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中国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中国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经济学

中国A 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本研究借助于数量化方法研究证券投资中风险结构的系统性风险。运用上证指数的历史数据分析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变化,并找出影响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结合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和威廉?夏普的单指数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应用。在否定β值在证券投资选择中的应用的同时提出一个选股理论,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这一理论将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证券投资中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主题

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股市系统性风险的一些文章和书本。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

1952年哈利·马科维茨发表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马科维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水平和投资风险,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考虑“预期收益最大化”以及“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这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然而这种方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计算量太大,更无法满足实际市场在时间上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严重阻碍了马科维茨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1963年,马科维茨的学生威廉·夏普提出了简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建立“单指数模型”——i M i i i r r εβα++=(式一)来实现。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论述了理性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情形下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佳投资组合。如果证券市场上每个投资者都按照这种方法来构造其投资组合,那么在市场均衡时,风险证券的合理收益率应该为多少?威廉·夏普、约翰·林特纳、简·莫辛分别于1964年、1965年1966年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P F M F P r r E r r E β])([)(-+=(式二),从而建立了揭示均衡状态下证券收

益风险关系的经济本质。其中M

iM i M M i i r r Cov σρσσβ==2)

,((式三),β系数反映了证券或证券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以及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收益水平对市场收益水平的敏感性,是衡量证券承担系统风险水平的指数,在证券的选择、风险控制和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我们将之称为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后人在此基础上,对某些假设逐步放宽,提出了多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如零β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多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多β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以消费为基础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我们将之称做非标准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β系数作为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其与收益水平是正相关,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在对现实市场简化的基础上,因而现实市场中的β系数与收益是否具有正相关关系,是否还有更合理地度量工具用以解释不同证券收益差别,就是所谓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问题。最近几十年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一直是广泛争论的焦点。最初测试表明,β系数与收益率呈正相关,因而β系数度量风险具有合理性,纵使存在其他度量风险的工具(如方差能解释实际收益率的差别)。然而,1977年,罗尔指出,由于测试时使用的是市场组合的替代品,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所有测试只能表明该模型实用性的强弱,而不能说明该模型本身有效与否。

1976年12月,斯蒂芬A ·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中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APT ),它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所有证券的收益都受到某个共同因素的影响,那么在均衡市场状态下,导致各种证券具有不同收益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揭示了均衡价格形成的套利驱动机制和均衡价格的决定因素。并更具其理论建立了“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

2010年,约翰?奥瑟兹在他的新书《可怕的市场崛起》(The Fearful Rise of Markets)中提到:“如今,电算化数学模型能够精确地测算风险,并演示如何以风险换取回报。它们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市场是可以控制的。这种想法导致了过度的自信。它们还助长了以下观点:分散投资(即投资于不同资产)是安全的。分散投资本身几乎无可辩驳,但这种观念最终会鼓励冒险行为,致使投资者进入自己一无所知的市场。这进而增强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他认为:“古老的分散投资理论助长了过度自信,推动投资者蜂拥进入“无关联”的资产,而随后,这些资产出现了关联。其它核心假设——比如,随时间推移保持稳定的关联性、随机回报,以及强调根据资产类别配置资金——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一套新的理论。金融与经

济取决于人类的决策,而不是自然法则。放弃试图精确预测市场的努力,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再次陷入此类模型以往曾造成的过度自信。”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近些年,一批学者开始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与实证检验。比如:

胡勤勤、吴世农(2001)分析了证券系统性风险系数估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的平均值对我国A股市场徐国祥、檀向球(2002)通过计算个股的系统性风险占比2

iM

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侯永建、周浩(2002)以实证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市场态势下证券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β值的表现,揭示了绩优股和绩差股以及业绩普通股票在不同市场态势下β值的差别,并做了相应分析,又通过实证得出了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证券组合β值的稳定性要比单个证券β值的稳定性强,且证券组合中证券种类越多,稳定性越好,最后分别在牛市、熊市和不区分市场态势三种情况下检验了系统性风险与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即CAPM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有效性,指出了区分市场态势的重要性;

张宗新、朱伟骅(2005)对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降低趋势,系统性风险与市场指数存在负相关性,牛市期间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熊市期间系统性风险持续走高,行业间变异系数增大,风险比重方差随时间变化而呈显著性差异,政策因子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性影响,说明我国股市很大程度上仍为政策市;

