓展了整个景观的深度。在借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一步一景、处处是景的造林手法的同时,又将其转换形成视角不同而景色亦不同的效果。 龙安寺方丈室石庭的枯山水的平面布局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主次分明,以次衬主,以次收尾,达到烘托主体的目的。龙安寺石庭中也展现出这一特点。在15座山石中,以组为单位,分割整个平面,将最高的山石作为一组置于向东的位置作为主山,其余则组成4组兜住观者的视角,在观赏面的中心线上,观赏的视角向东,而主山的位置则向东偏移,平衡整个画面。 二、龙安寺枯山水造景空间布局分析 龙安寺枯山水的平面布局相当简单,其用料精简,只用了基本的素材,占地不广,没有复杂的景观叠嶂。但是,其内涵具有人文色彩和禅宗意境,整个平面布局看似简单却暗含哲理,这也 概谈日本枯山水中的园林造景 ——以日本龙安寺为例 □夏熠 摘要:日本的枯山水拥有一种平和的幽寂感,其中富含的静心禅意使其拥有令人心境平和的感染力,这种独特的小型园林景观以清净自然的风格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日本的枯山水受到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是它在吸收中国园林造景艺术文化的同时,以自己的文化风格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中国现代造景艺术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文化精髓,增添自己文化的内涵,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文需求。该文以枯山水中的代表作之一——龙安寺为例,在探究日本枯山水造景艺术的同时,也希望能就枯山水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枯山水龙安寺现代应用 79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1 、禅境初探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2 、历史文化背景 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 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 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 、理水手法 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垠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觉得自然与纯净的极少主义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美学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典型的枯山水园林是京都府的龙安寺方丈南庭(如图 2 龙安寺枯山水图),大仙院方丈北、东庭,退藏院、灵云院书院等庭园。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障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的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龙安寺也称“空庭”,人们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另外,大德寺庭院、金阁寺、银阁寺中的庭园也都是“枯山水”名园。 4 、景观展现方式 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枯山水园林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效果。它不是真山真水,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的,而是供人(特别是禅僧)睹物静思、神游天外的。极其简洁的景物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中“禅”之浓。 5 、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 日本枯山水庭园不愧为“禅心之园”,可谓是一种纯净、抽象的极致。所有元素虽然简单,却都深含禅意。比如枯山水庭园中的白砂和石组(如图5- 2 为枯山水局部图),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铺在道路上用以驱邪,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在庭院中,白砂和石组作为一种形式媒介,被安置于庭园的空白之中,让人感到“观空如色,观色如空”。以小面积的白砂代替江河湖海以石头和石块代替山峦等。在小面积的庭院中将貌似简单而意味深远,石头、白砂作为一种符号,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抽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精神,产生出一种空明感,达到无限的无欲、无为的境界。即是禅宗“缩之千里,程于尺寸”的“空境”!在水景观上,日本枯山水园林也与江南园林的曲折迤逦不同。它不求丰富、华丽,但求简单、传神。园林追求粗朴纯洁,力求使用直线条,摈弃一切曲线。且与中国园林轻灵飞扬感不同,园林空间刻意营造“老树白云,一鸟不鸣”的淡泊境界,给人以孤寂、荒芜、悲悯感,以利于沉思与反省。

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 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10/05 131 理论与批评 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仲昱雯(上海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本文以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在寺院水景观上的设计对比为主要内容,分析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碰撞”产生的差异。全文主要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理水手法、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三个方面的论述,确立在表现禅学意境的大前提下,进行逐层分析和比较。通过对不同优秀文化的借鉴,希望对今后禅寺的景观设计,乃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都能起到一定借鉴和推动作用,在传统造园理论的框架上寻得突破,是对佛寺景观设计的历史传承,更是对未来建设寺院这样特殊宗教空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江南园林;枯山水庭院;禅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0)05-0131-03 收稿日期:2010-06-20 作者简介:仲昱雯(1984- ),女,江苏泰兴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学。 1、禅境初探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①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 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江南园林与禅境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与禅学意境不相符合的地方。作为禅寺景观的主要表现风格,我们不该只看到其传统园林代表的光环,而是站在禅学意境的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理性的比较分析。 2、历史文化背景 江南园林本是文人的私家园林。它既是文人出仕之前的习业治学之所,又是文人退身之后的归隐静思之地;既是文人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乐土,又是文人雅聚唱吟、谈古论今的园地。所谓“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而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故江南园林是追求入世享乐的文人写意派山水园。在哲学思想上受儒家影响深,偏于儒型,在园林所反映的天人关系上,江南园林偏于人型,以人为主造自然。 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 水,以石代山。《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 ”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理水手法比较 江南园林中的理水,是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原型,如江湖、溪涧、港汊、水湾、泉瀑等。要在有限的私家园林中将自然风景浓缩其中,就要求水有开有合、有散有聚。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表现在道路、河流上,就是“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江南园林除中心水池以外,都以曲型的理水手法为美,讲究引流,即引水体在空间中舒展,宜曲不宜直,形成蜿蜒的水岸线。古语中有“曲径通幽”一词,认为造园,不论道路或河流沿直线延伸,会给造园造成破坏。江南园林以水之曲来表现空间的舒展,迎合大自然的本性,从 ①道家的“自然”观念,有如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以自然为慈母,从自然中获取能量而存在。