杨书郎(2005)在分析了有关升降β系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描写证券投资风险系统性的一组新的参数:强弱β系数,研究了它们的一些重要性质,并应用到投资分析及系统风险与预期收益的结构分析中;

海小辉、王力宾(2006)采用2004年的沪市交易所的258个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市场模型估计出这些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风险系数β,并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探索影响β的因素。发现市场表现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而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

陈新宏(2006)分析了β系数的变化特征,运用递归残差法估计和检验了β系数的稳定性,指出CAPM模型中的β系数是度量证券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指标;

曾沁凌(2007)从我国房地产类发展所出现的疑惑入手,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房地产类股票数据,计算β系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判断了我国房地

产类股票系统性风险的程度及行业内投资组合的可行性;

黄波、李湛、顾孟迪(2007)基于代表性投资者下跌风险规避和上升风险喜好推导出双侧风险偏好资产定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实现了双侧系统性风险的分离。运用中国A股市场1996年-2003年的收益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双侧系统性风险的绝对值在研究样本区间初期较高,随后逐年下降,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日趋规范,也与1996年以后实行的股市涨跌幅设限等政策有关,与外在重大信息冲击影响对应,双侧系统性风险的相对比例在研究样本期间内表现为一波三折;

赵国栋(2009)以上证A股银行股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序列回归方法得出CAPM模型中的贝塔系数和R-squared值,运用贝塔系数对银行股的类型进行分类,并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股票。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R-squared值分析出银行股股价波动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市场整体因素。比较股改前后β系数的变化,银行股的系统风险略有增加。以贝塔系数为因变量,以公司治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上市银行股价系统性风险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与通过依据R-squared值得出银行股股价波动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市场整体因素的结论相吻合。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过往的研究中,经常使用随机抽取样本计算个股的

2

iM

值,再进行平均,以

此来代表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在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务中,为了从某种角度来刻画系统性风险,人们希望预期收益率与系统性风险β之间有较为明确的关系,有的是从全过程角度考虑,有的则是从过程中的阶段性角度考虑,所以彼此间应该要有规律可循,甚至应该有明确的直观形象。但实际上,它们却表现为关系混乱,更缺乏直观表现。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加速以及分散投资理念的渗透,资产的相关性开始上升,即使是过往完全独立的资产也出现了相关性。而对投资者而言,当所有市场都一致变动时,风险管理便不可能实现。市场的相互纠缠、过度膨胀成为了危及全球经济危机的更不因素。要规避这种非理性的繁荣,的确有赖于心智训练和抵制贪婪、恐惧和头脑短路影响的能力。但正如约翰?奥瑟兹在其新书《可怕的市场崛起》中说的:“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实践,理论也必须改变;金融与经济取决于人类的决策,而不是自然法则。放弃试图精确预测市场的努力,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再次陷入此类模型以往曾造成的过度自信。”由此,本研究认为,应该按照公司利润等基本面因素,而不是市场价格,分配其投资组合的权重。

[参考文献]

[1]胡勤勤、吴世农.证券系统性风险系数估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证券市场

报.2001(11):59-63.

[2]侯永建、周浩.在不同市场态势下证券系统性风险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2(03):70-74.

[3]徐国祥、檀向球.我国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2(5):37-40.

[4]杨书郎.关于证券投资中系统性风险的某些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84-92.

[5]张宗新、朱伟骅.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2005(12):32-37.

[6]陈新宏.关于证券系统性风险估计的改进与检验[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6(04):131-132.

[7]海小辉、王力宾.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影响系统性风险因素实证分析[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09):101-104.

[8]曾沁凌.基于β系数的我国房地产类股票系统性风险研究[N].铜陵学院学报.2007(05):36-57.

[9]黄波、李湛、顾孟迪.双侧系统性风险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

学.2007(12):81-86.

[10]赵国栋.上证A股银行股系统性风险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 2009(08):36-38.

[11]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2]韩德宗、朱晋.证券投资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0-30.

[1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0. 42-53.

[14][US].John Authers.The Fearful Rise of Markets[M].2010. 55-70.

[15]Harry M.Markowitz.Investment portfolio selection[J].1952(02).20-22.

[16]Stephen A.Ross.Capital assets pricing arbitrage theories[J].1976(05).15-18.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大概)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遥感数据管理系统 姓名:古力古拉.约力瓦司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071班 学号:074631102 指导教师:蒲智职称:硕士 2011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 古力古拉蒲智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的遥感影像资料也越来越多,而如何有效地存储及管理好这些海量数据,成为当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接受数据是遥感影像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对待特殊格式的遥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基于VB开发技术建立遥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属性数据的自动入库等高效管理功能。 关键词: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存储;VB开发;数据查询; 引言 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其基础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使得如何有效地存储并管理遥感基础数据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数据信息大多以数字形式存储,包括各种格式和不同级别的影像数据,但是大量数据资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影像数据应用的瓶颈。如何有效的存储,管理和利用不断增多和更新的遥感数据是遥感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据管理难题。因此必须理顺数据接受,处理,存储,管理和应用各个环节的流程,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以快速获取和解译更加丰富的,有价值的空间数据信息,发挥卫星遥感影像的实时性和快速性优势。 1遥感数据管理的概述 遥感卫星成像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为信息获取,一部分为数据下传信息获取是指当卫星运行轨迹经过用户要求的观测区域上空时,针对用户圈定的地物目标,安排遥感器在指定工作模式下,获取指定时间内的图像数据下传是指将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卫星的数据传输系统,在地面接收站的覆盖范围内传回地面遥感卫星计划管理的任务就是将众多用户的观测申请,转换为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卫星约束的遥感卫星工作计划卫星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卫星遥感接受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对多种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卫星接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系统,解决卫星遥感接收数据管理混乱和查询困难的技术难题,建立卫星接收原始数据库,卫星接收预处理数据库和卫星接收后处理数据库三个空间子数据库实体,开发遥感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实现接收数据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数据入库和多种方式查询的业务化功能。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随着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广泛用于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作物生长预报,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的特点

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前言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这里将国学者对融资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大致情况。 一、融资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是企业制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解释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动机及其所秉承的理论基础时,主要存在着两论,一是权衡融资理论;二是优序融资理论。 权衡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构造长期资本来源的组合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将按照事先测算的最佳资本结构来选择资金来源及配置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 优序融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融资存在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部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原因,企业的融资顺序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首先为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次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再次是发行优先股融资;最后是发行普通股融资。 在国,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主正好相反。 二、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模式概况 根据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外源融资为主。在外文融资中,主要偏向于股权融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才是源融资。英明(2005),利辉,立新,桂(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达80% 左右,而源融资比例不到20%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源融资比例平均为- 3.385% ,这意味着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