日本景观设计大师户田芳树作品赏析

户田芳树的景观世界 户田芳树被称为日本当代三大著名景观设计师之一201年受聘为珠海市景观设计 问,是格力海岸园林景观设计师。他以东方造园的手法,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体验的西化为自己的一种感悟;进而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找寻人们本应拥有时间和广阔空间、与自然共处的方法以及在现代化的狂风暴雨中被忘却的小精灵们 在简明、有力的空间中溶入柔和与温馨的意蕴;生态型设计、以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体 品质。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我想户田芳树的思想来源就是禅宗和族意识 户田芳194年生于广岛县尾道市197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后到日本 市设计就职198年成立(株)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研究所198年凭借“诹访湖畔公园 项目荣获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大奖199年凭借“科利亚庭园”获日本公园绿地协会奖199 年主创的修善寺“虹之乡”项目荣获造园协会奖 户田芳树作品中的共性和特 )与自然相融 一般景观设计师都会与自然相融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户田先生的作品中可以 深刻的领会到它的无限魅力。作品中经常出现借用周边的群山作为设计场所的自然背景。而烘托大自然中的环境费为,创造出一幅完美的风景画卷。

(2)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户田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曲线、斜线或直线条的人工构筑物(例如:墙体 等)。可以说,这些构筑物给自然的草坪、树林带来了更丰富的色彩、质感和形态上的变化。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要素,给每位游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也由此形成了户田先生作品的 独特风格。

(3)时空的描述 户田先生的作品中有以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例如:雾中、雪中)等表现作品 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的范例。这些作品可以说充分表现出东方文化的深刻含义和创作深度。

全球著名景观设计师简介

彼得·沃克 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现为哈佛大学教授 作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玛莎.施瓦茨一面在哈佛等几所著名高等学府任教,一面通过自己的事务所和菲力普.约翰逊、矶崎新等多位世界级建筑大师进行合作,完成了纽约雅克博.亚维茨广场、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大楼前广场、曼彻斯特城交易所广场、亚特兰大里约购物中心庭院、德国慕尼黑的皇家侍卫队指挥部、亚利桑那MESA市艺术娱乐中心等很多经典作品。施瓦茨非常注重作品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她喜欢在场景中采用技术手段而非自然标准或假定的自发性方案,她酷爱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另类材料,而且对潮流非常敏感,她的作品常常会与公众舆论相冲突,而招致同行的批评,但是,无论是赞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她是一位“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景观设计新的表现形式,希望将景观设计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而值得尊重的景观大师。俞孔坚 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佐佐木英夫 全球最负盛名的景观建筑、城市设计和规划事务所SWA集团创始人,美国著名景观设计事务所Sasaki事务所(Sasaki Associates Inc.)创始人, 1948年毕业于当时格罗皮乌斯执掌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景观建筑系。1953年,在艾萨克斯的邀请下,佐佐木回到母校执教,1958年任哈佛大学景观建筑系系主任,历时10年,直至1968年因不满出自商学院的新任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对景观建筑系的忽视而愤然辞职。还是在1953年,佐佐木选择了距哈佛大学不远的沃特镇(Watertown)建立了自己的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三谷彻(Mitani, Toru), 日本景观设计大师,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硕士,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工学博士,早年曾就职于皮特-沃克与玛莎-施瓦茨合作景观事务所(事务所名称为: Office of Petere Walker & Martha Schwartz),现为studio on site事务所合作伙伴,并任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园艺学研究科教授。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在世界景观设计行业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设计师们从日本传统园林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和手法,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诠释传统、追求新的造型意义,结合西方的现代景观设计手段,从艺术、技术、生态等方面,加以新时代的内涵,将现代日本景观设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手法上,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枡野俊明, 是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195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1975年毕业于玉川大学农学部农学科,学生时代师从齐藤圣雄,毕业后成为其弟子;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云游至大本山总持寺修行,为他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禅宗美学和日本传统文化。;1985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1995年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 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西雅图油库公园(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班布里奇岛的布洛德保护区。 彼得.拉茨(Peter latz),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 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三谷徹(Toru 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獭户内海广播庭院(TV Setonaikai Garden) 风之丘墓园(Kaze-no-Oka) 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 Central Garden) 著名商务休闲区“Honda Wakoh” 页脚内容1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波奈特公园 IBM公司净湖 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 柏林索尼中心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 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 吴良镛,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菊儿胡同 页脚内容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