冷凝器文献综述_共3页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热(冷)量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 现工艺物料间的热量传递,人们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换热器,它是化工、炼油、 动力、食品、冶金、制药等诸多行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对于迅速 发展的化工、石油化工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在化工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 约占总投资的15%。在炼油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40%。换热 器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运转的可靠性和热量回收的经济性等,将直接影响 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 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规定的指标,以 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 的有效装置。 换热器是实现不同介质之间能量交换的通用设备,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世界 各国的普遍重视,是传热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按换热设备的用途 可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再沸器、冷却器、 冷凝器。其中冷凝器用于冷凝饱和蒸汽,使之放出潜热而凝结液化。 二、常用的冷凝器 (1)盘管冷凝器盘管冷凝器是直接火滴水祛松脂加工厂经常用的一种冷凝冷 却设备,一般用紫铜管弯成,其特点是制造简单,容易检修,管外水垢容易清 洗,但总传热系数较低,换热量小,只适用于产量不大的工厂。 (2)列管式冷凝器常用的有三种形式,一为浮头补偿冷凝器,另一种形式为“U”形冷却器。这两种冷凝器一般都是用直径20-25毫米的紫铜管用胀管法固定 在花板上,外壳用普通钢板制造。考虑到紫铜管的热胀冷缩较钢材大,因此采 用浮头式或“U”形管结构,使列管能自由收缩尸避免因材质不同而胀裂。浮头补 偿冷凝器一般用于松节油和水蒸汽的冷凝,"U"形冷却器则多用于冷凝液的冷却。 这种列管式冷凝器,水在管间走,流速慢,很易结垢,有时甚至被泥沙充满, 清洗困难,影响传热效果。三是固定管板式冷凝器,它是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 管束两端通过焊接或胀接固定在两块管板上,管板与筒体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 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①在同样壳体直径内,布管最多。使其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费用低; ②两端管板固定,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为 了吸收热膨胀差,需要在换热器上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以 降低温差应力; ③壳程设置法兰盘,适用于耐泄漏的场合; ④由于管束不能拉出,壳程、管程清洗不方便,管间不能机械清洗。 固定管板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要清洗或壳程虽 有污垢,但能进行溶液清洗,以及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 压力不高的场合。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探讨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专业200X级X班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财务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现在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里边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James C. Van Horn, John M. Wachowicz Jr(2001)在《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里面更宽泛地说明了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财务风险的类型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财务风险产生因素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1年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题目:GIS在 ___通信网本地 ___中的应用 报告人:通信与控制工程系柳敬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 ___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 ___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 ___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 ___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 ___通信网本地 ___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 Infor ___tion 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 ___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 ___通信网本地 ___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 ___,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 ___中,因此,研究和 ___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企业合并准则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案例【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 企业合并准则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案例企业合并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消除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以实现规模经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从国际全局来看,对企业合并的理解并不统一,不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各自发布的准则中对企业合并的理解存在差异:2001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企业合并会计准则》(FAS141)认为企业合并是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或者是权益从而取得对其的控制权;2004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了《企业合并准则》(IFRS3)认为合并是将几个独立报告主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报告主体。双方都认为企业合并不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分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认为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和事项,并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此不同企业合并准则所规范的对象在范围上有所不同。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合并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方面,认为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但始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相关综述 1.1 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界定研究 目前,企业合并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合并,都会涉及采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处理的问题,因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成为会计界的一大热点。目前,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理论上还存在一种重新开始法,但这种方法在实务中运用很少,并且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学者们几乎只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讨论。ISA22 《企业合并》( 1998 年修订稿) 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做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其中将购买法界定为: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 购买企业) 获得另一个企业( 被购买企业) 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的企业合并;将权益结合法界定为: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它们的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的实体分享利

换热器开题报告

丙烯冷凝器(E-301)设计 ———— 摘要:本文先简单阐述了换热器的研究背景,并附带介绍了换热器的重要作用及其型式的发展过程。然后结合课题设计方向,由于本次设计方向为丙烯冷凝器(E-301)的设计,该冷凝器属于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种;在介绍浮头式换热器常见通用结构过程中,讲述一些用于该丙烯冷凝器的元件结构。最后,简单讲述了本次设计所用的技术路线,大致介绍了冷凝器设计的相关步骤和方法。 关键字:浮头式换热器,冷凝器,技术路线 1研究背景 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工业、医药、冶金、制冷等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工艺设备,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使热量由高温流体传送给低温流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工艺的要求,往往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一般换热器需要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安全可靠;利于安装、操作、维修;经济合理[1]。 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由于能源消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能源价格的逐渐上升,循环回收再利用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工厂中废热回收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换热器的使用,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提高工厂的效率以减少国家的能源需求,节省资源,对于国家长久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高各类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减少因工作而造成的更多的能源浪费,也是设计换热器的重中之重。

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文献综述 I15301126 朱丽平 摘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一环。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资本充足,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也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实现三性的前提。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形成机制及经营管理的观点,以期形成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初步认识。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满足借款人贷款需求和存款人即时取现的能力。流动性风险以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而成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深刻的揭示各国金融系统存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及各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缺陷。因而,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合约标准化现代金融市场上,银行也看作是为资金需求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从而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的规避来提出银行的定价策略(Garman,1976)。因此,当一家银行能以合适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就称这家银行具有流动性。一家具有流动性的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够获得可支配的现金或者通过借款、出售资产能够迅速筹集所需资金(Peter S. Rose)。 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内外两方面。从内部来说,一是由商业银行业务性质决定。商业银行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性的转换。相对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方业务,是缺乏流动性的;而负债方业务则相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作为中介,商业银行的职能就在于这一流动性的转换,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的负债,在这一转换中,商业银行具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最高效率。但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累积的原因。二是流动性风险源于资产负债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王文华,2000)。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负债流动性约束;贷款和投资的流动性差,其风险增加了他们的不确定性,即资产的流动性约束。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盈利性和流动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牛兴元,2004)。三是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以及试图保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都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Peter S. Rose ,1996)。银行流动性风险根源于供给和需求的不相匹配,主要有超负荷经营、期限搭配失当、资产质量恶化等导致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乔海曙,熊正德,2000) 从外部来说,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国际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封闭的国内环境,而是应该考虑到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金融法规、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汇率制度、资本流入、资本流入流出都会带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三、国外流动性风险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Bryant(1980)提出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随时提取,流动性较强,因此存在挤兑风险,即存在流动性风险。但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降低挤兑风险,从而保持银行稳健。Diamond和Dybvig 创造性的提出了D-D 模型,即在银行资产和负债错配的情况下,高流动性的负债和低流动性的资产之间的转换机制。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问题,从而引发挤兑风险。挤兑风险具有盲目性和传染性,当发生挤兑时,会快速蔓延到其他银行,造成金融系统挤兑风潮,引发系统性危险。

基于GOOGLE的地图开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GoogleMaps的社区通开发 在过去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电子市场的热门话题非智能手机莫属,而处在这个话题风口浪尖上的则非iphone 4和安卓莫属,天才乔布斯带来的震撼席卷了全球,而活跃的安卓市场也不容小觑。由于人们需求的服务范围的宽广,加之安卓系统的开源性使得很多安卓用户与程序爱好者的加入,造就了安卓应用市场的兴盛,例如为安卓系统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与应用程序的安致网、安卓网、机锋网等专业网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也不断膨胀,迫切要求一种具有移动性且能够以5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thing,Anydevice)方式进行工作的GIS(Geographic Inform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此背景下,移动GIS(Mobile GIS,MGIS)近几年破土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移动GIS的发展,现阶段主要运用核心仍然是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系统提供了未来空间信息服务的蓝图[1]。 一个典型的基于LBS的服务是地图信息服务,而谷歌作为较早推出电子地图的服务商,在近年也推出针对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GoogleMaps API,为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开创新的开端提供了便利。 一、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1.1定义与简介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如找到手机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在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范围内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1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所以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2]。 1.2构成 总体上看LBS由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而成,两个网络之间通过网关实现交互。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出请求,经过网关传递给LBS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请求和用户当前位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通过网关返回给用户。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计算机(Pocket PC),也可以是通过Internet通讯的台式计算机(desktop PC)。服务平台主要包括WEB服务器(Web Server)、定位服务器(Location Server)和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服务器[2]。 1.3 发展现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文献综述 赵婉婷、朱德康 【内容摘要】 企业融资问题,尤其是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不对称信息的引入改变了MM定理“结构不相关”的结论,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基于原有股东的利益,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严格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而我国的融资现实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并且股权融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系统梳理并研究了我国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理论对本文将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收购并购; 一、引言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其中内源融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自有资金的积累,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首次上市募集资金、配股、增发新股融资等;债权融资包括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及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等。 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来实现其市场价值最大化,不但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共同目标,也是长久以来金融理论研究的焦点。外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中,己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将对我国学者在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 二、股权融资 1、我国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成因分析 张嘉颖【1】认为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有一下几大原因: (1)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股利分配的随意性和较低的股权融资成本; (2)证券市场制度设计原因,这些源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过程的偏颇,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助长了股票市场非正常繁荣; (3)投资者通过企业融资方式这个信号判断企业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上司公司也不必担忧股权融资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4)内部融资来源不充分,股权融资的约束力低于债券融资; (5)业绩评价指标驱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在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下,上市公司可能更乐意采用债务融资。 2、对配股和增发方式的选择

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学院:化工装备学院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 学生: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2011年10 月18 日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换热器的基建投资在一般化工、石化企业中约占设备总投资的20%,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约占换热器的7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封头压盖等部件组成。 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根据换热器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围广,故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本课题所设计的冷却器属于固定管板换热器,是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通过壁厚计算和强度校核等,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产品。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区,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国外现状发展及趋势 2.1 国外情况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64%。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是由美国ABB公司提出的。其基本原理为:将圆截面的特制板安装在“拟螺旋折流系统”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器的轴线即与换热器轴线保持一定倾斜度。相邻折流板的周边相接与外圆处成连续螺旋状。每个折流板与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使壳程流体做螺旋运动能减少管板与壳体之间易结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气一水换热的情况下传递相同热量时该换热器可减少30%-40%的传热面积节省材料20%-30%。相对于弓形折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一次性的、创新性的并且涉及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针对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对风险认识和估计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又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等情况。本文着重从风险的认识、特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的几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和监控的方法,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业主、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的某个当事人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因数影响,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人的期望产生悖离,并存在给当事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所实施的项目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或标准的更新、更改给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对这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保证所实施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还应密切注意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可能发生的变化。如调整国民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强行下令已开工的项目下马,或对一些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许多工程业主不得不因此而改变其投资计划,因此,不可避免要遭受重大损失。再者由于政府角色与地位的特殊性,一旦政府换届就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发生变更,由此造成工程项目独特的“政治风险”。 2.市场风险 由于产品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及供需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因素给项目造成的风险。该风险是竞争性项目最常遇到的风险,对项目的收益影响至关重要。避免或减少该风险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是前期做好市场调研,把握项目的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变化趋势;在选择时,注重项目产品的生命周期,避开进入衰退期的项目,选择具有市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项目,避免市场风险。二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品市场定位,运用营销策略来降低或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降低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指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决策失误、战略调整等管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是一种人为的风险,具有主观性、可控性,与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有直接联系。 4.财务风险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融通、资金周转、利率汇率变化使项目可能发生超投资或资金短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WTT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王琨. Linux操作系统下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2]陆海波. 智能型掌上电脑(PDA)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 科技大学,2001. [3]高玉金. WINDOWS环境下并行容错局域网的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2000. [4]陈军. 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应用 [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 [5]王霜. 瓦楞纸箱CAD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0. [6]王茂均. 织带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7]郭朝华. 多处理器并行的星上计算机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8]刘胜.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9]陈新昌. 冷藏、保温汽车静态降温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0]毛鹏军. 智能化温室环境参数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1]史志存. 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 [12]孟笛. 复合材料加筋板壳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3]刘鹏民. 涡街电磁流量计机理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 [14]付岩. 通用脚本语言GSCRIPT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15]石争浩. 《计算机组成原理》CAI及其多媒体课件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16]姚彤. 农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7]吕康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8]邱建民. 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 [19]刘春明.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实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20]刘力力.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摘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要求的水平与质量越来越高,强制性信息披露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需更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在原有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市场有效性而进行补充披露。西方的研究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既可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揭示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形象和声誉。而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涉及此类问题,2003年10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司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念。因此,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内容、影响因素和披露的途径,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价值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maturing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nvestors increasingly require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higher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mpared with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ch can not fully meet the investors' needs of diverse information, more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the supplement disclosure based on the former—is needed so as to improve market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western studies, the latter can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of capital market, then reveal the listed companies' core competenc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reputation. However,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his issue. On 21st, Oct, 2003, the concept of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as first mentioned in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Listed Companies, promulgated by Shenzhen Securities Exchange. Thus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growth of entire capital market. This paper discuss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definition, conten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ways of disclosure and analyses its value. It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and open questions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and has a concep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Keywords:listed company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alue analysis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近年来,世界各国上市公司不断出现虚假信息披露的案例,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信誉,而且使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沈丽,林冬冬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井喷的一年。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而来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的,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将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加以追踪并且进行综合评述,内容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涵义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通过综述学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还未统一以及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不断完善与充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余额宝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5-0015-06 曾有人估计,互联网金融将吞噬传统金融,从而使后者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①。从四大行推出的网上银行,到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互联网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客户群和衍生产品的种类均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规模已达1853.42亿元②,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墓基金。然而,火爆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2013年4月,上线未满月的P2P网贷企业“众贷网”宣布破产,随后“城乡贷”在其网站挂出歇业公告,两家网络平台相继倒闭。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时全面制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策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将对学者们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界定、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 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以下是相关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界定互联网金融。 从静态角度看,分为产物说和模式说。产物说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而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包括在网络的基础上对原有 收稿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规定性项目“区域金融风险生成机制与管控体系构建—以山东为例”。 作者简介:沈丽,女,山东莱州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林冬冬,女,山东临清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①“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来自于比尔·盖茨。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出现时,比尔·盖茨预言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传统银行终将灭绝。 ②数据来源于天弘基金2013年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